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退休金决定着家庭地位和与子女的关系越高越和谐对吗

1楼的李大爷年近80了,一家4代7口人蜗居在不到90平的三室里面,住房非常的拥挤。
原本李大爷在郊区有单位分配的房子,他的女儿强烈要求老人搬过来和他们一起住,甚至不想要李大爷去他儿子家轮流住。
李大爷在郊区的房子挺适合养老的,虽然位置偏远了些,但是环境幽雅安静,周边配套设施也很完善。
李大爷的老伴去年因病去世,只剩下他一
女儿就提议让老人家搬到市区来,虽然房子拥挤,但是市区的医疗和生活更便利,最主要的是,她觉得李大爷一
李大爷的儿子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哪有老人和女儿一家住在一起,而且姐姐家人口多面积小,不如自己家宽敞,住着也舒坦。
姐姐夫妻俩,儿子小夫妻俩还有2个孩子,小家庭就有6
李大爷的儿子说,自己家120平,家里目前就他们夫妻俩住,自己的老婆也退休了,完全有精力照顾好李大爷,省得让老人住在小房子里受罪。
而且,老人年老了就应该儿子来照顾,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为此,李大爷的儿子还和姐姐闹得很不愉快,双方都想让老人去自己家住,就差抢人过去了。
一开始我只知道李大爷的儿女都很孝顺,直到前不久和李大爷的外孙媳妇小丽聊天,我才知道这里面的缘由。
果然,有钱的老人到哪里都受
李大爷从电力公司退休,每月退休金雷打不动的就有11000块钱,加上老爷子的存款,这些钱他根本就花不完。
而且李大爷明确表示了,自己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谁让自己晚年过得舒坦,以后房子票子大部分都归他。
如果子女都不孝顺,他就拿着钱去住高级养老院,经济上没有压力,以后剩余的钱就全部捐出去,这对谁都公平。
小丽的婆婆虽然还有2个孩子需要照顾,但是伺候老爷子是她的工作重心,每天花心思让老爷子吃好,不敢有一点怠慢。
经常能看到父女两
李大爷看上去比同龄人年轻多了。
“你都不知道,外公来我家之后,整个家庭的生活水平直线上升。
我那抠门的婆婆从前舍不得吃穿,如今买东西都挑又贵又新鲜的买。
什么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天上飞的,只要外公开口,婆婆二话不说就买回家。
我们都跟在后面沾光。
在吃的方面,我家现在绝对是小康水平。
”小丽告诉我,李大爷就像她家的“财神爷”一样,平时为人大方慷慨,退休金只要到账,立马先取6000元给婆婆补贴家用。
平时老爷子一开心,在小区周围买点进口水果和孩子的玩具,很舍得花钱,从来不去计较。
李大爷基本上每个月的退休金都全部补贴出去了,自己手里的存款足够养老了。
我问小丽,7口人挤在小房子里,会不会太拥挤了?
生活上也有些不方便吧?
小丽边说边笑:“可不就是挤成一锅粥了嘛,但是呢,谁都喜欢老爷子,本身性格就好,到哪都是乐呵呵的,也没给我们添多少麻烦,加上婆婆勤快又细心,感觉现在生活比以前舒心多了。
尤其是我公公这两年工厂效益差,每个月到手的工资少了一大半,我老公上半年又在家失业半年,多亏了外公的补助,不然年轻人压力好大。
”小丽谈到李大爷都是满口的赞赏,尤其是在经济上让这一大家子都松了一口气。
小丽半调侃地说,每到李大爷轮流去儿子家住的时候,婆婆就要提前叹气好多天,万般的不舍,千方百计地做老人的思想工作,希望他年纪大了就不要来回折腾了,就住在自己家多好。
老爷子是个明白人,他说自己乐意两边跑,手心手背都是肉,每家半年也是让大家轮流休息的时间,真要一年到头都住在一起,说不定还容易产生矛盾,适当的保持一定距离蛮好的。
但凡李大爷有个头痛脑热,小丽婆婆和她的弟弟,都是第一时间把老人送去大医院做全面检查,需要陪护的时候也是两
同病房的人很羡慕李大爷,他们都只看到李大爷表面上的风光,实际上都是丰厚的退休金在做支撑。
钱到位了,亲情怎么会缺位?
小丽说,家里人都希望李大爷能够长命百岁,他老财神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害怕他身体不舒服,尽心尽力地伺候。
婆婆尽管有时候和自己弟弟有矛盾,大多数时候都是听李大爷的安排,整个大家庭在大事上当家做主的实际上还是李大爷,小事他基本上不闻不问,是一个明事理的老人,受到晚辈们的尊重。
小丽说婆婆和她的弟弟至少做到了表面上和和气气,尽管各自心里都打着小算盘,但是谁也不想得罪老爷子,哪能和钱过不去呢?
只要老人在的一天,姐弟关系必然是和谐有爱的。
万一老人哪天走了,相信也不会撕破脸,顶多在钱财上受益不均,也不至于偏心的厉害,相信李大爷会提前处理好。
姐弟俩就当作是一般的亲戚走动吧。
【写到最后】回到题目上:老人的退休金决定着家庭地位和与子女的关系,越高越和谐,对吗?
至少在李大爷身上,我看到了确实如题目所说,他每个月11000的退休金,大部分都来补贴子女的家用,是个名副其实的老财神。
说话做事自然很有份量,被子女捧得高高在上,地位可见一斑。
很多家庭的矛盾都是由金钱引发的,当在经济上没有压力,过得舒心的时候,没有几
老人的退休金,一定程度上,是他晚年生活是否幸福的重要保障,决定着他的家庭地位。
李大爷的儿女维持着表面上的和谐,其实已经足够了。
不能要求两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依旧保持着童年的亲密,原本成年后的姐弟就是亲戚的关系,拉开了距离感,却也始终是亲人,本是同根生。
老人的退休金是把双刃剑。
也见过很多人为了老人的财产,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对簿法庭,既伤了面子,又伤了亲情,全然忘记了当初的手足情深,眼里只有钱。

参考:
说的不错老晋原来的退休金每月不足2500元,在家的地位非常低,儿媳妇光想找茬把他赶出家门。
那个时候他在家受尽了儿媳妇的气。
去年老晋时来运转,因为老晋是毕业于某建筑学校,对于做土木工程有两手。
退休后他在家闲得手光痒痒,一直在想趁身体还可以,拾起自己的专业技术,给开发商制建筑
他想好后便到处找活,不久就找到了活,他专门给开发商绘制建筑
老晋原来每月2500元的退休金,现在兼职建筑工程师,每月又能拿13000元工资。
再加上每月的退休养老金2500元,每月能给家里增加收入15500多元。
有这么高收入的老晋,在家的地位猛涨,儿媳妇再不舍得赶他走了。
而是每天给他做各种合口的饭菜,衣服也主动给他洗,遇到节假日开着私家车拉着他到处旅游,中午在饭店再宴请他一顿,于是乐得老晋天天是笑口常开。
再也不见前几年那苦眉愁脸了。

参考:
不绝对,老人在家庭中地位以及家庭和谐度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但有无养老金和养老金多少,确实对有些家庭关系影响很大,这有老人的责任,但主要取决于子女素质。
老人有钱子女啃老的,子女照样有大逆不道,家庭照样吵吵闹闹。
老人不拿退休金,孝顺儿女也多,家庭和睦,被人称道。
当然,更多的是老人拿退休金又拿的多,贴补儿女,儿女也孝敬老人,家庭富裕,无大忧少小虑,生活幸福,一家上下和和睦睦。
因为老人毕竟老了,钱不能完全代替亲情,有钱无钱,老了还主要依靠后辈关心照顾,给以温暖,所以,儿女是主要方面。
为什么说老人也有责任,子女教育好坏,养老钱的积聚,有钱给不给、给多少,老人自尊,对后代关爱等也重要。

参考:
有血缘关系的一家人不完全是看钱来的,关健是感情理解相互容忍。
现在老年人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有的人七老八十去嫖娼,霸座打人不客气,打牌赌博不归家,参入传销

参考:
我不认为老人的退休金越高越和谐 丁大爷是名退休教师,退休工资由退休时的四五千几经调整也涨到了八千多。
丁大爷和老伴育有一儿一女,两个子女也比较争气,当时都考取了大学,有了份不错的工作。
可丁大爷的老伴在儿子大学没毕业之前出了意外,离开了这个世界。
丁大爷等儿子结婚生子,孙女五岁的时候重新找了个老伴杨奶奶,杨奶奶是农村人,没有收入,比丁大爷小六七岁,有两个住在农村的儿子,平时在建筑工地打工。
两个儿子也都娶妻生子,杨奶奶按照 农村的条件也是尽到了做母亲的责任后改嫁的。
这个时候女儿女婿遇到单位改制下岗,到外地发展了,留下刚上小学的外孙,因此丁大爷和杨奶奶住到女儿家,照顾外孙。
儿子儿媳单位效益不错,儿媳在单位得到提拔,收入在当时也比较可观,从单位分配的宿舍也搬进了自己购买的商品房,2000年左右20多万的商品房,丁大爷陆续补贴了2、3万元,其他都是儿子儿媳自己挣的。
这时可能有亲戚劝丁大爷,不帮儿子带孙女,帮女儿带外孙,将来两兄妹要产生矛盾。
所以亲戚又来做儿子儿媳的思想工作,让丁大爷带着杨奶奶还有外孙住进了儿子家。
因为儿子买的是学区房,小学和初中的学校就在隔壁,不存在接送孙女的问题,反而外孙离学校远了,每天要接送四次,直至外孙到小学毕业,这时女儿女婿在外地的事业逐步起步,买了房,买了车,小孩也接过去上初中了。
这个阶段家里的水电煤气、通信费都是儿子缴纳的,菜金也是儿媳每个月给丁大爷的,并且随着物价的逐步上涨菜金也在增加(除了买菜,水果牛奶这些开销都是儿媳负责的)。
至于外孙有没有交伙食费,儿子两口子从没有过问过。
丁大爷也从来没跟儿子儿媳交代过。
外孙不需要接送了,这时丁大爷清闲下来,和杨奶奶的任务就是烧烧饭,然后各自打打牌,日子算是轻松悠闲。
孙女上高二以后,儿子儿媳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在家吃饭的时候就更少了。
这时候丁大爷提出不让儿子给伙食费了,直到孙女高中毕业考取大学。
儿媳也到外地交流工作了,平时只有儿子在家吃饭,儿子要交伙食费,丁大爷不让,于是周末放假回来儿媳基本会买荤菜回来家里的。
家里米、油等开支基本一直都是儿子儿媳负责购买的(还有个原因是丁大爷节省,这些米油都是挑便宜的买,如转基因油等)。
丁大爷有不低的退休工资,找了个比自己小这么多的老伴,来照顾他,有病了来服侍他,按理说日子一直这样下去,还是很开心的。
谁想到这十几年,丁大爷因为轻微脑梗住过一次医院,杨奶奶却住过五次医院,现在更是因为脑梗后遗症、高血糖高血脂,什么活都不干(生这个毛病可能跟打牌坐得太久有关,杨奶奶这么多年没做过早饭,上午的工作是烧好午饭,11点不到就赶到牌场,等儿子他们下班回来都是冷菜了,卫生也很少打扫,打扫就是扫地,桌子窗台玻璃等基本不擦,这些过基本都是儿媳周末回来干,儿媳也请过钟点工,被丁大爷轰出门外),80多岁的丁大爷来服侍她。
之前儿媳一直在外工作,现在快退休调回家乡,天天目睹丁大爷服侍老太太,老太太明明自己能动手的事情,却什么都依赖老头,心里自然很不爽快。
另外一方面,丁大爷的女儿心里一直疑惑,为什么父亲要跟儿子住,为什么不回乡下老宅去住,肯定是把退休工资都补贴了弟弟弟媳,他们在啃老,他们舍不得这个钱袋子。
在一次姑嫂交流之中,姑子流露出这个意思,弟媳一听这个意思,气坏了,为了容纳老人在自己家居住,牺牲了很多自由,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精力上都付出了很多,比如杨奶奶生病住院五次,对后妈,做女儿的没有专门回来探望过一次,儿子儿媳却要车接车送丁大爷去医院,每天不仅要安排好丁大爷的伙食,还要变花样做营养餐送到医院(杨奶奶在医院护理是按照婚前协议由两个儿子来负责,婚前协议还约定如果杨奶奶住院费标过5000元以后,由她两个儿子分担,但住院这么多次,丁大爷没有让杨奶奶的儿子掏过这个钱)。
这时儿子儿媳商量,为了姐弟之间不为将来老爷子的退休金搞矛盾,经和丁大爷、女儿商量妥当,由丁大爷出资,儿子处力,帮他乡下老宅重新翻建,并进行了装修改造,条件得到飞跃,装修的账目由弟弟报给父亲和姐姐共同把关审核,避免嫌疑,免得吃力不讨好(这个过程丁大爷的积蓄数目才得以让姐弟知晓,面对这笔积蓄,姑子似乎才明白这么多年弟弟弟媳没有贪老爷子的退休工资)。
现在丁大爷带着杨奶奶住在装修一新的房子里,里边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和城里条件相差无几。
儿子儿媳周末经常回来探望,买荤菜为主,蔬菜乡下自己种的,吃的米、油,洗涤用品等基本还是儿子儿媳带回来的。
儿子儿媳的打算是,如果丁大爷身体一直很好,但以后照顾不动杨奶奶了,就在乡下用丁大爷的退休工资帮他们请个保姆,如果丁大爷身体也不好了,把丁大爷接到家里来照顾,如果丁大爷信得过,把工资卡拿出来,由姐弟俩共同保管父亲的积蓄和工资卡,一个会计,一个出纳,杨奶奶如果由自己的儿子赡养,每月给适当补贴。
总结:老人年纪大了,有退休工资的,最好要把账目跟儿女说清楚,免得儿女之间相互猜忌,对老人今后的生活不利。
再婚的老人,更要与自己的子女把经济账摊开,一笔糊涂账,将来受苦的是自己,给子女的关系也留下隐患。

参考:
对呀!我同学的爸爸,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干部,每个月的退休金一万多元钱。
人家生病吃药住院治疗,根本就不用自己花钱,逢年过节的县里各部门都要上门慰问他,送米面粮油各种慰问品和现金,所以他的退休金基本上都没有地方花。
一年将近二十万元的退休金,孙子孙女上大学结婚生孩子,都是他给拿钱。
大年初一的早上,儿子媳妇领着儿子孙子重孙子的排着队,给他拜年磕头。
他就坐在那发钱,你一千他一千,20多口人,几万块钱发完了,开始吃饭。
那可真是家里的财神爷爷宝贝一样,平时就算是打个喷嚏咳嗽一声,都会把他家人吓得心惊肉跳的,赶紧送去住院治疗。
岁数大了,快90岁的人了,老伴前两年去世了,儿子媳妇给请了个保姆,又怕保姆侍候的不精心,晚上都是儿子陪着睡觉。
生怕这个财神爷有什么意外,天天祈祷老爷子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参考:
老人的退休金决定着家庭地位和与子女的关系,越高越和谐。
老人有退休金比没有好,多的比少的强。
最少老人养老孩子不用为💰着急。
在农村有多少老人有退休金,可与孩子们的关系都挺好的。
有一亲戚,老人将近百岁,老人能自理,在两个儿子家轮流住。

参考:
一,老人的退休费或养老金每月贴补家用,也是在情理之中,只要老人愿意,家庭和气生财。
二,一旦老人不健在就失去这个价值,老人退休工资高,是奋斗出来的,自已首先不要摆谱,自高自大,子女们也不要对老人的线太明感。
三,作为子女们不要永远躺在父母的怀抱里,大树底下乖凉暂时的,躺在父母功劳薄上不会有更大的作为。
四,要珍惜老人的生命钱,多理解和尊重老人的难处,千万不能成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寄生虫。
更不能成为啃老族。
五,老人退休费高低跟家庭地位和子女没有更直接关系,家庭和谐靠家庭成员共同努力。

参考:
有退休金的老人,有个感冒咳嗽。
儿女马上领到医院去看医生,老人岁数活得越大,就会年年涨—那就是家有一老,如同一宝。
相反农村没有退休金的老人,小病无钱看,小病拖成大病。
大病拖累儿女,儿子就盼望老人早点死。
女儿想给老人治病,也是有心无力。

参考:
非常赞同,有了养老金,老人就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活得更有尊严。
这很现实,向子女讨要生活费是很难启齿的一件事,子女对父母的付出远远没有父母对子女的付出。
老人退休工资高的,以前的工作就很好,积蓄自然多,这是良性循环。
即使退休后依旧能保持生活质量,幸福感就会很高。
手中有钱,儿女喜欢多回来走动,反之没钱,儿女会觉得你要找他们要钱,老人有钱了,儿女会觉得你有钱还可以回来揩揩油。

参考:
肯定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钱充裕了肯定和谐了,好多事都不成问题了嘛。
不是那句话“贫贱夫妻百事哀”嘛,家里一样,老人手里宽裕,就不会计较那么多,就会更多的帮衬孩子。
如果自己都作难,哪有闲钱给孩子,有些还会在经济上依靠孩子,如果孩子状况好还行,如果也是自身难保,这一家子就会过的紧张,老人肯定过的没有养老金多的幸福啊。
所以,有时候看钱说事,其实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