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建立西汉以后东方六国的旧贵族为何不像反抗项羽一样反抗刘邦

刘邦建立西汉时,东方六国的旧贵族势力如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有点想法和具备一定势力的,要么被清洗除掉了,要么归顺刘邦。
01楚国贵族首先响应起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面对强大的秦王朝,原有东方六国的贵族势力,只好玩潜伏,暂时保持低调。
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所有有点实力和想法的贵族遗老遗少,如雨后春笋,一股脑儿全部冒了出来,开始了复辟的征程。
胆大点的自立为王,胆小的攀龙附骥。
剩下的只是那些陶醉在“祖上也曾经阔过”的满足之中。
没有了想法,也就没有了对抗。
据《史记·陈涉世家》记载,秦末起义首先在楚国爆发,最为活跃的也是在楚国。
起义不久,陈胜就在占领的陈郡称王,号为“张楚”。
史记没有更详细的记载陈胜的身份,只说替人耕种,但能够说出“苟富贵,勿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人,不太像一般人。
是否是贵族后裔不好说,起码是代表了不甘寂寞的草莽英雄势力。
陈胜派部将葛婴进攻东城,遇到楚国后裔襄强,为求得正统,就立他为楚王。
等听说陈胜已经自立为王,就把襄强给杀了。
葛婴回来,就被陈胜杀掉。
另一位首义的发动者吴广,尽管也是个屯长,但从他给陈胜出的主意,以及对秦朝政治信息掌握和对时局的判断来看,在信息闭塞、传播很慢的秦末,这样的人物,绝不是简单的基层百姓,一定也是有背景的。
他被陈胜封为假王,也就是代理王。
在攻打荥阳时,被将军田臧假托陈胜的名义杀死。
田臧因为荥阳久攻不下就杀了吴广,陈胜反而提升他为上将。
不久在敖仓与秦军交战时,田臧战败身亡。
陈胜自立为王六个月后,因为战败,被其车夫庄贾杀死。
将领秦嘉就立楚国贵族景驹为楚王。
鄱阳湖盗贼当阳君黥布(英布)得知陈胜已死,就率兵攻占了陈郡,恢复陈为楚都。
此时,楚国贵族项梁、项羽起兵,拥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楚王。
项梁就以秦嘉背叛陈胜的名义率军攻打他,将秦嘉、景驹杀死,控制了他的军队。
秦朝还没有消灭,自己人先干上了。
项梁死后,项羽就把上将宋义给杀了,自己掌管了叔父项梁的军队,义帝熊心也只得接受这个现实。
楚国这档子事,基本就差不多了,该出头的都出来了。
02赵、燕、魏贵族起兵反秦陈胜称王后不久,就派武臣、张耳、陈馀率领三千人进攻赵地。
沿途不断有人加入,不甘寂寞,也想分一杯羹的人都采取行动了,很快就发展到了数万人。
攻下邯郸,武臣就自立为赵王,命陈馀为大将军,张耳、召骚为左右丞相。
武臣派遣赵国上谷小吏韩广进攻燕国。
一到燕国,燕国的贵族豪杰就劝他自立为燕王,韩广也就勉强从了。
陈胜派遣将领周市向北进攻,到达魏地,想立魏国贵族宁陵君咎为王。
咎当时正在陈胜处,不能去魏。
陈胜就想立周市为魏王。
周市不肯接受,反复五次,最终以咎为魏王。
这样,赵、燕、魏三国也都有了自己的国王,各种势力也相继起事,寻找各自的靠山,刷一下存在感。
03齐国王族混战陈胜派遣周市向北进攻,到了狄县。
狄县人田儋杀死县令,就自立为齐王。
田儋本是齐国王族,秦灭齐之后,田儋就同他的堂弟田荣、田横迁徙到了狄县,在当地很有威望,此时,趁机起事,参与反秦的战争。
后来,田儋与秦朝大将章邯在临济城下交战,与周市一起被打败战死。
田荣初为齐王田儋的相国,田儋死后成为齐王,后来起兵反抗项羽,被杀死。
田横就立田荣的儿子田广为齐王,与项羽对抗。
由于刘邦趁机进攻项羽都城彭城,项羽撤兵。
楚汉战争爆发后,刘邦派遣郦食其游说田广、田横。
因为韩信乘机进攻齐国,田横大怒,就把郦食其烹杀。
田广及将军田既、田吸等都被韩信杀死,后来田横自杀,韩信求刘邦封为假齐王。
刘邦不得已,很不情愿的封韩信为齐王。
项羽分封诸侯王时,由于田广的对抗,就没有把他封为齐王。
就把田市封为胶东王,田都为齐王,田安为济北王。
田氏诸王同时还相互残杀,最后被项羽、韩信分别消灭。
04韩国贵族其他各国都有了新国王,就剩下韩国一家。
张良看不下去了,就建议项梁立衡阳君韩成为韩王。
张良为韩申徒,带领一千多人,攻打秦军占据的韩地。
夺得了几座城池,但没有守住。
刘邦到达韩地,张良就投靠了刘邦。
在攻打阳城时遇到韩襄王庶孙信,这就是后来的韩王信,被封为将军。
项梁死后,韩王成投奔楚怀王。
项羽分封诸侯王后,诸侯各自回国。
项羽以“韩王成无军功”“张良投奔刘邦”为由,不让韩王成归国,带到彭城,将其废为侯,之后又将其杀死。
05项羽分封的其他诸侯王不仅原来六国都恢复了诸侯王,在消灭秦朝之后,项羽经过楚怀王同意,自立为西楚霸王,又分封了十八个诸侯王。
封刘邦为汉王,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魏王豹为西魏王,申阳为河南王,司马卬殷王,赵王歇为代王,张耳为常山王,当阳君英布为九江王,吴芮为衡山王,共敖为临江王,燕王韩广为辽东王,臧荼为燕王,齐王田市为胶东王,田都为齐王,田安为济北王等十八个诸侯王。
在这十八位诸侯王中,除了刘邦、韩信等一些草莽英雄及章邯等关中三秦王之外,基本都是原来东方六国的贵族势力。
势力较大的被封为王,实力较小的,就依附各诸侯混饭吃了。
总之,六国的贵族势力,基本都登场露面了。
经过四年的秦末起义和随后进行的四年楚汉战争,原来东方六国贵族,最终留下来的,都成为了汉朝刘邦所分封的异姓诸侯王,其余有想法、有点势力的,都基本被消灭掉了。
当然了,这些贵族势力,并非完全是刘邦集团所消灭,但最终受益的无疑是刘邦。
前202年,韩信等异姓诸侯王,共同推举刘邦为皇帝,汉朝建立。
06异姓诸侯王的崛起取代了六国贵族势力六国贵族是借秦末起义趁势反弹,要么自立为王,要么依附大腿寻找存在感。
在推翻秦朝统治之后,形成了十八诸侯王割据的基本格局,各自占据了自己的地盘,拥有了势力范围。
项羽分封以后,各诸侯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项羽自以为势力最大,对各诸侯发号施令。
但各诸侯并没有把项羽作为天下的公主,很快就开始反叛。
首先是齐、赵的叛乱。
项羽前往征讨,还没有摆平齐国,刘邦就攻占了项羽的老巢彭城。
在刘邦得意忘形之时,项羽率领骑兵杀了刘邦一个措手不及。
刘邦抛下老婆孩子逃跑,楚汉战争彻底爆发。
在刘邦、项羽对抗的同时,各诸侯王趁机浑水摸鱼,抢占地盘,相互攻伐。
经过这场混战,刘邦不仅消灭了项羽,而且消灭了不归附的诸侯势力,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期间,常山王张耳(后为赵王)、燕王臧荼(后更立卢绾)、衡山王吴芮(后改为长沙王)、九江王英布(后为淮南王)等四位项羽所封的诸侯王归附刘邦,其余都战死或被消灭。
刘邦为了换取各路重要将领的支持,又封了齐王韩信(后为楚王)、梁王彭越,韩王信、闽越王亡诸四人为王。
除了韩信出身平民之外,彭越更像一个隐士,韩王信是韩国贵族,亡诸是越王勾践的后人。
这八位异姓诸侯王的崛起,基本上代表了原有六国贵族的主要势力。
其他贵族势力已经非常微弱,在汉朝建立之初,就没有足够的实力,像对抗项羽那样来对抗刘邦。
再就是,在刘邦铲除异姓诸侯王的过程中,原有的六国贵族势力,多是依附这些诸侯王起事,其影响力大多被这些异姓诸侯王所掩盖,感觉似乎不是那么强烈,存在感较低。
总而言之,六国贵族势力多在秦末起义和楚汉战争中被消灭和分化瓦解,剩余的势力,在汉朝建立之后,多是依附异姓诸侯王叛乱。
因此,他们就不像对抗项羽那样来对抗刘邦。

参考:
大局已定,六国贵族已经折腾不起来了。
秦朝灭亡时,六国贵族实力还是很强的,不强项羽也不会行分封之法,一次性分封了十八个诸侯王。
(包括他自己)项羽分封后,他就变成了关东六国旧贵族的代理人。
而刘邦则是屌丝代言人,没多少贵族搭理他。
不过项羽这个代理人做的很不合格,也很不得人心。
就在分封不久后,他就跟六国旧贵族闹掰了。
首先,他废了韩王成,吞并韩国。
跟整个韩国全闹掰了。
后来,他又杀了义帝,得罪了不少楚国的旧贵族。
再后来,他挑动各地贵族内斗,妄
比如他挑动齐国内战。
然而,项羽这一系列动作闹得太大,他本想落网捕鱼,可渔网还没准备好,齐国的田荣就跟他闹掰了。
齐楚闹掰之后,刘邦趁势进吞三秦,天下诸侯蜂动。
大批六国贵族投了刘邦。
项羽此时手忙脚乱,才明白自己的分封布局原来如此不堪一击。
不过,项羽就是项羽。
一个彭城之战就打得刘邦丢盔弃甲,再度挽回了颓势。
再之后,楚汉之争开始拉锯战,跟项羽不合的六国旧贵族,比如张良的人就死心塌地跟了刘邦;
而瞧不起刘邦的,比如魏国、赵国后裔就继续跟着项羽对付刘邦。
最后,楚汉战争结束,跟着项羽混的六国旧贵族死的死,逃的逃,不再成规模。
取他们而代之的则是屌丝出身的七个西汉异姓王:韩信、英布、彭越、臧荼、吴芮、张耳和卢绾。
以及一个旧贵族出身的韩王信。
刘邦取代项羽当了盟主,他自然就要重复项羽的政策,开始削藩。
经过七年的削藩,最后除了长沙王吴芮因势小不构成威胁而得以保存外,其余七个异姓王全部被削灭。
刘邦削灭异姓王后,包括后来的吕后,都是实施了双管齐下的策略:即一方面将六国贵族迁移到关中,既为充实关中人口,也为了将六国旧贵族在关东的势力连根拔除;
另一方面往关东分封刘姓诸侯王,让刘姓诸侯王取代六国旧贵族统治关东民众。
这两招具体落实后,天下的大势基本就定下来了,六国贵族在关东再无影响力,取他们代之的变成了一群刘姓诸侯王。
而他们则在关中落户生根。
比如东汉初年名将马援就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后,他祖籍三晋。
但因为刘邦的移民政策,他的祖先就搬到了关中的扶风郡,成了关中大族。
汉文帝继位后,政策基本不变,统治关东的依然是刘姓诸侯王。
最后到了景帝时期,关东地区就彻底改姓刘了。
当然了,刘姓诸侯王取代六国旧贵族和异姓诸侯王在本质上也没什么变化。
当关东本地势力与刘姓诸侯王逐渐同化后,就形成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的局面。
总的来说,秦汉之际的混战,如同一场政治大洗牌。
关东贵族由于站错了队,在混战当中死伤惨重,最后被主要以平民出身的西汉异姓诸侯王所取代。
当刘邦剿灭了异姓诸侯王后,刘姓诸侯王又取而代之,成为关东新的统治者。
最后,刘姓诸侯王与关东本地势力同化,反叛朝廷,被汉廷以武力加推恩令的策略逐一的被消灭。
取他们而代之的,则是一群后来影响中国几百年的豪族(士族)群体。

参考:
项羽进入关中之后,分封十八路诸侯,结果不到一年,天下大乱,群雄再次陷入纷争。
刘邦垓下之战击败项羽之后,依然先后分封了八位异姓诸侯王,虽然也有叛乱,但是这些诸侯王和东方旧贵族却没有掀起多大的浪花,刘邦开创并稳固了延续数百年的汉室江山。
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而一直拥有较大影响力的东方六国旧贵族又为何如此安静呢?
形似而神不似虽然看起来,项羽和刘邦都是一战而定天下随后开始分封。
项羽是巨鹿之战后进入关中,随后分封十八路诸侯;
而刘邦则是垓下一战消灭西楚霸王项羽,随后称帝建汉。
但是在称帝的同时他仍然先后分封了八位异姓诸侯王。
但是仔细分析他们称霸或者称帝的前后状况,其实两者还是有较大的不同。
项羽是霸主,而刘邦是帝王:这不是单纯的称呼不同,而是他们实力的真实体现。
项羽在巨鹿之战后率领诸侯联军进入关中,虽然实力雄厚,主持天下分封,号称西楚霸王。
但是本质上,我们可以把他看做楚国主力率领诸侯联军合纵攻秦成功。
项羽手中的军队虽然号称精锐,但是无论军队数量、实力和控制地盘等等都不能说占据绝对优势。
他的主导权更多的是靠巨鹿之战带来的“威”和山东六国旧贵族的支持罢了。
而刘邦在垓下之战后,我们可以把他看做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弱化版,因为刘邦的迅速崛起与他占据关中并成功继承了秦国或者秦朝的“遗产”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有人把刘邦的汉军称之为“复活的秦军”。
所以刘邦在垓下之后我们可以把他看作是秦国率领部分诸侯联军对其余山东六国进行的征服。
因此刘邦能够称帝并主持分封就因为他完全是凭手中已经掌握的实力称帝,或者至少是秦国统一前面对山东六国立于不败之地。
再看两人在决定天下的关键一战的实力对比:巨鹿之战我们或许只记住了项羽的破釜沉舟和盖世武勇,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其实项羽当时的兵力并不多,而且我们可以从史书中看到当时诸侯各国的援军却非常多,这些军队后来加入项羽的部队才使项羽组织起庞大的诸侯联军,但是这些人后来要么回归各自的母国,要么就成为了一方诸侯。
项羽的真正实力其实没有绝对优势,这从后来他与齐国的战争中就可以看出,而且当时反秦的另一支较强军队——刘邦的汉军,根本不是项羽能够直接控制的。
反观刘邦在垓下之战中虽然也有英布、彭越这样的实力派诸侯助战,但是最关键的助力还是当时的齐王韩信(后来的楚王和淮阴侯),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了一个关键点,那就是韩信率领不是齐军也不是楚军,而是货真价实的汉军。
也就是说这支部队真正的背后老板是刘邦本人,所以战后刘邦马上就解除了韩信的兵权,重新控制了这支军队,而韩信根本没有能力反抗。
由此可知,刘邦本人率领的汉军加上韩信率领的汉军足以碾压其他诸侯。
实力已大不如前山东六国旧贵族势力虽然历经战国数百年经营根深蒂固,但是架不住在短短几十年时间了里历经多次打击和洗牌,实质上已经实力大不如前。
第一次打击:从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灭齐。
这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山东六国的旧贵族势力遭遇了一次巨大打击,他们不得不臣服与强大的秦国和秦军。
第二次洗牌: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除了著名的书同文、车同轨和焚书坑儒等政策外,还有一个强迫迁移六国旧贵族势力十二万户到咸阳居住。
这就是秦始皇为打击盘踞山东六国多年的旧贵族势力的一次洗牌。
第二次打击: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山东六国旧贵族势力开始蠢蠢欲动。
第二年,陈胜吴广起义为这些旧贵族势力提供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于是各地豪强纷纷开始举起反秦大旗,但是秦朝在灭亡之前,曾经一度有希望扑灭这些旧贵族势力的起义,因为在巨鹿之战前,秦朝的局势已经开始好转,秦军在章邯的率领下又一次对山东六国的旧贵族势力进行了一番打击,只不过后来楚国的旧贵族中出了个项羽,秦朝才土崩瓦解。
第二次洗牌:这一次的洗牌就是项羽进行的分封。
虽然项羽出身楚国旧贵族,但是他的分封中缺乏战略眼光,他根据
第三次打击:楚汉战争中的焦点虽然是项羽和刘邦的交锋。
但是不要忘记了,十八路诸侯和山东旧贵族势力几乎都卷入了这场决定天下归属的战争,而且刘邦还派遣韩信作为偏师开辟第二战场,将魏、赵、齐等国都打击了一遍,韩信的这支军队也再一次沉重打击了山东旧贵族势力。
到刘邦建立汉朝的公元前202年,山东旧贵族势力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历经多次打击和清洗,实际上实力已经大不如前,再加上他们要面对的是继承了秦国“遗产”而且绝对实力要强大许多的刘邦的汉军。
刘邦的策略更为灵活有效因为刘邦已经拥有了较强的实力,而山东六国旧贵族的实力也已大不如前,因此这些旧贵族们当然要消停不少。
但是刘邦作为一个出色的政治人物,他并没有掉以轻心,相反他和他继承者们一直高度重视如何控制山东六国以及打压和控制山东六国旧贵族势力。
稳步推进“削藩”:虽然刘邦分封的异姓诸侯王已经不少是出生草莽了,但是不可否认他们背后依然有山东六国旧贵族的影子。
而且这些异姓诸侯王的存在也的确让刘邦寝食难安,所以刘邦登基不久就开始逐步开展“削藩”。
这些消灭异姓诸侯王的行动实质上又对山东六国的旧贵族势力进行了一番打击。
分封同姓诸侯王加强控制:出身草莽的刘邦,尽管没有多少出色的亲属能够作为独当一面的诸侯王,但是刘邦依旧把兄弟、儿子甚至同宗的兄弟都分封出去,镇守山东六国,防止旧贵族势力死灰复燃。
这可以从当初他分封庶长子刘肥为齐王的历史记载中就看出。
因此在汉朝初期这些同姓诸侯王也的确起到了压制旧贵族势力,稳定汉室江山的作用。
继承人执政政策稳定有延续性:虽然汉初仍然有一些内部动乱,但是自从刘邦消灭异姓诸侯王之后,西汉内部大的战事基本没有,直到汉景帝初年的七国之乱,但也很快平定。
刘邦之后的继承人基本都延续“黄老无为”和“休养生息”的国策,因此国内局势开始趋于稳定,而安定和平的生活对于当时饱受战乱的人们来说诱惑力要大的多,因此山东六国旧贵族更加难以发动群众,这对山东六国的旧贵族势力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
而且从汉高祖刘邦开始,到汉武帝的迁徙豪强到茂陵,西汉王朝一直非常重视利用强迫迁徙豪强的方式来抑制和打击豪强势力,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山东六国旧贵族势力的遗存,在稳定的社会大局下,这些旧贵族势力被逐步分化瓦解,最终失去与中央政权抗衡的实力。

参考:
事实上真正的原东方六国的旧贵族,早就被消灭干净了,刘邦时期存在的东方六国,早就不是战国时期的东方六国了。
从战国晚期,到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历经四次大的政治变革,逐渐消灭了东方六国的贵族与异姓王,分封了刘氏的同姓王,到刘邦去世前,东方六国还在,但已经都是刘氏同姓王存在了。
第一次重大政治变革是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始皇自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差不多十年的时间里,依次灭亡了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六国王族或被杀死,或被流放,六国卿大夫贵族大部被强行迁到咸阳居住。
比如韩王安被秦国俘虏后杀死,赵王迁被秦始皇流放到房陵郡,也就是今天湖北省的房县, 楚王负刍被秦始皇废为庶人,齐王建被活活饿死,燕王喜和魏王假应该是被投入监狱而死。
秦始皇统一后,建立了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皇帝指派,原六国贵族都失去了生存的基础,要不被迁到咸阳监视居住,要不流落民间,像西汉三杰之一的张良就是原韩国的贵族,流落在民间。
第二次重大政治变革是反秦战争。
秦始皇去世后,陈胜吴广揭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然后如星星之火般燎原了整个大秦帝国,在起义的过程中,六国不断复僻,但此时复僻的六国与战国时期的六国,除了国名一样,其他的有很大的不一样了。
陈胜本就是一农民,但建立政权后,自称张楚王,后来楚国的贵族景驹被拥立为楚王,但景驹被同样是楚国贵族的项梁所杀,项羽又立了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楚王。
这是楚国的情况。
而赵国复僻称王的人是武臣,原来就是陈胜手下的一个将军,出身不详,估计连贵族都不是,农民也有可能,只是因为他攻打赵地并拿下了赵地,就自立为王,武臣的自立,标志着只要是有势力的将军都可以称王,而武臣与六国贵族没有丝毫的关系。
接下来复僻的燕国也是如此,燕王韩广是武臣手下的将军,被武臣派出到燕地,韩广平定了燕地之后,依葫芦画瓢,自立为燕王,这个韩广原来是战国晚期赵国的一个小官吏,与原六国贵族也是没有关系。
六国中只有齐国的田荣,魏国的魏咎和韩国的韩王成是原六国王室后裔。
第三次重大政治变革是楚汉战争。
秦国灭亡后,项羽为天下第一功臣,自恃功劳巨大,分封了天下十八路诸侯王,这些被项羽分封的诸侯王中,大多不是原六国贵族,而是反秦义军的首领。
项羽本人是原楚国贵族出身,原六国王室或贵族出身的诸侯王也有,比如魏王豹、韩王成、赵王歇再加齐地的三个诸侯王田市、田都、田安是原六国王室后裔。
再比如汉王刘邦是农民和小官吏出身,三秦王章邯、司马欣、董翳是秦国将领出身,秦将都是靠军功打出来的,常山王张耳是平民出身,九江王英布是囚徒出身,燕王臧荼估计也是农民出身,是原来韩广的部下。
接下来在楚汉战争中,大部分诸侯王被刘邦邦消灭,刘邦出汉中时,消灭了三秦王章邯、司马欣、董翳,光是韩信一
刘邦在楚汉战争期间,迫于形势分封了七个异姓王,分别是:赵王张耳、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齐王韩信、梁王彭越、韩王信、长沙王吴芮。
这七个异姓王已经没有一个王是原六国贵族了,原来六国贵族在反秦战争和楚汉战国中都被消灭殆尽了。
第四次重大政治变革是刘邦消灭异姓王。
刘邦在建立西汉王朝后,原来的六国贵族及王族基本上在历次战争中被消灭了,取而代之是新的七个异姓王,这些异姓王都是靠跟着刘邦打天下,才得到的王位,与六国贵族早已没有关系。
但刘邦也没闲着,以各种借口,先后消灭了六个异姓王,仅长沙王吴芮因为低调幸免于难,真到了刘邦称帝之后,早就没有东方六国的旧贵族了,又谈何反抗呢?
东方六国旧贵族,在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战争中、反秦起义的战争中、楚汉战争中已经被消灭殆尽了,到了刘邦统一后,他所消灭的异姓王已经是新六国贵族了。
刘邦在消灭了异姓王之后,分封了同姓王,天下再无六国贵族之说。

参考:
引言在历经了春秋战国长期的混乱之后,所有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统一帝国,是未来最为正确的走向。
这一点,东方六国的贵族明白,老秦的人明白,刘邦明白,当时天下所有的有识之士都明白,只有一
分析秦帝国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灭亡了。
在这之后,路应该怎么走,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应该如何选择,是摆在当时所有人面前的一个问题。
效仿秦帝国,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还是恢复分封制,再度把国家割裂,各自为政,然后再一次进入混乱?
毫无疑问,聪明的做法是建立统一的国家,这个问题春秋战国的战乱不断,就告诉了人们答案。
可偏偏有人要逆天下大势,依旧要恢复战国模式,这
可最终项羽也完了,他是完于刘邦,完于残暴,完于骄傲,都不是,他是完于“势”。
项羽分封的理想已不可行分封制的做法,在当时已经失去了生存的活力。
我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大家都知道,战争与政治是一对并立统一的整体,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资源,而政治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资源。
无论是皇帝也好,还是诸侯也罢,他们不停的战争,其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权力达到最大化,但最大化之后他们又是为了什么呢?
其实就是为了资源。
他们孜孜不倦的想要获取更多的资源,或者是为了自身的享乐,或者是为了国民的幸福,不管出于什么初衷,资源——战争——政治,这个是三位一体的,不会独立而存在。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资源最为重要。
在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资源有两种,一个是土地,一个是人口。
分封制之所以有生存空间,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人口少的时候,诸侯国的资源可以满足人口的需求。
但当人口密度达到一定规模,就会出现新的问题。
诸侯国之间的资源并不平衡。
有的国家人才而土地多,有的国家土地少却人口多。
生产资料也不平衡,有的国家需要铁,有的国家需要盐,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掌握着资源的国家,就会凭借自己手中的资源进行经济讹诈。
所以,战争就产生了。
那些土地不足的人,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向那些有土地的国家发动战争。
因为中国是农耕社会,土地的多少能决定生活保障。
早期的战争,都是为了争夺更为适合耕种的土地而进行的。
我们可以看一下中国的历史,是一个围绕着黄河流域而逐渐扩张、征服、向心的历史。
原因不言自明,为了获得更多适合耕种的土地。
土地之外,是其他的生产资料。
为了消除经济讹诈,那么就必须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
只有统一,才能由国家来进行资料调配,而避免诸侯国之间的讹诈。
换言之,统一为一个大政权,是一件于统治阶级和底层百姓都更为有益的事情。
于统治阶级,他们可以在统一之后,对资源进行统一调配,避免经济讹诈,同时还能增加税收收入。
而对于底层百姓,统一之后,可耕种的土地就会变多,土地资源也更好的进行调配。
能够达到年代局限下,最大程度的人口与土地的平均。
所以,项羽此时还想搞分封,那是不可能的。
没有人会认可他,与其说东方六国贵族是在反抗项羽,毋宁说他们是在反抗一种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政治制度。
项羽:不要阻拦我,让我残暴下去虽然很多人都在为项羽的失败而惋惜,可我从来不会。
一个残暴的人,即便再勇武,他都不会成为一个好的统治者。
本来就已经逆历史潮流而为了,如果他能好自为之,以“善”而待天下,或许反抗会来的迟一些,起码大家可能念及霸王的威名,推翻秦朝的功绩给他三分薄面。
但问题是,这
他吞并韩国,杀义帝,挑起战争,俨然就是一副我既要搞分封,还要把别人都打一遍的架势。
诸侯国见状能不害怕么?
既然缩头也可能挨打,伸头也可能挨打,那干脆,咱们就反抗项羽吧。
这个德行不够,残暴嗜杀的的人,既然对大家都不友好,那不妨换一
至于带头大哥是谁,之后再说,反正不能是项羽。
六国贵族:我们打累了,也打穷了灭秦,项羽、刘邦自然是居功至伟,陈胜、吴广当然也功不可没。
可山东六国贵族也出力不小。
可以说,这几方势力缺少一方,灭秦的难度都会成倍的增加。
秦统一时,包括灭秦之战时,山东六国贵族都是有相当实力的。
但我们必须要清楚一个问题,灭秦的时候,山东六国贵族势力就进行了一波大洗礼。
而后来楚汉之争时,山东六国贵族势力又被收了一波人头。
几次势力消耗,山东六国的贵族也累了,打不动了。
他们在灭秦时有能力起兵,灭秦之后有能力起兵反抗项羽,但等到刘邦统一之后,他们还有这个能力么?
六国贵族的战争潜力,在两次世纪大战中,都消耗殆尽了,让他们反抗刘邦,他们拿啥反抗。
更何况,刘邦统一之后,表面上对他们还是说的过去的,他们既没有能力,也没有生存危机,想来想去,还是不反抗了,活着挺好。
结语统一的趋势是必然的,东方六国反抗项羽,归根到底,是因为项羽的做法违背历史的发展规律。
再加之项羽的残暴,东方六国为了生存也得对抗项羽。
而到了刘邦建立西汉的时候,东方六国贵族的势力也消耗的差不多了,仅存的人根本没有实力反抗。
莫说此时他们没有必要反抗,就是真的有必要反抗,其实也是以卵击石。

参考:
感谢
秦末的六国旧贵族说是六国旧贵族,实际上燕国已经几乎被消灭光了。
因为荆轲刺秦王,秦王对燕太子太的愤恨,以至于最后在击杀燕国之时,对燕国贵族屠杀最为惨烈,所以在六国起兵反秦之时,唯一没有旧贵族势力的便是燕国。
前期的燕王韩广不过是赵国上谷的一个小吏,而后来的燕王臧荼则仅仅是韩广手下的一个部将。
其余五国的旧贵族势力,即在张耳、陈馀辅助下的赵王歇、张良辅助下的韩王成、魏国贵族魏王豹、齐国诸田以及在项羽、刘邦辅助下的楚怀王熊心。
东方六国旧贵族对项羽的反抗之所以六国旧贵族会对项羽反抗比较强烈,主要源于项羽进驻咸阳以后分封的十八路诸侯,并没能使六国旧贵族感受到公平。
1、赵王歇被封为了代王,而张耳则封为了常山王,直接导致赵国内战;
2、韩王成则因为张良辅佐刘邦的关系,而没有获得分封;
3、魏王豹则处于左右摇摆,忽而向项,忽而向刘;
4、齐国诸田中实力最强的田荣没有获得分封,所以项羽虽然将齐国分为三块分封给三个齐国贵族后裔,却依然没能挡住田荣;
5、而楚国楚怀王熊心不甘一直作傀儡,对项羽一直有所堤防,但依然没有挡住项羽的崛起,熊心后来也因此被项羽授意杀死,不过楚国贵族却多倾向于项羽。
可见,六国贵族反抗项羽最强烈的只是齐王田荣而已;
赵王歇与陈馀则是将内战的枪口对准了张耳,而张耳最后求助的也是刘邦,而不是项羽;
魏王豹最后也是败在刘邦势力之下,死于刘邦手下大将周苛之手,楚国贵族中项羽手下的势力则在楚汉战争中为刘邦所灭。
当时的六国贵族而言,与其说是他们反抗项羽,不如说是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进行的你死我活的互相争斗。
西汉建立后的六国贵族西汉建立以后,赵国势力已尽归张耳之手,而韩国贵族韩襄王姬仓庶孙韩王信则被封在了太原郡,魏王豹已死,其土地归属于庶人彭越,齐国田氏也已死亡殆尽。
可见,六国皇族后裔仅剩韩王信而已,不过,很快,韩王信也投降了匈奴。
六国贵族势力至此已经历了三次大幅度削弱:1、秦国统一六国时的杀戮,六国贵族损失惨重;
2、秦朝建立后迁徙十万
经此三次大规模的削弱,六国贵族势力早已不复当年的风彩,不过,并不意味着六国贵族已经消失了。
实际上很多大户依然存在,正因为此,西汉建立后,又采取了一次大规模的移民行动。
公元前200年,在建信侯刘敬的建议下,刘邦下令迁徙齐国田氏各族,楚国的昭、屈、景三大宗族,以及燕、赵、韩、魏等国的后裔和豪门名家十余万人至关中居住。
此次移民之后,六国贵族已经无法再形成有效的反抗力量,来对抗大汉朝了。
此外,大汉朝民心所向,天下一统的思想已经在民众之中达成了共识,反抗已不再具有实际意义了。
这些六国贵族的后人,后来也为汉朝的发展建设做出了不少贡献,比如田氏后人之中就有田千秋、田延年等人,田千秋曾经做过武帝、昭帝两朝的丞相,而田延年则是昭帝、宣帝两朝的大司农。

参考:
在汉朝建立的初期,其实汉朝的根基并不是很稳固,按照常理,这个时候想要推翻也是有可能性的,而且六国的旧贵族一直都对于复国有着一定的执念,毕竟自己的王朝被灭掉之后,都希望可以通过复国走独立之路。
但是奇怪的是,刘邦在建立了西汉后,东方六国的旧贵族却很消停,没有像反抗项羽那样去反抗刘邦,究竟是因为刘邦太厉害还是因为其他原因呢?
要说雄才伟略,我想在历史上很少有帝王可以和秦始皇比肩,毕竟秦始皇是第一个完成了统一大业的千古一帝,但是六国的失败也是有原因的,其中之一自然是因为秦国国力的迅速提升,早已将六国甩在了后面,在这样的压力下,六国想要不被灭都不可能。
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六国虽然有的暂时有过合作,希望借助彼此合并的力量来抵御秦国,但是说到底,六国都是各自怀揣着自己的利益目的,每个小国都有自己的小心思,这样的合作只能维持现状无法持续,所以六国被推翻是一种必然。
但是在秦朝末年,六国的旧贵族为了实现复国的梦想,开始和秦朝对抗,但是这一次的复国只是昙花一现而已,而六国对项羽的反抗也是同样的道理。
其实在秦朝和六国发生战争的过程中,六国的势力已经在逐步削减,在这样的情况下六国虽然利用秦末的乱世走上了复国之路,但是终究还是无法长久,已经根基已经不够强大了,再加上反抗项羽,让这些旧势力削弱的更加严重。
而刘邦建立西汉的过程中,其实他所走的路线和秦始皇很类似,但是他不需要再耗费像秦始皇那样的大力气去对付六国,因为六国当时的势力已经很虚弱了,所以刘邦轻而易举完成了统一,并顺利建立了西汉王朝,这样的情况下,即便六国的旧贵族有心再次复国条件上也是不允许了。
而且刘邦是一位明君,他建立西汉后,开始减轻徭役,让老百姓们不再有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压力,在没有重压的情况下,百姓们自然也不会有造反的想法,也从根本上消除了西汉王朝的威胁。
在历史上,一般起兵造反都是在百姓易子而食折骨为炊的情况下才出现的,而刘邦在建立西汉的时候考虑到这一点,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安抚民心,让百姓们安于现状,而六国的旧贵族也只能接受现实,臣服在西汉王朝的统治下,重新寻求生存之路。

参考:
让我们从几个角度分析一下这个问题:一、刘邦也遭遇到六国旧贵族的强烈反抗首先,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那么项羽就是反抗刘邦的六国旧贵族。
其次,刘邦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魏国的威豹、赵国的赵歇、齐国的田广都是和刘邦做过对的,这些人都是六国的旧贵族。
刘邦夺取天下后,六国的旧贵族中唯一还有实力的韩王信最后也反叛刘邦、投靠匈奴了。
所以,刘邦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和做了天下之后,始终都有六国的旧贵族在反抗他,其激烈程度并不比反抗项羽弱。
我们再看项羽遭到的反抗。
反抗项羽,最激烈的是齐国的田氏兄弟,主要是因为他们和项羽之间有私仇,因此项羽分封天下没有封他们。
其余的包括赵歇、魏豹都属于墙头草类型的,谈不上激烈反抗项羽。
因此,六国旧贵族反抗刘邦并不比反抗项羽弱。
但是,这些人无论反抗谁,都不能起到绝对的作用。
因为,他们的情况并不好。
二、六国贵族的情况在强大秦军的碾压下,六国相继灭亡,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组织起有效的反抗。
只有楚、赵两国,还能取得局部、小规模的胜利,其余的国家完全不堪一击,这说明六国的实力已经很弱了。
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还做了一次大规模的移民。
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秦国刚刚统一天下,最担心的就是六国旧势力死灰复燃。
因此,这十二万户,一定都是六国中有地位、有威望、有势力之人。
把你们都迁徙到咸阳,到秦国的地盘,那你们就自然没地位、没威望,也没势力了。
那么,留在六国的所谓贵族就都是一些没落贵族了。
项梁在寻找楚王后裔的时候,费了好大劲,找到一个放羊娃,号称楚怀王的孙子。
齐国的田氏兄弟,也没有说自己是谁的儿子、谁的孙子,说明,身世方面没有什么可炫耀的。
这也说明秦国在管控六国贵族方面做得很到位。
再说刘邦统一天下后,此时,在反秦斗争中站出来的六国贵族已经不剩什么人了。
楚国的项羽、楚怀王都死了。
赵国的赵歇也不在了。
魏国的魏咎、威豹兄弟也都归了西。
齐国就剩一个田横,跑到了海岛上,最后也自杀了。
燕国压根就没有旧贵族站出来过。
只有韩国的韩王信,此时已经被刘邦封为韩王了,几年后,他背叛了刘邦,但是很快被镇压了下去,韩王信跑到匈奴去了。
直到汉景帝年间,韩王信的后代才又重新回到了汉朝,立了功,也做了官。
综上,六国旧贵族在秦末汉初,已经没什么实力了。
刘邦当皇帝之前,他们还能和项羽、刘邦比划比划,基本也是螳臂当车。
刘邦称帝后,就所剩无几了。

参考:
东方六国旧贵族都反抗项羽了吗?
没有吧?
他们有能力反抗刘邦吗?
也没有吧?
秦末义军人群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六国旧贵族,包括五国王室后裔和旧权贵势力,比如楚怀王、韩成、魏咎、魏豹、赵歇、田荣、田儋、田安、项羽、张良等;
一类是新兴的士族集团,包括刘邦、张耳、陈馀、陈平、韩信、彭越,甚至包括神秘的陈胜、吴广。
这两类人如何划分阵营呢?
大体上项羽代表旧贵族势力,刘邦代表士族集团,可作为个体,这些人并非泾渭分明地按刘项两大旗帜对立,而是相互掺杂,甚至身在曹营心在汉,不断变换阵营。
楚怀王熊心。
熊心虽然由项氏所立,但他其实也是项氏的受害人。
项羽对熊心的态度很简单:你就是我的一面旗帜,需要的时候拿出来展示给人看,不需要的时候你连擦脚布都不如。
所以,当项羽分封天下后,熊心就失去了号令天下反秦的作用,很快他就成了项羽的刀下鬼。
韩王韩成。
韩成是在张良的力推下,由项梁所立。
恢复韩国,是韩国贵族出身的张良一生夙愿,项梁也需要韩地有一面对抗秦王朝的旗帜,双方一拍即合。
在反秦战斗中,韩成和宗室子弟韩信(韩襄王庶孙),都为反秦大业做出了大贡献,只是在刘邦率军西进时,韩成仅派张良追随,他自己则留下来镇守阳翟。
这件事被项羽“鸡蛋里挑骨头”,认为韩成没有入关建功,又让部下追随刘邦,所以他强行将韩成带到彭城杀害了。
很明显,韩成的下场其实跟熊心有点类似,他对项羽来说已经没有价值了。
魏王魏咎、魏豹。
魏咎牺牲在反秦战争中,魏豹因为战功被项羽封为西魏王。
在楚汉战争中,魏豹就是个墙头草,他先背弃项羽投靠刘邦,后来再背弃刘邦复投项羽。
最后被韩信攻破都城安邑,又成了刘邦的俘虏。
刘邦并未砍了这颗墙头草,而是让他与周苛共守荥阳。
项羽攻打荥阳的时候,周苛担心魏豹旧病复发,干净利落地结果了。
从立场的角度,魏豹其实不想选边站,他只是在刘邦和项羽夹缝中生存的小草,如果不是刘邦跳出来争天下,或许他心甘情愿给项羽当马仔。
赵王赵歇。
赵歇是唯一一位“感动项羽”的人,他与刘邦死杠到底,在井陉之战中败给了韩信,并被韩信追杀。
田氏诸王。
楚汉战争中田氏家族最活跃,出了好几个王:齐王田儋、齐王田假、齐王田都、胶东王田巿、济北王田安、齐王田荣、齐王田广、齐王田横。
这些田氏诸王,有的是项羽所立,有的是自立。
田氏与项羽、刘邦以及田氏宗族内部的关系极其复杂,因此很难用“拥刘”还是“拥项”说得清,本质上他们都想取代刘项。
在东方六国中,唯一没有看到身影的是燕国后裔。
其实燕国的状况,就已经折射出六国贵族在反秦及楚汉战争中的尴尬——家族凋零,辉煌不再!其一,秦末战争中,六国王室旧贵族只是配角我
第一阶段中,韩成、魏咎、魏豹、赵歇、熊心、田荣等人虽然偶有出彩,但相对于士族集团的整体表现,他们则显得黯淡无光。
这些人除了田荣是主动跳出来的,其他都是被义军拥立,大都不能掌握实权,其作用也仅限于象征意义。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就是六国王室后裔已经彻底衰败了!战国末年,六国内部宗室与卿室势力撕裂严重,宗室早就失去了春秋时期的唯我独尊,相反卿室往往凌驾于宗室之上。
长达数百年的宗室衰败,让六国后裔早就堕落为吃白食的寄生虫。
很多人看不懂秦法的“苛严”,其实那是必然的,它所针对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六国旧贵族,是用秦法给六国“补课”。
这就导致六国宗室后裔要么彻底沦为庶民,要么亡命天涯。
因此,我们看到的是项梁、项羽、张良这类六国卿大夫家族子弟挑大梁,王室后裔反过来当木偶,任人摆布。
这就注定了他们远远不是项羽和刘邦的对手,能在夹缝中生存下去就是造化了。
其二,六国旧贵族之间不能形成统一的整体六国贵族之间,延续了战国末年的内斗传统,从来就不是一块整体。
比如,韩成、魏咎、魏豹、赵歇、田氏之间形成过合作吗?
没有,因为田荣坐山观虎斗,导致魏咎、项梁被章邯消灭。
田氏家族最有血性,可他们把那点值得傲娇的东西,全用在了自相残杀上!领头人田儋死后,田荣跟自己的宗室子弟,甚至亲侄子打得你死我活。
就连项羽本人,也不能团结旧贵族,正是他压制田荣、杀熊心、韩成,制造内部分裂,点燃了楚汉战争的导火索。
其三,士族集团代替贵族集团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很多人把目光仅仅盯在刘邦和项羽的
我的观点是,再给项羽一万次机会他也不可能赢得了刘邦!因为旧贵族被新兴的士族集团代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新兴的士族集团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他们其实原本也是贵族后裔,只是年代久远,早已经沦为平民。
不过,他们还能靠祖上的余晖,有读书的机会,有交友天下的能力,有洞察天机的敏锐,也不缺争天下的勇气与魄力。
这群人在日趋恶劣的家族环境下生长,却让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集体淬炼,当压制在他们头上的封建等级制度碎裂时,他们必然像雨后的春笋,破土而出。
一面是从春秋到战国,几百年日趋堕落的贵族,一面是蓬勃发展的士族,商鞅变法打破了二者之间的藩篱,放在一个平台上竞争的他们,高下立判!这就是历史的规律!还是张良、项伯等人聪明,抛弃幻想,拥抱士族阶级的大腿,才是自己的新生。

参考:

事实上,战国时期的东方六国旧贵族:齐楚燕韩赵魏,早在秦始皇灭六国的时候,就已经灰飞烟灭了,说白了,要么被杀光,要么被全部“请”回咸阳做安乐公,意思就是被看管了。
不过这也不是说在六国的旧地就没有以前的贵族,有是有,但是比较少,大多数是当年的漏网之鱼,比如韩国的张良,还有楚国的项氏一族,项梁项羽叔侄俩,等等这些都是当年的六国贵族之后。
那么既然如此,在楚汉争霸以后,刘邦建立汉朝以后,东方六国的旧贵族们怎么不再一次起兵反抗刘邦呢?
这里面很复杂。
首先,刘邦建立汉朝后,是在六国旧地封了八个异姓王,这其中包括他的结拜兄弟卢綰。
当年刘邦在消灭项羽的过程中,是少不了这几个异姓王的帮助,尤其是楚王韩信。
还有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长沙王吴芮、旧燕王臧荼、赵王张耳和韩王信。
并声称以后非刘姓不能称王。
当然了,这只是刘邦的缓兵之计。
正所谓共患难,不可共富贵,刘邦把这句话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几个异姓王不仅封地面积大于普通的郡县,而且还拥有自己的武装,行政自主,长此下去,必然会再次酿成一场兵祸。
于是乎刘邦就开始了消灭异姓王之路。
在短短的六年之内,他就先后除去了臧荼、韩信、彭越、英布,只剩下了一个垂垂老矣而又势力最小的长沙王吴芮,可以说解除了异姓王对汉朝的威胁。
只不过这几个异姓王大多不是当年的六国贵族了,在六国旧地可以说是没有任何根基,他们的败亡是必然的。

参考:
主要原因也许是因为死的差不多了吧。
这不是一个笑话,这是一个比较真实的情况。
我们想想项羽在的时候,为什么六国的贵族天天闹个你死我活,不就是因为人多了点儿嘛,本来齐国这块土地秩序是稳定的,大家什么人什么样的地位都是12345标得清清楚楚,可是秦国被推翻以后,六国原先的那些秩序就被打了个稀碎,今天冒出来一
所以我们去看项羽在的时候,六国的内部到跟你说我更多的是权力上面的,反正他们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才是这个诸侯国的主人,自己才是反抗暴秦第一个主力,其他的人全部靠边站,我才是那个应该当王的男人,可是呢,土地也就这么点儿大权利,也就那么一个大家为了这点东西,就撕破脸皮了,甚至因此迁怒到西楚霸王项羽的头上,这也是家常便饭。
由此刘邦选择和西楚霸王项羽对峙,在这个时候韩信站了出来。
韩信率领一支军队北上拿下了齐国,魏国,赵国,燕国这四个国家在拿下这四国家以后,实际上本地区能够跳出来闹事的贵族,基本上被韩信的军队杀的差不多了,剩下来的那些也都是瑟瑟发抖,战战兢兢的衣服在刘邦裤子底下,请求着自己还能拥有一席之地的那些落魄贵族,比如说韩国和楚国,韩国的贵族被西楚霸王项羽杀了个干干净净,这也就是为什么作为韩国贵族之一的张良会选择无条件的投靠刘邦,至于说楚国楚国就是刘邦的生死大帝,所以楚国的贵族也死的七七八八。
教育那些被韩信拔掉的刺儿头,这些人第一没有权利,第二布德明星。
(今日
当然刘邦都能够把西楚霸王项羽给杀了,此时天下均势的局面瞬间变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这个时候你反叛那不等于找死吗?
秦国很强大,但是强大的秦国败在了西楚霸王项羽的手上,西楚霸王项羽很强大,但是强大的西楚霸王项羽爱在了刘邦的手下,那谁敢去招惹秦国?
谁敢去招惹项羽?
谁又敢去招惹刘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