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卫国战争如果莫斯科也失守了苏联还有没有机会翻盘和赢得战争

如果莫斯科失守,这意味着德国军队将会付出第2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最大的损失。

莫斯科保卫战开始之前斯大林曾经有过犹豫,是留在莫斯科还是前往大后方,最终斯大林认为他应该留在莫斯科。
留在莫斯科有一个好处,激励当地军民的士气。
所以,在1941年10月的时候整个莫斯科就成了一个巨大的兵营,不仅青壮年男子被动员了起来,妇女、少年甚至儿童都主动请缨担任工兵、消防员、侦查员等等。
此外,莫斯科周边逐渐聚集了上百万苏军,他们在挖好的工事内静静等着德军的到来。
这意味着2点:第一,苏联人没有因为接连的失败而沮丧,他们依然保持着高昂的士气,甚至因为德军的到来更团结了。
(莫斯科人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第二,和苏德战争爆发之初被打得措手不及不一样,此时苏军已经有足够的时间准备战斗。
所以,莫斯科保卫战必然会是一场让德军付出惨重代价的战役,无论莫斯科失陷与否。
历史上莫斯科保卫战胜利了,虽然德军动用了180万人、1700辆坦克、1.4万门大炮,但是在苏军的反击之下仍然付出了50余万人的伤亡。
整个战役德国军队甚至没能跨入莫斯科城一步。
考虑到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军队和德国兵进行逐屋争夺,即使外围的战斗苏联军队失败,退入到莫斯科城中后只能证明真正惨烈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苏军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坚守斯大林格勒,也会不惜一切代价坚守莫斯科。
所以,180万人远远不够,达到挺进莫斯科城还要把这里的苏军击败的目标,德国军队怎么着也得再加100万人吧。
也就是说,为了占领莫斯科,德国军队在这一方向要动员280万人。
而且,莫斯科战役不会像历史上那样仅付出50余万人的伤亡,伤亡至少翻倍超过100万,然后德国人可能只是得到了一个空城。
历史上莫斯科曾经不止一次陷落,这里曾经被克里米亚人占领,但是第2年俄罗斯人不仅将克里米亚人赶走,还让他们付出了80%的伤亡。
这里也曾经被波兰人占领,波兰人也没能在这里站稳脚跟,很快就被俄罗斯人赶走。
历史上最著名的占领来自于拿破仑战争时期,拿破仑在1812年率领60万大军入侵俄罗斯,他以为将会以摧枯拉朽之势征服这里,一路上攻城掠地无往不胜,当来到莫斯科的时候却发现这里燃烧着熊熊大火,俄罗斯人宁可将莫斯科烧成白地也不想便宜给法国人。
拿破仑没有得到他期望中的战利品、给养和俄罗斯人的屈服,只好从这里撤军。
在撤退的过程中俄罗斯人不断袭击,等到回国的时候拿破仑已经损失了90%的军队,他控制的附属国纷纷独立,并且和英国人一道再次组成反法联盟,最终推翻了曾经看上去无比强大的拿破仑帝国。
所以,莫斯科作为当时苏联的首都,确实拥有不可替代的政治作用,但这并不代表拿下莫斯科苏联人就会投降,更不代表德国人在占领莫斯科之后还像历史上发生过的那样只损失50余万人马。
莫斯科被占领之后,德国人会付出惨重的代价,至少会有100多万人伤亡。
而他们得到的并不是苏联的投降,他们所占领的莫斯科会是一座毫无意义的充满了残恒断壁的空城。
然后,德国人会面对苏联人更猛烈的抵抗。
苏德战争爆发之前,所有人都小看苏联人了。
希特勒曾经狂妄的声称,三个月就能征服苏联。
这话当年日本帝国主义也说过,她们说三个月征服中国,结果三个月之后仅仅是赢得了淞沪会战的胜利。
随后日本人占领了南京,虽然南京保卫战虎头蛇尾,但是南京的沦陷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屈服,反而激起了人们更猛烈的抗争。
苏联人也能做到。
关于苏联的反抗精神,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初很多德国人就已经有感受了。
1941年6月22日,德国发动突袭之后苏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很多军队甚至手里的家伙连子弹都没有,因为还放在大后方呢。
即便如此苏军也没有坐以待毙,中间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在空中,有的苏联飞机在打完弹药的时候会不顾一切的向德军飞机冲去试图同归于尽,第一天就发生了十几起。
所以二战末期日本人玩的神风突击苏联人在苏德战争爆发的第1天就玩过了,而且玩的比他们还要好的多。
在这一天,德军第27战斗联队联队长舍尔曼少校就被一名叫做库兹敏的苏联飞行员给撞了下来。
舍尔曼少校是一位王牌飞行员,在此之前曾经取得过击落敌机13架的战绩,他的飞行水平高超,在面对苏联飞机撞击的时候哥们儿一而再再而三地躲了过去。
然后,在库兹敏发起第4次撞击的时候终于还是没躲过去被撞了下来。
不光苏联的战斗机飞行员作战勇猛,轰炸机飞行员同样如此。
战争爆发的第1天,苏军飞行员在没有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驾驶着轰炸机开始了对德国本土的攻击。
他们像大雁一样排成直线,一架接一架的越过德国人的头顶,无论他们在德军的攻击之下损失有多严重,但是没有一个人到后退,哪怕只剩下一架轰炸机也会义无反顾地冲向德国领空。
也许苏联人的指挥能力、训练水平存在着非常大的不足,但苏联人绝对不缺少和任何一个强敌对抗的勇气。
所以,虽然巴巴罗萨计划德国人不宣而战让苏军损失400万人
在此前,和号称欧陆第1强国的法国人作战的时候德军的伤亡只有15.7万人,就歼灭了226万法军及其盟军,并且在还没有抵达法国首都巴黎的时候法国人就宣布投降了。
德国人面对的苏联就像是一头凶猛的北极熊,哪怕他被打伤,他仍然会给予你奋力一击。
苏联人会得到盟友更大的帮助。
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他们都不愿意看到苏联被德国人征服。
实际上早在苏德战争爆发两个月之后,英国人的第1批援助物资就已经到位了。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美国人的援助也正在源源不断的输送到苏联本土。
而且为了确保物资输送畅通,苏德战争爆发之后不久斯大林和丘吉尔就达成共识,占领伊朗,在这里建立一个直达苏联腹地的物资输送通道。
如果莫斯科失守,确实会影响到苏联的工业生产能力,但是在英国人和美国人支援之下,这一部分损失的产能将会得到补充,让苏联继续扩大征兵范围。
此外,不要忘了苏联的远东地区还有一支70万人的部队。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本关东军大批调往太平洋战场,此时日本对于远东的威胁几乎已经不存在了,苏联完全可以将这70万人之中的50万人调到乌拉尔山以东。
德国人会出现什么情况。
上面说了,德国人想要占领莫斯科就不能动用180万人,在这一个方向至少再增加100万人,然后德军的损失将会达到100万人,而不是历史上的50万人。
德国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失败非常关键的因素是,此时他的力量已经达到了强弩之末,想要实现占领莫斯科,德国人就得做两件事:第一,抽调其他方向的德军支援莫斯科一线。
那么其他会不会攻守异形呢?
比如,包围列宁格勒的德军抽调走一部分之后,当地的德军会不会被苏军击败?
第二,提前实施战争总动员。
如果德国提前进行战争总动员,确实能够保证物资的补给充足,增加莫斯科一线德军的攻击能力,但是如果证明做就意味着德国本土人生活水平直线下降,这对希特勒来讲又是很难办到的事儿。
希特勒之所以迟迟没有实施战争总动员,是因为他想再保住德国人的生活水准,以此来获得德国人对他的支持。
如果在刚刚进行苏德战争的时候就把德国的资源全都用于战争,让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直线下降,大家也就不想支持希特勒了。
如果占领莫斯科没有逼降苏联,反而因为占领莫斯科要损失上百万人。
不需要苏联反攻到柏林,德国人自己就得把希特勒赶下台。
所以,即使德国人占领莫斯科,战争也远没有结束,反而会让希特勒面临德国人的信任危机。

参考:
对于这个问题我比较倾向于曼施坦因的分析,那就是一旦莫斯科失守,苏联的卫国战争很可能失败,就算是最后苏联不被德国灭掉,也会被打成“残废”。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是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分析得出的结论。
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上图红线所连列宁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这三点一线其实就是卫国战争中苏联不能丢的绵亘防线。
苏联在卫国战争初期将重兵集团囤积在国境线,结果遭到德国的“破防”,被装甲部队闪电战直接打穿,导致卫国战争第一阶段苏联损失了大量的部队和武器,仅基辅合围战苏联就被俘超过65万人。
假如苏联不能守住第二道防线,再次出现像战争初期的情况,那么即便苏联占据人力和地理优势,也很难承受这样的损失,卫国战争真的就可能走向失败。
而苏联的第二道防线其实就是上图所示的红线。
这道防线一旦被突破,背后就是乌拉尔工业区,苏联将大量功业搬迁到这一地区,防线突破后,德国人的装甲部队可以直接攻入苏联最后的核心区域。
另外,上图还有一个重要战略区域没有标识出来,那就是斯大林格勒南方的粮食、石油、煤炭产地,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地区。
后来希特勒发动斯大林格勒战役,目的就是企图攻占斯大林格勒,进而控制这一片战略物资地区。
所以,苏联的这道红色防线对于国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条北起列宁格勒波罗的海,南到斯大林格勒直达里海的防线,中间的支撑点就是莫斯科。
莫斯科作为南北交通的枢纽,有铁路和公路横贯其中,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背后就是伏尔加河,通过这条大河,苏联人可以肆意的南北调动自己的部队,后来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就是靠着一个河滩码头为支撑点,苏联人源源不断的将部队输送到城市中,最终守住了斯大林格勒。
按照曼施坦因的说法,苏联人之所以可以在1942到1943年这一年多的时间中屡战屡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莫斯科交通枢纽作用,他在《失去的胜利》中总结这一点,他认为德国在1941年没有全力拿下莫斯科(当时为了包围基辅的苏军,德军一部南下配合作战,这是导致莫斯科战役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巨大的失误,这个失误直接导致后来的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苏联人可以将自己的战略预备队南北调动,到处“补漏”。
曼施坦因认为,假如1941年拿下了莫斯科,那么就等于将苏联南北拦腰切断,这对于苏联将是致命的。
丢莫斯科则彻底丢掉苏联第二道国防线,丢掉第二道国防线则失去南方战略物资基地,失去乌拉尔工业区的屏障,失去这些以后,苏联基本就残废了。
从政治角度看,莫斯科是苏联的首都,是红色政权的象征,是当时全世界共产党心目中的圣地。
这个地方一旦被攻破,巨大的象征意义将极大鼓舞纳粹德国,而重创苏联和共产国际。
或许有人会拿国民政府丢掉南京但是西迁继续抗战为例进行反驳,但其实当时两个国家没有可比性。
国民党作为一个世俗化政党,对于意识形态的强调远不如苏维埃,可以说苏共就是一个以意识形态为生命之本立国的政党。
一旦丢掉莫斯科,则整个卫国战争的士气遭到打击是必然的结果,到时候苏联境内的各邦国会产生动摇,整个苏联就会有土崩瓦解的危险。
从某种程度上说,政治上的失败对于苏共来说其实比军事上的失败更加致命。

参考:
一方面,德军虽然兵临莫斯科城下,但随着冬天的到来,德军“闪电战”已成强弩之末。
尽管德军摩托车队能够望到红场上空的五角星,从小树林方向冲向莫斯科……但在零下40多度,德军穿着夏天的衣服围着油桶烤火,浪费了宝贵燃料……另一方面,随着大批军工企业和物资撤到西北利亚,莫斯科已成空城,斯大林坚决不走是为了鼓舞苏联人民的抗敌士气。
红场阅兵后,大批红军战士直接开往前线……莫斯科军民在坚壁清野……从这两组对比强烈的历史镜头来看,就算德军攻占莫斯科也打败不了苏联人民战胜法西斯的志气。

参考:
朱可夫无法阻止德军进逼莫斯科的话?
斯大林难道没有这样对他说过:“如果您让莫斯科失守,那您的脑袋——还有科涅夫的脑袋——就会落地。
”后来朱可夫对安菲洛夫说:“我不抱任何幻想,我很清楚如果我让首都失守,等待着我的将是什么。
”洛佩兹所著的《 朱可夫 —打败希特勒的人》,曾经记载了当年朱可夫的巨大压力。
事实上,沙波什尼科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对如何发起反攻不断地烦扰朱可夫。
还有罗科索夫斯基无疑也在火上浇油。
当然咱们都知道,苏联的版图横跨欧亚大陆,莫斯科地处欧洲境内。
即使莫斯科失守,苏联后面还有一万多公里的大纵深,比南京后面的纵深,还要大得多。
那么,苏联卫国战争,如果莫斯科也失守了,苏联到底还有没有翻盘,和赢得战争的机会呢?
事实上,如果莫斯科也失守,苏联翻盘和赢得战争的机会非常渺茫。
主要还是这么三个方面的缘由。
其一、希特勒入侵苏联与拿破仑进军俄国,不可同日而语,不能因为沙皇在莫斯科失守之后,还能赢得战争,来简单的类比苏联时期的莫斯科危机事实上,当年俄国对沙皇是否可能会在莫斯科失守之后,答应同拿破仑和谈,屈辱投降,曾经成了俄国人民所迫切关心的事。
当时去过彼得堡和莫斯科附近俄国军队的英国人威尔逊,曾记述他所看到的俄国士兵和人民要求坚决进行战斗,反对和谈的热烈情绪,并说,关于沙皇政府是否会接受和谈是人民和土兵所最关心的事情。
也就是说,拿破仑面临的阻力很大!而拿破仑东征俄国的目的和动力远远没有希特勒的强大,拿破仑无非就是想让俄国投降,臣服法国就可以了!拿破仑根本没有长期占领俄国的想法,也没有太多种族歧视和种族仇视。
希特勒则不同,希特勒是举国一致,要长期占有苏联,而不是简单的征服。
1812年沙皇有这种翻盘的决心,1941年斯大林也有这个翻盘的决心。
两次战争的不同之处,在于军人出身的拿破仑皇帝是亲自率领军队进军和撤离莫斯科的,而希特勒没有这样做。
1812年,俄国的一次军事会议上对是否撤离莫斯科的问题进行了辩论。
库图佐夫亲王站起来说:莫斯科失守并不意味着俄国灭亡。
我认为我有义务使我的军队避免覆灭,维护其生存的手段,并使敌人遭到不可避免的灭亡,即使要求撤出莫斯科也在所不惜。
因此,我打算经过莫斯科沿着梁赞公路撤退。
我知道我将要为我所做的一切,付出代价。
朱可夫临危受命保卫莫斯科而在苏联期间“一旦莫斯科失守,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斯大林除了千方百计往莫斯科方向调集兵力、兵器之外,还在脑子里寻思领导莫斯科保卫战的将才。
最后,他想到了朱可夫。
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1896年12月2日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
他8岁就开始干农活。
小学毕业后,11岁的朱可夫便外出谋生当学徒。
1915年应征入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十月革命后,他参加红军当了一名骑兵,由于作战勇敢,被提拔当了排长,以后又被任命为连长、副团长、团长、旅长,并先后进步兵干部学校工作。
作为莫斯科的拯救者朱可夫,莫洛托夫曾警告过朱可夫,如果他无法阻止德军进逼莫斯科的话?
有可能会掉脑袋。
拿破仑入侵俄国时,俄国的库图佐夫亲王很从容:他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俄国的军队避免覆灭,维护其生存的手段,并使敌人遭到不可避免的灭亡,即使要求撤出莫斯科也在所不惜。
希特勒入侵苏联时,苏联的朱可夫已经非常被动,他自己都不敢想象莫斯科失守的后果!以至于,后来朱可夫对安菲洛夫说:“我不抱任何幻想,我很清楚如果我让莫斯科失守了,等待着我的将是什么。
”为什么同样是莫斯科战役,保卫莫斯科的指挥官:库图佐夫亲王和朱可夫,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受。
下面来谈谈莫斯科绝对不能失守的第二个原因。
其二、苏联的很多战略物资是很难搬走的,城市的重要性在古代和现代是截然不同,古代战争有人有冷兵器就行,现代战争的坦克飞机在农村根本没法生产和运输,战役期间,莫斯科的坦克厂还在生产坦克,这些没有刷油漆的坦克,直接就投入到莫斯科保卫战中了!举一个例子!乌克兰是苏联的主要能源基地,从农业方面,乌克兰还是苏联的粮仓。
德军歼灭西南方面军,虽然没有夺取高加索油田,但是整个乌克兰的工农业包括煤炭电力等能源都落入德国之手,这比夺取政治、交通中心莫斯科的意义并不差很多。
有人据此认为,既然这样都不能使苏联屈服,很难想象仅仅是莫斯科失守就会使斯大林屈服。
毕竟库图佐夫的战略,对于斯大林和苏联人民都并不生疏,他们接受莫斯科失守应该比他们的沙皇更加容易一些。
德国很多将领们的这些议论,事实上反映了西方军事思想的局限性。
简单的类比推理,往往就是刻舟求剑,现代化的城市,特别是首都,都是积累了几十年的物质基础,交通方便,各种坦克和重武器比如榴弹炮、重机枪,都可以通过铁路和公路来运输。
作为苏联的交通中心莫斯科的重要性跟冷兵器时代的莫斯科,根本没有可比性。
事实上,乌克兰的重要性也不及莫斯科的一半,莫斯科是苏联全国性的通信、交通、军工中心。
就在莫斯科战役期间,莫斯科的坦克厂还在生产坦克,这些没用刷油漆的坦克直接就投入到莫斯科保卫战中,这说明什么,什么斯大林根本没有主动放弃莫斯科的各种搬迁准备。
现代战争,中心城市的重要性已经是古代战争无法比拟的了!从首都的重要性看,莫斯科也绝不能失守。
其三、如果莫斯科失守,那将是对苏联的一个致命打击。
不论在1941年还是在1942年,面对许多紧急的请求,斯大林一直把莫斯科的安全,放在最优先的位置上进行考虑到了1942年,作为列宁继承人的斯大林深知,1942年倘若苏联南部失守,那对红军来说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红军仍然会继续战斗!但是如果莫斯科失守,那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不论在1941年,还是在1942年,面对许多紧急的请求,斯大林一直把莫斯科的安全放在最优先的位置上进行考虑。
事实上,1942年苏联最关心的有三件事:巩固与英美联盟的关系、加紧恢复严重受损的经济基础以及改革红军。
这三件事的前提是莫斯科还在苏联手里。
有莫斯科就有国际地位,就便于巩固与英美联盟的关系。
有莫斯科也能迅速恢复严重受损的经济基础,以及改革红军的战斗机制。
斯大林在莫斯科10月18日晨,斯大林把国防委员会委员、政治局委员和高级指挥官召集到办公室。
这次会议主要是传达15日签署的命令:主要的社会活动家和国务活动家当天就要撤退;
政府迁往古比雪夫;
总参谋部迁往阿尔扎马斯;
各大企业都要布雷,一旦莫斯科失守就要炸毁。
城外各条路口摆上反坦克和反步兵障碍。
可是停了一会儿,斯大林又补充说,他依然希望会有好结果,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援军已经登车,很快就会开到。
此刻,斯大林仍在犹豫。
在这大厦将倾的情景面前,莫斯科城里的西方人都确信这座首都失陷仅仅是时间问题。
从撤退准备的时候,要求莫斯科“各大企业都要布雷”,就可以看出,很多战略性的军工企业根本来不及撤退!从“斯大林依然希望会有好结果,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援军已经登车,很快就会开到。
”可以看出,这个撤退准备仅仅是以防万一,斯大林根本没有撤退的意思。
说白了!斯大林不想会让莫斯科失守,也不能失守。
综上所述,希特勒入侵苏联与拿破仑进军俄国,不可同日而语,不能因为沙皇在莫斯科失守之后,还能赢得战争,来简单的类比苏联时期的莫斯科危机。
城市的重要性在古代和现代是截然不同,古代战争有人有冷兵器就行,现代战争的坦克飞机在农村根本没法生产和运输。
如果莫斯科失守,那将是对苏联的一个致命打击。
斯大林一直把莫斯科的安全,放在最优先的位置上进行考虑。
所以,如果莫斯科也失守,苏联翻盘和赢得战争的机会非常渺茫。
简单说就是很难翻盘和赢得战争了!我是@龚柳辉 朋友们!请
而如果是按照战后德军将领假设的那样,不去打基辅战役直接攻击莫斯科,那么德军可能会败得更惨。
在二战结束以后,很多德军将领在回忆录中都提到没能在1941年攻占莫斯科,是德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莫斯科不仅是苏联的政治中心,而且是铁路、公路的交通枢纽。
如果德军能攻占莫斯科,那么无论是从政治还是军事上来说,对苏联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然而历史上德军莫斯科战役的失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德军经过前期战斗以后,部队损耗很大,而随着战线太长,后勤补给困难。
损失得不到补充,导致前线兵力不足。
加上苏军已经在莫斯科一线修建了维亚济马防线、莫扎伊斯克防线和环绕莫斯科的防线,德军在外围战斗中装甲部队再次遭到惨重损失。
因此当12月6日苏军发起反击时,德国的中央集团军群很多装甲师可用的坦克只有个位数了,像第6装甲师就只有10辆坦克可用。
因此在苏军发起反击时,德军装甲部队已经无法组织起像样的反击。
可想而知,这样的德军即使侥幸攻入莫斯科,也无法面对苏军的反攻,必然是以失败告终。
当然,战后德军一些将领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兵力不足的原因归咎于希特勒要求德军南下发动基辅作战所致。
但是如果真的这样,估计德军败得更惨。
如果真的放弃基辅作战,那么在中央集团军群的兵力确实可以得到一定的加强。
然而在基辅战役前,德军的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之间的结合部因为遭到苏军第5集团军的顽强抵抗,进展缓慢,导致中央集团军群的右翼战线长达500公里。
此时德军要是继续让中央集团军群向莫斯科挺近,那么还需要再推进400公里,其右翼将拉长到900公里,加上左翼战线的500公里和2-300公里的正面,中央集团军群将超过1600公里,比历史上要长600公里。
按照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兵力,显然不可能维持这么长的一个战线。
更何况在其右翼除了苏军的西南方面军之外,还有南方方面军等部队。
虽然这些苏军的装备有所不足,但是兵力庞大,一旦向中央集团军群薄弱的右翼发起进攻,德军极可能会遭到灭顶之灾,同样无法继续占领莫斯科。
所以很明显,德军不能攻占苏联的国土过于庞大,而德军实力有限,无论作何选择都会面临兵力不足的窘境,无法在保证夺取莫斯科的同时保证其他战线也取得相应的进展,因此无法在短时间内取得决定性胜利。
另一方面苏德战争爆发以后,美国就将苏联纳入《租借法案》援助范围。
德国实际要面对的是美苏两国,总体实力差距巨大,失败难以避免。

参考:
苏联卫国战争。
如果莫斯科也失守了。
苏联还有没有机会翻盘和赢得战争。
真的这样。
苏联还有机会赢得战争的胜利。
莫斯科的死守,只能证明。
战争的惨烈。
给希特勒的战争进度造成缓慢的步伐,给二次世界大战。
各个战场缓冲的时间和压力,虽然,莫斯科保卫战。
战场打的残酷。
也削弱了德国的兵利,不管 莫斯科。
胜利与否,希特勒,终究会失败的,因为,希特勒是侵略者,也是战争发动者,要想在他国国土上生存,是永远做不到的。
即使。
莫斯科保卫战失败,苏联人也不能轻易放下,只不过,二次世界大战。
延续了时间。
而莫斯科。
一个美好的城市。
变成废墟。
随着战争时间往后推移,苏联人,一定能把莫斯科夺回来。

参考:
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德国纳粹为了鼓动民意,深挖国家潜力,采用的极右思潮可不是鼓动民族主义,而是种族主义!德国进攻苏联的理由有两条,一是反共,另一个就是种族净化,在希特勒构建的未来世界里,苏联主体的斯拉夫人都是与犹太人一样,需要灭绝,连当奴隶的资格都没有,所以德国占领莫斯科,甚至占领了苏联全境,都不意味着战争结束。
德国对苏联的占领与对法国、捷克这些国家的占领不一样,包括预备对英国的占领,那些国家的人民,是可以作为低于日耳曼民族一等或两等的区别留下了,为德国的未来世界服务,斯拉夫人不可以,是纳粹眼中必需全体消灭的种族!历史上德国人占领乌克兰地区后,乌克兰人原本是把他们当成解放者的,正是因为德国人的种族政策,让乌克兰入最终异常坚定的站在联盟一边,变成了烽烟遍地的大游击区。
那么如果莫斯科被占领,苏联被占领,除了死亡与战斗,苏联人没有别的选择,他们会选哪个?
只是莫斯科被占领,苏联人的境况会好很多,历史上苏联人就干过火烧莫斯科的事,而且战争之前,苏联人也不是没有做战争准备,工业设备都已经朝更纵深的乌拉尔地区转移,在乌拉尔地区,他们先安装机器设备,等机器开起来生产了,才开始为已开动的机器修建厂房!全国的城市在战前也对年轻人做过基础的军事训练,光是面对所有人开放的航空俱乐部,就已经培训出二十万有一定飞行经验的年轻人,否则后来苏联的天空被那么多德国王牌统治着,怎么苏联还始终成群的飞出新的飞机?
历史上斯大林坚持在莫斯科不肯转移,还做出大阅兵的举动,极大的鼓舞了苏联人民的士气。
但是,相信我,莫斯科如果真的到需要再烧一遍,斯大林会转移的!因为事实上后方备用的指挥部也已经开启备用。
莫斯科陷落,就是苏联又失陷一座重要城市而已,战术层面确实也会有外援需要绕更远的路,交通枢纽失陷对作战物资人员调配也会更麻烦这类影响,但战略上,不会对现实历史结局有什么改变。
有些人认为莫斯科的失陷,还会导致日本出兵,在苏联背后捅一刀,我不知道这种想法是怎么出来的?
我的军事常识告诉我,二战时期的日本陆军后勤水平,即使苏联抽空远东地区,完全不防备日军,日军能怎么捅苏联一刀?
这个方向上,苏联放纵日军任其进军,日军大部队需要穿越远东地区、穿越新西伯利亚地区、穿越西伯利亚地区,然后翻越乌拉尔山脉,才能对苏联捅上那一刀,恕我直言,以二战日本陆军马粪的后勤能力,要做到这点,那他们不是人,是神!历史上为什么德国军队顿兵莫斯科城下?
就是兵力扩张已到极限,前线的后勤保障,从后方补给上来的主要是弹药,人员都已经无法补充,被服更是遥遥无期,还好是苏联抢到的油料还足够供给部队。
南线斯大林格勒会战的失败,德军就是输在后勤在哪个方向被彻底拖垮,这种情况下,德国即使最后再硬一口气,南边攻下斯大林格勒,北面攻下莫斯科,那也同样精疲力尽,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稳定战线,修整部队,而不是继续东进,这与德国军队的战斗力无关,而是和后勤保障有关。
苏联一方面乌拉尔地区的工业基础仍在,一方面美国也还有足够的产能扶持,所以反攻还是会如期到来!
参考:
有,苏联卫国战争中即使丢掉莫斯科,也有机会翻盘和赢得战争。
看看拿破仑当年占领莫斯科后是怎样失败的就知道了。
1812年初,拿破仑率领50万大军1300多门大炮入侵俄国,经过几次战斗俄国不敌一路退却,到了9月份俄军主动退出莫斯科。
拿破仑率部进入莫斯科,但这个时候整个城市已变成一片废墟。
俄国民众一路坚壁清野,游击袭扰,使法军陷入困境。
拿破仑求和不成,被迫于10月份开始撤退,结果那一年冬天奇寒风雪交夹,士兵冻死饿死病死许多,再加俄军的不断袭击,当撤退到白俄罗斯境内的别列津纳河时就只剩下3万人了。
侵俄失败后拿破仑元气大伤,再也没有战胜过反法同盟,直至最后失败。
希特勒德国入侵苏联同拿破仑当年一样,9月开始进攻莫斯科,10月莫斯科进入冬天,而德军还是穿着夏天的衣服。
最终苏联红军顽强抵抗,取得莫斯科包围战的胜利。
此次会战德军伤亡50万,其中冻死约10万。
苏联最大的特点是领土广大,即使失去莫斯科还有广阔的东方领土,失去欧洲部分还有亚洲部分。
因此苏军可以一退再退,不行就翻过乌拉尔山进入西伯利亚。
苏联另一大特点是冬天奇冷,而且时间长。
高纬度欧洲之所以能够适合人居住主要是靠大西洋暖流带来的热气,但是到了苏联的领空时力量已经很弱了,而且苏联接近北极圈,所以莫斯科一带远比西欧寒冷的多。
苏联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早就适应了,打仗、生产都不耽误事,可的国家的人去就不行了,根本耐不了冻。
德国法国要比苏联暖和的多,这就象广东人进入东北。
苏军往后退一步德军的战线就拉长一步,后勤运输线就会远一步。
在寒冷的莫斯科,苏军要是实施坚壁清野,必须是德军的噩梦。
这就象弹簧一样,德军是越拉越长,苏军却是越压越紧,最终的反弹力将起大。
德国入侵后苏联就将大量的工厂设备迁移到西伯利亚,这也是后来苏军坦克多于德军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苏联工业不会因莫斯科陷落而瘫痪,相反德军在苏联却得不到什么物资给养,大雪封境的情况下根本实行不了以战养战的目标。
俄国人是一个战斗的民族,自俄国成立以后从来没有投降过,即使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军虽然经常被德军打败,但从来没有人投降。
因此德军即使占领莫斯科,也不会象法国一样投降。
相反德军占领莫斯科后会陷入泥潭,作战越来越吃力,最终被苏军把败,就象拿破仑一样灰溜溜的失败而归。

参考:
苏德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发生于1941年末的莫斯科战役正是苏德战争中的一场关键性战役。
在这次战役中,德国中央集团军司令包克指挥数百万军队及大量的飞机和坦克,试图以泰山压顶之势攻击莫斯科,以给苏联人更大的震动。
(莫斯科保卫战中苏军在发动反冲锋)但是由于德军在进攻中轻易的分兵(一部分主力被派往进攻基辅等苏军军事重镇)与苏军的坚决抵抗(包含一部分气候的因素),德军对莫斯科的围攻以失败而告终。
这时有人便产生了疑问,如果德军战术得当且苏军未能有效抵御,导致莫斯科被德军攻占的话,苏联人有组织的抵抗是否会就此彻底崩溃呢?不可小觑的军事潜力战争的胜败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作战的双方能否在作战歼灭更多对方的有生力量。
苏德战争正是如此,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到莫斯科战役爆发之时,欧洲东部的苏军部队在德军的突袭下遭受了重创。
但是德军在进攻之时也逐渐暴露了自己的弱点。
(苏军在野外进行整顿)那就是忙于攻占军事据点与掠夺战略物资,因此苏军部队虽伤亡惨重,可是被成建制歼灭的例子却屈指可数。
所以苏联上层得以借助广大的腹地收集与重组这些残兵败将,并在短时间内重组富有战斗力的部队。
而这些部队也在后来的复仇之战中给予纳粹以沉重打击。
(苏军的雪地作战部队)另一方面,苏联红军在欧洲的主力虽伤亡惨重,可是在远东地区却仍屯集有大量的战略预备军。
这支远东军团不仅装备精良,还在之前同日本关东军的作战中积累了宝贵的作战经验。
因此,即使纳粹德国的军队攻占了莫斯科,苏联人方面的军事潜力却仍旧存在,并依然可给孤军深入的纳粹军队以重创。
所以说,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固然重要,但并不是说莫斯科被攻占后,苏联方面便会因此而淡出同纳粹的斗争。
(苏联红军的远东军团在发动攻势)美英盟军的反攻就在纳粹军队大举进犯莫斯科的时候,美英等国已纷纷向处于危难中的苏联伸出了援手,他们知道。
一旦苏联的抵抗意志被纳粹击垮,美英将会唇亡齿寒。
所以就在苏联官兵同德军鏖战东线时,美英等国所提供的战略物资已源源不断的运抵了苏联境内。
这些援助虽暂时不可从根本上改变战局,但对于苏联人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对于战争中遭受重创的苏联空军,美英亦给予了不小的支援)但是美英的援助仅仅是一个开始,就在第一批援助物资到达莫斯科城内的时候,美国庞大的国家动员机器才刚刚开启。
在短短几个月内,美国人的军工生产便很快赶上了轴心国同盟,并组建起了一支又一支武装到牙齿的现代化军队开赴到不同的战场。
因此,莫斯科的保卫战固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可是即使莫斯科被纳粹军队攻陷,美英仍可从容的调度军队对纳粹在地中海与西欧的军事据点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可以预见的是,在今后的战争中,战局将对反法西斯联盟越来越有利。
(战争中的美国的战斗机生产流水线;图片来自铁血网)多行不义必自毙除了深究战争本身之外,我们更应意识到纳粹所进行战争的性质,近几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不少为纳粹侵略翻案的观点与文章,但是即使这些文章再大肆渲染,却依然无法改变纳粹侵略的本质。
纳粹依据自己畸形且狭隘的民族观,将世界上的人类划分为三六九等。
(纳粹对其眼中的“劣等人种”进行迫害)对于他们眼中的“劣等人种”,纳粹不仅极力要将他们置之死地而后快,还对于“不入自己法眼”的人类文明积淀进行大肆迫害,无数的家庭也因纳粹的迫害而家破人亡。
因此,纳粹的侵略是非正义性的。
包克即使能占领莫斯科城,也不代表纳粹在整场战争中能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在莫斯科保卫战爆发前,纳粹的战争机器已呈现出疲态。
换句话说,纳粹的扩张已达到了他的极限。
因此,即使莫斯科被攻破,也仅代表反法西斯阵营为夺取最后的胜利还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但并不代表整个战争的结局会因此而彻底逆转。
笔者在此忽然想起了莫斯科保卫战中苏军一个上校的话——我们已无路可走,身后即是莫斯科城。
但笔者更认为,莫斯科城之后,即是来自全世界的正义力量对于纳粹血海深仇的清算和被压迫者的解放。
莫斯科也绝不会孤军奋战。

参考:
苏联的卫国战争是二战中最值得大书特书的战役,时间从1941年6月22日至1945年5月8日,是二战历史上人数参与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也是参加兵种最丰富的一场战争!苏德之间的鏖战牵制、消灭了德国大量兵力和资源,为日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敲响了战鼓。
曾几何时,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已经看到了苏联首都莫斯科红场的塔尖,但是最后仍然在一系列指挥失误、和苏联红军的殊死抵抗下功败垂成。
很多军事迷都爱好分析,如果德国人真的攻陷了莫斯科,卫国战争会是个什么景象。
其实,即使莫斯科真的失陷了,德国人也难逃失败的命运。
为何这么说呢?
有三点理由。
第一:苏联庞大的战略纵深苏联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有2,240.22万平方公里之多。
即使莫斯科被攻破,也依然有庞大的领土供其闪转腾挪。
1812年夏,法国皇帝拿破仑集结军队61万,大举入侵俄罗斯。
俄军在总司令库图佐夫的建议下,主动放弃了莫斯科,一方面实行焦土政策破坏法军补给,一方面以游击战的方式骚扰敌人,最终让拿破仑不得不放弃战争,以几十万人的生命为代价迎来了自己军事生涯最惨烈的失败。
之所以库图佐夫敢于放弃莫斯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己方领土面积庞大,即使战局不利,依然可以用空间换时间,静待反击时机的来临。
第二:苏联的军事工业虽然不如德国,但是拥有补给快速的优势,所以不怕损失苏联是一个工业化比较晚的国家,但是工业化的速度却非常之快,十几年的时间就已经成为了欧洲的工业强国。
为了发展工业,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甚至大量出卖农业利益,不惜让农民成为赤贫。
这种工业化的做法虽然不值得提倡,但是其决心却是显而易见的。
在卫国战争时期,苏联的兵工厂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武器生产能力。
虽然在战争初期,苏联武器的性能和质量都不如德国,但是却有着更多的数量。
加上德军是进攻一方,武器需要从后方长途运输过来,而苏联则是在自己家里进行战争,补给路线相对要短很多。
这就造成了苏联武器不管是在数量还是补充效能上都要超过德军。
而莫斯科并不是重点军工产地,即使丢了,也只是在士气上打击苏联人,但对战争实力的影响并不大。
第三:苏联要命的冬天对于苏联来说,最厉害的武器不是自己的军队,而是当地极其寒冷的天气。
莫斯科附近,年平均温度为-13度左右,这还是在有夏天高气温的拉动下才达到的。
一到冬天,苏联大地上-50度是常事儿,有记录的最低气温甚至达到了-70度。
这种极端的天气,不是生活在别处的人可以忍受的。
1812年的拿破仑,之所以能在俄罗斯扔下几十人具尸体,主要的原因就是赶上了非常极端的天气。
对于德国人来讲,这个问题同样存在。
所以早在巴巴罗萨计划制定之初,希特勒及其参谋就非常希望战争能够在苏联入冬之前结束。
但是因为刚才提到的两个原因,致使尽快结束战争变成了一种奢望,德国不得不在冬天和苏联作战成为了一种不可避免的定局。
而恰恰是致命的冬天,给了德国人致命一击:坦克燃料不耐低温,所有战车等于报废、枪栓被冻住,德国人几乎无法战斗、站前的大衣配备被证明无法抵御苏联的低温,无数的德国士兵被冻死。
反观苏联士兵,他们的冬季装备是非常齐备的:人有暖和的军大衣,枪有防低温的保护套,就连坦克的燃料都是防冻的。
虽然不能说一进入冬天,德国人就成了待宰的羔羊,但是至少已经从下山虎变成了受伤的狼,凶猛程度大打折扣。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的失败也就成了定局。
即使拿下了莫斯科,这种局面也是无法改变的。

参考:
苏德战争中如果莫斯科失守了,那么苏联还能不能战胜德国呢?
这个假设的话题非常好,但要分这两个前提来详解:一,莫斯科失守,斯大林已经逃离这种情况下,说实话,一个城市的失守对战局影响也许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大,因为斯大林他还在!解放战争中,我军就是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上。
只要斯大林还在,那么苏联人的抵抗就不会消退,有时候不要小看一个领袖的作用,关键时刻他就是一个定海神针,虽然很多人会认为个人崇拜搞不得,但这种生死存亡情况下,还真不能少了他。
莫斯科没了可以夺回来,斯大林要没了,总不能去把列宁叫醒吧!二,莫斯科失守,斯大林被杀或者被俘这种情况就非常严重了,严重的原因并不是莫斯科一个城市的失守,而是斯大林不肯撤离,最后被杀或被俘虏,这对整个苏联人民的抵抗决心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
整个苏德战争中,苏联之所以动员能力巨大,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和斯大林这个主心骨,但如果这个主心骨没了,那么整个苏联的国家的根基就会动摇,很多反动势力就会趁机崛起,甚至是和德国人合作,那么苏联的卫国战争前景非常不妙!因为莫斯科的失守和斯大林的被俘或被杀,苏联将会面临更加凶险的被侵略威胁,并且肯定会被希特勒步步为营最后蚕食,失去信仰和坚持的苏联人也将马上失去强悍的战斗力,朱可夫也将无用武之地。
当然,莫斯科作为这么重要之地,而且斯大林坚持自己不撤离,那么苏联人也不会这么轻易的丢给德国人,莫斯科虽然是苏联的首都,但是在世界看来,就是东方老虎的利牙,世界的焦点,莫斯科的生死存亡不是苏联一家事,而成为整个二战中最大的变数。
因此,在莫斯科保卫战中,苏军大战最惨烈时依然举行盛大阅兵式,胜利后还让十万德国战俘在莫斯科游街,这一系列动作,都无疑给了希特勒和纳粹德国一个狠狠的巴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