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西天取经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唐僧去西天取经,最后到达的是灵鹫峰大雷音寺,也就是当今印度的鹫峰山,但是通过真实的文献比照,唐玄奘取经的地方乃是那烂陀寺,那么问题来了,西天到底是指鹫峰山还是那烂陀寺?
要知道答案,就必须先了解三位取经人——法显、昙无竭、唐玄奘,这都是用双脚走出新高度的的高僧。
三大高僧一、法显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最特别的是,当他出发取经时已是65岁高龄老人,这在东晋时期完全是颐养天年的年纪,对于普通人来说,别说出海,坐在家里都怕眼睛一闭就上了西天!法显为什么要冒险去印度取经?
佛教在东晋时已经传入中原300多年,本土化后很好地站稳了脚跟,但缺乏戒律经典,导致教徒无法可循,上层僧侣生活穷奢极欲,完全违背了佛法本意,为矫正时弊,法显决定西赴天竺,取回戒律真经。
用大白话说,法显取经的目的是要让每个和尚都做个好和尚。
没飞机,道路也不好走,没有说走就走的旅行的浪漫,迎接他的是:沿途战火中国家的致命危险,野兽的侵袭,强盗的劫掠,生病的困扰,以及地理环境的艰险。
穿沙漠、闯雪山、攀绝壁、涉江河,过沼泽,风餐露宿都是家常便饭,可对于一个60好几的老人身体来说,这是一个极其残酷的考验,凭着胸中那股正法的坚毅,法显最终到达了天竺。
法显走过了古楼兰(鄯善),去灵鹫峰(耆阇崛山)朝圣,在那罗聚落(那烂陀寺附近,如来弟子舍利弗涅盘之地,此时那烂陀寺还未修建)逗留,先后经过三十余国,历经十三年,回归中原时已经七十八岁,一本《摩诃僧祇律》,从此将佛教带入了正轨。
二、昙无竭宋武帝永初元年,昙无竭决定出海,偕同志同道合的僧人僧猛等25人,从北燕都城龙城出发,踏上西天取经的旅程。
同样的艰险,同样的困苦,沿途佛寺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雪山上的孤鹰目视他们离去,大漠里的骆驼迎着他们到来,绝壁上的老猿长声告别,深渊里的游鱼惊恐浅藏,只有一轮大日,始终追随着他们前行的脚步,还有口中吟出的佛唱。
12僧失足坠下了悬崖,8人途中饿死坐化,25人去,只有昙无竭5人回,还有一本《观世音受记经》,抚慰着出行未果的众僧。
三、唐玄奘唐玄奘通常被认定为《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
唐玄奘13岁出家,游历各地,拜访名师学习。
博学而生惑,唐玄奘发现禅师解说佛家学说各有不同,所引用经典也有出入,导致义理含混,分歧极大,难以融合贯通,不知是翻译还是原文有失造成的谬误,于是决定出海西行求取真经,还原佛经原典。
唐玄奘从长安出发,出敦煌,经新疆,辗转到达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然后进入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学习。
游记中详细提到了灵鹫峰(姞栗陀罗矩吒山),位于王舍城东北,“接北山之阳,孤摽特起,既栖鹫鸟,又类高台,空翠相映,浓淡分色,如来御世垂五十年,多居此山广说妙法”,这此山顶众多鹫鸟栖息因而得名灵鹫峰,也是如来释经讲法之处。
法显当初到达天竺时,王舍城还未修建那烂陀寺;
玄奘来时,那烂陀寺已经成了佛教中心,寺内“宝彩、宝海、宝洋”三座藏经楼,共存藏书900万卷。
玄奘得偿心愿,就此静心修行5年,研习经文,参悟禅理,并被那烂陀寺僧人选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
那么唐僧去西天取经到底是灵鹫峰还是那烂陀寺呢?
答案:那烂陀寺。
那烂陀寺那烂陀寺,在《大唐西域记》中称为那烂陁僧伽蓝,名字有两个出处,一是根据南庵没罗林池里之龙那烂陁而命名,二是如来曾为此处国王时乐善好施而得号“那烂陀”,唐译那烂陀为“施无厌”。
五百商人以十亿金钱买下本庵没罗园礼佛,如来在此说法三月,部分商人也因此得证正果,此地便成为了圣地之一。
如来涅槃后,摩揭陀国王铄迦罗阿迭多为展现佛迹、弘扬佛法而修建了佛寺,其子摩揭陀国王继位后向南扩建,随后多任国君呾他揭多毱多王、婆罗阿迭多、伐阇罗、中印度王、先后分别向四面扩建,最终形成了宏伟壮观的那烂陀寺。
根据同样到达天竺取经的高僧义净所著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烂陀寺不是寺庙简单地堆积,而是宛若一座方城,“寺高三层,高三到四丈,用砖建造,每层高一丈多。
横梁用木板搭造,用砖平铺为房顶。
每座寺的四边各有9间僧房,房呈四方形,宽约一丈多。
僧房前方安有高门,开有窗洞,但不得安帘幕,以便互相瞻望,不容片刻隐私。
”义净从广州坐船出海,前往天竺,再回归洛阳时已匆匆20余年,带回近四百部梵本经论,金刚座真容一铺,舍利三百粒,武则天率众人到洛阳上东门外迎接,并赐予他“三藏”之号,诏命义净住在洛阳佛授寺。
12世纪,那烂陀寺毁于战火。
19世纪,英国考古学家亚历山大 · 康宁汉考古发现一片佛教遗址,经与《大唐西域记》核对,证明是那烂陀寺旧址。
通过对比可知,灵鹫峰、那烂陀寺都曾是如来说法的地方,都可能是见佛取经的西天,但随着摩揭陀国对本庵没罗园的重建和扩建,那烂陀寺便成为了古代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成为天下僧人向往和学习的圣地,其地位远远超过了作为一处遗迹所在地的灵鹫峰,唐玄奘、义净等人选择了在那烂陀寺研习佛经,翻译梵文的原因也就在此。
《西游记》中唐僧取经之地乃珍楼宝阁,对应着那烂陀寺的宝彩、宝海、宝洋三座藏经楼,而历史上两人带回中原的梵文佛经多数出自那烂陀寺,因此可以确定地说,西天就是现在那烂陀寺的遗址所在地,而不是鹫峰山。

靠近山崖的西边有砖砌的精舍,建得非常精美。
精舍的东边有一块长石,是佛祖当年修道说法经常使用的。
靠近南面的山崖下建有一塔,即佛祖说《法华经》的地方。
灵鹫山在印度恒河平原、比哈尔邦那兰陀和菩提伽耶之间,时至今日依旧是印度佛教圣地,许多朋友到印度旅游都去过,关于山名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山上有块大石头,看起来像是一头灵鹫,所以取名灵鹫山,另一种说法认为山上曾经栖息了大量的灵鹫,所以叫做灵鹫山。
灵鹫山山坡有很多石洞,传说是当年高僧修行的地方。
唐僧并不是中土第一个到达西天的人,公认中国留学印度第一人是东晋和尚法显,他是山西临汾人,研究佛学半辈子,六十五岁启程取西经,九死一生,七十八岁回到中土。
第二个取西经的是东北和尚昙无竭,于公元420年就从幽州龙城出发西去,25人西去,5人回国,比法显晚了五年,但也早唐僧两百年。
只不过昙无竭只带回一卷佛经,比起唐僧带回并翻译的经、论75部1335卷,法显带回并翻译的佛经6部24卷差距较大,所以被许多历史学家忽略!法显、昙无竭、唐僧都是佛学东来的开拓者,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做出了贡献!
(即传说中佛祖的西天大雷音寺),在此经数年的修行,终取得佛家大乘真经,返回故土大唐长安,将真经安放于大雁塔内,一直做经卷翻译,直到圆寂。
其实佛教早在东汉明帝时己传入中国,只不过属于小乘佛经,修的是渡自己,最多修成阿罗汉。
西游记是吴承恩在此基础上编成一部巨著,演绎出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精采故事。
起因是,如来佛祖(佛家寺庙大雄宝殿必上敬三尊佛,中间即如来佛祖,左右分别为药师佛和阿弥佗佛。
背后还有一尊弥勒佛,据说七亿五千万年后要接如来佛祖班的)认为:东土实行小乘佛法,只能渡自己,易养成贪婪自私习性,应以我大乘佛经传之,教化他们,方能普渡众生,修成正果。
才派观世音前往寻找取经人。
才有了师徒四人曲折的取经经历和斩妖除魔的精采故事。
佛祖西天的极乐世界是每个佛教徒毕生修行追求的归处。
连普通人都常用驾鹤西去、命归西天来形容。
他不再是人们对现在某一地理位置的认定,而是人们在最高精神层面的一种神圣的追求和向往。
心中有佛,佛无处不在。
积德行善才是佛家的真谛。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参考:
《西游记》里唐僧去取经的“西天”,就是指现在的印度。
那么,为什么称印度为“西天”呢?
其实,佛教里从来没有把印度称为“西天”,而是把印度称为“天竺”。
而《西游记》的作者只是凭空将印度杜撰为“西天”而已。
那么,为什么去印度取经呢?
因为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
相传,印度佛教的创始人是公元前六世纪的乔达摩·悉达多,他是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小国释迦族的王子,在29岁时修行出家。
到后来,来到王舍城(今印度的比哈尔邦巴特那之南)。
有一天,他打算找一个地方静坐,于是,来到城外的尼莲河畔,当他看到有一棵菩提树时,很是欣喜。
于是,就坐在菩提树下闭目沉思,并一直静坐了六年。
到第七年时,他感觉自己已经大彻大悟,于是,得道成佛。
所以,印度佛教源远流长,存有“真经”!这才导致唐僧不辞辛劳,历尽艰险,前往印度取经。
我们看到的《西游记》只是一部小说,与真实的唐玄宗取经的过程会有很大出入!所以,我们决不能把《西游记》当成历史来读。

参考:
西天也就是现在的印度。
①西游西游,往西走嘛,就是往印度的方向。
②西游中说的是往天竺去,而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古名。
③唐僧一行人是去找如来佛祖求取真经,而如来也就是释迦摩尼,其起源于印度。
由此可见,唐僧他们是去今天的印度取真经的。
但是问题也来了,我们都知道唐僧生活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
而这个时期大唐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等个个方面都是世界顶尖的。
人民生活虽说算不上极度富裕,但也可以说是衣食无忧,和平安康了。
反之唐僧取经路上,到处是妖魔鬼怪,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中,与大唐内的景象截然不同,可以说一个天上一个地狱。
而可笑的就是生活在这么好的环境里的大唐人竟然还要去求助于那些落后地区衍生出来的东西。

参考:
唐憎去西天取经,西天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先纠正一下,“唐僧”非“唐憎”,唐三藏大和尚也,唐朝著名高僧。
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出自吴承恩的《西游记》神话传说。
所谓的西天,也不过是传说中的西天极乐世界,人类最终归宿,因此也就有了人生走到尽头,要么乘凤上天,要么驾鹤西去,也不过是死亡“代名词”。
因此自古至今人们只去不返,唯《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个(严格说不好用“人”)却能西去东归,真可谓创下世界奇迹,死而复生还有谁?
现实中,西方是个方位。
对于世界任何一个具体地点,才有四面八方,具体方位。
西相对东而存在,无东岂能有西。
因此只要相对东,西去则是无边无际。
因地球是个圆的,觅找西的存在,只能转圈终生,世世代代有始无终,毫无边际,累还是不累?

因此方位具体到某点,既是客观现实的存在,又是虚无缥缈抽象而摸不到边际。
某一地点,具体到“西”既无尽头,也无边际。
历史上唐僧去西天取经,只是到佛教发源地“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如今,大概在“尼泊尔”境内。
明明在我国西南方,为什么唐僧要西去?

原因无外乎两个:一个是古人对方位,不可能像今天,用各种仪器测量得精确,只能是个大概方位。
二者,不要说古代,就是今天,由“西安”出发到“尼泊尔”也因“西藏高原”,山路错综复杂、坎坷崎岖,步行只能绕路西行,顺势而为,不可能一个方位到底。
因此所谓“西天”就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天的“尼泊尔”。

参考:

“从东土大唐而来,赴西天取经。
”这句话成了唐僧的口头禅。
东土大唐实际上在南瞻部洲,而与东土大唐相对应的西方极乐世界,是在西牛贺洲。
西天的目的地就是天竺国的灵山,灵山又叫灵鹫仙山,如来佛祖的雷音宝刹就在灵山之上。
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是从长安出发,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花了十数年时间,长途跋涉,受尽千苦万难,才到达灵山脚下,在雷音寺取得真经。
据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记载,灵山就是古印度的鹫峰山,此山相传是释迦牟尼佛打坐讲经的地方,南山崖下,建有一座佛塔,是佛祖讲《法华经》的地方。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真正的灵山,就在你自己的心中。
品读西游,打造经典。
晓闻出品,必属精品。

参考:

自然,最终的目的地,也和玄奘法师的目的地一致,那就是今天的印度。
为什么叫西天呢?
因为在唐朝时,印度叫“天竺”,又在大唐的“西方”,因此玄奘法师是西行求法,到释迦摩尼佛的传法地求取真经。
小说中的西天,就是如来所在地,杜撰了一个灵山大雷音寺,唐僧一行最终要到那里取经。

参考:
唐僧去西天取经,西天就是现在的印度啊。
在印度的那兰陀寺取经修行的。

参考:
西天取经就是去印度,我就不明白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按说佛教是教导人们好善乐施,做一个善良的人,但现实中的佛教圣地现在的印度却并不是这样一个国家,到处都是思想落后,虐待老人,拐卖儿童,强奸妇女。
这样的一个国度。

参考:
唐僧去西天取经,西天其实就是印度的那烂陀寺也叫阿兰陀寺。
如今的那烂陀寺绿树成荫,走进这里瞬间就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院里有很多茂密的大树、有很多的石柱,石柱上清晰可见的石刻,好像在诉说那烂陀寺当年的繁华情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