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日军把全部兵力都投入苏联战场后果会如何

这个题目很有趣,日军投入全部兵力北上进攻苏联。
如果日军真把全部兵力投入到苏联战场后果会如何?
日本进攻苏联必败。
    先来看一下1941年日本为什么要南进,根本原因是关键性资源缺乏,石油和橡胶,因为当时中国“没有”,在中国最可能存在石油的东北和朝鲜北部找了个遍都没有,但东南亚有。
在偷袭珍珠港之前,日本已经在实行汽油配给了,而当时日本的石油储备在极其节省的情况下仅仅可以使用一年,这将对日本的军事极为不利,日本还要支撑一支庞大的舰队,如果日军当时不北上,也不南进,都将因为石油储备枯竭而使日本在中国战场处于极其不利的局面,因为飞机坦克和卡车将毫无用武之地。
此外北上,首先海军派会竭力反对,如果北上那么联合舰队就变成了运输舰队,除了开始能用来进行空中支援,争夺港口外,别无用处。
日本对苏联陆军处于绝对劣势,日军缺少坦克装甲车,而且吨位太小,装甲太薄,一个海权国家和一个陆上霸主兼前欧洲工业第一的国家比,没有多少胜算。
而日本选择南进也是因为海军强大的原因。
如果北进打不动,就是引火烧身,将面临中国和苏联的夹击,因为缺少油田会导致储备的石油枯竭,接下来举步维艰。
在39年诺门坎之前苏联就在东北边界外屯下了大量军队,多为精锐之师,41年日军南下后才调回部分,以远东征召部队进行补充,即使在生死攸关的莫斯科战役时,远东集团军规模还是达到了130万人。
日军要想北上,这些部队必须消灭而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100多万日军大举入侵,100多万日军对抗130万装备优势的苏军,本土必然还要大规模征兵,苏联考虑到对付德军,会采用老手段,动员除苏联在东欧部分的4000万人口,那么德军方面的压力又会减少多少。
随着德军的停滞不前,希特勒的野心不会停滞不前,他分兵计划依旧。
(25的吨谢尔曼和日军的小坦克合影)于此同时一旦日军打进远东,其天气不适合飞机飞行,日军少有的坦克,运输的汽车因地形天气原因举步维艰,而苏联有远东铁路,物资源源不断,日军后勤紧张,石油越来越少,前线攻势受挫,日军的小坦克就连T-26也打不过,被困在远东,考虑到中国的问题,在东北还有留下一支规模很大的部队,你去打苏联的同时,德国的德械装备源源不断的运到中国,这不得不提防。
参考德国一方入侵时美国一共给了苏联仅坦克1.25万辆,飞机1万多架和数量庞大的汽车物资,如果两个法西斯同时夹击苏联,虽然美苏意识形态不同,但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我们不会把世界拱手送人,恐怕援助物资要翻倍。
德国本身机械化部队就强,有了这些援助顶多由攻变守,那本来就被拖死在远东的日军岂不是~~。
二战中仅仅中国就能拖住100多万日军,远东的地形更适合拖住大兵团,装备优势强于中国太多的远东集团军在加上新征召的远东士兵,以远东人守远东土,犹如明末的辽人守辽土效果一样,近200万士兵在优势地形装备下可拖住数百万缺少后勤的日军,甚至可以一战。
但这是设想,日军北上图什么,他们想要石油可此时苏联主要石油产区在高加索地区,德军那么近都夺取不了,更何况远在远东的日军,日军呼应德军,那么德军会把到手的油田分给日本吗?
如果分了高加索地区给日本,那日本岂不是控制了3/5的苏联。
打下远东,日军能得到的只有铁矿煤炭和这一片贫瘠的土地,这些中国有的是,东北有的是铁矿煤炭,山西煤炭更多,石油想要只有东南亚最方便,最快捷。
由此日军北上必败,进攻中国是当时环境下的必然选择,日本的基本国策。
(HB)
参考:
如果当年在苏德战争期间,也就是苏联被德国打得“找不着北”的时候,日本举全国之力进攻苏联的话。
我认为苏联很悬、不是一般的悬,而是非常悬。
很多人说二战的时候,日本根本不是苏联军队的对手。
其实我觉得这种说法有点绝对化了,日军在二战中的战斗力还是不错的。
这一点也可以从太平洋战争中感觉到,二战时美军应该是武器装备、火力水平最高的军队了。
可是日本依然和美军在太平洋上血拼了三年多。
我们来看看太平洋战争中最惨烈的一战:冲绳战役。
这一战美、日双方激战了96天,其中惨烈的“白刃战”就打了82天。
此战中美军有32艘舰船被击沉,368艘被击伤,其中还有13艘航母。
美军阵亡、受伤和非战斗减员总共达到了75000人。
可见日本军队的战斗力那可不是吹出来的。
日俄战争以日本的全面胜利而告终近代一直到二战结束为止,日本和苏联(沙俄)总共打了几次大的战争,战绩是一胜两负。
第一次日、俄战争那就不用说了,双方在东北展开了血战,最终是日本取得了完全胜利并顺势控制了东北。
诺门坎战役我们来说说1939年5月开始的诺门坎战役,交战双方的主力依然是日本VS苏联。
这场战役历时135天,双方投入战场兵力达到了15万人
这场战役虽然是日本提出的停战要求,但是最终的结果是:承认现存边界结束冲突。
我们来看看这场战争的双方损失情况:苏军真正死亡人数约9700人,另外约16000人受伤;
日本方面阵亡人数为7696人,负伤人数为8647人,下落不明的人数为1021人。
总之一句话,这场战争打到后来双方都不想打了而已,日本在这场战争中是败了,但绝不是像某些人说的惨败。
我们下面来分析两个问题:一是,1941年日本如果全力北上进攻苏联会怎么样呢?
二是,日本当年为什么跑去进攻美国,而没有北上进攻苏联呢?
如果日本在1941年协同德国一起进攻苏联的话,苏联也许真的扛不住了二战中,苏联最困难的时期应该是在1941年底的时候。
这一时期苏联自己差点被德国给完全打崩溃了。
我们先来看看,苏德战争初期,苏联到底有多惨吧: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然集结了550万军队、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同时从三个方向对苏联发起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
苏军在基辅战役中几十万人被俘苏联在完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被动地投入了战争,当然苏联自己在前期把自己也折腾惨了(集体化、大 清洗)。
苏德战争一开始的时候,苏联军队完全是一溃千里、不堪一击的状态。
战争开始的短短18天之内,德军突进苏联600公里。
第一天的战斗,苏联空军损失1200架飞机,其中800架还未起飞就被炸毁。
往后的日子里,成批、成片、成建制的苏军被德军围歼,基辅战役中苏联被俘、被围歼人员就达到了70万人。
著名的红场阅兵时,德军已经有200万人兵临莫斯科城下了1941年11月7日的时候,德国已经打到了离莫斯科只有20公里的地方。
虽然这时候的苏联表现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还举行了著名的《红场阅兵》,可当时苏联统帅部心里也是没底的。
莫斯科战役前,苏联人转移了100万车皮的物资,莫斯科城里的苏联高级领导们也随时准备撤离了。
窘迫的苏联士兵
此时的日本国内也在进行着争论:到底是北上给苏联致命一击呢?
还是南下太平洋去进攻美国呢?
当时日本国内著名的军事家石原莞尔主张日军应该以满洲为基地,全力北上攻打苏联,即便是日本打输了战争,美英也绝对不会坐视不管,必然会帮助日本遏制苏联南下。
如果日本此时采用了石原莞尔的建议,估计二战的历史又要改写了。
我为什么觉得在1941年底日本全力北上攻打苏联的话,苏联会扛不住呢?
1、大家都知道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珍珠港导致:美国全面对日宣战。
我们来看看美国消灭了多少日军:美国消灭了日本陆军精锐的60%
大家想一想,如果这几百万精锐的日军不跟美军打太平洋战争的话,都用来北上进攻苏联会是什么效果呢?
2、1941年底的苏联已经被德国人打得差不多了,家底都给掏空了,如果再加上日本的致命一击的话,估计不死也难。
美国援助苏联的坦克正在吊装3、苏联能够在后期绝地反击德国,美国人的援助是帮了大忙的。
如果日本不空袭珍珠港,美国不参战的话,这些天量的援助也不会那么快地给苏联。
有些人说苏联不要美国的物资也能战胜德国,其实我并不这么认为,如果没有美国的大力援助,估计苏联和德国会形成僵持局面的。
我们来看看,美国二战时到底援助了苏联多少东西:飞机: 14018架、 坦克,装甲车: 22800辆、各种运输车辆54万多辆、高炮 7944门、冲锋枪:108293挺……另外还有各种军事物资:无烟火药130713吨、炸药32237吨、钢材:2589766吨、铝 26110吨、石油2622357吨、化学品 631017吨、各型舰艇:672艘……到了战争后期的时候,美国援助苏联的物资有很多已经完全超过了苏联自己的生产总量了。
大家不要忘了一件事情:苏联反攻德军是在1942年以后了,这一时期也是美国开始援助苏联的时期。
4、苏联当时在远东地区的兵力只有区区八十万人,而且精锐部队都是在与德国的生死决战之中,很难抽调出来的。
此时日本从远东发起对苏联的突然袭击的话,苏联是扛不住的。
总之一句话,如果日本在1941年苏联最困难的时候,放弃与美国的作战转而全力北上攻打苏联的话。
我认为苏联是非常危险的,甚至有全面失败的可能。
延伸阅读一下:为什么当年日本不去和德国夹击苏联,反而去空袭珍珠港与美国人开战呢?
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起了空袭美军珍珠港之战,从而导致美国对日本全面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很多人说日本不去攻打苏联那是因为害怕苏联、因为在诺门坎战役中被苏联打怕了,我觉得这基本是胡扯了。
诺门坎战役虽然表面上是日本战败了,可如果算损失的话,苏联人的损失可能会更大一点。
二战时的日本可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角色,他们都敢去主动攻击美国,难道还不敢去夹击当时已经“半死不活”的苏联。
至今也还是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地区,当年那就更加荒芜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日本为什么没有去夹击苏联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1、当时日本没有北上攻打苏联的必要,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在当时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存在,即使占领了之后也解决不了物资供给问题。
日军之所以在东北和蒙古与苏联对峙,发生了诺门坎战役,原因在于日本害怕苏联南下。
当时苏联正被德国打得惨不忍睹,已经不可能有实力南下打击日军了。
2、日本之所以要空袭珍珠港,一个最核心的原因就是:美国封锁了日本的原油进口,日本当时是极度缺乏石油的。
话说回来,只有保证太平洋的畅通才能进口石油,打苏联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3、整个二战期间日本的大本营都有一个问题:海、陆之争。
也就是到底优先发展海军,还是优先发展陆军的问题,当时海军占据着绝对的优势的。
于是乎,山本五十六就带领着日本联合舰队去空袭珍珠港了。
4、当时的德国其实并不需要日本人帮忙的,估计还有点害怕日本人出兵后赚取了利益。
大家不要忘了,日本在空袭珍珠港之前,德国基本是吊着打苏联的。
总之一句话,历史是没有如果的,二战的结果早就已经注定了。
不过我还是想说,日本如果在1941年和德国夹击苏联的话,苏联恐怕真的要说:“拜拜再见了”。
因为那时候苏联被德国人吊打,美国援助的物资又没有到……最后我想说,二战最大的转折点应该就是:日本空袭珍珠港了,因为美国这头战争“巨兽”被彻底的唤醒了,在这一刻,二战最后的结局也已经注定了。

参考: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二战就会完全不同。
很多人认为,苏军比日军强大得多,这是很大的误解。
比如在诺门罕战役中,日军坦克战并没有落下风,当时苏军还只有BT3/5/7坦克这类坦克,并不强于日军的95式。
空军更是占了上风,日军战斗机从开始到最后,始终比苏军要强一截。
苏军完全是依靠兵力和火力的巨大优势,才击退了日军。
比如合围23师团2万日军的苏军,高达6万多人,火炮是日军3倍。
即便如此,苏军伤亡高达2万多人,日军只有1万多人。
要知道,当时日军正在陷入侵华战争泥潭,根本不敢集中主力和苏军拼。
而苏军当时并没有打仗,所以敢打敢拼。
如果日军将侵华日军120万和南下对付英法美的75万南方军,全部投入北上作战,那是非常可怕的。
面对着200多万日军,苏军就算再强,至少也要拿出200万
根据诺门罕战役苏军的表现,恐怕200万苏军还不够。
要知道,如果是一对一单挑,苏军拿200万不对自然小意思。
但当时德军正在西线把苏军打的一败涂地。
苏军将远东的很多精锐部队都掉到西线,这才获得了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
如果有二三百万军队被日军牵制,苏军尚且不是损失几百万部队而已,还要冒险两线作战。
军队和物资要在长达1万多公里的国土来回运输,就算今天也是撑不住的。
那么,苏军就有可能出现顶不住,全军败退到西伯利亚的情况。
自然,苏军顶不住的是德军,日军恐怕最多只能占领远东或者外蒙古而已,不可能进入西伯利亚。
那么苏军未必会垮台,但想要独立反攻可就难了。
甚至只能靠盟军诺曼底登陆,占领柏林以后,苏军才能收复莫斯科了。
那么,冷战也就没有了,苏联不会是超级大国,因为他的很多加盟国必然在盟国扶持下独立了。
只是,日本会北上吗?
当然不会了。
就一句话:北上了,石油问题怎么解决?

参考:
日军如果把全部兵力都投放到苏联,日军连现有那点战果都保不住,最后一定会打崩。
实际上日军二战期间没有进入苏联,而是把数十万关东军都放在东北,恰恰是用来防备部署在远东的苏联军队啊。
人家是单纯的想防御,连进攻的意思都没有。
苏联在远东这样一个相对不重要的战场,部署的军队从1941年70万人增加到1945年的174万人,炮从10080门增加到29000多门,坦克从3100辆增加到5200辆,飞机从4140架增加到5100架,日本人哪里有什么进入苏联战场的机会啊?
敢打就是送菜。
而日本巅峰时期也只有100万关东军(41年),分属15个师团,其中只有1个是机械化师团。
而独立战车第1旅团是日军唯一的装甲部队。
这还是巅峰期,其他大部分时间关东军仅有40万人。
和苏联打拿头打?
实际上日军能在中国横行无阻的甲种师团(日方自己的说法是挽马师团),大概有28000人左右,一般能配备7000多匹马和100-150辆汽车。
而苏联一个14000人的步兵师配的汽车就超过了这个数字。
苏联一个步兵师马匹大概是3000多匹,不及日军一个师团数量,但人均马匹数量和日本比差的不大。
所以从后勤能力和机动能力来讲,苏联一个最普通的步兵师都比日军甲种师团要强。
这仗怎么打?
实际上得益于强大后勤的支持,诺门罕战斗后期就已经出现苏军把关东军打崩的迹象,还好及时停战,不然持续下去最终关东军会吃大亏。
诺门罕战役中的日军从以战养战的角度,日军和远东的苏联部队作战得不到任何好处。
好赖不计伪满洲国还是给日本提供了大量初级工业品的,比如煤炭、钢铁,木材,然而如果日本不用重兵守护这片地区,那么伪满将变得和华北山东一样,被敌后抗日武装渗透的千疮百孔,根本无法保障最起码的占领地秩序维持,那些留守的少量日军生命安全都成问题。
而且西伯利亚有什么呢?
这边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大城市,当时也没有开采石油。
日本由于地质学上的认识偏差,坚持在辽河地区勘探油田(6000米深没实力开采),而更浅层的大庆油田反而发现不了,西伯利亚的油田怎么可能发现呢?
所以进入苏联战场讨不到任何好处。
苏联展示缴获的日本9O式铁帽如果把华北派遣军也投入苏联战场呢?
华北派遣军巅峰时期有二十三个师团又十七个旅团,共计85万人,但这只是1939年的情况。
如果全部进入苏联作战,那么相当于让国民政府直接把控制线推到长城以北,汪伪和华北汉奸自治政府都不存在。
而共产党武装也会把华北、山东的敌后多达几十万的抗日武装直接涌入到东北,直接威胁伪满统治。
到时候伪满的工农业产品还能不能正常生产和运输都是个问题了,而100多万军队在西伯利亚和远东作战,还能指望日本从本土运粮食过去?
那估计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部队饿死事件就要在日本出现了。

参考:
日本永远不可能将自己全部兵力用去攻打苏联,这是典型出力讨不着好处的事情。
二战期间日本海军综合实力排世界第三,仅次于英美,然而提起陆军来就算了,武器装备和战略战术基本停留在西方国家的一战时期。
对付一些实力较弱的邻国还行,像其他军事大国可不好啃,搞不好会被反碾压。
好在也就日本士兵的战斗意志较高,又有狂热的军国主义思想,所以直接提高了其作战能力,但是武器装备和战术思想的差距可不是靠“万岁冲锋”就能弥补的,尤其是是像苏联这种玩大纵深战略的国家,一个冲锋本子是根本抵抗不住的。
看看苏德战场上双方的较量,从武器装备的性能和规模比较,日本陆军根本就不在同一等级层面。
从兵力投送方面来看,日本有这个能力将大部分军队投入到苏联战场,这得益于日本海军,如果论起玩海战,那么十个苏联海军绑一起也不是联合舰队的对手。
怎奈苏联是有战略纵深的大领土国家,就算日本依靠强大的海空力量建立桥头堡稳固登陆港口,那么陆军绝对难以往纵深制造战果。
接下来就是要考虑日本陆军在何时登陆苏联最佳了,从苏联角度出发过早过晚都不怕日本,那么最害怕的时候就是各种格勒战役期间,这个时候与德军打的最难最苦,此时日本在背后插刀绝对是苏联最不想看到的,但绝对不是致命的。
日本在二战期间动员兵力最高时可达900万,但是质量不行,尤其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下滑严重,在这之前还算凑合,我们姑且算日本能集合300万军队在海军的支援下参与对苏作战,实际上会远远低于这个数。
就个人感觉,苏联方面拿出50万部队防御应该足够了,而现实中苏联做的更加稳妥。
再来看看1941年12月苏联用于防守远东方面的军事力量,步兵师24个,骑兵师2个,坦克师4个,航空兵师23个,此外还有11个步兵旅,7个坦克旅,4个航空兵旅。
整个战略纵深共计15道筑垒防线,总兵力达到134.3万人,坦克2100多辆,飞机约3200架,各类火炮8700多门,抛去后来抽调的11个步兵师25万人,远东仍然还剩下110多万部队,而且坦克飞机数量没有减少。
再来看看关东军的兵力,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关东军的质量是整个日军中最好的,兵力大约在77万人左右,装备300辆坦克和552架作战飞机。
我们姑且直接将关东军乘以4,再找补一点给它300万兵力加上1500辆坦克和2500架作战飞机,这样一来除了总兵力比苏军多外,武器装备上仍差一大截。
尤其是日本坦克,这可不是在抗日战场上,几门小口径反坦克炮都是稀有品,而且弹药还不管饱。
苏军步兵师除了装备各个口径反坦克炮外更有数不胜数的反坦克步枪,应付日军的脆皮坦克不会比打玩具难多少。
再加上苏军成熟的坦克战术和步坦协同,搞不好都不用防御,一个冲锋能将日军赶海里去。
用大口径火炮打日本坦克都是浪费资源试想一下就算把这货当成固定防御炮塔用,也会让日军颇为头疼。
实际上与其被动防御,还不如主动出击,日军连像模像样的反坦克武器都少的可怜,不难想象他们将继续用“肉蛋”攻击与苏联坦克同归于尽。
当然战场上的形势变化莫测,如果求稳,这个兵力和装备绝地能抵抗的了日军,而日本发疯似的与苏联硬杠,那么对其他国家来说这绝对算好消息。
到1944年的时候,总共从远东抽调的兵力达到40多万,可见越往后越不把关东军放眼里。
二战末期,在日本本土运不出去的重型战车。
我是军武奇兵,欢迎您的交流与观点,感谢您的支持与
苏联本身在远东地区的驻军就比较有限,日军如果再一次复制日俄战争时的奇迹,则苏联形势将变得非常严峻。
而日军一旦失败,必将全军溃败。
一直以来轴心三国都没有形成完整的同盟形势,德国立足欧洲所向披靡,意大利对非洲更感兴趣,日本则在战争最初一直纠结于北进还是南进。
在最初,因为陆军与海军向来关系不合,因此迟迟没能下定决心是北进还是南进。
诺门坎战役和张鼓峰事件日军都以失败告终,日本军界里南进的呼声占据了上风,苏联可以说是长舒了口气,两线作战,东西夹攻是苏联最担心的事情。
二战爆发后,苏联在远东的兵力一直都非常有限,1941年6月,苏联在远东的兵力仅有70.3万人,炮10080门,坦克3188辆,飞机4140架,舰艇94艘。
诺门坎战役结束后,苏联担心日军积蓄力量卷土重来,遂不断往远东地区增兵,到1942年7月,总兵力已达144.6万人,炮11759门,坦克2589辆,飞机3178架,舰艇107艘。
日本如果坚持要把全部兵力投入到远东地区,估计等不到和德军会师在莫斯科城下就已经被消灭的光光了,苏军,是日军当时想碰又不能碰的硬骨头,日军硬扛苏军至少有三大不利因素摆在他们面前。
一:日军后方前线都将遭到重创,北进之路难度极大在进攻苏联之前,日军已经将朝鲜吞并,中国的东三省,中原地区大部沦陷,日军的关东驻军加上中国方面派遣军,兵力接近200万。
论兵力,日军对苏军有压倒性优势,装备虽然差点,但苏军在远东同样也好不到哪去。
日军可以选择将全部兵力投入到苏联战场,却无法面对中国战场的绝地反击,还要预防韩国光复军在后方搞事情。
日军攻打苏联,前线后方都难以得到保障,特别是后勤补给、机场通勤,中国抗日力量对日军都是致命的打击。
二:远东地区的作战条件极为艰苦,日军作战优势大打折扣西线的苏德战争德军最后为什么会失败?除了给养跟不上,德军还要面对苏联极其恶劣的冬季气候条件。
数百万德军,在苏德战争中被冻死冻伤者不计其数。
而远东地区,其气候条件比之苏德战争更加恶劣,冬季低温可达零下20到30度,这对于日军来说是个致命的威胁,而对于苏军来说,这种极端低温根本不算什么。
厚厚的积雪还有可能使武器装备失去作用,同时也给日军的后勤给养带来巨大的压力。
而苏军则没有这一方面的担忧,如此看来,日军进攻苏联远东地区,本身恶劣的天气条件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三:日军内部意见不统一,海军陆军长期互掐全力进攻苏联,日本陆军将唱主角,更何况,苏联三大舰队中的太平洋舰队也绝不可轻视。
南进的战略决策和北进的区别在于,南进是陆军、海军平分秋色,而北进,基本上就没有海军太多的事。
在陆军、海军关系向来紧张的日本军界,陆军唱主角,这绝对是海军不愿意看到的,可想而知全力进行侵苏战争,日军自身的内耗会对战争造成多大的影响。
日本举全国兵力投入到侵苏战争,必将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日军在苏军严阵以待之下,会逐渐的陷入战争泥潭,再加上后方中国、朝鲜对日军的制约掣肘,日军将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地步,这将加速日军的覆灭。
二战的格局将迅速改变,更何况,日本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石油奇缺,虽然远东地区石油储备丰富,但面对实力雄厚的苏军,南下攻打小国林立的东南亚国家也许是日军最明智的选择。

参考:
如果日军把全部兵力都投入苏联战场的话,那么最好的结果就是在饿死前遇到苏联部队,赶紧投降,运气不好的话就是全部饿死在原始森林里。
在二战时,日军的后勤补给能力非常糟糕,对日军来说,作战距离超过100公里就是远距离,调动超过200辆汽车就叫大量,一年的子弹产量只够欧洲战场一次大规模的战役,和欧洲强国根本无法相比。
以诺门坎战役为例,当时日军的主力部队是第23师团,战场距离日军的补给点海拉尔不过250公里,而且关东军特意将军部直属的机动车队加强给23师团,但是后勤工作还是一塌糊涂。
由于汽车太少,大部分汽车只能用于运送炮弹等物资,所以日军主力不得不背负40公斤的物资,6天里步行250公里赶到将军庙,体力消耗极大,严重影响了接下来的战斗。
而炮弹虽然有汽车运输,但是数量也严重不足,当时日军前线的炮兵只储存了两个弹药基数,战斗第三天就已经不够了。
问题是除了运力之外,由于长期深陷中国战场,日本的弹药耗费很大,库存严重不足,这些炮弹已经是关东军70%的储备。
除了弹药,前线食物也严重不足,士兵只能每天清晨吃一顿饭。
整个战争期间,日本只给前线运去了2000吨物资,而补给线长达700公里,是日军两倍
在这种情况下,第23师团兵器勤务部长近泽大佐觉得前景黯淡,在战前就选择了自杀。
所以日本根本没有后勤能力支撑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在关东军后来制订攻击苏联远东地区的作战计划时,干脆放弃了后勤计划,所有物资由士兵随身携带,而补给则指望通过缴获。
对此方案有不少反对意见,有人指出士兵所携带的补给根本无法坚持到击败对方获得缴获之时,不过关东军那批制订计划的疯子则答复苏军肯定会不战而逃,那么补给还是够用的。
这一计划后来被牟田口廉也照搬,用在了东南亚战场上,就是著名的英帕尔战役。
这次战役中牟田口廉也按照关东军的方案,下令日军在没有后勤补给的情况下攻击英帕尔和迪马布尔。
最后由于缺乏补给,日军惨遭失败,很多士兵饿死在败退的路上。
相比之下,东南亚战场至少是在热带地区,西伯利亚可是苦寒之地,那么几百万日军在茫茫荒原上没有吃的,天气又冷,如果不早点当俘虏,就只能等着冻死饿死了。

参考:
大家是否知道从边境口岸满洲里到莫斯科的距离有多遥远?
按中俄列车的直线运行长度,是5124.1公里,注意啊是直线距离已经超过了10000里,期间还要经过数千里不毛之地的西伯利亚大荒原。
就算日本人击败了远东苏军的主力,以日本陆军的机动能力,到达莫斯科城下也至少需要三个多月,因为强行军也就是平均日行50公里,抵达目的地已是严冬的1941年底或者1942年初,日本鬼子去避暑吗?
(楚云飞升官了)苏德战争爆发的1941年夏天,日本陆军共有51个野战师团,加上杂七杂八的独立混成旅团、野战补充队和特种兵部队,拢共有230余万人(1941年底全国总兵力为276万人,其中海军35万余人)。
也就是说,如果1941年日军配合德军夹击苏联的话,倾巢出动也就是不到200万兵力(必须去除支援部队和后方勤务部队),那也就意味着,完全放弃中国占领区和半岛、本土的防卫,你问问日本人敢吗?
所以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军大本营能够用来对苏作战的只有作为战略预备队的“关东军”,这支罪恶部队在1941年还只是“方面军”级的建制(1942年10月升格为总军级),至1941年“关东军特别大演习”时经过裕仁特批的动员,也才扩充到31个师团约85万人,而这个所谓的“关特演”就是日本人唯一一次有点实力对苏动手的机会。
按照日军参谋本部初拟的作战计划,日军发动对苏进攻时的兵力应不少于25个师团,因此要从本土给关东军调入7个师团,从关内战场调入4个师团,另外还必须再从关内抽调6个师团作为战略预备队。
而在战略物资上,关东军当时所拥有的弹药仅可满足30个师团2个半月作战消耗,粮食仅可供30个师团1个月之需,汽油可供30个师团2个半月之用,看吧,别说打,关东军走到莫斯科城下,物资基本就消耗光了。
而斯大林从头到尾都对远东日军保持着足够的警惕,苏德战争爆发后,苏军远东部队始终没有向西线进行大规模调动,截止1941年6月28日,仅仅调走10几个飞行中队、一个坦克军和三个步兵师;
到7月12日,总共调走了五个步兵师和五个坦克旅,与战前相比,前者只占17%,后者只占33%,实力上并无大的减小。
即便是最吃紧时的莫斯科战役期间,也只秘密再调走八个步兵师。
与此同时,苏军还把远东地区当作新兵训练基地,也就是调走一批老部队,一定会调来一些新编部队,从而使总兵力始终维持在75万人的规模,尤其是在作战飞机和坦克方面,对日军保持着相当优势,日本人给关东军总共凑了600架作战飞机。
85万人对75万人,在诺门坎战役的阴影下,日本人没有丝毫的胜算,所以轻易不敢发动进攻。
所以日军大本营讨论和争论了好些天,才达成了“北进”的必要条件:第一,远东苏军大批西调,至少要调走三分之一
而苏联著名间谍佐尔格,在1941年9月14日发往莫斯科的情报里则断言,日本不会进攻苏联,除非以下三种情况发生:第一,莫斯科陷落;
第二,关东军的实力规模三倍于远东苏军的力量;
第三,西伯利亚爆发内战。
把日本人的讨论结果和佐尔格的判断全部加起来,其后的历史证明,哪一条满足条件了?
零。
那么如果日本人非得发疯进攻苏联又如何呢?
笔者个人的判断,如果从1941年7月间动手的话,关东军大概率可以击败远东苏军,但是耗时至少要两个月
千万别高估日军的机动能力,号称日军精锐的第3师团,只有67辆卡车和7750匹马,大部分鬼子兵都得靠两条腿行军。
至于苏联人的铁路想都不用想,早就被破坏得不能使用了,然后几十万日军饿着肚皮带着所剩无几的弹药,万里迢迢赶到苏联欧洲部分时,已经是冰天雪地的1942年1月。
斯大林不妨可以把斯大林格勒的反攻缓一缓,朱可夫集结的预备队百万大军掉头杀过来,然后饥寒交迫的关东军就被团灭了,东北早日解放,关内大反攻提前,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一幅图画吖?
别做梦了,历史是不可以假设的,哈哈。

参考:
苏联会失去远东地区,莫斯科也可能会被德军攻占,整个二战进程将会完全不同,二战后的政治格局也会随之改变。
1941年6月22日,德军及其盟国出动550万大军,兵分三路向苏联发起全面进攻,规模宏大的苏德战争正式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战争初期,德军长驱直入,取得重大战果。
在短短数月之内,苏联数百万军队被消灭,超过一半
到1941年11月,北路德军已经围困了列宁格勒,中路兵临莫斯科城下,南路完全占领了乌克兰,苏联命悬一线。
为了抵御德军的推进,苏联急切想从远东地区调集生力军前往西线,在得到苏联驻日本间谍机构“佐尔格小组”发来的“日本不会在年内发动对苏战争”的确切情报后,苏联领导人果断将数十万驻守在远东地区的苏军调往西线,作为生力军投入到莫斯科会战中,最终击溃了德军的进攻,取得了莫斯科会战的胜利。
这段历史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有趣的猜想:如果当初日本倾全力向苏联发起进攻,配合德军东西夹击苏联,那苏联最终的结果会是什么样的呢?
我来简单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二战时期日军的“北进”计划日军的确有一个“北进”计划,被称为“日本第一兵家”的石原莞尔在他的代表作《世界最终战争论》中,将苏联视为日本的第一假想敌,主张日本要发动对苏战争,占领苏联远东地区。
按照他的设想,侵占中国东北是日军向大陆扩张的第一步,将东北建设成为日本发动战争的总基地,与中国(指关内中国部分)展开全面合作,稳固日本在东亚的地位,同时与美国、英国等西方列强保持友好关系。
尽全力准备对苏战争,北上夺取苏联的远东地区,最后再进一步充实国力,准备与美国的最终决战。
但是,日本那些战略短视的将领们完全没有在意石原莞尔的意见,1937年日本稀里糊涂地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一脚踏入了对华战争的泥潭,消耗了日本本来就十分有限的战略资源。
侵华战争后日军并没有完全放弃北进计划,德军进攻波兰前后,苏日双方在爆发了诺门坎之战,这是日军对苏联进行的一次试探性行动,结果在双方均遭受损失后停战议和。
二战前的欧洲形势已经非常紧张,苏联随时都面临着德国可能的进攻,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联自然十分害怕日本进攻苏联远东地区,那样苏联会陷入德日两国的东西夹击之中。
因此在1941年《苏日中立条约》签署之前,苏联一直都在积极援助中国进行抗日战争,目的就是要让中国拖住日本,使其无法抽身进攻苏联。
苏德战争爆发以后,德军的胜利进军刺激了日本,日本随即着手准备进行对苏战争,企图趁苏德大战之际夺取苏联的远东地区。
1941年7月7日,日本陆军大臣东条英机下令实施“关东军特别大演习”,准备动员50万兵力北上进攻苏联,占领苏联远东地区。
正在日军积极准备北进之时,日美关系迅速恶化,根源在于日本在东亚地区的武力扩张严重损害了美英在这一地区的利益,双方矛盾加剧。
同时随着轴心国集团侵略战争的不断扩大,美国也意识到如果不尽快遏制日本的侵略,战火很快就会烧到美国的身上,于是便加紧了对日本的制裁。
1941年7月28日,美英两国宣布冻结日本在海外的资产,禁止日本用这些财产来购买战争物资。
紧接着,美国又宣布对日本实施全面的石油禁运,英国、荷兰随后跟进,这一下子切断了日本93%的石油供应。
如果没有石油,日本的战争机器将变成一堆废铁,根本无法继续维持其侵略战争。
为了解决石油问题,日本决定铤而走险,对英美荷开战,南下夺取他们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因为那里有丰富的石油、橡胶、锡等资源。
按照当时日本的实力,无法在南北两线同时开战,因此日本被迫暂时放弃了北进苏联的作战计划,转向南进,计划在夺取了东南亚以后再北上进攻苏联。
可见, 日本放弃北进政策实属无奈,如果不是美国切断了日本的石油、生铁供应,日本关东军肯定会借苏德大战之际挥军北上,占领远东地区。
但是美国的制裁打乱了日本的计划,使得日美战争提前到来。
如果日军将全部兵力用来进攻苏联将会怎样?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军总兵力达到210万人,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中国关内战场上的中国派遣军,总兵力约70万人;
驻中国东北的关东军,总兵力约80万人,日军精锐半数
如果日本不发动太平洋战争,又从中国关内撤军,除去日本本土用于防守的部队,日本可以用来进攻苏联的所有兵力约为200万人(极限动员后可达600万人)。
如果日本将这200万人在1941年末投入苏联战场,肯定会击败苏联驻扎在远东地区的数十万军队,占领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及苏联太平洋沿岸地区。
1941年12月,虽然将部分兵力调至西线保卫莫斯科,但苏军在远东地区的总兵力依然有134万余人,只是其中有80万是新征召的士兵,没有作战经验,真正有作战能力的部队不足50万人。
这支部队装备有8000余门各型火炮、2000余辆坦克及3000余架飞机。
日军与远东苏军相比,人数上有2:1的优势。
更重要的是,日本军队都是经过战火历练的精锐部队,作战能力绝非苏军新兵所能相比的,所以日军在实力上占有明显优势。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日军的作战能力远远比不上苏军,诺门坎战役就是例子,在这场战役中,苏军坦克大炮一顿砸,碾压般地击败了日军,使日军损失惨重,正是因为诺门坎会战的惨败,才迫使关东军放弃了北进的计划。
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在前面已经说过,日军放弃北进是因为美国切断了对日本的石油供应,日本迫不得已才放弃北进,铤而走险向美英宣战。
再说诺门坎战役的真实情况,实际上在那场战斗中日军的战斗能力要远远强于当时的苏军。
当时日军表面上总共动员了10余万兵力,但是实际投入诺门坎战斗的只有一个二流的第23师团和一些边境守备队,总兵力2万余人,其他大部队根本没有参加战斗,而苏蒙军队投入的总兵力则将近6万人。
不仅如此,苏蒙军在装备上也对参战日军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火炮比日军多6倍,坦克装甲车比日军多7倍,飞机比日本多2倍。
在弹药方面,苏军更是接近无限量供应。
整个战役期间,苏军消耗作战物资达8万余吨,是日军物资消耗量的近40倍,仅弹药一项,苏军就消耗了31000吨(中国八年抗战弹药消耗量仅为20万吨左右),即使这样,苏军依然没能完全消灭陷入重围的第23师团。
再看双方的战斗损失,苏军在战斗中阵亡9703,失踪701人,受伤15251人,合计25655人;
日军战死7696人,失踪1021人,负伤8647人,合计损失17124人;
苏军损失坦克及装甲车380余辆,日军仅损失30多辆;
苏军损失飞机250架,而日军损失为180架。
很明显,苏联无论是人员还是装备的损失都要远远大于日本的损失,以这样的实力比打出这样的损失比,真的很难说是苏联军队打赢了。
这一仗真的把日军打怕了吗?
当然没有,他们不但没怕,还很不服气,他们积极调兵遣将,准备再与苏军一较高下。
在第23师团陷入困境之后,日本大本营将精锐的第五师团(甲类)、第十四师团(甲类)、野战重炮兵第9、第10联队及高射炮部队、航空部队从中国关内调往东北,同时命令关东军第二师团(甲类)、第四师团(甲类)、第七师团(甲类)等部随时准备增援诺门坎前线。
只是9月1日德军突然进攻波兰,欧洲局势突变,日苏双方高层都有各自的打算,不想继续扩大战事,双方议定了停战协议,日军的反攻计划被叫停。
通过日苏两军在诺门坎作战中的表现可以得出结论:实战经验丰富的日军单兵作战能力要远远强于苏军士兵,尤其是步兵作战能力,到1941年年底时,这种状况不会有任何改变。
可以想象,如果日军在1941年年底倾全力进攻苏联,苏联驻扎在远东的那130多万军队根本不可能挡得住200多万日军的进攻,尤其是在其西线承受德军重压的同时,苏联的动员能力已经达到极限,根本不可能抽出兵力来支援东线,因此只能坐视远东驻军被日军歼灭或者主动放弃远东地区。
当然了,凭借日军的后勤能力,他们也无法拿下整个西伯利亚地区,他们将会止步于贝加尔湖地区的伊尔库茨克,完成对苏联远东地区、太平洋沿岸及外蒙古的占领。
到最后,日本会因为没有石油而走投无路,德国也会被盟军彻底击败,美英军队会解放苏联大片领土,他们会鼓动支持苏联境内的各加盟国独立,这样一来就不会有强大的苏联了,也不会有后来的社会主义阵营了,冷战自然也就不会发生了。
当然了,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日军不可能北上,因为他们没有石油!
参考:
在苏德战争最关键的时刻,德国已经兵临莫斯科城下,斯大林依然举棋不定。
在这个时刻,从日本传来了一个关系到世界历史走向的情报。
那就是苏联的王牌间谍左尔格发来的情报,内容是,日本决定不向苏联发起战争。
就是这个情报,使得苏联下决心将驻守在西伯利亚,用来防备日本进攻的25个精锐步兵师和9个装甲旅调到了莫斯科。
这些部队经过长期的在严寒条件下作战的训练,面对已经是强弩之末的德军发动了反击。
德军无法承受天气和苏军的双重打击,被迫溃退。
莫斯科城下的失败,迫使德国转入了持久战,最终走向了失败。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对苏联的战争态度,对战局的影响。
但是,在德国军队逼近莫斯科的时候,日本在干什么呢?
日本在这个时候,不但没有进攻苏联,它反而调兵南下,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由于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战争,这使得美国也加入了战争。
这使得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美国强有力的国力支持下,同盟国以压倒性的优势击败了轴心国,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这里,我们有一个疑问,就是日本既然是德国的同盟国,在当时,日本如果不发动太平洋战争,而是将主力进军西伯利亚,和德国一起夹攻苏联,会有什么后果呢?
我们也看到,这也是苏联所担心的。
苏联在前线节节败退的时候,依然在西伯利亚保留着一支强大的军队,也是因为这一点考虑。
不过,如果我们从当时的情况分析,日本如果进攻苏联,它不但得不到什么好处,反而会输得更惨。
一、确保后方西伯利亚的安全是苏联的最低底线。
为什么苏联在莫斯科保卫战最关键的时刻,没有左尔格的情报,依然不动用西伯利亚的军队呢?
这是苏联把西伯利亚作为自己最后的基地,绝对不允许它丢失。
在战争初期,苏军作战失利。
在前线节节败退的情况下,苏联对自己在西部国土的工矿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拆迁。
这些企业,和原来西伯利亚的工业一起,组成了苏联新的工业基地。
它们支撑着苏联的战争,这是苏联最后的血本,是不允许丢掉的。
而且在德国的战争计划里,它也不是无止境的向东进攻的。
德国的“巴巴罗萨”计划中,把战争的终点定在了乌拉尔山脉。
它并没有占领整个苏联的实力,当然也不会有相应的计划。
这就是苏联宁可冒着丢失莫斯科的风险,也要保有西伯利亚的原因。
西伯利亚是苏联最后的避风港,是苏联将来反攻的基地,是不容许丢失的。
日本要是进攻西伯利亚,必然要遭到苏联的殊死抵抗。
二、日本只能动用陆军,海军无能为力。
日本一直有着两个政策,那就是北进论和南进论。
这两个策略中,北进攻打苏联的主要倡导者是日本陆军,而南进攻打南洋的主要倡导者是海军。
如果日本要北进的话,它能够动用的主力就只能是陆军了。
因为军舰上不了岸,海军能够出动的无非只是一些在江河航行的小型舰只,还有海军的航空兵。
耗费巨资建造的大批大型舰只都派不上用场。
而且,我们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苏联是不会轻易放弃西伯利亚的。
而德国军队,最多到达乌拉尔山脉一线就止步了。
所以,日本面对苏联在西伯利亚的25个师的精锐步兵师,9个装甲旅,以及大批的后援部队,是有很大的压力的。
这是因为,正在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中日战争,使得日本陆军的大部分主力都陷入了进去。
日本一面要应付着对中国的战争,还要在本土留下一部分兵力自保,那么剩下的兵力是很难打败西伯利亚的苏军的。
日本投入不足兵力的结果,只会有两个,或者是失败,或者是陷入僵局。
三、日本依然得不到自己需要的资源。
日本当时最主要的难题是如何从中日战争中脱身。
由于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用持久战的战略死死拖住了日本侵略者,使得日本完全陷入被动,已经看不到胜利的希望。
因此,日本为了从与中国的战争中脱身,想尽了办法。
它为了包围中国,切断中国的外援,不可避免的同英美等国的利益发生了冲突。
在它企图以武力解决资源匮乏问题时,马上引起了美国的警惕,遭到了美国的制裁。
在当时,美国以物资禁运为手段,切断了日本的战略物资来源,尤其是石油的来源。
为了得到石油,日本不惜一战。
而在当时的西伯利亚,并没有大规模的石油资源。
日本即便是占领了西伯利亚,也无法得到石油,从根本上解决日本的战略难题。
在当时紧急的情况下,日本攻打西伯利亚是毫无意义的。
四、美国的干涉会进一步加剧,日本会失去还手之力。
美国制裁日本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是轴心国的成员。
当时美国虽然还没有正式参战,但是在各个方面,美国都已经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美国在各个方面给英国和苏联以援助,以压制德国的进展。
如果日本进攻苏联,美国的制裁依然不会取消。
在这个情况下,日本的陆军主力会被牵制在苏联和中国战场,完全没有了机动能力。
而日本海军没有陆军的配合,即便有在太平洋作战的能力,也寸步难行。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会陷入比偷袭珍珠港前还要尴尬的境地。
在偷袭珍珠港的时候,位于日本北方的假想敌苏联,由于德国的进攻,失去了对日本的威胁。
日本可以把大批的军队抽调南下,做对南洋的战争准备。
而日本的海军,也做好了偷袭珍珠港的准备,只要一声令下,日本海军就会发动对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攻击。
虽然日本资源匮乏,也靠长期积攒,拥有了五百万吨石油的储备,以供一时之需。
而如果日本进攻苏联的话,
结语:如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在苏德战争最关键的时候,对苏联开战。
那么,失去西伯利亚援军的苏联很可能会失去莫斯科。
这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就会开始,北方的列宁格勒可难以守住。
腾出手的德军会继续完成“巴巴罗萨计划”。
但是,即便是德国完成了“巴巴罗萨计划”,也不过是把战线稳定在乌拉尔山脉一线,不会再向东推进。
而西伯利亚是苏联最后的工业基地,苏联宁可放弃莫斯科,也不会放弃西伯利亚。
这样,日本要依靠自己一己之力和苏联的剩余力量作战,还得不到德国的援助。
背后还有中国战场的牵制,美国的制裁。
而战场的所得还无法解决自己的需求,日本的处境要比发动太平洋战争时候还要惨。
这样,美国不用战争手段,只依靠经济和外交手段,就可以迫使日本屈服。
当然,日本是不会轻易投降的,日美终有一战。
由于日本不利的形势,日本将是轴心国中第一个失败的。
不过,由于德国很可能达成“巴巴罗萨计划”里面大部分的目标,欧洲战场的形势会更加严峻。
同盟国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去打败德国和它的仆从国。
不过,由于双方实力的巨大差距,最终轴心国失败的命运是不可改变的。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

参考:
好战必亡,这是我国千古不变的真理。
即使日本天真的自以为强大无比,将自己全部的兵力投入到了苏联的战场上面,那么,日本也不可能赢得第2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相反的,日本可能会遭受到苏联的残酷反扑,从而让自己的国家甚至有灭亡的危险。
因为,日本与苏联的在龙门坎战役中的失败,已经让日本产生了畏惧。
而且,以日本当时的军事装备,是远远落后于苏联的。
日本持有的是欧洲国家已经淘汰了的单打一38步枪,而这种步枪,实际上在欧洲早就已经收入国库并作废了。
而在欧洲国家之中,绝大多数都用的是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等等,比较先进的武器。
还有更多的大口径火炮和各种重型坦克,以及更加先进的战机等等,而这些实际上日本都远远落后于欧洲国家。
当然,也包括落后于苏联的。
就拿日本的38大盖儿来说吧,他是源于德国的毛瑟步枪改进的,而年龄却是研制在1898年。
而这样的步枪,早就已经在欧洲被彻底的淘汰了。
但是,在日本却是日本的主力武器之一。
这就充分的说明了日本武器与欧洲武器,缺少的不是先进性,而是年代性的差距。
在龙门坎战役之中,日本的坦克只有小几吨,而苏联的坦克是10吨,甚至是20吨
因此,可以看得出,在坦克上面,日本的坦克更是如废铁一样,难以启齿。
当然,在其他的大口径火炮上面,在空中作战飞机上面等等,日本都全面的落后于整个欧洲国家。
所以,日本只能够在没有工业基础的亚洲,称王争霸。
但是,在欧洲国家的眼里,日本只是一个小不点。
虽然说日本当时同样被称之为世界性强国,但是,只限于在亚洲地区。
而对于欧洲国家而言,日本一直都被欧洲国家看不上眼。
当然,也被苏联看不上眼。
为什么斯大林在对德国发动反击之前,要注重于观察日本的军事行动呢?
主要是害怕日本对苏联发动偷袭,从而让苏联陷于两线这种作战的窘境。
所以,苏联并不是怕日本,而是担心自己陷入两线作战,而让自己身心疲惫。
而日本正是通过了在龙门坎战役之中的差距,而深知自己与苏联,乃至于欧洲国家的差距,而不敢动苏联一根汗毛,直到最终战败为止。
如果我们稍加注意,纵观二战的历史,在二战期间,欧洲国家所用的各种武器,我们就会发现,世界上当时最先进的军事装备,一直都在欧洲国家。
即使是美国,也是在后来的战斗中,逐步的跟上,而成为了世界军事最发达国家之一。
而且,也只是和苏联齐头并进,共同称霸于世界。
因此可以看得出,实际上,当时的欧洲国家,包括苏联在内的军事装备,是整个世界最先进和最齐全的军事装备。
日本与之相比,相差的实在是太远,而无法相提并论,又可以来改变战局呢?
个人观点,切勿上心,阅读,欢迎评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