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岛问题上有多少国家支持阿根廷哪些国家支持英国

在马岛问题上,谁支持阿根廷,谁支持英国,其实很简单,看这些国家怎么叫这个岛的名字就知道了。
凡是叫这个岛为“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就是支持阿根廷的,因为这是阿根廷的官方地名;
凡是叫这个岛为“福克兰群岛”的,就是支持英国的,因为这是英国定的名字。
国际上许多国家间的领土之争都有这个特点,比如日本的“北方四岛”,日本叫“北方四岛”,俄罗斯叫“南千岛群岛”;
日本和韩国之间,还有“竹岛(独岛)”之争。
别的国家用什么名字,就显示一种认同的倾向。
表面上就是这么一种状况,在实际操作上,还有一些暗地里的东西。
具体到“马岛问题”,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马岛问题的缘起、发展马尔维纳斯群岛距阿根廷的本土大约500公里,与英国相距有半个地球远,但英国却宣称对它拥有主权,并取名叫“福克兰群岛”。
很早以前,这是个无人居住的荒岛,谁发现了就是谁的,英国人据此称:这个岛是英国航海家在1592年发现的,所以就是英国的。
实际情况世界人都明白,英国人欺负人。
英国人说1592年发现的,就算是真的,但他从来没有实际控制这个群岛;
倒是法国人在1764年实际控制了群岛。
看到法国人控制了马岛,英国人马上威胁法国,并派人占领了马岛。
当时法国人打不过英国,所以,他们把马岛卖给了强大的西班牙,自己退出马岛,不管了。
西班牙在南美洲势力很大,几乎南美都是他的殖民地,所以,一个马岛他也没看在眼里,反正这个群岛是自己的,英国在上面有几
事情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拖到1816年,西班牙结束在阿根廷的殖民统治,阿根廷人宣称对“马尔维纳斯群岛”拥有主权。
无论从地缘上,还是从西班牙在阿根廷的统治继承上,阿根廷人的立场合情合理,没毛病。
1820年11月,阿根廷人在岛上升起国旗宣示主权,霸道的英国人不干了,那时候他们实力正旺,立刻派军舰到达马岛;
阿根廷没有办法,明显打不过啊,只好撤离马岛。
这个马岛归属的问题就这么一直拖到现在。
二、阿根廷处理得太毛糙实际上,关于马岛归属,阿根廷一直在和英国谈判,英国也实在没能力支撑远在千里之外的小殖民地,他们早有放弃“马尔维纳斯群岛”的想法。
之所以谈判一直不顺利,无非是讨价还价,英国人想在临走之前赚一笔,这是英国人的天性。
但阿根廷本来就不富裕,所以双方就这么来来回回地谈判,英国人也不着急。
其实阿根廷的发展条件非常好,但一直以来,阿根廷的军政府就不善于把国内搞好,到1981年,加尔铁里上台,国内经济一塌糊涂,通货膨胀率高达600%
国内失业、罢工,一天天地跟过年似的闹着。
面对这样的局面,加尔铁里一筹莫展,开始打起了民粹主义和转移矛盾的主要。
他通过各种渠道暗示:阿根廷要强力收回马岛。
但是令他想不通的是,没人理会,连当事人英国也跟没事人一样。
实际大家以为在“马岛”不会出什么事,因为英国正在逐步从马岛撤离军队,还限制给马岛居民“公民权”,这明显在表示要离开,所以,脑子不好的人才会开战。
恰好加尔铁里就是脑子短路了,非要舞枪弄刀地抢下马岛,问题是他枪也舞得不咋地,在没搞明白状况的情况下,毛毛糙糙就开干了。
加尔铁里这么毛糙地开干,有三个原因:1、一直以来,军政府都是不明不白上台,稀里糊涂干事,阿根廷老百姓意见挺大;
2、加尔铁里上台时,情况真是太乱了,不好收拾,他想矛盾外引;
3、阿根廷的海军司令自大狂妄,他既是铁杆的恨英分子,又是加尔铁里的死忠粉,他想打仗,好来个青史留名。
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政府雇了一些人登陆了位于马岛以东1390公里处的南乔治亚岛,在那里建立营地、升起国旗。
因为阿根廷有海军护航,英国派去的“坚忍”号破冰船跑到半路还是折返了,他们“坚忍”了一把。
加尔铁里见英国没什么声音,外交上也没什么动静,加上英国当时国内挺乱的,就以为没啥事了,于是在1982年4月2日,下令出兵占领马岛,马岛战争正式爆发。
一开始,阿根廷军队没遭到任何大规模抵抗,顺利就占领了马岛,还俘虏了几个岛上的英军,于是阿根廷对外宣布收复马岛,行使主权。
一夜之间,加尔铁里成为了国家英雄,以前的反政府游行示威变成支持政府的游行,加尔铁里站在总统府的阳台上,接受民众的敬意。
过了几天,为了趁热打铁,固定民众的热情,加尔铁里亲自到岛上视察,全国人民激动得一片尖叫,千年耻辱得以昭雪。
加尔铁里高光时刻三、美国态度很关键美国一开始挺尴尬的,他们是阿根廷的道上大哥啊,江湖规矩,要照着点小弟。
何况阿根廷这个小弟在地域上还是美国的后院,这个后院有一堆的小弟都看着呢,除了和阿根廷关系不对付的秘鲁。
再说,加尔铁里上台,美国人是出了力的,他在阿根廷大力反 共、抓左翼人士,深得美国政府表扬,加尔铁里也经常和里根握手碰杯。
所以,加尔铁里想,美国应该会帮自已,最差情况也是中立。
但是,加尔铁里失算了,美国和英国关系更铁,情同父子,阿根廷在美国那里只是个道上的小弟,比不了。
美国从根上说,就是一帮在英国混不下去的清教徒建立的,虽然在英国混不下去,毕竟还是英国的血缘,打个比方,就像一不听话的儿子,自己跑到外面闯荡去了,他爸妈遭欺负,他能不帮吗?
何况欺负他爸妈的是跟自己混江湖的小弟。
美国这么帮呢?
他不好派兵去打,而是暗地里施加影响,威胁别的国家帮助英国,秘鲁就是例子。
同时,美国发挥自己的特长,给英国提供情报,美国的卫星就是英国的卫星,天天盯着阿根廷;
美国还开放海外基地给英国用,这些给英国后来的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对阿根廷,美国实施武器,搞得阿根廷后来的作战难以为继,因为阿根廷军火基本是美国的。
美国的态度很关键的,毕竟是世界警察吗,别的国家都要买它的面子。
苦逼的阿根廷,他们的飞鱼导弹、超军旗飞机都是买法国的,本来法国还是有商业道德的,给阿根廷提供零部件。
后来英国施压,法国才一百二十个不愿意地,停供了飞机部件;
后来英国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被“飞鱼”导弹击沉,英国又要飞鱼导弹的战斗部解锁秘密,法国说啥也不干,因为这样就太不道德了,还是在美国的施压下,法国给了英国。
四、英国佬回光返照了一下阿根廷毛毛糙糙地收了马岛,把英国人吓了一跳,他们怎么也想不通阿根廷为什么这个时候动手,明摆着英国人不想要了,这破地方远离本土一万三千多公里,没有经济价值,还在道德上受人指指点点。
阿根廷开始搞小动作,英国人没当回事,没想到现在真的用武力收复这个岛。
这时的英国国内因为经济,乱成一锅粥,首相撒切尔夫人天天挨骂,而这个女人又是个保守得要命的人,她要改革英国乱发福利的状况,因为这样下去国家难以为继。
谁都知道这样做是对的,但是谁都不说,因为这样得罪人。
马岛被阿根廷抢去了,怎么办?
撒切尔夫人想都不想,必须战。
如果就这么完了,大英帝国残存的脸面就彻底没有了。
但是,下决心打也是要魄力的,因为要打就必须保证赢,不能赢,不是残存的脸面没有了,而是什么都没有了,从此任何人都可以踹英国一脚。
也有反对的,因为打是要很多钱的,英国本来就没多少钱,现在正消减福利呢。
即使打赢了,这钱也收不回来,这是明显的,不然为什么准备放弃这破地方呢。
但是,大多数人都要打,1956年,苏伊士运河被埃及强力收回,到现在英国还没缓过来,这都是以前祖宗抢来的东西,即使败家,也要慢慢败。
决心已下,就是行动了。
实事求是地讲,英国人海军还是很有底蕴的,“百年海军”嘛,不是浪得虚名。
我后来专门学习过马岛战争,分析过英国海军的行动。
从表面上来讲,有几点值得我们学习:1、训战一致不是演的。
英国海军立刻动员所有海军,停止训练,投入作战。
一般地,海军训练有“战训分离”的模式,也有“战训一致”的模式。
英国海军就是“战训一致”的,保证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命令一下,英国海军行动特别快,两天时间,一支规模庞大的有2万多士兵的特混舰队就建立了,并且马上开拔。
2、统筹用兵不是吹的。
特混舰队是从英国北部开拔的,一路上,他把不断接收补给,离开本土后,补给也完成了,时间抢得好,既不耽误行动,又不耽误补给。
英国海军补给的短片我看过,横向、纵向同时进行;
干货、液货同时补给;
行动来不及上的机械,就用士兵船艺来补。
所以说,英军的统筹做得真的不错。
3、心狠手辣不是假的。
到了战区附近,英国人首先干沉了阿根廷的旗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给阿根廷人心理上沉重一击,就像踢足球刚开场,他们先干脆利落地一脚远射得分。
这对自己的士气是极大地鼓舞。
之所以说英军心狠手辣,因为他们在出发前就向世界广播,划定战区为马岛周围200海里范围。
但阿根廷的巡洋舰在这个范围之外,还是被英国潜艇突袭,死伤惨重。
五、这是不对称战争所谓的“不对称”,是双方对战争的态度不对称:阿根廷寄希望于打不起来,英国要确保完胜。
所以从态度上,阿根廷就输了,后来的结局也是必然的结果,阿根廷输得很惨。
英国特混舰队到达后,就对马岛进行封锁,阿根廷怎么也打不破这个封锁圈。
最重要原因是:1、西方国家,尤其是以前殖民地国家,基本都支持英国。
他们这些国家和英国都是惺惺相惜的,尽管以前你争我抢,但现在都在没落。
一方面,他们本能地要支持英国,毕竟都是强盗出身;
另一方面,美国也在压着他们支持。
包括德国,本来不想掺和进来,后来还是禁运阿根廷机械仪器;
法国也不顾今后军火市场的信誉,出卖了阿根廷导弹的机密。
2、阿根廷的战争基础太薄弱。
阿根廷这个国家真的可惜了,那么好的资源,被几个军头弄成病夫。
所以武器都是进口,平时西方国家对他都是笑容满面,卖给他武器;
关键时刻,这些东西要么消耗了不能补充,要么压根就不能用。
战场形势对英国是透明的,因为有美国的侦察卫星;
而对于阿根廷就是完全空白。
3、阿根廷的空军真的强悍。
要不是后来飞机因为没有部件补充而不能飞,战争的结果会是另一个样子。
阿根廷空军用一枚“飞鱼”导弹就击沉了英国牛X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那时号称世界最先进的新式驱逐舰。
报了“贝尔格拉诺将军”号一箭之仇。
后来连飞鱼导弹也没法用了,阿根廷空军就用炸弹对英军进行“掠桅轰炸”,给英国造成很大的困难。
但是,归根结底,这是一场不对处战争。
英国有许多帮手,或明或暗,包括阿根廷边上的智利;
阿根廷实际上没有几个帮手,即使同情,但是实力也没法帮助他。
不过,马岛最后应该还是会归阿根廷的,因为英国耗不起。
最近,马岛之争又被翻腾出来,阿根廷要争气点,足球踢得那么好,小小马岛弄不回来,不科学啊。

参考:
马岛战争作为二战后最大规模的海空战,其过程其实蛮搞笑的。
马岛战争能打起来,其实主要责任在阿根廷,主要原因是阿根廷人的判断失误。
怎么个判断失误呢?
阿根廷人坚定的认为,占领马岛,英国人基本是会吃个哑巴亏的。
阿根廷为什么要发动马岛战争?
1982年,阿根廷国内的局势非常糟糕。
由于军政府一系列的政策失误,阿根廷国内经济形势已经濒临崩溃。
通货膨胀率达到了每年600%,制造业产量下降了四分之一,GDP一年下降了12%。
任何一个政府,在这么难堪的经济指数下都是很难维持的。
阿根廷也不例外,当时的整个南美洲都处于军人统治的风潮之下,阿根廷当时掌权的是加尔铁里将军。
加尔铁里眼看着搞经济是没啥希望了,所以干脆剑走偏锋——决定搞一搞政治和军事,发动一场战争,来刺激国内的民族情绪,提高自己的威望。
简单的说,就是希望通过对外战争,让人民的注意力集中在外战上,忘了国内这档子事儿。
所以阿根廷把目标瞄准了自己的眼皮下——马岛。
马尔维纳斯群岛,距离阿根廷五百公里,距离英国一万公里,属于英国。
关于马岛的归属比较复杂,反正就是英国和阿根廷都认为马岛属于自己,但事实上是被英国控制着。
不过阿根廷这么多年也默认了事实,因为马岛实在没啥价值。
马岛面积不小,各个岛屿面积加在一起超过了一万两千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半个海南岛。
可是面积虽然不小,土地却极为贫瘠,不适于人居。
这么大的面积上,只有三千多英国人住在上面。
不仅人口少,而且也没什么资源,属于一个鸟不拉屎的荒岛。
用当时英国人自己调侃的话说:英超比赛上的一枚足球,都比马岛重要。
就这么一个贫瘠的小岛,阿根廷觉得,就算自己占领了马岛,英国人也没必要隔着半个地球过来跟自己拼命。
顶多抗议两句就罢了。
毕竟二战后英国丢失殖民地也不是一块两块了,英国人连印度都能拱手让出去,让一块小岛给阿根廷,绝对没什么问题。
但英国毕竟是联合国五常之一,阿根廷认为自己也不能太过冒失。
所以,他们通过外交手段,用自己的方法,委婉的,暗示了一下英国——大哥,我打算把马岛拿回来。
阿根廷人认为自己暗示的比较明白了(但事实上英国人完全没明白),等待着英国的反应。
英国没有任何反应,或者说,至少英国人没有主动对于阿根廷有什么反应。
当时的英国在搞裁军计划,在阿根廷暗示以后,英国人撤走了英国海军在马岛的唯一一艘军舰。
本来这只是英国人裁军计划的一部分,但是在阿根廷眼里完全变了一个味道:诶呦?
你主动撤军是不是想让我去占领?
(你穿这么少是不是想勾引我?
)于是,阿根廷觉得——人家都这么明显的暗示了,再不夺回马岛,还叫个男人吗?
!登上马岛1982年4月2号,加尔铁里总统命令,阿根廷军队登上马岛!按照计划,登陆马岛的阿根廷军队有三千多,是精挑细选的陆战队员。
英国人在岛上的居民一共三千多人,唯一的武装力量是岛上的皇家警察。
好汉不吃眼前亏,英国警察们很知趣的投降了阿根廷军队。
这并不丢人,三千多人也就是中国一个大村庄,你让一个派出所打一个陆战旅,太高估我大英的战斗力了。
事实证明,加尔铁里的决定是正确的。
占领了马岛之后,阿根廷举国欢腾,似乎都忘了国内穷的叮当响的事实。
同样的消息传到英国,英国上下举国震惊。
大家都对战争毫无心理准备。
如果不是阿根廷,绝大多数的英国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大西洋的那边还有一个小岛。
阿根廷运气不好,他们碰见了铁娘子撒切尔执政。
在马岛沦陷的当天,撒切尔就召集了国会的头头脑脑,表示绝不允许这种事情的发生。
英国外交部门当天就像阿根廷施加了外交压力。
但是阿根廷并不怕,这里就要说说,阿根廷为啥觉得英国要吃哑巴亏了。
阿根廷的底牌阿根廷的自信不是没有道理的,他的自信来源于外交。
阿根廷外交比较特殊,他是少数的几个跟冷战两边处的都很好的国家。
加尔铁里是美国人扶持的,在拉美,任何一个军政府没有美国的扶持都无法建立。
当时的阿根廷军队装备由美国提供,飞行员由美国训练,活脱脱就是一个拉美皇协军。
阿根廷跟美国关系到什么程度呢?
加尔铁里自己曾经在公开场合说:“
但是阿根廷跟哥伦比亚这种反共国家不一样——他跟苏联关系也很好!众所周知,苏联从勃列日涅夫时期开始,粮食就比较缺了。
虽然苏联人均粮产量高的吓人(几乎是今天中国人均粮产量的两倍),但苏联还是缺粮食(因为老毛子好喝酒)。
而阿根廷是世界上著名的粮食出口大户,苏联的粮食进口,有多一半要仰仗阿根廷。
所以苏联也比较支持阿根廷。
1982年,地球村里一共俩村霸,都是阿根廷的哥们,谅你一个过气网红英国,能掀起什么波澜?
!所以,当英国外交抗议以后,阿根廷根本没在怕的。
变故的开始从阿根廷占领马岛,但英阿正式交战,中间其实有小一个月时间。
中间英国对阿根廷宣战,阿根廷也做好了备战准备。
而北约各国也果然如阿根廷所料,虽然由于北约义务支持英国,但也没有多么支持。
比如美国,事实上是想要中立的。
但是问题还是发生了。
不知道是因为吃人家嘴短,还是因为单纯的想反对英国。
总之,苏联公开表示支持阿根廷,紧接着华约也表示支持阿根廷。
这就不好玩了,因为苏联在西方国家体系里是干啥啥反对的。
苏联宣布支持阿根廷,就像蔡徐坤跟NBA某个球星说我的篮球是你教的一样。
在苏联支持阿根廷后,美国立刻表示支持英国,用行动支持那种。
但是,直接出兵攻打阿根廷,美国还是干不出来的,毕竟加尔铁里是美国的精神儿子。
不过美国人当时联合欧洲(主要是法国)搞了一个很缺德的东西——武器禁运。
美国宣布:既不卖给英国武器,也不卖给阿根廷武器,你们俩自己打,老子看着。
这对于英国来说没有问题,对于阿根廷来说。
可要了亲命了。
为什么?
因为英国的军火用的全是自己的,只要打开生产线,要多少有多少。
而阿根廷的武器是买的美国和欧洲的。
宣布武器禁运,意味着阿根廷在战斗中,飞机摔一架少一架,导弹用一枚少一枚。
事实上,由美国调教出来的阿根廷空军,在战斗中表现出了优秀的战斗素质。
一架阿根廷式的军旗式攻击机曾经发射了飞鱼反舰导弹,击沉了英国的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
而阿根廷有限的反舰导弹也就此消耗殆尽。
如果这种飞机继续攻击英国航母的话,英国的军事行动将会毁于一旦。
但阿根廷人的导弹储备并不多,导致失去了战争翻盘的机会。
最终,在英国的坚定决心下,阿根廷的军事行动彻底失败。
驻扎在马岛上的阿根廷守军向英国军队投降。
马岛战争与中国在马岛战争中,中国是支持阿根廷的。
英国之所以要对阿根廷采取坚决措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英国跟中国正在就香港问题进行谈判。
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点上,如果英国向阿根廷示弱,面对着比阿根廷强大百倍的中国,英国又将如何面对呢?
但是,事实证明,打赢了马岛战争,对英国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因为邓公明确表示——中国不是阿根廷,只要我们想收回香港,用不了24小时英国人就得被赶下海。
所以,瘦死的骆驼也许比马大,可是跟龙比起来,英国还是差了点意思啊。

参考:
“马岛”全称“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
该群岛位于南大西洋上,主要由东西两个大岛组成,群岛总面积1.2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台湾岛面积的1/3,距离阿根廷沿岸大约500公里。
(马岛地理位置)马岛最早是由荷兰人在1600年左右发现的,但由于该岛面积不大,并且岛上土地非常贫瘠,所以这里一直无人问津,直到1764年法国人才首先在东岛建立居民点。
在法国人登陆马岛之后,英国人和西班牙人相继登陆该岛。
次年,西班牙人出资购买了法国人的定居点,并宣布对该岛拥有主权,紧接着西班牙就将岛上所有的英国人全部驱逐。
1771年,英国人重新登陆马岛的西岛,但几年之后就因经济原因撤出该岛,不过英国政府并没有放弃对马岛的主权声索。
西班牙在马岛的统治维持到了1811年,在阿根廷独立之后,该岛又被转移到阿根廷政府手中。
1833年时隔半个世纪后,英国人再度卷土重来,将岛上的阿根廷官员全部赶走,重新控制了马岛。
随后英国人开始向马岛移民,到至1885年,岛上已经有约1800名居民了。
1892年,马岛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
对于英国人强占马岛,阿根廷政府是非常不满。
但限于两国海军实力的差距,阿根廷一直没有武力夺岛。
二战之后,马岛问题被阿根廷提交到联合国。
阿根廷政府认为,根据1494年的《托德西利亚斯条约》规定,马岛主权应该归属于西班牙帝国,而阿根廷从西班牙独立之后,马岛主权自然应该归属阿根廷。
对于马岛属于曾属于西班牙事实,英国人是无力反驳的。
但是英国政府却坚持认为自己从1833年开始就对马岛进行了实际占有,到二战结束时已经上百年了,因此按照国际法马岛应该属于英国。
并且,英国政府又借口维护马岛居民选择权,表示马岛人民不愿意加入阿根廷,所以坚决反对将马岛交给阿根廷。
因为在马岛问题上互不想让,马岛的归属也一直是英国和阿根廷之间的心结。
到上世纪80年代初,阿根廷经济已经持续了多年的倒退,当时执政阿根廷的加尔铁里为挽回跌跌不休的民意支持率,决定武力夺取马岛,从而转移国内民众的视线。
(加尔铁里)1982年4月2日拂晓,阿根廷军队5000余人登陆马岛并迅速控制全岛。
而英国政府闻讯也立即对阿根廷宣战,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派出了一支海军特混编队,远赴南大西洋与阿根廷作战。
在战争打响之后,国际社会立即分成了两大阵营,多国纷纷选边站队。
其中除了智利以外,其他全部的拉美国家都一致明确支持阿根廷。
(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都曾经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地,除了巴西以外,大家基本上都将西班牙语,因此在马岛问题上几乎所有拉美国家都支持阿根廷,但由于智利与阿根廷有领土争端,所以智利是暗中支持英国的)除了拉美国家外,作为阿根廷曾经的宗主国,欧洲的西班牙也公开支持阿根廷,而与西班牙关系密切的葡萄牙也选择支持阿根廷。
但除了葡萄牙和西班牙以外,其他的西欧国家都在明里暗里支持英国,而在英国的施压之下,法国政府更是突然停止了向阿根廷供应飞鱼反舰导弹,大大削弱了阿根廷空军的实力。
总体来看,在英阿开战之后,拉美国家基本上都是支持阿根廷的,而绝大多说欧洲国家则是支持英国的。
除此以外,美国和苏联也在暗中分别支持英国和阿根廷,但是这两国都没有公开的选边战队。
美国和英国的关系不必多说,但美国也一直视自己为美洲老大,所以在英阿冲突中美国的身份非常地尴尬。
为此,美国也是积极参与调停英阿冲突。
不过在战争打响之后,美国还是选择支持英国,毕竟有许多美国人的祖坟都在英国呢。
苏联作为与美国针锋相对的世界两极之一,在马到问题上自然是要力挺阿根廷,但由于地理位置相聚太过遥远,苏联没能帮上太多的忙,不过莫斯科还是对阿根廷进行了声援。
马岛战争前后共打了两个多月,虽然阿根廷空军在海战中曾一举击沉了英国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但碍于两国整体军力的巨大差距,阿根廷最后还是输掉了战争,而本想成为民族英雄的加尔铁里将军也因此下台,这位铁血将军用一场失败的战争成就了英国撒切尔夫人的一世英名。

参考:
英阿马岛战争,成功的颠覆了一句话,那就是真理只存在于大炮的射程之内!现在这句话被改成了真理只存在于航空母舰的作战半径之内。
  这场战争的起因,在于阿根廷误判形势。
1982年,世界杯卫冕冠军阿根廷足球队在当年的世界杯上的表现不佳,同样,他们国内的经济更是一天世界!在当时阿根廷军政府的统领之下,阿根廷国内,通货膨胀达到600%的可怕程度,也就是说,如果在年头上十块钱可以买个面包,那么,在当年的年底,这个面包的价格就已经飙升到了60块!通货膨胀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国内制造业指数出现断崖式下跌,国家的GDP更是重挫12%!面对如此窘境,任何一个政府要维持平稳的统治,都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很显然,阿根廷政府的这个经济成绩是不及格的。
当然,办法总是比困难多,阿根廷政府就和我们有的高考考生一样,有一门课没有考好,就希望其他课程上多拿一些分数。
于是阿根廷人把得分点瞄准到了马尔维纳斯群岛之上。
  马岛距离阿根廷本土只有600公里,而距离英国本土却有上13000公里之遥。
1816年,阿根廷独立,随即派员管理马尔维纳斯群岛。
1833年,英军入侵马岛,潘帕斯雄鹰遇到了约翰牛,仿佛就像得了禽流感一样,欲振乏力,英国人一枪不发就占领了全岛。
尽管阿根廷一直宣称对马岛拥有主权,但始终没有多大的动作。
  而在1982年,阿根廷经济失败,人民怨声载道,为了转移人民的视线,阿根廷政府决定雄起一回,收复这失落了上百年的失地,当一次民族英雄,通过一次成功的对外行动,挽回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这个时间节点选择的其实挺不错的,80年代的英国早已不是日不落帝国,随着浩浩荡荡的民族独立运动,英国的殖民地海外领地纷纷丢失,英国人在海外的驻军也在进行收缩,更重要的是,当时的英国政府正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香港问题的谈判。
这给了阿根廷政府一个错误的信号,那就是英国政府软弱可欺,阿根廷军队旌旗所指之处,马岛英军必然望风而降,马岛民众必然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至于伦敦的态度,他们能有什么态度?
连远东第一大港口香港他们都要交还给中国了,更何况一个远离英国本土万里之遥的区区马尔维纳斯群岛!年轻时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  然而,听闻此事,英国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震怒,老虎不出洞,真当
  在当时冷战的环境之下,对于马岛争端国际社会分为两拨。
  阿根廷不畏豪强收复失地的举动,获得了南美洲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这些拉美国家都旗帜鲜明的站在阿根廷这一边。
唯有与阿根廷有领土争端的智利站在了英国这一边!   在欧洲,曾经的南美洲两大霸王占领了几乎整个南美大陆的西班牙以及葡萄牙都旗帜鲜明的支持阿根廷收复失地的举动。
但是,在整个西欧世界,阿根廷也就获得了这两个国家的支持,其他的西方发达国家清一色的支持英国,法国甚至终止了与阿根廷的军事合作,紧急叫停了飞鱼反舰导弹的出口!法国人的支持可谓是及时雨,这让撒切尔夫人大大的松了一口气,阿根廷人可是用所剩无几的飞鱼导弹已经把皇家海军的骄傲谢菲尔德号送到了冰冷的大西洋海底。
  当然,作为美国的头号马仔,美国人自然也是支持这位大兄弟的,毕竟很多美国人的N代祖宗还是英国人呢!   而当时的华约集团本着敌人反对的我支持,敌人支持的我反对的精神,以苏联为首的一大批东方国家纷纷站队阿根廷。
不过由于莫斯科到马岛隔着半个地球,苏联人也没有办法帮上太多的忙。
  最终在这场不对称的战争中,劳师远征的英国最终战胜了就在家门口作战的阿根廷军队,用强大的国力碾压了弱小的阿根廷,代表大英帝国的米字旗再次飘扬在马岛的上空。
  可是同样是撒切尔夫人,这位对待阿根廷极为强硬的铁娘子,在香港问题上面对总设计师,也不得不从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其实铁娘子也好,绕指柔也好,都是撒切尔夫人!在对待国力较弱的国家时,撒切尔夫人更多的展现出铁娘子的一面,杀伐果断,而在面对一个告诉崛起的大国的时候,撒切尔夫人就变得长袖善舞!所以一切的一切都取决于一个国家国力的强弱!没有强大国力的保证,所谓的公平正义,就如同水中月镜中花。
在这个盛行黑暗森林法则的世界,公平正义只存在于航母的作战半径之内!
参考:
老金为你发掘国际风云背后的故事!老金认为,支持阿根廷最主要的国家是苏联,支持英国最主要的国家是美国法国发生在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是一场关于领土纠纷的海陆战争,以英国夺回马尔维纳斯群岛控制权结束,是冷战时期规模最大,战况最激烈的一次海空联合作战,同时也创造了海上远程战略投送的经典战例因为发生在冷战时期,美苏自然就会选择一方支持,跟另一方干,英国是北约国家,苏联自然就支持阿根廷,不过苏联可能有点远,没有武器方面的支持,但提供了卫星侦查情报,宇宙1411号侦察卫星发现英国42级驱逐舰谢菲尔德号远离航母,为航母编队提供预警,及时通知了阿根廷,阿根廷出动两架超军旗攻击机,用法制飞鱼空对舰导弹击沉了谢菲尔德号!阿根廷当时的总统加尔铁里自认为跟美国总统里根关系不错,一旦反动战争,美国不至于跟阿根廷过不去,至少不会公开反对阿根廷,结果和英国一宣战,美国立即提议对阿根廷制裁,最严厉的制裁就是对阿根廷武器禁运,禁止任何国家向阿根廷出售武器;
加尔铁里傻眼了,老金认为,阿根廷有这样一位没有战略眼光的总统,没有做基本的战略分析,就贸然挑起马岛战争,阿根廷失败命运是注定的。
美国对英国的支持不仅是在联合国通过对阿根廷的武器禁运,还在后勤上给予英国支持,英国距离马岛13000公里,远征舰队如果没有中途补给,到马岛就没有多少油料参加战斗了,美国为英国开放了大西洋中部的阿松森岛基地,提供了6.3万磅航空燃油,后来转运了100万加仑航空燃油,240万加仑油料,还在通信,情报,气象,海底声呐系统给予英国大力支持,甚至出动了SR-71黑鸟战略侦察机飞抵马岛,将马岛的阿根廷兵力,舰艇部署等情报给了英国;
老金认为,给英国大力支持的不仅有美国,还有另一个国家,法国;
法国给了英国一个关键性的信息,飞鱼导弹的雷达频率;
阿根廷击沉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的是法国的飞鱼导弹,是当时突防能力比较强的反舰导弹,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得知消息后,就通过密使将飞鱼导弹的雷达频率告诉了英国,也显示关键时刻法国站在北约一边,尽管平时法国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英国得到飞鱼导弹的雷达频率后,实施了有效的干扰,阿根廷再没有导弹碰到英国军舰了。
失去了海空军的保护,阿根廷守卫马岛的部队就成了瓮中之鳖,很快被团灭;
英军凯旋。
感谢阅读!
可是在随后世界各个国家的支持站队过程当中,阿根廷却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英国和阿根廷在马岛战争中有多少国家支持阿根廷?
又有多少国家支持英国呢?
要说到英国,一直以来,英国的背后总是有西方列强国家的支持的,比如苏联,之前是支持阿根廷的,但是之后又开始支持英国了,然后又开始给阿根廷提供情报!所以就以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对待这场战争的态度来说,英国可谓是占尽了优势。
阿根廷当时的总统加尔铁里自认为跟美国总统里根关系不错,一旦发动战争,美国不至于跟阿根廷过不去,至少不会公开反对阿根廷,结果和英国一宣战,美国立即提议对阿根廷制裁,最严厉的制裁就是对阿根廷武器禁运,禁止任何国家向阿根廷出售武器;
加尔铁里傻眼了。
阿根廷有这样一位没有战略眼光的总统,没有做基本的战略分析,就贸然挑起马岛战争,阿根廷失败命运是注定的。
美国对英国的支持不仅是在联合国通过对阿根廷的武器禁运,还在后勤上给予英国支持,英国距离马岛13000公里,远征舰队如果没有中途补给,到马岛就没有多少油料参加战斗了。
美国为英国开放了大西洋中部的阿松森岛基地,提供了6.3万磅航空燃油,后来转运了100万加仑航空燃油,240万加仑油料,还在通信,情报,气象,海底声呐系统给予英国大力支持,甚至出动了SR-71黑鸟战略侦察机飞抵马岛,将马岛的阿根廷兵力,舰艇部署等情报给了英国;
其实,给英国大力支持的不仅有美国,还有另一个国家,法国。
法国给了英国一个关键性的信息,飞鱼导弹的雷达频率。
阿根廷击沉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的是法国的飞鱼导弹,是当时突防能力比较强的反舰导弹,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得知消息后,就通过密使将飞鱼导弹的雷达频率告诉了英国,也显示关键时刻法国站在北约一边,尽管平时法国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英国得到飞鱼导弹的雷达频率后,实施了有效的干扰,阿根廷再没有导弹碰到英国军舰了。
失去了海空军的保护,阿根廷守卫马岛的部队就成了瓮中之鳖,很快被团灭;
英军凯旋。

参考:
尽管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力衰微,导致不得不放弃非洲和亚洲许多殖民地,但致使如此,英国从过去统治大海的经验上,深知制海权对于一个岛国有多大的重要性,并尽最大努力保有直布罗陀、香港,好望角等战略要地,英属福克兰群岛便是其中之一。
英国曾假设过,巴拿马运河因为某些原因无法使用时,所有从太平洋行驶到大西洋的船只都会向南绕过此地。
事实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海军东洋舰队就经过这条航线逃往亚洲时,在南大西洋爆发小型但是悲壮的英属福克兰群岛海战,导致德国损失了沙恩霍斯特号与格奈森瑙号大巡洋舰,连司令官马克西米连·冯·斯比将军在内,共1,871名官兵阵亡。
美国号称外交上会保持中立,但是大部分欧洲国家及美国早就倒向英国。
2020年,美国《华盛顿邮报》与德国电视二台的调查发现,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德国联邦情报局在马岛战争期间通过有后门程序的瑞士克里普陀加密器全面窃听了阿根廷海军的加密通讯,并将阿根廷海军的内部情报与舰艇动态交给英国方面,从而使英军掌握了阿军动态。
大部分拉丁美洲国家都支持阿根廷。
拉丁美洲国家中唯一不支持阿根廷的是智利,因为从1970年代起智利跟阿根廷爆发过边境冲突。
尽管智利的皮诺切特将军和阿根廷的加尔铁里将军都是独裁者,但是智利当局担心的是万一阿根廷战胜英国,回过头来会威胁智利的国家利益。
因此智利向英国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协助。
举例来说,阿国空军只要一起飞,英国在外海的舰队就会收到智利的预警通知,其重要性体现在福岛战役期间智利空军曾将南部的雷达站关闭24小时进行维修保养,英国皇家海军辅助舰队(英语:Royal Fleet Auxiliary)中的加拉哈德爵与崔斯特瑞姆爵士号就在这一天中击沉。
至于一直使用英语的英属福克兰群岛居民以“拥有英国文化身份是不可忽视”作为反对阿根廷占领的要求,所以英国在外交处理时集中于主张福克兰英国人享有联合国民族自决的原则,以表示妥协的意愿。
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以自己对英国的认知而对英国的提议感到惊愕,不过该提议也被阿根廷以1945年之前拥有领土主权的主张及当时联合国尚未成立的理由而拒绝。
有些联合国会员国了解到假如重提古代领土主权,“领土侵略”一说反而会出现正当性,只会造成许多国家对于国土主权的不安全性问题(如果这个理由成立,德国得要求波兰归还东普鲁士,这样波兰将失去所有的海岸线)。
1982年4月3日的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502号决议(英语: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502),呼吁阿根廷自福克兰停火及撤军。
4月10日欧洲共同体同意开始对阿根廷进行贸易制裁。
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与美国政府考量到美国身为美洲国家的一分子,因此并无直接对阿根廷提出外交谴责,但是基于历史文化的关系向英国提供卫星情报。

参考:
马岛战争作为二战后最大规模的海空战,其实整个过程算是比较奇葩的。
这场战争的结果大家应该都知道了:“英国人跨越了13000公里的大洋,然后打败了离马岛仅仅只有480公里的阿根廷。
此战期间,英国的时任首相撒切尔夫人也得到了一个美名——铁娘子。
当时占领马岛的阿根廷士兵们马岛战争发生在1982年4月,具体的过程非常的简单:阿根廷突然不宣而战,派兵进攻岛上的英军、进一步占领了自己旁边的马岛。
大家不要忘了一件事情,当时马岛的实际控制权是在英国人手里的。
这场战事持续了两个多月,这场战争双方的伤亡并不是很大,共有:649名阿根廷士兵、255名英国士兵和3名马岛居民死亡。
无疑英国人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并实际控制了马岛——一直到现在马岛还是牢牢地控制在英国人手里的。
我们下面来分析几个问题吧:一是,马岛问题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
二是,马岛战争中具体过程是什么样呢?
三是,在英阿马岛之战中,到底哪些国家支持英国、哪些国家支持阿根廷呢?
马岛到底是属于英国人的还是属于阿根廷人的呢?
马岛的全称叫做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人这边叫做福克兰群岛),位于大西洋上面。
不过距阿根廷本土只有480公里,距英国却有约13000公里。
马岛的面积1.2万平方公里,人口大约3000人。
可是岛上的居民中,几乎全部都是英裔,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大家都自认为自己是天经地义的英国人。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了,毕竟跟英国人混肯定比跟阿根廷人混有钱途。
不过这个岛屿的归属权确实是存在争议的。
最早发现该岛的人是:麦哲伦,这哥们在做环球航行的时候发现了该岛。
不过当时他也没有太在意这个岛屿,毕竟还有更多、更好的地方等待他去发掘。
1690年,英国“幸福”号船长约翰斯特朗登陆该群岛,并以英国海军大臣福克兰的名字为其命名。
这也是英国人一直称呼马岛为福克兰群岛的原因了。
1764年的时候,法国人也来凑热闹了,他们宣布对:马岛拥有主权,并在东边的岛上建立了港口。
一年后,英国人在西边的岛上也建了港口,马岛进入英、法共管时期。
不过之后,法国人将东岛以2.4万英镑的价格转让给了西班牙人。
1770年的时候,西班牙击败了英国,夺取了西岛,英国人既然战败了那么也就放弃了马岛。
阿根廷当时属于西班牙的殖民地,后来在1816年的时候取得了独立。
这样一来的话,阿根廷宣布要全面继承西班牙的遗产——阿根廷也就宣布马岛是属于自己的了。
随后不久阿根廷出兵进驻了马岛,全面地接管了马岛。
时间又来到了1829年,英国人致函给阿根廷,声称对马岛拥有主权。
当时的英国是强大的日不落帝国、阿根廷当然不是其对手了,于是乎,1833年英国人出兵占领了该岛。
从此以后,英国人一直占据着马岛,并在岛上开发和经营。
不过,阿根廷也从未放弃马岛的主权。
故事一直就这么发展着,直到1982年,阿根廷决定再次雄起一把,不过最后失败了。
大家说马岛到底应该是属于谁的呢?
其实我也搞不清了,不过有两个硬指标很重要:一是,肯定是属于实力强的一方的,没办法到最后还是拳头说话比较管用;
二是,是不是要尊重马岛本土人自己的选择。
英阿马岛战争中,阿根廷的表现实在是太差了自从1833年英国人实际占领马岛以后,也就一直在事实上控制着马岛。
英国人也从内心深处感觉到:马岛就是自己的领土。
至于阿根廷人也就没啥好说的了,一个是不咋地的弱国、一个是世界范围内的大国,阿根廷自然不会去挑战英国人、英国的军队实力了。
不过故事总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转眼来到了1981年。
这一年其实很平常,不过对于阿根廷、对于当时阿根廷的领导加尔铁里来说却很糟糕了。
这一年,阿根廷通货膨胀率高达600%
于是乎,阿根廷国内越来越多的人反对加尔铁里的领导,这哥们受到了阿根廷人的唾弃与憎恶。
加尔铁里故事都是差不多的,加尔铁里实在是没有办法来扭转阿根廷国内糟糕的经济以及反对的浪潮了。
于是乎,这哥们就想出了一个绝招——转移矛盾的办法。
既然国内摆不平的话,那么就以收复马岛来作为自己的政绩、作为自己继续当领导的资本呗!一开始的时候,加尔铁里也并不敢直接出兵占领马岛,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英国人还是五常之一、北约的重要成员国之一。
加尔铁里先是占领了离马岛很远的几个岛屿,以此来试探英国人的反应。
此举在阿根廷国内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阿根廷人纷纷全力支持加尔铁里的行动。
不过此时的英国人并没有引起高度的警觉,他们认为:“阿根廷的侵略行动不会马上到来”。
反观加尔铁里那就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了,他由此断定:英国人距离马岛太远,估计对于阿根廷人占领马岛不会做出什么过激的反应的,最多在国际上打打嘴仗而已。
进驻马岛的阿根廷士兵1982年4月2日,加尔铁里最终下令出兵全面占领马岛,马岛战争正式爆发。
英国人实在是没有想到阿根廷人这么勇猛,居然敢于公然地挑战自己。
当时的英国首相是撒切尔夫人,这姐们立即在国际上发表声明,意思很简单:绝不能容忍阿根廷人的挑衅以及公然的侵略英国人的“领土”。
事情发展到这里的时候,加尔铁里也就无所谓了,反正英国人距离马岛有13000公里的遥远距离。
他坚定地认为:自己凭着地利的优势完全可以击败英国,甚至英国人根本就不会出兵。
可是结果加尔铁里那是严重的失算了:素有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力排众议火速出兵。
1982年4月4日,也就是阿根廷出兵占领马岛的两天之后,英国的“征服者”号攻击型核潜艇就率先开赴战区。
一天以后,英国人仅有的两艘航母也开赴马岛的战场了。
此时一支由43艘军舰,22艘后勤补给船只,还有62艘民用商船,共计127艘舰船组成的特混舰队,它们已经分批浩浩荡荡的杀向一万三千公里外的马岛了。
当时英国的国内群众可谓是同仇敌忾、义愤填膺的存在了,无数人跑到港口去为英国出征的军舰送行。
甚至还一度出现了自发的捐款行动,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坚决的回击阿根廷人的挑衅。
一个是要急于的转移国内的矛盾、一个是要捍卫大英帝国曾经的荣誉。
这样一来也就没啥好说的了——开打呗。
英国的特遣舰队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终于来到了马岛附近的海域。
1982年5月2日,阿根廷军队接受命令,准备和英国海军战斗。
当时的阿根廷其实有一艘航母的,可是还没正式开打的时候,阿根廷的一艘军舰就被英国的核潜艇给击沉了。
阿根廷感受到了英国潜艇的威力、自己又没有强大的反潜能力,于是乎,这艘航母就立刻反航了,一直到战争结束都再没有投入战斗了。
由于阿根廷的海军实力实在是有点扯,所以本来是海陆空三军对决的现在只剩下空军了。
当时已经上岛的一万多阿根廷军人,由于得不到物资补充,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别说参战了。
携带鱼雷的阿根廷战机不过阿根廷的空军作战还是可圈可点的,一共击沉了英国人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大西洋运送者号运输船,重伤格拉摩尔根号驱逐舰、驱逐舰\"考文垂\"号、护卫舰\"羚羊\"号、\"热心\"号等多艘军舰,重伤大量舰船。
阿根廷向法国订购了14架的超军旗以及同样数量的飞鱼导弹,结果后来不发货了可是有一个无解的问题产生了,阿根廷的武器装备都是进口的、大部分都是买法国人和美国人的。
战争打响了之后,法国和美国明确拒绝给阿根廷提供武器弹药、甚至把阿根廷武器装备的参数都告诉了英国人。
这样一来,阿根廷在空军消耗掉了所有可以战斗的飞机以后,也就彻底失去了进攻能力。
1982年6月14日,阿根廷在马岛上的陆军再也撑不下去了,彻底的弹尽粮绝,不得不向英国海军投降,9800名阿根廷陆军成为了战俘。
至此,英阿马岛战争也就结束了。
英国人在取得胜利以后连谈判都懒得谈了,直接重新占领了马岛一直到现在。
加尔铁里的豪赌彻底失败了,自己也就黯然的下台了。
此战应该告诉了我们两个道理:一是,英国人有时候也还是敢于战斗的,不过要看对手是谁了;
二是,真打仗了的话,武器装备还是要靠自己制造,靠别人始终不靠谱——阿根廷就是典型的例子。
至于马岛到底归属谁这个事情,我想英阿马岛之战以后已经基本有点定论了——目前当然就是归属了打了胜仗的英国人了,以后是谁的就看阿根廷的实力了。
最后来简单的说一下:马岛之战中国际上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呢?
当时的国际舆论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一面是极力声援阿根廷的、也有一面是默默支持英国人的。
可是反过来一看的话就很无语了:当时支持阿根廷的主要是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毕竟他们都被西方殖民过,所以坚定的站在了阿根廷这一边。
至于谁支持英国人那就不用说了,北约的那些国家基本都是支持英国人的。
不过这些欧洲以及老美表面上是保持中立的,可是私下的又是提供情报、又是提供阿根廷武器的参数、又是对阿根廷禁售军火的。
最后我来说说当年我们的态度如何呢?
我们当年是坚定的支持阿根廷的,其实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的现实考虑的。
1984年的时候,打赢了马岛战争的撒切尔夫人来到了北京,主要是来谈香港回归问题的。
在谈判的时候,撒切尔夫人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到英国的军事实力,并罗里吧嗦说了一大堆威胁我们的话语。
其实撒切尔的目的早就被邓公给看透了:武力威胁外加上外交敲诈而已。
可是英国人失算了,我们并不是阿根廷。
邓公当时说了一句无比震撼的话语:“中国人穷是穷了一点,但打仗是不怕死的!”后来撒切尔夫人就出现了震惊全球的一幕:在走出谈判地点的时候,失神的撒切尔夫人一不小心,直接跪倒在了台阶上。
最后我想说,国际上所有的事情、所有的争端、所有的问题,搞到最后都是靠实力说话的。
如果没有强大的实力作为保障的话,我想阿根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了。
至于什么是实力、如何提高实力,那又是另外一个漫长的话题了。

参考:
这个问题其实又是个屁股决定脑袋的问题。
马岛之争的争议点,其实就是主权归属的依据来源。
英国的理由是马岛的第一批居民是1765年英国移民,虽然在1770年被西班牙人逐出,但是英国移民是第一批马岛的居民是毫无争议的,所以英国的理由可以说是有史以来。
阿根廷对于马岛主权的诉求,主要理由是西班牙在驱逐英国移民后,在马岛的西班牙定居点一直存在到1811年。
在1816年,从西班牙殖民帝国独立的阿根廷,以马岛作为殖民地遗产而提出主权诉求,所以阿根廷的理由可以说是殖民地独立问题。
在二战后,在国际大环境总体上默认现实,反对武力解决领土问题的大趋势下,英阿双方的理由出现一定的反转。
由于阿根廷未直接管辖马岛,所以拿出了1493的教皇敕令,根据当时的条例,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世界殖民地,阿根廷是西班牙的势力范围,故马岛自然也是西班牙殖民帝国的领土。
阿根廷作为从西班牙独立的现代主权国家,对马岛自然有天然的领土诉求。
英国则利用国际氛围,提出自1833年以来,英国始终对马岛进行有效管辖,其主权归属是公开、持续的,在此基础上,马岛的归属问题应该采用的联合国倡议的公民自决原则,以公投的方式决定马岛主权的归属问题。
所以在二战后,英阿双方对于马岛主权的争议,成为了历史理由和现实理由之争,双方的论据都可以说比较充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于采纳历史原因还是现实原因。
以历史原因为准,按照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帝国时期的依据,阿根廷对于马岛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
按照现实理由,马岛的公投结果显示英国将拥有马岛的主权。
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对于马岛之争多是一个围观态度。
现在的阿根廷和英国,都没有逼迫其他国家在马岛问题上二选一的实力,实际上阿根廷目前也没有决心拿回马岛,所以其他国家对于马岛之争的态度,主要的一个原则是不能殃及自身。
同为殖民地独立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由于和阿根廷有大量的合作和共同的地缘关系,所以在马岛问题上支持阿根廷。
这一态度在2012年美洲国家峰会等会议中多次印证。
同时存在主权问题,比如我们,需要以历史理由来面对领土纷争的国家也会支持阿根廷,这种态度实际上是争夺领土纷争的解释权。
不过所谓表态支持,多是口头上支持,英国虽然在二战后从日不落帝国衰落成一个区域强国,只能依靠抱美国大腿才保持了全球影响力,加上目前脱欧问题,使得英国进一步呈衰落趋势,但是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并没有哪个国家会为了阿根廷直接得罪英国。
而阿根廷作为少有的可以算从发达国家堕落成发展中国家的代表,长期深陷中等收入陷阱,加上国内政治局势不稳定,其国力和英国的差距越来越大。
82年还有一战之力,现在阿根廷已经无力在马岛上与英国进行直接对抗了。
其实在马岛之争上,就可以看出国际关系赤裸裸的利益之争。
支持阿根廷的国家多是和阿根廷有更多利益往来,或者需要以马岛之争的解决思路来为自身的领土之争谋利,都不是为了什么大义问题。

马岛,全称叫做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之为“福克兰群岛”,包含700多个小岛,总面积达到12200平方公里,目前人口3000多人。
马岛距离阿根廷本土仅有500公里,距离英国本土则超过10000公里。
马岛到底属于哪个国家,这件事一直有争议。
历史上,法国、英国、西班牙和阿根廷都曾在岛上设立定居点。
阿根廷独立于1816年,随后派出官员管理马岛。
不久后英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于1833年入侵马岛,未开一枪驱逐了阿根廷官员,而阿根廷则是宣布对马岛拥有主权。
这种主权和治权的脱节,一直持续了100多年,期间不断发生矛盾冲突,美国也曾多次介入。
终于在1982年这场战争打响了。
当时阿根廷经济衰退、通货膨胀,为了转移国内民众视线,当局认为打一场收复失地的马岛战争,可以挽回民意。
而当时英国海外裁军正在进行,阿根廷误以为英国会顺天应人离开马岛,于是出兵登上马岛,他们没想到的是,英国当政的是以强硬著称的铁娘子撒切尔。
撒切尔当时正在和我国进行香港谈判,相对于香港这个全世界最大的港口,马岛虽然面积广阔不管是经济还是政治上,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
所以,撒切尔为了向全世界秀肌肉,毅然出兵马岛,与阿根廷开战。
这场战争持续了十个星期,255名英军、649名阿军在战争中丧生,当然还有3名马岛居民。
这场战争中,英阿双方谁受到的支持更多呢?
英国的支持者是北约29个成员国,包含美国、法国、联邦德国、加拿大等,在拉美,只有阿根廷的死对头支持英国。
阿根廷的支持者是华约苏连、东德、波兰、阿尔巴尼亚、捷课、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八国,以及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国家。
这时,与苏联处在敌对状态,和美国处在蜜月期的中国态度,很值得玩味。
我国当时和英国正在进行香港问题谈判,我国的钢铁公司同志,提出一国两制的大智慧,又在这场战争中宣称支持阿根廷。
但这种支持,仅仅是口头上的,实际上和中立差不多。
英阿马岛战争后,阿根廷军政府倒台,撒切尔在第二年获得连任,英国貌似恢复了昔日殖民大国的地位。
连任的铁娘子撒切尔,最后终于在1984年12月19日向钢铁公司屈服,归还了香港。
钢铁公司专治铁娘子,不服不行啊!
参考:
英阿马岛战争是一个不平等战争,在战争开始的时候,阿根廷使用法制飞鱼空对舰导弹击沉了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但随后在欧美世界的“拉偏架”中在这场战争失利!以英国夺回马尔维纳斯群岛控制权结束。
马岛战争是冷战时期爆发的战争,美苏当时作为敌对方,是英国与阿根廷两国最大的支持者,英国是北约国家,苏联就自然支持阿根廷,但因为距离遥远,又是在欧美后花园,于是苏联向阿根廷提供了情报支持。
苏联的侦察卫星发现英国驱逐舰谢菲尔德号远离航母,为航母编队提供预警,然后苏联将这个情况及时通知了阿根廷,阿根廷出动两架超级军旗攻击机,用法制飞鱼空对舰导弹击沉了谢菲尔德号!相对于苏联对于阿根廷的软支持,欧美国家对于英国的支持就更加的肆无忌惮了,在阿根廷与英国宣战之后,美国立即提议对阿根廷武器禁运,对阿根廷执行制裁。
而美国对于英国的支持不仅仅是武器禁运以及制裁,并且还直接的给英国战争支持,英国本土距离马岛13000公里,远征舰队如果没有中途补给,到马岛就没有多少油料参加战斗了。
于是美国就为英国提供了大西洋中部的阿松森岛基地,提供了6.3万磅航空燃油,后来转运了100万加仑航空燃油,240万加仑油料。
不仅如此,美国还在通信,情报,气象,海底声呐系统给予英国大力支持,甚至出动了SR-71黑鸟战略侦察机飞抵马岛,将马岛的阿根廷兵力,舰艇部署等情报给了英国;
美国对于英国的支持力度除了没有派出军队直接参加之外,阿根廷就相当于是一个国家在对抗欧美阵营,并且最拉偏架的法国出现了。
阿根廷击沉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的是法国的飞鱼导弹,是当时突防能力比较强的反舰导弹,而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得知消息后,就通过密使将飞鱼导弹的雷达频率告诉了英国。
在英国得到了飞鱼导弹的频率之后,实施了有效的干扰,阿根廷的导弹再也碰不到英国的军舰了,失去了阿根廷本土的支持之后,阿根廷守卫马岛的国家很快就成为了瓮中捉鳖,最后以英国夺回马尔维纳斯群岛控制权结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