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名句城上高楼接大荒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柳宗元的名句城上高楼接大荒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城上高楼接大荒”出自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这是一首仄起入韵,押平水韵“七阳”部的七言律诗。
柳宗元在永贞革新之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史称“八司马事件”。
十年后奉诏回京,然后再次被贬柳州当刺史,八司马事件中的其他人境遇都差不多。
他到达柳州以后,登楼远眺,面对满目异乡风物,不禁百感交集,写成了这首诗。
而其他几位曾经共事的同僚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则被分别贬往漳州、汀州、封州、连州,柳宗元这首诗写成后分别寄给了这几位,所以叫“寄漳汀封连四州”。
不过这首作品的主题是前面几个字——“登柳州城楼”。
所以“城上高楼接大荒”描绘的就是柳州城楼之上所看到的的蛮荒一片。
首联“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写登楼所见,以及情感起处。
“大荒”,指特别偏远的地方。
“海天愁思”,如海如天的愁思。
注意“思”在诗中读“sì”,咱们翻成白话就读“sī”了,因为咱们今天普遍就这个读音,这没啥好奇怪的。
登上高楼,远眺是一派荒凉冷清的茫茫荒野,愁绪如海似天般扑面而来。
柳宗元看到宏伟却荒凉的景色,有感而发,就编了个信息群发,但是不是真发出去了呢?
那也不见得,很可能写了就算,并没有真地寄出去。
我们读完这首诗就知道——“寄”未必真寄,也许就是个寄托。
尾联指出音信断绝,所以说这首七律虽然是用来群发的,但未必就真地发出去了。
柳宗元的诗和文一样,政治意向比较浓厚,个性顽强也就刚猛易折。
像这首诗中,虽然是在写景、抒情,但是其中的各种比兴,是比较明显的。
他一路流贬一路写诗,情感不断积累,最终抑郁结胸,病死柳州,年仅四十七岁。

参考:
本人理解太浅,查了查百度,好象是说他不怎么愉快,眼前呈现的也尽是苍凉景象。
读过之后,悲从中来。
人啊,事业不兴,没好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