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墓是如何重见天日的

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国家的瑰宝,它们揭露了最早时期的文化发展,以及古人的智慧,是中华两河流域文化发展的产物,所以至今为止,我们对文物的出土研究都非常的重视。
而随着战乱和动荡,很多文物也随之被销毁和丢失,为了避免剩下的文物被偷盗,考古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在1983年南越王墓被挖掘,专家却打不开石门,一老人用一招轻松解决的故事。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土木建设成为了发展经济的重要一项,所以很多时候,为了建设道路或者其他工程,而不得不得将一些山脉给凿空或者削掉。
在1983年,广州的一座象岗山处,为了加快工程的进展,必须将山削平,那些农民工全部聚集在此,为了削山一直往深处挖,就在他们挖了不到二十米的时候,发现原本全是土的地方,慢慢出现了一些非常工整的石块,还有石板。
这个时候,一位农民工拿出一根棍子将其中的一块石板翘了起来,当他们看到那翘起来的缝中景象后,立马给当地的文物局打了电话,因为那里面竟然是一座古墓。
当专家们赶到之后,便开始对这处地方展开了发掘工作。
在他们挖掘的过程中出现了好几个石门,这些门都是很难打开的,当他们打开第一座门,再准备打开第二座的时候,就遇到了难题。
由于打开石门的过程异常艰难,即使是考古学家也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他们想尽了任何办法都无法解决,而他们也不能将其破坏,就在他们束手无策之时,便想到了一个办法,在石门之下开了一个小洞,让其中一个瘦小的考古学家进去,先看看里面是什么情况,在这位考古学家进去之后,发现这后面的石门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碳酸钙这种物质,导致两座石门相连甚紧。
遇到这种情况,考古学家也没有办法,于是就将当地的一位年近60的采石专家请过来,当老人赶到,看到这种情况后,他拿出了一根棍子,将石门侧边的石条和石块全部搬离,由于石门底下没有支撑,所以石门也就此滑落,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本门缝中的碳酸钙也掉落了。
就这样,这座古墓也被打开,经过对墓中情况的研究,专家发现这是一座王爷的古墓,而其中出土的文物也为国家历史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参考:
1983年,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征用了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附近一个叫象岗的山头来修建住房。
6月8日基建工人在整平了的山头挖掘地基时挖到了巨大的石板,从石板之间的缝隙看去,下面好像是一个地下室。
工人们当时想撬开石板探个究竟,当时的工地负责人叫邓清友有点文物知识,及时制止并迅速向上级部门报告,有关部门当曰就组织力量进驻进行考古发掘。
事后人们才知道,这里竟然是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西汉初年南越王赵眛的陵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