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衙门门口要放中国没有的狮子而不放老虎

因为狮子是百兽之王,代表着威严和尊贵的意思,因其特殊的造型,在古代民间狮子又被比做吉祥的神兽。
按照传统的习俗,在门口摆放石狮子,目的就是起到招祥,纳吉,护家,镇宅的作用。
狮子外表凶悍,内心温顺,因此在古代的衙门口,寺庙,祠堂,墓地等地方,以及达官贵人的府上门口都会放一对石狮子。
而老虎就不一样啦!老虎凶猛至极,面带杀气,而且嗜血入命,所以虎是主杀伐的,起到镇冤,噬邪的作用。
因此,通常都是在一些比较阴险的地方摆放,比如说高俅的白虎节堂,监狱,刑部等地方。
向近代史上张作霖的老虎厅,这样杀气比较重的地方的大厅里面,一般都要摆放老虎的雕像,模型或者字画之类的东西,这些地方大多都是发号施令的最高场所。
不仅有高高在上地位的象征,而且还起到震慑的作用。
当然作为普通人家的正厅是很少见到摆放老虎
这样看来一个老虎一个狮子都是猛兽,一个主内一个管外,分工不同代表的寓意也就不一样。
老虎一般都是单个摆放,大部分都放雄虎,无牵无挂。
例如大户人家的正厅悬挂的猛虎下山
而狮子一般都是成对摆放,一雄一雌,阴阳调和。
例如古代有钱人家的府宅大门口,县衙门口等地,都一左一右摆放一对石狮子。
寓意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现代的一些政府机关也有很多地方,依然摆放着这种象征吉祥的石狮子雕像。
古往今来,石狮子不仅仅限于摆放在大门口,而且每到重大的节日期间,人们还会用绸布等材料制作成雄狮的模型,在街头巷尾舞动起来。
所以狮子一直以来就被视为中华民族权利,威严和吉祥富裕的象征。

参考:
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经常能看到某个宅子门前,都会放上两座动物石像,古人认为石像可以驱邪镇宅,这不仅是民间才有的现象,就连朝廷衙门亦是如此,只是区别在于石像的动物不同。
一般来说,石像动物是有来源的,比如说古人说的玄武,其实就是乌龟,乌龟又代表了长寿,而衙门大门前所摆放的却是狮子,根据文献记载,狮子的产地在非洲与西亚,中国的环境不利于狮子生存,那么为什么古代衙门要放中国没有的狮子,而不放被认为视为猛兽的老虎呢?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但不少文化习俗,其实是从外面流传进来的,比如说舞狮子,这项活动其实是从我们邻居印度传来,关于狮子的一切知识,是由印度传播,就连狮子的名字,也是从音译,那么为什么中国古人钟爱于狮子呢?
有史书记载,公元87年,正值东汉章帝掌权时期,西域有一个国王,仰慕大汉王朝文化,于是向汉朝皇帝进贡两只狮子,也是从这个时候,狮子进入中国人的视线,狮子在中国被赋予吉祥、勇敢的象征,而伴随狮子进入中国的,还有佛教,在佛教的神话故事中,文殊菩萨的坐骑,便是一只凶猛的狮子,在小说《西游记》中还出场了。
不过狮子在中国最大的贡献,应该是影响了古代建筑方面,更是成为镇宅护院的神兽,所以中国古人的府院、宅子门口,都会放上一对狮子石像,从形象上来说,狮子比较威严、给人一种庄重肃穆之感,故而当时汉帝得两只狮子时,十分喜爱,狮子石像寓意镇宅驱邪,所以古代大小寺院、衙门、
古人之所以抛弃老虎而选择狮子,其实更多是一种神秘感,狮子虽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动物,但除了帝王将相、达官显贵见过,其余的人对狮子的印象,恐怕和凤凰、龙性质的差不多,属于见不着的东西。
正是因为见不着,人们内心就对它赋予多层想象,其次狮子的形态与其他动物相差太大,比如说有很长的毛发,单一的颜色,符合神兽的概念,最后一点就是佛教文化的影响了。
古代其实也有老虎的石像,但数量上比不上狮子,道理也十分简单,老虎对于古人来说,是一种危险的猛兽,经常会给人类造成财产以及生命的损失,古人对老虎的印象先入为主,自然没有什么祥瑞的含义,并且还诞生了不少关于老虎的成语,例如为虎作伥、如狼似虎、与虎谋皮等等。
古代用石像镇宅的风俗,据说是起源于唐朝,当时长安规划了街区,以坊命名,坊门会制成牌楼式,上面表明此处坊命,为了不让坊柱倒下来,于是用石头固定,但古人认为石头太过于单调,于是将其雕刻成猛兽的模样,既美观又吉祥,也就是后来大门石像的雏形。
时间到了宋朝,朝廷取消了宵禁,百姓可以在夜晚出行,当时的宋朝有世界上最繁华的夜市,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雏形。
中国人自古讲究面子,除了脸面以外,还有门面、排面,宋朝人也不例外,他们不再像过去一样住在坊里,为了体现自家的身份,于是简化了坊门,以往的夹柱石,演化成了守门的狮子。
但古人对于自家门口摆放的东西,却是十分严格的,大到门头、门匾,小到门钉等,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门口摆放的石像了,历史上能做镇宅石像的动物不少,有狮子、貔貅、狻猊等,但每一个所赋予的含义不同,不可以随意乱用。
古人用得最多的就是狮子,但仔细看的话,其实石狮跟现代狮子的模样差别很大,所以石狮的来源,除了西域进贡的说法以外,还有一个就是由神兽狻猊演化而来。
!
并且“琴堂“那是古代商议决策军务的地方,杀气很重,一道命令传出去,可能千万人就要血流成河,不是随便人家就能摆的。
因为虎主杀伐,镇冤、噬邪,你的杀气要镇得住它,它才帮助你,不然的话,可能就要反噬你。
一般人家哪"create_time":1542357070,"user":,"uname":"待我施为地煞变is_following":false,"is_verify":1,"user_auth_info":"user_id":62425911513,"is_cooper":0,"wenda_profit_user":1,"avatar_url":"https://p3.toutiaoimg.com/img/mosaic-legacy/2bd600008d7560015bb6~0x0."can_delete":false,"ansid":"6624373176258265357can_edit":false,"is_essence":1,"display_status":2,"content":"有句老话是“老虎坐琴堂,苍狼为主簿”,老虎是要放在正堂里的,不能摆在门口。
并且“琴堂“那是古代商议决策军务的地方,杀气很重,一道命令传出去,可能千万人就要血流成河,不是随便人家就能摆的。
因为虎主杀伐,镇冤、噬邪,你的杀气要镇得住它,它才帮助你,不然的话,可能就要反噬你。
一般人家哪用得着这个?
就像一个身上文着两条龙,整天喝酒打架砍人的,你比他狠他才服你,成为你忠实的小弟,你就是个文明市民,整天跟这样的人混在一起,早晚得把你也给连累了。
所以,只有管兵事、刑事的地方,如兵部、白虎节堂、牢狱才摆放老虎。
但石狮子不同,本身是吉祥的东西,招祥、纳吉、护家、镇宅。
虽然对外勇猛,但对人温润,无论什么样的地方,都不会害主。
所以,古代大宅子、衙门、寺庙、祠堂、墓地等,都好放对石狮子。
老虎单个放,一般只放雄虎,无牵无挂。
石狮子一般放一对,一雄一雌,阴阳调和;
多数还有一只小狮子,表示运道绵长。
并且,注意是石狮子不是狮子,这是两样东西。
石狮子是由狮子为形象为基础,融合了麒麟、狻猊等神兽的元素。
把狮子原来的噬杀之气给去了,加入了不少吉祥的东西。
放两只原生态的狮子,还都是公的,跟放两只老虎一样。

参考:
狮子;
产于非洲,亚洲西部和南美洲。
古来,平民百姓、穷人家,防贼、防盗、陌生人,用犬,犬字旁:犭、狗,看大门,狗叫。
平民百姓家的不少小孩,小名叫:小狗、狗小、狗孩、狗妮。
但;
衙门、寺庙,一些官宦人家,属神仙、朝廷,人外人、人上人,不是庶民百姓,属天上的或超人或高人一等,就不能用狗看大门。
狮;
新字典查,犭旁,老字典查,犬旁,表示特殊的狗。
叫唤称:狮子吼。
说穿了,那就是:挠丝丝狗!
参考:
狮子大开口,
参考:
古代中国的衙门门口往往都安放着石狮子,就连皇宫大内也都是在门口摆上石狮子,很多人看完之后都有这么一个很大很大的疑惑,那就是,明明中国根本就没有狮子,猛兽中国只有老虎,为什么不把老虎的石像放在门口呢?
这一点其实答案并不很复杂,仅仅是因为虎在中国代表着杀伐果断,而我们中国人传统观念里面,杀同煞,把主杀伐的虎放在自家门口,除了给自己带来煞气之外,好像没别的什么好处。
我们可以在各种各样的古装剧或者小说里面看到,虎的形象从来都与传统观念里面的吉祥如意扯不上关系,更多的都是武将和山贼这类需要刀尖舔血的职业所钟爱的,因为虎主刑杀嘛。
著名的虎符以及白虎堂这类带有浓重军事杀戮气息的符号是一定少不了虎的形象和气质的,再比如所谓的虎狼之师、虎贲之军、虎痴许褚,这些个例子都可以佐证虎文化在中国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每丝每毫都尽显杀伐果断之煞气。
古代中国的寻常衙门也好,皇宫大内也罢,都不该是门口就有杀伐果断的煞气,而大都要显示出生人勿近不怒自威的威严与气势,这样比较来看,狮子的大受
而且狮子放在门口还容易搭配狮子的各种憨态可掬的形象,比如说什么狮子戏绣球之类的,可曾听说过老虎戏绣球?从来就没有听说过会有老虎戏绣球这种石像,老虎可搭配的形象实在太少了,最多有什么猛虎下山和猛虎回头,可那哪适合在门口啊,门口就应该有点威严和气势以及还要祥和和太平,谁希望自家门口血流成河?
除此之外呢,狮子石像比老虎石像更受
老虎不当门口的石像的原因除了
对于迷信的古代人这一点非常致命,所以,不管是衙门还是皇宫大内,门外面放着的往往都是狮子的石像,各类形象都栩栩如生;
有些地方的石狮子还显得非常憨态可掬。

参考:
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就会发现,中国石狮子是坐着的,外国石狮子是趴着的,这说明中国古代的狮子形象和外国的狮子形象是不一样的。
但人们更感兴趣的是,中国古代门口的镇宅神兽为什么是中国没有的狮子,而不是曾经十分普及的老虎呢?
这种情况说来话长,主要源自佛教文化的影响。
众所周知,狮子最早生活在非洲,远古时期曾进入亚洲,生活在西亚、南亚一带,但目前亚洲狮存量极少,只有印度境内才有几百头,至于中国历史上除了个别进贡的狮子,几乎没人见过狮子,反倒是老虎曾在中国大地上繁衍生息,一度成为好汉打虎成名的“垫脚石”。
虎为百兽尊,罔敢触其怒。
虎在古今中外都是毋庸置疑的超级猛兽,也是单兵作战能力最强的野兽,它独来独往,不怒自威,比狮子更强大,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发明的最强坦克就被命名为“虎王”,而不是“狮王”。
按照这个情况,放在古代衙门门口的镇宅神兽,应该是老虎才对,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从未在中国生活的“舶来品”呢?
这主要是另一个“舶来品”佛教的影响。
(▲ 白马寺前的石狮子)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中国民间虽有神鬼信仰,却没有成体系的宗教,直到东汉明帝时期(公元纪67年左右)才正式传入中国,并迅速抢占了中国宗教市场空白,几乎到了一统天下、无教可敌的地步,反而在原产地印度没有多少粉丝。
与佛教教义一并传入的是佛教艺术,其中最突出最重要的是造像。
中国古代雕塑文化仅限于小型工艺品,很少使用石制造像,随着佛教传入,佛教的造像艺术也传入中国,各种材质、各种大小的佛教偶像被塑造出来,尤其是各种石质佛像在全国遍地开花,“四大石窟”便是明证。
佛教造像中,除了佛像,还有神兽。
佛教中,狮子是著名瑞兽,象征智慧、勇猛、精进,法力,类似我们神话传说中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灵。
《法华经》云“踞狮子床,宝几承足,庄严之相,定慧具足”,说明“狮子床”跟“七宝床”一样宝贵,著名的“狮子吼”也能带来智慧和法力。
据说有人问释迦牟尼说你死了,佛教怎么办?
释迦牟尼回答说:“譬如狮子兽中之王,若其死已,虎狼鸟兽无有能得食其肉者。
”释迦牟尼用狮子自喻,极言佛教之强大威猛;
佛教中文殊菩萨的坐骑也是一头青色的狮子,充分说明了狮子在佛教中的地位。
受佛教文化影响,狮子也成为中国造像艺术中的常见形象,不过古代民间艺人并没有见过真正的狮子,他们雕刻狮子时完全是根据别人的口头描述,凭借自己的想象力来雕刻的,把佛教中“看不见”的狮子和民间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的“狻猊”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质的狮子形象,借助佛教春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普及。
石狮子在中国的普及,不仅因为佛教文化的影响,还有民间文化的影响,人们为狮子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神兽”赋予了“智慧、吉祥、镇宅、辟邪、护家、招财、进宝”等象征,这可比老虎在人们心目中“威严、勇猛、神秘、可怕、吃人”的形象更讨人喜欢。
一直到北魏时期,有人在外国见到了活生生的真狮子,才发觉咱们的石狮子与真狮子的形态有些不同,不过中国古代艺术创作更重视“神似”,忽略“形似”,而且石狮子的形象已经广泛深入人心,所以古代石狮子的形象便固定下来,没再改变。
时至如今,佛像造像一定程度受到限制,但狮子造像并未受到影响,中国的石狮子源自佛教文化,又超越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深受国人喜爱,而外国人也很喜欢中国的石狮子形象,并将之称为“中国狮”。
反观老虎,本是中国土生土长,但无论现实的生存环境还是虚拟的文化环境,都和狮子这个“舶来品”的待遇有着“天壤之别”,这似乎与道教和佛教这个“舶来品”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十分类似,真是同命相怜。

汉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国王为建交派遣使者进贡瑞兽狮子,汉和帝永元十三年(公元101年),安息王满屈为表达友好再次献狮子,此外,汉顺帝阳嘉二年(公元133年),西域的疏勒国也派使者进献狮子。
当时的汉朝君臣看到进贡来的狮子后,和传说中记载的“龙生九子”的第五子“狻猊”,外形是一模一样,大为开心,当即就大肆赏赐了安息国使者,并把狮子当成了“祥瑞”狻猊,专门建造了一个兽园,用来喂养供奉这个外国人叫“狮子”,汉朝人叫“狻猊”的神兽。
而狻猊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是龙所生的第五子,生性喜欢烟火,爱吞云吐雾,并且好坐不动。
偶然的一次机会,被外出的佛祖---释迦牟尼看到,觉得他比较有佛性,就动了念头,把他收为了坐骑,而佛祖也有了“无畏的狮子”的比喻。
而佛教另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文殊菩萨,他的坐骑也是狮子。
所以我们在很多佛门的雕像上都能看到狻猊,也就是狮子的身影,比如作为坐骑,或者铭刻在香炉上等。
而随着佛教传入中原,并且大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佛。
狮子作为佛祖和菩萨的坐骑,自然也是很受信徒们爱戴的。
加上他外形威猛霸气,佛祖称其有佛性、佛心,信徒们就把它当做了吉祥物,摆放在大门口,既能显现主人家的威风,又能借助狮子驱邪避祟,庇护主人家,给主家带来福运,护佑家族兴旺发达。
到了元代以后,几乎每户有钱人家门前都会摆放石狮子,彻底形成了一种风俗,成为了地位权势的象征,门前狮子越大越威猛,说明这户人家权势越重。
而有狮子镇守大门,家里也会安定祥和,呈现富贵昌盛的形势。
老虎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猛兽,传说非常多,外形威猛可怖,头上天生“王”字,昭示着他森林之王的地位。
古代的深山老林中,老虎经常占山为王,时常祸害家畜,甚至伤人性命,是人人惧怕的动物。
而且,“虎”在古代往往代表着杀伐,战争,如白虎节堂,虎将,虎符等,更是与神话中的龙并称,是权力的象征。
二十八星宿中的白虎星,则是灾祸的象征。
所以,人们肯定是选择威猛凶悍又有佛性,且得佛祖点化过,可以带来安定与祥和的狮子,来作为守护门户的摆设。
而老虎作为凶兽,杀伐气太重,传说又是“劣迹斑斑”,自然不被人们所选,只能作为武人家中凸显威严的摆设。

参考:
古代的衙门口为什么摆放一对石雕的狮子而不是石雕的老虎呢?
原来这和狮子、老虎的性格、来历有关。
中国古代没有狮子,狮子是外来物种。
古代只有遥远的非洲有狮子,后来传到了印度。
从唐朝开始和各国交往多了起来,狮子被当做国宝进献给了皇帝,从此人们才认识了狮子。
不过我国最早有一种神兽——狻猊很像狮子。
(如
据说东汉时,西域向汉章帝进献了一头师(狮)子。
到了南北朝时佛教传入,狮子随之也逐渐多了起来。
宫廷画师把狻猊和狮子的形象糅合在了一起,塑造和雕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石雕,石狮子逐渐流行开来。
人们见到的真狮子少,而石雕塑造出来的狮子看上去很温柔,大气,给人一种外表威武而内心善良的样子。
其亲和力很快被人们喜欢和接受。
这也许是“外来和尚会念经”的具体表现吧。
老虎这种动物是本地特产,数量多而且人们对它特别熟悉。
老虎在古代不受人们
要不老百姓为何那么喜欢武松呢?
就因为武松为民除害打死了老虎。
在古代可以说老虎是人见人恨的动物,也许和“物以稀为贵”有关系。
狮子因为少,所以人们对它吃人的事件很少听闻。
其实狮子吃人并不逊色于老虎。
但是它没留下这种恶名,人们一直认为它外表很威武内心很温顺。
古代的衙门正好要树立这种形象,无疑狮子就成了他们的代名词,成了衙门形象的代言人。
“威武、威严而不失温柔善良”,这不正是古代衙门所追求的目标吗?
所以古代的衙门用狮子做代言人而不用老虎。
还有种说法,狮子威武在外,老虎威武在内。
古代中堂屋挂的画都是老虎,没有挂狮子的。
中堂画上的老虎,一般是在山上视眈眈望着门外,其代表意义就是镇宅的作用。
而狮子石雕一般在门口两边,起到看家护院的作用。
所以说狮子和老虎的作用不同。
还有一种说法:说狮子的长毛雕刻起来看上去很威武,老虎没有长毛,而是斑纹儿不容易雕刻出效果,而画出来却很威武。
不知道亲们发现了没有?
古代所雕刻出来的狮子和真实的狮子想去甚远,这些都是工匠们想象出来的样子。
狮子各方面的形象趋于完美,所以衙门更喜欢摆放狮子而非老虎。
文/秉烛读春秋
参考:
在称得上是“古代”的那段中国历史上,华夏大地是没有狮子生存的,那为什么那时候的古人还有狮子这种崇拜或者说是吉祥物?
老虎在华夏大地到处可见,为什么把人家归入“大虫”一类,不把人家当盘菜?
为什么中国古代的衙门门口,要放上中国本土没有的狮子,而不放老虎?
一、狮子是王者,老虎是战将。
狻猊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龙种,是龙的儿子,是九个龙子中的老五,狮子喜欢端坐,像皇帝一样在龙椅上一样不怒自威。
传说中的狮子是火龙,它不像海龙王一样兴风作浪,也不像瘟龙那样调皮捣蛋,狮子喜欢烟雾,更喜欢目视远方,所以中国民间多有狮子形象一般出现在我们农家的香炉上,现在中国春节的时候,农村还习惯放一个狮子状的香炉,这样主人就觉得非常有面子,非常吉利。
跟狮子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元帅气质相比,老虎只有勇猛和孔武,只能冲锋陷阵,上阵杀敌,只有一股蛮力,不会巧劲。
只能执行命令、绝对服从,没有狮子的睿智和气魄,更没有狮子恢弘的气度,老虎是摧毁者,是武力的征服者,而狮子是智勇的化身,有一种精神力量。
所以狮子在民间也好,官方也好,一直被当做吉祥物来使用。
而老虎只是一种霸道,一种毁灭的力量。
肉体上消灭敌人,不能从精神上折服敌人。
狮子就像仁义之师,而老虎只会叫人心生恐惧,逃离。
狮子则让人心驰神往,叫人顶礼膜拜。
拿破仑将军曾把中国比作沉睡的狮子,而中国人也喜欢说自己是醒来的狮子。
八十年代风靡全国的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主题曲就有一句\"这睡狮渐已醒。
\"二、狮子是雌雄各异,老虎是公母不分。
狮子和老虎表面上没有太大的差异,他们都是猫科动物,都是食肉动物,都是众兽的领导者。
大家都知道,猫科动物都喜欢独居,而中国人喜欢对称,喜欢成双成对,要说狮子老虎都不能成为中国人的吉祥物。
可是狮子似乎是天生就要为中国人喜欢似的,它是猫科动物中唯一的雌雄不一样状态的动物,也真巧了。
狮子普遍毛发非常短,皮毛的颜色多为黄色,也有个别是浅灰或茶色的,雄狮还生有很长很长的鬃毛,特别帅气和洒脱,鬃毛颜色各异,有淡棕色、深棕色、还有黑色等等,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雄狮长长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
而老虎在外形上是分不出公母的,如果把两只老虎放在一起,就很不和谐,就会让人心里犯嘀咕,万一要是两只公的呢?
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可是老虎分不出来雌雄,尽管往往是人造的吉祥物,但心里不踏实。
如果放在家里或者是衙门或者是紫禁城,一旦出了有事可就是“政治”事故,谁能担得起这个责任?
而狮子就没有这个担心了,雄狮有鬃毛,雌性的没有,不会弄错,也不会犯下原则性错误、中国人不就是讲究和谐、讲究阴阳搭配吗?
刚好是好事成双,美满幸福,恰到好处。
所以镇宅、护院、送吉祥好事都让狮子占了,寺院,私宅、官宅和紫禁城,到处都是忙碌的狮子,一般没老虎多大事。
所以说在春节的时候,闹元宵的时候,舞狮子就是唱主角的。
狮子的模样非常可爱,叫人忍不住想触摸。
而老虎凶猛恐怖,如果见到个耍老虎的,恐怕大街上的小孩早就被吓哭了,大街上的人早就跑光了。
三、老虎代表着恐怖和森严,象征着杀伐。
老虎跟狮子完全不同,老虎是恐怖、森严的象征,冷气嗖嗖,咄咄逼人,明代大草寇张献忠就非常喜欢老虎,穿的老虎皮,吃喜欢吃老虎肉,喜欢自己的部下叫自己彪爷,喜欢自己的女人喊自己阿虎。
睡的床上雕刻有老虎,大烟袋上也有老虎,自己的帅府门口卧着两只老虎。
最后怪不得他成不了事儿。
在古代的监狱、刑部,是老虎吃香的地方,电视剧水浒里,高衙内办公的地方就叫白虎堂,那里戒备森严,常人不得入内,林冲就是中了奸计,误闯白虎堂惹上官司,差点丢掉性命。
我们还知道包公铁面无私,执法严明,对犯法的贪官污吏也毫不客气,他就有个虎头铡,专门来处决那些敢于以身试法的贪官污吏。
一般老百姓都是良善之人,没法跟杀人如麻的张献忠、座山雕相比,所以家里是不放这些恐怖之物的,你家是镇不住的,不然你就会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坐卧不安了。
因此说来,狮子是喜闻乐见的吉祥物,老虎是很少见到的凶神恶煞,二者的民间境遇也就不同了。

参考:
不仅衙门,古代宫殿、寺庙、桥梁、府邸、园林、陵墓、桥梁等建筑物前都会放石狮子,用来辟邪和显示威仪,因为古人以狮子为原型创作出很多神兽,认为把石狮子放在门前就能镇邪转运。
石狮子并非中国独有的建筑形象,古希腊、古埃及、西亚、南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也有很多以狮子为原型的石像。
▲狮子曾经的分布范围,远远比现在要大。
另外,“中国古代没有狮子”这个观点我太认同,狮子曾在西域有分布,也就是中亚、西亚和新疆西部一带曾生活有狮子,古代称为西域狮,现称波斯狮或亚洲狮。
汉朝的西域都护府和唐朝的安西都护府肯定有狮子分布,古代帕米尔高原(葱岭)一带就有狮子生存,而帕米尔高原在清朝中期都还是中国领土,因此狮子在历史上肯定生存于中国某个时期的疆域内,但远离中原地区,并不为人所熟知。
至今仍有很多人不知道亚洲狮的存在,认为狮子只生存于非洲。
现代狮子起源于非洲,后向欧洲和亚洲扩张,向西进入西南欧,向北进入中亚,向东进入印度,西班牙和法国南部在公元前疑似有狮子分布。
在近代之前,亚洲西南部广阔区域里还有狮子分布,而如今亚洲狮仅存于印度古吉拉特邦吉尔国家公园,数量只有600余只。
古代通过朝贡进入我国的狮子就是亚洲狮。
中国古人最早描述狮子是在周朝的《穆天子传》,记载“名兽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马走五百里。
”狻猊就是狮子最早的汉语名称,据考证是从西域语言音译过来的词汇,后来又称作“师子”,最后才演变为“狮子”。
西汉时期,中原王朝国力强盛,打通了西域要道,西域各国尽皆臣服,狮子被当作奇珍异兽进贡给中原王朝,《后汉书》至少记载了5次西域各国如月氏(今中亚)、安息(今伊朗)、疏勒(今新疆喀什)向汉王朝进贡狮子。
《后汉书·班超传》:“章帝建初四年(79)初,月氏尝助汉击车师有功,是岁贡奉珍宝、符拔、师子”《后汉书·和帝纪》:“和帝永元十三年(101)冬十一月,安息国遣使献师子及条枝大爵。
”《后汉书·西域传》:“十三年,安息王满屈复献师子及条支大鸟,时谓之安息雀。
”(条枝大爵、条支大鸟指得是西亚的鸵鸟,当时鸵鸟也在亚洲有分布)当时运输条件太差,狮子从西域运到中原需要经过茫茫大漠和河西走廊,行程数千里,死亡率很高,所以当时只有皇帝贵族才能见到活的狮子,老百姓们根本就见不到。
因此狮子最开始出现在中原就被认为是“高档货”,打上了尊贵的标签,神秘感十足,也为民间将其神化打下了基础。
贞观九年(635)时,康居国进贡大唐活狮一头,李世民竟然喜出望外,命虞世南作《狮子赋》。
皇帝看到狮子都这么稀奇,更别说老百姓了,于是狮子就逐渐在民间被刻画成神兽,狮子造型的雕刻造像开始在中国大地上流行,并被放在建筑物前辟邪。
明清之后,石狮子造型从以往的威严逐渐变得活泼,往往雌雄成对,公狮踩球,母狮抚崽,体型肥硕,半蹲半坐,样貌憨态可掬。
人们以狮子为原型的舞狮也流行于大江南北,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
▲柬埔寨吴哥窟的石狮子。
另外,狮子在中国如此受
起源于南亚的佛教中狮子的地位非常高,随着佛教在东亚和东南亚的传播,狮子的形象、地位和影响力也随之扩大,在泰国和柬埔寨的寺庙前面石狮子也很常见。
为什么不放老虎在门前?
因为老虎是本土的猛兽,没有神秘感,还经常吃人,与古人仇深似海,把老虎做成石像放在门前会让人恐惧。
不过古代也有石虎,帝王、贵族、官僚墓前的石刻群中就经常出现石虎。
所以,石狮子比石虎更常见,说白了就是“外来和尚好念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