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被杀,如果刘备听了诸葛亮劝,不讨伐孙权,结果会如何

三国时期,东吴趁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之际,勾结曹魏,背后捅刀子,夺荆州,杀关羽,致孙刘联盟破裂。
刘备不甘受如此大辱,经过一年准备,不听众臣劝阻,决意伐吴,致有夷陵惨败,蜀汉精锐尽失,刘备羞恚而亡,国势倾危。
从此再无恢复大汉的希望,只能偏安一隅,即使有天纵奇才的诸葛亮,举国北伐,六出祁山,也只能望北兴叹,无能为力,只落得秋风五丈原,陨命殡天。
那么如果当初刘备听了诸葛亮等人的劝说,不再讨伐孙权,结果会如何呢?
首先刘备精锐会保全完好。
刘备东征,蜀汉精兵锐卒尽出,把家底都差不多用上了。
夷陵大败,五万精锐尽失,战死的武将有张南、冯习、胡王沙摩柯、傅肜。
杜路、刘宁等因走投无路投降。
战死的文官有马良、程幾,黄权在江北无退路被迫投降曹魏。
如果刘备不东征孙吴,这些家底都能保存完好,必能为复兴大汉建功立业。
其次刘备不东征,说不定还能恢复自己原有的荆州三郡。
孙权夺取荆州后,就与曹魏关系闹僵,两国关系已日趋水火。
北边有曹魏阴谋诡计,咄咄逼人,西边有刘备仇视眈眈,时刻准备为关羽报仇。
在如此情况下,孙权很怕就此陷入曹丕和刘备的两方面夹击之中,毕竟曹魏强大,东吴已感不支,再加刘备,东吴更感压力山大。
因此在刘备整军将东征之际,孙权遣使送书信求和,被盛怒的刘备给拒绝了。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初,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
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屯巫、秭归。
如果此时刘备头脑冷静,以国事为重,动以兵势威逼,再派得力之人与孙权方谈判。
与此同时,暗派间谍深入魏吴挑拨两国关系,制造魏吴紧张局势,孙权在此两方压力之下,只有与蜀汉讲和,这就可能让湘水划界之事重演,不过这次妥协的应该是孙权方了。
刘备尚能兵不血刃重得荆州三郡,诸葛亮隆中对策就可重新实现。
再次刘备不东征,蜀汉君臣齐心,其国力必能不输魏吴。
没有了夷陵之败,蜀汉精锐得以保存,实力充盈,再加诸葛亮会治国治军,蜀汉必定能蒸蒸日上,假以时日,教战讲武,待天下有变,联合东吴兵伐曹魏,必能成大功于一役。
待到曹魏灭,据长安、洛阳,占得中原,再回过手对付东吴,不出十年,就可一雪荆州之耻,报关羽被害之仇。
诚如是,则汉室可兴,帝王之业可成,再续汉祚二百年,在大汉历史上,又一个汉光武便产生了。
但是,毕竟时光不能倒流,历史不能如果。
刘备自从出兵蜀中,平益州,降刘璋,占汉中,退曹操,蜀汉已达鼎盛,其心气傲骄,自认已无敌于天下。
曹操何其英雄,竟因争汉中而败,只好退回关中,江东鼠辈为刘备所深解,更不在话下。
在刘备看来,征伐东吴,那是必胜无疑,就坚决拒绝江东孙权的求和,一意东征。
骄兵必败,刘备如此蔑视东吴鼠辈,最终也只能折戟沉沙,毁颓一世英名了。
因此,从刘备意气用事,征伐东吴一事,我们更可感到,冲动是魔鬼,胜不骄,败不馁,遇事头脑冷静处理的确是很重要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