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报怨以德”我们该怎么样解读这两句话

感谢
这样才是完整的一句话,大小多少是个前置条件,大小多少在我看来简单来说就是公平取中,抱怨以德也是取中,和化学一样只有取中,没有偏私才能安稳长久,天地大道就是如此。
然后说下《论语》,原句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对于这个“直”有很多种解释,我
最后,我认为两位古人,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只不过一个在说天地,一个在说人,只有不以己之私去判断“德”与“怨”才能了解天地运行之中的道理,这样才能更好的做事做人。
多说一句,我们看问题也好,看人也好一定要全面一些,正如现代大数据一定要充足后再做判断,另外我们的先贤们都是有智慧的人,他们的道理往往不会是字面上。
还有就是这些书籍经过无数时光和无数的人,我们看到的不全是那些先贤们所表达的,正如《庄子》轮扁斫轮说的那样,很多事情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所以建议不要读死书,一个字一个句去弄,当然如果是学术研究另作他论,作为国学爱好者,我

参考:
这两句话,单从字面意思看,很难理解其丰富的内涵,甚至会产生与原文相反的意思,所以必须放在这两句话的原文出处进行理解。
原文并不赞成“报怨以德”,而简单地把两句话连在一起理解的话,则似乎变成了提倡“报怨以德”的意思。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出自《论语》,原文如下: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从原文的意思来看,孔子不赞成“以德报怨”,而提倡“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报怨以德”,其实就是“以德报怨”的意思。
原文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原文如下:和大怨,必有余怨;
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从这一章全文的意思来看,老子也不赞成“报怨以德”,并且也说明了不赞成的理由,即:“和大怨,必有余怨”。
孔子和老子,分别作为儒家和道家的代表人物,为什么他们都不赞成“报怨以德”呢?
《论语》中只提倡说要“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但并没有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但《论语》的其他章节提到了类似的问题。
从《论语·学而篇》可以找到原因,原文如下: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另外,我们从《道德经》的相关语句中也能找到答案。
老子不赞成“报怨以德”的原因,就是“和大怨,必有余怨;
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两个相互怨恨的人,必然的是因为互相碰撞,碰撞的很厉害了,才会造成伤害并留下怨恨。
要让怨恨和解,就相当于强行把两个必然会产生碰撞的人融和在一起,双方越退让,反而越会觉得心里更怨恨。
这就是和大怨,必有余怨的道理。
老子并不赞成,无条件地和解怨恨,无底线地宽容伤害自己的人。
老子认为,唯有以德相交,才不会造成相伤相怨。
不以德相交,即便表面上和解了,两者依然是合不来的两

参考:
“以德报怨”与“抱怨以德”同意:何以报怨?
答曰:“抱怨以德”,以德报怨。

参考:
什么叫以德报怨?
道德经第63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什么叫德?
以前说过许多次,德是要求,德是需求!什么叫以德报怨?
大小多少,善恶情仇,我们总是对外在的不如意不满、报怨,这种情绪是有的,但是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以德报怨!以要求和需求报怨!这要求和需求就是德,就是方法!因为要求,所以想满足要求,怎么满足要求呢?
如下:解决困难的问题,总是从容易的地方开始,解决大的问题总是从细小处开始的。
天下难事的终结必定是从容易解决的事开始,天下大事的解决必定是从细小的事解决开始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所以啊,圣人行事总是着眼于细微处,不断解决小问题,最终解决了大问题,这就是圣人不为大,而成其大的秘密。
还记得圣人善治未病吗?
因为他一直解决小问题,不让小问题变成大问题!接下来的第64章就顺理成章了。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pàn),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
这是孔子说的,很显然,孔子没有理解老子说的以德报怨的意思!以德报怨的德不是品德和道德,而是要求和需求!当然了孔子说也的没有错,毕竟道法自然嘛。
但是孔子所说的德不是老子说的德!这点不可不知。

参考:
这两句话乍一看是矛盾的两个观点,但是把这两句话理解成两个不同阶层的人对德和怨的一个态度,那么这两句话都是合理的。
第一句话: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是站在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角度,来看待德和怨这个事情,当然,一个老百姓,你对我好,我就对,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要,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如果你是一个领导者,你是一个统治者,你的,身份不一样,你处理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
第二句话:以德报怨,一个领导者、统治者,你的下属或者你的部下抱怨你,你难道也跟他们一样也抱怨他们吗?
这样有用吗?
所以作为一个领导者或者统治者,就要有领导者和统治者的这个境界和胸怀,部下和下属抱怨你,你还要对他们好,因为你是上位者,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这个道理。
要学会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样的事情,你就会有不同的收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