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当年是怎么走出皇宫的

溥仪即位不到3年,武昌起义一声炮响,革命风暴遍及全国。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偕皇帝溥仪在乾清宫颁布了“退位诏书”。
清帝退位后,民国政府与清廷签订了一系列“优待条件”,其中“清室优待条件”规定: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禁宫,待日后移居颐和园。
这样,辛亥革命之后,溥仪及其家人仍住在紫禁城里,过着小朝廷的生活。
民国成立后,执政的是“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中,袁世凯是清朝的旧臣。
别看他在辛亥革命中,在清朝廷与革命党之间来回递话,两头投机,作政治交易,当上大总统以后,他并不敢忘了以前的“君臣名分”。
因为他还有求于清室故主,他要复辟称帝,就先要故主承认他是“真龙天子”。
所以,他对清室态度很好,从不提“移居”一事。
黎元洪当年是清朝的湖北督军,只从他在武昌起义枪声一响便吓得钻到床底下看,他比袁世凯老实多了。
当了大总统,还对溥仪称“臣”,每到春节要向溥仪上“贺表”。
“移居”的事,当然更不提了。
曹锟贿选总统,上了台说话不算,对于“移居”不移居实在无力顾及。

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吴佩孚率领的直军逐渐处于优势。
10月间,正当吴佩孚的军队向驻守在山海关的奉军发起总攻之际,吴军将领冯玉祥突然倒戈,班师回京。
10月21日,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解散了“猪仔国会”,支持黄郛组成了临时内阁,并提出了驱逐溥仪出宫的议案。
黄郛立即召开紧急内阁会议,决定修改“清室优待条件”。
其中,第一款是:“大清宣统皇帝即日起永远废除皇帝尊号”。
第三款是:“清室即日移出禁宫”。
同时决定:执行此决议者为国民军北京警备总司令鹿钟麟、警察总监张璧。
内阁会议后成立了“清室善后委员会”,负责溥仪出宫的善后工作。
“北京政变”的消息传入紫禁城,溥仪和王公大臣都感到惊愕和恐慌。
溥仪急忙召集王公帝师和内务府大臣,在养心殿的“东暖阁”召开“御前会议",商议应急对策。
“御前会议”开了两次,商议了三个最棘手的问题:如何打通与冯玉祥的关系?
溥仪出宫后住在哪儿?
端康太妃(10月20日病逝)的灵柩如何料理及敬懿、荣惠两位太妃的住所怎样安排?
由于诸王公大臣各怀心事,分歧较大,最后议而不决,静待时局变化。
11月5日晨,冯玉祥的国民军包围了紫禁城,切断了宫中对外的一切联系。
鹿钟麟、张璧和“善后委员会”委员长李昱瀛,率军警将守护紫禁城外的卫兵、宪警缴械后,取而代之。
中午12点,鹿钟麟、张璧、李昱瀛来到紫禁城,请溥仪移出禁宫。
此时,溥仪正在储秀宫内陪婉容吃着水果聊天。
突然,内务府大臣绍英踉踉跄跄地跑来,也顾不上行君臣之礼,气喘吁吁地说:“冯玉祥的部队开进来了,关闭了神武门,不准任何人进出。
”溥仪像被弹簧弹了一下,猛地跳了起来,刚吃了一半的苹果掉到地上,紧张地说:“快!快去截住他们,问清他们想干什么!”绍英赶紧跑了出去。
在养心殿门前,绍英截住了鹿钟麟等人。
鹿钟麟向绍英出示了大总统指令。
绍英看后,吓得魂不附体,两腿发软,差点瘫在地上。
幸好侍卫李国雄和严桐江将其挽住,绍英才幸免跌倒。
绍英略微镇静了片刻,指着李昱瀛说:“你不是故相李鸿藻的公子吗?
你家世代享受皇恩,今天怎么也帮人来欺负皇上?
”李昱瀛只是笑笑,什么也没说。
绍英又对鹿钟麟说:“你不是故相鹿传霖之后吗?
鹿相是清室老臣,你为什么这样逼迫我们?
”鹿钟麟一字一句地说:“我们奉内阁之命前来,既是为了民国,又是为了清室。
如果不是我们,那就休想这样从容了。
”绍英不甘心,又说:“优待条件尚存,你们怎么能这样擅自行事呢?
”鹿钟麟正色道:“你少废话。
张勋复辟,颠覆民国,优待条件早为清室所毁弃。
近来,民怨沸腾,如果不是内阁出面阻止,清室早已大祸临头了。
”紧接着,鹿又威胁说:“我们已在景山架好了大炮,按原计划只限二十分钟出宫,如若不然,便开始射击,你们看着办吧!”绍英一听,吓得面如土色,急忙去向溥仪报告。
他一进门,便颤声喊道:“皇上,民国要废止优待条件,拿来这个叫,叫签字。
还说限二十分钟搬出去!”溥仪一把夺过公文,想看个究竟,可是眼睛像突然花了一样,看不清是什么,他觉得天旋地转,像泄了气的皮球,一屁股坐在椅子上。
稍停了一会,他又火冒三丈地喊:“马上搬出去?
那我的财产呢?
太妃怎么办?
快打电话找庄师傅!快找王爷!找王爷!”“国丈”荣源像断了气似地回答:“电话线断了,门口已把上了人,出不去了。
”屋里所有的人都惊慌得团团乱转。
最后,大家一致意见,尽量拖延时间,以宫内人员和物品太多,马上出去有困难为托辞,不肯即日迁出。
绍英去和鹿钟麟商量,结果允许延到下午3点,溥仪的父亲载沣、帝师朱益藩、陈宝琛也被允许进宫。
溥仪一见载沣,便叫道:“王爷,该怎么办呢?
”可是,载沣的主意并不比儿子多,他嘴唇哆嗦了半天,才迸出一句废话:“听、听旨意,听旨意。
”溥仪又急又气。
快到3点时,绍英进来,他哆哆嗦嗦地说:“鹿钟麟又催啦,说,要快,快点,不然的话,景山上就要开炮啦。
”上
鹿钟麟来到溥仪跟前,将两枚手榴弹放在绍英前面的桌子上,然后指着公文说:“请陛下在上面签字!”溥仪见鹿来势汹汹,大惊失色,连忙在公文上签了字,并交出象征皇权的“皇帝之宝"和象征宣统帝位的“宣统之宝”两枚印玺,由鹿钟麟送往国务院封藏。
醇亲王载沣一见溥仪签了字,捶胸顿足,他摘下自已的顶戴花翎,扔在地上,嘴里还结结巴巴地念叨着:“完了,完了,大清完了。
”下午3点,溥仪及婉容、文绣等人乘坐汽车,在鹿钟麟、张璧的护送下,驶出紫禁城,回到了溥仪阔别16年的醇王府。
溥仪下车后,鹿钟麟握着溥仪的手说:“你今后是打算做皇帝,还是要当个平民?
”溥仪反应很快,回答说:“我既然同意修改优待条件,当然已不能再称皇帝,惟有以中华民国国民的一份子自居了。
”鹿钟麟笑着说:“既然是普通的国民,我们军人就有保护的责任。
现在除了传令部下对你严加保护外,你有什么临时情况,直接电话通知我,我随时应命。
”警察总监张璧也走过来对溥仪说:“既然是个公民,就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将来也可能被选做大总统呢!”一听“大总统”三个字,溥仪的心里立刻翻江倒海,他默默地走进了醇王府。
不久,溥仪在日本驻天津的警察署署长和几个日本警官的“护送”下,乘火车去了天津。

参考:
说起来挺讽刺,溥仪当初曾经想逃离紫禁城,可惜遭到了失败。
最后却是冯玉祥把他赶了出去,不知道此时的溥仪是何感想。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由于实力不足,还无法北伐彻底推翻清政府,为了促成清室退位,南京临时政府与清政府议和代表谈判时提出了清帝退位优待条件。
《清室优待条件》的优待条件有在清帝退位以后,保留皇帝尊号,每年民国政府提供400万两白银(后改为400万元),在有新居所前,可暂居在紫禁城内,以前宫内执事人员继续留用等等。
隆裕太后最后接受了这个条件,正式宣布清帝退位,清王朝自此告终。
所以《清室优待条件》其实是南方革命政府在自身实力有限的情况下,不得不和清政府达成的一个妥协方案。
这个优待条件促成了清帝和平退位,减少了革命的阻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不过《清室优待条件》允许清帝保留尊号,而且可以继续暂居在皇宫之中。
导致民国成立以后,溥仪还是在紫禁城中使用宣统年号,拥有一批大臣,甚至继续颁爵赠谥,发布谕旨,俨然一副国中国的样子。
这就和民国的共和体制有些格格不入了。
更糟糕的是,溥仪的这个小朝廷还被一些野心家利用。
像1917年,张勋就搞了一次复辟,重新拥立溥仪为皇帝。
这个闹剧虽然不久就以失败告终,但是这让很多有识之士意识到了《清室优待条件》的隐患。
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
冯玉祥率部发动兵变,控制了北京城,囚禁了贿选大总统曹锟并迫使他辞职,成立了黄郛为主的摄政内阁。
冯玉祥在辛亥革命时就参加过北方新军的起义活动,对于清室一直没什么好感。
张勋复辟时,冯玉祥就指挥部队参加了讨伐张勋的战斗。
事后他认为清室参与复辟,已经违反了和民国政府达成的协议,建议修改清室优待条件,去除溥仪尊号,将他驱离紫禁城,以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但是这一建议没有被北洋政府采纳。
冯玉祥当时人微言轻,无法改变这一决定,因此只能作罢。
此时他控制了北京城,具备了实现当初自己设想的能力,自然不再客气。
于是在1924年11月4日,摄政内阁通过了《修正清室优待条件》,规定自即日起永久废除溥仪的皇帝尊号,只是一个普通国民,另外每年补助费用降低到50万元,清室必须搬出宫禁。
11月5日,冯玉祥任命的北京警备司令鹿钟麟奉命到紫禁城和清室交涉,要求他们立刻搬出紫禁城。
说起来很讽刺,此前溥仪因为接受了一些新式教育,一心向往去国外学习,一度曾经试
不过此时有机会离开紫禁城了,他却又不愿意了,派人和鹿钟麟谈判,希望能维持原有的《清室优待条件》。
不过鹿钟麟拒绝谈判,并威胁如果清室不配合的话,不排除武力驱逐的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溥仪只能黯然离开紫禁城。
溥仪被逐出宫的消息传出以后,部分北洋人士认为这违反了当初和清室的协议,有违信用原则,批评了冯玉祥。
不过大部分人都表示了认同,孙中山发来贺电,认为此举“复辟祸根既除,共和基础自固”。
此外溥仪离开紫禁城以后,摄政内阁成立了以李石曾等学者组成的清室善后委员会,对紫禁城内保存的历代文物进行清点,整顿并加以保管。
改变了此前溥仪随意赏赐和宫中人员倒卖文物的弊病,对于保护文物也有着重要意义。
而紫禁城也最终得以以故宫博物院的面貌对普通人开放。
因此总体来说,此举完成了辛亥革命未完成的一件大事,铲除了复辟的祸根,对于清除人们封建残余思想有所帮助,对于历史文物的保护也有极大好处,因此驱逐溥仪一事还是具备进步意义的。
溥仪和鹿钟麟合影
参考:
看到很多人极力刻画溥仪极其家人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的惨状,我真服气——你们就这么热衷为汉奸溥仪洗白?是当奴才每当够吗?
没错!北京事变中,冯玉祥囚禁总统曹琨,赶走清帝溥仪,让很多人不舒服,甚至间接导致了大师王国维的死。
但是,冯玉祥怎么做完全是有理有据的!理由有这些:1,清帝退位,民国给予有待条件。
民国让溥仪在深宫中继续当皇帝,紫禁城外是民国天下。
这是以清帝不反对民国为条件的。
2,1917年6月,张勋的辫子军,康有为的保皇党,日本间谍组织黑龙会一起拥戴溥仪做皇帝。
你以为溥仪不懂吗?
他可是网友眼中又博士学历的高材生呢!3,溥仪复辟,违反了《清室优待条件》等条约,理当逐出紫禁城,主谋张勋也应该通缉处死。
但是张勋手上有段祺瑞同意复辟的证据,投鼠忌器,不敢下手。
4,7年的军阀混战,总统总理换了一茬又一茬,终于有人愿意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了!这
有人说,冯玉祥是倒戈将军,没节操。
要知道,乱世之中,生存下来是第一位的,而冯玉祥不仅生存下来了,而且始终心有良知,心又正义,始终为国民幸福而努力。
北京政变后,冯玉祥还
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颠倒黑白谴责他。
如果被人称颂的蔡锷一直活着,多半和冯玉祥选择差不多吧?
更多精彩
让人们看到封建残余势力的顽固,冯玉祥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期间,阵前倒戈回北京发动北京政变,囚禁了直系老大曹锟,并且赶走了溥仪。
冯玉祥固然有出于民族大义的考虑,但是很多是根据冯玉祥的出身有关系,冯玉祥出身于北洋,但是从根本上一直在反对北洋,而其它的北洋人物如袁世凯,段祺瑞,曹锟,甚至是张作霖都受惠于清政府过,所以对溥仪都不会赶尽杀绝。
所以,冯玉祥赶走溥仪不止完全出于公心,也有自己的政治目的,就像孙殿英挖了慈禧的墓后说,我不光是为了钱,我还为了报仇。
冯玉祥赶走溥仪,虽然行为过于激烈,但是我认为不彻底,还留有后患。
也体现了冯玉祥目光过于短浅,没有长期考虑这个问题。
我如果是冯玉祥,一定会派人首先把紫禁城抄了,(英国革命的时候查理一世也被送上过断头台,就是杀了溥仪也未尝不可,)因为溥仪参加过复辟,谁能保证他不会继续进行复辟的行为(事实证明溥仪后来不仅参加了伪满洲国的卖国行为,而这和冯玉祥的赶其出紫禁城的行为是分不开的)。
如果把故宫的财产抄了充公,用于武装自己的军阀也好,用作国民政府的经费也好,总之比被溥仪用作复国经费强。
而溥仪,根本就不应该让他走出紫禁城,紫禁城是什么,就应该是囚禁皇帝和皇族的监狱,把皇帝放在政府眼皮底下监视,还有现成的城墙,都不用盖,比把拿破仑流放到一个岛上都好太多了,就像朱棣养那些藩王一样,好生生的供他们吃喝,但是就是不让其出皇宫。
冯玉祥把溥仪赶出京城之后,反而失去了控制,最终导致了溥仪及满清遗老遗少建立伪满洲国的行为。

参考:
溥仪一生做过三次皇帝,但又先后被废,可以算是一个悲情帝王。
溥仪最终离开紫禁城,是冯玉祥等人强制驱离的。
辛亥革命成为了压倒晚清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虽然没怎么历经太大的流血牺牲,但隆裕太后和年幼的溥仪在袁世凯等人的胁迫下,还是在1912年2月12日宣读了“退位诏书”,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终结。
不过,溥仪退位后,民国政府允诺了一个《清室优待条件》。
在这份协约中,承诺保留清帝的尊号,只是这个统治范围仅限于紫禁城范围内。
说白了,溥仪还占据着紫禁城,可以“统治”皇宫内的人。
退位后的溥仪,生活还算安稳。
只是,这样安稳的日子不会一直持续,很多人也开始难以忍受国民政府中有一个“小朝廷”。
随着时局的动荡,到1924年时,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
占据了北京的冯玉祥,决定修改《清室优待条件》,将溥仪驱逐出宫。
当年的11月5日,冯玉祥派鹿钟麟、张壁率四十名军警从神武门入宫,收缴了紫禁城内守卫的枪械,并与“内务府大臣”绍英交涉。
在众人的胁迫下,溥仪等人答应离开皇宫,并于当天下午4点10分左右乘车离开。
离开紫禁城后,溥仪先是到了天津。
之后,日本人拉拢溥仪,声称愿意帮他恢复帝制。
于是,又从天津前往东北,在1932年9月,于长春宣布成立“满洲国”,国号“大同”,成为了日军统治下的傀儡皇帝。

参考:
溥仪是被西北军将领鹿钟麟赶走的。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皖、奉三大派系。
为了争夺对北洋军阀政府的控制能力,三大派系混战不止。
此时,南方的革命党人也以广东为基地逐渐形成规模。
在苏联人的帮助下,孙中山先生建立了黄埔军校,并以此基础培养出了一支新式军队。
同时,孙中山先生又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从而使革命政营日益获得人心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西北军领袖冯玉祥将军决心顺应革命潮流,决心推倒祸国殃民的北洋军阀政府。
1924年9月18日,爆发了第二次直奉战争。
同年10月13日,冯玉祥与张作霖达成共识——联合起来推翻由直系军阀控制的北洋政府。
但这只是冯玉祥将军的权宜之计。
同年10月22日,冯玉祥率领部队在孙岳的帮助下进入了北京城,之后立即发动倒直政变。
由于当时的局势对曹锟和吴佩孚不利,所以直系已经焦头烂额了。
于是,很快政变就成功了。
控制了北京城之后,冯玉祥将军立刻作了
一、立即成立中华民国国民军。
二、立即
三、立即成立“摄政内阁”。
四、立即将前清逊帝溥仪逐出故宫。
于是,1924年11月5日,摄政内阁便命令鹿钟麟率兵驱逐溥仪,并组织了由吴稚晖和李石担任负责人的“故宫接收和保管委员会”。
为什么一定要斩断前清的“小尾巴”呢?
因为这个时候局势动荡不安,许多野心家为了达到目的无所不用其极——昔日的张勋复辟即是其中一例!为了防止有人利用溥仪这位前清逊帝作文章,摄政内阁决心一了百了,干脆将其逐出故宫,以改变世人有故宫必然有皇帝的刻板印象。
况且,当年在袁世凯与清室达成的“优待条款”中,也约定溥仪只是暂时居住在故宫,日后是要迁往颐和园的。
因此,鹿钟麟“请”溥仪离开故宫,也并不是没有正当理由。
清室早就没有了昔日的威风,在枪杆子的震慑之下哪敢不依?
于是,溥仪只得离开故宫,迁往天津“静园”居住。
随着逊帝溥仪的离开,因为前清与民国之间的妥协而遗留的“逊帝暂居故宫″的问题得以解决。

参考:
在辛亥革命风暴的迅猛打击下,隆裕太后和摄政王载沣等王公大臣们为了保住大清皇帝称号和各自的身家性命,于四面楚歌的穷途末路中被迫接受了袁世凯提出的《优待清室条例》。
《优待条例》主要条款为:清帝自行退位后,“(皇帝)尊号仍存不废”,还可暂居紫禁城一年,之后迁至颐和园;
新成立的民国政府负责保护清皇室的原有私产,并每年拨付400万两银以供皇室享用(后改为400万银圆)。
清王朝覆亡了,但宣统皇帝的称号却诡异地保留了下来。
此后,民国早期的几届历任总统如袁世凯、黎元洪、徐世昌、冯国璋等,无论在公文或私函中,都赫然将溥仪敬称为“大清皇帝陛下”,北京城里的遗老遗少们,盘踞各地的大小军阀以及政客们乃至于像胡适那样著名的“新派人物”,都毕恭毕敬的尊称溥仪为“皇上”。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兵变”前,溥仪仍像退位前那样称孤道寡,役使着紫禁城里的数千太监、宫女,过着和以前在位时差不多的帝王奢华生活。
1924年11月5日,跟随吴佩孚兵进山海关、参加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冯玉祥突然临阵倒戈,发动了“北京政变”,用刺刀将“清室小朝廷”驱逐出了紫禁城。
文献载,冯玉祥突然发动政变,不祥消息传入宫内,正在御花园里用望远镜观察景山驻军异动情况的溥仪,立刻察觉了危机正在一步步迫近。
接着,负责紫禁城各门守卫的禁卫军士兵们被集体缴械并调出北京,冯玉祥的国民军接管了禁卫军营地并占领了神武门岗哨,都使溥仪产生了不好的预感。
“国中之国”既然属非正常状况,那么,必然发生的危机终于还是要发生的。
11月5日,冯玉祥派北京卫戍司令鹿钟麟、警察总监张璧率领20人的手枪队,悍然闯进宫中,命令溥仪“从即日起永远废除皇帝尊号”,并逼他在已修改了的优待条件上签字,并限其在3小时内搬离紫禁城。
溥仪一行失魂落魄地被国民军赶出了故宫后,来到了后海醇亲王府,却发现其父、摄政王载沣比他更惊慌失措。
溥仪的外籍老师庄士敦傍晚来访,说经他奔走斡旋,荷兰、英国、日本的公使已经向摄政内阁外交总长王正廷提出抗议,王向他们保证溥仪生命财产的安全。
庄士敦的到来和他的消息,稍稍缓和了些醇王府里过于紧张的气氛。
在挨过了惶恐不安的日日夜夜后,庄士敦和陈宝琛策划了一个逃脱之计。
12月10日,溥仪由陈宝琛和庄士敦陪伴走出醇王府,来到东交民巷一洋行买东西,后借口治病躲进了一家德国人办的医院。
随后,在郑孝胥和日本使馆工作人员的安排下,由医院偷偷潜入日本驻华使馆。
1925年2月23日,在日本使馆的策划帮助下,由使馆池田书记官和几位便衣警察护送,溥仪秘密转移到了天津。
此前, 他早就以赏赐弟弟溥杰为由,将宫里最珍贵、最值钱的文物字画和古籍善本一批批偷运出宫,存到了天津英租界的一所宅子里。
“盗宝”活动整整持续了半年多。
溥仪一直想出样,因计划不周,没有走成,结果在天津当了7年“寓公”。
在满清遗老们的包围下,一直梦想复辟、恢复大清江山的溥仪,与日本人相互勾结并愈陷愈深,终于甘当傀儡,被日本侵略者玩弄于股掌间,平添了一段令其身败名裂、并遭万众唾骂的罪恶史。
【答题写作不易 严禁剽窃】【网络配
经历过很多起起落落之后,最终溥仪还是从紫禁城走出去了,只是在这些经历中,写满了溥仪前半生的不甘心与失落,同时也为溥仪的后半生埋下伏笔,也许在皇权面前,确实鲜有人能够逃得过命运的捉弄。
溥仪成为皇帝在光绪去世之后,慈禧也知道自己身体不行了,但是已经掌握了清朝实权48年的慈禧,当然是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丝丝继续掌握实权的机会的,所以慈禧选择了年幼的溥仪当皇帝,毫无疑问慈禧这样做是有很大私心的。
要知道其实当时除了溥仪之外,还有其余已经成年的人选是可以当皇帝的,可是慈禧偏偏选择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当皇帝,目的就十分明显了,万一慈禧病情好转,以后还可以继续把持朝政,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很明显慈禧这次没有如愿以偿,在将溥仪选为皇帝之后没有几个小时,慈禧就去世了,可她的这个举动却改变了溥仪一生的命运,也许原本溥仪的人生不会这么充满唏嘘,奈何慈禧的这一次举动,彻底改变了溥仪的命运。
清朝的灭亡1912年,溥仪仅仅当了不到三年的皇帝,就被迫颁布退位诏书,当时溥仪也许还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就连退位诏书都是隆裕太后协助溥仪签订的,当时的溥仪还是一个孩子,他似乎不明白以后自己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变化。
好在这次虽然溥仪退位了,但是民国政府与清廷签订了优待条件,允许溥仪以及他的家人继续住在紫禁城中,过着属于自己的小朝廷生活,不过前提条件是溥仪等人不允许与外界接触或者试
原本按照这样的安排来看,溥仪的生活还是不错的,至少荣华富贵是没有问题,再加上不管是后来的袁世凯还是黎元洪等人,对待溥仪的态度都还不错,因此溥仪一群人这个时候生活还是很惬意的。
奈何后来有人想要利用溥仪实现复辟,比如张勋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他想利用溥仪实现复辟大业,而当时的溥仪,也不知道复辟是什么意思,只是听说自己可以继续当皇帝,就答应了下来,结果这次复辟完全就是一个闹剧,溥仪仅仅当了12天皇帝,复辟就失败了。
复辟这件事情,可以说已经是触及到民国政府和清廷当初签订的优待条件原则问题了,不过当时民国政府太忙,也没有时间来管这一切,溥仪和他的家人们继续在紫禁城过着和从前差不多的生活,一次复辟似乎对他们没有太大影响,这也让溥仪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复辟其实是不需要付出太大代价的。
溥仪被赶出紫禁城民国政府可以对溥仪复辟的事情不闻不问,可是冯玉祥却不是这么想的,1924年,冯玉祥闯入紫禁城,直接要求溥仪等人离开紫禁城,要是不离开就要采取一些措施,这个时候溥仪等人的悲惨生活算是正式开始了。
冯玉祥给溥仪的时间很少,溥仪来不及收拾太多东西,就匆匆离开了紫禁城,等到再次回到紫禁城的时候,溥仪已经需要买门票了,这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可是却也让人感受到无尽唏嘘,毕竟历史的发展就是这样,很多时候一
对于溥仪而言,历史的发展无疑是对他有很大伤害的,可是对于更多的人们来说,历史的发展却是十分有利的,要是没有推翻清政府,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要受到伤害,也不知道我们的时代还要多久才能发展起来。
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之后不久,由于想着继续当皇帝,就上了日本人的当,被日本人利用,成为他一生不可抹掉的污点,也正是因为如此,溥仪最后才会被囚禁多年,也许一直到溥仪最后重见天日之后,他才算是真正长大了。
很多人也许会怪溥仪的一些行为,可是对于一个从小就生活在皇宫中,从小就没有太多自己思考问题空间的人来说,年轻时总会因为一些自己的欲望或者别人的蛊惑而做错事情的,等到有一天恍然大悟,也许一切早已来不及,历史选择了溥仪,他也是身不由己啊。
结语要说溥仪是怎么离开紫禁城的,其实很简单,就是被冯玉祥直接赶出紫禁城,溥仪一家人落魄离开,从此再也没有机会回家看看,多年以后,当溥仪买了门票踏入紫禁城时,也许他感慨万千,也许他内心五味杂陈,可他无力改变这一切,因为这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备注:





并且宣布了清朝封建社会的结束,成立了民国政府的开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