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为什么德军不发展航母

  首先,二战时德国并非没有建造航母,其实早在1929年德国就已经提出了建设航母的要求,并计划建设“齐柏林伯爵”号和“彼得·斯特拉塞”号两艘航母,然而直到二战结束都未见德国一艘航母出现在海面上,这是为什么呢?
环环简单说几个方面:  从内部来看,对于建造航空母舰,德国内部分歧比较大,由其是德国海军和空军的矛盾比较尖锐,德国空军元帅戈林根本不同意在航母上搭载舰载机,认为这会削弱空军的实力,分散空军的力量。
加上希特勒并未对海军有足够的重视,战争初期,空军的强势和闪击战的出色发挥,让希特勒对空军和陆军信心十足;
  还有,当时德国的重心在陆军和空军上,换句话说就是在坦克和飞机上,全国的工厂和资金都是在生产飞机和坦克,对于产能的要求比较大,这就导致对于航母的研发和投入力量十分有限;
再就是因为制造军舰的周期和成本大大高于坦克,随着战争的持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希特勒已经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航母的建设上去了;
  从外部来看,英国当时的海军实力是十分强大的,对于德国来说优先发展陆军比较切合国情,同时当时来看,发展陆军比海军更加重要,与英国、日本没有接壤邻国不同,德国的边境线较长,邻国较多,必须要面对周围国家来自陆地上的威胁,因此必须优先全力发展陆军;
  另一方面,当时德国的作战对象主要集中在大陆,只有英国是一个岛,而英国和德国的距离太近,德国的地面飞机完全可以直接飞到英国领空和领海进行轰炸,暂时并没有建造航母的必要;
  最后就是资源了,战争打的就是经济,就是资源,无论飞机、坦克、潜艇、航母都必须依靠石油作为燃料,在如此大规模的战争下,德国的石油资源十分紧张,需要进口石油,战斗机和装甲车的燃油在后期都严重不足,实在无暇顾航母。

参考:

这主要是二战德军的总体战略决定的。
大体三点第一,没有时间建成强大的海军,也就没有必要制造航母所谓十年空军,二十年陆军,五十年海军。
海军的建造需要漫长的周期,不可能速成。
而希特勒是1935年才开始废除凡尔赛合约对德军的限制,等到战争爆发式才有4年时间。
1936年《华盛顿海军条约》到期,德国宣布不需要考虑该条约,尤其发展海军大型军舰,2年后战争爆发。
这么短的时间,是绝对不够组建强大的海军的。
即便希特勒倾全国之力发展海军,也不能速成。
当年一艘战列舰的建造是漫长的,以俾斯麦号战列舰为例,建造就花费了2年多的时间。
所以,德军在二战中不可能组建一支很强的水面舰队,那么也就没有必要制造航母。
实际上,希特勒计划建造2艘航母,其中的齐柏林号已经制造百分之八十,但最后没有投入使用。
第二,即便建造航母,也不可能和敌人对抗当时德军的主要敌人英法美都有强大的水面舰队。
法国投降前,英国将法军大型军舰基本击毁。
而不谈美国,仅仅英国海军就非常强大。
1939年英国海军编有本土舰队、地中海舰队、远东舰队和后备舰队,总兵力19.5万人,作战舰艇主要有战列舰12艘、战列巡洋舰3艘、航空母舰8艘、重巡洋舰15艘、轻巡洋舰49艘、驱逐舰119艘、护卫舰64艘、扫雷舰45艘、潜艇69艘,总吨位约130万吨。
在当年,英国海军是世界最强海军。
美军也是到太平洋战争以后开始下饺子造舰,这才超过英国。
以英国如此强大的水面舰队,德军就算拼尽全力,也不可能超过英国舰队,不能和他们有效对手。
大家看看俾斯麦号战列舰被围殴沉没,就是最好的例子。
即便德军制造出齐柏林航母,也一样是俾斯麦号战列舰的下场,被英军8艘航母围殴。
第三,德军资源有限,必须有所舍弃德国资源不如美苏那么多,工业实力也没有太强。
以现有的工业实力,必须在三个军种进行取舍。
在希特勒来看,陆军是最重要的,空军其次,海军虽然也非常重要但只能放到最后一位。
即便是空军,也侧重于研发战斗机和斯
因为德军首先必须争霸欧洲,就必须建立强大的陆军,不然连自保都很困难。
而德国空军没有研究战略轰炸机和成熟的重型轰炸机,也是没有资源。
这最终导致不列颠空战的惨败,入侵英国失败。
其实大家看看苏联即可。
苏联二战后已经成为超级大国,但是海军从45年开始发展,直到70年代才能算的上远洋海军,可以和美军正面对抗,花费了长达30年时间。

参考:
德国二战有航母,但没有建造完成就停工了,算得上是二战一大憾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德国人的境地完全可以用“惨烈”来形容。
再加上受到《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以及20世纪前半叶经济的不景气,德国海军的发展几乎就是交了张白卷。
整个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海军基本没有什么建树,20年代不仅仅有希特勒的啤酒馆暴动,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政变、颠覆、分裂和内斗。
在艾伯特总统被判刑后,继任的兴登堡才稍微终止了混乱的场面,并偷偷为海军藏匿了一些骨血。
1928年雷德尔开始担任德国海军部长,这位后来的纳粹海军元帅特别热衷于复兴德国的水上力量,以至与崇尚潜艇战的邓尼茨水火不容。
1929年2月雷德尔提出了最初的航母建造计划,希望能建设4艘航空母舰,优先建设两艘。

在此期间英国海军已经初步意识到航母的军事价值,进行了大量的建造企划和实验。
直到希特勒上台以后,雷德尔的航母计划才得到了初步的肯定,虽然希特勒本人也是个大炮巨舰主义者,但他仍然批准了先建造一艘航母的方案。
随着德国国力在30年代的迅速飙升,希特勒迅速将建造航母的“Z计划”全面放开,4艘航母全部列在了日程之上。
1935年“齐柏林伯爵”号航母方案通过议会审核。
1936年德国航母开始建造。
1938年12月8日“齐柏林伯爵号”船壳下水,进行舾装。
同年第二艘航母也开工建造。
德国人为了这艘航母费劲了心血,还专门为之准备了梅塞施密特BF109T型战斗机,以及“施
但它们的上舰进度都缓慢的可以,进度严重拖延了航母的后腿。
这些舰载机为雷德尔的航母带去了麻烦,因为德国海军并没有单独分列出航空兵部队,空军元帅戈林蛮横霸道的将德军全部的飞机都揽到了自己怀里,他声称:“德国一切能飞的东西都是我的。
”海军的航母计划被戈林视为争权的行为,因此成为戈林极为抵制的东西,他完全就不配合海军,别说舰载机研制了,连机场都不给你修。
当然,德国海军内部的倾轧也对航母的工程进度起到了很大影响,特别是邓尼茨的潜艇派,他们与戈林结为同盟,通过对元首政治圈的影响,取得了大量的资金。
同时希特勒也对通过潜艇战克制英国更感兴趣,哪怕雷德尔本人也不得不承认,德国战争海军的水面舰艇与人员训练根本不足以与英国人在海上称霸,哪怕打破交战也极为凶险。
然而希特勒最不愿意听到的就是“不行”二字,如果水面舰艇无法达到他迫切的战争需求,那么他的热情也将迅速降温。
尤其是听到雷德尔“如今的水面舰队对上皇家海军只能做一件事,懂得怎样勇敢的去死”的言论时,“Z计划”已经走到了尽头。
1939年10月“齐柏林”号出现了第一次停工,到1940年4月航母再次停工,理由是没有火炮给它用。
6月份一切戛然而止,航母距离完成仅剩下20%不到的进度。
在操控设备以及锅炉都安装完毕的情况下,德国人完全放弃了“齐柏林”的建造,连带着航空兵的募集训练以及海试准备工作全部停止。
7月,航母上刚刚装上的15cm大炮和各型防空被重新拆下,用于海岸防御。
船体则被当做海军的库房。
比“齐柏林”更惨的是第二艘动工的航母,这艘1938年刚动工的船体直接被回收,大量的钢材被拆解回炉,迅速的转换为原材料。
这艘航母并没有留下名字,只是人们从“齐柏林”的名称以及各种非官方材料中推导出了“彼得·施特拉塞”这个名字。
这是位一战时期的海军飞艇指挥官。
希特勒再没有耐心将资源投入到这些巨舰上面去,他甚至对所有的水面舰艇以及雷德尔本人都产生了排斥。
潜艇战成为希特勒战争计划中的核心成分,邓尼茨也愈发的如日中天。
对元首来说,最起码潜艇可以发挥更高效的海上封锁,让弱势的德国海军能在海上对英国进行战略性遏制。
戈林也很满意,因为这样不必抢走他的空军力量,确保飞机都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意味着权力的坚固。
以“狼群”战术为本的邓尼茨更是坚信潜艇是德国海军唯一的法门,他也乐于看到雷德尔失势,这样头顶的石头就挪开了。
于是在一群各怀心思又急于在战争面前求成的高层意识下,德国的航母基本画上了句号。
1940-1941年的海上战斗也确实显示出水上舰队的不足,海军连战列舰“俾斯麦”号都战沉了。
但恰恰是“俾斯麦”的击沉,让“齐柏林”获得了一次新生的机会。
一架从英国刚服役没多久的“皇家方舟”航母上起飞的双翼攻击机打坏了德国战列舰的尾舵,致使它陷入被围困的死局,这让人们看到了舰载机的作战能力。
到1941年底,日本发动了对美国珍珠港的奇袭,6艘航母组成的战斗群长途奔袭,将美军太平洋舰队堵在港内狂洗,一水战列舰被炸得沉的沉翻的翻,航母的作战能力让人刮目相看。
1942年5月,经过雷德尔的不断活动,希特勒终于决定重新开展航母的建造工作,要求力争在1943年完成航母的设备安装工作,1944年航母投入使用。
但此时“狼群战术”正值如日中天的顶峰,各种对航母的掣肘仍然接踵而至。
最大的阻力仍然来自于空军,戈林一面在元首面前保证,他已经为航母准备好了10架战斗机和20架折叠机翼的“施
如果让这两种战机上天,德国海军得自己研发弹射器出来。
在这种无奈的现实面前,德国海军的水面舰队完全成了后妈养的,看看同期与陆军马鹿互撕的日本海军,真是令人感叹不已。
在各种吵吵嚷嚷声和战争的动乱下,直到1942年12月,“齐柏林”才得以进入德意志船厂的浮船坞进行重新整备。
但是噩耗又一次对着命运多舛的德国航母袭来,1942年12月底,德军由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重巡洋舰、吕佐夫号袖珍战列舰以及6艘驱逐舰组成的编队,前往巴伦支海堵截英国运输船队,结果英军驱逐舰顽强的拖住了德军大舰,并很快招来了谢菲尔德号和牙买加号巡洋舰,双方在低能见度情况下爆发了一场浑浑噩噩的海战。
此战德国水面部队低劣的表现另希特勒大为震怒,他大发雷霆的表示要拆掉全部的水面舰艇,让这些无能的东西都回炉。
雷德尔元帅被迫辞去了海军部长的职务,邓尼茨顺利上位。
这时所有的水面舰艇都失去了主心骨,几乎全部处于抛荒状态,此后纷纷迎来拆解和抛弃的命运,更别提还在建造中的航母了。
在邓尼茨的领导下,潜艇成为德国海军唯一存在的价值。
“齐柏林”航母就此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就连盟军都懒得去轰炸这反正完不了工的东西。
面对这艘完工近9成的心血之作,德国人又狠不下心拆解回原料。
因此“齐柏林”静静的停在波兰的什切青港中,再也没有挪过窝。
1945年,苏军连续大反攻,“齐柏林”落到了苏军手中。
溃不成军的德军根本来不及执行希特勒摧毁航母的命令,仅仅将它凿沉在码头。
不过苏联人倒也没有过多理会这艘德国航母,他们于1946年3月将“齐柏林”捞出并拖到了列宁格勒船厂,但并没有将之编入作战序列,而是划为红海军“101浮动基地”使用。
具体用途...拖战利品。
1947年8月,西方的侦察机在波罗的海附近发现了“101号基地”的身影,据说当时苏联人已经完全不拿豆包当干粮了,这艘第三帝国熬尽骨血的航母,成了苏联的训练靶船,正在轮番遭受轰炸机的攻击。
就这样,德国海军的航母梦彻底化为烟云。

参考:
德国二战是有建造过航母的,但是战争结束后还没有下水服役,而且德国的航母技术是来自于日本,当年德国顾问是日本参观“赤城”号航母,并且进行了技术交流,也就是日本将
而在基础上,德国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科技成果,但是这艘未建完的航母,其实已经落后于英国的“皇家方舟”号了。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零”式战机,其中就有德国的技术援助,而且由于日本航空工业的薄弱,发动机动力有限,所以采用了铝合金。
后来的“零”式战机成为了日本最优秀的舰载机之一,而日本的航母技术则被德国借鉴。
德国海军其实并不是落后,只是海军这种兵种不像空军,组建一支强大的海军是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更重要的是需要时间!德国发动二战的时候,德国的科技非常发达,甚至可以说是领先全世界的,但是科技成果运用到了空军和陆军,却没有时间运用到海军。
这就是海军的特殊性,坦克可以生产线生产,海军却只能一艘艘的建。
而最大的问题是,等你组建好海军,又发现已经落后于英国。
因为英国底子好,可以吃吃老本。
而德国海军却难以发展到那个水平,因为缺少时间,这是最大的原因。

参考:
这个问题我来谈谈。
核武器的研发作为一项尖端的军事科研工程,对于国家整体实力的要求是极高的,其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极为惊人的,而纵观整个二战时期,其实仅有美国具有研发成功的实力,雄厚的工业制造能力,顶尖的科技人才、充足的资源和资金,更为重要的是美国政府高层的高度重视和美国本土相对安全的环境,所有这些都是原子弹在美国得以首先研制的重要因素。
这幅地
与美国相比,德国无论在工业实力、资源总量、科研水平以及高层的重视程度上都有相当的差距,而且处于四面对敌的困境中,本土遭受着英美盟军的猛烈轰炸,各条战线都在大量消耗人力物力,维持常规武器的研发和生产都举步维艰,更不用说耗费巨大的核武器项目。
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原因,当时核武器还处于概念阶段,需要优秀的科学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而在战前德国拥有世界一流的核物理研究团队,水平也不比美国差,问题是其中很多人都是犹太人,结果纳粹上台后很多犹太科学家遭到迫害,被驱逐出境,投奔英美,导致德国的核武器研发能力大为削弱,加上战争初期德军进展顺利,纳粹高层认为胜利唾手可得,无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研发核武器,等到战局恶化,再回头琢磨原子弹已经为时晚矣。
1945年4月,美英军事人员在检查德国的试验型核反应堆,德国的核武器研发工程在整个二战时期都没有获得实质性的进展。
回过头来说说中国,虽然说上世纪60年代中国是一穷二白,十分落后,又面临严重的外部威胁,但是相比二战时期的德国毕竟还是有一个相对和平的国内环境,通过建国十余年的建设,在苏联的支援下,中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虽然基础还比较薄弱,技术水平相比西方相去甚远,但毕竟打下了基础。
同时,受到西方及苏联核讹诈的压力,中国政府高层对于研发核武器的决心极为坚定,高度重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中央的意志能够转化为全民族、全社会的切实行动,能够最大限度地集中和调动所有资源进行核武器的研发。
同时,与德国由源头探索不同,当时苏美都已经研发成功核武器,有例可循,我国也从苏联获取了一定的相关技术,不能说是从零开始,况且我们还有以钱学森为代表一大批掌握尖端科技和勇于奉献的科学英杰,加上国土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因此在研发核武器的主客观条件上反而比二战时期的德国更为优越。
可以说,中国核武器的研发成功是全民族众志成城的成果,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典范。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西北罗布泊核武器试验场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颗“争气弹”。

参考:
二战时期德国的军事工业实力到底有多强大,从德军当时的战斗力就可见一斑。
二战初期,德军在欧洲大陆那就是横扫千军一般啊!当时的纳粹德国,主要的作战武器和装备都在世界领先。
像我们在战争片里常见的驳壳枪和喷气式战斗机,还有虎式坦克都是正宗德国制造。
另外,当时德国制造的“V1”巡航导弹、“V2”弹道导弹也是直接碾压美英苏。
德国人还研制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种两级火箭,其射程可以达到美国,令全世界轰动。
有人就不明白了,既然德国军事工业如此强大,那为啥连一艘航母都不造?
关于这个问题的背景原因挺有意思,您不妨听有书君仔细说道说道。
一、希特勒自恃有最强大的海军潜艇队,认为不是必须有航空母舰。
二战爆发时, 德国已拥有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先进的潜艇部队。
他们对自己的海军很自信,认为凭借潜艇部队就可以称雄海上。
当时德国潜艇作为一张王牌在大西洋兴风作浪,英国人是受害最深了。
他们几乎切断了英国所有的海上交通线。
二战开战的第一年,这支潜艇部队就击沉了盟军各型军舰将近五百艘。
这样的傲人战绩,让希特勒认为其海上作战有足够的优势,所以就放慢了建造航母的步伐。
但从后来战争格局的发展变化来看,这想法显然是错误的。
纳粹德国的潜艇部队虽然一等一的牛,但由于海上航空力量太过薄弱,最终还是不敌盟军。
二、因为空军总司令戈林的百般阻挠。
除了对潜艇的过度自信,空军司令戈林的霸道和独裁以及百般阻挠也是导致德国航母制造夭折的主要原因之一。
戈林是纳粹德国仅次于希特勒的二号人物,他的名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
戈林曾经说:“在德国土地上一切会飞的东西都属于我。
”当时,海军多次提出要建造航母,,加强海军力量,让这位空军总司令感到很恼火。
为什么呢?
因为航母是活动的海上机场,有了它,海军就有了飞机,航母属于海军,空军司令管不着了。
这明摆着是削弱空军的力量,扩大海军力量啊!因此,身为空军总司令的他坚决反对。
但德国议会却批准了这个计划。
戈林心里很不痛快,就处处阻挠航母的建造。
当时,航母舰体部分由海军监造,而机场和舰载机方面由空军研制。
结果海军把舰体造好了,空军负责的机场和舰载机却迟迟不能配套。
海军一看这情况,觉得没指望了,只好投入上千艘潜艇, 采取切断海上运输线的方法,去扼住盟国的经济命脉。
这也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吃了没有航母的亏的德国海军后来又琢磨着把两艘大型邮船改装成小型的航母。
可是霸道的戈林仍不合作。
他不给舰载机,只给了几架陆用飞机。
可这些飞机根本不能在舰上起飞。
于是改装航母的计划也只好不了了之了。
堂堂一个副统帅,竟然嫉妒霸道到了贻误军国大计的地步。
有书君也是纳闷儿了,希特勒并不是什么大度之人,怎么能容得下他呢?
原因恐怕没那么简单~三、这是由当时德国高层的军事战略思想决定的。
在二战的海战场上,参战各方海军在战争中所执行的海军战略思想有较大区别。
而他们执行的海军战略基本是受本国在二战中所处的军事战略位置和武器装备水平的限制。
由于受到希特勒“先大陆后海洋”的侵略扩张政策的影响,德国海军本身在其整个武装力量中就处于次要的地位。
这也是戈林为什么那么霸道独裁的最根本原因。
德国海军一直奉行的理论是通过战列舰或潜艇兵力的海上作战来夺取制海权。
二战爆发后,根据德、英双方海军兵力的对比情况和英国在大西洋所处的战略位置,德国海军选择破坏英国的海上交通线为其主要的战略使用样式,企
在整个大西洋战区的破坏交通线行动中,德国海军先后采取了“巡洋作战”和潜艇两种作战方式,但最终未从根本上达到目的。
就是因为二战中的德国海军军事思想没有冲破决战制海理论和一战时经验的束缚造成的。
德国海军上将雷德尔曾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提出建造两艘航母的建议并获得了批准,却最终因为德国高层的不够重视而没有完工。
片面追求通过水面舰艇之间的交战来夺取制海权;
由于没有航空兵,对海战场的侦察搜索和夺取海战场的制空权都需要请求空军支援,所有这些原因导致德国海军整体作战能力的先天不足。
综上所述,德国作为二战时的军事工业强国竟然不造一艘航母的主要原因是德国军事高层对海军装备的错误偏差认识造成的。
其实,在二战中,德国海军整体的表现跟对手英国海军相比还是可圈可点的。
但是跟他们自己威风八面的德国装甲兵和空军比较则黯然失色。
尽管德国潜艇开创了一个辉煌的时代,但是这种先天不足的“非对称对抗”,和美英那样拥有完善全面海军战术体系的对手PK ,终究难以抗衡。
据统计,德国海军是个主要参战国海军中伤亡比例最高的,他的潜艇部队伤亡比例甚至超过了75%。
在叹惋战争给世界带来的严重破坏的同时,从历史中汲取对今天军队建设有价值的经验教训,这也是我们研究二战历史最有意义的地方。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
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参考:
这道题的前半句说的很好,二战时德国的军事工业的确十分强大,在战争时期德国依然能保持每年生产四万架飞机,可见德国军事工业的强大,但是后半句说的不对,能造出四万架飞机会造不出一艘航母?
希特勒1935年决定建造两艘航母,1938年齐柏林伯爵号航母就下水了,另一艘虽然最后没有建成,却并不能说德国连一艘航母都不造。
这个问题可以看作是,德国在二战期间为什么没有大力发展航空母舰?
战争给德国发展航母的时间并不多从德国仅仅三年就造出航母的情况来看,德国想要建造航母并非难事,德国的军工生产能力还是够用的,中国在民国时期奉军打造的镇海号飞机母舰,能够载8艘水上起飞的飞机,堪称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镇海号就是一战时期德国海军运输舰退役后变成商业运输船,又为奉系获得。
由此可见德国的造船业其实还是很发达的,德国没有大力发展航母,从时间上看也来不及,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遭到了英法等国的严厉制裁,尤其是在武器发展上,严格控制德国的发展,别说航母这样具有攻击性的武器了,就连战列舰都有一定的排水量要求,一句话,谨防德国再次发动战争。
除此之外德国的经济也遭到重创,从一战到二战之间的时间,德国一直过的并不好,希特勒在1933上台也是利用了民族复仇的情绪。
从1933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给德国的准备时间只有不到七年,德国打算同时建造两艘,可以说全力以赴了。
航空母舰需要配套的海空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上就有了发展航母来改变海战格局的趋势,希特勒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不过希特勒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发展海军和航母。
航空母舰并不单单只是一艘船那么简单,航空母舰搭配飞机可以在海上增加很多的战斗力,尽管当时很多海军默守陈规,依然相信巨舰重炮的策略,但是航母的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了。
希特勒看中的也是这点,在战略战术上,德国的理念一直都处于超前地位不可能错过这样的发展机会,只不过在建完航母后,还需要配套的海空军。
航母需要各种护卫舰形成一个战斗群,在航母上面又需要搭载众多的飞机,可以说,一艘航母并不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而是围绕航母形成一个战斗群,这对于当时的德国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尤其当时的德国空军已经是独立的军种,想要把空军受制于海军简直是痴人说梦,当时德国空军司令戈林就坚决反对德国建造航母,在日本,空军只是海军的一个军种,完全听从海军调遣。
所谓,十年陆军,百年海军并不是开玩笑的。
航空母舰不符合德国的整体战略另外,从德国建造出航母而没有投入战场,除了缺乏一定的训练,主要因素还是航空母舰并不符合德国的整体战略规划。
航母说到底在海军当中是一座运动的飞机场,具有极高的攻击力,对于英美日这些海权意识比较强大的国家来说是必须具备的,然而对于德国来说,本身海外殖民地就少,建设以航母为核心的海军,对于德国的整体战略意义并不大。
而且,采用进攻性的海军发展思路,德国势必要在不擅长的领域去和英国对抗,这是十分愚蠢的行为,因此,德国把重点放到了陆空结合上,作战的对象放在了法国和苏联这两个强大的敌人身上。
换句话说,德国如果不打败法国和苏联,就去争霸世界,始终是把屁股留给敌人。
所以,在海军上,德国选择了弯道超车,大力发展潜艇专门来克制英国的海军,通过对英国本土的封锁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如果没有美国参与的话,英国未必能战胜德国。

参考:
有啊~ 齐柏林伯爵号对不起放错
英国也不算远,要不是BF109航程感人,轰炸伦敦应该会很舒服才是。
所以,要啥航母,最后齐柏林伯爵号也没参战,43年毛子推过来时候德棍自己炸沉了
参考:
一开始我要说明,德国并不是没有建造和研制航母的计划。
齐柏林号是纳粹德国在1938年建造的,长262米,因为空军的阻挠和战争原因没有最后完成和服役.1945年4月,纳粹德国摇摇欲坠,仓惶逃窜的德军为了不让齐柏林号落到盟军手里,便将它凿沉。
苏联后将其打捞出水作为训练靶子最后还是沉入波罗的海.原本它还有一艘姊妹舰“B航舰”(Flugzeugträger B,德国海军在新舰实际下水之前并不会正式赋予舰名,而是以代号称呼之),后者在建造中途停工报废,从未实际下水也未能获得命名。
德国不重点造航母,主要是因为在海上方面德国有强大的U型潜艇,足以震慑住各国海军,再加上希特勒在二战时期主要把精力用到了陆军和空军,英国海军比较强大,还有就是空军司令的竭力反对,试想一下如果有了航母,没有飞机那不等于造了空壳吗?不过以当时德国的制造业水平,造出航母来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参考:

在1935年德国海军提出的造舰“Z计划”中就包括了4艘航空母舰,而且1936年,还正儿八经开工了第一艘“齐柏林伯爵”号。
但德国人既没有建造航母的经验、也没有使用航母的经验,咋办呢?
照猫画虎吧。
于是,德国人参照英国航母的风格,结合自己的想象,设计了第一艘航母。
这个设计更注重武器和装甲防护,装甲厚达到60毫米,安装8座双联150毫米主炮。
防空武器包括6座双联105毫米高炮,11座双联37毫米高炮,28门20毫米机关炮,火力可谓空前强大。
航速也非常快,12台锅炉共输出200,000马力,航速达到34节。
载机方面采用德国空军主力飞机改造来的舰载机,其中包括Me-109T型战斗机12架、Ju-87C俯冲轰炸机30架合计42架。
但“齐柏林伯爵”号的建造并不顺利,海军和空军为舰载机的归属权争吵不休。
有人认为这是“齐柏林伯爵”号没能完工的主要原因,但我觉得并不是。
类似的问题二战前英国人也遇到过,最后解决的办法很奇葩:舰载机归属空军,但外派给航母使用。
这办法虽然神奇了一点,但好歹能不吵架对吧?
德国人如果真心要解决问题,采取类似的办法不是不可能。
毕竟德国空军的Fw-200巡逻机不一样在为海军执行搜索任务吗?
“齐柏林伯爵”号没能完工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德国人海军水面舰队表现实在太差,再加上战争消耗了太多资源。
“齐柏林伯爵”号1938年12月8日下水,按计划再有一年的时间就能完工,但德国海军缺乏人员、物资和经验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尤其是在航母方面。
在完全“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下,进度一延再延也就不足为奇。
更要命的是,9个月之后,德国进攻波兰,拉开二战帷幕;
1年零5个月之后,闪击西欧开始,战争开始进入高潮。
在这个过程中,德国海军水面舰队在挪威奉献了一波渣一样的表现,而且这种渣表现在此后几年里不断重复上演。
这种情况下,本来物资就紧张的德国怎么可能在往水面舰只上投入?
所以,“齐柏林伯爵”号就这么一直放置play,直到战争结束。

参考:
二战德国曾经开工造过一艘航母齐柏林号,但是最终没有完工,原因有两个:一是德国空军司令戈林的坚决反对,他认为海军拥有飞机会削弱自己的权力,因此从开始就反对海军拥有自己的航空兵。
而作为希特勒的亲信,他获得了希特勒的支持,海军也不得不放慢建造速度。
二是德国海军当时的主要目标是切断英国的海上交通线,而不具备和英国海上决战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最需要的是潜艇,而不是航母。
而德国当时的资源有限,给海军的就更加有限了,德国海军也不得不做出取舍,优先保证潜艇的建造,而不是航母。
所以直到德国战败,德国的航母还是没有完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