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战德国坦克都是大车身扛个小口径炮

德国人造的是小口径炮,但一定不是小炮!↑问的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很在理:在装备75mm炮的四号或是黑豹坦克遇到基本属于同一级别的T34-85坦克时,面对的是85mm大管;
装备88mm炮的虎式和虎王坦克遇到对标的红色重坦IS2时,却又要对付122mm重锤;
哪怕是装128mm炮的猎虎歼击车,在面对毛熊的重型坦克歼击车ISU152时,也要面对大一圈的152mm神教。
是什么让德国人的管♂子在毛熊面前萎靡不振?
说好的(缺)德国制造呢?
↑其实这么说也是冤枉汉斯猫了。
西线战场的英美盟军,从各型M4谢尔曼、M10狼獾到M26潘大头,所广泛采用的也是75mm、76mm和90mm的坦克炮,从口径来看也和德国人大致相当。
我们不妨借这篇文章,再一次探讨一下在二战的技战术背景下关于坦克炮威力与口径的关系,顺带科普一下关于火炮口径的一些基本常识。
打不穿,大口径也是浮云↑小编在其他介绍坦克炮的文章里曾经多次强调,坦克属于有重装甲保护的硬目标”。
只要来袭炮弹没能有效击穿坦克的装甲,那么除非是装有超大量的炸药,或者是弹丸质量超级大,炮弹是不会对坦克内部人员、部件造成致命损伤的。
因此,一般的穿甲弹能对坦克这类装甲硬目标构成致命伤害的最核心前提,便是炮弹能够穿透坦克的装甲。
只要炮弹没击穿坦克装甲,无论是德国人的75mm还是88mm炮弹,或者是苏联人的122mm、152mm大铁坨,理论上都不会对坦克构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
(大口径榴弹暴力糊脸的情况另提)↑所以综上,无论是本文讨论的坦克炮或者是后来出现的反坦克导弹,当我们衡量一件以坦克这类重装甲目标为主要攻击目标的武器,只要它能在足够远的距离上,以足够好的精度,击穿足够厚的装甲,那它就是一件合格的反坦克武器。
关于坦克炮口径的一点看法即便是同一口径的两门炮,也可能有天差地别的差异——一门火炮除了炮口的大小之外,其身管长度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指标。
在这里引进一个概念——火炮的倍径比,即是身管长度与火炮口径的比值,倍径比越大,火炮就显得越细长。
↑枪支或者火炮的基本原理其实并不复杂:本质上就是用火药把弹丸向前方炸出去,弹丸经过在身管中的加速过程积累速度(本质上是能量),最后飞出身管。
因此,弹丸的重量越大、炮口初速越高,其携带的动能就越足,穿甲能力就越强。
也就是说,即便口径和弹丸质量相对较小的火炮,也能通过加长身管、改进发射药来获得更高的弹丸初速度,获得可以与更大口径火炮比肩的穿甲能力。
但通过加长身管来获得更高的初速,进而获得更强的穿甲能力,是要付出代价的。
↑四号D与黑豹的火炮长度对比,可以看到,火炮口径同为75mm,短管的四号D身管长不到2m,而豹子的L/70炮身管长度超过五米,是四号D主炮长度的两倍多。
黑豹的这门75mm/L70主炮的制作工艺在1940年代可谓是世界顶尖水平了:直接在炮钢坯料上钻一个7.5cm直径、5米深的锥形孔,冷锻加工后,再在这个孔的内部刻下膛线。
无论是制造成本,钻孔的难度,还是对于炮钢的强度、用料需求,四号的75炮都和豹子的75炮不可同日而语。
虎王的71倍88mm炮,情况与黑豹的长75炮也是类似的。
超长炮管所需要的复杂制造工艺与高成本,注定了大倍径高穿深的高性能反坦克炮/坦克炮不是谁都造得了,谁都造的起的。
这也是黑豹、虎王投产后,德国仍有大量生产追猎者、四号H/G型、四号突击炮乃至三号突击炮的一个重要原因——武器的成本和性能往往是成正比的。
德国75mm炮 vs 苏联85mm炮↑小编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对比过黑豹的75mm炮和虎式的短88炮,在发射弹头4.75kg重的Pzgr. 40/42次口径穿甲弹时,黑豹的长75mm炮的炮口初速能达到惊人的1130m/s。
在1000m距离上,能够击穿199mm的垂直均质钢装甲,或者是30°倾斜的149mm均质钢装甲。
在发射弹丸重7.3kg的PzGr. 40型次口径穿甲弹时,虎式的短88炮能打出930m/s的炮口初速。
在1000m距离上,能击穿垂直放置的179mm匀质钢装甲,或是30°倾斜的138mm匀质钢装甲。
也就是说,长75炮的弹丸质量虽然更小,但由于初速高,最终的理论炮口动能只比短88炮要低4%,穿甲能力也和虎式的88炮不分伯仲。
而改进自52-K型高射炮的T34-85主炮,BR365型85mm被帽穿甲弹弹丸重9.21kg,但炮口初速却只有792m/s,是虎式56倍88mm炮的85%、黑豹长75mm炮的70%。
而正因为是初速较低,毛熊85mm坦克炮炮弹的理论炮口动能只有289万焦耳。
在弹丸质量高出一倍的情况下,炮口动能依然比黑豹的长75mm炮要低7%。
在1000m距离上,BR365P也只能击穿102mm的垂直均质钢装甲,而黑豹长75mm炮在这一距离上的穿深数据高达199mm。
从纸面数据来看,口径更大的85mm炮在长75mm炮面前,依旧相形见绌。
↑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坦克对战的情况下,在1000m的正常交战距离上,豹式的正面装甲很有可能能免疫T34-85的攻击,但T34-85在这个距离上面对豹式的长75mm炮无异于裸奔。
而从纸面数据来看,豹式的75mm炮甚至能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T34-85的车体装甲。
要想用一般部队配发的85mm被帽穿甲弹击穿豹式的正面装甲,苏军T34车组就很可能要冒死乌拉冲锋至500m甚至更近的距离开火,而这技术装备上的劣势将会带来战场上呈一边倒局面的骇人交换比。
(谢馒头乱入)↑而且无论是从威力、身管长度、后坐行程、火炮全重来看,黑豹的长75mm炮绝对是与毛熊的85mm炮同一量级甚至更胜一筹的产品。
毛熊的85mm炮能装在30吨的T34车体上,但汉斯的长75mm炮塞进45吨的黑豹都嫌挤。
德国人大车扛小炮并不是浪费吨位,造的的确是小口径炮,但体量和威力一点都不小。
小口径炮相对大口径炮的优势——射速↑和一些游戏中表现的不一样,在现实世界里当然是没有血条、没有光速维修、没有乘员原地复活这类设定的。
在实战中,只要坦克被击穿,那么不说一发入魂炸飞炮塔,杀伤个把乘员、打烂些车内设备几乎就是必然的事。
而乘员伤亡、设备损坏又会影响坦克性能的正常发挥,减小坦克有效反击对方打击的可能(比如因装填手、炮手阵亡而无法还击),增加坦克再次遭到打击的概率(比如因驾驶员阵亡、动力和传动系统损坏而无法机动)。
因此,作为一门合格的坦克炮,不仅要能打穿敌方坦克的装甲,射速和精度都是至关重要的指标。
有了射速和精度,坦克才能先敌开火、快速反击。
↑而且,无论是在东线还是西线战场,都很难遇到黑豹或者是虎王主炮无法击穿的装甲目标。
即便是遇上M26或者IS2之类的硬骨头,用APCR弹一般也能够有效反制。
至于说M4、T34之辈,虎豹即便是用传统的被帽穿甲弹,也能在2000m距离上逐个点名。
因而在虎王、豹式主炮穿深足够的历史环境中,射速显得更发重要。
↑你以为坦克装填手是这样子的?↑nonono,真实画风应该是这样子的,人力装填累成狗有没有……要知道,每一枚炮弹都是几十斤的大铁坨啊。
黑豹75mm炮的各种弹药全重在11.4kg-14.3kg之间,而T34-85的各种85mm炮弹全重都在20kg左右。
↑虎王的各种88mm弹药全重在22kg-26kg之间,而IS-2的122mmBR-471型穿甲弹仅弹丸就重达25kg,而且采用分装弹药设计,除了弹丸还有一个超过30kg的发射药筒,在实战中能达到30秒/发的速度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不难想象,在那个装填完全依赖人力的年代,更轻的炮弹给装填手带来的体力负担更小。
抱着二三十斤的75mm炮弹持续进行装填作业,显然比四十多斤的85mm炮弹要友好得多,总重过百斤的毛熊122mm套餐更是能让装填手手忙脚乱累得死去活来。
因此,在持续作战的情况下,黑豹和虎王口径相对较小的火炮理论上能够保持相对较快的射击速率。
其实,口径真的是正义——写在后面↑如果我们对比虎王的长88mm炮和IS-2的122mm炮的穿甲能力,情况和对比黑豹的长75mm炮和T34-85的85mm炮就非常类似了:虎王的长88mm炮虽然弹丸轻,但炮口初速高,穿甲能力是优于122mm炮的。
↑但别忘了那句话,口径即是正义,大口径炮绝非是一无是处的。
↑在对付付一般房屋、掩体、步兵等缺乏厚重装甲的目标时,大口径弹药尤其是大口径榴弹或者榴霰弹装药更足,杀伤效果显然要优于小口径弹药。
↑正因如此,装122mm大口径火炮的IS-2,在实战中更多担负的是火力支援而非反装甲任务,即使用大口径榴弹轰击敌方掩体、阵地等。
因此在常规情况下,IS-2搭载的榴弹和穿甲弹比例约为4:1。
当然这也意味着,在遭遇敌军坦克时,IS-2只有7-8发穿甲弹可用。
↑而且从装备制造和升级的角度来看,扩大火炮口径、提升弹丸质量、增加发射药质量以改进火炮穿深的路线看似简单粗暴,却往往也是更经济实惠的选择。
如前文所述,制造超长身管的火炮需要极高的加工工艺和技术水平,长身管自然会带来制造难度和成本的飙升。
而锻造更大口径、相对短粗的身管,转而寄希望于更重的弹丸、更强的发射药,对火炮身管结构强度和制作工艺的要求则大大下降,本质上只是把以前做过的火炮放大而已。
从历史上看我们也不难发现,从1950年代到今天的主流坦克炮,倍径比都在44-55之间,而口径则经过了90mm、105mm、120mm的数次升级。
↑也正因如此,精益求精的二战德国坦克在单车性能上往往能胜过同等级的苏联坦克。
但战争并不是单挑,打架还是得靠人多。
精如工艺品的德国坦克,淹没在看似粗糙,却极易大量生产的红色洪流之中,的确也是历史的必然。
综上,二战德国坦克的确是大车扛了个小口径炮,但他们也的确把小口径炮的性能做到了极致。

参考: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咋说呢?
二战那会,德国人的坦克炮就那口径一个比一个小,而苏联人的坦克炮却相反那口径一个比一个大。
当然对比的前提是双方的坦克处于同一个级别的。
好咱接着说。
搁现在有些小伙伴要了说:“火炮的口径才是正义!”这话没没毛病,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但在二战战场上,苏德之间的战争,大家伙其实都明白,要论武器的质量,苏联人的武器您不能说拍马也赶不上,但还真就有那么点差距。
别的不说,大名鼎鼎的虎王蹲在哪里,让T34去揍,还真就揍不动,起码得拉近足够的距离才成。
这里头当然也有虎式皮厚的原因,但他那炮管也不含糊。
虽然虎式的管子就是个八十八毫米的口径,但同类型的苏联IS2重型坦克那口径就大了去足足120毫米的口径,就算是打不动虎式的T34也有着八十五毫米的大口径。
你看体格比虎式还小的T34炮管子的口径和虎式差不多,有点尴尬啊!这就给大家伙有一个德国坦克都有大车拉小炮的感觉。
同类型的装甲车德国人那火炮口径没有哪一款比苏联的大,都是小口径火炮。
您比方说德国人的黑豹坦克口径七十五毫米,而T34却有八十五毫米。
其实这里有一个比喻比较好理解,德国人的坦克炮那是靠捅,而苏联人的坦克炮纯粹就是靠砸的,砸穿了最后,砸不穿接着砸就完事了。
接下来,咱就解释一下,这到底是啥意思。
首先大家伙要明白一点,坦克这属于重装甲武器,您不管是什么炮,只要能把这装甲炸穿了就成,一旦炸穿了,这里头的设备啦,人员啦基本上就拜拜了。
那么小口径火炮,要想击穿这重装甲,那就意味着他必须用更大的力气,去捅这装甲,毕竟他的口径就小,意味着弹丸就小,屁股后边的力道不足,没法捅不是?
那么咋就能让这力度上去呢?
其实火炮这东西,就是一款放大了的狙击枪,所以火炮的原理和这狙击枪也差不多。
您要是想让这小口径炮弹有着足够大的力度,那只能通过加长这炮管的长度来实现。
毕竟炮弹的动能他来自于火药爆炸变出来的高温高压气体,这股子气都憋在炮管子里头,您这炮管子只要加长,那意味着这股子气推动炮弹的时间就会越长,这就会让这炮弹在奔出炮管口的初速度,会获得一个大幅度的提升。
您就想哇,经过这长炮管的加速,小炮弹的力道大不大?
当然大了,所以这炮弹就可以击穿对方的装甲。
这就是德国人的坦克炮是依靠捅来实现破甲的说法。
那么苏联人的呢?
他们的炮管短,所以只能通过增大口径来提高炮弹的重量,有那么个通过重锤砸装甲的意思,也就是说他砸不坏你,咋也得把你里头的乘员给砸晕的意思。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苏联人咋不加长炮管吗?
大口径长炮管不就更能突破德国人的装甲吗?
”哎!您想多了,苏联人也是没法子,他们是技术不够,只能重量来凑了。
您要知道,一门火炮的炮管子咋做出来的?
抽出一根炮管子钢坯,然后用一个钻头,钻出一个窟窿眼,接着再冷锻啥的,您以为完事了?
不,这里头还得刻膛线。
所以您不管是钻还是刻膛线,这炮管子的长度加长之后,遇到的难题就是技术的提升。
苏联人的这技术不够,只能拿重量来凑了。
而技术上去了,那么不用问这东西的制造成本会被拉上去,还会将他的制造周期给拉长了。
这些个东西在德国人不在意,他们要的是用质量碾压数量,所以等的起。
但苏联人这块没有质量,只能拿数量来顶住德国人的质量,所以咱就看到了德国人的优质坦克,遇到了无穷无尽的T34,最终德国人被淹没在了钢铁混流之中。
这么说有点干巴巴的,咱列几个数据大家伙瞅瞅就明白了。
咱就拿黑豹的七十五毫米坦克炮来说事,他的弹头是4.75公斤,但他脱离炮口的初速度居然就可以达到一千一百米每秒,就这重量加这速度,可以在一千米的距离上捅穿一百九十九毫米的装甲。
厉害吧!而且您别看德国人的炮似乎小点,但这货的体积可不是一般的大,就这炮塞到黑豹里头,黑豹的内部空间小的可怜。
可同一级别苏联人的T34,您别看他是八十五毫米炮,但塞到车上里头的空间可比黑豹要大一点。
炮的威力有时候还得看重量不是?
那么德国人为嘛不在长炮管中来个大口径呢?
其实哇!这武器性能够用就成,不是威力越大越好,战场上还有一个威力过剩的说法。
你现有的东西能够击穿对手的装甲,为嘛还要想更大的呢?
别的不说,二战那会使用的全威力子弹,现在呢?
使用的中间威力子弹,这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而且您这炮管子的口径加大了,还会进一步的增加制造成本和制造时间,不划算的。
再有一个,小口径炮意味着这炮弹的重量比大口径炮的重量要小。
别的不说黑豹的七十五毫米炮弹,不到十五公斤,而T34八十五毫米的炮弹在二十公斤。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不就多五公斤吗?
我一个手就提着跑了!”跑了?
是,就多五公斤,但您想过没有,炮弹是打一发塞一发,然后再打再塞的,也就是说一场战斗过程中,炮手必须不停的塞炮弹,小编就问您,您的持久力能扛下来吗?
扛不动,那就意味着这火炮的攻击频率会下降,而对手的火炮攻击频率就会比你高,这可就危险了。
那会可没有什么自动装弹机的,全靠手工装弹的,累死了。
所以一句话,德国人的坦克炮口径是小了点,但人家的威力可一点都不小,这里头可没有一点浪费的。
也就是说德国人和苏联人的科技树点的不是同一个途径,他们是分叉的。
一个是靠捅,一个是靠砸的。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想,喜欢的朋友加个
长75 kwk40的出现之后,马桶头和T34开始有点虚了,88就更别说了。
所以说德三那个时候用用这种75和88够了,没必要去开发一堆的超大口径的炮。
毛子反正是非暴力不合作的典型,开发大口径的没毛病,76mm别不够,上85,IS作为重坦怎么也得来个122吧,马桶头?
来人!把152给我搬上去。
德三你不是皮厚么,咱们来刚正面。

参考:
这么说起来的话,你还真有点冤枉德国人了。
德国人的坦克的火炮口径虽然比起前苏联来讲略微有所逊色,但是比起西方的各个国家来讲,还是有优势的,西方的国家他坦克口径统一在75到76mm之间。
但是前苏联坦克的火炮口径确实要比德国人的总体要高出许多,尤其是kv系列重型坦克,以及斯大林坦克,火炮口径动不动就超过100mm
从这一点上来讲,德国人的坦克从设计之初就抛弃掉了攻坚战的理念,德国人的坦克就是用来闪电战,猎杀敌方的部队,(今日漩涡鸣人yy首发于)然后拿下敌方的战略地区。
至于说城市的巷战和攻坚战,消耗战,这并不是德国坦克考虑的重点。
但是对于前苏联的坦克来讲,他们的攻坚战成为了一个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前苏联一座城市,一座城市地拿下德国人占领的城市,所以攻坚战是一个很大的命题。
如果不能够有效地对工程部队提供火力支援,那工程部对很有可能会在一个房县纠缠几个月,这对于前苏联的军队来讲是一件不能容忍的事情。
所以前苏联的坦克一般都讲究大口径,大口径的好处,一方面工程的时候可以当一个盾牌,将敌人的攻击反弹回去,另一个方面,这些大口径的火炮也有着毁灭性的杀伤后效攻击这些碉堡和城市防御要点的时候得心应手。
同时设计上面的思路上的差异,也造成了德国的火炮口径普遍偏小,我知道装填手的日子,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要好,特别是kv系列重型坦克,它的火炮口径太大,所以填装弹药的时候必须得分开填装,否则炮弹太重,抬不起来,但是对于德国坦克来讲,他的坦克的火炮从一开始就继承了高射速的这个特点,也就是完成快速的填装和发射,这样的话,德国坦克在进行坦克站的时候才拥有更好的装填时间,以及优秀的发射速率,战胜敌方坦克。
当然对于前苏联来讲,前苏联他的火炮的设计并没有德国人那样精细,我们就对比一下德国人的两种88mm坦克炮,一种是虎式坦克身上的88mm炮,还有一种是虎王坦克身上的88mm炮,两者口径虽然相同,但是穿甲深度并不一样,虎王坦克身上的88mm炮明显要强于虎式坦克身上的88mm炮,这是由于虎王坦克身上的坦克炮的口径比原比虎王坦克来的更加优秀。
同样的道理,对于前苏联的坦克部队来讲,设计一款优秀的坦克炮,也是全苏联坦克一直要做的一件事情,坦克炮的设计本身也是一项高生的活计,所以对于前苏联来讲也比较吃力,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前苏联才研究出了比较适合的坦克炮,也就是D10反坦克炮。
但是由于这个时候战争进入末期,所以并没有配备。
但是没有办法加长坦克的火炮长度,那就只能够增加火炮的口径,来增加火炮的威力,毕竟谁不愿意换穿甲能力更强,而且口径更小的火炮呢?
这样斜着的火炮炮弹数量也增多了。
所以说德国火炮口径比同期前苏联火炮口径要小的问题,其实更多的是体现在两个国家交战理念的,不同于其本国的工业实力,尤其是高尖端技术的工业实力的对比之下,所形成的一种局面。

参考:
很简单。
德国人的设计理念步入死胡同,且坦克的整体设计水平落后,脱离实际。
用黑豹为例子:t34-85和黑豹的火炮参数不用对比,两者车体,车重差距太多,不能显示双方的真实设计水平。
黑豹在当时各国都是按重型坦克算的,和轻巧的t34比?
而战后出现的t54和黑豹比,车重其100㎜炮各项性能完爆黑豹75㎜炮。
在两者车体重量差不多后,整车性能全面全面碾压黑豹,这就是整体设计的差距。
黑豹设计的落后之处:1坚持用长身管小口径主炮增加射击速度和备弹量,坦克战足够,榴弹的威力不足,对工事和人员杀伤不如苏联85/100㎜坦克炮,且加工困难,工时长,费用高,得不偿失。
2可笑的重叠负重轮,除了增加防护和稳定,一无是处,战后直接淘汰的设计,浪费多少重量?
3使用汽油机,体积大,易燃,浪费多少重量?
4落后的传动轴,车体异常高大浪费多少重量?
5所谓减少正面投影的小头设计,真是小头症,炮塔车体不成比例。
内部空间可不是用75炮都紧凑?
用大型尾仓炮塔车重不够?
至于内部细节造成的后勤,生产,维护的困难就不说了。
试问,浪费了这么多吨位,45吨的重型坦克车体不用75炮还能用更大的?

后来计划换88炮,难度多大?
潘兴,t34-85,黑豹上特点明显美国是大车体,大炮塔,扛大炮苏联是小车体,小炮塔,硬塞大炮德国是大车体,小炮塔,扛小炮
参考:
德国并非不是没有大口径炮的 128和150都有的 但是 都是装在超重型上的 德国和毛子不同 毛子是 堆口径 小口径打不穿就加口径 打不穿你 震死你 德国是加倍径 就是打不穿就加长度 因为以穿甲弹来说 炮管越长 初速越高 穿透力越强 以88炮来说最常见的是71倍口径的 但是 最高有100倍口径的钓鱼竿 最低貌似是40多的短又粗
参考:
很简单,因为二战德国军工技术水平远超苏联,从炮管锻造到合金冶炼再到发射药都比苏联高了不止一个档次,使得德国“小”口径坦克炮能打出比苏联“大”口径坦克炮更高的动能和穿深。
“小”口径带来的好处很多,如装填速度快,备弹量大,精度高,几个典型的例子,黑豹的75炮、虎的88炮、猎虎的128炮都强于T-34的85、斯大林的122、马桶头的152(这个是凑数的,实际上苏联没有能和德国128炮相抗衡的坦克炮)。

参考:
小炮?
莱茵公司生产的88毫米炮冠绝二战。
在法国战场和北非战场被隆美尔用的出神入化的88米防空炮,诞生之初是为装甲集群提供集团防空火力。
88炮射速快,且非常精准。
法国战场,隆美尔的装甲师拿法军所装备的英国克伦威尔坦克毫无办法,德军的4号坦克主炮无法正面击穿克伦威尔,无奈之下,隆美尔下令将所有火力瞄准法军,进行火力覆盖。
没想到,用来打飞机的88炮建立奇功。
88炮平射模式下,可以在一千米在正面击穿克伦威尔,而且88炮的精准度和射速远远优于德装甲部队列装的所有反坦克炮。
当时德军反坦克炮最大口径是75毫米。
后来隆美尔被调去北非的时候,希特勒刚开始只给他两个装甲师,当时英军已获得美军援助,有装备最新型的谢尔曼坦克。
而德军的装甲师主力坦克还是4号。
4号坦克主炮对英军的坦克完全是痒痒挠。
隆美尔在去北非前,让陆军司令部给他多补充了几个88炮防空营。
这才有了后来的沙漠之狐。
在北非,88炮跟着隆美尔一战成名。
加上后来德军在苏联东线战场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自己的坦克主炮打不穿苏军T34正面装甲,所以88炮被改装直接搬上坦克,成为二战德军后期主战坦克的主要火力依靠,并影响和改变了战后整个西方世界的坦克炮的设计标准。

参考:
网上有很多哈德族。
是不了解事实真相的。
真相就是德国和苏联对坦克炮使用环境的不同。
德国的坦克是为了防守设计的。
作战目标是敌人的坦克。
这已经完全丧失了坦克作为进攻武器使用的最重要目的。
苏联的坦克设计是为了进攻。
用最大口径的炮弹。
砸碎进攻途中。
最坚强的碉堡。
所以苏军中除了T34坦克炮是85毫米。
IS2是122毫米。
还有152毫米的。
后两种口径。
不管任何德国坦克挨上一炮。
都是九死一生的。
两米厚钢筋混凝土的地堡。
都扛不住。
更别说打野战工事。
或者是杀伤暴露的人员能力了。
更别谈苏联坦克的数量优势。

参考:
按照当时的情况75炮和88炮算是中大口径坦克炮了。
要知道二战初期德国还有很多37反坦克炮,后来随坦克装甲的加强,口径也随之增大,从37,50,75,88,到最后猎虎的128。
另外坦克炮的穿深并不单单是看口径和倍径也有很大的关系。
例如黑豹的75L70炮穿深就要优于虎式的88L56炮。
不得不说德国的坦克炮确实比苏联的优秀很多,无论是精度还是穿深,从战后的测试分析得知虎式的88L56炮已经完全能适应战场的需求了,在2000米距离内就能击穿绝大部分的苏军坦克,在1000米内更是能击穿所有苏军坦克。
至于后面开发的虎王88L71炮和猎虎的128L55完全是火力过剩,浪费资源了。
全手码,有点累[笑哭]
参考:
原因很简单,德国选用小口径长身管有利于多带炮弹而且射速高符合德国坦克数量不足需要坦克以少敌多的坦克战需求,苏联选用大口径是因为长身管技术不行口径来凑,而且有坦克数量优势,反坦克任务不是那么重,所以可以接受射速慢,载弹量小的缺点,而且口径大支援步兵好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