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称“中国最糟糕的军队”的川军,为何在抗战打出了逆天表现

川军统帅“四川王”刘湘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后,随即就发表了抗日通电,动员全国之力进行抗日战争。
刘湘因病在1938年1月20日晚于武汉汉口去世,享年48岁,出师未捷身先死,将军百战见真纯。
在重病最后岁月,留有对全体川军的遗嘱:“余此次奉命出川抗日,志在躬赴前敌,为民族争生存,为四川争光荣...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总体来说,抗战时期川军的表现对得起统帅的嘱托。
一、抗战时期出川抗日的有哪些部队 首先我们要先界定一下“川军”这个概念,实际上广义上的川军仅指国民革命军中的四川籍(现四川和重庆)将士,而并非真正意义的国民革命军四川地方军阀,抗战中从四川招募的士兵很多都被补充到了中央军等国军主力军队。
经过几次大会战,中国军队兵额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而沦陷区越来越大,可以征兵的地域越来越小,甚至有的地方兵源几近枯竭,四川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兵源基地。
近8年时间,四川一直承载着各种超负荷的负担。
四川人民却始终毫无怨言,一边节衣缩食、勒紧裤带支援政府抗战,一边含泪把近350万子弟送上前线,占全国同期实征1405万余人的四分之—还多!所以,我们这里探讨的是狭义的“川军”:抗战初期从四川走出去的成建制的川军部队(直白点说是四川地方军阀部队)。
1937年8月,国民政府正式命令川军出川,参加抗战。
作为川军统帅,刘湘召集各路川军将领集议抗战事宜,决心放弃前嫌,组成二个集团军。
从1937年9月开始,川军分三路奉命开赴抗日前线。
第一路由第22集团军总司令邓锡侯(解放战争时期战场起义,后官至四川省副省长)率领(辖第41军,军长孙震;
45军,军长陈书农;
47军,军长李家钰)从成都启程,徒步经川陕公路至宝鸡,然后沿陇海路东进,经潼关、渡黄河,步行2000多里,进入山西境内对日作战。
第二路由第23集团军总司令刘湘率领(辖第21军,军长唐式遵;
23军,军长潘文华;
44军,军长王缵绪),这一路从重庆朝天门码头启程,乘船沿长江东下,经武汉转道许昌、郑州,参加南京保卫战。
第三路由川军将领杨森率领第20军,从贵州出发,直接开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
这三路参战的川军共14个整编师,20余万人。
此外1938年春,川军将领范绍增在顾祝同的支持下,于重庆组建了第88军,开赴第三战区作为总预备队。
再有独立第35旅,原系川军第20军杨森部的一个加强旅,后直属国民政府军政部,也奉命开赴前线。
刘湘去世后,川军部队越打越散,被派到了全国各地抗日战场。
几乎所有的对日大会战中,都有川军将士的身影,抗战各次战役过程中基本被拼光。
民族危亡之际,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深明大义,忍辱负重,慷慨赴死,以劣势武器,无数次与装备精良的日军进行殊死决战。
二、抗日时期川军参与了哪些战役在川军出川后,开局并不顺利,第二十二集团军被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直到后来被蒋介石塞到了李宗仁的第五战区。
内战中恶名在外的20军杨森部,是抗战中第一支出川抗战的川军,从淞沪会战开始,无役不从,是三次长沙会战的骨干兵团,曾在第三次长沙会战珠影山战斗中全歼日军独立混成第九旅团山崎大队。
川军二十六师,参加淞沪会战,是战绩最好的五个师之一,全师四千余官兵,到撤离战场时仅存六百多人,伤亡80%以上。
1938年3月,台儿庄战役中,邓锡侯的第二十二集团军四十五军,四十一军都部署在滕县以北的地区,王铭章的一二二师被调进滕县奉命死守。
日军主力矶谷师团以重炮飞机猛攻。
弹尽粮绝,王铭章在县城中心指挥残部顽强抵抗,腹部中弹踉跄倒地,最终壮烈殉国。
受重伤的300多川军官兵,不愿被俘受辱,以手榴弹爆炸,自杀殉国。
122师王铭章等3000多将士全部壮烈牺牲,以身殉国。
王铭章所率川军将士与日寇血战数日,伤亡殆尽。
为徐州方面中国军队的集结部署争取了时间,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938年6月至1938年10月间进行的武汉会战是川军参加的最大规模对日作战。
从参战部队的数量来看,除四十七军在山西作战外,其它川军各部都投入了战斗,共计20个师,2个独立旅(含前三路首批川军出川后后续组建的若干川军军团),约占整个参战部队129个师的16%。
桂军有11个师参战,约占总数的9%。
粤军有7个师参战,约占总数的与5%。
东北军有5个师参战,约占总数的3%。
滇军有4个师参战,约占总数的3%。
川军在参战部队数量上大大超过其他地方军。
具体的川军抗日事迹,有大量书籍和文章可供参考。
就不赘述了。
三、对川军抗日的总体评价中国抗日军队中每五六个人中就有一个四川人,故有“无川不成军”之说。
抗战期间,四川出川将士伤亡人数约为全国的1/5,即阵亡263991人,负伤356267人;
失踪26025人,共计64万余人。
川籍军被俘人数是国民革命军地方军阀中最少的,整个抗战中共2.4万余人被俘,不到总人数的3%。
而阵亡比例高达1/3,在淞沪会战中,川军将士几乎全部战死沙场,仅2000余人撤退到湖北,后在枣宜会战中,川军再次成为主力,歼敌4万日军,20余万川军士兵伤亡。
在出川的6名中将中,便有4名壮烈殉国,第一批出川的400多位团级军官基本全部在前线牺牲。
川军打日本人特别拼命,而日军没有一兵一卒打进过四川。
其他省的军队有可能是为家乡为死难亲人而战,而川军出川作战是为国家和民族大义。
川军参军士兵大多都是乡里乡亲,沾亲带故,袍哥情谊很重。
当时川军一个军阀的士兵通常都来自同一个县城,地域性极强。
因而川军在战斗时不容易被打散,或溃退,总是能做到同生共死。
引用一下李宗仁和毛主席对川军守滕县评价“若无滕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造也”。
远在延安的毛主席也评价道“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
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抱定必死之决心,维护国家民族之独立。
壮哉我中国川军!伟哉我中华男儿!后记刘湘将军的老家刘氏家族故居对面就有一座建川博物馆,为樊建川先生所建。
博物馆以“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宗旨,建成有关抗战主题的纪念馆共有7座,其中就有一座川军抗战纪念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