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古代老是日本打朝鲜朝鲜却不打日本呢

实话说,朝鲜是真的弱,不然也不会总是被日本打。
首先,朝鲜也曾主动去打日本,那就是朝鲜李朝世宗大王时期的己亥东征。
不过这次东征的规模并不大,而且对手不过是日本对马岛的宗贞盛势力而已。
不过这也不要紧,反正己亥东征也够韩国人吹上好几百年了。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朝鲜确实自古以来就一直被日本欺负。
唐朝时期,朝鲜半岛上的政权新罗就遭遇到倭国(日本)水师的入侵。
不过在巨唐面前,倭军根本就不堪一击,4.3万大军直接被1.3唐军给干趴了。
之后就是著名的万历朝鲜战争,那时的朝鲜更是不堪一击,仅两个月时间,就被日军打得“三都守失,八方瓦解”。
最后,又是靠明军出手,才把日军赶走。
之后步入近代,通过明治维新强大起来的日本,再一次卷土重来,侵略朝鲜。
不过,这次朝鲜没那么幸运了,因为那时的清朝落后腐败,自己也在甲午战争中沦为战败国。
所以,朝鲜不久后就直接被日本给吞并了。
言归正传,那么为什么日本老打朝鲜呢?
其实,这个原因丰臣秀吉在入侵朝鲜时已经指出来了,就四个字:“假道入明”!作为岛国的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乏,而且地震灾害频发。
因此,日本人自古以来就有很重的大陆情节,一心想要入侵隔海相望的东亚大陆,妄
而入侵大陆最理想的跳板,就是与自己隔着对马海峡的朝鲜半岛了。
因为,朝鲜不仅弱,而且离日本也近,更容易被他们占领。
所以,日本每次向外扩张,都会首先拿朝鲜开刀。
还有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古代朝鲜一直都这么弱?
其实,这个问题也不难回答,古代朝鲜的弱小,不仅是因为领土小、人口少造成的。
更是因为他们在外交上长期奉行“事大主义”,使得他们几乎武功尽废。
古代朝鲜国小力薄,根本不是中国大一统王朝的对手。
而中国王朝对自己的藩属国都是比较照顾的,只要它们“不找死,一般都不会死”。
因此,朝鲜干脆全面“事大主义”,处处以中华为尊,年年进贡,岁岁来朝,这样就能获得中国王朝的保护了。
最典型的就是朝鲜的李氏王朝,从1392年一直延续到1910年,国祚长达519年,而它长寿的秘诀就是事大。
明朝时期,他们安心的做大明的藩属;
满清崛起后,他们又心悦诚服的当起清朝的藩属。
就这样,在中国王朝的保护下,朝鲜得以享国500多年,直到清朝败给日本,无法再为他们提供保护。
而全面的“事大主义”,却造成了一个很显著的弊病,就是武备废弛,军事孱弱。
壬辰倭乱时,当时的朝鲜承平已久,“人不知兵二百余年”。
因此,面对日本的入侵,战五渣的朝鲜军队简直不堪一击。
本文作者:小贱贱
参考:
朝鲜也想打日本,可实在是有心无力啊。
古代发动大规模的灭国战,首先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能动员全国的力量才行。
就比如秦皇汉武攻伐四方,隋炀帝、唐太宗攻伐高句丽的前提就是他们整合了政治资源,让自己拥有绝对的皇权,才能集中全力去打灭国战争。
而朝鲜历史上,一直都没有像样的强人政权,打日本谈何容易?
其实日本的情况也一样,长年混战,也没有能力集中举国之力,大规模入侵朝鲜。
这里要说明一个误区:古代日本也没有老是打朝鲜,翻遍史书也就一次,就是明朝时期的壬辰倭乱。
当时日本敢打朝鲜,就是因为日本出现了一个强人丰臣秀吉。
而且他打朝鲜也不是所有大名的集体共识,只是他
至于白江口之战,那不是日本侵略朝鲜,准确的说,那是同盟战争,是百济为了对抗大唐,搬救兵助阵。
所以古代日本大规模侵略朝鲜,只有壬辰倭乱那一次。
朝鲜半岛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箕子朝鲜和卫满朝鲜时期。
当时半岛的文明主要集中在半岛北部,南部土地还没有文明,基本上都是未开化的半岛土著。
曹魏大将毌丘检曾经率两万精兵杀得半岛土著哭爹喊娘,向中原称臣纳贡了几十年。
从这也能看出,当时的半岛土著是有多弱鸡。
(韩国人说自己有八千年历史,并且还主动贴高句丽,那是极度的厚脸皮)而当时的日本也差不多一样,也是野蛮落后的弥生时代,连一个中央政权都没有。
所以那个时代的朝鲜和日本都是弱鸡,都没有能力搞大规模入侵。
到了中国隋唐时期,朝鲜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
当时半岛上有三个国家,新罗、百济和高句丽三家混战,另外还有一些小部落跟着一起哄。
三家打了一百多年,各自都忙得要死,也没有没有余力去打日本。
不过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这个时期的朝鲜和日本都有海寇小规模入侵对方的记载。
比如朝鲜的《三国史记》就有记载,说倭国浪人袭击朝鲜沿海等地。
而日本的史书上也有新罗人骚扰日本沿海的记载。
这批新罗海寇在日本史书上被称为“新罗寇”或者“韩寇”。
但是双方具体的损失由于史料记载简略,不知道具体数字。
(其实这也说明当时双方海寇入侵的规模烈度不高)唐高宗时期,唐朝联合新罗灭百济,这是日本第一次大规模出兵朝鲜半岛,史书上被称为白江口之战。
不过前面说了,白江口之战并不是入侵战争,只是百济找盟友,共同对抗大唐和新罗。
所以这顶多只能算干涉,谈不上是侵略战争。
比较令人意外的是,这一次大战期间,唐朝焚毁了日本战船四百多艘,从出动这样一支规模的海军,而且还是渡海远征,可以看出当时日本的军事实力已经不容小觑,是个硬茬子。
当时的朝鲜如果大规模入侵日本,应该占不到什么便宜。
经过多年战争后,新罗统一半岛。
朝鲜半岛终于结束多年战乱,在文化和军事两方面都领先了同时期的日本。
但是同一时期的日本也没有裹足不前,在圣德太子的推动下,日本也开始了大化改新,全面向唐朝学习,国力迅速得崛起,进入了“天平文化”的全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日本和朝鲜都是一个水平,双方都吃不掉对方。
中国五代时期,王建推翻新罗,建立了朝鲜历史上的高丽时代。
当时的日本处于天皇权力崩塌阶段,出现了混战的苗头,其实当时朝鲜是有机会入侵日本的。
然而令人悲催的是,同时期的契丹人崛起,高丽为了应付契丹入侵,不得不集中兵力在北方,不可能去打日本。
之后,北方游牧、渔猎民族轮番崛起,高丽不断应付女真、蒙古的轮番入侵,疲于奔命。
自然也没能力去打日本。
这段时间的日本是日本历史上的平安朝和镰仓幕府。
日本的这两个时期,用一个很蔑视的词来形容就是——弱鸡。
幕府将军连国内的大名都搞不定,怎么可能入侵朝鲜?
不过这段期间双方的海寇袭击对方的时间还是时有发生,但规模都不大。
蒙古征服高丽后,元世祖忽必烈派高丽的洪茶丘率军入侵日本,这一年朝鲜军队终于踏上了日本国土,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没多久就被“神风”吹散了。
后来又集结大军配合元朝入侵了一次,也是惨败收场。
从这里可以看出,朝鲜和日本想要大规模入侵对方,至少要有一个强权者才行。
如果不是忽必烈铁了心的要灭日本,高丽压根不敢有进攻日本的念头。
而朝鲜和日本都没有忽必烈这样的强人,自然也就不会出现大规模入侵对方的情况了。
明朝建立后,高丽王想出兵打大明,但被大将李成桂发动兵变推翻。
随后李成桂向明太祖朱元璋称臣纳贡,成为了明朝藩属。
当时的日本进入了室町幕府时代,这一时期日本和朝鲜贸易增多,随之而来的就是双方的海寇横行。
比如朝鲜太祖李成桂就曾经杀过倭寇,还被倭寇射中了一箭。
到了相当于中国明成祖时期,朝鲜世宗大王对倭寇忍无可忍,终于发动一次反击,试
这次反击是朝鲜历史上唯一一次主动进攻日本,被称为“己亥东征”。
此一战,朝鲜出动1万7千名大军,200多艘战船,进攻倭寇聚集的基地对马岛。
然而令人喷饭的是,朝鲜将近两万人,在面对区区六百倭寇时,竟然还被反杀,战死了数员战将。
最后是凭借人数优势,连续向倭寇发动强攻。
几个回合下来,才把倭寇打服。
这一次客观来说,朝鲜确实打赢了,但赢得不怎么高大上。
并且这也只是针对倭寇的反击战争,不是针对室町幕府的战争。
接下来的两百年,双方没有再爆发过。
一直到大明万历时期,日本因为出现了丰臣秀吉这个强人,双方才再次爆发大战。
关于壬辰战争的过程,这里就不说了。
总之就是一句话:朝鲜军队在承平日久了将近两百年后,其军队的组织和战斗力,都与经历了战国时代的日军有了巨大差距。
如果没有明朝的及时出手,朝鲜必亡。
后来丰臣秀吉猝死,日军撤回国内,再度开启混战。
最后是德川家康获胜。
德川家康不是丰臣秀吉,他没有那么大的志向。
所以日本进入江户幕府时代后,也就没有再度入侵朝鲜了。
又过了几十年,满族崛起,在东北打得朝鲜节节败退。
先后经历了“丁卯胡乱”和“丙子胡乱”,朝鲜半岛北部被满洲八旗多次劫掠一空。
在这样的背景下,朝鲜也就没有能力发动入侵日本的战争了。
总的来说,韩国历史乏善可陈,日本在古代好歹还有一个战国时代,出现了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两个大妄人。
而朝鲜则是连一个有雄途壮志的君王都没有。
至于为什么,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原因就是朝鲜的地理位置和政治体制。
地理位置不用多说,日本是海岛,它入侵朝鲜没有后顾之忧,而朝鲜背靠中国,它不可能集中大军攻击日本,否则会被中原王朝抄它的后庭。
在这个大背景下,任凭朝鲜国王有大多的雄心壮志,都是不可能发动大规模入侵日本的战争的。
政治制度这一点很复杂,简单地说:朝鲜的集权度一直都不高,即便是朝鲜王朝,地方也是半自治状态。
这种政治形态大约相当于中国的南北朝时期。
即豪族垄断了中央到地方的大小各级官职,豪族和国王一起共治天下。
所以朝鲜历代的国王都没有能力整合全国的民力去办大事。
而跨海打日本,在当地简直是如同天方夜谭一样。
即便是国王有想法,豪族不同意也不行。
如果哪个国王敢一意狐行,大臣们会把他干掉。
比如朝鲜第十五任君主光海君就因为周旋于大明和后金之间,奉行不背明、也不怒金的中立外交,遭到了绝大多数大臣的反对。
于是在大明天启三年,被拥有一众大臣支持的朝鲜仁祖李倧发动宫廷政变给推翻了。
从这一事件也可以看出。
朝鲜的集权度相比于中国来说,太低太低了。
集权度不高,就出不了强人;
没有强人政治,就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怎么可能发动大规模侵略日本的战争?

参考:
其实是古代朝鲜人的一支移民占领了日本,融合了一部分秦人,把日本土著阿努伊人赶到了北海道,最终形成了大和民族。
1,朝鲜和日本的土地禀赋对比。
古代韩国(朝鲜)的北方边界经常变动,明朝开始与现在的边界差不多。
日本的领土在统一后变化不大(后期占领了北海道和琉球)。
韩国面积9.96万平方公里,朝鲜面积12.28万平方公里。
日本面积37.79万平方公里,北海道面积面积8.3万平方公里。
所以历史上的朝鲜总面积约22.24万平方公里,远少于日本的37.79万平方公里。
日本大部分国土在韩国以南,直接面临太平洋,降水量更多。
日本有一半的国土属于亚热带气候,韩国之后南部沿海地区才是亚热带气候。
所以日本土地资源养活的人口多于朝鲜半岛,一般是1.5:1的比例。
一般情况下,日本人比朝鲜人要多一半的人口。
在相同的技术条件下,人口多的自然比人口少的占优。
2,日本早期人类的来源。
目前,日本只发现了3万年前的人类化石。
3万年前,还是冰川世纪,海平面比现在低120米。
日本和朝鲜半岛有陆地相连,和琉球、中国吴越一带也有陆地相连。
当时从朝鲜半岛和中国南方迁徙过去的人类融合成了阿努伊人。
1万年前的新仙女木事件后,世界范围内的冰川融化,形成了现在的东亚海洋规模。
阿努伊人没有远距离航海技术,成了孤立民族,没有金属物品,只有陶器和石器等,发展出了绳纹文化,以采集和渔猎为生,没有种植农业。
中国战国时期,东北地区发生了巨大变化。
当时箕子朝鲜占据辽东和现在的朝鲜西北部,韩国人的主体祖先建立了一个部落联盟辰国,在朝鲜半岛中部地区,朝鲜半岛南部是日本大和民族的祖先。
当时韩国人的祖先辰国因为接近箕子朝鲜,文化比较先进。
朝鲜半岛最南端的日本人祖先,文化最落后,但已经学会了种植水稻。
日本的神田秀夫认为在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时,一部分吴国遗民渡海到了日本。
荆轲的助手秦舞阳,他的爷爷叫秦开,是燕国的一员大将。
这位秦开踢翻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最终导致日本人的祖先东渡日本。
公元前300年左右,秦开大破东胡,扩地千余里。
随后,秦开渡过辽水进攻箕氏朝鲜,直达满番汗(今鸭绿江附近),取地两千余里。
燕国在箕子朝鲜故地置辽东郡。
箕子朝鲜受到燕国的挤压,于是向辰国扩展领土。
辰国不敌箕子朝鲜,也只好向南迁徙,挤压在朝鲜南端日本祖先的生存空间。
所以从公元前300年开始,日本人祖先通过简陋的木筏、葫芦等工具东渡日本。
一直到公元前194年卫满朝鲜建立,大概用了100年的时间,大部分的日本人祖先都东渡完毕。
只有朝鲜半岛西南端的一部人没有东渡,逐渐被马韩人融合。
一直到隋唐时期的百济,日本皇室还和他们通婚。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到了日本,也给日本带来了先进的文化。
另外一部分秦人不堪压迫,也辗转从朝鲜渡海到日本。
所以日本大和族的祖先主体来源于朝鲜半岛的南端,同时融合了部分中国吴越人和秦人。
3,日本的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群O基因组O2b(M176)子类。
O2分两个主要子类:O2a(PK4),O2b(M176)。
O2a,主要是泰族、苗瑶、高棉等民族。
O2b,主要是朝鲜族、大和族。
O3,分布最广,主要是汉族主体,大部分的东亚民族都有相当数量的此类基因。
然后是O2人种逐渐占据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其中O2a人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O2b人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相当于中国的燧人氏时代,O2a是百越的祖先,O2b是韩国人、日本人的祖先。
O1人种一部分被O2融合,一部分迁徙到更远的西伯利亚、中亚、大洋洲一带。
O3人种从青藏高原边缘的昆仑山等山脉东迁,占据了中国大部分的地区,相当于伏羲(东夷部落)、女娲、炎黄时代,最后成为汉族的主体。
O2b受到压力,逐渐搬迁到中国东北一带,在战国时期,渡海到日本,逐渐取代了原住民阿努伊人。
韩国人实际是东夷部落的O3基因与更古老的O2b基因人种的融合。
4,朝鲜世宗大王的己亥东征。
这是朝鲜历史上唯一的一次东征日本。
1419年,朝鲜世宗大王任命李从茂统率227艘战舰、1.7万大军进攻对马岛的倭寇。
对马岛的日本倭寇约3000人,头领是对马国守护大名宗贞盛。
最后,宗贞盛请降,保证不再骚扰朝鲜。
李从茂接受了宗贞盛请降,撤军回朝鲜。
5,朝鲜在历史上主要面对鸭绿江以北的入侵。
唐朝时期,日本和百济联军在白江口之战失败,日本有数百年时间没有侵犯朝鲜。
一直到元朝入侵日本失败后,日本倭寇又开始骚扰朝鲜。
朝鲜在历史上主要面对高句丽、渤海国、辽国、金国、元朝、清朝的入侵。
另外,朝鲜王朝受朱子学影响很深,不重视发展海军。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本文为原创,如果觉得有点意思,敬请点一下

参考:
在中国历史上,我们看过太多的战争的存在,虽然我们无法避免这些战争,但是我们一定能够看出,它们打仗的初衷就是为了争夺领土,而这样的事情不仅发生在中国,在国外的一些国家也经常有出现,比如离我们最近的朝鲜和日本就曾经有过很深的矛盾。
这种矛盾并不像我们日常所理解的简单的政治上的问题,而是升级到了战争上。
比如日本经常会发动一些战争侵略朝鲜,而朝鲜却很少有还手的机会,那么我们不由得感到奇怪,为什么朝鲜每次在和日本有矛盾的时候,从来不采取暴力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呢?
这背后有什么原因吗?
难道朝鲜真的很弱吗?
首先我们要知道日本是一个非常好战的国家,而这种好战其实从另一个角度也能够理解,那就是它们的国土面积十分狭小,并且经常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的影响,所以生活起来也是非常的困难。
特别是在日本早期的时候,它们没有能力维持自己国家的生存发展,所以只能够靠资源的掠夺来进行国土的扩充,而与我国遥遥相望的整个大陆地区就是它最好的一个去处。
正是因为这样,它们为了能够进入到当时的明朝,从朝鲜地区借路也是很正常的,就是因为这样,它们才与朝鲜有了战争上的冲突。
当然日本除了有这种资源上的需求,以及借路的这一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日本的发展非常的快。
反观朝鲜的话,就不能够与之匹敌了。
日本是一个非常注重学习的国家,它们在对外扩张之前,其实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学习,而日本的内部发展也在明治维新以后有了新的起色。
它们开始注重自己国家的各方各面的建设,而除了这些之外,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于,它们国家的军事方面的扶持力量非常的多,正是因为这样它们才有胆子跟朝鲜倒起来。
那么反观朝鲜,为什么朝鲜从来不跟日本主动开战呢?
其实这也是因为朝鲜自身的历史环境的限制,由于朝鲜在早期的时候跟中国其实是一种宗主国和附属国的关系。
在这种关系之下它想要还手,那么首先需要得到宗主国的同意,而那个时候的封建王朝其实并不支持海外战争。
正是因为这样,它们也没有办法通过自己的力量进行反击,这种附属的地位使得它们只能够被动的接受,来自于日本的侵略和打压。
当然我们能够理解,当时的封建王朝选择坐视不理的原因,毕竟从当时的历史状况来说,日本其实也在天朝上国的眼中是一个附属国,所以它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小附属国得罪另一个。
除开
由于朝鲜的内部发展的非常慢,而且它们本身的思想观念一个方面都有着一定的限制,所以它们对外来说并没有太强的竞争力。
而日本在早期侵略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很强有力的武器和各种各样的作战方案,朝鲜在这方面相比就缺乏了这些应对能力。
正是因为这样,它的军队无法与日军进行抗衡,它们也无法将自己的军队拿出手,所以只能够接受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
当然我们也必须要知道,朝鲜其实并不是一个非常弱的国家,它能在自己发展的这么多年里面做到现在这个位置,也有着它自己独特的优势。
可能这种优势在我们看来并不是特别的明显,可是在它的国家发展之中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若是如今谁还想侵略朝鲜的话,那么所面临的打击一定是别的国家不能够承受的,就是因为这样,朝鲜也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其实是可以在有限的范围之内活动的很好的,所以我们也只能够静观朝鲜未来的变化。

参考:
确实,日本一共有三次重要入侵朝鲜,但三次侵犯朝鲜受到伤害最大的却是华夏,明朝万历时候,丰臣秀吉侵犯朝鲜。
让张居正积攒的家当损失殆尽,无力剿灭女真,也让最后一次华夏有能可能进入资本主义的可能性。
日本二次侵袭朝鲜,让满清三十年“洋务运动”毁于一旦。
再就是抗日战争了。
朝鲜自甲午之后彻底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但也必须事实就是地说。
日本真看不上朝鲜,日本不过是以朝鲜为跳板,为了攻占华夏而已。
朝鲜自古以来就是贫瘠之地。
也是华夏附属国而已、而日本一旦强大就必然要入侵华夏、朝鲜就是唯一的陆上通道,也是日本的后勤基地,朝鲜自古以后也没有强大过,一直依附于华夏,华夏强大,他就好。
华夏弱小还得首先救护于他。
反而更拖累 华夏。
可以说占尽华夏便宜,我们却却丝毫的益处。
而且现在的朝鲜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
朝鲜唯一一次进攻日本时期就是韩国吹嘘的“世宗大王”在著名的世宗大王时期,世宗指的是朝鲜第二代国王,叫李祹。
有朝鲜尧舜之说,当时明朝皇帝是明成祖时期,在公元1419年李祹发动己亥东征,试
结果却是日本伤亡700余人。
朝鲜自己伤亡180余人,这就是韩国吹上天的世宗大王。
此役日几乎没有记载,作为宗主国的明朝也没有记载。
唯一的记录就是朝鲜自己。
实际上不过是渔民大规模冲突而已。
李祹在公元1450年薨世(他的死不能用驾崩,资格不够)明朝赐谥“庄宪”,庙号“世宗。
也就是说,韩国人引以为豪的“世宗大王”还是明明英宗御赐的。
朝鲜半岛从明朝伊始就存在“事大主义”的生存哲学。
由于自身在历史上,政治和军事乃至各个方面的落后与乏善可陈,长期的战斗力堪忧,就朝鲜这样处事方式,至今也是如此。
造成朝鲜如此原因首先就是进取心不足,日本朝鲜都是国土狭小。
耕种地区面积就更少,从各个方面都不足发展成为一个强大政权,就此造成朝鲜人只要吃口饱饭就行,缺乏危机感,相比之下,日本就很不同,朝鲜的最大悲哀在于,正好夹在中日两强之间,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他只能依附一家,脚踏两只船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朝鲜和欧洲的波兰一样,而且朝鲜三面环海,交通不便,一旦发生战事,对国防和经济要求极高,就是说需要强大的国力支持,而现在韩国和美国交好,也有引进第三方的意思。
朝鲜自古就不善战,军事水平很差,甚至不如越南和缅甸。
再就是作为华夏的附属国,他的国防与外交必须以宗主国的利益为上,自从明朝开始,华夏进入内敛收缩时期,所以也造成了朝鲜更加糊里糊涂,上下昏聩的地步。
壬辰战争爆发,在明朝援助下朝鲜击溃日本的入侵,这简直的甲午海战的提前预演,此役暴露了朝鲜军队乃至各个方面与日本的巨大差距,也看到野心勃勃的日本狼子野心,可惜无论朝鲜还是明朝都缺乏这样的远见,如果当时一举荡平日本也许历史就可以改写。
但由于女真兴起,也让明朝无暇他顾,后来女真把朝鲜劫掠一空。
朝鲜由明朝的附属国,成为女真附属国,而这恰恰是弱国的真实写照。

期待你的

参考:

历史上朝鲜还真打过一次日本,而且还打赢了,战败的小日本向朝鲜保证以后绝不欺负它了,这场战争就是“己亥东征”,一场唯一值得被朝鲜大书特书,被韩国人不断用影视演绎的历史。
倭从东来这场战争的起因还是因为倭寇,大家要注意,倭寇可不是16世纪的时候才出现的,早在大明洪武年间,小日本沿海地区的一些失意封建领主,就开始纠集一些浪人、海盗、破落的武士、走私商人、亡命徒等袭扰中国和朝鲜的沿海地区,他们在那里杀人放火、抢劫财务、无恶不作。
从洪武年间开始,在北起辽海、山东,南抵闽浙、东粤的广大区域内,咱明军就已经和倭寇交上了火。
到了成祖爷永乐帝在位的时候,藩属国朝鲜在大明永乐十七年时向大明密报,说将有一批倭寇侵犯大明,永乐爷接到报告后,严令明军加强戒备。
之后果不其然,明军在辽东咽喉要地望海埚全歼了进犯的倭寇,光是俘虏就抓了好几百,打得倭寇在之后相当一段时间不敢侵犯辽东。
而在朝鲜那边,自从李成桂发动兵变干掉了高丽建立李氏朝鲜之后,如果没有倭寇的袭扰,朝鲜自己的小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但偏偏倭寇的掳掠,让朝鲜的太祖李成桂、定宗李芳果、太宗李芳远都很生气,但生气归生气,三人在位期间谁也没敢动倭寇一下。
朝鲜就这样一直忍着,一边发展经济,一边积攒力量,等到了第四代国王,也就是世宗大王李裪在位的时候,他决定不忍了,要和小日本干一票,让倭寇也知道知道朝鲜男儿的厉害。
就在这时,小日本给了李裪出兵的借口。
就在明军在望海埚全歼入侵倭寇之前,这伙倭寇在朝鲜的西南近海地区靠岸,将全罗道地区蹂躏了一个遍,一些朝鲜的官船也被破坏、焚毁,临近地区也被倭寇洗劫一空。
尽管这群倭寇后来的解释说他们是要去中国的,只是因为半路船上没吃没喝的了,所以才不得已去“叨扰”了朝鲜,但朝鲜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正应了那句话,不在沉默着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于是朝鲜君臣上下难得的一致认为,该是给小日本一点颜色看看的时候了!东征日本永乐十九年(公元1419年)远在日本的朝鲜特工传回消息,说倭寇集结了200条船和1万多人,准备择良辰选吉日要渡海来朝鲜抢劫。
接到情报的世宗大王李裪决定先下手为强,为了干掉这股日军,李裪集结了2万的军队和200多条战船,为了能打赢、打疼倭寇,他特意把朝鲜骨灰级的名将李从茂给请出山了,请他带兵杀向日本。
于是在六月十九日这天,在朝鲜的海面上突然出现了一支庞大的舰队,它就是朝鲜远征日本舰队。
总兵力17285人,战船227艘,他们这次攻打的目标,就是对马岛,当时那里是对马国。
一个离朝鲜最近的日本领土,一个在日本那边天高皇帝远,敢肆意妄为的一个地方诸侯领主。
战争的过程相对波折一点,一开始倭寇那边毫无防备,朝鲜军队一来,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但倭寇很快就从慌乱中稳定下来,组织兵力向朝鲜军队反扑,朝鲜军队地形不熟,又情敌冒进,没少吃败仗,但是朝鲜军队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他们此次来的是正规军,倭寇那边都是杂牌,况且世宗大王李裪在位时期,朝鲜军队还是有点战斗力的。
就这样在为了朝鲜,为了李皇帝的口号声中,朝鲜军队前仆后继,英勇战斗,攻势一浪高过一浪,倭寇最终顶不住了,倭寇的头儿宗贞盛乞降,并保证不再欺负朝鲜了,世宗接受了他的投降,之后朝鲜军队就撤兵了。
不过朝鲜军队打的毕竟是倭寇,不是日本当时的正规军,而且打的也只是对马,这一个地区而已,以一国打一个地区,如果都打不赢,朝鲜也就别混了。
当时日本的政府是室町幕府,在得到朝鲜攻打对马的消息后,室町幕府已经派出正规军队奔赴对马赶去支援了,如果朝鲜军队没有撤走,或者说是倭寇再坚持抵抗一下,等到幕府的援军到来,结局是什么样,还真不好说。
但不管怎样,朝鲜的这次“己亥东征(기해 동정)”,日本称其为“应永外寇(応永の外寇)”毕竟是打赢了,这场战斗的规模虽然不能和中国古代的战争相比,但是它的胜利仍然给东亚在这之后带来了一百多年的和平,直到1592年丰臣秀吉统帅日本战国精锐再次攻打朝鲜。
然而在那场战争中,朝鲜虽然是主场作战,朝鲜李氏王朝的军队虽然担负有保家卫国的职责和使命,但是朝军还是在和日本军队的接触中一触即溃,一败再败,逼得朝鲜国王不得不向大明求援。
而万历皇帝也一改以往不问政的态度,大明朝廷在抗日援朝这件事上的办事效率极高,短短几天就把一切流程、手续都办好了,四万明军开赴朝鲜,是的,第一期入朝的明军只有四万,而那时候的日本军队有15万人,是明军的四倍,可结果呢?
被明军打得丢盔卸甲,平壤之役、碧蹄馆遭遇战,更是在日军中流传了恐明的阴影。
二期入朝作战,明军先后投入的总兵力是八万,日军是14万,也是差不多两倍于明军,可结果又如何呢?
日军还不是灰溜溜的滚蛋回家了。
而朝鲜军队呢?
除了李舜臣的水师部队有点战斗力之外,其他就是个渣。
同样是过了一百多年,明军的战斗力依旧,可朝鲜军队的战斗力却下滑的厉害,究其原因,主要有这么几点:第一,朝鲜军队武器落后日军李氏朝鲜军队的武器装备和战术源自于元末明初的蒙古军队和明朝军队。
弓骑,是军队和核心,弓箭兵在军队中的比例很高,朝鲜军队的核心战术就是追求远程射击杀伤敌人,武器装备也是按照这个来构建的。
但问题是这种安排设置,打倭寇或许够用,但是打装备了大量火器的日本战国精锐,那就是送死了。
日军的火绳枪可以轻易的击穿朝军士兵,尤其是那些大型的射程能达到上千米的火绳枪,则经常被日军集中起来使用。
即便是朝鲜集中正规军与日军作战,朝鲜精锐的弓箭手在日军的这种攻击下,也会伤亡殆尽。
那么朝鲜就没有火器么?
答案是否定的,朝鲜很早就开始学习中国各类火器和弹药,比较典型的就是发射复数箭矢的四箭铳筒、八箭铳筒等。
朝鲜还专门将使用火器的士兵组成“铳筒卫”,到了世宗时期,铳筒卫增加到了四千人。
但是朝鲜的火器造价高、运输不方便,铳筒卫要自备盔甲、武器,平时装备是放在武库里的,因此效率自然低下,更为要命的是,铳筒卫后来还被遣散了。
更为要命的是,朝鲜自身火药的生产能力及产量严重不足,一年所产的火药不过一千斤左右,平时都放在首都的军火库内,遇到战事,还要打报告申请调用。
一千斤,不过一万六千两,四千铳筒卫平均每
此外,朝鲜军队使用的刀,轻而且短,还是单手刀,远不是日军双手刀的对手。
因此,无论是火器还是冷兵器,朝鲜军队的武器装备均处在劣势地位。
第二,朝鲜的城墙太矮朝鲜的城墙不高,相当一部分没有城垛,即使有,也只有半人高,城垛的尺寸不一,大致在4尺——8尺之间,而且朝鲜的城墙还都是一面近乎90度垂直的石墙,然后直接在石墙后边堆土,形成一道斜坡来提供士兵上下城,一旦敌军攻上城头,就可以顺着突破下去攻入城内。
更为主要的是,在以各种火绳枪为主要装备的日军面前,朝鲜军队在这种低矮的城墙上防御、作战,其伤亡无疑是巨大的,基本上是日军的活靶子。
而朝鲜人之所以会把城墙修的这么LOW,只是因为为了省钱!第三,内部党政朝鲜宣祖李昖在位期间(1552-1608),朝鲜朝廷内部形成了以金孝元为首的东人党,和以沈义谦为首的西人党,两家之间争斗的核心,就是朝廷里的权利。
到了宣祖24年(公元1591年),因为王世子册立的问题,东人党内部再次分裂,形成了所谓的南人党与北人党。
即便是“壬辰倭乱”结束之后,朝鲜内部的党争还没有结束,北人党再次分裂,变成大北党和小北党,到了大北党得势之后,其自身又分裂为骨北党和肉北党。
李氏朝鲜就是在这样的党争中不断的内耗,衰弱下去。
此外,其他的像士族把持政权,外戚乱政,后宫不宁等,频繁不断的在朝鲜宫廷内部,朝鲜中央内部上演。
就这样,朝鲜在这种无休止的内耗中,越来越虚弱,直到丰臣秀吉的大军渡海杀来。
结语中日朝三国,在数千年的历史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和平与发展,是亘古不变的永恒的真理,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中,三国才能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愿战火永远不要在三国之间燃起,愿三国永远和平。

参考:
主要是棒子国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
棒子国原来的领土很大,整个宇宙都是他们的。
后来为了宇宙和平,他们主动放弃了几乎全部的领土,只留下了现在的“三千里江山”。
据棒子国的历史书上介绍,早在中国隋唐时期,朝鲜先后出现了两位伟大的人物。
一个是乙支文德将军、一个是渊盖苏文将军。
在乙支文德的领导下高句丽几次击败了隋文帝、隋炀帝的入侵。
乙支文德:渊盖苏文更是打败了千古一帝唐太宗,攻至长安城下,李世民的一只眼睛也是他射瞎的。
只不过人家爱好和平,打胜了后没让唐太宗割让领土,人家自个儿就回去了。
你能说棒子不能打?
哎,吹牛归吹牛,现实还是要面对的。
棒子们有个特点,欺软怕硬,他们民族总体来说缺乏一种血性。
渊盖苏文:因此自建国以来,总是喜欢抱着中国这条大 腿,大树底下好乘凉嘛!特别是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之后,更是把“事大主义”当作国策,向大明拱手称臣。
朱元璋把朝鲜列为“永不征伐之国”,并且表态,有哥在,你就放心吧,谁也不敢欺负你。
正由于这样,朝鲜很少受到强大的外来武力威胁,朝鲜军队也没有大规模战争的经验。
而且由于承平日久,官员们“文怡武嬉”,腐败丛生,只会争权夺利,窝里斗,所以朝鲜军队不经打是很正常的事。
这种“事大主义“虽然有损国家尊严,但却有实打实的好处。
在中原大国的庇护下,棒子国倒是安享国祚,”民不知兵凡二百余年“,反正棒子们从古到今都一样,只要有好处,认谁当爹都成。
倭人就不一样了。
倭国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狭小,资源严重匮乏,加上老天爷也不喜欢他们,时不时来个地震,火山爆发什么的,简直就是不宜居住。
因此倭人们很想扩大国土。
想登上东亚大陆,最好是能把中原大国给占了。
朝鲜半岛是他们最好的跳板,是“假道入明“的必经之地,并不是半岛对倭人有多大的吸引力,而是半岛后面的那一大片土地吸引力太大了。
朝鲜半岛离日本最近,棒子的实力也非常弱,日本人打棒子还是信心满满的。
万历年代的朝鲜战争,倭人两个月的时间就把棒子打得哭爹叫妈,国内九道丢了八道,国王都要“渡江以附“,哭着喊着”宁死父母之邦“也不愿意在半岛呆了。
大明是棒子的宗主国,和干爹差不多个意思,看到棒子被打得这么惨,没理由不管啊!于是集结了4万人大军,分分钟就把倭人打趴下了。
倭人也是欺软怕硬的主,一看形势不对,便要议和。
两年后,那个日本猴子秀吉又贼心不死,倾举国之力,凑了14万陆军和7千水军来半岛挑事,结果短短一年后,倭寇又一次灰溜溜的逃回他们的岛国。
丰臣秀吉: 直到今天,棒子们还在做着大国梦,可惜实力不允许。
所以南边的棒子就天天意淫,慢慢的中国是他们的,东亚也是他们的,世界也曾是他们的,下一步,宇宙也是他们的了。
北边的那个胖子,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的。

参考:
也许在很多人心目中东亚三国的历史可以总结为:古代中国一直居于支配性地位,而日本则屡屡向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宗藩朝贡体系发起挑战,直到近代随着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的提升而使形势逆转。
至于朝鲜半岛上的国家无论是叫新罗、高丽,还是叫朝鲜、韩国似乎一直扮演着在中日之间夹缝求生的角色:中国强则为中国之藩属国,日本强则为日本之殖民地。
1592年—1598年日本丰臣秀吉企
在我们的印象中朝鲜半岛国家似乎总是成为日本侵犯中国的跳板,那么历史上朝鲜半岛国家是否曾有过主动进攻日本的经历呢?
这就说来话长了。
事实上日本侵朝古已有之。
据日本史书记载:公元4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大和朝廷出兵朝鲜半岛,征服了弁韩之地并在此设置任那府进行统治,进而将百济变成了自己的朝贡国——《日本书纪》记载:百济割让任那四县。
对此朝、韩学者明确表示:这完全是子虚乌有之事,朝鲜方面甚至声称:在当时的日本九州地区还存在着没被大和朝廷控制的臣服于百济、新罗的部族。
双方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然而无论任那日本府是否真实存在,当时的日本曾出兵朝鲜半岛却见诸双方的史籍记载,综合双方的记载可以大致还原一个基本事实:日本对朝鲜半岛的侵略不是始于甲午战争后,也不是起于丰臣秀吉时代,而是早在自就以拉开了序幕。
从表面上看:这是日本和朝、韩之间的事,和我中华无关,其实早在这时日本的扩张野心就已开始萌芽——尽管刚从原始部族过渡而来的倭国在这时尚不敢把中国当成自己的对手,但已萌生了取代中华构建以自己为核心的朝贡体系的念头。
翻看朝鲜、韩国的史书很多都有记载:某年某月某日倭寇来袭。
殊不知日本历史上也有“韩寇”一词——原来棒子也曾将鬼子按在地上各种蹂躏。
事实上第一次韩寇侵袭日本时中华大地还在大唐王朝统治之下,当时朝鲜半岛上的政权是新罗——《日本纪略》如此记载道:弘仁四年(西元813年)二月二十九日一百一十名新罗人驾五艘船登上小近岛,与当地人作战,杀九人,掳一百人。
作为事后的对策:日本在对马设置新罗语翻译,以便审查每年大量渡至日本的商人、漂流者、移民、难民等新罗人集团。
弘仁十一年(820年)二月二十六日居住于远江、骏河的七百余归化人(定居日本的新罗人)发动暴乱。
乱民“杀人焚屋”,抢劫伊豆国谷仓及船只。
二国军人开始未能捕捉,后来从关东等地七国请求援兵,最终捕获乱民。
869年五月二十二日夜新罗海盗乘船二艘来至博多港,抢夺丰前年贡绢绵后立即逃窜。
虽发兵追击但最终未能捕获。
对此政府加强沿海诸郡的防备,并逮捕且放逐了作内应的新罗商人润清等三十人,赏赐了勇射海盗的百姓五六人。
之后,在新罗被捕的对马猎人卜部乙屎麻吕通报了当地的严重情况,最终大宰府决定将治下所有的新罗人迁至陆奥,给予口分田使其定居。
当时新罗建造大船鸣号进行军事演习,据说是为了“伐取对马岛(870年二月十二日条目)”。
当地的书记官获得了“新罗国文书”,告发了潜伏于大宰少弐藤原元利万侣附近的内应。
日本朝廷加强弩师与守兵的配置,命对马守小野春风等守卫当地,另一方面前往八幡、香椎、神功陵等神社祭祀上供,祈求神灵保佑,“日本乃神国,敌国之船不战即沉没”。
893年五月十一日大宰府发现新罗海盗。
“新罗海盗于肥后国饱田郡杀人焚屋,由肥前国松浦郡遁去”。
次年四月接到对马岛的受袭报告。
九月五日对马守文屋善友率数百郡兵以弩迎击四十五艘船的海盗,据说射死二百余人,捕获一人。
从俘虏口中得知新罗发生饥荒,都城亦不例外,故来抢夺谷绢。
总共有船一百艘,约二千五百人。
公元935年高丽灭新罗,并于翌年统一朝鲜半岛南部。
高丽为谋求恢复朝日国交在公元937年至公元1051年的百余年间曾多次遣使,终未能达到目的,但高丽私商一如从前频繁到九州贸易,日商去高丽的也络绎不绝:仅公元1073年至公元1093年的20年间日商去高丽的就有28次。
9世纪下半期北九州沿海一带开始遭到来自新罗的小股海盗骚扰。
公元977年10月来自高丽方向的海盗(根据东北亚大陆各民族的社会状况以及对马海岸周边的地理条件,很可能也是由东北亚大陆经朝鲜半岛周转的狩猎民族领导的 )入侵, 筑前、筑后、萨摩等沿海地带皆受其害,奄美岛受害尤重。

历史上朝鲜半岛国家第一次对日本采取军事行动发生在公元1263年——这一年倭寇劫掠了高丽漕运船上120石谷物,由于此前高丽方面已就倭寇问题与日本朝廷多次沟通,于是已不再相信日本朝廷的高丽政府在未知会日本当局的情况下径直派人进入日本对马岛收回了被掠走的物资。
从公元12世纪后半叶~13世纪后半叶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对马岛和高丽几乎是在进行“进奉贸易”——缺乏耕地的对马岛为获取经济利益而向高丽王室进奉朝贡物品,获得心理满足的高丽则下赐对马岛相当于贡品几倍的货物,这实际上是日本地方政府对高丽政府的朝贡贸易。
这种模拟中国与藩属国的交流模式使日本和高丽之间保持着相对平稳的关系。
公元1274年作为蒙古藩属国的高丽征调士兵五千六百人、水手六千七百人配合蒙古大汗忽必烈东征日本的军事行动。
1275年末日本镰仓幕府执权北条时宗针锋相对地制订了一个打算主动出击高丽的军事计划,然而并未实施。
1275年9月高丽奉忽必烈之命再次整修出征日本的战船:10月高丽任命金光远为庆尚道都指挥使,负责修建战舰。
11月高丽王室又向庆尚道征发羽毛和铁材。
公元1281年正月元朝大军兵分两路:一路以洪荼丘、忻都、金方庆为首率蒙古、高丽、汉军四万人、舵工水手一万七千人分乘战舰九百艘自高丽合浦出港;
一路以阿拉罕、范文虎为首率江南军十万人、战船三千五百艘自宁波港出发。
两军约定于6月中旬在壹岐汇合,共同进攻博多大宰府。
严格意义上这些也都还不能算朝鲜半岛国家主动对日本采取的军事行动,毕竟是受命于作为宗主的忽必烈,高丽军队在其中只起配合作用而并非主力。
如今朝鲜、韩国官方史书中明确记载的主动对日本展开的军事行动只有一次:永乐十七年(1419年5月)忠清道、全罗道传来警报:倭船数十艘集结海岸,袭击朝鲜兵船。
同月黄海道海面也有倭寇出没,入寇海州等地......当时的李氏朝鲜国王世宗李祹在仍还掌权的父王太宗提议下任命长川君李从茂为三军都体察使,柳廷显为三道都统使,禹博、李叔亩、黄象为中军副节制使,朴础、朴实为左军节制使,李之实为右军节制使,率领诸道军船200余艘,诸色军士17000余人,于当年五月二十五日出发,向对马岛进发。
史称“己亥东征”。
1419年6月20日朝鲜兵船到达对马岛,倭寇被杀了一个措手不及,损失了29艘大小船只,并被生擒20多人,剩余的倭寇仓皇而逃。
朝鲜军队随后开始在岛上搜索倭寇,并抓捕了大量勾结倭寇的居民,斩首400多人,另外还拯救了被掳去的131名明朝百姓。
很快倭寇从一开始的慌乱中缓过神来,向朝鲜军队疯狂反扑。
朝鲜军队和倭寇随后进行了一系列遭遇战。
由于地形不熟,加上犯了分兵冒进的错误,几次战斗下来,朝鲜军队遭受重创,伤亡2500余人,但是朝鲜军队凭借着人数优势,继续向倭寇发动强攻。
几个回合下来倭寇终于抵挡不住朝鲜军的进攻,倭寇首领宗贞盛主动乞降,并保证不再对朝鲜进行骚扰。
李从茂接受了他的投降,并率领全军撤回朝鲜的巨济岛。
此役之后在一段时期内朝鲜和对马岛恢复和平,双方的长期贸易互利互惠,倭患基本消除。
再往后就是大家熟悉的丰臣秀吉侵朝以及近代日本侵朝的历史了。
纵观自公元四世纪中期以来的上千年历史:尽管其间来自朝鲜半岛的海盗曾袭扰过日本海岸,可那只是海盗行为,况且日本倭寇也曾袭扰过朝鲜半岛海岸。
至于在国家层面的军事行动只有己亥东征可以真正称之为朝鲜半岛国家主动进攻日本的行为,相比之下日本入侵朝鲜半岛的军事行动可就不止一次了。
况且就是己亥东征也只是针对日本对马岛一地采取的军事行动,反观丰臣秀吉侵朝不到三月就令李氏朝鲜王朝“三都守失,八方瓦解”,如果没宗主国明朝的及时救援也许朝鲜当时就让日本给灭了。
1910年8月22日的《日韩合并条约》签订后日本更是在朝鲜半岛建立起长达36年的殖民统治。
总体来看:日本一直保持着对朝鲜半岛国家的战略优势。
其实我们不妨对比一下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实力:如今朝鲜的国土面积约为12.2762万平方公里,韩国的国土面积约为10万平方公里,整个朝鲜半岛加起来也只有大约22.2762万平方公里,然而日本的国土面积大约为377972.28平方公里,这相当于朝鲜半岛面积的1.7倍左右。
当然有人会说:在古代北海道和琉球群岛不是日本领土,这的确不假,可这种说法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朝鲜半岛国家的疆域也不是一天形成的:668年朝鲜半岛上的新罗王国联合唐朝消灭了百济和高句丽,670年-676年新罗为争夺百济和高句丽的土地而与唐朝开战,战后唐朝与新罗以今天朝鲜平壤的大同江为界。
王氏高丽取代新罗后于1034年到1044年从鸭绿江口到东朝鲜湾修筑千里长城作为国界线。
1117年高丽利用辽金战争之机夺取保州并改称义州,由此取得鸭绿江下游东岸的土地。
1258年高丽东北面的居民归顺蒙古,东北疆域退缩到铁岭。
1269年西北面又归顺蒙古,高丽的西北疆域退缩到慈悲岭。
元明易代后朝鲜半岛上亲元的王氏高丽王朝试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朝在元代双城总管府之地设置铁岭卫,同年四月高丽国王王禑派左军都统使曹敏修、右军都统使李成桂出兵攻辽征讨明军。
五月李成桂渡过鸭绿江后发觉行军困难、粮饷不济,上书要求班师,王禑不听。
于是李成桂在劝服曹敏修后果断在威化岛回军占领高丽首都开京掌握高丽政权。
公元1392年七月十七日丙申李成桂废黜高丽恭让王,正式登基称王。
次日李成桂派出特使前往南京朝见明太祖朱元璋并请求明朝的册封。
他为自己开创的新王朝准备了朝鲜、和宁两个名字请朱元璋选择,朱元璋自然乐意由这个对自己恭顺的小弟取代亲元的高丽王朝,册封自然是顺理成章之事,最终朱元璋钦定了朝鲜二字作为李成桂所开创的新王朝的名字,公元1393年李成桂正式下诏启用“朝鲜”这一国号,至此延续474年的王氏高丽王朝被李氏朝鲜王朝取代。
由于李氏朝鲜王朝奉行亲明政策,因此明朝不再坚持以铁岭为界,从此鸭绿江才成为中、朝两国的界河。
日本大部分国土在韩国以南,直接面临太平洋,降水量更多。
日本有一半的国土属于亚热带气候,韩国只有南部沿海地区才是亚热带气候。
所以日本土地资源养活的人口多于朝鲜半岛,一般是1.5:1的比例。
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日本人比朝鲜人要多一半的人口。
况且日本古代长期处于战乱之中,打仗对他们而言几乎就是家常便饭,而朝鲜一直处于宗主国中国的庇护之下,战斗力孰强孰弱不是明摆着吗?

参考:
只要我们看地
由于彼此挨近,两个国家交流也是非常频繁。
中国文明传播到日本,就是通过朝鲜半岛这一个渠道的。
日本人自古对朝鲜都是野心勃勃,从白江口之战日本支持百济,明末倭寇丰臣秀吉入侵朝鲜,一直到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发动朝鲜战争,把朝鲜变为殖民地……似乎一千年来,朝鲜一直都是被日本打着与欺负,似乎都要把朝鲜变为自己的领土。
人们也就很好奇,为什么朝鲜不打日本吗,难道真的很弱?
日本国土贫瘠朝鲜也不是大家想象这么弱。
现在朝鲜半岛面积大约二十来万平方公里,韩国朝鲜人口数量总和大约为八千多万。
在古代日本北海道没有被开发,面积大约30万平方公里,人口一亿两千万,两个国家实力悬殊也没这么严重。
在这里,讲述一个冷知识,那就是朝鲜人也曾经侵略过日本,不过大多不是官方入侵,却是一些海盗(日本官方历史称“韩寇”)对日本国土边境的骚扰。
唯一一次朝鲜政府主动对日本发动的征伐,那就是己亥东征(1419年)。
当时朝鲜军队把马岛的日本倭寇势力扫清了,这一次东征规模也不大。
可以看到朝鲜人对打击日本也非常不上心?
难道是朝鲜王朝不爱开拓与天生保守的性格吗?
这也不是的,朝鲜王朝虽然国家实力不强大,也有着开拓疆土的野心。
历史上高丽朝鲜两朝从朝鲜半岛一直向北扩张领土,蚕食女真人的地盘。
但是大规模征服日本的计划,朝鲜真的从来没有过?
这一点都比不过越南,越南好歹也有过称霸中南半岛老挝等其他国家计划!实际上,朝鲜人不主动打击日本,都还是在于日本国土的贫瘠。
日本一直都是岛国,物资比较贫瘠,拼命扩张领土才能生存。
在朝鲜人看来,日本隔着海,发动战争扩张领土本身就有困难。
即使占领了领土,由于没有海军武装力量,也管不了隔着海的日本。
再说即使日本被占领,归自己所有,也没多大意义。
日本的岛国物质贫瘠,也不富裕,没有多少资源可以掠夺。
这一个道理,就如游牧民族与古代中原王朝关系是一个道理的。
游牧民族本身就穷得叮当响,不南下入侵就很难生存。
中原王朝不愿意攻打游牧民族,因为打仗需要消耗国力。
游牧民族占领土地也非常贫瘠,发动战争说收获成本也很少,没有什么富裕资源可以获取。
这就如同做生意一样,讲究投入与回报。
朝鲜也担心“后院起火”朝鲜不主动攻打日本,也是担心“后院起火”。
这就是因为中国与朝鲜接壤,如果调动兵力攻打日本,背后的女真等游牧民族可能会趁虚而入,到时国家都会灭亡。
再加上困扰朝鲜的难题就是很难对付中原王朝,也很担心中原王朝发兵灭了自己国家。
所以,朝鲜在明朝之后干脆据认大明王朝为老大哥。
当时,东北地区的女真游牧民族也折腾朝鲜王朝,由于常年疲于奔命,也没有对付日本的功夫。
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朝鲜频繁被日本侵略与欺负,自身却软弱无力无法还击。
朝鲜没有发展空间如果说朝鲜弱小,也有一点弱。
朝鲜本来就处在严寒贫瘠荒蛮之地,很难富国强兵。
历代朝鲜都被周边强国碾压,发展空间比较小。
所以,朝鲜一直都是很崇尚与臣服华夏文明。
跟着中原王朝学习儒家思想和崇文之风,习武之风也逐渐衰败。
日本就不同,虽然也崇尚华夏文明,却是怎么想着超越中国,如同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已成为东亚的霸主。
从地理位置上看,日本也处在海外孤岛,受到领国威胁可能性少,虽然土地贫瘠,也能学习中原与西方先进文化强大自己。
而且,日本进攻朝鲜最终目的,就是以朝鲜为跳板,达到进攻中国,占领东亚大陆,实现“大东亚共同圈”的梦想。
这就是历史上为什么日本屡次进攻朝鲜,朝鲜很少进攻日本的原因。

参考:
在历史上,为何老是日本打朝鲜呢?
很简单,日本为了国家利益,就是倚强凌弱。
朝鲜虽弱,但也雄起了一把,那就是“己亥东征”,朝鲜集一国之力,把日本沿海倭寇一顿猛揍,打得还是可圈可点的。
说到朝鲜孱弱的原因,就不得不提数百年前占有这片土地的“老祖宗”高句丽。
那时它的疆域面积东临日本海;
南控汉江;
西跨辽水;
北到辉发河,人口上千万,带甲之兵60万。
隋炀帝时期,高句丽王高元不在向中原帝国称藩,这下惹恼了好大喜功的炀帝,下旨招集天下兵马,三征高句丽,都以惨败告终。
高句丽虽然口头上服了软,但实际上却得到了战争红利,不仅缴获了大量隋军的物资装备,还俘获了十数万的战俘(包括各种工匠、农夫等),使得民间科技和军事技术得到长足发展。
看似高句丽拥有了潜在称霸的实力,但很不幸,中原出了个李世民,恰巧也是中国的“千古一帝”,在唐朝征服了强大的草原民族突厥后,高句丽王竟然骄傲自大,仍然不服王化。
唐太宗可不是隋炀帝,此时,唐朝名将辈出,兵强马壮,一朝出兵,就把逐渐变强的高句丽王朝打得找不到北,很是老实了几十年。
到了唐高宗时期,高句丽王不安分的基因又发作了,唐朝一不做二不休,集合大军一举覆没高句丽王朝,从此之后,朝鲜半岛再也没有出现比较强势的王朝。
后来的新罗、高丽王朝被辽、金、元朝所侵扰,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直到李成桂建立朝鲜,成为大明的藩属国。
明亡清兴,李氏见风使舵又归附了大清。
李氏王朝儒家治国,也没什么大的野心,偏安一地,安稳地做土皇帝,所以军事力量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这就引起了海对岸野心勃勃的日本的窥伺,朝鲜一直被岛国日本揍,是有比较深层次的原因的:1、朝鲜一直在中原帝国和游牧民族政权的压制之下,发展不起来。
自从高句丽灭亡之后,中原王朝的统治者,对朝鲜半岛的政权一直心存猜忌,包括盛极一时的少数民族政权,都会把朝鲜当作奴役或欺压的对象,并不会给他们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2、日本战国内战,训练出的士卒比之朝鲜要强得多。
日本大规模入侵朝鲜发生在1592年,此时,日本结束了战国纷乱,丰臣秀吉野心膨胀将朝鲜作为征服的对象,先后两次,出兵20万大规模入侵朝鲜。
面对拥有十多年内战经验的日本武士,朝鲜士卒溃不成军,战斗力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最后,靠明朝调集天下精兵,才艰难战胜了日本军队,阻挡了日本第一次占领朝鲜的野心。
3、日本的战略,就是要以朝鲜做踏板,入侵中国,从而称霸亚洲。
日本是个岛国,土地贫瘠、物产匮乏。
因此,每个时代都会有不少的野心家想要凭借武力扩张自己的土地。
他们所做的计划,从明到清再到近代,一成不变:从来都是以朝鲜为跳板,进而占领中国,从而称霸亚洲。
柿子当然想找软的捏,面对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即使再狂妄的日本政客也不敢先把主意打到中国身上,只有先把朝鲜掌控住,消化掉,才能按部就班地实现他们的梦想,很不幸的朝鲜就是那个软柿子。

参考:
日本在历史上确实多次侵略朝鲜,但这不一定是因为朝鲜太弱了,而是因为双方的地缘战略位置决定的。
日本只要强大起来,要扩大发展空间,唯一的出路就是向大陆扩张,而要向大陆扩张,第一站就是朝鲜半岛。
朝鲜就不一样了,如果朝鲜具备对外扩张的能力,那么要选择的方向当然是向我国东北地区发展,逐步向华北延伸,而不会选择日本。
原因也很简单,在古代条件下,中国的物产比日本丰富得太多了,干嘛舍近求远,去打日本?
所以日本历史上一直处在一个循环的状态。
内部分裂混战一段时间后,出现一个强势的势力,武力统一全国,然后就开始侵略朝鲜,为入侵中国大陆做准备。
但从唐朝到明朝,中国都大力救援朝鲜,把日本堵回去了。
一旦被堵回去,过不了多久就又会开始新一轮的分裂内战。
到了晚清,情况不同了,中国和日本都遭到了西方列强的入侵,而朝鲜这时候是中国的藩属国。
在危机面前,中日双方都开始寻求变法
所以朝鲜半岛历史上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从属于中国的,而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日本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值得去花太大力气去征服的价值,反而是对朝鲜兴趣要大得多,崛起于中原的王朝都会寻求控制朝鲜,比如隋唐连续出征朝鲜,而崛起于草原和东北的辽金元清都轻松的征服了朝鲜。
其中唯一一次征服日本,是蒙古灭南宋前后,先后两次出兵进攻了日本本土,第一次是从朝鲜出发,第二次是在南宋灭亡后,一路从朝鲜出兵,一路从中国沿海出发,大举进攻日本,但都阴差阳错的失败了,而蒙古的这两次行动也都是缺乏足够的战略决心和周密的计划的,所以并未征服日本。
在蒙古的这两次远征中,朝鲜本地都出动了大量兵力,甚至在数量上要远远超过蒙古人,而在失败之后,损失也是非常惨重的。
而且,按照杉山正明的说法,第一次蒙古远征日本的时候,日本还是分裂的,并没有统一起来,正是因为这次蒙古入侵带来的冲击,让日本有了统一的需要,所以在第二次蒙古入侵的时候,日本内部已经能够协同作战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