福州人过生日有什么习俗

时代在进步,很多年轻人不但过农历生日,也过公历生日,但不管是农历还是公历生日,福州人过生日的一些习俗还是一直不变的。
福州人过生日,大多是煮一碗线面加2个鸭蛋,生日的人一定要吃一颗鸭蛋才行。
家里一
这里的线面在福州人眼里有“太平、长寿”的意思,所以生日吃线面是有一定含义的。
那么,为什么福州人生日要吃鸭蛋而不是鸡蛋呢?
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典故:很久以前闽江边上住着一对夫妻,老公靠打渔为生,有一天男人在外打渔,但天空却起了狂风暴雨,江面也是惊涛骇浪。
小孩在家吓的一直哭闹,吵着要吃鸭蛋,母亲只好去煮。
说也奇怪,小孩吃了鸭蛋以后就不哭闹了,外面的风雨也都停了下来。
因此,之后每次老公出门打渔做妻子都会煮鸭蛋和线面,祈求男人平平安安回来!福州话鸭蛋有取谐音“压浪”意思,就是把浪花压下来,所以福州人生日吃线面和太平蛋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其实吃太平面不仅仅是生日,在福州习俗中,大年初一、外出远行、迎娶婚嫁、迎送宾客等重要日子都要吃太平面,象征着平安顺利。
而太平面里的两个太平蛋,通常要吃一颗留一颗,意为大家一起平安。
那么,福建其他地方过生日是不是和福州一样呢?
其实还是有一点区别的,比如厦门人过生日的时候会在面里加几根韭菜,平和人还有让孩子吃肉肠的。
在连城,父母一般不把孩子的生日事先告诉他,到那一天也只是淡淡地说“今天是某某的狗日”之类话,带有“厌胜”含义。
在同安,人们往往忌讳给小孩做生日,俗信小孩不知生日,糊里糊涂更易成长。
老年人做生日相对隆重些。
不仅要吃长寿面和太平蛋,而且已嫁出去的女儿也得回到娘家祝寿,并备送线面、蛋、肉或钱、衣物等祝贺。
关于老人做寿礼的,那礼数就更多了,福建老人有做寿礼仪有在诞辰之日举办的,也有安排于年底或春节期间的。
闽东地区春节时祝寿的居多,晋江、泉州、湄洲湾一带尤兴正月初三做寿,闽西人的寿庆大都放在生日前数日进行,忌讳推后。
(海峡网 林晗枝)
参考:
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成年后都似乎不再过生日了,除了太忙,不过生日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现在的生日千篇一律,实在没什么意思。
似乎从南到北的人,过生日都是买个蛋糕凑一群人,大吃一顿,顺便尬唱生日歌。
因为工作原因,曾在福州待过一段时间,也接触过不少福州人,而从实际来说,现在的福州人过生日跟其他地方也没太多区别。
如果一定要说福州人的生日与其他地方有什么明显不同,那就是线面。
过生日的时候要吃蛋糕,这是所有人的共同认知,不过生日蛋糕这玩意儿是西洋的舶来品,并不是什么传统习惯,古代人又不吃什么生日蛋糕。
在福州,生日时候的蛋糕只不过是个摆设,真正的主食是福州线面,配上两个鸭蛋。
这样的风俗,就像是我的故乡在生日的时候吃老母鸡煨汤配米面一样,福州人过生日的时候吃线面配鸭蛋,是当地的一种特色生日食俗。
线面是东南沿海地区的一种常见食物,在福州也被称作太平面。
早在宋朝的时候,福建一带就出现了线面,这是一种非常长却又非常细的面条,因此人们取其谐音,在生日与其他很多场合吃线面,称作“长寿”。
至于线面里的鸭蛋,是因为在福州话里与“啊乱”谐音,寓意祸端平息。
线面是为了寓意长寿是没什么争论的,至于线面里的两个鸭蛋,还有个说法是说以前大量福州人出海打渔,鸭蛋谐音“压浪”,是用来祈求平安的。
除此之外,福州人过生日,未必是在当天,也可以延迟到后面几天。
延迟几天过生日,这样寓意着拉长长寿,如果延迟的话,意味着缩短,预示着短寿,所以过生日不能提前过,不过这在其他地方也有。
另外,过生日的时候,寓意长寿的食物都要一口吃掉,不能压断夹断。
福州的孩子过生日的时候,不能说“寿”字,因为人们觉得孩子年幼无法承担,要是挂在嘴边容易折寿,而女儿出嫁后的第一次生日,娘家是要准备鸭蛋与线面之类的礼物。
其实,整体上来说,除了吃线面跟鸭蛋之外,福州当地的生日风俗与其他地方大致一样。
生日的时候,无论天南海北的人都是要讲究个口彩的,凡事都要说个吉利话,各方面都要向祈求健康长寿的方面靠。
如果说现今各地生日风俗还有什么明显不同,也只有吃的不同了。
过生日,依旧是生日蛋糕、生日宴,配上偶尔一些地方特色的生日食物,成年之后出了“男逢九女逢十”的大生日之外,也很少再过生日。

参考:
男女出生第二年起,每年诞生之日要吃太平面,即过生日。
到了长大成人,男登50岁,女登45岁即谓上寿,方可举行寿庆。
福州还有俗例,男庆九、女庆十。
如男人50大寿,须提到49岁那年做,否则不吉利。
有钱人举办寿庆,在正寿前一日,必须先做“禳寿”,把晚辈送来的寿烛、寿面、寿桃、寿包等摆列在寿堂的横桌上,供奉祖先。
作寿老人坐在案前公座椅上,让族内晚辈逐个叩拜。
如子女有钱要做面子的,则延请道士设坛念经,为作寿人向北斗星君请增福寿,此谓“拜斗”。
如要热闹,还要
翌日,正寿,张灯披红,大办寿筵,宴请亲朋戚友、同事邻里。
赴宴的客人,送红包,送寿烛、寿包、寿面、寿炮,以及寿联、寿幛,有的集资送戏演出祝贺。
年已上寿,父母健在的,则不能作寿庆。
50年代,老人作寿,家里人买几碗菜肴,儿孙回家团聚,祝贺老人健康长寿。
80年代后,时兴馈赠生日蛋糕,一家人围坐桌前,点蜡烛,欢唱“祝您生日快乐”之歌。
有的人家为父母庆寿大办酒席,宴请亲朋好友。
前来赴宴的宾客除送红包外,有的还送寿联、寿幛、寿烛、寿炮等。
那些请道士拜忏、民乐“夹罐”等陋习早已消除。
90年代,打破了寿庆的岁限,有的小学生过生日,父母便为之作寿,买生日蛋糕,煮几碗孩子爱吃的菜肴,并
老人的寿诞则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