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长的教育焦虑与恐慌你到底怕什么

1.怕孩子上不了211和985,找不到好工作,挣不了大钱。
2.怕自己孩子比不上别人家孩子,给自己丢脸面。
3.怕孩子不自立,没担当,无法在社会立足,生存。
其实,越焦虑,孩子越教育不好;
越从容,越能够学习和思考教育之道,把孩子培养好。
条条大路通罗马。
孩子不是非得上985和211。
底层中多的是孝子,良民,多的是幸福感十足的人。
而富翁中也多的是为富不仁者和抑郁成疾,吃不下睡不好的人。

参考:
焦虑与恐慌是制度造成。
家长是否光荣是次要的,关键是成年后的生活质量。
去年,我亲戚初一,期末没有考好,哭鼻子。
我们全家都在,我告诉孩子:一次没有考好,没有关糸,期末家长会表扬你了,说明平时表现不错,努力了考多少无所谓;
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考上北大、清华,寒假总结一下上学期的经验教训,开学后的打算;
只要努力了,无论以后考什么学校,家人不会责怪你。
孩子不哭了,情绪稳了,全家高兴了。

参考:
按说现在社会无论是谁,只要努力都能吃上饭,但问题在于吃饭是分档次的,不同的阶层生活的难易和档次是地和天的差别,这其实还不是焦虑与恐慌的根源,因为低层还可以通过一代代努力,往上爬,来实现跃层,但现在的中国是既得利益者是一种绝对占领高地而又以切断上升通道的姿态来让阶层快速固化,这才是现在中国家长焦虑和恐慌的根原因。

参考:
作为一个15岁初三孩子的家长,焦虑和恐慌没有经历过是不可能的,说说我都怕些什么吧。
怕孩子生病我女儿出生就体弱,最初我怕她每天离开我身边的8个小时没有得到应有的照顾,突然进入集体生活的不适应,造成免疫力的下降,然后会生病。
事实上,我女儿在学校得到了老师很好的照顾,但依旧频发生病,感冒、咳嗽,是家常便饭,还偶尔再来个发烧什么的。
为了不让孩子脑子里留下“逃学”“常请假”的印象,在医遍本城口碑较好医生处后,我自己快变成了一个儿科医生,还专业学习小儿推拿,在药店筛选对女儿副作用最小的药,女儿在幼儿园是学生,在家就是需要我精心照料的小病人,我在女儿眼里也是那个最喜欢她放学后沉浸着听她给我讲学校发生一切的妈妈(为了让女儿有坚持学习的动力,我再累也会坚持听她给我带回的每个“分享”)。
已长大的女儿,上周三,在学校一天流了三次鼻血,第三次的时候忍不住还是打电话找我接她回家。
哪怕没吃药,病都会“自好三分”,这已是女儿对我发自心底的崇拜。
确实,上周三也没有吃药,我给她“疹病”结果:近期“体考”训练,太阳直照太多,上火了,多饮水多吃蔬菜,到“生理期”一来就会好。
女儿又一次被我“病理分析”佩服了,我就是这样又给女儿“治好了一次病”。
其实,她哪知道,无论她在何处她妈妈用“心里的眼睛”24小时在
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怕,从我孩子出生我就怕了,因为她出生才4斤6两,这比起“9斤姑娘”输得不是一星半点儿,没办法,输了我们得认,靠后天来追吧。
我除了对她体弱的怕,还怕女儿未来的“伟大事业”没在最好的启蒙年龄段被我发现,所以从她进入幼儿园起,我就开始
为此我让她在3—8岁的年龄“放飞”天性,只要她好奇的、喜欢的,我都会支持她试一试,并不在乎她真的去拿出什么成绩,只想让她参与的过程是自愿、开心的,所以女儿学过画画、中国舞、拉丁舞、打羽毛球、打乒乓、篮球、书画、钢琴。
在女儿的兴趣培养上,她都是“半途而废”,坚持最久的是钢琴,过了6级,其它的都没拿到一张国家认可的“证”回来,但是我很满意。
“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未来”,在未来的某天如果她的人生再遇上这些发展机会,相信她一定能从“美好回忆”中开启自己热爱的一番天地,因为儿时就有了好的“交情”;
从现实来看,这“一通”的学习让她更了解自己,我也能更有效地明白该从哪些地方帮助到她的成长。
事实证明,尽管女儿的各种兴趣只是“走马观花”,但
女儿的好记忆在后来的学习中也都被证实,小学语文的课本,她也能按课文顺序背诵出来,而且她很乐意干这样的事,所以她到现在脑子里装了很多我都记不住的古诗词,每每遇上她张口来点有“文化”的东西,我这个当妈的心还是偷喜的。
这也是女儿上了小学、初中,我比很多同班的家长在孩子文科上焦虑少一些的原因。
怕孩子成为“只会生活在学校而不能适应社会”的娃。
很多家长可能会担心自己的孩子以后能不能考入更好的学校,我也担心,但我更担心孩子能否好好地适应社会。
因为无论从哪个阶段走出校门,都要面临对社会的适应,她得有能力养活自己、养好自己后才能谈及她是否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现在的孩子初三就会面临“中考”的选择,孩子成绩好一点的可以直接去选择心仪的普通高中继续知识提高,成绩稍逊的孩子可能会放弃教学稍好一些的普高,然后选择进入职业学校,然后早入就业状态。
女儿的“中考”志愿有两项基础要求,普高和职业学校都须选择,志愿才能提交成功。
普高不用多说,那只是“义务九年”后的习惯生活,只是换了学校,加深了知识的深度和宽度,她可以再用三年的成长再去选择更明确的未来,家长我也可以暂时放下帮孩子“决策”的困扰。
但是如果她进入中职校。
她和很多同龄的孩子一样,都还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虽然她一直的梦想是当一名中学的老师,但如果她选择了中职,估计她的梦想很难实现,因为没有一个本科
平常她谈到的都是学校,哪一个影视明星怎么样,现实的、社会的确实知道甚少,所以我也能断定我的女儿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将来真的能干什么,自己将来的规划是该如何,如果自己失误的选择会面对的人生会是些什么。
作为家长,我除了给到家长可能的建议,其他的也无能为力。
想做一个不担心的父母太难了。
怕自己不能负担孩子大笔的教育经费俗话说:现在打扫厕所的工作,都需要大专
想想我的孩子,如果想去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岗位,没有本科、研究生
高中、大学及以后的以后,只要她还需要深造,这笔开支不好预算。
还好,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无论家长有多焦虑和恐慌,前辈们给了这样的经验:日子是一天天过的,娃也是一天天在长大,过一天就会算一天,不经意间,目标也就完成了。
没错,“日子一天天过的”,焦虑与恐慌,怕什么?
让这些都在每一天中被化解掉吧!—END—(

参考:
中国家长想的那不是焦虑,那是一种责任。
我们就算没有能力培养精英,但是也不能为社会培养败类吧?
所以我们肩膀上背负的是国家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参考:
底层家庭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实现阶层的跨越,希望孩子将来的生活能比父母更宽裕体面些;
中产家庭的家长希望孩子能进一步提升阶层,至少确保将来能有与父母相近的阶层生活。
怕什么?
就怕自己现有的能力与资源达不成这样的目标。

参考:
在当前阶级固化的大形势下,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不生活在底层,希望孩子过得好。
那么,读好书,选择面就大一些,这也是中国家长的教育焦虑和恐慌由来。
1,读书好,以后就业选择面更宽广。
学历是敲门砖,经社会实践过的。
没有敲门砖,很多职位,你没机会触碰。
2,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学区房贵。
城乡发展差距大,乡下孩子考入985.211学校比例低。
以我的中学母校而言,一本录取率1.5%,而市区一双外,一本录取率高达98%,这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了吧。
3,读书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比较省心省力。
家长奋斗了一辈子,都希望孩子不要走弯路,能有个美好的前途。
我希望孩子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哪怕结果只是中等,奋斗了就问心无愧。
人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差别。

参考:
!中国家长的理念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孩子家长为了孩子的未来可以说想尽办法,去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环境,以希望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总之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怕孩子受苦受累→比自己生活的更好!
参考:
所谓“怕”,就是“想得到”,得到被这个时代和社会共同认可的“好东西”。
物以稀为贵,好东西都是稀缺资源。
不仅是中国的家长“怕”、“焦虑”和“恐慌”,正常的国家皆是如此。
既然大家认同社会是一个金字塔,那么登上塔尖或者登上比自己的高度更高的地方,就是大家共同的想法。
这种现实不是大家都不去攀比,都不去强调就可以被大家忽视的。
所以,没有可能不怕,只要你还想要得到“好东西”。

参考:
压力大的原因是,自己的生活就很辛苦,可以说是人家的生活,我们是活着,所以不想孩子也那么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