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怎么补充兵员

一个国家一旦开始了战争模式,那么整个社会都会全部动员起来,所有的力量,所有的人员,所有的物资都会向战争倾斜,都会,向战争聚焦,因为战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如果打输了,那么什么都没有了,只有倾尽全力的去打赢,才能够保住自己的一切。
国防动员部门在战争的时候,会动员社会的各种青年应征入伍到前线去保家卫国!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国防动员部门是哪些部门,在这里我简单的给大家说一下,也算是给大家做一个小的科普。
通常来说,各级政府里面都是有国防动员委员会的,这个国防动员委员会就是负责国防动员工作的。
通常来说,各地的县委书记就是国防动员委员会的第一主任,县长就是国防动员委员会的主任,所以一旦需要进行国防动员的时候,通常都是由县长书记亲自抓,然后协调县里面的各个部门全部动员起来,全部往国防动员,上面聚焦用力。
二、基干民兵分队直接补充兵员战争的时候进行兵员补充,还有另外一种方式,那就是基干民兵分队直接补充兵员。
在各地其实都是有民兵分队的,主要是由各地的武装部进行负责训练,很多战士退伍以后都会被各地的武装部编入到当地的民兵分队当中,相信很多退伍的人对这个方面都有比较多的了解。
一般来说,基干民兵分队补充到前线去,通常不会作为主力部队,都是担任一些后勤保障,物资运送等等这些工作。
在战争来临的时候,民兵分队可以说是能发挥非常大的作用的,我们看过很多的历史书都会知道,基干民兵分队是维护我们国家社会稳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也是在战争时期支援前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
三、预备役部队直接补充兵员战争时候补充兵员,那第三种方式就是由预备役部队直接补充兵员。
每个国家都会建立相当规模的预备役部队,这个主要的考虑就是为了在战争来临的时候能够迅速从预备役部队转为现役部队,这样的话能够非常快的增强现役部队的力量。
通常来说,军人在退伍的时候都会有一个预备役的命令,一般都是授予退伍的时候的军衔,如果未来哪一天真的需要的时候,直接就可以由预备役转为现役。
我国也是有一些常规的预备役部队的,像这些常规的预备役部队在战争真正来临的时候是可以直接转为现役部队,担负现役部队的任务的。
四、退伍军人直接补充兵员战争时候进行兵员补充,还有一种比较重要的方式,那就是退伍军人直接补充兵员。
退伍军人退伍以后,通常来说都是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去工作,如果战争真的来临了,那么近几年退伍的其实还是可以直接征召入伍进行补充的,并且像这些在部队当过兵的,尤其是在部队当过很多年兵的技术技能还是比较熟练的,只要稍加训练就可以使用。
除了退伍军人以外,还可以根据部队的需要,直接征集一些部队急需的人才,直接转到部队里面进行工作,比如说一些高科技的人才,像这些是可以直接征集到部队里面进行服役的。
五、其他未参战的军队补充加强到参战的军队对于一些大国来说,比如说像我国和俄罗斯等,这些拥有非常多的部队,如果真正发生战争的话可能只是某个方向,并不会全国四面开花,所以如果一个地方开战了,那么也可以从其他未参战的军队当中补充加强到参战的军队当中去,这是一种最主要,最核心的方式。
在暂时补充兵员的方法非常多,我们作为一个平民也不太了解,
在我的主页当中发表了不少关于当兵的小知识和科普,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到我的主页当中看一下,相信会对很多想去部队当兵的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本文由岭南通途原创,想了解更多知识,
如果大家有想问的问题,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我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些问题进行专门发文回答。

参考:
国家一旦发生战争,只靠现役军人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兵源从哪里来呢?
我们当过兵的都知道,退伍证的后面有盖章:服预备役四个字,如果发生战争,25至45岁的退伍军人应招入伍。
他们有训练基础,稍微训练后立刻参入战斗。
立即动员18至45岁的基干民兵,成为地方武装力量,保证部队的后勤保障。
45至60岁售备作战物资,保证前方部队无半点后顾之忧。

参考:
真正的战争开始,不是我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了,临战状态有兵役法,年满多少至多少岁,身体健康无理由拒服兵役,保家卫国是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
值得一提的是,进攻陕甘宁边区的国军兵力也是非常雄厚,达到了25万人。
相反的是,我军方面只有由彭总统领的2.5万人的西北野战军。
经过10个多月的艰苦作战,华野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胜利,但是自身也付出了较高的代价。
在这样的情况下,山东解放区对华野兵员补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仅仅1947年,山东各地就有29.5万人从地方参军入伍,使得华野的部队还得到了扩编和发展。
山东日照县的范大娘在长子、次子纷纷牺牲以后,又将最小的儿子送到了部队。
这样的拥军之情,国民党是永远都感受不到的。
到了淮海战役时期,华野的兵员补充主要来自俘虏的国军官兵。
因为,山东解放区经过长期的战争破坏,再加上当时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各地群众日子过得也是非常艰难。
于是,整个战役期间,华野几乎没有从山东解放军进行过兵员补充。
对于被俘虏的官兵,我军也有着严格的补充标准,首先针对这些国军要进行区分,大多数人当然都是受苦受累的农民出身。
其次,要弄明白那些是战斗兵,那些是后勤兵,战斗兵就直接补充野战军。
最后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对这些即将补充我军的国军官兵进行教育。
这些即俘即补的国军官兵,也被称为解放战士。
到了野战军以后,通常是2个解放军老兵带1个解放战士,后来变成1个老兵带1个解放战士。
再后来,随着伤亡逐渐增大,老兵越来越少,往往只能1个解放军老兵带2个或者3个解放战士。
难怪,淮海战役期间,国军将领感叹到:“我们的人是越打越少,对方的人是越打越多。

参考:
假如战争一旦暴发,忘么能快速补充兵员,可即刻发布战争动员令,迅速召回当年退伍老兵,因为这些老兵掌握了各种各样的操作技能,不要再训练,能迅速投入战斗,也可以组织民兵参加各方面的工作,比如,运送弹药,战场救护,维护军事设施,运送伤病员等,实行全民皆兵,这样能快速补充兵员。

参考:

有很多种类型,我们分别来说说。
以往几乎每个国家都是义务兵制度,也就是全民皆兵,一旦开战男青年都有上战场的义务。
不要说男人,苏联二战期间女兵就有80多万人。
但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对于军人的素养要求越来越高。
短短2年义务兵服役期,未必能够掌握复杂武器装备的使用。
同时,在今天培训一名合格的高端机械师、驾驶员、武器操纵人员,往往也就需要一二年的时间。
如果2年就到了义务期退伍,自然是非常不合适的。
所以,各国目前都开始倾向于志愿兵,也就是职业军人,专业的事情让专业人去做。
具体来说,分为这几类。
第一,志愿参军。
今天很多国家军人都是职业军人,是自愿参军,取消了义务兵制度。
原则上,今天美军都是志愿兵,军人全部是自愿加入美军,没有任何强迫。
其实,美军还存在义务兵制度,才70年代越战以后就没有征过兵。
1972年美军实行最后一次义务征兵命令,于1973年名义上废除征兵制。
在目前的情况下,美国军队的兵源没什么问题,很多人愿意当兵。
即便在越南战争中,志愿兵已经远远超过义务兵。
1964年8月到1975年5月在南越服役中的250万名美国男子,义务兵仅占25.94%。
越战中死掉的美军,也就是占30.45%。
越战以后,美军完全是志愿兵。
这主要是美国军人待遇不错,还有一系列福利,就算挂了也有巨额抚恤金。
另外,美军在海外的伤亡总体还是很少的,当兵的危险性较低,尤其是海军、空军的伤亡很轻微。
而且美军官兵在美国地位总体较高,不是“丘八”的感觉。
美国即便爆发大战,也会是简直志愿兵制度,兵员不会有很大问题。
第二,义务兵制度。
义务兵制度的国家有不少,就是国家要求适龄男青年都要服兵役。
以朝鲜为例,满17岁男性就有义务当兵。
有意思的是,朝鲜实行的是先军政治,军人的待遇高,社会地位高,而且退伍后往往分配工作,所以年轻人都踊跃参军。
最低程度,人民军在国家经济最艰难的时候,仍然保持每天800克的粮食供应。
而当时地方做重体力活的工人,也只有500克,很多人都在饿肚子。
朝鲜的兵役制度分为两种,一种是服役120个月,一种是服役156个月,也就是10年
也就是说,只要加入朝鲜人民军,基本年轻时代就都是军人了,不是现役就是预备役。
所以朝鲜人民军的规模非常庞大,有100多万人规模。
要知道,朝鲜总人口才2000多万,就上千万人口的大国来说,朝鲜军人比率是最高的。
一旦朝鲜爆发战争,从17岁到46岁
甚至,朝鲜还有一个工农赤卫军,类似于我国的民兵,是16岁
第三,半义务制度半志愿制度。
这种国家有很多,我国也是如此。
我国是义务兵制度国家,但目前是义务兵和志愿兵并行制度。
原则上征兵首先是志愿兵,也就是自愿参军。
如果志愿兵数量不足,或者素质不符合需要,才会进行志愿兵征召。
中国的人口基数很大,每年志愿参军的年轻人大体符合军队需要,不需要强制征兵。
自然,一旦爆发战争,还是很可能会全面征召士兵入伍的。

参考:
日本人在1925年“宇垣裁军”之后(也称为大正裁军),只保留了17个常设师团共25万人的兵力,原有的第13、第15、第17和第18等四个师团番号被取消。
然而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师团数仍然还是17个,兵力却陡增至38万余人,这就是现代兵役制度的结果。
其实这也反映了日军师团在和平时期和战时状态下兵员数量的差别,即便简单均摊,可知1937年之前师团平均人数为14700人(其实不准确,还有许多独立和后勤单位,应为12000人左右)。
而一旦完成战时扩编,各师团兵力迅速达到20000人
几个老牌师团都超过25000人。
那么只有38万人的日本现役陆军,是怎么样扩充到二战末期将近600万人的庞大规模呢?
当然就是通过动员和补充,日本陆军在二战时期的动员顺序是:预备役、后备役、第一补充兵、第二补充兵,到最后如果前面四样都用光了,那就是凡14岁到60岁的男子,统统征召来当兵。
所以补充兵员的顺序其实也就是“动员顺序”,工作任务直接归属于陆军省兵役局,当组建新部队或者老部队伤亡惨重需要补充时,陆军省就要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动员。
而且进行大规模动员,必须要由陆军大臣和参谋总长共同“上奏”原因,得到裕仁批准才可以进行。
按照日本陆军史的记录,1937年7月,日本总兵力为4481000人,其中战斗兵员1997000人。
什么叫战斗兵员呢?
就是指现役官兵的380000余人、预备役官兵738000人,后备役士兵879000(没有军官)。
后两部分的这些官兵基本都服过兵役,经过正规军事训练甚至有一定作战经验(比如在东北作战),退伍后转为“预备役”或者“后备役”。
而第一补充兵和第二补充兵就不算作战斗兵员,他们只是符合征兵条件的“适龄男子”,只有前三种兵员不够了,才会征召到这两批人,经过短暂的集训后即被推上前线。
当时第一补充兵的数量为1579000人,第二补充兵为905000人,两者区别在于年龄段和身体条件的不同,当时日本总人口为1亿零500万(算殖名地),这个动员比例已经很大了。
注意,日本陆军是分区进行兵员补充的,即每个师团都有自己规定的兵源地(我们称为军管区、师管区)。
比如我们熟悉的第4师团兵源地大坂、第5师团兵源地广岛、第6师团兵源地熊本等等,当前线部队需要补充兵员时,各兵源地先行征召士兵,然后点对点给各部队进行补充,但战争后期有些乱套了,无它,部分城市兵源已经枯竭。
比如1944年豫湘桂战役后,华中日寇第11军伤亡惨重,在衡阳一家伙损失了好几万人,整个军的兵员缺额高达80000人,于是通知国内给予补充。
缺额统计方式也很简单,以中队为基准单位逐级上报,到大队、联队和师团司令部,再由军司令部统一向陆军省兵役局报告。
得到陆军省命令的各师团兵源地,则按后备役、第一补充兵的顺序和在册名单,给各家各户发去征兵明信片(预备役早就补充没了),要求某人某月某日到某地集中。
经过短期训练和领取装备后,集体坐船前往中国战场送死,到达武汉第11军司令部所在地后,再按明细分配到各师团,
日本是近代第一个实行现代兵役制度的国家,所以服兵役是法律规定,经过几十年的运作,才形成了完备的后备兵员和补充新兵的体系。
随着战争的消耗,当现役官兵、预备役官兵甚至第一补充兵损失比例很大的时候,野战部队后面的战斗力自然急剧下降,光有600万人头是不行的,军事素养太差。
而中国在抗战之前没有认真推行兵役制度,在抗战爆发前仅仅突击训练了50万名壮丁,战争进入残酷和相持阶段后,当保安团和这批壮丁补充完毕之后,就开始强征甚至抓丁了,不仅素质差并且期间损失也大(冻饿致死或者开小差)。
只有少数精锐部队,才有资格获得比较稳定的兵源地来补充新兵,比如第74军的军管区就是贵州遵义。

参考:
战争中补充兵员的途径有三种。
发生战争后,决定战争胜利的因素最终还是人,所以充足的兵员对战争胜利非常重要。
如果战争中兵员损失比较大该如何补充呢?
战争中补充兵员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即临时征召,预备役转现役,召回退役军人。
临时征召。
临时征召主要是从地方临时征召和战俘的直接转化。
战争发生后兵员损失大,即可以从地方临时征召,临时征召的兵员有个缺点即不能立即投入战斗,需要经过训练后才能投入战场。
临时征召还分为主动参军和被动参军,比如解放战争时解放区老百姓争相报名参军,而蒋军则只能通过抓壮丁的形式补充兵员。
相比于临时征召,战俘直接转化则能直接投入战场,省去了新兵训练的步骤。
预备役转现役。
战争发生后现役部队进入战备状态,而预备役部队则根据战场形势随时都可以转为现役部队投入战场。
预备役部队经过稍加训练或者不用训练即可直接投入战斗,预备役部队也是战争发生后投入战斗的第二梯队人员。
比如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军事冲突中,两国的兵员损失惨重,预备役部队人员不得不整装投入战斗。
召回退役军人。
现役军人退役后一般要服预备役,预备役的年龄为35周岁,之后便退出预备役。
但是若有战,召必回,当那一天真的来临,退役时的誓言就会变成现实。
只要祖国召唤,每一个退役军人都能义无反顾的投入到战斗中去,即使是年龄超过预备役年龄的退役军人。
综上,战争中补充兵员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即临时征召、预备役转现役和召回退役军人。

参考:
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几乎所有的分析人士都认为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口众多。
日本人口远远没有中国多,地狭人少,无法支持长期战争。
所以,只要中国持久抗战,就一定能够赢得战争的最终胜利。
但是当战争真正爆发的时候,人们才发现,情况并不是这样。
因为日本当时已经实行了预备役制度,而中国因为长期处在军阀混战状态,所以除了广西之外,其他省份都没有实行预备役制度。
所以兵源储备很紧张。
淞沪会战爆发之后,国民政府几乎将自己所有的中央军精锐都全部投入进去了,之后又陆续投入了广东来的粤军,广西来的贵系部队等地方部队,但是持续了三个多月之后,国军还是全线崩溃了。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军的后备兵员补充不上。
在抗战爆发之前,全国只有广西实行了全民兵役制度,所有16岁
这也是原本只有第七军一个军的桂系部队能够在战争爆发之后迅速扩编到4个军的原因。
其他地方部队就没有这种情况了。
比如中央军当时在淞沪会战中损失惨重,兵源补充只能从地方保安团抽调,主要是当时已经被国民政府控制的湖南,湖北等地抽调而来。
这些后备兵员到达战场之后,再被分批补充到前线的部队。
现在一般都认为,抗战爆发时全国的部队总数应该在130万人,也有的说法认为是200万人左右。
这其中既包括中央军,也包括地方部队。
而这些有经验的老兵,在经历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之后,就基本上消耗殆尽了。
所以战争进行到1939年的时候,国军部队就表现出了和之前完全不同的战斗力和作战水平。
在武汉会战结束之前,国军还有能力在局部地区发动反攻,而在武汉会战结束之后,国军就只能被动防御,而没有能力主动反击。
也是在这之后,国民政府才不得不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强行征召老百姓参军上前线,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拉壮丁。
尤其是在大片国土已经沦丧的背景下,国民政府所能够实际控制的领土和人口都已经大幅缩减,从而只能强行抓壮丁,来补充在前线受到损失的部队。
这就是说,即便一个国家名义上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如果没有进行工业化的改造,国家实际上也没有能力动员这些资源来服务于自己的目标,尤其是参与战争。
只有国家能够有效的控制和动员这些资源和人口,才能把他们变成自己的战争资源。
国民政府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基层社会自从晚清以来就已经完全崩溃了,而国民政府也没有能力重建。
我们现在都说皇权不下县,国内政府的情况还要更惨一些,在许多省份实际上连县都到达不了,更不用说县
所以当时的国民政府不仅无法有效的动员全国老百姓参军抗战,实际上也没有能力在自己控制的范围内,通过征税来获得资源,支持战争。
当时人们所说的中国的优势其实都只是纸面上的,国民政府并没有能力有效地动员和使用。
反过来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八路军和新四军能够在各个抗日根据地内,通过减租减息来动员群众参军,对八路军和新四军所到之处,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重建地方的基层组织体系,把当地的老百姓都编织进自己的网络里,这样也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根据地内的人口和资源。

参考:
古代和现代战争期间兵役的来源是不同的。
现代的兵役制度许多国家要么是志愿兵役制,或者是义务兵役制,在就是强制兵役制,而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以雇佣的形式存在的征兵制度。
我国现在就是志愿兵与义务兵并存的局面,志愿兵的年限一般较短,义务兵年限一般是两年,而且还可以选择继续服役的。
而人口较少的国家和地区,比如韩国和我国的台湾地区,他们就是强制兵役制,法律规定男子到一定的年龄后就必须服兵役。
而比较特殊的就是雇佣兵制度,这种兵役制度,那就是不管是否为本国人,都可以签订服役的合同,这项制度在欧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在古代战争中,除了官方自己招募的方式,也就是军队的正规军,还有一种更加常见的方式,那就是抓壮丁,抓民夫,基本上就是军队打到哪里之后,军队缺人于是就在原地进行补充士兵,国民党败退之际不就在长江一线,抓捕了七十余万的民夫去充当士兵吗?
相比现代,古代的兵役制度更加简单,粗暴。

参考:
战争怎么补充兵员?
我认为,战争一旦爆发了,补充兵员的重要,第一,要从近几年退役军人中拣选,因为他们熟悉部队各军种军事技术,一到部队就立马可以参加战斗。
第二,中国辽扩,民兵役备役也可以抽出来训练,战争打响,也可以补充进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