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孩子的行为表现有哪些

“空心”的孩子,我们通常认为他们就像是失去了灵魂,内心变得极度空虚。
他们在认知方面和行为表现上都呈现出一种类似于精神疾病的特点:迷茫焦虑情绪消沉,失去自我存在感,对人生和未来没有期待,认为活着没有意义,会做一些伤害他人和自己的反常行为。
这种空心现象在成年人和青少年中并不少见,尤其青少年,处在人生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阶段,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这种病态的空心现象到底是何原因造成的?又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这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社会问题。
到底因何而起?我想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下:首先是家庭方面,现在的孩子都是在大人的百般呵护下无忧无虑的成长,没有经历过任何波折,而一但受到一丁点的委屈,遇到一丁点的困难便感到束手无策,情绪低落,焦虑不安,这正是大人过度保护造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危害更加明显。
其次是受教育环境的影响,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成绩和名校永远是唯一的选择。
为了成绩和名校,孩子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爱好和喜欢的事情,只能埋头学习,而在产生学习压力时却发现没有可以用来减压的方法,长期一味地学习让孩子已经丧失了学习以外的乐趣,压力无法得到释放便会引起情绪波动,或焦躁不安,或精神涣散。
再者社会大环境也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网络传媒被广泛应用,在具有时效性快捷性的同时也变得复杂多样化,内容五花八门,一些低俗消极的不良文化使得青少年盲目跟从进而迷失了自我。
不论父母教育部门还是社会,都是在教育的道路上一边前行一边纠错,我们有责任帮助“空心”孩子重新找回对生活的乐趣,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孩子最需要鼓励和认同时,我们能及时有效的给与反馈和支持。
希望“空心”的孩子都不再空心,找回自己的灵魂,变成生动有趣的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