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荣启为什么不承认杨少华是其徒弟

在相声泰斗马三立编的相声家谱中,将天津相声演员杨少华纳入郭荣启门下,但是这事不少同行并不买账,因为郭荣启压根就没承认杨少华是其徒弟,当然郭荣启也没否认,正是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让杨少华的师承问题掰扯不清,至于郭荣启为何不承认杨少华?
主要是和杨少华的为人有关系。
马三立和郭荣启的矛盾郭荣启是相声寿字辈艺人,和马三立同一个辈分,而且郭荣启的师父正是马三立的父亲马德禄,按说郭荣启和马三立是这种关系,两人应该关系很好才是,其实却大不然。
两人虽然都在一个单位,关系却并不好,以至于等到马三立儿子马志明拜师的时候,马三爷还说,天津有一个郭荣启,不怎么来往。
当然这句话是面上的话,其实意思大家也都清楚,就是这两家有矛盾,因为这位不怎么和马三立来往的郭荣启转身就收徒了谢天顺,也就是德云社师爷谢金的爸爸。
郭荣启,前排左一至于郭荣启和马三爷的矛盾,有坊间传言是因为郭荣启在马家学艺的时候,受到了过分的苛责待遇,以至于两家关系交恶,随没有人出面证实,但是在旧社会这种事情也是常有的。
马三立和郭荣启不对付,而对于这个有争议的徒弟杨少华,马三立不仅收为义子,还公开在编相声家谱的时候,将其纳入郭荣启门下,人师父还没承认,马三爷就给排在郭荣启门下,难怪也有人说,马三爷这样做就是为了恶心郭荣启。
杨少华有没有拜师郭荣启?
郭荣启不承认杨少华,那么杨少华有没有拜师郭荣启呢?
应该是有的,在解放前,郭荣启在姐夫常连安开设的启明茶社说相声,而杨少华也在启明茶社干杂活,后来在常连安的撮合下,杨少华拜师郭荣启,不过郭荣启未必看上并不是门内出身的杨少华,只不过碍于情面也就答应了。
杨少华和马三立表演相声在解放前,拜师要举行摆知仪式,也就是
比如侯宝林曾经口头承诺代拉马志明,之后忙完了,马志明只能托人捎话,侯大师之后就举办了代拉仪式。
所以郭荣启答应后,杨少华可能是因为没钱,也可能是因为不愿意出钱,因此,这事就搁置下来了。
徒弟不着急,师父也没必要提醒,况且郭荣启也就没怎么看上杨少华,所以这事就永久搁置了,而至于这师徒俩走动也不多,所以也就没有和一般的师徒那样关系密切。
郭荣启为什么不承认杨少华呢郭荣启是相声大师,而杨少华这种偷奸耍滑不掏钱摆知的事,自然没让郭荣启有什么好感,而从艺术角度来说,杨少华的相声表演水平也很一般,在舞台上表演也老是抢活,撒狗血,据说杨少华在一次表演单口相声的时候,一登台就被观众轰下来,下台之后又登台又被轰下去,几次之后再登台,说:都累了吧,才镇得住场面。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杨少华的艺术水平确实不咋样,从这点角度来说,郭荣启也看不上这个徒弟。
杨少华相声门里师父徒弟讲究过节过寿,杨少华日子窘迫,也没有做到徒弟该做的,所以当师父的不承认也正常,也因为这,即便马三爷承认杨少华的师承,但主要郭荣启没承认,相声同行也大多不买账。
不过相声演员不能只指望师承吃饭,杨少华老年时和赵伟洲搭档,一炮走红,后来又和儿子搭档表演相声、拍电视,挣了不少钱,也可以算是相声演员的成功人士吧。

参考:
郭荣启并没有不承认杨少华是他徒弟,但郭荣启也没有公开承认过。
懂吗,这玩意儿用相声术语来说,就叫——是,也不是~但杨少华师承肯定是有问题的,否则不会在坊间传了那么久,而且有些好事网友跑去微博问高峰,高峰的回答是“盯着辈分不放就是没事找事”。
假如杨少华师承真的那么瓷实,高峰也不用这么模棱两可了,直接把马三立写的京津相声谱系晒出来就行了。
杨少华背后有三大家族撑腰,侯宝林认可他的师承,常连安直接就是他拜师的中间人,而常宝霆跟杨少华同台说相声,提到郭荣启说的是“咱师父”,马三立直接把这段师徒关系写进相声谱系。
问题是大佬们再怎么积极主动,本主郭荣启不说话,那就等于是永远的悬案。
说白了,相声界的那些破事儿,但凡有同行要刨你的门户,就说明你得罪了人,这时候你师父不出来帮你说话,那就说明他本来也瞧不上你,就这么简单。
杨少华当年拜郭荣启为师,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自己在启明茶社打杂的时候,跟常宝霆成了铁瓷。
当时郭荣启已经加入启明茶社,并且娶了常连安的妹妹常俊亭为妻,成了常宝霆姑父兼师父。
常宝霆觉得杨少华跟自己那么好,干脆好到舞台上一起说相声,于是让他也拜自己师父,常连安知道后也同意了,于是把妹夫叫过来,让他把杨少华收了。
但是杨少华这人有个天然的毛病,说话葛,从小到大就没变过。
你认师父的时候就该规矩点吧,他偏不,还是走自己的狗怂路线。
郭荣启问他两句话,杨少华一句没掉地上,全给撅了回去。
郭荣启:你认识字吗?
你念念那广告。
杨少华:连你都不认识字我更不认识了。
郭荣启:你会骑车吗?
杨少华:我不会骑。
我要会骑车能跟你在这呆着吗?
是不是听出杨少华捧哏的味儿了,也就是郭爷脾气好,换
就这种揍性,即使有常连安当中间人,郭荣启也没打算收他。
但后来郭荣启还是跟杨少华以师徒身份相处了,毕竟都在一个屋檐下混饭吃,日子久了也有感情。
而且杨少华也就嘴欠,人倒不是多坏。
两人虽说有个师徒名分,但郭荣启并没有教过他什么,给他开蒙的是常宝霆,后来很多段子是自学的。
这也是杨少华路子那么野的原因所在,另外就是这人不认识字就算了,还不爱背词儿(跟赵伟洲合作也是这样),郭荣启给过他几段文本,让杨少华背一下,结果杨少华都成功的没背下来,后来郭荣启还没嫌他笨,杨少华自己倒决定离开相声界,跑天津办轧钢厂当工人去了。
至于后来杨少华怎么又让人乱刨师承呢,一方面是他自己的原因,据说特殊时期杨少华加入工人纠察队,专门负责查相声演员,结果得罪了一大票同行,等特殊时期一过去,这些旧怨就一股脑爆发了。
另一方面就是郭荣启本人的性格,什么事儿都不爱张扬。
外界总在传他跟马家关系不好,跟常家关系不好,跟侯宝林也有矛盾,但郭爷都不澄清,所以杨少华这事情,郭荣启更不可能专门来力挺了,毕竟两人也就挂个名罢了。
所以即使三大家族都挺杨少华,但一捋这茬儿,发现马侯常跟郭荣启都有点那啥。
老马家就不说了,网上传的最多的就是马三立跟郭荣启的各种纠葛,郭瑞林的事情,周德山的事情,反正马三立抖弄了不少郭荣启的零碎,感觉也不是有交情说得出来的。
而跟老常家也不是那么亲,郭荣启40年加入启明茶社,被当成榨汁机在用,下了园子日场就去电台播音,晚上又回园子顶场,下了晚场11点多又要赶电台12点广告节目。
每天累得死去活来,连朱相臣都哭着问他“师叔你还要不要命了!”48年郭荣启就累成肺结核大口吐血,直到新中国才勉强恢复过来。
就这种血汗工厂般的回忆,你猜郭荣启跟常家能有多亲密?
而跟侯宝林就更悬了,侯宝林自传里面说《夜行记》是业余作者投稿,然后自己改编的。
但郭荣启其实还有一个版本,这个段子是一个警察写的,然后郭荣启先改编,侯宝林再拿去用的。
而郭荣启版本的《夜行记》,
说白了,杨少华的师承就等于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这边有刨的,也有力挺的,而另一边的师父本人不接茬,于是就成了悬案。

参考:
郭荣启为什么不承认杨少华是他的徒弟,主要是杨少华的原因,当然也有郭荣启的一部分原因。
郭荣启简介郭荣启(1917—1999年),艺名郭三元。
祖籍山西,出生于天津。
中国相声第五代传人,为“寿”字辈。
郭荣启的父亲郭瑞林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有名的相声演员,郭荣启的母亲在他四岁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
郭瑞林长年在外卖艺,小郭荣启只能寄养在外祖父家里。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9岁的郭荣启就开始给人打小工。
后来郭瑞林让郭荣启跟着自己的师弟学相声,因为没有什么天赋,所以没有学成。
1928年,郭荣启拜相声八德之一的马德禄为师,开始正式学相声。
成了相声第五代传人,为“寿”字辈。
郭荣启自知天赋不高,所以他非常刻苦,再加上他为人热心,所以同行也愿意教他。
14、5岁的时候郭荣启就开始到各地演出。
到20多岁的时候郭荣启就有了声望,成了享誉京、津两地的名角。
1940年郭荣启开始在北京启明茶社演出,很快就成了茶社的台柱子。
也就是在这里郭荣启和杨少华有了交集。
1958年郭荣启加入天津市曲艺团。
郭荣启的相声风格是自然流畅,庄重大方,包袱火暴,以稳见长。
他善于刻画人物,擅长于学各行各业各地方言土语。
杨少华简介杨少华,满族,1932年出生于北京。
中国相声第六代传人,为“宝”字辈。
杨少华出身贫苦,所以在他很小的时候他就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
在杨少华10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又因病去世。
母亲带着几个孩子,日子就更苦了。
没办法,12岁的杨少华被送进北京启明茶社当学徒。
当学徒可不是学相声,而是在启明茶社扫地打杂,混口饭吃。
因为喜欢相声,所以杨少华在打杂之余,就偷偷观摩学习舞台上相声名家的表演。
其中的名家就有郭荣启。
经过长时间的耳濡目染,杨少华也学了不少相声。
也就在这期间,常连安指定杨少华拜郭荣启为师。
1951年杨少华从北京来到天津,进入工厂工作,后调入南开区曲艺团,成为了一名专业演员。
改革开放以后,马三立先生把杨少华调到了天津曲艺,给马志明捧哏。
再后来,杨少华提前退休到北京寻找机会。
最终凭借赵伟洲为他量身定做的《枯木逢春》,杨少华出名了。
后来年龄慢慢大了,也就熬成了相声表演艺术家。
只不过他的师承问题一直有争议。
拜师北京启明茶社的老板是常连安先生。
常连安有六个儿子,常宝堃、常宝霖、常宝霆、常宝华、常宝庆和常宝丰,他们都是说相声的,也都拜了老师。
杨少华在启明茶社腿脚比较勤快,脑子也比较好用。
他非常喜欢相声,偷偷也学了一些段子。
因为杨少华和常宝华年龄差不多,所以常连安一直把他当儿子一样看待,再加上太他心地善良,有点可怜杨少华,所以他一直想让杨少华拜师学相声。
于是常连安就对郭荣启说:“少华这孩子命苦,家里也比较艰难,干脆你就收了他吧。
”郭荣启的妻子是常连安的义妹,再加上常连安又是老板。
老板加大舅哥发话了,郭荣启也不好意思拒绝,但从内心来说他是不想收杨少华的。
所以他就随口答应了一句,也没有当回事。
在旧社会相声界拜师需要摆枝,需要引保代举行个仪式,至少需要请相声同行吃顿饭,让大家做个见证。
杨少华当时才13岁,还是小孩子,哪里懂这些规矩,再加上家里穷,所以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新中国成立后,杨少华家里孩子多,生活条件也不好,和郭荣启基本上也不走动。
所以郭荣启在公开场合从来没有说过杨少华是他的徒弟,也没有说杨少华不是他的徒弟。
改革开放之后,马三立写相声家谱的时候,没有征求郭荣启的意见,就把杨少华写入郭荣启的门下。
郭荣启非常不满,和马三立的关系也就一直不好。
郭荣启为什么不承认杨少华是他的徒弟?
一是杨少华不是他自己挑选的徒弟,而是别人强加给他的,从内心来说郭荣启就没有相中杨少华,所以就产生一种逆反心理。
二是马三立没有征求郭荣启的意见就把杨少华写到他的门下,郭荣启感觉这是马三立对他的不尊重。
人争一口气,那这个徒弟就更不能认了。
三是杨少华是个苦出身,比较节俭。
要拜师连顿饭钱也不舍得花,这也是对师父的一种不尊重。
四是杨少华的性格也有缺陷。
师父对你不感冒,你逢年过节倒是去看看师父,经常走动,时间长了师父不就接纳你了?
可是杨少华几乎没有,你说这样的徒弟师父会承认吗?
五是杨少华的相声水准比较一般,多年来一直都默默无闻。
而郭荣启作为相声名家,肯定觉得杨少华有辱门风。
我认为就是这几个因素导致了郭荣启一直不承认杨少华是他的徒弟。
朋友们,你们认同我的看法吗?

参考:
低俗、财迷,这是我一直看不起杨少华的原因。
真正的艺术家应当为艺术而从事艺术,杨少华纯粹是为了钱财而艺术,有时甚至连“虚名”都不要,可以说是一个为了钱财连命都不要的相声界俗得不能再俗的大俗人。
所以在相声界,不要说老一辈的人,就是同辈乃至晚辈都没几人看得起他。
因比,杨在他的同辈人陆陆续续走得差不多了,才有了在全国性媒体露面的机会,且也昙花一现。
真不知道,全国观众有几人听过杨什么相声?

参考:
“师承”已经时过境迁,不少人已经做古。
我们的青年相声演员要向杨仪学习,他说过的段子文学性,艺术性都具很高水平。
但人们称其为“海青”。

参考:
都喜欢徒弟出人头地,有名气师傅也脸上有光,还是杨老爷子当时名气不行,你看为啥侯跃文主动收郭德纲,因为郭德纲当时已经小有名气了,侯跃文也喜欢他,也有面子,就这么简单!
参考:
放弃旧的师徒关系,新中国相声又不存在垄断不让说的事!为什么非要抓住不放,一个是想借东风,德云社没有郭德纲不知道大部人是谁,二是自己不行,拉个有名的师傅抬高自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