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的意识到底是哪来的

意识来源于引诱。
梦想也是一种引诱。

参考:
瞌睡家不揣浅陋,聊一聊
“意识”这个词本源上是佛教词汇,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产生的。
按照佛教的世界观,我们人类有“眼、耳、鼻、舌、身”再加上一个会思考的大脑佛教中称为“意”的一共六种感受器官,称之为“六根”。
与其相对应的,世界有又有六种特性可以被这“六根”所感受,分别是“色、声、香、味、触、法”,称之为“六境”或者“六尘”。
这六根在内,六尘在外,共同作用下产生了“六识”。
因为六根、六尘是识产生的基础,所以又合称“十二入”。
所谓“识”,意思是依于尘境而其分别,简单说就是明了识辨事物的功能,与六根、六尘分别对应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称之为“六识”。
注:这里说的“六根”“六境”“六识”合称“十八界”,是佛学中的重要概念。
所谓“意识”,我们常说是“第六识”,也不过是“六识”之一。
要理解“意识”是哪里来的,可以参考其他五识。
眼根若对色尘,即生眼识;
耳根若对声尘,即生耳识;
鼻根若对香尘,即生鼻识;
舌根若对味尘,即生舌识;
身根若对触尘,即生身识。
也就是眼睛的视觉能力,耳朵的听觉能力,鼻子的嗅觉能力,舌头的味觉能力,身体的触觉能力。
我们很容易理解这五种感官能力是生理构造上的原因形成的,没有什么太过神秘的。
但是这个“意识”,一般人很难理解。
实际上前五识感受的都是外部世界,而意识是我们的大脑也就是意根对着这感受的分析,就像计算机能计算,大脑也能分析,所以意识也是一种生理功能。
因为我们普遍的把“意识”当成了我们自己,甚至是连“识”都不管了,直接把“意”当做了我们自己。
我们自己如何理解我们自己?
“意”在我们看来就是心念,就是你心里那个旁白,也可能是一种声音,一个画面。
这个在你脑子里不停讲话翻来覆去的家伙绝不是你自己。
很简单就可以证明,你大多数时候做不到不让它讲话,也做不到不让它出现。
如果它是你的话,你怎么控制不了它?
这个“意”就像是你眼睛里的色彩,耳朵里的声音,当它也是你的一种感受,不过是以念头的形式出现。
而深藏在幕后的那个你能够分辨哪个意念是好的,哪个意念是坏的,哪个意念是你想要的,哪个意念是你讨厌的,这个动作就是“识”。
对你自己的意念的分别和分辨,就是“识”。
这两种状态合并在一起就是“意识”。
“意”不是你自己,“识”也不是你自己。
观音菩萨“行深般若菠萝蜜多时”能够照见“五蕴皆空”,能够断六根,绝六尘,能够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最终可以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能够认清这个“第六识”的意识,也不是很容易的。

参考:
如何回答人的意识是哪儿来的?
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代表对立的两条哲学路线,代表两种各自相互独立的哲学上的党派性。
恩格斯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
怎么样理解这句话?
这就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和分水岭,世界的本质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
承认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精神,则是唯心主义。
列宁提出存在着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呢?
还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后者否认思想和感觉的客观基础,认为物质是思想和感觉的产物,世界是人的表象。
所谓从物到感觉和思想,是唯物主义认识路线,认为人的感觉、思想、意识是对物的反映。
意识是人的大脑的属性,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感觉和意识是人脑对世界的反映,感觉本身不是物质,是客观世界转化主观意识的中间环节,作为认识主题,通过感性认识,经过眼耳鼻舌身及嗅觉、味觉、触觉、视觉、听觉和第六感觉,身临其境,在为生存生活的现实、实践活动的社会环境中,受到影响得到反映,渗透到大脑意识中来,经过大脑加工处理形成意识或思想。
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特点,具有直接的现实性,是形成意识和思想的基础。
人类意识的产生,是同语言与思维一起,从猿到人的进化与劳动中过程中,通过三百多万年的、从古猿到直立行走的类人猿,再经过三百多万年,直立人制造工具,钻木取火,其大脑容量扩大、身体物理生物生理特征,更加接近我们人类。
在这里,猿人聚集行动,为了生存需要制造工具,劳动是猿转化为人的根本动力,是人和动物区别的根本标志。
猿人的劳动是大脑意识形成与进化成为人的大脑意识的根本的实践基础。

参考:
生命的主体就是意识。
生命就是意识。
意识就是生命。
故此,生命意识来自宇宙。
宇宙万物来自于意识形态。
心物一元。

参考:
这么重大的问题,因为不怕天下人耻笑,所以也来掺合两句,不一定准确。
老子在道德经里讲,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始。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在这里我们也应该明了了,世间的有无只是名相的不同!有无一体,没有分别!无就是有,有就是无。
因此不必太执著有,因为有了还无,或者说有本身就是无。
这里的无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其实它就是宇宙的本觉体性,在人它就是我们的灵知之性。
在此,我们不拿物质来界定,因为如果物质能产生灵知之性,世界上的事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这种灵知之性,具有见所发识的本能!为什么不说见物发识,因为人们很容易把物和物质相混淆,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应该还没有物质这一概念。
这里的所,可以理解成东西的概念,不一定是物质的概念。
注意,见所发识是人的本觉灵性的一种能力!可以用佛家的一句话,叫法尔自然。
在大脑可以说只起网络的做用。
在宇宙间有,声,光,味,嗅,触,法等现象。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意识是人的本觉之性的能力。

参考:

参考:
意识这个课题,是困扰当今科学家和哲学家的一个近乎于无解的课题。
这涉及到对世界的一个根本认识的问题,从古至今基本上就是分为两大观点,一个是唯物论,一个是唯心论,现代科学基本上是建立在唯物论的基础之上,而我们从小接触最多的哲学观点是辩证唯物论。
在量子力学的兴起以后,量子的不确定原理,引发了哲学界更大的争论,很多科学家都认为意识是独立存在的,意识与物质之间是相互影响。
如果再加入多维空间的理论,那么意识就可以看作是一个多维空间存在的物质驱动程序!用常用的电脑做例子,硬件好比人的身体,意识就是各个硬件的驱动程序,操作系统就是不同纬度空间的界面,应用程序就是在这个空间个性化功能展示!
参考:
万物有灵!不仅是生命体的意识,万物的意识,皆是由演变万物和演绎功能的灵魂,有所意愿的表演。
简单的说,生命体的意识,源自体内灵魂的“即兴”表演。

参考:
现象世界所有生物皆宇宙意识形态的体现,这也是老子认识的道,一阴一阳谓之道,万物负阴抱阳,独阳不生,独阴不长,所以天地万物阴阳和合而生,即现象世界自然规律,人的身体看得见,摸得着,为阳,人的,意识形态,看不见,摸不着,为阴,对生命而言,阴阳平衡则生,阴阳失衡则亡,阴阳转化,天道轮回,宇宙意识人夲先天具足,
参考:
生命与意识是共存的。
无论是低级动物还是高级动物。
佛教(还有其它宗教如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认为,所谓的灵魂可以脱离肉体独立存在,即所谓“往生”,有人相信,有人却嗤之以鼻,这有待令人信服的证明。

参考:
《心经》中说:“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意识是所生法,非究竟法。
一切智空,一切法空,方入究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