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二十四功臣中为何秦琼排在最后第一又是谁

秦琼能够排进入二十四功臣的行列,即便是排在最后,已经算是唐太宗仁厚了!唐太宗时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类似由国家授予的荣誉称号。
能够进入这个名单,把画像挂在凌烟阁上,不仅仅是莫大的荣耀,更是一种“保证”。
只要不谋反、不犯十恶不赦的大罪,这个家族的数十代富贵是完全有保证的。
秦琼在二十四功臣里排到最后,许多人为他鸣不平。
那么,唐太宗在确定名单时,到底考虑了哪些因素呢?
一、这些功臣背后所代表的势力是排在第一位的李世民是一个相当高明的政治家,他建这个凌烟阁的目的,是有着深远的考虑的,要平衡各方面的势力,要分个亲疏远近,要有个轻重大小。
但无论如何,能够入选的人里面,任何一
这二十四人中,长孙无忌、柴绍、长孙顺德、高士廉、刘弘基等,要么是李世民家的亲戚,要么是关陇集团的老牌贵族,很早就追随李渊,秦琼的资历是没法比的。
第二类是军方的代表。
李靖、徐世绩、侯君集、段志玄、殷开山、屈突通等,在军中威望极高,立下了汗马功劳,军功和在部队中的影响力,秦琼也没法跟人家比。
第三类就是出谋划策、名望极高的,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他们来自不同的利益集团,但他们极高的名望,在朝野间影响极大。
秦琼在这三方面,都居于劣势,排名最后没啥奇怪的。
二、是否参与过“玄武门之变“是个重要参考”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能够登基为帝的最关键的一战,此战,他猝然发动,一举击杀了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又逼着李渊退位,这才有了贞观之治,才有了凌烟阁。
立下再大的功劳,也不如跟着一把手“做干事”爬得快。
能够豁出身家性命跟着李世民造反,就是把宝全押在了上面,根本没有回头的可能,这才是李世民能够完全依赖的铁杆心腹啊!例如尉迟敬德,李世民一下令,他什么都敢干!一箭射死了李元吉!他这辈子,就算完全卖给李世民了。
再比如长孙无忌等,成天怂恿李世民“痛下决心”!李世民登基后,当然会有回报了。
秦琼在干什么?
秦琼在保持中立。
秦琼既感念李渊的知遇之恩,又怀有自己的心思,虽然后来倒向了李世民,但是人家心里的地位哪能跟赤膊上阵参加玄武门之变的众人相比?
三、长孙无忌为何排名第一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长孙无忌排名第一是众望所归,朝野众人都十分认同,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
从功劳上来讲,他是李世民登基最大的功臣,一直在幕后策划,李世民登基之后,唐朝内忧外患,民生凋零、国力弱小,长孙无忌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李世民最为倚重在大臣。
从资历上来讲,长孙无忌很早就与李世民相识,从此便一直追随他,无论环境多么困苦、情势多么危急,始终不离不弃,既是患难之交、又是生死之交,还是布衣之交。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顺序,还与这二十四人的官职、爵位、品级有关。
长孙无忌是赵国公,授司徒,满朝之中无人可比。
更何况,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子,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感情非常好,当然不能亏待长孙无忌了。
长孙无忌排名第一,理所当然。
结语:之所以有人对秦琼排名最后提出异议,更多的是受演义小说的影响,因为在评书中,秦琼秦叔宝实在是太出名了!但是要论实际的功绩,秦琼在将帅如云、猛人辈出的初唐,并不是太冒尖,尤其是他后期因为伤病的原因早早退出“现役”养病,更是拉了后腿。
就好比《亮剑》中李云龙因为负伤,在野战医院养伤,再也没有参加过大的战役,影响了授衔。
凌烟阁的排名很重要,但更让人动容的,是李世民的容人之量。
历代君主,在登基之后,兔死狗烹,对开国功臣大肆杀害,基本上成了封建王朝的魔咒!只有唐宋东汉,对功臣优容有加。
苟富贵,勿相忘。
说来容易,做来难啊!凌烟阁建成时,秦琼已经逝世五年了,唐太宗还记得他的好,难得啊!
参考:
唐贞观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公元643年3月23日,李世民荣登大宝已经17年。
十七年里,李世民率先垂范,夙夜在公,从谏如流,大唐在他的统治下,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定,百姓安居乐业,威服四夷,万国来朝,尊其为“天可汗”。
李世民知道,这份盛世来之不易,既有自己的努力,更有一帮开国功臣的众志成城,自己是明月,功臣就是众星,众星拱月,明月当空,才有一片美丽的夜空。
特别是随着年龄增长,李世民更加怀念当初并肩作战,同心戮力的功臣们,为功臣建阁画像的想法油然而生,著名的凌烟阁和二十四功臣像就此诞生。
二十四功臣大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比如秦琼、尉迟敬德、长孙无忌、魏征,但二十四功臣的排序不是按照知名度,更不是按照武功,甚至不是靠资格和功劳,而是按照当时的官职品级排列,排序规则如下:1、官职从高到低,已经去世、有赠官的,以所赠官官职品级为准。
2、官职品级相同者,按照爵位高低排序;
3、爵位相同者,按照年龄大小排序;
4、官职爵位都相同者,已故者排在生者之前;
均已故者,按生前官职爵位高低排序;
5、光禄大夫
按照上述排序规则,秦琼排在最后一位并无不妥,不需要为他鸣不平。
排名第一的长孙无忌,就品级而言,他当时是司徒,正一品;
就爵位而言,他是赵国公;
就资历而言,他和李世民是布衣之交;
就关系而言,他是李世民的大舅哥;
就功劳而言,他是李世民第一心腹,玄武门定策第一功臣。
长孙无忌之于李世民,相当于萧何之于刘邦,两人都不是武将帅臣,却是宰辅腹心,左膀右臂,不可或缺,排名第一毫无争议。
再看排名最末的秦琼,李世民建凌烟阁时,秦琼已经去世好几年,他生前官至左武卫大将军,正三品,死后追赠徐州都督,仍是正三品,这一下子就限制了他的排名,只能排在后面,因为前面一品、二品官有十几个。
其实,秦琼很早就投靠李世民,作战极其英勇,经常亲自冲锋陷阵,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戎马一生,历经大小战斗二百余阵”,为唐朝统一立下汗马功劳,而且对李世民忠心耿耿,李世民对他也十分器重。
这样一名勇将,为何直到死后也只是三品官呢?
这其实不怪李世民,也不怪秦琼,只能说演义小说太过抬高了秦琼的形象。
论英勇和武艺,秦琼不在尉迟恭之下,甚至更有胜之,但玄武门之变时,秦琼不像长孙无忌一样直接参加密谋筹划,也没有像尉迟恭一样直接参加事变,直接干掉了李建成,他并未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什么关键功劳。
另外,秦琼年轻时打仗太猛,受了很多伤,导致他在玄武门之变后以养伤为主,很少带兵参加对外战争,没有再立军功,而且他是一个武将,又缺乏参政能力。
别的功臣在借着各种机会继续建功立业,不断升官,秦琼却因为“无所事事”,不能继续升迁,李世民也只能在虚衔上给他照顾,实职是没办法给他的。
这样一来,别人都在进步,秦琼的职业生涯却基本宣告结束,并于638年去世,官至正三品,而李世民建凌烟阁是在643年,这就决定了秦琼只能排在一品二品官后面。
甚跟同为正三品职事官的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程咬金)、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绩等人相比,秦琼也有不如上述几位的劣势,所以只好屈尊忝居末位。
即便李世民对秦琼特别厚爱,也不能突破排序规则让他前提,毕竟这是一个很敏感的事,李世民必须照顾生者的意思,以及客观的官职、功劳等因素,所以我们也没必要为秦琼鸣不平。

唐朝诗人李贺在《南园十三首-其五》中写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位列凌烟阁,几乎成为了无数普通人的梦想。
很多人觉得秦琼排名低,只是因为他的名气相对其他人更大在二十四名功臣中,秦琼的知名度无疑是最大的,这主要利益于无数评书、演义、电视剧等渠道为秦琼的加成。
特别是在隋唐演义类小说中,秦琼的形象被刻画的无比高大,他不只是武功绝世,还是讲义气的象征。
特别是和尉迟恭一起成为门神的象征后,更是名气大振。
对比凌烟阁上榜诸人,秦琼并无优势仔细对比上凌烟阁的二十名功臣就会发现,真实历史中的秦琼,功劳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评选的是对大唐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的文臣武将。
这些人中不仅有皇亲国戚,还有治世能臣,以及立下汗马功劳的武将,还有在玄武门之变中有拥立之功的亲信。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一的是长孙无忌,他不仅是才华无双的治世能臣,还是长孙皇后的哥哥,标准的皇亲国戚。
在排名中李世民明显更偏向于治世的能臣,毕竟建立凌烟阁时大唐已经成立多年,盛世已显,对治理天下的能臣更加看重。
所以包括魏征、唐俭、杜如晦、房玄龄这些既是治世能臣,又是自己起家骨干力量的人排名都比较靠前。
与这些人对比,秦琼明显差距明显。
而在武将中,在带兵打仗方面,秦琼明显不及李靖、李绩、侯君集这些人,毕竟秦琼所立的功劳更多的是在大唐开国初,他带兵讨伐其他拥兵自立的军阀。
因为冲锋陷阵过多,秦琼大伤小伤不断,流血过多,身体元气受损,从大唐正式建国后基本就处于抱病休养状态。
大唐正式建立特别是李世民上位后对突厥、吐谷浑和西域的几次重要作战他都没有参加。
李靖是大唐名将中军事造诣最高的人,与李世民一起讨论军事后所编撰出的一部兵书《李卫公问对》是著名的兵书战策。
李绩、侯君集亲为统帅参与过攻击突厥、西域诸国之战,在军功方面秦琼无疑是比不上的。
而段志玄、殷开山、刘弘基、屈突通这些人,虽然同为武将,但这些人投奔大唐,为大唐效力的时间要远远比秦琼更长,很早就是李世民的亲信,在有关系远近上,秦琼没有丝毫优势。
同为门神的尉迟恭,则有拥立之功。
在玄武门之变中他冲锋在前,击杀李建成、保护甚至逼迫李渊退位方面尉迟恭是立了头功的,而秦琼在玄武门之变中并没有明确参与,所以他的地位明显不及尉迟恭。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秦琼因为身体原因过早离世,在他逝世后五年,李世民才兴建凌烟阁,能在离世后这么多年,还能想起秦琼这个效力过多位主公,大唐立国后才投奔过来的人,李世民已经是抬举秦琼了。

参考:
贞观十七年二月廿八日即公元643年3月23日星期天,唐太宗李世民将狄仁杰的恩师号称丹青宰相的阎立本绘制二十四功臣
功臣
那么为什么绘制二十四功臣
李世民最崇拜的帝王是汉世祖刘秀,他曾说开国皇帝中最年轻的是刘秀,三十而立的最高境界三十称帝。
而李世民称帝时才28岁。
刘庄在刘秀去世后,为了纪念刘秀的功臣,而命画师绘制云台二十八将。
福垊原创首发在今日
二十八将对应的是上天二十八星宿,但入选原则却有避亲因素。
像刘秀的表哥来歙(xi),汉明帝的岳父伏波将军马援都没入选。
第二、学习北周好榜样。
北周也曾将功臣大
第三、追忆往事,感恩功臣。
李世民起兵到继位用了十年,他老爸只用了一年。
到贞观十七年时,他回想自己从公子到秦公,从秦公到秦王,从秦王到太子,从太子到天子,从天子到消灭后隋再到伐突厥征高丽。
不由感慨万千,而功臣们大多老了,有的陨落了。
第四、李世民最敬重的大臣魏征的去世,是李世民决定绘制凌烟阁功臣的主要原因。
魏征正月去世,李世民二月就在凌烟阁挂真人大小的功臣
二十四功臣排名,排名分先后。
魏征排名第四,长孙无忌排名第一,秦叔宝排名倒数第一。
(见
这事也都怪唐玄宗,唐玄宗晚年昏庸无能重用奸臣,引发了安史之乱。
安禄山打到长安时,就一把火太庙给烧了,阎立本的《二十四功臣
唐肃宗也就请来了画圣吴道子重新绘制《二十四功臣
而阎立本的画作最具历史意义,那不少可是真人写实的啊。
那为什么同是门神的尉迟恭和秦琼排名差别那么大呢?
为什么秦琼就要排到倒数第一呢?
福垊认为二十四功臣排名是一个综合指数的排名更有李世民
除了依据刘邦所谓的功人高于功狗的原则外,也就是文臣高于武将外还考虑亲疏、品级(秩)、功业、京官、外官、资历、能力、品德等综合指数。
比如荆州都督、洛州都督的排名就比后面的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的功臣排名靠前。
第一、秦琼不是宗室、不是外戚、不是文臣,自然排名靠后。
故而文臣兼外戚的赵国公长孙无忌排名第一,宗室李孝恭排名第二。
他619年投靠李渊,他和殷开山打败尉迟融(即,尉迟恭,尉迟敬德,其实恭这个名字是错误的,根据其墓志铭为融),再平宋金刚。
李渊大喜,赏金瓶、赐百金,拜上柱国。
后投秦王帐下,为先锋将军,破窦建德,败刘黑闼,屡受封赏,也参与了玄武门之变。
那为什么排名还比不上尉迟恭呢?
第二、在玄武门之变中,秦琼功劳不如尉迟融。
秦琼虽然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但他并不是骨干。
玄武门九将(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并没有秦琼。
那是因为秦琼在建国初期,打仗勇猛无敌,冲锋在前,虽然屡立战功,但也伤痕累累。
大概基于他身体的因素,故而在玄武门之变中没有突出的表现。
而尉迟融不仅也战功赫赫,而且还拒绝了太子的收买。
关键是他在玄武门之变立有大功,事前鼓动李世民,为李世民谋划。
事中杀李元吉,太子、齐王军准备打秦王府时,他又将太子、齐王头抛出墙外化解危机。
而且他还第一时间“保护”(控制)李渊。
最重要一点尉迟融还不断另立新功,后来低调退隐。
第三、秦琼多病早亡还有怨言。
玄武门之变后,秦琼的旧伤复发,染病休养。
休养期间,他常说自己历经战阵二百余次,伤痕累累,流血太多,所以自己才染病在床。
638年,秦琼染病身亡。
人走茶凉,更何况人死还有怨言呢?
第四、秦琼被演义夸大了秦琼被后世的演义夸大了,所以给人一种排名考后很不公平的感觉。
其实玄武门九将中,大部分都没入选凌烟阁二十四臣,也算不错了。

参考: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回忆往昔峥嵘岁月,看当今盛世,心中感慨万千,唐太宗李世民为褒彰长孙无忌、魏徵、尉迟敬德等开国元勋,他下令修建凌烟阁,诏令褚遂良题阁,由画家阎立本绘制,唐太宗亲自做赞。
因而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阁中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
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
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所有人物皆按真人比例绘制,面北而立(皇帝坐北朝南,群臣面北而立以示尊重皇帝)。
凌烟阁于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所建。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长孙无忌善避嫌疑,应物敏速,决断事理,古人不过;
而总兵攻战非其所长。
高士廉涉猎古今,心术明达,临难不改节,当官无朋党;
所乏者骨鲠规谏。
唐俭言辞辩捷,善和解人;
事朕三十年,遂无言及於献替。
杨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愆违;
而情实怯懦,媛急不可得力。
岑文本性质敦厚,文章华赡;
而恃论恒据经远,自当不负於物。
刘洎性最坚贞,有利益;
然其意尚然诺,私於朋友。
马周见事敏速,性甚贞正,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多能称意,譬如飞鸟依人,人自怜之。
”关於武将,他说:“於今名将惟李世绩、李道宗、薛万彻三人而已,世绩、道宗不能大胜,亦不能大败,万彻非大胜则大败。
”这年李靖己七十四岁,在家养老,故评价中也就不包括他了。
在这段品评中,李世民分别对长孙无忌,高士廉,唐俭,岑文本,杨师道,刘洎(ji),马周,李世绩,李道宗,薛万彻几人做了评价,这其中岑文本,杨师道,刘洎,马周等人并未进入二十四功臣序列,唐太宗品评他们一是告诉大家,自己的评判标准。
二是警戒其他人,像岑文本、杨师道这样的人物尚且没有进入二十四功臣序列,其他的人就不要再发牢骚了。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名单。
这二十四位功臣是:(1)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
(2)司空、扬州都督、河间元王李孝恭。
(3)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
(4)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徵。
(5)司空、梁国公房玄龄。
(6)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廉。
(7)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
(8)特进、卫国公李靖。
(9)特进、宋国公萧瑀。
(10)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段志玄。
(11)辅国大将军、燮国公刘弘基。
(12)尚书左仆射、蒋忠公屈突通。
(13)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节公殷开山。
(14)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
(15)荆州都督、邳襄公长孙顺德。
(16)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
(17)光禄大夫、吏部尚书、潞国公侯君集。
(18)左骁卫大将军、邺襄公张公谨。
(19)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
(20)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
(21)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
(22)光禄大夫、户部尚书、吕国公唐俭。
(23)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李勣。
(24)徐州都督、胡国公秦琼。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入选玄机。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太宗李世民深思熟虑之后做的排名,那么,他的选拔标准和排名参考是什么呢?
小哥分析一下。
(一)皇亲国戚。
和李渊有直接关系的包括:李渊的堂侄李孝恭,女婿柴绍,表姐夫萧瑀(李渊同萧瑀的妻子是表兄妹关系)。
和李世民有直接关系的包括: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无忌、妻舅高士廉、妻叔长孙顺德、亲家公房玄龄。
长孙无忌自年少时就与李世民交好,后成为了李世民的大舅哥,更加坚定追随李世民,从资历方面,无人能出其右。
资历、身份、拥立之功,再加上贞观时期的治理天下,长孙无忌位列第一无人敢悖。
(二)玄武门之变参与人员。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房玄龄、高士廉、张公谨、侯君集、尉迟敬德、段志玄、程知节、屈突通。

张亮曾经在李世民兄弟争权期间,被李世民派到洛阳,结交地方豪强,被李元吉告发,下了大狱,但是张亮紧咬牙关,没有泄露一点点口风,况张亮虽然军工不显著,但是其行政能力出类拔萃,因此也位列二十四功臣之一。
(三)玄武门之变保持中立人员。
这里有三位,李靖和李绩,秦琼。
这三位都是效忠大唐王朝的,不愿意卷入皇权纷争,其中李靖早期和李唐做对,后期一直低调隐忍,没有参与玄武门之事。
而李绩(徐茂公)之所以排名靠后,很多人猜测是李世民为了让儿子笼络李绩而留的后手。
秦琼则不一样,李渊是非常非常器重秦琼的,多次给予秦琼丰厚的赏赐,而李建成和李世民两方势力多次争取秦琼,想得到秦琼的支持,秦琼都保持中立,所以说秦琼能被选入二十四功臣,一方面因为秦琼是山东势力领袖(原瓦岗寨人马),一方面是李世民念旧,因为早期李世民和瓦岗寨众人曾一起作战。
(四)其他功臣。
魏征的功劳不在于早期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而是贞观时期,魏征治世功劳显著。
殷开山是李渊时期就备受器重的人物,后来被派到李建成帐下,依然受李建成尊敬,再后来到李世民麾下,殷开山同样获得了李世民的器重,可见其人之能力威望。
刘弘基、刘政会、唐俭三人都是跟随李渊起兵的人,可谓是两朝元老。
虞世南是前朝旧臣,后来跟随李世民,一直在秦王府效力,可谓是李世民的班底成员。
张士贵、李道宗、苏定方、薛仁贵未入选凌烟阁的原因。
张士贵虽然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但是他当时的职位是禁军小队头领,并且早期并没有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
李道宗就比较特殊,他是皇亲国戚,又有显赫战功,但是并未入选,最大原因是李道宗当时深陷贪赃受贿门,惹恼了李世民。
薛仁贵和苏定方都是贞观后期的名将,抛开军工不说,资历比起那些老臣差了太多。
李世民绘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以表彰功臣,为其他人立了表率,同时又稳定了人心,可谓一石三鸟。
很多人受影视剧影响,觉得大英雄秦琼排名太后,非常不公平,其实了解那段历史就会明白,秦琼能入选,很大程度都是李世民特赦给秦琼的。

参考:
受《说唐》、《隋唐演义》等历史通俗小说和相关影视剧的影响,很对人对秦琼、尉迟恭、陈咬金等人物影响深刻。
尤其是秦琼,在演义中是武艺超群的猛将,为李世民打下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此,很多人为秦琼叫屈,认为李世民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将秦琼排在最后是极不公平的。
那么,事实到底是怎样呢?秦琼只是将才,并非帅才秦琼曾先后追随过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李密、王世充,最后投奔到李世民帐下,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征战一生。
首先承认,秦琼是一员当世猛将。
李世民少年时也年轻气盛,带兵打仗时,对方阵营有敌将在阵前跑来跑去,耀武扬威,李世明这哪忍得了,立马让秦琼去把敌将人头取来。
秦叔宝也是不含糊,马上挺抢杀入敌阵,百万军中取上将人头,来去自如,无人敢当,而且不是一次两次。
叔宝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太宗颇怒之,辄命叔宝往取。
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来什么呢?
其一,秦叔宝武艺超群,锐不可当,这时自然的。
其二,秦叔宝并不是像李靖,李勣那样的,坐镇中军、运筹帷幄的三军统帅。
要不然李世民怎会轻易让秦叔宝出入敌阵呢。
其三,再往黑暗地方想一想,秦琼在李世民心中并不是如此重要,否则,怎么会每次都让秦叔宝冒险呢,纵然秦叔宝勇冠三军,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怎么就能保证秦叔宝每次都能安全回来呢。
秦琼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这个原因是被大家讨论最多的,但是,关于秦琼为什么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我
把秦琼带上就招人注意了,谁都知道秦琼是李世民帐下猛将,你李世民带这么个猛人进入东宫,肯定是来者不善,早引起注意了。
第三,这点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秦琼身上有一种纯粹的军人气质,并不想参与这些权谋政变。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排名依据二十四功臣的排名依据主要是看官阶品级,而后是这些功臣在唐太宗心目中的地位,当然后一个基本上从是否参加玄武门之变就可以看出来。
二十四功臣排序如下:1、赵公长孙无忌:司徒。
2、赵郡元王孝恭:赠司空、扬州都督。
贞观十四年卒。
3、莱成公杜如晦:赠司空。
贞观四年卒。
4、郑文贞公魏征:赠司空、相州都督。
贞观十七年卒。
5、梁公房玄龄:司空。

6、申公高士廉:开府仪同三司。
7、鄂公尉迟敬德:开府仪同三司。

8、卫公李靖:特进。
9、宋公萧瑀:特进。
10、褒忠壮公段志玄:赠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
贞观十六年卒。
11、夔公刘弘基:辅国大将军。

12、蒋忠公屈突通:赠尚书左仆射。
贞观二年卒。
13、郧节公殷开山:赠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
武德五年卒。
14、谯襄公柴绍:赠荆州都督。
贞观十二年卒。
15、邳襄公长孙顺德:赠荆州都督。
卒年不明,当在贞观十三年长孙顺德改追封邳公之前。
16、郧公张亮:洛州都督。

17、陈公侯君集:光禄大夫、吏部尚书。
18、郯襄公张公谨:赠左骁卫大将军。
贞观六年卒。
19、卢公程知节:左领军大将军。
20、永兴文懿公虞世南:赠礼部尚书。
贞观十二年卒。
21、渝襄公刘政会:赠民部尚书。
贞观九年卒。
22、莒公唐俭:光禄大夫、民部尚书。
23、英公李世勣:光禄大夫、兵部尚书。
24、胡壮公秦叔宝:赠徐州都督。
贞观十二年卒。

排名第一的是长孙无忌,长孙无忌作为国舅,代表了长孙皇后这一边的外戚势力,而且一开始就追随李世民,
二十四功臣排名是在贞观十七年,此时很多老臣都已经去世,包括秦琼,已经去世五年了。
秦琼官阶只是三品,是品级最低的,而且实职也只是地方都督,没有进入中央权力中心,所以,排在最后也就不足为奇了。

两人到底怎么了?
第一又是谁?
公元643年,李世民为纪念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命人在凌烟阁内描绘了24位功臣的画像。
这些画像,都是真人大小,栩栩如生,面北而立。
凌烟阁分三层:最里面的一层,是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
中间的一层,是功高王侯之臣;
最外面的一层,是其他功臣。
这一年,是贞观17年,天下太平,国力浑厚,是罕见的盛世。
李世民认为,如此盛世,不是自己一
修建凌烟阁后,他常去缅怀去世的功臣,还要求后世铭记功臣,常来祭奠。
凌烟阁的这24
不过,从李世民对秦琼的态度来看,秦琼能榜上有名,就已经很稀奇了。
李世民对秦琼的态度秦琼没什么背景,是真正白手起家的英雄。
他曾多次易主:隋朝强将来护儿、齐郡通守张须陀、据守虎牢的裴仁基、隋末割据群雄之一李密、王世充……公元619年,秦琼不耻于王世充的奸诈,和陈咬金等人一起,投奔了李唐。
此后,他被安排在李世民的麾下,成了李世民的亲信。
在李世民麾下,秦琼立下无数军功:击破宋军(宋金刚)大将尉迟恭;
攻打王世充,带千余人冲锋;
攻打窦建德,带领数十名精锐骑兵冲破大阵,让敌军军心涣散;
河北平叛,击破刘黑闼,肃清窦建德旧部……每一次,秦琼解决的都是大麻烦,也因此官拜上柱国、被册封为翼国公。
这是秦琼叱咤风云的时代,而此时,尉迟敬德还只是秦王府的左二副护军。
只是,李世民登基后,秦琼的时代就结束了。
据《旧唐书》记载,李世民登基后,将秦琼封为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六月四日,从诛建成、元吉。
事宁,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旧唐书·秦琼传》)这个封赏,乍一看没问题,可一对比,就出了问题。
当时,李世民给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等人的封赏,是食邑1300户。
功绩非常一般的张公谨、侯君集,也被册封将军,食邑1000户。
建成、元吉之诛也,君集之策居多。
太宗即位,迁左卫将军,以功进封潞国公,赐邑千户,寻拜右卫大将军。
(《旧唐书·侯君集传》) 有句话说得好:不患寡而患不均。
秦琼的功劳,就算排不上食邑1300户,也能够上食邑1000户,可最终他却只有食邑700户,实在有些少了。
另外,整整12年,一直到死,李世民都没给秦琼升过官。
从公元626年,到公元638年,秦琼都是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从未有过任何变化。
这实在是不对劲。
李世民对功臣很好,登基后,曾经秦王府的亲信,基本都得到了重用。
尉迟敬德懂武不懂文、性格跋扈嚣张,可李世民对他非常包容,还派他去当了重要的地方官、监修洛阳老君山、征讨过高句丽……秦琼能文能武,却一直寂寥无尽。
就李世民这个态度,能让秦琼上凌烟阁,已经算得上很稀奇了。
为何秦琼是最后一名?
凌烟阁24功臣,是李世民给功臣的顶级荣誉。
这些人,是李世民亲自挑选出来的,或许,他想来想去,还是认可了秦琼对大唐的付出,最终将他放入凌烟阁。
至于排序,就不是李世民能管的了。
凌烟阁功臣的排序,是根据最高官职来排列的。
其中:在世的功臣,按照在世的官职来排;
去世的功臣,按照追赠的官职来排。
前文提到,秦琼12年都没有升官,他去世后,李世民追赠他为徐州都督,令他陪葬昭陵。
《旧唐书·秦琼传》:十二年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后来,秦琼又被封为秦国公,正三品。
但即使如此,和其他23位功臣相比,他的官职还是最低的。
很自然,秦琼就排在凌烟阁的最末。
在唐朝建立过程中,秦琼立下汗马功劳,几次救下李世民。
当时,李渊对秦琼那叫一个感恩戴德,还当众表示:“我的肉都可以割下来给你吃!”《旧唐书·秦琼传》:又从征于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最居多。
高祖遣使赐以金瓶,劳之曰:“卿不顾妻子,远来投我,又立功效。
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
卿当勉之。
”那问题来了。
为什么李世民登基后,要如此对待秦琼?
秦琼真的受了委屈吗?
不被重用的真正原因其实,仔细看历史,李世民对秦琼,绝对算得上宽厚。
第一,玄武门之变,秦琼消极怠工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成为皇帝的关键之战。
在这场大变中,李世民不仅斩杀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还杀掉了他们10个未成年的孩子。
此后,李渊主动让位,李世民君临天下。
在这场大战中,尉迟敬德,一箭射中李元吉,并从李元吉的弓弦下,救下了差点被勒死的李世民。
而曾经勇冠三军、比尉迟敬德厉害的秦琼,在干什么呢?
史书中,对此基本上只有简单的几句话。
据《旧唐书》记载,秦琼只是协助诛杀李建成、李元吉,并没有出色的表现。
《旧唐书·秦琼传》:六月四日,从诛建成、元吉。
事宁,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而《新唐书》中,秦琼连“协助”也没有,只有事变之后的册封。
一般来说,大战之后的册封,都是论功行赏。
从食邑来看,这些功臣可以分为6个等级:功劳最大的,封1500户;
功劳第二的,封1300户;
功劳第三的,封1200户;
功劳第四的,封1000户;
功劳第五的,封900户;
功劳第六的,封600户……《旧唐书》:癸酉,裴寂食实封一千五百户,长孙无忌、王君廓、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一千三百户,长孙顺德、柴绍、罗艺、赵郡王孝恭一千二百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一千户,李世勣、刘弘基九百户,高士廉、宇文士及、秦叔宝、程知节七百户…… 秦琼食邑700户,排在最末,合理推测,玄武门事变中,秦琼绝对没出全力。
第二,李世民登基后,秦琼称病12年李世民登基后,开始了守天下,他开始重用文官,武官的地位自然不断下跌。
凌烟阁24功臣中,前6位都是文官,第7位的尉迟敬德才是武官。
武官式微,秦琼想要升官,必须要主动请缨,继续立功。
然而,他直接称病12年,逢人就说:“我征战一生,多次重伤,现在病痛缠身!”《旧唐书·秦琼传》:其后每多疾病,因谓人曰:“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
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
不管秦琼是不是真的生病,他的这些做法,直接把自己推出了朝堂。
此后,无论是征战突厥、平定高句丽,还是反击西域其他部落,都没有秦琼的身影。
跟在李世民身边的,要么是尉迟敬德,要么是文官长孙无忌等人。
换句话说,贞观年间,秦琼连朝政都没参与,是直接躺平的选手。
一方面,夺天下时不出力;
另一方面,守天下时称病罢工……换别的皇帝,可能早就雷霆大怒了。
但李世民并没有。
他没有降低秦琼的官职,还时常去府上探望,给他体面的地位。
贞观17年,秦琼已经去世多年,但李世民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把他纳入凌烟阁。
这就是君王的格局和大度。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李世民做得这么好,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会替秦琼叫屈呢?
为秦琼叫屈的真正原因从正史上看,秦琼不被重用,情有可原。
那么,为何很多人为秦琼叫屈呢?
其实,大家这是受了隋唐演义作品的影响。
明清时期,隋唐演义空前繁荣,出现了:罗贯中《隋唐两朝志传》、熊大木《唐书志传通俗演义》、袁于令《隋史遗文》、诸圣邻《大唐秦王词话》、褚人获《隋唐演义》、无名氏《说唐全传》等。
在这些文学作品中,秦琼几乎是主要角色。
如今,这些故事大多被翻拍成了电视剧,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只是,文学作品里的秦琼,并不是正史里的秦琼。
书中的很多故事,在正史上并没有发生。
大家选取秦琼当主角,也不是因为他真的功勋最大,而是他适合当“主角”:一来,秦琼是汉人,尉迟敬德是胡人,秦琼当主角,迎合明清时期民众的需求;
二来,秦琼的故事够曲折,适合章回体小说的创作,能吸引读者。
你看,尉迟敬德是凌烟阁里地位最高的武将,而正史中,秦琼是唯一被记载能赢过尉迟敬德的人。
《旧唐书》“从征于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居功最多。
”)另外,秦琼几次易主,却依旧能够得到重用,很符合当时明朝遗民入清朝为官的社会背景,从秦琼身上,他们可以得到“良禽择木而栖”的认同。
很多人对秦琼的了解,都来源于影视剧的宣传,认为秦琼功劳很大,却排在末尾,是受了不公平对待。
但相比凌烟阁其他人的功绩,秦琼当最后一名,还真的不算委屈。
凌烟阁24功臣之首是谁?
聊完了秦琼,我们再来聊聊凌烟阁24功臣之首——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排在首位,的确当之无愧:首先,他的官职是宰相、赵国公和唯一的司徒;
其次,他的妹妹是李世民最爱的长孙皇后;
最后,他本人为李世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另外,长孙无忌和李世民的关系,非常亲厚:李世民还是布衣,长孙无忌就是他的至交好友;
李渊起兵时,长孙无忌毫不犹豫地选择投奔,自此成为李世民的心腹;
玄武门之变时,他是主要的策划之人,力劝李世民先发制人,为他想万全之策;
李世民登基后,他又一心为大唐,整肃吏治,上表劝谏,与李世民一起随军出征……在正史上,长孙无忌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无人可以替代。
李世民曾亲口说,他能得到天下,长孙无忌厥功甚伟。
“无忌善避嫌疑,应对敏速,求之古人,亦当无比……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是此人力。
”(取自《旧唐书》)长孙无忌有忠心,有谋略,一路相伴,不离不弃。
如果你是李世民,你也会给他凌烟阁第一名的位置吧。
你怎么看?

参考:
秦琼投入唐朝一方的时间确实是在武德二年(619),即唐朝建立的第二年,但是这并不晚!或者说这个晚不晚对凌烟阁功臣排名不重要。
比如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七,也是武将中排名第一(甚至高于李靖)的尉迟恭,是在武德三年(620)才降唐的,这不影响他后来的排名地位。
事实上,尉迟恭还是早一年归唐的秦琼的手下败将。
619年,李世民派兵部尚书殷开山、总管秦叔宝等在美良川(今山西夏县北)截击尉迟恭军,尉迟恭毫无准备,被唐军斩首二千余级,大败而归。
秦琼有明星相,有冠军相,战功卓著,人格魅力爆棚。
叔宝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太宗颇怒之,辄命叔宝往取。
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
——《旧唐书·秦琼传》秦武卫勇力绝人,其所将枪踰越常制。
初从太宗围王充于洛阳,驰马顿之城下而去,城中数十人,共拔不能动,叔宝复驰马举之以还。
迄今国家每大陈设,必列于殿庭,以旌异之。
——刘餗《隋唐嘉话》秦叔宝所乘马,号忽雷驳,常饮以酒。
每于月明中试,能竖越三领黑毡。
及胡公卒,嘶鸣不食而死。
——段成式《酉阳杂俎》人异于常人,兵器异于常人,坐骑异于常人,战功异于常人。
尉迟恭与秦琼的根本性差别在于尉迟恭后来是李世民的私人意义上的亲信,而秦琼是大唐公家层面上的猛将。
秦琼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而尉迟恭恰恰是事变的“头号功臣”。
之前击败尉迟敬德,秦琼立功最多,李渊赐给秦琼金瓶,并慰劳秦琼说:你不顾妻子远来投奔我,如今又立下这样的大功,我的肉都可以割下来给你食用,更何况是子女玉帛呢。
于是拜秦琼为秦王府右三统军。
后来平灭宋金刚后,又赏赐秦琼黄金百斤、杂彩六千段,封上柱国。
秦琼没有参与李家的伦常惨变,可谓对得起有知遇之恩情意深重的高祖。

参考: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唐太宗李世民的二十四功臣的来历与背景,这二十四功臣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一次出现二十四功臣的概念是在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下令画师在凌烟阁给二十四名功臣画像,这就是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那么题中所问秦琼为何排名凌烟阁中二十四功臣的最后一名这个问题实际上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凌烟阁中的二十四功臣到底是如何排序的?
第二,秦琼为何排最后一名?
一,关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排序规律,其实一直存在很大争议,未有定论,但大体按官职和入序为排序依据。
凌烟阁中画像的有二十四位为大唐建立而做出巨大贡献的功臣,应该说基本囊括了那个时代唐初功臣中的佼佼者。
所以对于入选的这二十四功臣,应该引发争议的并不多,争论的恐怕是其中各人的顺位罢了。
所以,后世很多人认为这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按照功绩大小排序的,也有人说是按照加入李世民队伍的先后顺序来排位的,今天唐郎就首先来逐一分析下这二十四功臣都是那些人。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如下:第一,赵国公长孙无忌;
第二,河间元王李孝恭;
第三,莱国公杜如晦;
第四,郑国公魏征;
第五,梁国公房玄龄;
第六,申国公高士廉;
第七,鄂国公尉迟敬德;
第八,卫国公李靖;
第九,宋国公萧瑀;
第十,忠壮公段志玄;
第十一,夔国公刘弘基;
第十二,蒋忠公屈突通;
第十三,郧节公殷开山;
第十四,谯襄公柴绍;
第十五,邳襄公长孙顺德;
第十六,郧国公张亮;
第十七,陈国公侯君集;
第十八,郯襄公张公谨;
第十九,卢国公程知节;
第二十,文懿公虞世南;
第二十一,渝襄公刘政会;
第二十二,莒国公唐俭;
第二十三,英国公李世勣;
第二十四,胡壮公秦叔宝。
从这入凌烟阁的二十四功臣来看,基本全部都是公候加身的尊贵身份,所以,这二十四的入选基本没有争议,有争议的是这二十四功臣之间的排序到底是依照什么顺序,这个其实分析下这二十四人的最高官职和品级就可知大概,比如排在最前面的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等人的最高官职都是司空,也就是唐朝最高的文官官职,为正一品,当然,有人会提出司空并不是具体官职,只是一种荣誉和待遇,唐朝的实职基本都是从正三品开始的,这并不矛盾,凌烟阁本身就是一种待遇和荣誉的象征。
可能还有人对排名第二的李孝恭有点陌生和异议,他并非是最高的文官职位为何能排在第二,而排名榜首的长孙无忌又是凭借什么排名榜首的呢?
其实,长孙无忌和李孝恭之所以能排在前两位,是因为他们与其他二十二人有着本质不同的身份,他们都是除了是功臣外还是一等一的皇亲国戚,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亲哥,相当于李世民的大舅哥,并且长孙无忌还是玄武门之变的核心策划人之一,再加上长孙家族一贯的陇右贵族的地位,所以长孙无忌排第一无人敢有异议。
而李孝恭的身份则更加显赫,所以他是唯一的封王者,无论是按品级还是职位,他都可第一,他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也就是李世民的堂兄弟,其祖上是八柱国之一的李虎,并且李孝恭也为李唐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按理说,他可以排在首位也说得过去,但是李世民为何将他屈居第二呢,这里头恐怕有李世民深层次的政治考量,李孝恭是李氏王族宗亲,又掌握有兵权,如果将他放在第一,恐会生乱,所以李世民刻意将其排在第二,这从后面李孝恭差点被以叛乱之名斩杀就可以看得出来。
至于后面的著名的“防微杜渐”里的房玄龄和杜如晦,有“人镜”之誉的魏征,都是声名远扬的谋事能臣,也是李世民最早重要的幕僚,这些都没有什么异议,也许还会有人提出,当品级职务完全相同时,又是如何排序的呢?
这里里头,唐郎猜测,可以从《贞观令》确定的班次排序来确定,《贞观令》是贞观年间,由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房玄龄在《武德令》的基础上删改而成,其中对官员排序问题做了规定,大体上按照任职先后和年限来确定,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资历了。
二,秦叔宝为何排名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最后一名这个问题其实本不该成为问题。
我们再回到题目中来,其实这问题本该不成为一个问题,但之所以能成为一个问题,多半是很多人有些不解大名鼎鼎的秦叔宝为何只排在了最后一名,因为秦叔宝在后世人心目中的影响力可是说大大超过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的绝大多数功臣。
这实际上是受了《隋唐演义》的影响,《隋唐演义》深入人心,流传甚广,但毕竟是演义,虚构的部分太多,相对来说,《旧唐书》属于二十四史,真实性和可靠性要高得多。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众所周知,在《隋唐演义》中秦叔宝曾经救过李世民他老爸李渊的命,说得是李渊曾经被贬出长安时,路过潼关,被隋炀帝杨广派来的杀手围攻,命悬一线,而这时身为衙役押解犯人路过的秦叔宝碰巧遇到,于是路见不平一声吼,拼命救下了李渊,试想,救过李世民老爸的命,如此之大的贡献,无论如何也不该排在功臣之末吧?
但我们在《旧唐书》中从未发现过秦叔宝有做过衙役这般经历,更重要的是,一直到李渊称帝,秦叔宝实际上都不认识李渊,或者换句话讲,李渊身为皇帝,这个时候压根就不知道还有一个叫秦叔宝的人,秦叔宝的一生几乎都在部队,按现在的话讲可以叫职业军人。
其实,这个秦叔宝本为张须陀部下勇将,张死后归裴仁基部下,又随裴投降李密,为瓦岗军大将,李密失败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秦叔宝又投奔到李世民帐下。
但不可否认的是,秦叔宝此人的确武功高强,作战勇猛,在李世民麾下参加历次战役,每战必冲锋在先。
同时,秦叔宝也是玄武门之变的参与者,当然,他的作用远不如尉迟敬德大,所以排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最后一名也在情理之中。

参考: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排名座次是根据各种因素来决定的,而当时李世民的第一考虑的是官阶来决定,次因素是凌烟阁里的功臣在李世民心中的重量。
由于当时修建凌烟阁挂二十四功臣画像已经是贞观十七,许多功臣已经去世,所以去世者另追赠官阶,排位顺序按官阶决定。
下面先看下二十四功臣都有谁,以及排位顺序。
一品:赵国公-长孙无忌:司徒(正一品);
河间郡王-李孝恭:司空(正一品);
莱国公-杜如晦:司空(正一品);
郑国公-魏征:司空(正一品);
二品:梁国公-房玄龄:尚书左仆射(从二品);
申国公-高士廉:尚书右仆射(从二品)、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
鄂国公 -尉迟敬德:开府仪同三司(送一品);
卫国公-李靖:尚书右仆射(从二品);
宋国公-萧瑀:特进(正二品);
褒国公-段志玄:辅国大将军(正二品);
夔国公-刘弘基:辅国大将军(正二品);
蒋国公-屈突通:左光禄大夫(从二品);
勋国公-殷峤:陕东道行台右仆射(从二品);
谯国公-柴绍:镇军大将军(从二品);
三品:邳国公-长孙顺德:左骁卫大将军(正三品);
勋国公-张亮:工部尚书(正三品);
陈国公-侯君集:吏部尚书(正三品);
郯国公-张公谨:左骁卫大将军(正三品);
卢国公-程知节:左领军大将军(正三品);
永兴县公-虞世南:礼部尚书(正三品);
渝国公-刘政会:民部尚书(正三品);
莒国公-唐俭:光禄大夫(从二品)、民部尚书(正三品);
英国公-李绩:光禄大夫(从二品)、兵部尚书(正三品);
胡国公-秦琼:左武卫大将军(正三品)、徐州都督(从三品);
贞观年间的六部也分等级高低,民部次之礼部,兵部次之。
排序列表主要是其官位高低和职业,相同等级又以左为尊,比如左右骁卫大将军等。
秦琼在我们平常的影视剧中经常出现,其形象事迹脍炙人口,而武功高强、丰神俊朗的秦琼被排在最后一位,这让很多人不明白。
(玄武门之变
当时的秦琼只是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而没有到现场与李世民并肩作战,这种情况会让李世民认为秦琼随时会翻脸。
如果一旦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也就一辈子跟李世民挂钩了,一旦这次行动失败,这些人全都会被处死,但表明立场的意义并不大,随时可以改口,所以在玄武门事件后,他受到的封赏并不高。
事实上,历史上的秦琼并没有《隋唐英雄传》里面描绘的那么传奇,而“关公战秦琼”和“尉迟敬德与秦琼被封为门神的故事”都是民间传说,不足为信,再加上这么多人中他的官职最低,因此被李世民排在最尾。

参考: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李世民为了纪念和自己一同打江山的二十四位开国大臣,命令大画家阎立本画的一组人物肖像,其作用一方面给世人一个表率,另一方面当做赏给功臣及其家族的一个有限免罪的保障。
其中,我们耳熟能详的秦叔宝排在最后一位,而唐太宗的小舅子长孙无忌则排名第一,这让很多人感觉不解。
通过小说评书的演绎,人们心里,义薄云天的秦琼秦叔宝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功臣,怎么他的排名这么靠后?
甚至曾经被秦叔宝击败的尉迟敬德,排名第七,也是远远高于秦叔宝。
而长孙无忌何许人也,怎能比肩秦二哥?
其实,我们只要明白除了战功之外,凌烟阁功臣隐含的几个排名原则,就可以很合理的解释这一切。
第一个准则:家族势力隋唐时期是一个门阀贵族时期,此时所有的皇帝都出身自北周的关陇贵族集团。
这个集团内部利益交错,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有朝廷的封赏,除非有重大的立功贡献,否则都会优先考虑这个集团的人。
后来李唐统一天下,很多的隋朝官员投降唐朝,还有一部分中原的老贵族,也因为家族势力庞大,而成为了朝廷的新贵,与关陇集团共同分享权力。
同等功劳下,这帮人的排名和封赏会被优先考虑。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这种关陇、中原贵族和隋朝遗贵: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房玄龄、高士廉、萧禹、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侯君集、虞世南、刘政会、唐俭,这帮人都属此列。
可以看到,凌烟阁中,真正民间草根出身的没几个,而秦叔宝就是为数不多的草根之一。
第二个准则:与唐太宗李世民的私人关系说起私人关系,似乎很容易让人想歪,好像李世民也爱搞裙带关系似的。
但是要知道,只有和领导关系走的近,才能更多的得到工作立功的机会,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长孙无忌、长孙顺德是李世民的小舅子,李孝恭是李世民的本家,魏征是李世民的知己,柴绍是李世民的姐夫,杜如晦、房玄龄是李世民的潜邸旧臣,尉迟敬德是李世民的救命恩人。
而这帮人,在凌烟阁的排名中,都是比较靠前的(除了柴绍,排名第十四,算是这个集团中最低的)。
而秦叔宝,虽然跟随李世民的时间不短,但是二人关系一直算不上亲近,他在凌烟阁中排名靠后也就可以理解了。
第三个准则:玄武门之变中的表现玄武门之变时唐太宗夺权路上最为重要的一步,具体内容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在这次行动中,表现好的人,最后的排名都比较靠前。
玄武门之变的总创意当然是李世民,但总策划则是长孙无忌,下面两个具体策划者是房玄龄、杜如晦;
总执行是尉迟敬德,外围执行是侯君集、张亮,这些日后都榜上有名,而且排名都是随着当时的核心地位而逐次下降。
而秦叔宝在玄武门之变前则态度暧昧,和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都保持着同等的距离。
所以,他在李世民的心中分量就不会太重,能入选凌烟阁已经算是不错了。
除了
这个现象的原因则纯粹是秦二哥自己的问题了。
秦叔宝在年轻时打仗固然勇冠三军,奋不顾身,但是他所受到的战争伤害也是非常大的。
玄武门之变后,秦叔宝就过起了在城市中的隐居生活,不再出来给朝廷再立新功。
不是他不想,而是此时他旧伤发作,身体已经不堪重负了。
李世民曾经问他,秦将军怎么总是生病呢?
秦叔宝答道:“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
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
”长期的病痛,让秦叔宝远离了战场,也就远离了立功机会。
而另外两位瓦岗将领李绩和程知节,虽然也未能参加玄武门之变,但是在一直活跃在大唐的战场上,他们的排名靠前也就不足为奇了。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是凌烟阁的总体排名还是公正的,李世民的历史地位并不会因为一些隐藏规则而被改变。
只能说,秦叔宝的义薄云天和盖世功勋,是后世人喜欢他耿直的性格而刻意编造出来的,与历史事实并不相符。
虽然听上去让人难以接受,但是秦叔宝的这个排名,已经算是对得起他的功勋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