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死后同治帝的遗孀瑜妃为何大闹皇宫

瑜妃之所以在慈禧太后死后大闹皇宫,其实为的就是\"名分\"二字。
慈禧太后崩逝后,溥仪继承皇位,是为宣统皇帝,光绪帝的皇后隆裕升为太后,成为了紫禁城里名副其实的主子,而同治帝的三位遗孀没有得到任何封号,这样的结果就是她们在见到比自己年轻的隆裕皇后时还要下跪并自称\"奴才\"。
憋屈了一辈子的瑜妃当然不干,瑜妃之所以闹,也是代表了同治帝遗孀们的不满。
瑜妃是同治帝的嫔妃,同治帝大婚时选择了慈安太后推荐的阿鲁特氏为皇后,这导致了生母慈禧非常恼火,为了找回面子,慈禧硬是将她相中的富察氏塞给了同治帝,富察氏也因此被封为慧妃,并享受贵妃级的待遇。
而当时的瑜妃和另外两名女子作为后、妃斗争的编外人士被选进了宫中,瑜妃当时被封为瑜嫔,在同治帝的后宫五人中排名第三,仅次于皇后阿鲁特氏和慧妃富察氏,高于珣嫔西林觉罗氏和瑨贵人阿鲁特氏。
大婚后的生活及其无聊,由于同治帝和皇后情投意合,慧妃只能独守空房,相对于慧妃的怨怼,瑜嫔并不以为意,她每天在宫中以丹青自娱,据说她的山水画画的很好。
同治帝在宠幸皇后之余也会偶尔临幸一下瑜嫔。
然而这样的岁月仅仅过了一年多,同治帝就病逝了。
十九岁的瑜妃不得不因此成为节妇,过起了漫长的守寡生涯。
同治帝的死让慈禧太后深受打击,因此她也不愿意见到儿子的这些遗妃们,因为她们会让慈禧想起那些伤心的往事,慈禧宁肯和瑾妃近亲,也不愿意理会儿子的这些遗妃们。
这期间最让瑜妃感到安慰的莫过于慈禧太后六十万寿时她被随喜升为了瑜贵妃。
光绪二十六年,在八国联军即将攻陷北京时,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和隆裕皇后及瑾妃等仓皇出逃,而瑜贵妃等同治帝的四位遗妃却被扔在了紫禁城内任其自生自灭。
这时已经是敦宜荣庆皇贵妃的慧妃却毫无主见,只会大哭大闹,而咸丰帝所遗的两位太妃已经年老难靠。
瑜贵妃只好振作起来,打起精神,她吩咐宫中的下人们将宫门关好,同时又召留守京中的宗室大臣们商议对策。
好在联军并未进入内宫,才让瑜贵妃等人逃过一劫。
然而一年多后回銮的慈禧太后对于瑜贵妃的这份功劳却只字未提,这让瑜贵妃非常痛苦。
光绪三十四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先后去世,慈禧临终前遗命,溥仪继承同治帝的皇位,同时兼祧光绪帝。
说白了溥仪继承的是同治帝的皇位,但是穆宗皇后已经殡天,所以隆裕太后成为了溥仪的母亲,瑜贵妃等同治帝的遗妃们什么封号都没有得到,还要向比她们年轻的隆裕太后行跪拜之礼并自称奴才,这让瑜贵妃再也无法忍受,于是在珣贵妃和瑨妃的撺掇下,瑜妃就上演了这场大闹皇宫的一幕,这也是她对于多年来遭受的不平等待遇的一次发泄。
瑜妃这一闹也是有结果的,最终,摄政王载沣以宣统帝名义将瑜贵妃等三人(慧妃已于1904年去世)全部升为皇贵太妃。
名正则言顺,瑜妃等人既有了名分,这才作罢。
瑜妃最终于1933年除夕病逝,享年七十七岁,她是同治帝最后去世的妃子,也是清东陵最后葬入的皇族,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去世的皇妃。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参考:
一个国家的皇妃在百官面前痛哭流涕,甚至是撒泼打滚,丝毫不顾及皇室的脸面与体统,将自己的面子给抛到九霄云外,更是让百官看尽笑话,而瑜妃如此不顾脸面,她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得到她想要的“名分”。
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驾崩,宣统“奉太皇太后懿旨,入承大统,为嗣皇帝,嗣穆宗,兼承大行皇帝之祧,时年三岁”,此时慈禧命年仅三岁的溥仪继承大统,同时因同治、光绪皆无子嗣,溥仪一人祧两房,做了他们二人法统上的儿子。
慈禧这般安排,为日后瑜妃向朝廷要名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次日,慈禧驾崩,光绪的皇后隆裕被尊奉皇太后,开始垂帘听政,和溥仪的生父载沣一起执掌这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个问题出现了,那就是宣统登基后,光绪的皇后不但被尊为皇太后,其遗孀瑾妃也被尊为兼祧皇考瑾贵妃,可是瑜妃这位同治的遗孀却什么封赏也没得到,如此瑜妃可是恼怒不已。
首先按照清宫祖制,妃嫔见到太后是要口呼奴才的,按理说这是规矩,是无可置疑的,瑜妃也没什么好说的。
可因为她与隆裕怎么算都是同辈,且在年龄上也要长于隆裕,同时在慈禧时期,她曾一度与隆裕平起平坐,所以此时让她对隆裕称奴才,我想是谁都受不了的。
再者按照慈禧的遗命,溥仪是光绪的儿子,但同时也是同治的儿子,也就是说理论上隆裕是溥仪的嫡母,瑜妃也是溥仪的庶母。
可是事实上作为庶母的瑜妃在宣统登基之初,却是什么封赏也得不到,如此也就造成了瑜妃的愤愤不平,乃至是恼羞成怒。
因此,基于
1909年十月,慈禧葬于河北省遵化市菩陀峪定东陵,朝中文武百官,后宫妃嫔皆跟随前往定东陵拜祭。
此时瑜妃觉得时机已到,在从定东陵回来时,她突然从人群中站了出来,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质问摄政王载沣:“皇上入继,是否只继德宗,不继穆宗?
”,当时载沣一下子就被问愣了,他沉默片刻后,说“兼继穆宗”。
在载沣说出这句话后,瑜妃就指着载沣的鼻子说道:“既然如此,那么此时穆宗皇后已经宾天,我就是穆宗遗留下来的唯一妃子。
皇上入继既然也继穆宗,那为何隆裕被称为母后,而我却还是个奴才?
”,此时这个关乎社稷的问题,载沣是无所适从,不该如何回答,只得是沉默不语,而瑜妃看到载沣如此反应,顿时就嚎啕大哭,更是在地上撒泼打滚,口中断断续续的说穆宗不仁不义,慈禧刚出去不久,他们就这么欺负他等一些话。
此时载沣眼见于此,只得无奈的与瑜妃说道:“回宫后再做安排,可否”,当然这个时候瑜妃还是不依不饶,直到百官都来劝她,说一定会妥善安排她的时候,瑜妃才止住哭声,不再无理取闹,和大家回到了北京。
回到北京后,隆裕太后和载沣就尊封她为瑜皇贵妃,地位仅次于隆裕,且也不用再口呼奴才。
当然
此外,关于瑜妃讨要皇贵妃封号的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
话说在慈禧去世后的某一个晚上,隆裕她独自一人守在慈禧的陵前,此时载沣火急火燎的从外赶来,对着隆裕说道“主子赶紧出发吧,等不了了。
刚刚瑜妃和瑾妃两人一起商量着回宫拿太后金印呢,如果这个时候她们把太后金印拿到手,那回宫时,你就不是太后了”。
此时隆裕听到这个消息后,也就不再为慈禧守灵,她赶紧和载沣赶回北京。
在快马加鞭下,隆裕终于比瑜妃早拿到太后金印,因这件事隆裕虽然没有怪罪于瑜妃,但却不再是册封瑜妃。
就这样过了一年后,心怀不满的瑜妃就在第二年拜谒慈禧和光绪的时候,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向载沣要封号,可是这种事情载沣自然是做不了主的,他只能是沉默不语。
瑜妃见状,当时就在地上撒泼打滚,嚎啕大哭,载沣见状,赶紧就和百官过来相劝,但是瑜妃却是什么也不听,而是大喊道:“让我当奴才,我宁可不回皇宫,宁愿死在这里”。
说完她就做势要去撞旁边的柱子,当时大臣们见状,那是赶忙拉着她,死活不让她撞柱子。
大家都怕在这个地方出人命,毕竟这是皇陵,在这里死人可是会坏了风水,同时也会让大清脸面尽失。
于是载沣见状,只能赶紧通知隆裕,隆裕在和百官商量后,就只得同意晋封她为皇贵妃,不用再称奴才。
直到这个时候,瑜妃才善罢甘休,乖乖和百官回到了京城。

参考:
闹什么?
闹地位!闹待遇!同治帝的遗孀瑜妃不仅在慈禧死后大闹一场,在隆裕皇太后死后也闹过一场。
慈禧活着的时候,谁也不敢闹,谁闹了下场在那里摆着,珍妃不就被扔井里去了嘛,大家敢怒不敢言。
要说瑜妃这一辈子也够憋屈的,同治十一年,在同治将要亲政前,同治一股脑儿娶进来一个皇后,四个妃子。
皇后本来是有两
两宫太后意见不统一,只好让同治自己选,同治选了阿鲁特氏,她被册封为皇后,富察氏退而求其次,被册封为慧妃。
同时入宫的还有两个嫔,一个贵人。
本文的主人公赫舍里氏,就是两个嫔的其中之一——瑜嫔,另外一个嫔——珣嫔也是阿鲁特氏,她是皇后阿鲁特氏的姑姑,没错,姑侄二人同时嫁给了同治帝,说起来,这姑姑还比侄女皇后小了三岁,只好从嫔做起。
最后一个贵人是瑨贵人,西林觉罗氏。
同治比较喜欢皇后阿鲁特氏,然后的顺序是瑜嫔、瑨贵人,最不稀罕的恰是慈禧看中的慧妃,因此皇后阿鲁特氏也成为慈禧的眼中钉。
可惜同治命短福薄,没两年就因为不可描述的疾病一命呜呼,临死之前,为了给同治祈福,嫔妃都获得晋级,慧妃成了贵妃,瑜嫔晋为瑜妃。
同治死后,皇后阿鲁特氏孤立无援,选择了自杀,慧贵妃晋为敦宜皇贵妃,剩下的几个名号不变。
从瑜妃往下这姐仨,年纪轻轻十八九岁就守了活寡,但她们之前关系还不错,苦熬宫中岁月。
慈禧压根儿不愿意见到她们,想是这几张脸会使她回忆起自己的亲生儿子同治。
庚子国难时,慈禧仓皇西窜,带上了光绪帝和他的后妃(珍妃除外),把同治帝的四个妃子全留在紫禁城听天由命,这时候咸丰帝还有两位妃子也留了下来,但她二人年纪太大,没有主心骨。
关键时刻还是瑜妃跳了出来当家,跟留下来的内臣开会商讨对策,幸亏八国联军最终也没进紫禁城后宫,见了她还很尊重的敬礼。
光绪二十年,慈禧六十大寿,宫中妃嫔大家跟着再晋升一级,瑜妃终于熬成了瑜贵妃。
慈禧死后的祭奠仪式上,瑜贵妃已经没了怕角儿(比她级别高的慧妃也已经死了几年了),大胆地质问摄政王载沣:“新皇帝登基,难道只继德宗(光绪),不继穆宗(同治)吗?
”载沣也没弄明白瑜贵妃的意思,随便敷衍了一下:“兼继穆宗啊”。
瑜贵妃等着的就是这一句话,然后就放声大哭,“既如此,为何不尊我为皇贵妃?
我还得继续做奴才?
”说这句话的背景,是因为隆裕皇后已经升格为皇太后,按照宫中礼制,皇贵妃
大闹一场后,瑜贵妃得到了她想要的称谓——瑜皇贵妃。
瑜皇贵妃食髓知味,在隆裕皇太后死后,那时候已经是民国了,逊清皇室还保留有四大太妃,除了她自己,还有珣嫔和瑨贵人姐儿俩,还有光绪帝的瑾妃,已经都混成皇贵妃了。
别看天下已经丢了,但紫禁城的后宫就是她们的宫斗大舞台,为什么不能给小逊帝安排个新一任皇太后呢?
瑜皇贵妃,现在的封号已经改为敬懿皇贵妃了,她的竞争者是光绪帝的瑾妃,最终她们为了一个皇太后尊号也大闹一场,绵延数年,当然,谁也没干掉谁,直到冯玉祥派人把她们全赶出了紫禁城。
肯定有人会问,争这些虚名又有何用,放上一张表格就会明白,嫔妃待遇是按照等级来分配的,从猪肉到香油,再到茶壶茶碗,都有供应制度,妃比嫔每天多供应一两白糖呐!我们的主人公——同治帝的遗孀瑜妃在溥仪大婚的时候已经改称为敬懿皇贵太妃了,她和好姐妹荣惠太妃(当年的瑨贵人)被赶出紫禁城后,一起到了东城的麒麟胡同隐居,前者活到了1932年,后者失去了好姐姐后,又多活了一年。
她俩是四大太妃中活得最长寿的。
1935年,姐儿俩一同被葬入清东陵,正如六十三年前姐儿俩一同嫁给少年同治一样。

参考:
慈禧驾鹤西去后,三岁的溥仪继承皇位,是为清朝最后的一任皇帝——宣统皇帝,溥仪名义上是同治帝的接班人又是光绪帝嗣子(按慈禧的意思),依清朝宗法血缘排序,同治和光绪既是堂兄弟,又是表兄弟,二人是平辈的,但当时,同治的皇后已离世,光绪的皇后还活着就是隆裕;
这样,隆裕就晋升为皇太后,一夜之间这位才不出众,貌不惊人的女人成为了宫里的真正当家人。
这样,问题就来了,同治帝的三位遗孀尽管都是隆裕太后的平辈人了,但随隆裕地位的改变,反要受年轻的兄弟媳妇的颐指气使了;
瑜妃不干了,为此上演了大闹皇宫的剧情。
其实,身为同治帝的嫔妃(早期是嫔),瑜妃是个安分守己的人;
同治帝和皇后情投意合,慧妃也只能独守空房,宠爱更不会发生在瑜嫔身上,但她并不介意,日常于幽宫中以笔墨自娱,擅长山水丹青,同治帝对她也只是偶尔临幸一下,这样的日子仅过了一年多,同治帝驾崩了,十九岁的瑜妃成为节妇,开始了守寡生涯,过着孤独,落寞的生活,无声无息,与世无争!慈禧太后60万寿时她才被晋升为妃。
光绪34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隔一天先、后去世了,按慈禧遗命:溥仪继承同治帝的皇位,同时兼做光绪帝的嗣子;
这样按法理,隆裕太后就成为了新皇帝溥仪的母亲,而同治帝的遗妃们包括瑜妃什么都不是!并且以后还要向懦弱无能的丑女人行跪拜之礼,申述问题还要自贬为“奴才”,瑜贵妃这才火了!在珣贵妃和瑨妃的怂恿、撺掇下,瑜妃就上演了争名分的一幕,结果:让总揽朝政的载沣动了一番心思,经讨论、协商后,他用宣统帝的名义将同治帝遗留的三妃晋升为“皇贵太妃”,得到了心理平衡后,瑜妃就息事宁人了。

参考:
这问题最好从同治帝的五个嫔妃聊起。
同治帝一共有五个嫔妃。
老大: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这位是当年慈安太后给同治选定的皇后,同治十一年九月十四日正式册为皇后。
同治帝猝崩时,据说与他感情甚好的阿鲁特氏是怀有身孕的。
在当时,这是一件大事,关系到慈禧是否还能名正言顺地继续垂帘听政。
如果阿鲁特氏顺利产下了男婴,不仅没后来光绪什么事,慈禧可能都得靠边站,毕竟没有太皇太后垂帘听政的惯例。
所以阿鲁特氏必须死,而且得是迅速地死。
关于同治驾崩后,阿鲁特氏紧跟着也崩掉,有两种说法,一种说阿鲁特氏是忧郁殉节而死,一种说是被慈禧饿死的。
老二:淑慎皇贵妃富察氏,这位是慈禧为找回面子硬塞给同治的,阿鲁特氏被册封为皇后的同一天,她被册封为慧妃,先享皇贵妃待遇,后进封皇贵妃。
同治驾崩后,因为是慈禧选中的人,又不涉及利害冲突,所以在光绪朝顺利地活了下来,一直活到光绪三十年。
老三:庄和皇贵妃阿鲁特氏,大学士赛尚阿之女,这位是同治大婚时顺带选进宫的,进宫时为珣嫔,后来进封为珣妃,在宫中的地位比较尴尬,只能偶尔得到同治的临幸,但珣妃的心态似乎挺好,在尴尬的半冷宫里很会用琴棋书画,自娱自乐,陶冶情操。
光绪朝慈禧六十大寿时进封为珣贵妃。
光绪、慈禧相继驾崩后,受身边太监鼓动,一度想和隆裕太后争名号,也就是本题说到的大闹皇宫,但最终没能如愿。
隆裕太后崩掉后,没过一个月,她也崩掉了。
老四、老五:一个是瑜贵妃赫舍里氏,一个是瑨贵妃西林觉罗氏,这两位地位不高,不用多说。
这问题中说瑜贵妃大闹没错,但领头的是珣贵妃。
同治帝猝崩后,活着的四位同治嫔妃很不受慈禧待见,这其中有人之常情的因素,也有微妙的心理。
儿子死了,再看见这些个女人,慈禧心里堵得慌,所以她不愿见到。
另一点,慈禧选立光绪,朝中的非议一度很大,认为没给同治立嗣,这时候再去和同治留下来的女人啰嗦显然没有必要,做好的做法就是让她们在冷宫中封尘。
慈禧也是够绝的,庚子年八国联军攻进京城,慈禧西逃的时候硬是没带上这四位,大有让她们赶紧自灭的意思。
还好这四位命大,也可能是洋鬼子对前朝这些发霉的妃子不感兴趣,最终她们逃过了劫难,活了下来。
慈禧活着的时候,后宫秩序井然,谁人也不敢造次。
慈禧一死,几十年压在头顶说一不二的权威没了,后宫的秩序便有了大乱的苗头。
源头在慈禧垂危时,口传的最后一道懿旨上:隆裕皇后为太后。
在身边太监的鼓动下,以珣贵妃为首的同治三遗孀很不服气,她们不服气也是有把柄可抓的。
因为要兑现给同治立嗣的诺言,慈禧最后选立溥仪的时候,说法上溥仪继承的是同治帝的皇位,同时兼祧光绪帝。
在同治三遗孀尤其是珣贵妃看来,隆裕称太后有些不够格,她小进一步才是第一资格,毕竟溥仪直接继承的是同治帝的皇位。
慈禧刚死的时候,因限于清制立法,以珣贵妃为首的同治三遗孀没敢声张,真正的争夺是在慈禧奉安后。
据清宫最后一位总管大太监小德张口述历史说,就在慈禧地宫门即将封闭的那一刻,他的徒弟突然过来密报,以珣贵妃为首的同治三遗孀没打招呼,已经启程先回宫了。
她们急忙赶回去为的什么呢?
想抢先一步取得坤宁宫里的太后金印。
小德张赶紧禀报隆裕太后,意思是赶紧回去,如果让那三位抢得太后金印,你的太后显位唯恐不保。
隆裕是个遇事没主见的人,天天就知道在后宫嗑瓜子。
听说有这事,她先是嘀嘀咕咕,犹豫不决,最后又说,家礼还没行就跑,这能行吗?
最后还是小德张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把她请上了回宫的马车。
说来,以珣贵妃为首的同治三遗孀也是没经验,很明显,这次比的是谁比谁快,结果这三位居然是坐着轿子往回跑的。
轿子怎能快过马车。
据小德张回忆说:因为那三位提前走了好几个小时,他便下话给车把式,让他玩命地快马加鞭,一路上没歇一口气。
到了北京已经是深夜了,那三位也已经进了神武门,自以为稳拿了,不曾想,隆裕太后由东华门进了坤宁宫,把皇太后的宝印先拿到了手。
前后时间相差只有十几分钟。
虽说小德张说的有点夸张,但紧张的意思想必当时还是有的。
控制住皇太后宝印后,紧接着,摄政王载沣也从东陵赶了回来,把”合符子“请出来,军机处赶紧颁发诏书,隆裕皇后遵照太皇太后生前懿旨,草诏为皇太后。
以珣贵妃为首的同治三遗孀不服输,又去找摄政王载沣大哭大闹,结果让摄政王载沣的说法给灭了。
摄政王说,三位皇贵妃应遵循太皇太后懿旨,论清制,德宗光绪皇帝之皇后应为太后。
同治皇帝的皇后,已随皇帝殉节升天了。
按祖制,贵妃不能继位皇太后。
嗣皇帝载湉驾崩,隆裕皇后为皇太后是清制所定。
摄政王载沣这人是温和做派,灭完后,为了安慰这三位,只好给她们皇贵妃名号前加个没啥用的好词,算是尊封。
事后,以珣贵妃为首的同治三遗孀在身边太监的鼓动下还想闹,怎么闹呢?
因为隆裕没权威,怕事,她们便纵容身边的太监营私舞弊,吃空饷,偷东西等等,总之想把后宫搅合乱套。
因为人数众多,闹的隆裕一个劲地借嗑瓜子消愁。
关键时刻,小德张发挥了作用。
照小德张德说法:”必须清君侧,要不然镇不住。
“说干就干,小德张一口气清除了近千名不老实的太监,关键岗位全换成了他的徒弟。
一场大风波,这才彻底平息下来。
当然,小德张也没白忙活,隆裕赏了他十万两银子,在北京安定门内永康胡同极乐寺为他建了所大宅子,占地50亩。

参考:
1861年,同治皇帝同年娶了一位皇后,四位妃子。
在选皇后时,慈安倾向阿鲁特氏,而其生母慈禧更中意富察氏,最终同治册封阿鲁特氏为皇后,富察氏被册封为慧妃。
另外三人是瑜嫔、珣嫔和瑨贵人,珣嫔也是阿鲁特氏,是皇后阿鲁特氏的姑姑,姑侄二人同时嫁给了同治帝。
同治最宠爱皇后阿鲁特氏,日夜相伴,瑜嫔只能每天在宫中以丹青自娱,同治帝在宠幸皇后之余也会偶尔临幸一下瑜嫔,同治最烦慈禧中意的慧妃,但慈禧要求同治必须定期宠幸慧妃,同治帝实在忍无可忍,直接跑出宫外去了青楼,惹上了梅毒。
1863年同治皇帝病重,为了给皇帝祈福,两后宫太后大封嫔妃,瑜嫔因此晋升为瑜妃,但仍未留住同治皇帝的生命,不久瑜妃成了寡妇。
皇后不堪忍受慈禧打压,吞金自杀随同治皇帝而去,慈禧宠爱的慧妃成为后宫老大, 瑜妃处处都要看其脸色行事。
1900年,八国联军即将攻陷北京,慈禧带光绪帝、隆裕皇后及瑾妃等仓皇出逃,临走之前推珍妃入井,抛弃了同治四位遗妃,此时身为皇贵妃的慧妃只会哭天抹泪,唯有瑜贵妃召集留守京中的宗室大臣们商议对策,未曾想八国联军进北京后,并没有对紫禁城进行烧杀抢夺,但慈禧回宫后,对于瑜贵妃的这份功劳却只字未提,这让瑜贵妃非常痛苦。
溥仪登基之后,光绪帝的皇后隆裕升为太后,而同治帝的三位遗孀没有得到任何封号,按清朝祖训,妃子见太后都要行奴才礼节,憋屈了一辈子的瑜妃当然不干,所以大闹慈禧死后的祭奠仪式。
在祭奠仪式上,瑜贵妃大胆地质问摄政王载沣:“新皇帝登基,难道只继德宗(光绪),不继穆宗(同治)吗?
”载沣随便敷衍了一下:“兼继穆宗啊”。
瑜贵妃听后就放声大哭,“既如此,为何不尊我为皇贵妃?
我还得继续做奴才?
”最终,摄政王载沣以宣统帝名义将瑜贵妃等三人(慧妃已于1904年去世)全部升为皇贵太妃。
瑜妃于1933年除夕病逝,享年77岁,她不但是同治帝最后去世的妃子,还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去世的皇妃。

参考:
光绪因何为帝光绪三十四年(西历1980年)年底,光绪帝驾崩。
在慈禧太后的安排下,溥仪继承了清朝的皇位,这便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宣统帝。
宣统帝刚被确立为继承人的同时,慈禧太后准备进位为太皇太后,至于太后人选的争议,便随之开始了。
清朝虽然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但是宗法制依旧影响着清朝。
光绪帝之所以能当皇帝,是因为其堂兄同治帝驾崩的时候,膝下没有儿子来继承大清国的大统,于是慈禧太后想出了这样的办法:让光绪帝来做皇帝,等到光绪帝有儿子以后,过继给同治帝,然后在光绪帝驾崩后,继承大清国的皇位。
换句话说,光绪的皇位,完全是借了自己并不曾有过的儿子的光。
不过,光绪虽然在位三十四年,但和同治帝一样没有儿子,因此,光绪帝驾崩后,慈禧太后将溥仪过继给统治,同时也继承光绪的皇位。
瑜妃和隆裕的冲突光绪时期,同治帝的皇后就已经不在人世。
同治帝的妃子中,以瑜妃地位最高。
光绪帝的驾崩,让守寡长达三十四年的瑜妃看到了希望和春天——因为法理上,宣统帝是同治帝的继子,自己这边才是正统,那么,宣统朝的太后,应该由自己来担任才对。
因此,当慈禧太后确立溥仪为新皇帝,并要求光绪帝的遗孀隆裕皇后好好抚养这个孩子的时候,瑜妃立刻出来强调:溥仪是同治帝的继子,应该归自己抚养。
瑜妃如此敏感,目的不言而喻。
光绪帝驾崩不足半日,慈禧太后也撒手人寰。
光绪帝皇后进位为太后。
关于隆裕能做太后,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隆裕太后在小德张的提醒下,趁着慈禧太后在世的机会,让慈禧太后留下遗命,确立自己的太后地位,另一种说法则是宣统朝廷开张后,宣统朝廷尊隆裕为太后。
不过,不论任何原因,隆裕太后的产生,让瑜妃感到失落和愤怒。
而按照大清国的礼制,诸如瑜妃这类妃嫔,遇到太后,是要行跪拜礼的。
这些都让瑜妃忍无可忍,于是,瑜妃利用参加慈禧太后葬礼,朝中文武百官、宗室子弟都在的机会,趁机大闹了一番。
瑜妃有理有据问了这么几个问题:宣统帝到底是谁的继子?
宣统帝如果是同治帝的继子,那么应该由同治系的后妃担任太后,为什么同治系的后妃要臣服于光绪帝的皇后?
瑜妃的每句话,都让大臣们无言以对,毕竟瑜妃每句话都在理。
于是无奈之余,清朝宗室的几位亲王,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尊瑜妃为皇太妃,不用对太后行跪拜礼。
就这样,瑜妃以太妃的身份,在后宫继续生活。
直到民国二十一年(西历1932年)才去世。
瑜妃生于咸丰时代,去世于民国二十一年,她的一生,见证了同治中兴,也见证了民国的成立,经历了时代的剧变,堪称沧桑。

参考: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在仪鸾殿去世,享年73岁。
值得一提的是,慈禧死后并没有立即下葬,而是经过将近一年的筹备,最后于1909年十月,在摄政王载沣的主持下厚葬到了河北省遵化市普陀峪的定东陵。
就在太后落葬大礼完成的当天,却发生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那就是瑜妃大哭大闹争名分。
要知道慈禧活着时统治大清48年,无论是宫内还是宫外没人敢说半个不字。
瑜妃为什么会在这时候大哭大闹呢?
瑜妃又是谁呢?
瑜妃是清穆宗(同治)的妃子,她在现场大哭大闹是为了争皇太后之名份,也就是想坐上慈禧太后这个位置。
但是慈禧临死前,已经把皇太后的名份给了自己的侄女——隆裕皇后了。
隆裕皇后名静芬,小名喜子,是慈禧的弟弟桂祥之女。
她又是光绪的表姐和皇后。
原来之前慈禧硬是把自己的侄女塞给光绪当了皇后,这是慈禧巩固权力的方法之一,隆裕无疑是安插在光绪皇帝身边的密探,光绪皇帝的一举一动,都被隆裕皇后汇报给了姑姑(慈禧)。
无论是从正统和亲情来说,慈禧都会偏向侄女,慈禧把皇太后的位置留给侄女也在情理之中。
从正统来说,隆裕有资格上位皇太后。
因为光绪没有子嗣,慈禧得病前选择了三岁的溥仪过继光绪皇帝,同治皇帝也没有子嗣,溥仪同时兼祧同治,即一子挑两家。
(三岁的溥仪)换言之,同治一脉和光绪一脉只有溥仪这一个继子。
溥仪继承了皇位,那么隆裕皇后就会上位皇太后。
同样瑜妃是同治皇帝的妃子(慈禧去世后,当时瑜妃是同治皇帝中地位最高的一位妃子)她也有权力和资格上位皇太后。
毕竟溥仪也是她和同治皇帝的继子。
但是慈禧临死前已经遗诏自己的侄女(隆裕)当皇太后,这样一来,瑜妃和隆裕的地位就发生了变化。
之前二人是平辈,地位几乎平等。
如果隆裕成了皇太后,那么瑜妃再见到隆裕要磕头,要口称奴才。
隆裕岁数比自己小,资历也不如别自己,然而却成了自己的长辈,这是瑜妃无法接受的事实。
(隆裕皇后)之前瑜妃隐忍不发,当慈禧落葬完成后,她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大哭大闹上前质问摄政王载沣(溥仪的父亲):“皇上入继,是否只继德宗(光绪),不继穆宗(同治)?
”言外之意就是“都是皇上的娘,为什么隆裕能当皇太后而我却不能?
”很显然瑜妃在争名分。
当时溥仪的老爸载沣稍稍愣了一下,随后说“兼继穆宗(同治)”。
意思是说:“我儿子是光绪和同治两
瑜妃等的就是这句话,她指着载沣的鼻子说:“既然如此,同治的皇后已经宾天,目前来说
同样是母后,为何隆裕被称为皇太后,而我却还是个奴才?
”(载沣)几句话怼得摄政王张口结舌。
最后载沣只能安慰瑜妃道:“回宫再做安排可好?
”,瑜妃这才停止了撒泼打滚。
还有一种野史传说,瑜妃在慈禧太后落葬后,带着一班人急忙返京,她要率先进京夺取皇太后金印。
当时摄政王载沣听到了消息,急忙通知了隆裕皇后,隆裕抄近路抢先一步进京,最终夺取了皇太后金印。
相传瑜妃不甘失败,随后大闹皇宫。
同治的其他妃子也跟着起哄。
载沣为了平衡两宫权力,宣布加封同治的妃子们为“皇贵妃”。
如此一来瑜妃成了太妃,只比隆裕皇太后的地位略低一点,瑜妃也就不必跪迎皇太后和口称奴才了。
看来有时候该争还要争,不是有句俗话叫做“哭闹的孩子有糖吃”吗?
瑜妃通过哭闹得到了她的权力和地位。
文/秉烛读春秋
参考:
1908年 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于瀛台。
由于光绪无子,在慈禧的安排下,醇亲王3岁的儿子溥仪过继给同治帝,同时兼承光绪帝之祧,继承帝位。
而光绪帝的皇后隆裕,则被尊为皇太后。
(瑜妃剧照)然而,在慈禧去世后,同治帝的遗孀瑜妃却大闹皇宫,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不得同治宠爱。
瑜妃赫舍里氏是知府崇龄的女儿。
同治大婚时,被选入宫中。
先是被封为瑜嫔,但当时同治专宠皇后阿鲁特氏,因此她和其他嫔妃一样,都被闲置在一旁,过着非常苦闷寂寞的生活。
好在瑜嫔善画,人亦聪慧,因此常以书画打发那些无聊的时光。
同治重病后,两宫太后大封嫔妃为同治祈福,瑜嫔也顺利地被封为瑜妃。
然而随着同治的病逝,皇后阿鲁特氏也不堪慈禧逼迫,吞金而死。
结果,一直讨慈禧疼爱的慧妃被封为“敦宜皇贵妃”,凌驾于瑜妃之上,常常对她颐指气使。
成了寡妇,又被慧妃左右,瑜妃的痛苦可想而知。
幸好因为在同治生前,她并不得宠,再加上她又有才华,因此慈禧倒对她还算和气。
宫闱丹青笔墨事务,有时也交给她来代理,所以她在后宫尚能自保。
不过,毕竟是同治的遗孀。
慈禧每每看到瑜妃几人,总是不由自主勾起伤心的过去,所以很少召见她们。
瑜妃亦深居简出,过着“焚香礼佛多闲暇,自绘林峦缀小诗”的日子。
(慈禧剧照)二、不得慈禧
转眼慈禧60大寿,瑜妃随喜又被封为瑜贵妃。
这对于在宫中苦熬的瑜妃而言,自然生活待遇和名分都得到了提高,是件值得庆幸的事。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
慈禧惊恐之余,带着光绪和隆裕等人西逃,而瑜妃等同治的遗孀却被抛在宫中。
眼见八国联军就要打进紫禁城,毫无决策的慧妃只会啼哭不止。
瑜妃万般无奈之下,找来朝臣商议对策,并安抚宫人,共同关好宫门,做好防护工作。
幸好,八国联军并不想使清朝灭亡,所以他们进宫后颇有礼节,对瑜妃亦是有礼有节。
由于瑜妃应对得当,在她的指挥下,紫禁城没有损失,宫人亦无慌乱。
按说慈禧回来后,理当对她嘉奖,遗憾的是慈禧根本无心注意这些事,所以她连句表扬也没有落到。
这让她心里非常失望,但慑于慈禧的威严,她也只能不言不语。
(摄政王载沣剧照)三、不被皇室重视。
溥仪继位后,光绪的皇后隆裕被封为皇太后,而一向和慈禧走得亲近的瑾妃也被封为太妃,但身为同治遗孀的瑜妃却没有得到尊封。
说起来隆裕在慈禧活着时并不得喜爱,倒是瑜妃由于能书善画,常代作笔墨之事,因此隆裕有时还要仰仗她的鼻息。
现在,隆裕被封为皇太后,而她不过是个皇贵妃,按清制,她见了隆裕,得跪在地上给隆裕磕头并自称奴才。
本来两个平起平坐的人,现在她居然被降为奴才,这自然让她心里憋着一股无名之火。
于是在慈禧入葬东陵时,趁王公大臣、隆裕和后宫嫔妃们都在场时,瑜妃便走到摄政王载沣面前,大声质问他:“皇上入继,是否只继德宗,不继穆宗?
”瑜妃这意思是说溥仪入继,是否只继光绪不继同治。
载沣正忙得焦头烂额,所以也不及细想,便答道:“兼继穆宗。
”瑜妃等的就是这句话,她立刻指着载沣的鼻子喝道:“现在穆宗的遗孀就剩下我了,如果皇上入继穆宗,为何隆裕被尊为皇太后,而我则还是个奴才?
”不待载沣回答,她又一边哭一边说,自己曾得同治和慈禧宠爱,结果现在两人都不在了,她竟被人们当作奴才来看……哭着哭着就要撞到柱子上去,说要为慈禧殉葬。
幸亏左右人及时拉住,又苦苦相劝,她才罢休。
但瑜妃死活不肯回宫,非说与其回宫做奴才,还不如就死在慈禧墓前。
按清制,皇室成员的陵寝如果出现了死人的事情,那是很不吉祥的事情。
另外瑜妃这样当众大闹,也很失皇家体统。
为了平息风波,载沣和隆裕等人商量后,只得同意尊封她为皇太妃,并对皇太后不用行礼。
达到目的瑜妃这才不哭不闹,跟着众人回宫去了。
(参考史料:《清史稿》)
参考:
瑜妃其实算得上是一名美人胚子,但是善于攻于心计。
想当初同治皇帝和皇后最恩爱的一段时间,还时不时的会临幸她。
同治皇帝的皇后是赫赫有名的才女,正是因为她的才气,反而被慈禧所忌惮。
倒是对于年仅14岁的慧妃,慈禧喜欢的不得了。
为了让同治临幸慧妃,慈禧经常要求其必须去慧妃宫中。
时间长了,同治帝开始有点厌烦慧妃,逐渐形成一种僵局,而瑜嫔等人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最后同治帝一气之下抛弃所有妃子,外出寻找野味。
而瑜嫔、慧妃等人饱受相思之苦,最后还是皇后把同治拉了回来,但是为时已晚。
同治13年同治皇帝病重,为了给皇帝祈福,两后宫太后大封嫔妃。
趁着这个机会,瑜嫔晋升为妃子。
但是此举并不能挽留同治皇帝的生命,不久瑜妃做了名寡妇。
皇后由于实在忍受不了慈禧的排挤,吞金自杀随同治皇帝而去。
山中无老虎,猴子成大王。
慧妃凭借着慈禧的喜爱,荣升为皇贵妃后,成了后宫老大。
而年长了惠妃三岁的瑜妃,处处都要看其脸色做事。
在以后漫长的几十年里面,瑜妃只能独守深宫。
为了避免想起自己的亲生儿子,慈禧太后很少跟瑜妃这些人接触。
光绪二十年,慈禧60大寿,瑜妃被加封为瑜贵妃,算是平静生活中的小涟漪。
▲瑜妃剧照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打到了京城,慈禧带着皇帝逃跑。
临走之前推珍妃入井,抛弃了同治遗妃。
慧妃并没有什么眼力劲,整日以泪洗面。
瑜妃勉强打起精神,收拢一些在京官员,稳住了后宫。
未曾想八国联军进北京后,并没有对紫禁城进行烧杀抢夺,统帅甚至对瑜妃颇有礼数。
可惜的是待到慈禧回来后,没有对瑜妃有任何赏赐。
更让其伤心的是慧妃死后,慈禧对慧妃大加封赏,让瑜妃再也没有超越的机会。
溥仪登基之后,隆裕被尊为太后,就连瑾妃都是太妃,反倒是瑜妃什么都没有。
清朝的祖训当中,妃子见太后都要行奴才礼节,而瑜妃其实和隆裕是平辈,自然咽不下这口气。
▲隆裕慈禧去世后下葬时,后宫所有妃子前去东陵祭拜。
瑜妃感觉时机成熟,立刻从众人中站出来,质问摄政王载沣:皇帝入继,是否只继德宗(指光绪),不继穆宗(指同治)?
这句话把摄政王载沣给问蒙了,沉默了好一段时间,才说道兼继穆宗。
瑜妃这一下子抓住了把柄,既然如此,如今穆宗的皇后早日升天,剩下的也只有我一人。
皇上兼继穆宗,为何隆裕为母后,我就是个奴才?
载沣显然无法回答他这个问题,瑜妃见此嚎啕大哭,不愿起来。
最后在众多大臣的规劝下,瑜妃才止住了眼泪,跟随众人回到后宫之中。
转眼一年时间过去了,仍然没有人提及此事。
瑜妃再等到第二年拜祭光绪、慈禧的时候,又对载沣重提此事,载沣自然不可能做主。
瑜妃这次似乎有了准备“既然只能做个奴才,我还不如死了作罢”。
▲载沣说完就要往旁边的柱子上撞。
旁边人看到立马拉住,此等场合是不是要失了皇家颜面?
只好妥协道“瑜妃晋封皇太妃,不再自称奴才。
”瑜妃这才作罢。
敬懿皇贵妃出生在咸丰六年六月初一,入宫之后被封为瑜嫔,两年后晋升为瑜妃。
光绪二十年晋升为瑜贵妃,光绪三十四年晋升为瑜皇贵妃,于1932年2月5日辛未年除夕病逝,享年七十七。

参考:
因为之前受的气还有委屈实在太多,瑜妃终究受不了了。
瑜妃赫舍里氏,也就是敬懿皇贵妃与献哲皇贵妃,原本是同治帝载淳的后宫妃嫔之一。
当年同治帝大婚之时,赫舍里氏被选入宫,初封瑜嫔,虽然其位分并不低,但是存在感却不高。
相对于当时备受载淳宠爱的皇后阿鲁特氏,还有深受慈禧太后宠爱的慧妃富察氏,瑜嫔简直就是个花瓶一般的存在。
不过瑜嫔有个好处,那就是她是个才女,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与阿鲁特皇后倒是相当类似。
入宫之初,同治帝在跟皇后恩爱之余,对于温婉柔顺而且多才多艺的瑜嫔也还薄施恩露,比起其他被同治帝冷落的妃嫔,瑜嫔的命刚开始倒还不算差。
然而同治帝的生母慈禧太后,非常不喜欢美丽多才的儿媳妇阿鲁特氏,而是偏爱同治帝不喜欢的慧妃富察氏,最终载淳、阿鲁特氏与慈禧太后之间的关系不断僵化,而夹在这三人中间的瑜嫔也受到池鱼之殃。
由于慈禧太后不断干涉同治帝的生活,同治帝一怒之下干脆冷落了所有的后妃,终日流连于八大胡同,最终惹上花柳而崩。
同治帝英年早逝,瑜嫔在其病重之时被晋封瑜妃,不得不年纪轻轻成为节妇,而比深宫寂寞更让瑜妃无法忍受的是,由于阿鲁特皇后被逼吞金自尽,得到慈禧太后宠爱的慧妃成为皇贵妃,地位压在了瑜妃之上。
在同治帝驾崩后,慈禧太后抱载湉入宫继承皇帝之位,而作为先帝遗孀的瑜妃,终日在自己宫里与书画为伴,打发无聊的时光。
或许是害怕看到瑜妃等自己儿子的后妃,会勾起自己的伤心事,慈禧太后并不喜欢召见瑜妃等人,一朝天子一朝臣,同治帝已经驾崩,光绪朝又有新人入宫,瑜妃既非正宫也不像慧妃那样受太后的宠,后宫里大多数几乎都已经忘记了这
就在瑜妃被冷落深宫多年之后的光绪26年,八国联军侵入京师,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还有皇后、瑾妃仓皇出逃,临行前把珍妃扔进了井里,其他人全都丢在了紫禁城任其自生自灭,其中也包括曾经备受宠爱的慧妃,还有被冷了多年的瑜妃。
不过八国联军进入皇城之后,倒并未为难瑜妃等人,反而“犹致敬礼”,在瑜妃的打点之下,紫禁城也没有受到什么破坏损失,这也成为了瑜妃人生中为数不多的闪光点。
然而,慈禧回宫之后,并没有给瑜妃什么奖励,甚至连个口头表扬也没有,反而是没有任何功劳的慧妃数年后离世,慈禧太后相当抬举,甚至逾越规制。
虽然瑜妃非常失望,当然,这样的事情放在任何人头上都会与瑜妃一样失望,然而,有慑于慈禧太后的威严,瑜妃也半个字也不敢说什么,免得落得个跟珍妃一样的下场。
年少居寡,几十年在宫中的寂寞岁月,还要处处忍气吞声,瑜妃能忍这么长时间也是相当难得,直到慈禧太后离世,压抑已久的瑜妃终于受不了了。
主要的导火索还是册封之事。
由于慈禧太后离世,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入继为帝,按照规制,光绪帝的正宫皇后成为皇太后,瑾妃也被尊为太妃,然而作为同治帝遗孀的瑜妃却依旧只是个妃子。
而按照清朝的规制,妃子觐见太后太妃,需要自称奴才,这就让瑜妃受不了了。
说起来,瑜妃与隆裕太后乃是平辈,而且年纪也更长,就算隆裕太后是正宫,她是妃子,也不至于如此这般。
所以在慈禧太后入葬的时候,瑜妃趁着王公大臣们都在场,质问摄政王载沣:“皇上入继,是否只继德宗,不继穆宗。
”载沣也没细想,直接答了句“兼继穆宗”。
瑜妃立刻指着载沣道:“穆宗遗孀现在只剩我,如若皇上继穆宗的宗祧,为何有人被尊为皇太后,而我只是个奴才。
”瑜妃边说边哭,越说越气,最后闹着要血溅当场,说是为慈禧太后殉葬,吓得周围人惊慌失措。
瑜妃当众大闹,虽说实在有失体统,但是为了平息风波,载沣与隆裕太后商议之下,同意尊奉其为贵太妃,对皇太后也用不着行礼,瑜妃这才罢休。
虽然瑜妃的做法确实不妥,但也是情有可原,而且在当时,瑜妃也是没有其他的办法了,慈禧太后在世的时候她就已经备受辛酸,如今已经过了两朝皇帝,竟然还要受这般的委屈,瑜妃大闹,也是人之常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