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奥运会游泳比赛发枪后,禁止潜泳超过15m
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考虑安全因素。
大家都知道金牌的来之不易,保守估计,一枚金牌的成本至少需投资一个亿,为了金牌,教练和运动员都可能“不择手段”,往往蝶泳腿比其他泳姿都快,曾有日本选手用蝶泳腿夺得金牌(这是直接影响修改规则的受益者),并且水下50CM左右的阻力最小,顶尖选手比赛时很可能只相差零点零几秒,大家都会瞄准这个靶。
问题来了,游泳属于高危项目,高强度训练很可能缺氧,而金牌面前,这点“牺牲”不值一提,不仅仅教练要求练憋气,勇敢的运动员也会自主“加餐”,肺活量会产生质的飞跃,但这路上不知憋坏多少人,对队员身心健康不利。
其次是商业价值。
体育项目开展的好坏离不开商业影响。
而商业除了宣传,还需要运动本身的观赏性,大家知道足球吸引人,因为足球的不确定性比较强,而游泳,跟短跑一样,相对比较“枯燥单一”,重复性动作,容易容易引起视觉疲劳。
曾经的“鲨鱼皮”拼科技,运动员“全身武装”,为了减小阻力比赛时穿成一群鲨鱼,认不出任何人,估计当时观众更想去看动物园(个人观点,喷轻点)。
如果“15米”规则不改,现在看比赛就是看运动员出发,然后看裁判员报数,再看谁第一个冒出脑袋……这样的比赛将越来越乏味,只会让游泳项目江河日下。
修改这规则是拯救游泳项目。
我不喜欢日本人,但佩服那个在奥运会上让规则为他而改变的选手。
当然我也佩服现在游泳项目的如火如荼,尤其那些美人鱼、小鲜肉,那明显的腹肌,都是观众的动力。
希望游泳比赛规则不断的挖掘出人性化的改善,更希望越来越多人喜欢这项生命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