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并购像联想研发像华为李书福一手打造的汽车巨头崛起了吗

毫无疑问,李书福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同时又是一位成功的资本运作的高手!记得李书福说过一句话:“请允许民营企业胆子大点,允许民营企业做轿车梦,几十亿投资我们不要国家一分钱,不详银行贷一分钱,一切代价民营企业自己负责,不要国家承担风险,请国家给我们一次失败的机会吧!”然而,李书福带领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之后,并没有出现亏损,而是越做越好,因为沃尔沃是有价值的,很多人之所以不敢做,是以看为看到美国人把它做砸了,而吉利察觉沃尔沃的价值,所以就买了回来,什么是创新,就是大家都反对的时候,你还坚持去做,如果大家都支持,那就不叫创新了。
可以说,吉利的成功,跟李书福是密不可分的,下面我将从李书福的创业到带领吉利借壳上市,再到收购沃尔沃,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翘楚,主要来分一下这些年,吉利的成功是因为什么原因。
1:李书福的第一桶金来自于自己开的一家装潢材料厂,专门生产高档装潢材料,并研制了中国第一张镁铝曲板,一下子给李书福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2:1996年5月,吉利集团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李书福收购了四川一家小客车企业,1998年8月8日,第一辆吉利汽车在浙江临海市下线。
3:2001年,吉利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
同年,吉利完成了三个汽车生产基地,并初步有了战略发展规划。
4:借壳上市,2003年2月10日,吉利与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国润控股达成意向性协议,引入国润控股成为其全资子公司浙江吉利的战略股东,意向书的主要内容是:国润控股以现金出资,吉利集团以吉利汽车的有形净资产出资,改组浙江吉利汽车为合资企业火组建新的合资企业。
国润控股股权比例在40%-50%之间,待浙江吉利汽车的有形净资产确定之后再行协商确定。
此时国润与吉利的合作,无疑为其在香港上市埋下伏笔。
2005年5月初,李书福完成了对Proper Glory Holding Inc 公司其他三名股东股权的收购,成为该公司唯一的股东。
而Proper Glory Holding Inc 这家公司拥有上市公司“吉利汽车”60.68%的股份,这样,李书福无声无息的完成了“借壳上市”。
5:收购沃尔沃,早在2002年,李书福就在一次会议上表达了要收购沃尔沃的想法,不过当时的吉利还小,这句话没人当真,当时谁又能料到2005年吉利“借壳上市”而当时的时机又风非常好,2007年美国遭遇次贷危机的影响,汽车行业雪上加霜,李书福知道,此时是出手的最佳时机,于是李书福通过公关公司向福特公司表达了收购沃尔沃的想法,可是当时的福特并没有引起重视,好在一名国际著名财务顾问-洛希尔找到了李书福,达成了收购合作,2009年4月,福特首次开放数据,吉利派出了项目团队开始了尽职调查,一共阅读了6473份文件,召开了十几次专家会议,2次现场考察,3次管理层陈述,最终起草了2000多页的合同,最后修改了1.5万处,后来这些文件带回国,重量都有100多公斤。
在过海关的时候,吉利不得不为之交纳关税。
6:吉利在收购沃尔沃期间,不乏很多竞购者,但是吉利始终做到了一点,就是“中国市场是沃尔沃起死回生的支撑,而福田卖沃尔沃,也是想让沃尔沃能够扭亏为盈,最终吉利顺利完成了收购。
”7:虽然同意吉利收购沃尔沃,但是棘手的问题来了收购沃尔沃需要18亿美元,也就是当时的122亿人民币,这个资金从哪里来?
当时吉利将可转债股发行,获得了3.3亿美元,但是距离18亿美元还相差一大截,这笔钱,怎么筹措?
于是李书福决定向国内几家银行进行贷款,但最终没有谈拢,于是吉利又派出融资团队,分别去了国内十几个城市,包括北京、天津、珠海、东莞、成都、大庆、上海,最后大庆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与吉利子公司达成合作,愿意出资30亿。
但是这对吉利来说,还相差100多亿,去哪里找钱?
这时候,上海方面有传来好消息,按照协议,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要在上海嘉定区设立一个沃尔沃工厂,吉利筹到81亿,相当于12亿美元,然后中国建设银行伦敦分行出资2亿美元贷款,来自福特方面的2亿美元卖方融资,终于达到18亿美元,顺利完成了收购沃尔沃的资金积累。
2010年3月28日,瑞典当地时间下午14:00,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与福特汽车公司首席财务管理Lewis Booth在哥德堡签署吉利收购沃尔沃轿车的最终股权收购协议,吉利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
综上所述:李书福是一位成功的实业家,并且是一位资本运作的高手,吉利收购沃尔沃,自身出资41亿人民币,这个数字对于中国任何一位民营企业家来说都不是小数字,即便是“1个亿小目标”的王健林,一下子抽出41亿现金,绝非易事。
但是李书福通过资本运作平台,有条不紊的通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手段,竟然融到了一百多亿的资金,很难想象,高中毕业就开始创业的李书福,没有受过专门的资本训练,就是凭借信任他人,放手让手下去干,竟然把“蛇吞象”这件事干成了。
这其中我们承认中国市场是李书福背后最大的后盾,但是他身上这种不怕输,迎难而上的韧劲,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相信吉利汽车在李书福的带领下,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喜!
参考:
吉利控股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大型汽车集团,旗下有吉利、沃尔沃、领克、宝腾、路特斯等品牌。
2018年,集团旗下各品牌累计汽车销量达到240万辆左右。
其中吉利品牌销量150万辆,占比62%,是集团的支柱品牌。
可以说,李书福不但是一个实业家,还是一个资本运作高手。
2010年,向银团贷款以18亿美元的价格对沃尔沃完成了“蛇吞象”的收购。
2018年耗费12亿元人民币收购马来西亚汽车制造商宝腾和英国汽车品牌路特斯。
李书福通过大举并购,将吉利汽车从一家国内车企变为国际汽车制造商。
对比一下,联想虽然也在国际上大肆收购,先是从IBM手中购得
摩托罗拉这个著名的手机品牌被联想打得稀巴烂,甚至在智能手机行业没有了立足之地。
大手笔的国际并购后,联想发展并没有预想的好。
相反,吉利却搞得风生水起。
吉利品牌自身有了更大的知名度,获得了部分沃尔沃的先进技术,销量大增。
沃尔沃在李书福的经营之下,形势好转。
在收购之前,沃尔沃连年亏损,所以福特才甩卖。
但现在,沃尔沃的销量和营业收入都创了历史新高,也给李书福带来了客观的利润。
吉利和沃尔沃合作开发的CMA平台,基础这个平台吉利发展出了领克品牌。
领克是吉利冲击高端品牌的杰作,2018年该品牌销量超过12万辆。
吉利的研发投入并不算高。
2017年研发投入是42.81亿元,不如上汽和比亚迪,但高于产出和广汽。
要说,吉利研发像华为,那就夸张了。
2017年华为研发投入897亿元,是吉利的21倍。
从研发强度看,2017年吉利是4.6%,而华为高达14.9%,两者差距悬殊。
目前汽车,尤其是传统燃油车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很难再有进步的空间。
大手笔研发投入,未必能够带来多大的技术进步。
而消费电子、通信设备更新迭代非常快,为了维持竞争优势,必须不断研发新技术。
“汽车大王”李书福已经很成功了。
吉利的起步很晚,1997年才进入整车市场领域,至今也不过20余年,就已经发展成为国内自主品牌销量冠军。
很了不起了。

参考:
我来简单分析一下吉利的研发。
吉利的研发经费数据有一定的迷惑性,公布的研发经费只有3.3亿人民币,感觉出奇的少,不可能支持如此庞大的产品研发。
仔细研究了一下网上的信息,根据上市公司公告,吉利2017年花出去的研发费用为39.5+3.31=42.81亿人民币,下面有两个吉利在香港发的公司年报可以推算出这个值。
再考虑到吉利旗下沃尔沃的约100亿克朗(大约75亿人民币)。
总计研发费用估计在120亿人民币。
看了一下上汽去年的研发经费是110亿人民币,大概是一个水平。
这样看作为中国汽车研发第一梯队,2017年研发投入总计在120亿左右的水平是比较可信的。
那么120亿人民币在全球看是什么水平呢?
我们看看全球2017全球研发费用排名,单位是10亿欧元,下面有个表。
华为在所有公司里研发投入2017年排第6,达到104亿欧元,也就是大约800亿人民币,领先苹果。
华为绝对是全球研发投入最多的公司之一,这也是华为强大的源泉。
即使这样,华为还是比不过大众的137亿欧元研发费,其他几家比如丰田,宝马,戴姆勒等大约也都在大几十亿到100亿欧元的水平。
通过对比可以简单说,汽车企业要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研发费应该在70-100亿欧元的水平,也就是大约500-800亿人民币每年。
这么看起来,吉利不管是和华为比还是和国际一流汽车公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我们可以从研发经费来推测一下吉利进入国际一流汽车公司还需要多长时间。
如果要达到年500-800亿的水平,按照年平均增长15%来计算,需要10-15年时间,由于研发费用占营业额的比例大致是固定的,也就意味着销售额要连续10年,年增长15%。
年平均增长15%是非常好的情况了,之前中国汽车高速增长的20年可能还能达到这样的增长率,现在的情况难度更大了。
每周分享发动机技术专业分析,
有的人甚至连车子碰都没有碰过,更甚者压根就没买过车,或者干脆也买不起,整天都在那瞎嚷嚷油耗、动力、地盘啥的问题一大堆!作为一部车,总会有问题,高端车有,低端车也有,外国车、国产车都有,你不能有选择性的失盲!更不要那10万的国产车去跟20万的外国车比,看待一部车,要客观、公正、理性的对待!不可否认,国产车比某些大品牌的进口车还有差距,但这些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众多自主品牌也可以同台竞争了,各方面的优秀性能也获得了消费者的肯定。
市场也越来越好,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国产车,外国车的价格会下降这么多?
以前,20万

2、模块化发动机(1.5T吉利共享知识产权,2.0T沃尔沃援权吉利使用)不论动力性能、燃油经济性、平顺性等都是世界一流水平。
3、湿式双离合变速箱传动效率高达97%,平顺性好,耐久性经过严苛测试,处于世界一流水平。
4、共享沃尔沃的全流程开发体系、质量控制体系、供应商体系,从而使吉利获得了沃尔沃近百年造车积累的经验和资源,掌握了核心密码,这是老牌合资品牌最核心的机密,也是其他自主品牌最欠缺、最难以追赶的。
5、CEVT欧洲研发中心处于世界一流水平,汇集了来自沃尔沃、前萨博、通用、福特、路虎、路特斯等著名车企的数千名一流工程师。
6、吉利2015年与沃尔沃签定了技术转让协议,使用沃尔沃的安全和环保技术,现在吉利汽车也用上了瑞典进口的、屈服强度高于1600兆帕的甚高强度钢,全球车企仅有沃尔沃和吉利在用这么高强度的钢材!在环保方面,吉利汽车也非常优秀,像慱瑞的车内空气质量指数达到7级,仅次于雷克萨斯的7.5级!其它领先自主品牌的技术就没必要再逐一列举了,因为吉利的目标是赶超合资,进入全球十大车企行列,根本就没有再和其它自主品牌一较高下的必要,只是在吉利一骑绝尘、木秀于林的情况下,某些自主品牌心有不甘而诋毁抹黑吉利,或者攀附吉利蹭热度而已,在懂车人的心目中,吉利已经不能和其它自主品牌划等号了,对我来说,选车已经是首选吉利了——品质技术高于自主、配置性价比高于合资!
参考:
算是成功了,但离崛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
从一个消费者的角度谈谈我对吉利为代表的国产汽车崛起的看法。
近年来,国产汽车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吉利汽车,从曾经的四个轮子加一套沙发,到如今年销量150万的国产汽车巨头,吉利汽车可谓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先是蚂蚁吞大象收购沃尔沃,通过几年的磨合,逐渐吸收了沃尔沃的技术支持,打造出了以博瑞,博越为代表的吉利3.0产品,同时帝豪系列在紧凑轿车市场依靠多年技术积累和产品性价比,成为轿车领域唯一可以和合资车分庭抗礼的品牌。
随后一套组合拳,推出领克品牌,成功打通了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的技术共享渠道,接着在资本市场再次出招,收购奔驰母公司戴姆勒的股份,进一步提升品牌溢价。
吉利通过资本市场的高明运作,为自己减少了数十年的研发时间,并购方面有联想的影子,但是效果却比联想好的多,联想无论是收购IBM还是摩托罗拉,都没有打好这两张牌。
而吉利却把沃尔沃用到了极致,彻底拜托了以前自由舰时代低端的形象。
研发有点华为的影子,却不如华为成功。
华为已经掌握了手机端的核心技术,成为手机行业当之无愧的巨头。
通讯行业更是世界第一。
吉利目前的三大件技术,不要说与大众丰田比,即使在国产品牌也没有绝对的优势,在技术积累上,吉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外国产品牌的崛起,需要我们国人积极支持,回顾日韩的汽车工业发展史,当年他们的国民怎么做的,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
诚然,国产汽车目前还比不上合资品牌,但是也绝对不是五年前修车排队的情况了,满大街的哈弗和帝豪,是最好的证明。

参考:
对于“吉利汽车并购像联想,研发像华为”的言论,不真实。
吉利,可以说既不像联想,更加不像华为。
从评价来讲,吉利比联想“壮实”,却不如华为,存在优点,但也有缺点。
李书福一手打造的汽车巨头企业,未来也将面临“新挑战”。
一、吉利不像联想,也不像华为。
如果说吉利像联想,那么说白了就是笑话吉利就是一家做外壳的企业,毕竟联想最为拿手的就是“组装”,并且联想成功以后的海外收购,都可以说是及其失败。
现在,可以用“自身难保”形容现在的联想,发展也越来越差。
但是吉利与联想不同,几笔大的收购都是比较成功的存在。
2010年上演“蛇吞象”收购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
现在吉利持有沃尔沃集团8.2%的股权。
当然,这笔海外收购,也是吉利打响“知名度”的有名的一枪,自后一发不可收拾。
经过了9年时间,现在来看这笔海外收购,也是成功。
所以,要说“吉利并购像联想”,其实一点都不像,吉利更优。
那么至于“研发像华为”呢?
也是不像。
华为一年投入研发的费用高达几百亿,甚至说全国投资研发费用最多的公司就是华为,但是吉利呢?
2017年投入研发的费用是4亿港元,2018年上半年投入研发的费用是2.65亿港元。
吉利与华为之间就研发费用而言,之间的差距能够达到100倍,投入的费用远不及华为。
所以,要说“研发像华为”,一点儿也是不像。
每年百亿净利润,仅仅投入几亿元去搞研发,没有华为那般专研。
二、吉利将在新能源汽车趋势下,面临新挑战!如果说未来汽车行业将有着怎样的变局,可能都会说将会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驾驶技术”将会是未来的趋势。
但是,吉利呢?
不管是新能源还是人工智能驾驶技术,都没能走在行业的前言。
虽然,2018年吉利开始布局新能源电池产业,但是从科技攻克的能力来讲,已经落后于同行业专注新能源洗车领域的公司。
而新能源电池就好比是发动机,技术也是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够研发成功。
而吉利想要在这一块进行突破,已经落后于人。
后期只能是投入更多的资金,大力搞科研攻克才行。
所以,李书福一手打造的吉利,将在新能源汽车的趋势下,面临新的挑战!作者不易,多多点赞,十分感谢!
参考:
毋庸置疑,李书福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敢打敢拼先驱者,整个国家汽车实力强,销量好的,基本来源于合资,说到底还是技术积累不够李书福也曾坦言:“尽管这些年中国品牌形象有很大提升,但总体给人的印象,还是价格低廉、技术落后、质量不是很可靠、服务水平也不是非常令人满意。
”   究其原因,李书福认为,首先,中国汽车长期以来走合资发展的道路,那个时候不允许中国的企业自己研究或者生产汽车,更别说民营企业了。
最近这十几年这种情况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自由开展汽车产品的研发,进步很大。
中国品牌的汽车工业没有太多的技术积累,高水平人才欠缺。
同时,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工业也比较薄弱,竞争力不强。
目前,中国汽车品牌的整体实力,与海外汽车同行相比仍有差距。
只有鼓励自主创新,大量培养人才,中国汽车的品牌才能尽快的得到改变,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够得到提升。
国际上的汽车工业拥有百年历史,技术、服务、品质把控,管理能力都先进于国内。
而企业并购是较快学习和应用技术较快的途径之一,虽然当时收购沃尔沃市场普遍预期不好,有蛇吞象最后被撑死之说,最后证明沃尔沃在吉利手上起死回生,也体现了一部分中国民营企业敢想敢做的风格。
比如华为敢一股脑投入在研发上一样,才能拥有这么多的核心技术,也才有了现在的华为,联想和吉利虽不同于华为之路,心却是一样的,做大做强中国产业,可是联想并没有取得的好的成绩,与时代有关,手机是败笔。
我们来看看数据:2018年,沃尔沃售出了642253辆汽车,比2017年571577辆增加了12.4%。
这是沃尔沃连续第五次创下全球销售纪录。
现在公司已经突破了600000台的里程碑。
从港交所吉利发布数据来看:2013营业额287亿,2014年217亿,2015年301亿,2016年537亿,2017年927亿,2018年度报还未发布,不过从半年报可以看出已有537亿营业额。
在收购沃尔沃后吉利取得了爆发式增长,为中国汽车工业打好了一个样。
2018年吉利宣布通过二级市场收购方式,已经累计持有世界汽车制造巨头戴姆勒集团近9.6%的股份,成为戴姆勒集团最大的股东。
而吉利位于成都龙泉驿的高端新能源跑车polestar也开工建设,2019年已开始生产。
可以遇见,李书福创办的吉利已经开始发展崛起,并有可能成为下一汽车时代中国汽车工业的名片。
第一次做回答,码字不易,请多多指教,多多支持,
2008年到2010年这三年吉利股价从不到0.2港元涨到了近5港元,涨幅25倍,2016年-2018年从不到3港元涨到近30港元,涨幅10倍。
随后,2018年至今又从最高近30港元的位置一路跌至最低不到10港元。
所以,吉利经历了之前的快速崛起,现在又走在了没落的路上!股价一路腰斩,市值也从最高2416.24亿港元跌到现在仅剩1222.06亿港元。
那么,吉利股价暴涨的原因是什么?
暴跌的原因又是什么?
暴涨的原因仔细看会发现,吉利股价暴涨的第一阶段,2008年到2010年这段时间,那时正值A股大牛市,港股也是一样。
之后就发生了一件对吉利来说影响极大的事件,大家也都知道这件事,就是吉利花18亿美元收购了沃尔沃!2010年3月29日以18亿美元完成对沃尔沃100%全资收购。
收购完成后沃尔沃在国内销量稳步上升,中国成为沃尔沃汽车全球第三大市场。
沃尔沃也开始扭亏为盈,在中国的占有率不断上升,成为中国第五大豪车集团。
但吉利股价却从此经历了长达6年的宽幅震荡期,好像收购沃尔沃并未给吉利带来实质性好处一样,直到2015年底2016年初,吉利股价再次开始暴涨。
暴涨之前又发生了什么呢?
财报显示,2014年后吉利的营收、利润开始爆发式增长:这样的业绩增长也难怪二级市场股价出现同步上涨。
暴跌的原因经过两轮增长后,实际上,吉利股价从0.2港元涨到30港元,已经涨了150倍了!但就在这个时候,吉利营收、利润增速双双放缓。
2018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8.05%,营收同比增长14.91%。
而相比2017年,营收同比增长72.67%,净利润同比增长108%,可以说吉利业绩是突然一下失速了。
业绩突然刹车失速,股价自然也会反应出来,甚至过度反应出来,股价在涨了150倍之后直接腰斩式暴跌。
看似业绩变化太快,实则很正常,这个原因主要还是来自汽车行业本身的变化。
2018年汽车销量下跌4%,行业进入寒冬!报告显示,2019年9月,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20.9万辆和227.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6.2%和5.2%。
前9个月,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814.9万辆和1837.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1.4%和10.3%。
国内汽车产销量连续15个月同比下降。
新能源汽车也连续3个月下降,新能源汽车9月产销量分别为8.9万辆和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9.9%和34.2%。
不过,面对行业寒冬,比起A股一些车企动不动就亏20-30亿相比,吉利算是行业里活的比较好的车企了。
汽车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周期行业,当下一次汽车繁荣周期到了的时候,吉利还能不能再次崛起,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最后,如果您认同笔者的观点,请加
谢谢您的支持!
参考:
我绘制的水墨国画肖像作品《李书福先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