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为何流寇泛滥

这是明末多年来的政策导致的,最主要的是张居正推广到全国实施的“一条鞭法”。
据《明史》记载:合并赋役,将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合并一起征收,同时将部分丁役负担摊入田亩,一律折收银两。
农民及各种负担力役户可以出钱代役,力役由官府雇人承应。
简单来说就是没以前那么复杂了,根据田和人,农民只要出钱就行,大大简化了流程,也能防止一些腐败。
但张居正去世后,这个政策就失去了最强有力的支持,于是出现了各种问题,影响最大的就是火耗问题。
因税法规定纳银,银两熔铸过程就产生了所谓“火耗”。
熔铸碎银的实际火耗为平均每百分之一到二,但实际征收的火耗往往高得多,能达到百分之二三十,有时甚至更多。
火耗成为地方聚敛的一个巧妙的手段,也就成为纳税人的沉重负担。
一条鞭法的实行初衷是好的,但执行的曲解却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崇祯年间,为支撑对努尔哈赤的用兵,光官方又加了几次税,再加上征收官员的贪污,导致过度榨取了民间的财富,让民间失去了对抗灾年的自我修复能力,连续几个灾年过后,就造成大面积饥荒和社会动荡,于是流民四起。
流寇是当时朝廷对四处流浪老百姓的一种称呼,实际上这些人都是灾民。
造成这么多灾民的原因,其实是皇帝本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