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抗清十大名将都有谁

明末抗清十大名将分别是 :1,袁崇焕。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号自如,广东广州府东莞县人(一说为广西藤县人),明末抗清名将,著名爱国英雄、民族英雄。
袁崇焕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初授福建邵武知县,在任时喜欢与人谈论兵法,遇见退伍的老兵时,袁崇焕与其讨论边塞上的事情,所以对边塞的状况比较了解,自认为有镇守边关的才能。
后官至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多次击败后金军的进犯。
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
2,熊廷弼。
熊廷弼(1569年—1625年),字飞白,号芝冈,汉族,湖广江夏人,明末将领,万历进士,楚党。
由推官擢御史,巡按辽东。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熊廷弼受命巡按辽东。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以兵部右侍郎代杨镐经略辽东,招集流亡,整肃军令,造战车,治火器,浚壕缮城,守备大固。
熹宗即位,天启元年(1621年),后金天命汗努尔哈赤攻破辽阳,再任辽东经略。
与广宁(今辽宁北镇)巡抚王化贞不和,终致兵败溃退,广宁失守。
3,孙传庭。
孙传庭(1593~1643年),字伯雅,号白谷,代州振武卫(今山西代县)人,明朝末年大臣。
孙传庭于二十七岁中进士,历任永城知县、商丘知县、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司郎中,因不满魏忠贤专权而弃官归乡,赋闲近十年之久。
崇祯八年(1635年)还京任职,历任吏部验封司郎中、顺天府丞,崇祯九年(1636年)调任陕西巡抚,与洪承畴一起镇压农民起义,擒获“闯王”高迎祥,消灭十五股义军,稳定了陕西的局面。
崇祯十一年(1638年)因清兵入塞,赴京勤王,在卢象升战死后代其总督各镇援兵。
4,李定国。
李定国(1621年—1662年),字宁宇(或云字一人,初名如靖),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民族英雄,陕西榆林(或作延安)人。
李定国成年后,勇敢善战,为张献忠所钟爱。
张献忠死后归顺南明政权,公元1652年(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初,李定国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出兵八万攻湖南。
先取沅州(今湖南黔阳)、靖州(今湖南邵阳),继攻广西桂林,大败清军,逼得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
李定国七月初占领桂林,随后,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锋指向长沙。
清廷闻讯大惊,增派十万大军驰援。
为避清军锐气,李定国暂时撤离长沙外围,退守衡州。
清军主帅、亲王尼堪率军尾追,李定国设伏将清军团团包围,四面猛攻,清军大溃,尼堪被阵斩,全军覆没。
李定国取得桂林、衡阳两大战役的胜利,使南明的抗清斗争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5,卢象升。
卢象升是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
自崇祯六年(1633年)起,卢象升参与镇压李自成等农民军有功,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理河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兼湖广巡抚,后升任兵部侍郎,再迁兵部左侍郎,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
崇祯七年(1634年),击溃张献忠农民军。
崇祯八年(1635年),击败高迎祥、李自成农民军。
崇祯十一年(1638年),担任兵部尚书,力主抗清,守卫京师,连战皆捷,反被太监高起潜陷害,免去尚书职务,以侍郎视事。
著有《卢忠肃公集》、《卢象升疏牍》。
崇祯十二年(1639年),卢象升率部在巨鹿贾庄被清军包围,高起潜拥兵不救,终因炮尽矢绝,战死疆场,年仅三十九岁。
6,洪承畴。
洪承畴(1593.10.16—1665.04.03),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在镇压明末农民起义中立功,升任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崇祯十二年(1639年)转任蓟辽总督,松锦之战战败后被清朝俘虏,后投降清朝。
7,史可法。
史可法(1602年—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号道邻,汉族,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他为官清廉,坚贞不屈,是明末著名的政治家。
祖籍河南郑州市中牟县后史庄,生于开封府祥符县(今开封市祥符区双龙巷)。
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任西安府推官。
后转平各地叛乱。
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为帝,继续与清军作战。
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
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
8,夏完淳。
夏完淳(1631年10月4日—1647年10月16日),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
明末(南明)诗人,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祖籍浙江会稽。
十四岁从军征战抗清,十七岁英勇就义。
殉国前怒斥了洪承畴一事,称名于世。
有《狱中上母书》等。
9,郑成功。
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生于日本九州平户藩,后被其父郑芝龙带回福建。
明末清初著名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1644年清军入关,一路南下,势如破竹。
1645年郑成功跟随父亲郑芝龙拥护南明隆武政权,得隆武帝赐国姓“朱”,赐名“成功”,所以郑成功被民间尊称为“国姓爷”。
1646年,因父亲郑芝龙降清,郑成功与之决裂,率军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
清军多次围剿不成,曾试
1659年郑成功率部沿长江北伐,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包围南京,引起震动,但终遭清军击退,随后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
10,施琅。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
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
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
1681年(康熙二十年)康熙帝采纳了李光地的意见,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积极进行攻讨台湾的部署准备。
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决定攻台,命施琅与福建总督姚启圣一起进取澎湖、台湾。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对台湾水师获得大胜。
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
因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

参考:
明未著名抗清名将并不只有十位,最著名的抗清名将有:熊廷弼,袁崇焕,毛文龙,孙传庭,孙承宗,卢象升,秦良玉,史可法,满桂,李定国,郑成功,夏完淳,曹文诏,张煌言,刘中藻,陈明遇,阎应元,冯厚敦,沐天波,洪承畴,祖大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