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优秀教师年年被选调进城如何实现教育均衡


现实中我们看到,有三个问题短期内不可能缓解:一是城市与农村的差别。
在现阶段,农村人口持续减少是大势所趋,不可能扭转。
农村的发展无论会多么好,永远不可能好于城市,城市的生活条件、教育医疗资源等永远是最好的,农村的现实情况和客观条件注定了,农村就是农村,否则城市就不像城市了,这是现实。
二是农村的孩子越来越少也是大势所趋。
这不是说农村不好,而是家长都意识到了孩子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孩子至少要在县城上学。
有钱人是这样,没钱的人虽然可能受条件制约实现不了,但想法是有的,一旦有一条有条件了,也会这么做。
当农村的适龄孩子少了,实现教育均衡成本太高,承担不起,也没有这个必要了。
三是教师也是人,仅靠觉悟解决不了问题。
人都是这样,导向很重要,哪个地方好,人才就向哪里流动。
而吸引人才仅靠钱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因此,核心问题没有解决,提高待遇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更何况提高待遇不可能是大幅度的。
四是目前的体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现在不仅优秀教师被选调,城市的教师有问题了就流放到农村学校,这就成了悖论。
现在信息化发展非常快,但再好的技术手段也不能替代教师自身的水平。
因此,解决教育均衡化的问题,不在一时一地,根本的要取决于人的观念和经济发展。

这些被选调进城的老师都是镇里骨干老师,年轻,有素质,教学能力比较强。
因为选调是通过考试的,每年选调指标三十四个,参加考试的乡镇老师上千人,可见竞争多么激烈,可见多少老师想通过选调进入城区。
能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自然不是泛泛之辈,素质是比较高的。
考试之后,还有面试,面试内容是说课,能在说课中取得高分的,说明教学能力不错。
所以选调进城可以说是过五关斩六将,最后胜出的基本都是佼佼者。
乡镇培养一个这样的优秀老师不容易,从懵懂无知的毕业生,经过几年的磨炼,好不容易成长成为比较优秀的老师,到头来为他人做了嫁衣,很多乡镇校长对比也很无奈,戏称农村学校是城区学校的“教师培训中心”。
教育要均衡发展,必须促进城乡之间老师交流,除了选调农村老师进城,也应该鼓励城区优秀老师到农村支教。
现在提倡教育均衡发展,但是农村优秀老师源源不断流向城区,农村师资力量本来就比较薄弱,再把一些骨干调走了,教育怎么均衡发展?
但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农村学校又不能强行留住这些优秀老师,毕竟很多人为选调付出了很多时间精力。
怎么来解决农村老师薄弱的问题呢?
以前其实也有过类似的探索,城区老师要晋升高级职称,必须有两年
优秀老师不断流失,造成城乡之间教育资源差距越来越大。
解决之道是实现城乡老师之间的相互交流,让城区优秀老师到农村进行支教,以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参考:
感谢
怎样解决?
我认为首要的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也就是如何看待的问题。
农村优秀教师进城,无非是两条途径:
昨天,一位朋友打电话,说他女儿在某乡村小学工作了5年,属于大龄女教师,还没有对象(按当地教育局政策,在偏远乡镇任教的28岁
并且说局里有关领导已经答应,让回校填个调动申请表按组织程序报上来。
但是学校校长不同意放人,也不给她签字(原因是这个教师工作太优秀),让我跟教办主任通融一下。
我第一感觉这事不好办。
因为乡镇教师短缺,教育局与教管办有不成文的内部规定,随便放走教师一般不再给补充,以此相互监督制约,也有点互相推卸责任的意思。
校长不敢签字实属正常,如果签了,教管办会批评,教办主任签了字并上报了,教育局便有了话说。
但是不管怎样推诿,每年都有大龄教师进城的,空缺岗位该调剂的还是调剂安排了,不然又与照顾大龄女青年教师的政策有矛盾。
由此,便涉及到
人往高处走,有机会到更好的环境中、利用更好的教育资源、在更大的平台上锻炼提升自己,是每个教师的共同愿望。
随着教育资源的优化、撤点并校和大量农村学生进入城区,推荐选拔优秀教师进城,既是学校、教管办和教育局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发展优质教育、大范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
二是乡村缺编教师要不要得到及时补充?
答案是肯定的。
事实上,只要教育主管部门用心用力去做,乡村教师空缺和师资匮乏的问题,是完全可以统筹解决的。
如:新招教师的分配、校际校内调剂、城区教师轮流下乡支教等。
三是怎样保持城乡师资力量的相对均衡?
首先,现实中并不是所有教师、包括一部分优秀教师,都要求进城或有机会被选拔进城。
总有那么一些教师因为家庭父母子女和生活环境习惯等多种原因,选择留在乡镇,其中不乏优秀者,成为当地乡村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是稳定农村教育的基石。
其次,通过城乡教师的上下轮岗交流,促成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的互补和融合,加之新媒体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也能使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较大的提升。
再是,随着教师职称评审等政策不断向乡村教师倾斜,工资待遇和各项补贴逐步提高,必将激发乡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乡村教师队伍的稳定。
同时,又能吸引更多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和青年教师投身乡村教育事业,让师资得到源源不断地补充,形成良性循环,完全可以实现城乡师资力量的基本均衡或相对均衡。

参考:
农村教师向城区流动,这是至少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开的结。
而我对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解,教育均衡不是拿来实现的,而是给教育一个努力的方向。
可以说,每个地区都存在城区教师从农村教师中选拔的情况。
在我所了解的不同地区的城区教师选调政策中,从尽量给农村学校留下优秀教师的角度,我倒认为我们县的政策有一定的作用。
在我县所有新招聘的教师必须全部到农村学校,而城市学校基本只能从农村学校招考。
但我县教师招考却限制了一个条件,那就是职称岗位对等。
也就是城区学校在报教师招考计划时,根据本校中级和高级岗位的空岗情况确定每一名招考教师的岗位。
在这种情况下,各城区学校即使有中级和高级空岗,基本上也得留下来给本校现有教师评聘,不然也产生矛盾,引起本校教师不满,因此招考岗位基本上都是初级岗位。
这样的结果则是所有在农村学校评上了中级和高级的教师都没有报考资格,只有初级的年青教师能报考。
这一限制,农村学校已经成长成熟的教师就不能报考了,这能给农村学校留下一批好教师。
当然这也不是没有问题,一方面我们新教师必须全部分到农村,工作三年后才能报考,这样农村学校仍然成为城区学校教师的训练基地;
另一方面对农村取得了中、高级教师也不公平。
但从一个区域教育整体的角度考虑,在我的感觉里这还真是给农村学校留人的不是办法的办法。
前几天回答了一个问题,有人说农村教师待遇比城区教师高30%,就会有大量教师愿意留在农村。
不能否认,要让农村学校留得住人,提高待遇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
但我的观点是农村学校留不住人,可不只是待遇的问题,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子女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决定农村教师只要有机会,多数人还是愿意调往城区的。
因此说,即使是教育的区域均衡,这也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罢了。
更多志愿填报知识,教育观点、教学经验、学习资源、教育技术,敬请

参考:
这个问题问得好。
乡镇优秀教师被选拔进城,乡村学校吸引不来人。
城乡差别难消除啊。

参考:

“农村优秀教师年年被选调进城,如何实现教育均衡”?
我觉得能提前看到这个现实问题的人,是内行人,是关心教育的人,是深思熟虑,担心受怕的人。
一,我们对国家教育部一直在强调呼应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期待好的佳期,但突然发现说的话与做的事恰恰相反,理论与实际“相向而行”。
殊不知这样的“说话不算数”,有很多种种原因失去“诚信”,自相矛盾,“北粮南调”似的反常现象,给教育蒙上一层阴影,给家长们一个惊叹不已的信息,给教师们一些“大雁南飞”的提示警告,“孔雀东南飞,人往高处走”还是明智的选择。
因为你不“优秀”,什么地方都不能永远不变。
二,现在出现的这种“城乡均衡发展”,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很多事情哭笑不得已而为之,特别是乡村人被“另眼看待”的迹象,事实上也是教育的一个“拐点”,城乡之间的一个“倒流趋势线”,尤其是老师“一边倒”的往城市走,“城乡均衡”成为一个适得其反,“教师劣人”留下来住在乡村的恶性循环,其实就是一种城乡“均衡教派教师”的万般无奈选拔,因为乡村学校成为“空壳公司”,城市学校人满为患,把没有事干的乡村教师怎么办?
带薪休假还是原地待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浪费人才。
没有“用武之地”的强将良才路在何方,唯有不同的人归于不同的地方,但我还是觉得“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洪荒时辰,南郭先生式的老师被浪潮“趁机走运”,被该有的优秀“误入官场”。
最让人“羡慕嫉妒”的音乐老师,其中有一种人对音乐知识什么都不知道的人,也被选拔到城里被“择优录取”。
啼笑皆非,城乡均衡教派漏洞百出,但在现实中难有十全十美而滴水不漏的优秀教师。
再过几年后的农村,有可能会出现“城乡均衡”发展的惊喜局面,这个拐角度不同,这个趋势需要时间,这样的期待更有着不能坚持下去的农村教育,但相信农村振兴,前景辉煌的美好时光一定会实现。

参考:
农村优秀教师年年被选调进城,如何实现教育均衡?
教育的均衡化根本无法实现。
一、社会环境。
国家正在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小城市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这已经形成一种趋势,不只是教师,各行各业的人才也是如此。
从全国范围来看,前期有关人口统计数据显示,全国 31个省级行政区中,人口净流入地区有14个,净流出地区相对较多有 17个。
其中10个省份人口流失数量最少的也在200万
经济发达地区人口的吸附能力强,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人口流失严重,很多人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目的地主要流向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三大都市圈。
地方为了发展经济,放开户籍和学籍限制,只要在当地工作,或者买了房子,就可以就近入学,现在农村到城里买房子已经成了一种风气。
从大环境和大趋势来看,城乡教育差距只会越来越大,不可能实现均衡。
二、政府导向。
教育平时虽然引不起政府的重视,但有时却是政府的脸面。
怎么让脸面少花钱,短时间内好看起来?
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做大做强。
前几年全国大学大合并,就是都想打造一个本省的有竞争力的大学。
市县级没有大学,就打造航母级的高中,形成“一中效应”。
做法就是把本地最优秀的学生和老师全部集中到市县一中,打造拳头产品,来和外地抗衡。
曾经听教育部门的一位领导说,我们的市长和别的市的市长在一块吃饭,谈起高考,不能让我们市长丢脸,他说全市升学率,我们就和他比一中的升学率。
这种做法受到下级学校的强烈反对,每年中考的时候,各县区局长就召开初中校长会,要求做好控制优秀生外流工作,并层层签订责任书。
毕业班老师中考完又有了一项新任务,到好学生家里做工作,上本县的一中,不要去市一中。
但是这种做法简直就是螳臂当车,哪一个家长不希望孩子上好一点的学校?
哪一个校长敢违抗市局的命令?
学生收的是下面最优秀的,老师也是。
现在农村老师都在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通过各种途径希望能够进城,为了自己,也为了孩子。
但是真能实现的,肯定是农村教师中的佼佼者。
城市里优秀学校的吸血式成长,造成农村学校严重贫血。
三、师生质量。
由于上面两个主要原因,考取教师编制,优秀的肯定优先选择大中城市,各方面条件差一些的才不得不选择农村学校,从源头上,城乡教师质量就有了较大差距。
再加上过几年稍好一点的又被选拔走了,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残,质量肯定不如城里的老师。
另一个方面,农村留守的学生质量越来越差,按照教学相长的原理,老师大部分精力就放在如何管理学生上,如何处理学生矛盾上,就没有时间进行教学研究,农村学校也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师培养机制,所以农村教师水平大部分会越来越差。
差的师资,自然吸引不来好的生源,差的生源,导致教学成绩越来越差,学校声誉越来越差,分配给学校的评优选先和职称晋升名额就越来越少,老师就越来越没有干劲和奔头,长此以往,农村学校生存就很困难,又怎敢奢求与城市学校攀比均衡呢?
造成城乡学校不均衡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所以解决办法也不是某一个部门出台某一条政策就可以解决的,解决需要时间,需要大环境的改变,更需要有大远见者的魄力。

参考:
要想阅读与众不同的回答,敬请
我在农村学校工作30多年了,我感到这30多年里一直没有实现教育均衡。
就现在的情况来看,短期内还难以实现教育均衡。
别的学校我不十分清楚,就以我现在的学校为例来说明吧。
我们学校现在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10多年前这所初级中学被镇政府承包给了私人。
为了生员,学校又在原来规模的基础上增设了小学。
现在,虽然从私人手里收了回来,但学校规模没变,从小学一年级到九年级共有36个班,在校学生近2000人。
教师呢?
不足110人。
教师不够,每年从社会上自主招聘5—6人。
初中这边仅40多人,也有学校领导兼课,理化教师兼任某些副科。
有趣的是,学校每年都有五六个大学毕业生考编过来(大多是女教师),每年又都有五六个教师离开。
今年的流动我还不清楚,像去年暑假期间,一下子走了七位中青年教师,有五位去了城市。
学校每年都是听课评课,培养青年教师,而这些青年教师经过三五年的历练,翅膀硬了,有三分之一就飞走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条件艰苦,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
二是工资待遇偏低,与市所在地县区同等条件相差千元。
这种情况下怎么均衡呢?
一、最重要的办法就是提高教师待遇。
通过农村教师补贴使教师的工资与本市高工资县区持平。
二、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调配,让城区教师几年一轮换去“扶贫”,把农村某些学校的“超编”教师进行调动。
三、在晋职方面,缩短农村教师教龄年限。
实现教育均衡是一件大事,没有几条硬性措施是不可能办到的。

参考:
很难均衡,连我农村的亲戚都找人往县城里送。
选把优秀老师到县城,固然可以提高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但对农村的孩子,确实不公平 因为往往走了一个有经验的,一般会来个年轻的,或空缺,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中国的奖励,都是提到这人不能再胜任,比如教授,去当官等。
同样,如果农村老师教的好,没有必要一定调到县城,可以通过分房,提高收入等方式,避免人才流失,影响教学质量。
同时,国家应制定有关政策,鼓励老师会农村任教,提高收入,制定优惠政策等,形成良性循环,才能振兴乡村教育。

参考:
农村优秀教师年年被选调进城。
是的,这样很难实现教育均衡。
我认为教师的不均衡也是因为学生的不均衡引起的。
你们城里学生一年比一年多。
农村学生一年比一年少。
城里学生年年增加。
除了本地的学生以外。
还有大量农村孩子涌向城市。
民工子女进城越来越多。
另外还有一些比较重视孩子教育的农村家庭,也早早的把孩子送到城里,渴望让孩子得到和城里学生一样的教育平台。
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
造成了城里孩子城里学生越来越多。
小学一年级开学报名的时候,家长甚至彻夜在外面排队。
而与成为小学火爆场面相比,农村小学越来越萧条。
我的老家所在的镇村小学,每年暑假过后开学班里总会流失一些学生。
这些学生都流向了周边的县市,有的是跟随家长出去。
有的是家长花钱托人送到外边的小学。
学生在小学附近托管中心住宿吃饭。
农村教师年年选调优秀的进城。
只会让城乡教育资源差别越来越大。
农村的教育会更差,我曾经在村小学教过两年。
在小学不光学生流动性大,老师流动性也挺大。
留不住优秀教师。
但是所幸现在国家已经注意到了。
农村和城市教育资源的差距,而且有意识的调控。
今年国家前段时间不刚刚颁布了文件,要在加强中西部地区的农村教育。
增设了首席教师。
目的就是。
增加农村的优秀教育资源。
造就一批农村教育的优秀领军人才。
而且河南省还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增加农村教师的补贴。
这些真金白银的补贴。
确实能够暖了农村教师的心。
把农村教师留在岗位上。
结束语:客观的现实是城乡农村教育正在加大。
但是教育部也力求在改善这种现象。
采取了。
增设首席教师,增加农村教师补贴的方法。
来留住农村教育人才。
相信会越来越好的。

专注解答教育问题,力求给您提供有价值的教育建议,助力您解开教育困惑。

参考:
上周五我们本县本年度最大一场雨的时候,全县农村教师进城遴选的工作有序进行。
每年都会出现这种情形,但是有人一直在担心农村教育均衡的问题,但其实在现在的情况下可以明确的说,农村教育均衡的关键在于管理,而不在于人员。
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我们举个例子来讲数学招收17名老师,报名的大约有90多人,比例还是差不多有5:1的样子,考试出来之后,到目前为止,已经了解到了,17名以内有三名老师,根本就不愿意进城。
为什么呢?
因为有一名老师今年面临着职称晋升,如果进城的话,可以毫不客气的告诉他,他这一辈子也没有机会晋升职称了,
另1名老师直接明确的告诉我们,他考试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能够考上,而不是为了进城去工作。
还有一名老师是陪着别人报考的,他本身就没打算考,结果成绩太过于优秀,不过人家无论在哪一方面,根本就没有打算进城区教学。
从这几点上来看很多优秀的人,大多数还是留在农村,毕竟机会稍微要相对多一些,而大多数进城的人并不是优秀的,现在来看进程的都是,刚刚工作满三年,能够有资格考取的和大多数面对职称晋升的人,根本就不会考虑这个问题,升级后,一般有不愿意考虑这个问题。
全国各个地方可能情况不太一样,但是我们这边是这样子。
并且。
另外,县城的很多老师有的已经混到了学校的中层政治,今年也申请下去当普通老师。
因为什么?
因为职称问题而已,所以说城市老师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留下的都是混日子的,或者已经晋升职称的。
我的观点可能和其他人不太一样,但是只是个别地方的观点不是代表着普遍性。
不知道你们那边有没有这种类似情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