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谁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事实上,三国中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人物,总共有五个!若不是这五人瞎操作,三国早就一统了,哪里会有数十年的乱世?
第五、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曹操对孙权的表扬!曹操和孙权的父亲孙坚,是同一辈的人物,所以说孙权其实是曹操的小辈,曹操感叹孙权非常聪明、有能耐,所以才会说“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这句话。
不过,虽然曹操如此夸奖孙权,孙权却在大业上犯下了不小的错误,也正是这个错误,使得东吴丧失了一统天下的机会!鲁肃活着时,他坚决说服孙权,联合刘备,共抗曹操,因为曹操太强大了,单凭东吴一家,是没办法抗衡的。
正是在鲁肃的支持下,孙权和刘备开启了长达十年的蜜月期,在这期间,孙刘联军于赤壁之战中击败了曹操,化解了江东的危机。
之后双方攻略荆州,再次击败曹军,由于刘备军队帮助吴军挡住了曹军的进攻,吸引了不少曹军的注意力,所以孙权才有闲心整顿内部,并拿下了交州,扩张了自己的势力。
可以说,孙刘两家联盟期间,两家的实力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很多人都说刘备是被孙权养大的,这是孙权的失误,但是我们站在大局来看,刘备其实是必须被养大的,因为孙权想要击败曹操,必须得扩大联盟的实力,只有反曹的势力实力增强,曹操才有被击败的可能,孙权才有做大的可能。
所以说,为了压制曹操,减轻东吴的压力,孙权必须扶植刘备!另外,虽然大家都说孙权把荆州借给了刘备,但事实上孙权只借了一个南郡给刘备,而且在湘水之盟中,刘备还割让了几个郡的地盘给孙权,所以说,这一波孙权不亏!由于鲁肃在其中协调,所以孙刘两家虽有冲突,但总体上还是维持了和平,双方的实力愈发强大,反而曹操那边,屡次战败,在走下坡路了。
襄樊之战,关羽打得曹仁不敢出战,之后水淹七军,俘虏于禁,使得曹魏内部震动,反叛曹操,响应关羽的人都到达了许都附近,于是华夏震动,曹操都差点迁都了。
曹魏的衰败,对于东吴来说,其实应该是好事,作为一个正常的君主,一个胸怀天下的主公,孙权原本是应该从东面进攻,牵制曹军,策应关羽的,结果他却偷袭了荆州,击杀了关羽,令天下震惊!很多人都想不通,明明都可以把曹操打趴下了,为啥孙权会突然反水?
有人解释说,孙权是怕刘备干掉曹操后,趁机南下灭掉东吴,所以偷袭荆州是孙权采用的自保之举,但是在本文看来,当时的曹操还没有完全被击败,他们的实力仍然非常雄厚,刘备是断然不可能先灭东吴再进攻曹操的!曹操是天下最强的势力,只要是个正常的主公,想的都是先消灭曹操!所以说,孙权偷袭荆州完全错了!倒不是说孙权不能打荆州,而是曹操还没有被击败,孙权没必要去打荆州!对于东吴来说,荆州处于上游,可以顺流直下进攻东吴,是一个大威胁,必须消灭,但相比于曹操,其实刘备的危险性并没有那么强,所以说,孙权完全可以等到关羽彻底击败曹操以后,再偷袭荆州,这样就可以达到既削弱曹魏又削弱蜀汉的效果,这样的话,东吴才能一家独大!而在曹操还没有被彻底击败的情况下,孙权率先进攻袭杀关羽,这其实是“亲者痛,仇者快”的行为,直接使得孙刘联盟彻底瓦解,东吴彻底失去一统天下的机会!别看东吴存在了那么久,其实到后面它只是苟延残喘而已,从偷袭荆州开始,东吴就注定灭亡了,若不是曹操早死了两年,夷陵之战便是东吴的灭国开端!所以说啊,孙权这就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典型,若不是太早偷袭了荆州,击杀了关羽,孙权完全是有机会一统三国的!第四、刘备遇到诸葛亮之前,刘备四处辗转,但遇到诸葛亮之后,刘备得到了三分天下的战略规划,很快就做大做强,成为了一方霸主。
尤其是汉中之战,刘备破天荒地击败了曹操,更是令天下震惊!汉中之战后,刘备掌控了一半的荆州、整个汉中、整个益州,实力非常强大,他基本是完成了占荆州夺益州的战略,接下来就是等待天下生变,再从荆州北伐曹魏,即可大功告成了。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刘备飘了!当听说曹操去结盟孙权,想一起
这种行为其实就是在威胁东吴,太不尊重东吴了,而且在关羽拒绝孙权的求情,痛骂孙权之后,刘备也没有丝毫行动,既不派出使者去向孙权道歉,和好关系,又不派兵去增援关羽,最终导致荆州被袭,关羽被杀。
可以说,刘备在此事件中,有很大的责任!明明他有一手好牌,只需要搞好和孙权的关系,就坐等北伐了,结果在关键时刻他竟然飘了,不再重视甚至轻视东吴这个盟友,最终导致了双方的感情破裂,可以说刘备这个主公要负很大的责任!第三、曹操在击败袁绍以后,曹操花费数年时间一统北方,俨然已经成为了天下间最强的势力。
按照正常的逻辑和历史轨迹,像曹操这种一统北方的势力,接下来基本就是顺风顺水,一举平定天下了,可是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却飘了,由于轻松拿下了荆州,曹操彻底膨胀了,根本不听手下的建议,坚持用铁索将大船相连,最终被周瑜一把火烧得精光!自此,曹操一统天下的希望彻底破灭!事实上,在赤壁之战中,曹营中至少有三个谋士看出了火攻之计!一个是徐庶,此人心不在曹,所以他借机跑路了。
但是另外两个谋士,都是曹操的心腹,他们一个是程昱,一个是荀攸,这两人都看出了火攻之计,劝曹操别用铁索将大船相连,结果曹操膨胀了,不再听手下的这些建议了,最终大败,将一副好牌打得稀烂!若是曹操不瞎操作,估计孙刘联军早就被击败了,三国早就一统了!第二、袁绍在很多人心目中,袁绍是个庸主,没啥大本事,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无论是在演义还是正史中,袁绍都是非常厉害的角色!试想一下,如果袁绍真的是庸主,他怎么可能占据北方最富庶的四个州,怎么可能拥有那么多的文臣猛士?
袁绍之所以被评价得如此之低,其实就是因为他输了官渡之战,而此战,原本袁绍是不该输的!官渡之战,前期和中后期,袁绍一直处于上风,曹操根本不是他的对手!虽然曹操的军队更精锐,但袁绍军队的数量多,且后勤补给更强,所以袁绍的打算其实是在官渡耗死曹操,偏偏曹操军队禁不住耗,若不是荀彧劝阻,曹操早就撤了,因为曹军的粮草非常匮乏。
然而就在关键时刻,袁绍军中出现了叛徒,这个叛徒给曹操带去了袁绍粮营的位置,并帮助曹操策划了袭击袁军粮营的方案,使得袁军大败。
而这个叛徒便是许攸!许攸原本是袁绍手下的顶级谋士,因为袁绍不愿采取许攸偷袭许都的策略,且许攸家人因大肆敛财被捉,牵扯到许攸,所以袁绍痛骂了许攸一顿,于是许攸怀恨在心,想要通过投靠曹操报复袁绍,最终把袁绍的核心机密出卖给了曹操,导致袁绍大败。
而此战中,袁绍最大的错误,便是没有限制许攸的自由,若是他痛骂许攸之后,命令手下监禁许攸,不准许攸出营,那么袁绍就能获得最终的胜利!第一、何进何进是东汉朝廷的大将军,他在位时,东汉天下还未大乱,正是由于他的瞎操作,导致董卓上位,天下大乱!当时汉灵帝去世,何进成为大将军主宰朝堂,而何进的妹妹何太后则主掌宫内,只要这两人不乱来,那么东汉就还是和平的。
可偏偏何进头脑简单,听从了手下的撺掇,一定要诛杀宫内的宦官,使得双方的矛盾激化!听说何进想要诛杀宦官,何太后专门找来何进,告知其背后的利害关系:宦官是自己人,身处宫中的何太后和小皇帝,要想掌控朝堂,掌控天下事,必须得依靠宦官,而何进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将军,就是因为何太后和小皇帝,所以说,其实何进是和宦官绑定在一起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何太后希望何进别对付宦官,奈何何进头脑简单,受到了其他人的蛊惑,就是要拿宦官开刀,为此不惜征调董卓等人前来。
最终,何进和宦官火拼,何进被杀,宦官又被何进的手下杀掉,宫廷大乱,连皇帝都流落民间。
董卓前来,见此良机,趁机收服何进部下,挟持天子,压服众人,一跃成为了东汉的掌权者。
就这样,董卓之乱开始了,东汉天下也开始变得大乱了,再也没有和平可言了……当时的东汉,起码还算是稳定的,而且何进有何太后的支持,自己又是大将军,可以说他是握着一副最好的牌,结果他自断臂膀,要去和宦官火拼,还招揽外地军队前来,酿成大祸,使得整个何家的基业一夜尽毁,天下陷入大乱,这就是典型的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如果说其他人都是因为瞎操作,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那么何进则是因为瞎操作,使得原本统一的天下分崩离析,他才是打牌打得最臭的那一个!结语综合来看,三国中五个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主公,分别是何进、袁绍、曹操、刘备、孙权,其中袁绍只能排第二,曹操只能排第三,而何进则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三国之中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人很多。
第一个应该是何皇后。
一手好牌,硬叫她打得个稀烂!何皇后是汉灵帝刘宏的第二任皇后,汉少帝刘辩的亲妈。
她老爹是南阳一个杀猪的,她被选到宫中做了个宫女。
谁承想,命运女神眷顾了她,让她得到了汉灵帝的临幸,还生下了一个儿子刘辩,母凭子贵,皇帝高兴,于是她被封为贵人了。
由于汉灵帝前面的儿子都没有养大,全都死了。
所以她的儿子就成了皇长子,何氏因此深得皇帝的宠爱,在后宫说一不二,人人怕她。
何氏的两个哥哥也跟着沾光,都做了官。
后来,汉灵帝把宋皇后给废了,宋皇后忧郁而死。
两年后,何氏被册立为皇后。
于是何家鸡犬升天,何皇后的两个哥哥又都接着升了官。
并且大哥何进做了大将军,手握重兵守卫京师。
,二哥何苗做了车骑将军。
连死了的老爸都被追封了车骑将军、舞阳宣怀侯。
老妈又被封为为舞阳君。
又过了几年,汉灵帝去世,皇子刘辩继位。
儿子做了皇帝,妈妈何皇后便成为皇太后了。
由于儿子年纪小,何皇后便临朝听政,国舅爷何进做了辅政大臣。
他们又联手除掉了她婆婆董太后,并且把董太后的侄子董重逼的自杀了。
这个时候,何太后已经牢牢地把权力抓在手里。
在朝廷上面,已经没有任何人可以威胁到她和儿子的权力和地位了。
如果一切都好好的,天下太平,这个何皇后,也是有可能和吕后或者和窦太后有一拼了,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太后了。
可是,这样的一手好牌,却被她瞬间打得稀烂!原因是她哥哥何进和宫中的太监们有过节,想把太监都给杀了。
跑来和她商量。
这么重要的事情,何太后保密工作做得也太不到位了。
虽然她表示不同意,但是吓坏了太监们。
在这种情况下,她没有能够及时而果断地采取行动,处理好她哥哥和太监们之间的矛盾。
她既没有能够压制哥哥何进想要采取鲁莽行动的念头。
也没有能够安抚好太监们的情绪。
而是任由事态自由发展。
最后变生肘腋,终于激起太监们鱼死网破的决心,直接把何进脑袋给砍下了。
结果引起部队哗变,袁绍等人趁机带人杀入宫中,把太监们给杀了,何进的部下吴匡,看到何苗也在宫里,说他是太监们的同党,大家上去就把何太后的二哥何苗,剁成了肉酱。
一时之间,两个哥哥都死了。
连何太后的老妈舞阳君也被乱兵杀死了。
这样的变化太快了,何太后根本来不及反应。
一切都已经不可挽回了。
再后来,董卓带兵杀到。
董卓直接把皇帝给换了。
废了刘辩,立了刘协为皇帝。
并且还追究何太后逼死董太后的责任。
还派人毒死了何太后。
最后,董卓又让人给刘辩送来了毒酒。
刘辩悲愤难当,学楚霸王项羽,无奈地给老婆唱了一曲悲歌:“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蕃。
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然后,一饮而尽!死时十五岁。
真是一场悲剧。
对何家是一场悲剧,对汉朝是一场悲剧。
何太后可能怎么都想不明白,明明是一手好牌,怎么就被打得稀烂。
家破人亡?
哥哥是她的人,太监们也是她的人。
很多人会觉得不是何太后把牌打的稀烂,是她哥哥何进把牌打的稀烂。
其实,何太后才是最顶端打牌的人,只有她才能控制两边的人。
太监们听她的话,何进也是要听她的话。
而她任由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如果她能及时阻止何进的冒险行动,让太监们能获得人身安全的保证。
事态可能不至于不可收拾。
然而一切都太迟了!
参考:
当然是吕布,不信陈宫的话,吕布不仅自己能打,而且手下八健将,就张辽的水平到曹操那里都是五虎上将,最牛逼的是还有高顺,能文能武,率领的陷阵营,相当于现在的特种部队,从无败绩,可惜不被吕布重用!
参考:
三国之中手握一手好牌,结果打得稀烂的人有三个,一个是何进,一个是董卓,最后一个是袁绍。
如果曹操、刘备、孙权有何进、董卓、袁绍那样的实力,早就统一天下了,何进、董卓、袁绍三家势力其实都有统一天下的机会、运势和实力,结果因为自已的无能,错失机会,白白的拱手将天下让给他人。
一、何进何进是东汉末年汉灵帝晚期的大将军,何进因为自已的妹妹是汉灵帝的皇后,而被汉灵帝重用,后来又因及时发现并镇压京城附近黄巾军余部马元义的起义,因功而封侯,后来又被汉灵帝封为大将军,手握京城北军五校及卫戍部队兵权。
汉灵帝死后,何皇后听政,大将军何进也成为朝廷最有权势的人,并成功地扳倒了汉灵帝生前最宠信的宦官,同时也是西园八校尉首领的上军校尉蹇硕,控制了整个京城的兵权和朝政。
何进在如此大好的形势下,却听信袁绍召集外军进入京城以逼迫何皇后杀尽宦官的建议,同时放弃了对宦官该有的警惕之心,在一次宦官传传太后旨意如何进进宫之时,毫无防备的何进真的以为是自已妹妹何皇后召见,结果就被宦官们杀害于皇宫之中。
以何进当时在天下的权势,如果不是被暗杀,何进绝对是整个东汉帝国最有权力的人,妹妹是皇后,他的外甥刘辨是当今皇帝,自已身为大将军,手握京城所有兵权,又有调动全国兵马的权力,结果听信袁绍的建议,被宦官暗算致死。
当时天下有相当多的名士都聚集在何进的门下,比如袁绍、陈琳、荀攸、边让、蒯越、刘表、孔融、王允、荀彧等等,这些名士或者何进的门生故吏,或者是应何进的征辟入京城做官的,用好了这些人,再加上自已手上的兵权,何愁天下不定?
何进的错误就在于完全低估宦官的实力与野心,又对袁绍这个野心家不够防范,袁绍为了逼何进召集外军入京,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敢假传促进旨意,最终因为袁绍的建议,把宦官逼得走投无路,狗急跳墙之下,宦官插而走险,假传皇后旨意,诛杀了何进。
何进一死,董卓才敢进京,天下才会大乱,如果何进活着,哪来的董卓之乱,哪来的三国纷争,要不是延续东汉,要不然就是何进取而代之,成为第二个王莽。
二、董卓董卓是来自凉州的地方军阀势力,原本东汉末年的乱世没有董卓什么事的,可是董卓却阴差阳错的成为了何进之死的最大受益者,原因就是因为袁绍建议何进征集外军入京城杀尽宦官。
董卓原本是袁家的故吏,按照东汉末年的门生故吏传统来说,董卓应该听命于袁家,而且董卓这
董卓控制朝廷时,掌握了大量的资源,皇帝、兵权全部控制在手,如果董卓真有能力与雄心壮志,以挟天子以诸侯,占尽各种优势,如果能联合各种势力,善待皇帝,召集天下贤人,统一天下也未尝不可。
可是董卓却走了一条残暴的不归路,毒死少帝,废立皇帝,毒杀太后,残杀百姓,残杀官员,终于成功地激起了天下公愤,被群起而攻之,最终被王允联合吕布给诛杀了,董卓成功把自已作死了。
如果董卓能把握机会,哪来后来的袁绍和曹操的崛起?
三、袁绍袁绍的崛起是因为何进的愚蠢与董卓的残暴,袁绍作为根本苗红的士族势力代言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本阶层的势力,袁绍代表了门阀势力,在东汉末年士族门阀成为地方上的实际统治者时,袁绍自然也是顺应潮流,如日中天。
袁绍在代表门阀之后,迅速发展壮大,仅仅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就占据了天下最富庶的河北四州,迅速成为天下第一大势力。
袁绍手上原本有很多好牌,比如背后势力强大,手上人才济济,又占据了人口众多、经济富庶的河北四州,还得到了天下门阀势力的支持,可是在两件事上犯错,就让袁绍失去了天下和整个家族势力。
其一是袁绍浪费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最优先机会,最先向袁绍建议迎立天子的是沮授,可袁绍不听,天子东归洛阳,袁绍的势力范围离得最近,可是袁绍迟迟没有行动,以至于让曹操占得先机,迎立了皇帝。
其二是官渡之战,袁绍用11万军队对付曹操的四万军队,哪怕是失了颜良与文丑这等猛将,袁绍仍没有失败的任何迹象,但在乌巢之战的决策错误,则让袁绍在官渡之战的彻底失败,也让袁绍失去了整个天下和整个家族势力。
士族门阀是从东汉开国以来就存在的豪强地主演变而来,到了东汉末年,成为非常强大的一股政治力量,谁有士族门阀的支持,基本上就拥有了夺取天下的资本,这是潮流的力量,顺势而为让袁绍进展神速,可是袁绍拿着一把王炸却输给了曹操主导的军阀寒门庶族势力。

参考:
无他,唯袁绍而。
何进也算一个,二人真是珠联璧合。
天下无敌。
袁绍,字本初,司空袁逢之子( 不是嫡子),汉末军阀。
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自己也是西园八校尉首领,最强大的时候占据天下十三州中的四州,最后被曹操击败。
纵观袁绍一生,真是一手好牌打的细碎。
从最初发家就看得出来。
袁绍出主意让董卓进京帮何进诛杀宦官,结果何进被杀。
董卓乱政。
东汉实际就此亡国,袁绍倒是脚底抹油跑了,实在是够可以的。
自己最强大的时候,占据四州之地,却被曹操击败,他的基业成为曹操的发家本钱,无能,无知是袁绍的最大“优点”。
郭奉孝评价袁绍十败:兵虽盛,不足惧也,繁礼多仪,袁绍以逆动,袁绍外宽内忌,袁绍多谋少决;
袁绍专收名誉,袁绍恤近忽远,袁绍听谗惑乱,袁绍是非混淆,袁绍好为虚势。
郭嘉评价袁绍的核心就在于袁绍外宽内忌,是非混淆,多谋少决。
说白了就是糊涂蛋,遇事不决,不变是非。
但这些绝非袁绍愿意和控制得住的,当袁绍占据四州时候。
袁绍不是彻底的军事和政治上占领和控制,大部分是依附和顺从,当地的世家大族看重袁绍四世三公的名声(实际上屁都不是,最后成事的三家都是寒门)他们希望袁绍维护他们利益。
但由于袁绍的地盘太大,名声太响,他的麾下分属各个州,分属各个世家。
维护的是各个门阀的利益。
种种利益交织在一起无法都导致这些人无法拧成一股绳,全心全意为袁绍家出力。
精力都用在对对付其他派系了。
彼此倾轧的十分厉害,荀彧、郭嘉都曾经是袁绍麾下,也看出袁绍不善驾驭局势、只能和稀泥,像个老娘们。
就是认清了这一点才走的。
郭奉孝言讲袁绍: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是实话。
袁绍是个外强中干的人,但不是纨绔子弟。
早年的袁绍还是有能力的人,但水平有限,董卓乱政,十八路诸侯会中中州。
,袁绍是总盟主,但这个盟主让他当的可惜了,当了个无能混蛋加无知,让曹操彻底看清了袁绍虚有其名,格局很低,不过是冢中枯骨。
最后袁曹交兵唯一出彩就是《为袁绍讨豫州文》。
他的作用还是倒忙,让曹操头疼病好了。
陈寿在《三国志》里开头就写:汉末,天下大乱而雄豪并起,袁绍虎踞四州,强盛莫敌。
那袁绍败在何处呢?
不听劝,不善于采纳意见,沮授、田丰劝袁绍迎天子,挟天子以令诸侯。
袁绍觉得有个婆婆不好玩,(是董卓所立的,是一个原因)刘协被曹操抢了,知道后悔了有啥用。
田丰劝袁绍趁曹操与刘备交战的时候,派兵袭取许都,袁绍不纳(儿子有病)。
后来又想打曹操了,集结兵马讨伐曹操,但沮授、田丰谏阻,言讲此时万万不可,袁绍不纳。
田丰后来竟死于此。
出战前,袁绍让三个儿子各据一州,有人进谏不可,袁绍不纳,后来诸子挣位,也亡于此,打就打吧,沮授提议打持久战耗死曹操,袁绍不纳。
袁绍在关键时刻的除了不听忠言之外,在选择策略的时候总选那个最差的,袁绍实力再强大也禁不住这么折腾。
官渡之战是三国曹操的转折点,内部派系恶斗消耗了袁绍大量的精力 ,这甚至直接影响了从官渡之战开始到失败。
袁绍首先败于轻敌和郭嘉外投曹操。
袁绍做事没头绪,成大事者不要管具体事务,管决策方向就行。
可惜袁绍没有。
而袁绍三大谋士彼此不和,荀彧点评:“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
”事实说明完全准确。
许攸反水给了袁绍最大的打击。
袁绍失败就是必然的了。
官渡失败以后,,袁绍还是夺回了部分地盘。
但自己气量太小,窝囊死了。
诸子争位,便宜了曹操。

期待你的

参考:
鼓角铮鸣的三国时代,就是一场刀光剑影的超级牌局!诸侯林立,强邻环伺,群雄逐鹿,弱肉强食,在这场豪赌的世纪牌局中,涌现出了各种各色的参赛选手,他们的牌面参差不齐,他们的水平高低不一,有赢到盆钵满的高手,也有输到底朝天的臭手。
高手的牌技,各有各的妙处!曹操,牌面豪华而整装,牌技霸道而精湛,肯努力,有斗志,因此能够在混战中呼风唤雨,甚至风卷残云,率先做大做强,最终做到了一家独大。
刘备,牌面惨淡而凌乱,牌技柔韧而奸猾,经得起挫折,受得住折腾,因此能够在混战中数次沉浮,最终盘活了一手废牌,拼命开辟了一片天地。
孙策,门里出身,自带光环,拿着父亲的棺材本抵押了一些零散筹码,瞬间就打通了任督二脉,几手牌甩出来就让全场为之侧目,正欲大展宏
司马懿,本为局外之人,却一直鹰眼狼顾地洞察着全场,后来为老板充当千手,几乎每战必胜,还用猥琐战术把最强大的对手耗到吐血而亡,然后在关键时刻突然甩出王炸,把老板踢出局了自己上位,还把老板的钱袋子交到了儿子手中,成为了通场最大赢家。
臭手的牌技,基本都是大同小异的惨不忍睹,他们大多拥有一把好牌,却胡拆乱打、洋相百出,最终把一手好牌打到七零八落稀巴烂!在三国时期,这种把一副好牌打成烂泥的臭手,着实不在少数,本文列举八位。
第8:刘表。
早期的刘表,牌技还是非常强悍的,他单骑入荆州,耍了一些手腕,稳坐了荆州之主的位子,然后把荆州治理成“万里肃清,大小咸悦而服之”,还染指交州、渗透江淮、干翻孙坚,闹出了不少动静,被世人称为威镇九州。
此后,刘表就开始飘了,搞了个什么江夏八俊的组合,整天高谈阔论附庸风雅,逐渐丧失了斗志。
诸侯讨伐董卓时,刘表无动于衷,只想着杯中酒、座上客;
曹操与袁绍决战后,刘表虽然答应为袁绍助阵,却只作壁上观;
曹操远征北方时,刘备极力建议袭取许昌,刘备却只想着自保于江汉之间。
既如郭嘉之预言,“刘表,座谈客耳”,又如曹操之评价,“刘表自守之贼耳”。
刘表坐拥荆襄九郡之地,麾下名将如云,有善于水战的甘宁、文聘、黄祖,有善于攻坚战的黄忠、魏延,有善于坚守城池的霍峻,都是响当当的名将,而刘表却将他们闲置埋没,根本不想着扩张外围,反而关起门来喝茶聊天,还扩充了内室,他宠幸蔡氏、宠爱刘琮,驱逐长子刘琦,重用外戚蔡瑁,最终演变成了废长立幼、外戚专权。
刘表病逝后,刘琮在外戚和豪族的施压下,将荆州打包免邮送给了曹操。
第7:刘璋。
刘璋就是一个家里有矿的富二代,守着老爹留下的益州,易守难攻,富甲一方,当着快活逍遥的土皇帝。
刘璋是一个厚道人,他本来不想参与诸侯之间的混战牌局,却最终被拉下了水。
刘璋暗弱无能,不思进取,按照曹操的评价,刘璋就是个“守户之犬”。
废柴老板是永远留不住精英员工的,刘璋的部下难以施展抱负,因此颇有怨言,甚至想着伺机炒老板鱿鱼。
张松跑到曹操、刘备那里兜售刘璋的底牌,法正也暗中为刘备打掩护,而孟达、严颜都充当了带路党,益州集团中还出现了不少投降派。
刘璋不辨忠奸、不听忠言,他宠信张松这种奸佞小人,被人家卖了还帮着人家数钱呢;
他排斥黄权、王累这些以死相谏的忠臣,甚至勃然翻脸!刘璋最致命的一招昏牌,就是引狼入室把刘备招来了!刘备就是一只饥肠辘辘的恶狼,一直在寻嗅打探着肥美的猎物,刘璋却主动送肉,那还不把你啃到骨头渣都不剩!益州集团中,武将中的张任、泠苞等蜀中四将全部战死,其余严颜、雷铜、张翼等全部投降,而文臣班子全部被刘备完美接手;
至于刘璋本人,则被迁往荆州居住,受关羽的管控节制,后来又委身于东吴,在落寞中病逝。
第6:王允。
王允在青年时期就是一个硬骨头,敢于跟权贵做誓死斗争,导致多次获罪下狱。
董卓当道期间,王允打了一张妙牌,他刻意逢迎,假装投靠到董卓门下,却暗中网罗保皇势力,尤其是策反了吕布,最终将董卓刺翻在地!董卓死后,王允就是朝廷中的话事人,既有护国大功,又有天子加持,成了朝中第一人!然而,王允仅仅辉煌了两个月,就落了个死于非命的下场。
王允将一把好牌瞬间报废,与他的那些低级操作是分不开的。
其一,居功自傲、目中无人。
蔡邕颇受董卓的提拔之恩,在得知董卓被杀后,不自觉地叹息了一声,王允大怒,当即将蔡邕扣押问罪。
大臣公卿都为蔡邕求情,一致认为蔡邕是旷世奇才,杀之则有失人望,等于自绝国命,但王允态度蛮横,致使蔡邕冤死狱中。
朝中纷纷指责,而太尉马日磾私下说道,王允估计也活不长了!其二,触怒西凉,引火烧身。
董卓伏诛、牛辅丧命,但董卓的西凉嫡系人马尚未瓦解,李傕、郭汜等人仍然拥兵自重,这是威胁到朝中的最大隐患,急需安抚稳定。
当李傕等人上书求赦时,王允拒绝了吕布的建议,非要追问李傕等人的罪责,于是李傕、郭汜等人听从了贾诩的毒计,开始反攻长安,很快就聚集了十余万人马,最终攻陷长安、赶走吕布、威逼天子。
王允不愿跟随吕布逃跑,最终被残忍杀害。
第5:曹爽。
曹爽与曹睿私交甚好,承袭了父亲曹真的爵位,官拜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又是托孤大臣,在曹芳上位后更是走上了人生巅峰,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此后不久,曹爽又通过运作架空了同为托孤之臣的司马懿,然后大力提拔自己的兄弟和表弟夏侯玄,对内则全掌京师禁军,对外则总统诸将,成为曹魏朝中第一人!乍一看,曹爽还是很牛的,其实不然,他的操作有利有弊,而且在之后就打出了几手超级臭牌。
1.他任人唯亲,就肯定会排挤异己,因此威胁到了老牌士族和朝中元老们的奶酪;
2.他疯狂启用当年曹睿最看不上的何晏、邓飏、丁谧这几个毒瘤,还让他们分管尚书台,而朝中将这三人骂作“台中三狗”;
3.他狂妄自大,丧失了敏锐嗅觉,被装病的司马懿轻松骗过,并且不再加以防范;
4.他不听桓范的建议,在跟随曹芳祭拜高平陵时,兄弟三人竟然全都出城了,等于把京城丢给了司马懿;
5.当司马懿发动政变后,桓范逃出城外,跑到曹爽面前极力建议,我们手中握着皇帝这张王牌,可以号召全国勤王护驾,还有典农校尉等军队暂作抵抗,而且还可以调运粮草,反观司马懿,手中只有一个郭太后,我们的胜算还是很大的。
这种盘口,曹爽的胜率其实非常高,但是他犹豫不决,墨迹了一个晚上,最后表示诚愿交出兵符,只要能弃官归家,安安乐乐地当个富家翁就足够了!司马懿指着洛水发誓,答应满足曹爽的要求,但很快就变卦了,将曹爽夷灭三族!第4:何进。
何进是靠妹妹上位的。
汉灵帝驾崩之后,何进拥立刘辩继位,后宫中有妹妹何太后,而皇帝是自己的外甥,自己又是大将军,弟弟何苗也是车骑将军,两
但是,何进就是个位高权重、德不配位、头脑简单的莽夫!何进想要除掉十长侍,简直易如反掌,正如曹操所说,“只要您一声令下,差遣几个狱吏就足够了”,但是何进想多了,他既要考虑声誉,还要考虑妹妹的感受(十长侍买通了何太后),因此踟蹰不定,后来听从了袁绍的骚点子,打算引进董卓,想要借董卓之手灭掉张让等人。
陈琳劝说道,“您是龙骧虎步的大将军,诛杀几个宦官易如反掌,却要引狼入室,这样等于干戈倒拿、授柄于人”,可惜何进不听。
曹操闻之,气得暴跳大骂!张让等人准备先下手,于是假借何太后的懿旨,宣称召见何进入宫议事。
曹操等人预感到了危机,规劝何进必须严加防备,最好不要轻易进宫,但何进根本不听,认为没人敢对自己怎么样,于是鲁莽地进宫了,随即就被一群阉党堵在了门后,顷刻之间就被杀死,头颅还被隔着墙头扔了出来!第3:孙权。
孙权继承了兄长的基业之后,还是很有作为的,拉拢士族、治理内政、攻打山越、剿灭黄祖,然后重用鲁肃、周瑜,结盟刘备、战胜曹操,在赤壁之战后稳坐江东之地。
但是,随着周瑜、鲁肃相继离世后,孙权的牌技就逐渐让人看不懂了。
孙权启用吕蒙之后,基本就注定了隔江自守的基本国策,而且主动破坏了孙刘联盟这个超级战略,为蜀、吴两家的相继灭亡埋下了深远伏笔。
荆州乃兵家必争之地,对于孙权的军事防线地位是重中之重,从孙权的立场来看,他背刺关羽、袭取荆州,并没有什么不对,但他最大的昏招就是围杀关羽!荆州已经到手了,为什么还要对关羽赶尽杀绝呢?
有这个必要吗?
关羽一死,这下好了,刘备起倾国之兵伐吴,如果曹操还在,必须要报当年赤壁战败之仇,然后趁火打劫的话,估计江东就要腹背受敌,大概率会非死即残!夷陵之战,陆逊烧掉了刘备的大半个家底,成都陷入恐慌,蜀汉四面受敌,如果不是诸葛亮的神操作,蜀汉大概率早就灭亡了!唇亡齿寒,东吴还会远吗?
此外,孙权是外战外行、内战内行。
打合肥,孙权一生打了五次,连个毛线都没捞到,带着十万的筹码去装大款,却遭遇了张辽带着八百块钱跟他玩梭哈,结果被吓得夺命狂奔,蛋黄子都被张辽打出来了!搞内斗,孙权真是一把好手!各种选秀女、生孩子,游走在女人之间,人家诸葛亮宁肯挨饿也要北伐,他却在六十岁时宠幸十几岁的小宫女,还有就是搞了个二宫之争,借机镇压老臣、打压士族,甚至把陆逊这种擎天柱都给霍霍了!孙权死后,东吴宫廷就陷入了无限的浴血争斗,堪称尸山血海,直到孙皓上位,又把东吴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第2:袁术。
袁术是含着金汤匙出身的,老袁家的嫡系正根,四世三公的红利养成的超级官五代!何进掌权时,还要积极拉拢袁术、袁绍兄弟,袁术担任虎贲中郎将,相当于中央警备团一把手;
董卓上位后,仍然要拉拢袁术,主动表奏袁术为后将军,但是袁术不肯依附而逃往南阳。
此后,袁术割据了最为富庶广袤的淮南,麾下还有孙坚这种超级猛将,绝对是中原第一大诸侯!拥有最雄厚的资本,袁术的野心就按耐不住了,他打了两手臭牌。
第一,与多方交恶,决裂袁绍,攻击刘表,打击刘备,骚扰曹操,还与反复无常的吕布相爱相杀,最终上了诚信黑名单,为多方所不容。
第二,在声势渐衰的背景下竟然僭越帝号,成了众矢之的,被多方声讨。
首先就是孙策与袁术划清界限,并且占据了丹阳、广陵等地拥兵自重,令袁术的实力遭受重创;
然后就是吕布与袁术悔婚决裂,还大动干戈,而袁术遭遇战败;
此后曹操又亲自征讨,击垮了袁术的主力。
袁术破罐子破摔,他疯狂祸害百姓,搜刮民脂民膏,以至于苍天不佑,当年遭遇了罕见的旱灾饥荒,军需严重短缺,以致于部队分崩离析,再也爬不起来了,甚至想要去投奔落草为寇的部将,还被拒绝了!袁术最终决定去投靠袁绍,半道上又被刘备狠狠地砍了一刀,逃到一个破庙里苟延残喘,临死连口雪碧都没喝上!第1:袁绍。
袁绍三次手握天牌,可惜都打残了!第一手天牌,就是袁绍的辉煌家世。
袁绍不仅是袁家第五代的领军人物,还是何进身边的红人,而且叔叔是袁隗是太傅,参录尚书事,地位仅次于何进,弟弟袁术又是虎贲中郎将,可以随时喊来一帮禁军,此外,满朝文武之中,估计有一大半都是袁家的门生,可以说,袁绍家族走上了政治结构上的最高峰。
何进被杀后,袁绍的天赐良机就来了(严重怀疑袁绍就是故意忽悠何进的),但是董卓忽然杀出来了,不过董卓立足不稳,身边只有三千人马,只要袁绍及时出手,肯定就能占领制高点,他们袁家绝对可以入主朝堂,但是袁绍却犹豫了。
董卓犀利,他迅速接管了何进的部队、吞并了丁原的并州军,又让李傕带着三千飞熊军把整个京师都给镇住了!可以说,袁绍被董卓截胡了,该有多么不甘心啊,于是在拔剑怒怼之后,逃到渤海去了。
第二手天牌,就是袁绍的盟主之位。
这个地位,是由他的家族地位和
首先,袁绍有诛灭阉党之功,其次,袁绍敢于怒怼董卓,再者,袁隗被董卓诛杀满门,占得了道德高地,于是袁绍成了最有号召力的人物,在讨董之战中,袁绍被推举为盟主,各路诸侯甚至纷纷打着袁家军的旗号。
但是,袁绍并没有锐意进取,却在背后觊觎着冀州,因此诸侯联盟体最终作了鸟兽散。
第三手天牌,就是袁绍的超级资源。
论地盘,占据冀、幽、并、青四州之地;
论人口,“民户百万,以强则无与比大”;
论兵力,多达数十万,仅仅颜良的先头部队就十万起步;
论人才,文有沮授、田丰、审配、逄纪、郭
然而,袁绍将最后一手天牌也给打废了。
1.不听田丰、沮授等人的劝阻,不合时宜地发动战争,最终大败而回,伤了元气。
2.摒弃贤能、自毁长城。
田丰被下狱,最终被赐死;
沮授被监押,最终被曹操生擒,终被斩首;
张郃不得重用,最终被逼反!3.重新郭
4.许攸神助攻,看了袁绍的底牌,跑到曹操那里请功,不过这一点是袁绍绝对没有想到的。
官渡之败,袁绍还能东山再起,但是仓亭战败后,袁绍忧郁成疾,很快就撒手人寰了!袁绍死后,他最臭的一手牌就发挥了恶劣效应,那就是废长立幼、诸子分封!当曹操四面猛攻邺城时,袁尚还在外面和袁潭拼命呢!“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但袁氏兄弟们至死都在一门心思搞内斗!袁绍种下的苦果,只能让儿子们品尝了!将满手超级天牌打到稀碎的,袁绍绝对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人!
参考:
非袁术同志莫属。
袁术曾经是全国最有实力的大军阀,最终却第一个完蛋,连亲哥哥都要杀他。
超级大傻帽官富二代:三国大草包系列之袁术 本文作者为黄昏深处,主编为萨沙,谢绝任何媒体转载客观来说,袁术并非是个小人物,甚至可以说是三国早期资本最雄厚,实力最强大的诸侯。
他出生自东汉末年大名鼎鼎的四世三公袁家,又是嫡出之子,早年就被举孝廉,并担任过河南尹,虎贲中郎将等高级职位。
董卓乱京以后,袁术占据了极为富庶的南阳郡,并参与了浩浩荡荡的讨董勤王行动,为十多路诸侯中的一路。
然而,在其后的群雄割据乱世中,袁术目光短浅不思进取,在众多重大事情的判断与决策上一再失误,更逆大势而行孤身称帝,最终在外敌的联手打击和内部的分裂背叛中惨败身亡。
大家可能并不是太清楚,“四世三公”这个家庭背景意味着什么,所谓的三公在当时指的是太尉、司徒、司空,是全国最高的三个职务,由皇帝亲自任命并直接领导,是名副其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袁家在东汉时期,连续四代都有人担任过三公的职务,也就是说袁术自高祖父、曾祖父、祖父、到他父亲共四世,都是高官厚禄……这要放到现在,可就是标准红色大家庭,袁术可谓是一生下来就根正苗红,官二代+富二代+红二代。
反观他同父异母的长兄袁绍,由于是家中小妾所生(庶出),在家里地位颇见低微,远远比不上袁术。
少年时期的袁术在史书上记载不多,但从有限的史料中还是能看出他年纪轻轻就颇具侠义风范,在家里行事得体,熟知忠孝礼仪。
在外则经常与其他富二代少爷们一道喝酒畅玩,从事田猎赛马等贵族运动。
在家族的庇荫下,袁术的仕途可谓一帆风顺,没用多少时间便从地方官吏晋升为了朝廷大员。
如果不出意外,亨通的官运会一直持续下去,袁术沿着父辈们的足迹走到三公的位置上,只是迟早的事情。
然而,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政权的根基,何进大权独揽,宦官干涉朝政,两方面政治激斗,再次加深了朝廷的危机。
等到董卓进京,又是“换皇帝”又是搞“政治改革”,搞得乌烟瘴气人心惶惶,稍微有点背景的人都得另谋出路了。
袁术申请外调至南阳郡,看得出他还是很有眼光的,一来这里远离东汉朝廷政治中心,可以避开派系斗争;
二来这里人口密集钱多粮足,适合作为根据地以便将来起事。
应该说,袁术这时候的形势是全天下最好的,外有袁家在全国范围内的巨大名声威望,内有治地的富裕,钱粮兵源都不缺。
此外,还有能征善战的孙坚父子为他作为军事先锋,不断攻城拔寨,扩大统治地盘。
若能依次为基础,勤勤恳恳,励精
而且,袁术一开始也做得很好,他充分信任孙坚,放手让其指挥,并在袁绍试
这一阵子是袁术最得意的时候,和孙坚的合作也正处于蜜月期,两大集团强弱互补,联手起来简直无敌于天下。
但遗憾的是,这种状态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三国形势的慢慢发展,袁术性格中的一些弱点也逐渐暴露了出来……袁术先是对孙坚起了疑心,担心他的军功越来越大会盖过自己的风头,于是开始明里暗里削孙坚的兵权,并扣住粮饷不发。
尤其是当孙坚不幸死在荆州黄祖暗箭之下以后,袁术对其儿子孙策越来越不待见,各方面的打压,大有将孙家军解散的趋势。
然后,袁术又做起了皇帝梦,他认为汉室已经衰微,刘氏气数已尽,而自己作为天下第一豪门袁氏大家族的家长,理所应当建立新朝,将皇冠戴在自己头上。
于是,袁术开始在自己的领地里大兴土木,改组行政机构,增设三公九卿,为称帝作准备。
精明而又不甘于人下的孙策瞅准了这个机会,用之前偶然得来的传国玉玺,换取了自己的独立,率领几千人马取江东去了。
其后的事情,就和《三国演义》上的描述差不多了,袁术称帝国号“大成”,年号“仲业”。
而此举非但没能赢取到民心,反而是将袁家四世三公建立起来的威望践踏而尽,还将自己塑造成了树大招风的众矢之的。
以往相互之间恶战不休的众诸侯们一下子尽弃前嫌,联合起来发动了类似当年“讨董战争”一样的“讨袁战争”。
曹操,孙策,吕布,刘表,哪一个是好打发的主?
现在联手一道多路进攻,袁术军事实力再强也根本挡不住。
更严重的是,之前在南阳的横征暴敛早已经激起了民愤,原有的忠心部下也离心离德。
军事上一败再败,手下人一再叛变,再厚实的家底也经不起这样反复地折腾,袁术无奈之下只得放弃帝号,北上投靠自己的大兄袁绍,希望能看在一家人的份上收留他。
然而,在行军的路上又被“汉室宗亲”刘备率军截住,粮草耗尽进退不得,想喝点蜂蜜水解渴的简单愿望都实现不了。
在哀叹了一句“袁术何至于此”过后,这位“大成仲业皇帝”便大吐呕血,就这样在一张行军床上凄惨身亡……拥有如此牛逼的家族身世,坐享南阳这么一副厚实家当,却没过得几年便彻底玩完。
袁术自己败亡也就算了,还搞得治下之地民不聊生人口减半,原本富甲天下的南阳郡在他的腐朽统治下变成了人间地狱。
尤其是在称帝过后,袁术大搞建设修建皇宫城楼,城南城北都筑起祭坛,生活也奢侈荒淫,挥霍无度。
后宫妻妾数百之数,罗绮丽装遍地都是,精美食品应有尽有……这些荣华富贵的代价就是,江淮一代老百姓大片饿死,许多地方断绝人烟,饥荒之中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
其实,袁术只是犯了所有富二代和官二代都几乎会犯的通病,强大的家世带来了从小的养尊处优和一帆风顺,少了应有的挫折和磨砺。
而且天生就没有自知之明,自我感觉良好,总觉得自己的家族恩泽天下,自己就是当皇帝的料,只要称了帝就会四海归心,一统天下……想当皇帝的想法没错,人人都会有这种想法,但关键是你得有那能耐,所谓的四海归心也是建立在你文功武略之上,而非是你的祖先有威望就行。
事实证明,袁术的能力和他的兄长袁绍比都差远了,袁绍好歹还能打败公孙瓒尽收北方四州,只是败在曹操这样的超级对手手里。
而袁术呢?
能力可能连袁绍手下一个部将都比不了,叫他当个诸侯都是超出能力范围了,却偏偏还做起了皇帝梦,也就怪不得灭亡了还没人同情。
或许,还是罗贯中送他的两句诗最为贴切:不思累世为公相,便欲孤身作帝王!PS:在三国类影视作品和三国题材的游戏中,袁术的外表形象往往都被刻画地比较阴暗猥琐。
其实,有关袁术外表的描写史料上几乎没有记载,倒是袁绍的外表记载颇多,诸如:身长伟岸,行步有威,有英雄之表等……
何进、董卓、袁绍和曹爽一把好牌打烂了,付出的代价就是自己也挂了。
曹操把一把好牌打烂了,但还是在各方割据势力中保持了优势。
以曹操为例,在刚刚奉天子以令不臣时,曹操实力还比较弱,因此此时的曹操唯才是举,能够虚心纳谏。
这就相当于曹操知道自己手里牌比较差,出牌比较谨慎,知道多方征询意见,究竟该怎么出牌。
曹操牌比较差,但对手袁绍手里一把好牌,正常情况曹操必败。
但没想到袁绍牌好牌技差,顺子拆开出,颜良、文丑、张郃等人本来是顺子,但被袁绍拆散了出牌,挨个派出去送死。
田丰本来算是王牌,但却被袁绍直接乱扔了。
袁绍把自己的一把好牌全糟蹋了,所以才让牌一般的曹操赢了。
曹操战胜了袁绍,逼降了荆州之后,应该按部就班在荆州站稳脚跟,平定雍凉、汉中和益州,步步为营,统一北方,解决后顾之忧。
同时在荆州操练水军,然后再兵进江南。
此时的曹操手里牌比以前的袁绍还要好,相当于手里有大小王,还有好几炸。
但是曹操此时志得意满,也不再虚心纳谏了。
曹操步子太急,他的逼迫让刘备和孙权结盟,这就相当于打牌成了斗地主,二打一。
曹操不明天时地利,不清楚赤壁一带冬季都会出现东南风。
曹军都是北方人,不善水战。
曹操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
如果曹操在荆州站稳脚跟之后再出兵,就不至于在天时地利人和上吃亏。
当然曹操此次失利,除了自己乱出牌原因,刘备孙权的牌虽小,但都是顺子,曹操出错了一张牌后,就收不回来了。
实际上刘备和孙权也有乱出牌的时候。
关羽樊城之战时,本来形势大好,结果刘备、孙权两方都没有遵循孙刘联合抗曹的正确主张,先是孙权不顾双方盟约,偷袭荆州,杀害关羽。
然后刘备又不听劝告倾国之力讨伐东吴,夷陵惨败,蜀国从此式微。
刘备孙权乱出牌的结局就是蜀汉东吴两方都损失惨重,再也没法打败曹魏。

参考:
汉末三国乱世里面,这种人特别多。
但第一个应该是董卓,而第二个才能是袁绍。
袁绍之前说过,这里就主要讲一下董卓。
当然你也可以说:第一个是大将军何进。
但,何进的智商,已经跌破下线。
就是把他放在正位,然后告诉他好牌随便挑,何进这种人也能把自己搞到牌桌下面去。
所以,连牌桌都上不了的何进,索性就不算了。
玩死何进的,有三
但何进本人就是外戚,还是何太后的兄长,所以何太后不想玩死他。
十常侍的宦官势力,本就跟外戚是一伙的。
所以,何太后这个外戚大当家,死活也不能同意何进诛杀宦官的请求。
但何进却非要这么干,被袁绍一顿忽悠,立即就把刀架到了宦官的脖子上。
何进抽刀又举刀,却偏偏手起不刀落。
接下来竟是自己找死:没头没脑地跑进宫里,然后就被狗急跳墙的宦官给剁了脑袋。
为什么说董卓抓了一手好牌呢?
东汉朝廷核心,总共三股势力,分别是外戚、宦官和豪族。
但何进被杀之后,外戚势力群龙无首。
何进余党复仇,于是宦官势力立即下课。
这时候,朝廷上就剩下一股豪族势力了。
而豪族正要一家独大的时候,董卓进京了,关键是带着兵来的。
所以,东汉的权力中心、首都洛阳,相当于被彻底洗了一次牌,不仅要多清楚有多清楚,而且要多羸弱有多羸弱。
之所以清楚,是因为就剩下豪族一股势力了;
之所以羸弱,是因为豪族独木难支而且不知所措。
所以,董卓入京,就是最强实力派。
关键是豪族、外戚和宦官们已经自己把自己给打乱了、也打晕了。
宦官相当于被杀没了,想找也找不到。
所以,何太后与皇帝就只能任人摆布。
外戚,主要是大将军何进的兵马,直接投靠了董卓。
豪族们呢?
这帮人要么是没头脑、要么是太无耻。
宦官余党带着皇帝跑路,这帮家伙居然不知道赶紧去找。
最后,汉少帝和汉献帝,都是被董卓给找到的。
所以,董卓入京,是带着皇帝的。
汉末乱世初起,最强诸侯是袁绍,因为河北袁绍雄兵百万;
接下来的最强诸侯是曹操,因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而此时的董卓呢?
董卓手下的西凉雄兵不让河北精兵,关键是离得近,就在东汉的权力中心洛阳。
而入主洛阳的董卓,以救驾之功就是在挟天子令朝堂、迫朝堂以令天下。
董卓手中的这把牌,完全是俩王加四个二的架势;
而最重要的还是:其他人的手里根本就没牌可打。
豪族,全被董卓看在朝堂,想闹事、没兵用;
想割据、出不去,只能躺死。
外戚,外戚的当家人何太后,成了孤家寡人;
外戚的实权派何进,已经身首异处。
宦官,皇帝尚幼、外戚倒台,宦官就只能在桌子下面躺死、然后必死。
所以,董卓入京,傲视的全是草芥。
好牌是好牌,但也得看怎么打。
然而,必须承认:在起步阶段,董卓打得非常漂亮。
首先,董卓这
所以,董卓完全有本事在赌桌上坐稳,而且有能力把牌打好。
董卓的老爹就是个县尉,算不上什么豪族。
而其之所以能出人头地,完全是凭本事在乱世中打出来的。
东边黄巾起义、西边羌人为乱。
这是造英雄的时势。
没有这个时势,既非豪族又非外戚的董卓,只能在陇西老家种地。
而董卓恰恰就是这种乱世英雄的狠角色。
董卓之勇,不让万夫不当的猛张飞。
卓有才武,旅力少比,双带两鞬,左右驰射。
武艺超群、力大无双,而最可怕的是:董卓能左右开弓驰射。
万夫不当的猛张飞,遇到董卓这种神射手,也不敢造次。
所以,董卓根本就不是张飞想杀就能杀的。
政治的本质就是关系,能搞好关系攻略的,往往也能搞好政治斗争。
一般的常识是:最坏的家伙最容易爬到权力的顶峰。
但关系科学的解读则是:能不能上位跟善恶没有关联关系,就更无及因果关系了。
而之所以有这样的一般常识,大概率地可能是坏人不受制于道德框框,所以搞关系可以搞得更极端。
董卓之谋,堪称关系攻略的高手。
董卓最适合的职位是理藩院尚书,主管少数民族事务。
少时游侠,就与羌人搞得火热。
能与羌人把关系搞好,这连东汉政府都做不到,否则也不会一直打仗。
如果认为这种
董卓手下的士兵,有大批的匈奴人和羌人。
董卓不死,这些人就是东汉的西凉军;
董卓死了,这些人立即闹事、搞兵变。
更厉害的还有:董卓成为袁隗的门生,与东汉顶级门阀攀上了关系。
有了袁家的加持,董卓才真正如虎添翼,也才有可能以地方军阀的身份染指朝堂。
有勇有谋的董卓,在升级为东汉朝堂的主宰之后,立即施展了最擅长的关系攻略。
首先,董卓入京后,并未急吼吼地搞政治分肥。
他手下的那些西凉大兵并没有拿到什么好处。
没好处,还能给董卓卖命。
只能说董卓对自己人的控制能力,那是相当强。
就这一点而言,也能知道董卓绝不是冲到洛阳搞抢劫的,而是志向远大。
而远大志向,就是做权臣,要对标西汉的霍光之流。
其次,董卓立即与董太后攀亲戚。
董太后是汉灵帝的母亲,这时候汉灵帝已经死了,汉灵帝的儿子刘辩继位,即汉少帝。
汉少帝继位之后,灵帝的媳妇何太后,成为外戚最强,于是斗死了董太后。
但人死了,也可以用,只要与董太后攀上关系,董卓就是新的大汉外戚。
当外戚有还好处吗?
从西汉武帝朝的卫青、霍去病,到昭帝、宣帝朝以后的霍光,再到西汉末年的王莽,接着再到东汉的窦氏家族。
凡是有名的权臣,几乎清一色的都是外戚。
最近的权臣,当属灵帝朝的何氏外戚。
何进就是一个杀猪的,当了外戚立即升级为大将军,权倾朝野。
所以,要当权臣,外戚就是一条既不问出身又不问能力的终南捷径。
至于董卓与董太后存不存在同宗关系,这都无所谓,关键是你得攀上关系,主动做实董家外戚的身份。
而有了这个身份,董卓就能拉拢到一批支持者。
名正言顺,而所谓名正就是一种路径依赖。
历史上几百年就是外戚当道,那么董卓成了当道的外戚,自然也就能够名正。
第三,不论真假,先搞礼贤下士,搞好与豪族和士大夫的关系。
外戚与宦官这种小人,之所以能做大,就是因为豪族“贤臣”太强。
这股势力已经强到皇帝不仅没权而且没钱。
所以,桓帝朝和灵帝朝,只能卖官鬻爵搞财政,也只能重用外戚宦官抓权力。
所以,任谁霸主朝堂,都要跟豪族搞好关系,必须赢得口碑。
董卓是怎么搞关系的?
灵帝时的名臣、太尉陈蕃,因铲除宦官失败而遭杀害。
董卓上台后,立即给恢复名誉、平反昭雪。
蔡文姬的老爹蔡邕,大家都知道才华横溢,却一直没被重用,于是流落民间。
董卓上台后,立即征召启用。
还有袁绍,这家伙就是要造反,于是跑出洛阳准备联络诸侯,非要把董卓搞下台。
而董卓呢?
你别跑那么快,等等我的诏书。
虽然你不喜欢我,但我却喜欢你啊,于是追着给袁绍封了个渤海太守。
袁绍的确反董卓,但还是老老实实地接了渤海太守的任命。
编辑搜
我知道你们看不上我,但伸手不打笑脸人,我用我的温柔去征服你们。
限制自己人,向大家证明:我不是来抢钱的;
攀上董太后,向大家证明:我陇西董卓也是外戚一枚(董太后是河北河间人,跟陇西董卓真心没啥关系);
搞好与豪族的关系,向大家证明:我这就是要做大汉的肱骨。
这期间还有两个很重要的战术插曲,也非常重要。
一个是收编了已故大将军何进的实力。
这伙前朝外戚余党,为什么不跟豪族混?
因为这伙人更看好董卓。
跟着有前途的大哥混,才能有肉吃。
从这伙人的选择,也能看出董卓的牌非常好。
另一个是策反吕布把一直也要搞事情的丁原给干掉了。
并州丁原比董卓进京还早,但早上桌子没用,手中没好牌或玩不好,也得死。
董卓比不上丁原,最直观的原因就是丁原连自己人都搞不定。
到这个时候,你根本就不能说天下人都要反董卓。
此时反董卓就等于反皇帝,因为董卓始终捏着天子。
但是,就这期间,董卓却棋漏一招,然后彻底把一手好牌彻底给打废了。
这一招臭棋,就是换天子,废汉少帝刘辩,立汉献帝刘协。
董卓为什么要换天子?
一个原因是刘辩是何皇后所生。
既然何姓外戚倒台了,那汉少帝刘辩也就没啥用了。
董卓折腾半天,是要折腾出一股董氏外戚,总不能在把何姓外戚给折腾出来吧。
另一个原因,既是无缘无故的爱,也是有缘有故的爱。
汉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被一众逃亡人马护佑着东躲西藏,却迎头撞上了董卓的西凉军。
此时,不仅汉少帝吓得说不出话来,就是身边太监也不知道怎么应对董卓这个顶盔掼甲的西良将军。
而唯独陈留王刘协,镇静自若、口齿伶俐,不仅讲清来龙去脉,而且直接命令董卓护驾回京。
董卓抵近洛阳,第一个领导是陈留王刘协、第一个命令是陈留王刘协下的。
人之相与,有时候就是恍惚中的一瞬间。
你完全可以说:刘协与董卓,在电光火石中,擦出了某种感情的火花。
董卓对陈留王刘协喜欢的不得了,立即伸手:伯伯要抱抱,要抱着你这个小可爱一起回洛阳。
但陈留王当即拒绝:君臣有君臣的名分,你抱着我算怎么回事。
刘协当时连9岁都不到,能有这种见识,跟连话都说不出来的汉少帝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应该说,这时候的董卓就已经动了换天子的念头。
与其给辅佐一个傻瓜小皇帝,为什么不去辅佐一个有明君潜质的聪明皇帝。
都是灵帝子嗣,为啥刘辩与刘协之间差了那么多?
当真是老何家基因不行吗?
舅舅何进是个连赌桌都上不了的笨蛋,外甥刘辩也是一个连话都说不出来的皇帝。
基因有关系,但主要是成长环境。
因为灵帝的子嗣总是夭折,所以就认为皇宫不祥。
于是,就把有立储潜质的刘辩送到道观里抚养。
也就是说,刘辩这个皇帝就是在道观里长大的。
而陈留王刘协呢?
母亲大概率是被何皇后害死的,于是灵帝就把他交给了自己的生母董皇后来抚养。
所以,刘协是在宫里长大的。
一个在道观里长大,一个在皇宫里长大,见识和修养也就天差之别了。
董太后抚养,这就是一个有缘有故的爱了。
董卓是要做董氏外戚的。
而谁会成就董氏外戚呢?
肯定是陈留王刘协,他就是被董家的老祖母养大的。
那还等什么?
董卓想干就干,立即换皇帝。
看似非常有道理,但道理只是从董卓这一方来讲。
从豪族和天下这一方来讲呢?
你无缘无故地换皇帝,就是在乱政。
东汉宗室、天下豪族以及地方将军,立即就能找到造反的口实。
于是,袁绍联络天下诸侯共伐董卓,也就可以立起大旗了。
于是,也就有了天下诸侯讨伐董卓之战。
就在这时候,董卓再出昏招。
你们不是不承认我立的皇帝吗?
那么好,我直接杀了汉少帝,然后让你们闭嘴。
汉少帝都没了,你们同不同意都得承认汉献帝了吧。
但是,这还是董卓的道理。
天下的道理则是:杀皇帝的董卓,罪恶滔天。
于是,天下诸侯讨伐董卓,就更有了口实。
然后呢?
好事成双,坏事就要成三。
董卓再昏招一步,直接烧了洛阳、迁都长安了。
废皇帝、杀皇帝,还把首都给废了,你董卓这么玩,也就是失去了所有的合法性资源。
这时候,除了西凉军,就真心没人再支持他了。
联军势大,董卓迁都也是逼不得已。
实际上,联军根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这伙人里面也就曹操一定要死磕董卓。
因为曹操这个自封军阀,连个根据地都没有,只能打到首都、复兴汉室,才能拿到封地和头衔。
否则,曹孟德啥也不会有。
另外,干得最猛的就是小霸王孙坚。
原因也简单,孙坚和董卓都是张温的部将,之前就有仇,孙坚甚至曾经力劝张温直接杀了董卓。
再有就是孙坚和董卓的出身相似、履历相似,都是打出来的豪杰。
越是相似的人,掐起来就越是凶狠。
所以,孙坚打董卓,肯定往死里打。
但是,其他人呢?
其他人全是要封地有封地、要军队有军队的郡级或州级土皇帝。
这些人讨伐董卓根本就不卖力。
所以,董卓只要死扛到底,扛住和拖住诸侯联军的进攻,就行了。
因为董卓手里始终捏着皇帝,不管诸侯们认不认,汉灵帝就剩下这么一个儿子了。
而只有汉灵帝的儿子,才是大汉的当然正统。
只要诸侯打不动了,那么只需要汉献帝的一直诏书,就能让这些人从哪来回哪去。
后来的事实也确实如此,董卓迁都之后,诸侯联军自乱,自己打自己还没打不过来,根本没人再搭理董卓。
而汉献帝这个董卓拥立的皇帝,即便到了曹操时代,天下豪杰仍旧买账。
但是,董卓却怂了,然后跑了。
当此之时,董卓到底是怎么想的?
董卓想的就是:我赚大发了,然后我不玩了。
权臣当上了、皇帝拥立了,关键是朝堂也被自己控制住了,这就够了。
我先赢这么多,至于还能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那已经无所谓了。
入洛阳之前,董卓只是一个不被朝廷信任的西凉军阀,而且还准备派往山西并州;
入洛阳之后,则成了大汉说一不二的权臣、位列三公。
此时的董卓,就是政治上的暴发户。
这时候该怎么办?
我赌赢了而且赢了大钱,然后我就要巩固盈利。
最大的盈利是:天下诸侯承认我董卓做权臣这个既成事实,然后我挟天子以令朝堂、迫朝堂以令天下。
退一步的保本盈利则是:我董卓当着权臣、捏着天子、控着朝堂,然后这就行了,你们爱认不认。
这就是董卓的心态。
而这种心态,就彻底把自己搞得身败名裂了。
因为迁都关中之后,董卓将会丧失全部的政治资源。
就一个简单问题:吕布凭啥再听你的。
接下来就是:大将军何进的外戚余党凭啥再听你的。
然后就是:那些豪族士大夫怎么可能再把你当盘菜。
而西凉军呢?
感情拉拢,你董卓在行,但高限前提是要有大汉朝廷,低限前提则是要有利益交换。
大汉的赋税和军费,才能撑起你董卓这个西凉军阀。
所以,董卓的结果只能是众叛亲离。
豪族士大夫,一个小套路就策反了吕布。
而杀了董卓,大臣们马上就能接手董卓的西凉军。
死了的董卓,之前再多的感情投入,也毫无价值,根本不会有人给他报仇。
但是,王允这人太僵化,彻底被道德给体制化了,认准了西凉军跟董卓一个德行,全该杀。
于是,西凉军造反,东汉朝堂也就彻底乱了。
最后总结:董卓是个聪明人,他有能力把牌打好,带兵入洛阳,立即抓了一把好牌。
抓到好牌之后,董卓打得也是有板有眼。
另一个大汉权臣,即将诞生。
但是,董卓却连续打错了三张牌,分别是:换皇帝、杀少帝和弃洛阳。
这三张错牌,使董卓丧失了全部的政治资源,而且也给了天下诸侯最硬的口实。
但这三张错牌,不是因为董卓的智商不够,而是因为董卓的格局不够、情绪急躁、心态投降。
董卓的格局一直是军阀的格局,不是权臣的格局。
权臣的格局,就不能允许换掉皇帝。
比如曹操,好几次差点儿被汉献帝给玩死了。
但曹操就是到死,也没换皇帝,更没杀皇帝。
董卓的情绪始终没能练达到政治家的水准。
天下诸侯反对你拥立的皇帝,然后你就把天下诸侯要支持的皇帝给杀了。
这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在闹情绪。
董卓的心态投降主要是一种止盈心理,本来我就想当个外戚权臣,你们认了不就行了。
结果你们都不认,非要打我。
好吧!我走还不行,反正就赚这么多,不玩了。
这就是气势不够,之前野心满满,现在一怂到底。
乱世之中,很多像董卓这样的乘势豪杰。
这些豪杰无论功罪如何,皆是要勇有勇、要谋有谋。
因为他们真正是在丛林法则中打出来的。
然而,这些人却往往都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而原因统统不是智商不够,要么是格局不够、要么是情绪失控、要么是气势不够。

参考:
我觉得是曹操无疑了。
他本是最有机会统一天下的,可是由于几次大的错误,让这个时间延后了几十年,而他打下的天下也拜拜便宜了司马家族。
好色误事攻打宛城的时候,本来张秀已经投降了。
但由于他看上了张绣的婶婶,强行霸占。
引起了张绣的不满,继而出兵偷袭。
这一站曹操不仅丢盔弃甲,死里逃生,更一战失去了大将典韦和长子曹昂。
假使曹昂不死,或许便没有了曹植和曹丕争夺权利的机会了,更或许司马家也不会崛起了。
除此之外,他还曾经想霸占袁绍的儿媳妇儿甄宓和江东的大小乔。
关键时刻打败仗虽然他曾经也以少胜多,获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但到了他占据压倒性胜利的时候,却又和他曾经的对手一样,犯下大错吃了大败仗。
赤壁之战是他一生的污点,这一战他得自荆州的水军丧失殆尽,这以后基本无力进行跨江作战。
汉中之战,他本来也占据绝对优势,但轻敌冒进,一战折损了大将夏侯渊。
心狠手辣用错了地方曹操惜才众所周知,但他也杀了不少有才之人。
如杨修、孔融等人,能救他命的神医华佗也被他杀了。
可偏偏如此杀伐果断之人,在明明看出司马懿乃“鹰视狼顾之人”,还告诫儿子“司马懿非人臣也,久必预汝家事”,居然不一刀杀了司马懿,以绝后患。
惜才的毛病犯了。
如果他一刀杀了司马,或许就不会有五胡乱华以及之后300多年的战乱了。
更不用说他还释放过刘关张,长坂坡还放了赵云,这些人都成为了他一统天下的绊脚石总的来说,曹操虽然是一代枭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都有所建树,但偏偏好好的资源没有一统天下,只能说他自身也有缺陷吧。

参考:
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当属荆州牧刘表。
刘表拥有天下最富庶的荆州,而且是朝廷正式任命的荆州牧,集军权民权于一身,妥妥的封疆大吏。
荆州南接零陵,桂阳,北据汉川,据地数千里。
麾下有十二万精锐将士,既有强大的马步军,还拥有一支强大的水军。
三国出名的战将文聘,甘宁,黄忠,黄祖,李严,魏延,霍峻,蔡帽,张允,上智之士蒯越等均在刘表麾下效力。
刘表还拥有一个全国顶级师资力量的学院,拥有司马徽,庞德公国家顶级教授。
这个学院培养出的人才都是一时的风云人物,诸葛亮,庞统,徐庶,……刘表为荆州牧,掌管一省的军政大权时,曹操,袁绍还在为招兵买马奔忙。
而刘备还在他老同学公孙瓒那里辖混,任别部司马,相当于地方部队独立团团长。
袁术也只还是个太守,孙坚孙策依靠袁术,敝屈地过着日子。
后来,北地枪王张绣投靠刘表来了。
刘备带着关张赵三员猛将也来依附刘表。
刘表手上曾经拥有的牌几近于王炸的存在。
这样一手好牌竟被刘表打得稀烂。
黄祖射杀江东猛虎孙坚后,没有乘胜追击,坐看孙策席卷江东。
曹操和袁绍大军在官渡对峙时,蒯越等曾力劝刘表主动出击,或击袁或击曹,可惜刘表执意不听,错失争雄北方的良机。
荆州拥有如此众多的良将人才,刘表却不能善用之。
有其父必有其子。
刘表死后,其子刘琮投降曹操。
荆州人才良将,士兵土地被刘备,曹操和孙权瓜分殆尽。
刘表坐拥荆州18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