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的五大主力的战斗力如何

在抗战中,国军虽然屡战屡败,但在几次大会战和远征军期间,也打出来几支较为彪悍的部队,他们分别是新一军、新六军、第五军、整编第七十四军,第十八军。
在1946年国民党“军事整编会议”上,上述部队首次被称之为国军的“五大主力”。
“五大主力”也绝非浪得虚名,在抗战中均有上佳表现。
十八军:抗战中,在淞沪罗店与日军展开拉锯战,18军与日军第3师团为争夺这个弹丸之地打了一个月,阵亡数千人,日军也伤亡巨大,血流成河。
还有1943年的石牌保卫战中,奉命固守石牌的是十八军11师。
11师在孤军奋战的情况下,为保卫陪都的最重要门户,巧妙部署顽强坚守,与日军打起了抗战中规模最大白刃战,战况极其惨烈,但依然坚守到最后,为最终胜利起了关键作用。
此役日军损失惨重,死伤2万多。
有报纸在报道时曾将其寓为东方之斯大林格勒,虽过分夸张,但是第11师所固守的要塞对于整个会战获得最终胜利的重要性则不言而喻。
1944年11月,作为嫡系主力,得到了第一批换装美械的待遇,使得战斗力大幅度提升。
整编七十四师:该师的前身是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1946年改编为整编第74师。
是抗战时期国民党军战绩最辉煌的部队,精彩战例不胜枚举;
38 年万家岭战役,作为核心主力,给日军重大杀伤,此役首创歼灭日军几乎一个完整师团的佳绩。
全军将士浴血苦战,攻得上守得住,居功至伟。
其中第51师张灵甫率一支部队奇袭张古山,又坚守数昼夜,为最终的胜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1年参加上高会战,歼敌16000,缴获骏马2800匹,击毙日军少将一名。
常德会战中74军57师8000之众面对日11军数万人马,死守常德16天,时值开罗会议期间,57师的英勇奋战极大的提高了国威、军威,给罗斯福总统的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湘西雪峰山会战,几乎全歼日军116师团,消灭日军3万。
由蒋中正亲定为军委总预备军。
新编第六军:新6军的骨干班底(或者说前身) 为新编22师,是中国远征军的“中国虎”。
在抗战前期,参加了昆仑关大战。
1942年参加第一次远征,兵败后退入印度。
换装美式装备,在兰姆伽整军经武,刻苦训练,经过一年的整训,练就了丛林战的过硬本领,自此掀开了辉煌的一页。
1943年10月参加第二次缅甸战役,向缅北挺进,与新38师(师长孙立人)互相配合,二进野人山,占领胡康河谷,克于邦、下孟 关、攻占瓦鲁班……在整个缅甸反攻战役中,新22师给日军的王牌18师团毁灭性打击,歼灭敌人20000多,一雪野人山兵败的耻辱。
在攻占瓦鲁班战斗中突袭18师团司令部,缴获18师团发布作战命令的关防大印,这在 抗战期间绝无仅有。
蒋介石的嘉奖电只有三个字;
中国虎!)。
随着第14师和第50师空运来到缅北反攻的前线,驻印军扩编,以新编22师为核心组成了著名的新六军。
随着国府南京光复,新6军成为首批进驻的部队,早于王牌第74军。
新编第一军:该军前身是孙立人为师长的新38师。
而这个新38师的前身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税警团。
抗战前期参加了松泸会战、蕰藻浜、苏州河以南防御等战斗,全军将士作战十分英勇,给日军重大杀伤。
1941年,税警总团改编为新38师,远征缅甸,由孙立人任新38师师长。
在仁安羌,新38师用一个团800余人的兵力击退日军33师团4000余人的兵力,解救英军7000余人,这是抗日战争正面战争第一次以少击多的案例。
新38师一战惊天下。
整个缅旬作战期间,新一军取得无数辉煌的胜利,歼日军达三万多人,是抗日战争期间灭日军最多的作战部队,天下第一军的美名由此而来。
第五军:该军1938年10月在湖南省湘潭县成立,它是国民党组建最早的一支现代化的装甲部队,被誉为“铁马雄师”。
抗日战争中,曾血战昆仑,一鸣惊人,也成就了5军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战斗。
这一场激战,成功收复昆仑关,并打压了日军第21旅团的嚣张气焰。
昆仑关一战,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长中村正雄被击毙,中国宣称毙伤日军5000余人,俘虏100人。
5军也付出了15000人伤亡的巨大代价。

参考:
每支军队都有它独特的气质,这种气质与它的成立背景、时间、意
从战斗力看,74军攻守兼备,18军善守,5军火力最猛,新一和新六最灵活。
综合比较,74居首,新一新六并列第二,5军第三,18居尾。
一家之言,不喜勿喷。
战绩来看,
一、18军成军最早,中原大战期间在起家部队11师基础上扩编成立。
首任长官为“小委员长”陈诚,嫡系中的嫡系。
在淞沪会战中血战罗店打出声威。
巅峰之作为石牌保卫战,使日军从湖北只插重庆的战略计划破产。
18军也配合74军打了常德会战和雪峰山会战。
二、74军号称五大主力之首,淞沪会战前由俞济时58师和王耀武51师合编成立,俞、王为前后两任主官。
据说俞为蒋介石外甥。
74军几乎参加了对日所有会战,德安会战全歼106师团。
参加上高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
43年常德会战打出国际声威。
被空运至南京接受日军投降。
74与顾祝同关系密切。
三、第五军是抗战期间国军唯一的机械化军,在200师基础上成军。
首任主官徐庭瑶,实际代表人物杜聿明。
代表作昆仑关大捷,重创日军第5师团。
第一次远征缅甸损失惨重,损失超50%,还折了200师师长戴安澜。
四、新一军1943年成军,前身为新38师,脱胎于宋子文的财政部税警总团,首任军长郑洞国,灵魂人物孙立人。
主要战绩都产生在远征缅甸期间,为表现最好、歼敌最多的军级单位。
五、新六军于1944年在从新一军独立出来的新22师基础上成军。
首任长官廖耀湘。
由于成军较晚,主要战绩为反攻缅甸和打通滇缅公路。
全美械装备。

参考:
“国军五大主力”是指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革命军内作战力最为坚强,装备最为精良的五支部队,分别为:新一军、新六军、第五军、第七十四军,第十八军。
五大主力的称呼最早是在1946年的“军事整编会议”上被提出。
五大主力是一个抗战结束后的概念。
在抗战前期、中期、后期是否都有五大阻力概念呢?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本身并不准确。
我们先从国军的主力变动生成来看。
三大主力时期:在抗战前,除了在京沪附近作为卫戍部队的87师、88师和教导总队。
国军中央军的野战部队有三大主力:分别是宋希濂的36师,胡宗南的第一军,汤恩伯的第十三军。
都是嫡系中的嫡系,战斗力也很强。
当然这时期关麟征的25师,陈诚的11师都是很有战斗力的。
所以有时候三大主力也有其他说法。
四个攻击军时期:1941年初,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在全国范围选出四个军级部队,作为各战区的直属部队,由军委会直接调配,不担任固定守备任务,也即所谓的攻击军。
参选的部队必须战功卓著,一旦获选,在人员,编制和装备等各方面一律优先。
长江以北和长江以南的部队各有两个,江北第一军、第二军入选,江南第五军和74军入选。
第五军有昆仑关作战,第74军能获选攻击军最大的原因,就是参加了万家岭作战,与南昌、长沙等诸多作战。
而而第18军出来了抗战初罗店,基本没有表现优异的作战,而且驻防在后方。
这也可以称为是这时候的四大主力。
五大主力生成时期在缅甸作战诞生了新一军、新六军。
石牌作战提高了18军的作战地位74军雪峰山等各处作战依然优秀。
第五军机械化。
汤恩伯的十三军在豫西作战惨败,丢失大片国土;
胡宗南的第一军缺乏大战。
滇缅战场的第八军、71军、第二军、第五十二军都表现不错,但上下差别不大,所以也就错过了。
而且衡阳第十军表现非常出色,但各种原因战后连编制都没有恢复。
五大主力形成有了
至于具体打过什么仗。
自己百度就可以啦。
这里主要依据战功来看国军主力动态变化。
虽然军事长官的地位很重要。
但主力主要是靠打出来的,打得赢就是主力。
而且国军主力是中央军概念。
地方也有打的不错的:傅作义的35军,桂系的第七军等。
一大主力国军“歼敌一亿、转战台北”后,真正的主力就只有52军。
国军也曾计划让其参与朝鲜战争
参考:

国民党军队在\"西安事变“后由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统一整编,其中包括共产党领导红军。
而且这些整编的军队,国民党并没有完全开扑抗日前线,而是留下一部分包围八路军。
八路军,新四军正面面对的是曰军,伪军,背后完全是国民党军队。
'1949年8月日本败局己定,大批汗奸伪军摇身一变投入国民党,国民党军队速彭涨,为了接受日本投降,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除了大批接收美国军援,还整编了大批日军武装起来的伪军,而对于抗日战争中占领了大部分日军占领区的八路军只给了一个十八集团军的翻号,新四军的翻号在\"皖南事变\"时被取消。
所谓国民党的五大主力,也就是用美军装备最早武装起来的国民党军,这其中有新一军,新六军,74师,十三军第五军等,这些军队随然在抗日时期或松沪,或武汉,或台儿庄,或缅甸与日军欲血奋战,但最终都被蒋介石用飞机,军舰,汽车从大后方运到了内战的前线当了炮灰!
参考:
国民党五大主力分别是第十八军、第五军、第74军、新一军和新六军。
这五支队伍,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成长起来的。
而且,他们在当时都是抗日王牌军。
他们作战顽强,屡屡挫败日军的疯狂进攻,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令盟国刮目相看。
1、第十八军国民党五大主力军中,十八军是最早成立的,他被称为5大主力中的“王中之王”。
第18军第一任军长是陈诚,它的前身是福建军阀周荫人手下的曹万顺部。
曹万顺投降蒋介石以后,先被改编成第十七军。
在1928年,第十七军又被压缩成4个团,加上南京警备司令陈诚的两个警卫团,改编为第11师。
由有曹万顺任师长,陈诚为副师长。
在蒋桂战争时期,陈诚将曹万顺挤出第11师,以清一色黄埔学生,代替了曹万顺的部下。
从此这支部队就成了陈诚的重要的政治资本。
在中原大战期间,陈诚的第11师,为蒋介石立下汗马功劳。
于是,蒋介石将陈诚升任为第十八军军长。
但此时的18军,还是只有一个第11师。
随后,蒋介石又把钱大均的第3师,改编为第14师,调拨到陈诚手下。
由陈诚任师长,周至柔任副师长,第11师师长由罗卓英担任。
此时,第十八军正式在武汉成立,全军4.2万人。
陈诚也是国民党土木系头号人物,“土”字拆开就是十一,“木”字拆开就是十八,这就是土木系的由来。
1931年第十八军进入江西,参与了对苏区的围剿。
陈诚开始收编一些被打散的杂牌军。
比如43师,59师,52师。
等。
到了1932年10月,十八军已经拥有了5个师的兵力。
那随后在与红军交战过程中,第十八军遭受重击,损失惨重。
不过,第十八军作为蒋介石的心头肉,很快又恢复了战斗力。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军长罗卓英率领4个师,由广州开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
在参战之前,陈诚就告诉罗卓英,“只要能完成任务,哪怕将18军打完打尽,也在所不惜。
”淞沪会战期间,18军4次与日军,在罗店血战,双方伤亡惨重,第十八军也一战成名。
第十八军的第98师姚子青营,固守宝山7天7夜,全营阵亡。
接下来,第18军又参与了苏浙皖游击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鄂西会战,石牌战役,承德战役,湘西战役等,重大的对日战役。
其中,最重要的是鄂西会战中,石牌要塞保卫战。
石牌要塞被国民党誉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
驻守石牌的就是第18军第11师,师长就是被蒋介石称为“常胜将军”的胡琏。
胡琏的军事天分很高,毛泽东也曾经对他作出“狡如狐,猛如虎”的评价。
在石牌战役打响前夕,陈诚就质问胡琏,“有没有守住要塞的把握?
”胡琏回答,“虽无把握,成功,但有决心成仁。
”由于第11师作战勇猛,坚守要塞,为鄂西大捷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战后,胡琏被升为第十八军军长。
1941年,中国远征军成立,第18军中的两个师,奔赴缅甸作战。
后来,这两个师分别组建了新一军和新六军。
1944年冬,第18军全部换成美式装备,并且由美国人进行训练,战斗力进一步加强。
在解放战争期间,第18军在淮海战役中被消灭。
陈诚一生追随蒋介石,深得蒋介石的宠爱,也被人称为“小委员长”。
第18军的装备和人员,在国民党军队中一直都是最强的。
而且,国民党军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宁去18军当排长,都不到其他部队当连长。
”2、第五军第5军是杜聿明一手建立的部队,也是中国最早的机械化部队。
1936年,国民党在南京成立了陆军交辎学校。
第2年,在该校战车营的基础上,合并了交通第2团所属的中甲汽车队,成立了中国第1个陆军装甲兵团。
由杜聿明任团长,抗战爆发后,这个装甲团还曾参加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
到了1938年,杜聿明来到湘潭修整,装甲团扩编为第200师。
第200师也就是第5五军的根本,师长是杜聿明,副师长是邱清泉,参谋长是廖耀湘。
1938年底,第200师扩编成新11军,接着又改称为第5军。
第5军麾下3个师,分别是第200师,师长戴安澜;
第22师,师长邱清泉;
荣誉第一师,师长郑洞国。
1939年底,第5军参加昆仑关战役,对手就是在日军中,号称“铁军”的第五师团第十二旅团。
一战下来,第5五军击毙了第十二旅团长中村正雄。
而且,该旅团85%上的军官,全部被消灭,此战共消灭日军4000余人。
战后,郑洞国升任第18十八军军长,新22师原师长邱清泉负伤,由廖耀湘担任师长。
1942年,第五军加入中国远征军,奔赴缅甸作战。
由于同英国人意见不统一,中国远征军先胜后败。
第200师在同古战场,与日军血战12天,歼敌5000余人。
但是,敌军兵力强盛,第200师只好向北突围。
接着,新22师在斯瓦战役中,重创日军第55师团。
第96师又在平满纳,顶住日军两个师团的攻击。
最后,由于英军不战则退,日军切断了远征军的退路,远征军被迫进入野人山。
由于缺乏给养,再加上野人山环境恶劣。
等到第五军走出野人山之时,部队已经损失过半。
4万余人的部队只剩下不到2万人,其中战斗减员只有7000多人,剩下的全都死在野人山。
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和第96师副师长胡义宾,都在撤退的过程中殉国。
新22师负责掩护其他部队撤退,最后撤往印度,归入中国驻印军。
第5军回国后,一直在昆明休整,杜聿明升任第5集团军司令,邱清泉接任第5军军长。
第5军麾下依旧是3个师,分别是第200师、96师和45师。
1944年9月,第200师渡过怒江参加了滇西反击战。
第2年,第200师配合友军,打通了滇缅公路。
在解放战争中,第5军在淮海战役中被消灭。
其中,杜聿明被俘虏,邱清泉被击毙。
3、第七十四军第七十四军也就是在解放战争时期,被我军在孟良崮歼灭的整编74师。
第74军是俞济时、王耀武的起家部队。
俞济时是黄埔一期学生,国民党元老俞飞鹏的侄子,也是蒋介石的同乡。
因此,俞济时备受蒋介石的重用。
1935年,俞济时率领的46师,与58师合并。
在1937年,扩编为74军,其中俞济时任军长。
麾下两个师,分别是51师和58师。
51师师长为王耀武,58师师长为冯圣法。
第74军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和徐州会战等重大战役。
在淞沪会战中,在罗店和蕴藻滨两地浴血奋战,其中第51师无论在防御,还是撤退过程中,都表现出色。
在1938年7月,第74军参加了万家岭战役,歼灭日军第106师团17,000人。
在此次战斗中,第58师也付出巨大的代价,全师仅存500余人。
随后,第74军又增设了第57师,这下第74军麾下就有了3个师。
1940年,王耀武接任第74军军长。
1941年,第74军与第70军参加了江西上高会战。
第74军与6.5万日军激战25天,击毙了日军第34师团岩永少将。
重创了日军第33师团、第34师团、以及第20混成旅。
此战一共歼灭敌军15,000余人,并且击落日军战机一架。
第74军也因此获得最高奖旗——飞虎旗。
同时,74军还获得“抗日铁军”的称号。
而这次战役,也被国民党誉为“开战以来最精彩的作战”。
不过,第74军由于敢打敢拼,也被日军视为眼中钉。
半年之后,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当日军得知第74军前来支援,立刻改变作战计划,派出两个师团夹击第74军,并偷袭了第74军军部。
军长王耀武趁着夜间混乱,逃出生天,他的卫队全部阵亡。
1943年11月12日,第74军参加常德会战,其中第57师固守常德。
日军发动三个主力师团2万余人围攻常德,第57师与敌军血战16个日夜。
日军先后动用飞机、大炮、毒气等武器。
第57师所有官兵全部战死。
就连勤杂政工人员,都全部武装上阵,师长余程万亲自率领卫队展开反击。
在弹尽粮绝之后,所有官兵上刺刀与日军拼杀。
此次战役,第57师击毙日军上万人,但全师8000多人,只有师长率领180人突围生还。
此战,第74师再一次打出了“抗日铁军”的声威。
王耀武晋升第24集团军司令以后,就想提拔第58师师长张灵甫为军长,但是遭到了51师师长李天霞的反对。
因此,第74军军长就落到施中诚的头上。
施中诚只是个过渡军长,到了1945年,第74军军长还是由张灵甫接任。
不过,李天霞没有捞到第74军军长职位,就一直记恨张灵甫。
以至于在解放战争的孟良崮战役中,原本担任张灵甫左翼掩护的李天霞,根本就没出兵。
这才让我军抓住机会,将整编74师全歼。
1945年8月,第74军在南京接受日本投降。
随后,第74军被改编为整编74师,成为蒋介石的急先锋。
1947年,整编74师近3万余人,被我军在孟良崮歼灭,师长张灵甫被击毙。
4、新一军新一军和新六军,都是在异国他乡建立。
而且,他们在海外奋勇杀敌,名震中外。
新一军接受的是美式军事训练,第一任军长孙立人,也是美国军校毕业。
新一军的前身是新38师,原本是成立于1932年的财政部税务警察总团。
这是宋子文的私兵,装备美式武器,军官多为留美学生。
1937年,税警团以第8军番号参加淞沪会战,曾重创日军。
其中,第四团团长孙立人负伤多达13处。
1938年,宋子文在长沙重组缉私总队,孙立人任总队长。
年底恢复税警团的名称,孙立人任总团长,麾下8个团。
之后,又被戴笠强行挖走5个团,剩下3个团在1941年,组成新38师,孙立人任师长。
1942年,新38师在第1次入缅作战之时,孙立人亲自率领第38师113团,星夜支援仁安羌,与日军激战2天2夜,击毙敌军1200余人。
还解救出以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上将,和7000多英军。
孙立人因此也获得了英帝国司令勋章,和美国的丰功勋章,国外媒体甚至将孙立人誉为“东方的隆美尔”。
新38师在掩护英军撤退后,也退入印度。
但是,一路上,新38师军容不改,装备没有受损失。
在到达印度后,全师5000多官兵,个个精神饱满,军服整洁,武器锃亮。
这是从缅甸撤退的各国军队中,军容最好的一支。
因此,新38师也被外媒誉为“天下第一军”。
在中国远征军第1次入缅作战失利以后,一部分部队撤到了印度,成立中国驻印军。
1943年初,中国驻印军改编为新一军,由郑洞国任新一军军长。
麾下有两个师,分别是新38师和新22师。
新38师师长为孙立人,新22师师长为廖耀湘。
1943年,新38师前往中缅边境驻防,并于当年12月,打通了入缅甸的通道。
1944年3月,新一军消灭了日本最精锐的第18师团主力。
日本第18军团号称“常胜军”、“森林战之王”。
1944年春,新38师和新22师,接受美军装备,并前往缅甸作战。
1944年8月,入缅作战的中国军队进行休整,整编成立两个军,新一军和新六军。
其中新一军军长为孙立人,麾下2个师,分别为新38师和新30师。
新六军军长为廖耀湘,麾下3个师,分别是新22师、第14师和第50师。
至此,国民党五大主力全部诞生。
中国远征军休整了两个月,然后兵分两路,向日军发起进攻。
中国远征军一路势如破竹,一度令日军感到困惑,明明是手下败将,为何现在如此凶猛。
1944年11月,贵州告急,新六军的新22师和第14师,被调往云南沾益驻防,负责保卫重庆。
而第50师与新1军,继续在缅甸作战。
到了1945年,第50师正式编入新一军。
在解放战争时期,新一军在四平大战和锦州大战中,被我军消灭。
5、新六军新六军和新一军是同胞兄弟,也是接受美式训练,以及配备美式装备。
因此,新一军和新六军,被国民党誉为“主力中的主力”。
新六军第一任军长是廖耀湘,新六军的前身是新22师。
新22师原本隶属于第5军,新22师被誉为第五军第一,而第五军被誉为西南第一。
廖耀湘在担任新22师副师长时,参加了昆仑关战役。
由于师长邱清泉负伤,副师长廖耀湘接替指挥。
廖耀湘不惧敌军的炮火,在前沿阵地指挥。
由于敌军爆火太过猛烈,廖耀湘的半个身子都被埋在土中。
但是,廖耀湘丝毫不惧,依旧沉着指挥。
终于,在1941年12月,廖耀湘攻破了昆仑关,廖耀湘也因此被誉为“当代狄青”。
因为,当年狄青也是在上元夜,攻破昆仑关,大败敌军,名流千史。
在第1次入缅作战期间,新22师成功地,将被敌人包围的第200师戴安澜的部队救出。
到1944年,廖耀湘获得青天白日勋章一枚。
新6军回国以后,在江西雪峰山驻防,随后参加了雪峰山战役。
这是正面战场的最后一战,共歼敌近3万余人。
此后,中国对日军正面战场,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解放战争期间,新6军和新1军,一同来到东北战场。
在锦州战役中,新六军被我军歼灭。
新六军与新一军,从成立到消亡,只有四五年的时间。
这两支部队同生同死,也算是一对患难兄弟。

参考:
抗日战争中战绩最辉煌的十支军队,五大主力排名好尴尬(历史知事原创作品,谢绝转载)10,35军。
35军,军长是傅作义,是绥远抗战的主力部队,抗日战争中,35军在绥西地区先后参加了包头战役、五原战役和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等。
其中五原战役中,傅作义指挥军队主动攻击,收复五原,这一战,傅作义得到了军人最高荣誉“国光勋章”,国光勋章在1949年以前,只有蒋介石和傅作义两
9,第十军。
1944年5月,日军发动豫湘桂会战,国民党军队在河南湖南广西三省溃不成军,只有第十军驻守衡阳,1.9万兵力坚持抵抗4万日军战斗47天。
战后,方先觉、葛先才、周庆祥、容有略、王牌飞行员高又新,5人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
一支军队一次得到五个“免死金牌”,实在少见。
不过,第十军弹尽粮绝后投敌,让人诟病不已。
8,第七军。
第七军,是桂系军阀的主力部队,虽然在北伐战争中大展神威,有了“钢七军”的美誉。
可是在抗战中并没有什么出彩表现。
淞沪会战中,第七军伤亡七成
发生在广西的昆仑关战役,第七军几乎溃不成军,幸好第五军来援助。
7,52军。
52军,一贯被称为国民党第六大主力,下辖第二师与第二十五师,先后参加过台儿庄大战、长沙会战。
52军下辖的25师,有个拉风的名字叫“千里驹师”,意思是这个军机动能力强,堪比红军。
52军下辖的第二师,郑洞国曾任师长。
历任军长为关麟征、张耀明、赵公武、梁恺、覃异之、刘玉章、郭永。
6,新六军。
新六军,由原属于新一军的新22师扩充而成,军长为廖耀湘。
廖耀湘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同时还曾在法国圣西尔军校进修。
新一军新六军,都是有很强西方背景的美械师,装备可以说是最好的。
后来的解放战争中,就有“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六军”的口号,可见新六军战斗力的确很强。
5,新一军。
新一军有“蓝鹰部队”、“天下第一军”之称,新一军1943年成立,军长为郑洞国,原为第五军下辖荣誉第一师师长。
从1943年10月到1944年3月,新一军已攻入缅甸境内150余公里,共击毙日军军官60余名,打死打伤日军官兵12000余名,自己伤亡6495人。
新一军主要下辖新38师、新22师,其中的新38师,来自于宋子文成立的税警总团,师长是弗吉尼亚军校毕业的孙立人,后来孙立人接任了军长。
4,第五军。
第五军这个番号,试用的人比较多,听我一一介绍。
1932年淞沪抗战,张治中带领新建立的第五军与第十九路军并肩作战,战后,番号取消。
1935年第五军再次成立,薛岳担任军长,1938年武汉会战,该军作为第十二集团军一部参加。
1939年,原新11军改编为第五军,这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机械化军队。
这支军队后来成为解放战争中的五大主力,抗战时期的主要战绩是昆仑关战役、同古保卫战。
昆仑关战役中,杜聿明带领全美械装备的第五军以伤亡歼灭第21旅团5000余人,国君战死14000人。
这一战,中日双方都说自己是大捷,莫衷一是。
3,74军。
74军1937年9月1日在淞沪战场组建,由第51师、第57师和58师组成,全军共3.2万人。
曾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多项战役,被称为“抗日铁军”,获得了军队最高荣誉飞虎旗。
2,新四军。
新四军在创立之初,仅有1.5万人,是名副其实的弱旅。
在长期的敌后抗战中,新四军不断壮大,遭到了国民党第三战区的敌视,于是有了千古奇冤“皖南事变”。
即便如此,新四军依旧创造了新塘战斗、高邮战役、三官殿伏击战等战斗胜利。
到抗战胜利,新四军发展到了30万兵力。
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战斗,让中国人民成为了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人民必胜才有抗战必胜。
1,八路军。
八路军,因为下辖仅有三个师,总兵力4.5万人,虽然是集团军编制,但实际上和国民党五大主力的军级编制一样的。
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先后有过平型关大捷、奇袭阳明堡、雁门关大捷三次大战,以及七亘村战斗、韩略村战斗、黄土岭战斗的胜利,后来挺进敌后先后建立了8个抗日根据地,对日寇的补给线、资源掠夺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到后期牵制了过半的日军兵力。
更重要的是,八路军因为化整为零,虽然牺牲很大但基本没有遭遇到日军重创,最终发展成为60万

参考:
伦战斗力只服51军,也只有51军在淮河以少胜多过,日军4.5万,51军2.5万,日军阵亡9000,51军阵亡7000。
打完还去支援台儿庄,掩护台儿庄部队撤退。
伦惨烈只服67军,装备最好的东北军部队,死守苏州河掩护淞沪主力撤退,一个军打成一个师,完成了死守3天的任务,军长战死,伤亡过于惨重部队番号撤销。
还没任何表彰,战死军长吴克仁开始还被说成通敌投降。

参考:
第五军、第十八军、整编第74师、新编第一军、新编第六军是蒋介石自诩的“五大主力”,蒋介石在这五只部队上可谓是下了老本:全式美式装备、美军负责训练、军长(师长)都是精挑细选之人。
平日里像个宝贝一样,轻易不舍得用。
不吹不黑,这“五大主力”确实是国民党军队最厉害的几支部队,战斗力非常强悍,在抗日战争时期也都打了不少硬仗,面对日寇丝毫不处于下风,无愧于“抗日雄兵”;
但同时,这“五大主力”又都在解放战争中被解放军全歼,也让蒋介石失去了最后的军事资本,仓皇逃往台湾。
第五军前身:原新十一军,1938年11月由第200机械化师扩编而成,后改称第5军,是国民党第一支机械化部队,被称为“铁马雄师”;
1939年在国民党军队军事训练中,第五军总成绩列全国第一,被划归为最高统帅部直接掌控,又被称为“天之骄子”。
兵力:第五军下辖荣誉第1师、新编第22师、第200师三个师,以及第1、第2装甲兵团、骑兵团、炮兵团、汽车团、工兵团等 。
(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历任军长:杜聿明、邱清泉。
抗日代表性战事:1、昆仑关之战:1939年底,第五军成立后的第一场硬仗——昆仑关之战。
此一战,第五军面对的是日军坂垣征四郎所部、号称“钢军”的日本第五师团,取得重大胜利,共歼敌6000余人,第五军一战成名。
2、出征缅甸:1942年,第五军被编入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入缅作战。
首战在同古与日军恶战,歼敌5000余人;
后在斯瓦战役中,又重创日军第5师团。
由于中美英在军事战略上矛盾,远征军第一次入缅失利,穿越缅甸北部野人山撤退回国,损失惨重,第200师师长戴安澜殉国。
3、“十·三滇变”:1945年10月,军长邱清泉奉杜聿明之命令指挥96师、45师发动“十·三滇变”,把龙云赶下台,驻守昆明。
覆灭:1948年11月,第五军参加了淮海战役,在支援黄百韬兵团时,在徐州一带被遭遇我解放军顽强阻击,没有完成支援任务;
杜聿明准备放弃徐州逃亡时,命第五军在陈官庄负隅顽抗。
我解放军激战三日后攻占了陈官庄敌军核心阵地,第五军缴械投降,邱清泉被击毙、首任军长、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被俘、李弥、熊笑三侥幸逃脱。
第十八军:前身:第十八军是“五大主力”中实力最强、历史最长的部队,被称为“王中之王”,也是陈诚“土木系”的基础。
前身是福建军阀周荫人部,1928年被编为第18师,陈诚任副师长;
1931年正式编为第18军(第十八军军长陈诚)兵力:辖第11、第14、第43、第67第94、第97师共6个师。
历任军长:陈诚、罗卓英、黄维、彭善、方天、罗广文、胡琏。
抗日代表性战事:1:沪松会战:1937年8月,在军长罗卓英的率领下,第十八军第11师、第14师、第67师、第98师四个师参加淞泸会战,4战罗店,重创日军;
第98师姚子青束率全营官兵,固守宝山七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全营官兵壮烈牺牲。
2、石牌会战:号称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第十八军11师负责石牌守卫,师长胡琏表示:“此战无必胜把握,但必有成仁决心”。
11师死伤甚多,为国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第十八军也为鄂西大捷立下汗马功劳。
覆灭:内战爆发后,蒋介石也把这只精锐派上了战场,可等待他的却是灭亡。
在苏北战场和山东战场,第十八军被我解放军军打得对盔弃甲,巨野战役中被打掉1个团、宿北大战中又被打掉1个整编师、孟良崮战役救援74师时被我军顽强拦截,贻误战机;
最终在淮海战役中被全歼。
黄维、杨伯涛等被俘,仅胡琏仓皇逃生。
整编第74师:前身:前身为74军,俞济时、王耀武的起家部队。
1937年8月,国民党设立整编七十四军,后改编为整编74师,被蒋介石定为国民党军的“模范部队”;
该部队因为长期担任南京守卫的警卫部队,又被称为“御林军”。
兵力:辖王耀武51师和冯圣法58师,后期又增设57师。
历任师(军)长:俞济时、王耀武、施中诚、张灵甫 (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抗日战争代表性战事:1、上高会战:74军在江西上高会战中,与70军共同作战,半个月内伤亡日军2万余人,取得了上高大捷,被称为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74军因为作战勇敢,获得“飞虎”锦旗。
2、常德会战:74军同样表现得十分英勇,57师固守常德,血战16昼夜,击毙击伤日军万人,蒋介石亲自发电报进行嘉奖。
覆灭:解放战争爆发后,整编74师也被调入山东战场,面对的对手师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
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骄横刁蛮、对战情估计有误,孤军深入孟良崮,被我华东野战军团团包围,给予猛烈打击;
同时国民党李天霞部、黄百韬救援不力,最终整编74师被全歼,张灵甫自杀。
整编74师的覆灭,令蒋介石十分震怒:兵团司令员汤恩伯被撤职、黄百韬李天霞差点被枪毙,连参谋总长陈诚都被停止查看处分。
新编第一军、新编第六军:新一军和新六军宛如一对“连体婴儿”,从组建到灭亡几乎都是同时:一起在远征军的基础上组建、一同参加远征军、回国后同时入关作战,又几乎同时被解放军消灭,而他们也是“五大主力”中最短命的两只。
新一军:1943年,入缅甸作战的新22师和新38师组成新一军,军长郑洞国,下辖新22师,师长廖耀湘、第38师,师长孙立人。
曾参加中缅印边境的孟拱、密支那、八莫等战役 (新一军军长郑洞国)新一军最辉煌的时刻是在广州接受日军投降。
新六军:以新编第一军的新22师为基础建立的,1944年7月正式建立,军长廖耀湘。
下辖新2师,师长李涛、第14师,师长龙天武、第50师,师长潘裕昆(新六军军长廖耀湘)1946年10月,新一军和新六军同时进入东北与我解放军作战,在四平、本溪保卫战中,新一军和新六军被我解放军迎头痛击,一年之内就损失了一半兵力;
1948年在黑山阻击战中,新一军和新六军同时被我军团团包围;
又同时在10月26日被我四野全歼于辽西,新六军军长李涛被俘。
新一军和新六军被全歼,是我解放军取得辽沈战役决定性胜利的标志。

参考:
国民党军的五大主力主要指解放战争时期的第5军、新1军、新6军、整74师、整11师。
这5支部队的番号在抗战时期除第5军不变外其他的分别是新编第38师、新编第22师、第74军、第18军。
1、第5军是国内第一个组建机械化部队的军团,苏联军援中国的82辆T—62坦克全部装备了该军。
1939年12月昆仑关战役打响,第5军担任主攻,其对手是在中国战场横冲直撞犯下滔天罪行的日军精锐第5师团。
双方在山岭崎岖、丛林茂盛的桂南浴血拼杀23天,远以火炮对轰,中以机枪横扫、步枪点射,近以刺刀对拼、工兵铲对劈、手榴弹乱炸,丝毫不退让。
最后一以第5军胜利攻克昆仑关、全歼日军第5师团最精锐的部队第21旅团,击毙其旅团长中村正雄。
1941年,第5军作为第一批中国远征军部队之一开赴缅甸作战。
该军下属的第200师首战同古,与四倍于己的日军血战12天,以伤亡5000人的代价毙伤日军5000余人,重创其第55师团。
下属的另一个新编第22师在斯瓦阻击战中与日军两个师团缠斗达18天,以伤亡2000余人的代价取得毙伤日军4500余人,创下了抗日战争中的又一个奇迹,新22师由此声名大噪。
随后由于缅甸的英国军队不战而逃,中国远征军处境孤立,被迫撤退,分两路退入中国和印度。
退入中国的第5军经过整编,换装美式武器,于1944年5月加入第二批中国远征军,从滇西配合从印度出击的同盟国军队向缅甸反攻,一路所向披靡,全歼日军第56师团,打通中断2年之久的滇缅公路,一雪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的耻辱。
随后第5军驻扎于缅甸,直到抗战胜利才回国。
2、新编第38师、新编第22师其前身是20世纪30年代初由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同时也是控制中国货币发行权之一的宋子文组建的税警总团。
税警总团是一支私人武装,但无论是兵员素质、武器装备均不亚于任何一支精锐的国民党军一级部队。
抗战爆发后税警总团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歼灭日军无数,自身也元气大伤,经过国民政府整编,所剩无几。
南京保卫战后税警总团一部约5000人在该部队团级干部孙立人组织下重建并参加了武汉会战。
1941年,孙立人部改编为新编第38师,加入中国远征军序列入缅作战。
在缅甸仁安羌,孙立人率所属113团约1000余人在英军炮火和装甲车掩护下向3倍于己的日军发起攻击,经过反复拼杀击溃了日军,救出被围困的英军官兵、外国记者、传教士7000多人。
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后,新38师与第5军所属新22师随英军部队一道转入印度。
进入印度后,新38师、新22师合编为中国驻印军,接受美式装备和美式军事训练,成为全军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全副美械化部队。
1943年,驻印军编入中国远征军序列,连同盟国军队从印度出击开始反攻缅甸,遇到的第一个对手就是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日军第18师团。
在孟关杰布山隘间,第18师团被新22、38师缠住厮杀,空有武士道精神的日军被全副美式武器装备的中国军队打得狼狈逃窜。
半个月不到,精锐的第18师团伤亡1.2万余人,基本丧失了战斗力。
驻印军会合美英盟军继续向密支那方向推进,一路所向披靡。
在战役后期,驻印军以新22师和新38师为基础分别扩编为新编第6军和新编第1军,继续在缅甸战场作战。
1945年5月,新1军回国驻扎南宁准备反攻广州。
日本投降后,新1军进入广州接受日军第32军投降。
新6军于1945年3月回国,4月参加湘西会战。
抗战结束后,这两个军又接受大量美日武器装备,成为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
3、第74军组建于淞沪会战并随即参战,在八年抗战正面战场的大会战中几乎都有74军的身影。
武汉会战中作为主力部队参加万家岭战役,一举歼灭日军第106师团。
上高会战中,74军继续作为主力部队参战,在云头山与白茅山与日军反复争夺,先后进行7次白刃战,最后配合兄弟部队一举歼灭日军215联队。
战后74军荣获国民政府最高荣誉“飞虎旗”,被誉为抗日铁军并优先装备苏式武器。
1943年11月,74军所属57师坚守常德,在孤立无援的状态下与数倍于己的日军精锐部队第11军血战16天,打出了国威军威。
1945年74军在参加完正面战场最后一次会战——湘西会战后空运南京,接受日军投降,随即接管南京守备。
抗战胜利后改编为整编第74师。
4、第18军由国民党军核心人物之一的陈诚一手组建,黄埔系名将胡琏、罗卓英先后担任该军军长。
淞沪会战中18军与日军第3师团在罗店反复争夺拼杀一个多月,以伤亡1万余人的代价毙伤日军1万余人,罗店因此被凶狠残暴的日军惊恐的称为“血肉磨坊”。
淞沪会战后,第18军长期被作为战略预备队由军委会直接掌握。
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后,第18军驻防于三峡附近。
1943年石牌保卫战中,18军和第3师团再次遭遇,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足见战役之激烈。
石牌是重庆的门户,也是将来反攻日军的支撑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战事最激烈凶险的时候日军一度越过了石牌,第18军所属第11师师长胡琏将军旗插上伏牛山最高峰,严令所属部队与日军死战到底,不准后退一步。
第18军各部连同其他作战部队正是在这样的精神鼓舞下始终坚守要塞,死战不退,像钉子一样将日军牢牢钉在了石牌。
最后,在这里碰的头破血流的日军在丢下7000多具尸体后掉头向东逃窜。
正面战场最后一战——湘西会战,18军与74军这两支王牌军联手,又给予日军以重创。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进行了统一整编,第18军被整编为整编第11师。

参考:
战斗力都强悍的很。
74军是抗战中打满全场的部队,功勋显赫,几次长沙会战都是主力,日军把消灭74军作为会战的目标之一。
第5军是抗战中最早装备机械化的部队,突出的战绩有昆仑关一战击毙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下辖的200师在缅甸单独进行的同古保卫战。
18军别的不说,在宜昌石碑保卫战以刺刀白刃战击溃日军就是精锐王牌。
新1军和新6军都是在印度组建的,为打通和保证滇缅公路主战场在缅甸一直打到抗战胜利
参考:
一、打出来的第74军建于1937年的74军,被认为是抗战时期战绩最辉煌的部队,又有“御林军”、“抗日铁军”、“虎贲师”之美誉,1946年改编为74师。
该军在抗日时期作战无数,表现无数,田汉先生为其军歌作词。
1938年万家岭战役,几乎全歼日军一个整建制师团;
1941年上高会战中,击毙日军少将1名,杀敌16000余人,缴获马匹不计其数,因此战第74军获得了国民政府授予军队的最高荣誉——飞虎旗。
电影《喋血孤城》中惨烈一幕便是该军第54师在常德的壮举,此一役大大提升了国民党在国际社会上的声誉。
二、装备出来的新1军新1军建军于1942年10月印度兰姆枷,其诞生的使命就是作为远征日本的国际部队,受到了国际上主要是美国的加持,从装备、训练一条龙的全美式,营级
1941年缅甸仁安羌之战救出7000多名英军和记者,新平洋和于邦战役中面对5倍日军,仍旧力挫敌人,日军伤亡达2000余人。
卡盟、孟拱之战毙敌16000余人。
密支那攻坚战中歼敌4000余人,迫使水上源藏少将切腹自尽。
三、练出来的第五军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号称“铁马雄师”。
成立于1938年,起初番号为11军,次年改番号为第5军。
不久便同日军在昆仑关发生大战。
昆仑关一战,日军伤亡约5000人,其第5师团第21旅团长被击毙。
但第5军也代价甚大,战损达15000余人。
后入缅参加了同古保卫战、彬文那会战、仁安羌救援,因英军配合不力,第5军再遭重创,退入印度。
第5军军长杜聿明训练严格,“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这一耳熟能详的训练口号就从第5军产生。
四、孪生出来的新6军新六军出生较晚,成立于1944年5月。
虽然成立较晚,但是其主力新22师却早已征战缅甸战场,并且战绩辉煌,第二次缅甸会战,歼灭日军20000多人,一雪野人山兵败之耻。
在瓦鲁班战斗中缴获日军第18师团关防大印。
后与土木系的第14师和第50师与新22师合编为新6军。
五、宠出来的第18军说18军被宠出来是有原因的。
一者该军资历老,实力强;
二者第18军乃是号称“小委员长”陈诚的土木系支柱(土木系是指十八合起来为木,其主力十一师合起来为土,非大学专业所指土木),是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按照老蒋喜欢事事分个三六九等的习惯,18军自然恩宠倍加,第一批换装美械的国民党军部队。
18军在淞沪会战中作战顽强,与日军第三师团展开了将近一个月的“血肉磨坊”之战——罗店拉锯战,仅战死官兵就几千人。
1943年该军第11师孤军固守长江石牌要塞,使日军死伤2万余人。
我是文史墨客,不当之处,请多指教,期待与您的交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