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水浒人物很多出自山东
山东自古出豪杰。
今天依然如此。
参考:
第一,水浒在山东境内,第二,那时没有动车,交通不便!
参考:
水浒传中的108将各有各的特点,出身也不一样,曾有人统计过水浒传108将的籍贯如下:(一)山东省38人(二)河南14(三)河北省11(四)江西8(五)江苏7(六)山西6(七)安徽4(八)陕西3(九)湖南3(十)天津2(十一)海南2(十二)湖北2(十三)辽宁、甘肃、北京各1人(十四)籍贯不详的5人我们可以看出来,山东河南河北就占了63人,因为我们都知道水泊梁山本身就在山东,而且山东人性格豪爽,敢作敢当,有股闯劲,后世的闯关东也多是山东人,才有单田芳老师这样评价过“自古山东出英雄,梁山好汉最著名,替天行道人称颂,名垂青史第一功”,其他就算不是山东周边的英雄好汉,也是在山东周边为官的,因为局限于古代的交通工具,比如病尉迟孙立,籍贯海南,但是本人是在登州为官,如果在海南为官,以当时的交通方式、信息传播的方式,远在山东的水泊梁山又怎么知道几千公里外的一名好汉呢?
就算知道,怎么去接?
一来一回就要一年!而且当然北宋的都城就在河南,离山东也很近,故事在天子脚下展开才更有戏剧性,远离天子,最多也就是方腊田虎!还有一个原因是水浒传的原型故事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
据《东都事略侯蒙传》:“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
”所以水浒人物多山东豪杰,也是可以理解的!
参考:
这是因为水泊梁山就在山东,所以,近水楼台,投奔上梁山的山东人较多。
参考:
《水浒传》中,有很多人物出自山东,除了梁山好汉中的37人外,还有郓城县、阳谷县、青州府、东平府、东昌府,以及济州、登州、沂州、莱州等等山东地界内有名有姓的人物,假如把这些人物都统计进了,施耐庵笔下的山东人就更多了。
那么,《水浒传》中为何写了这么多山东人呢?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应当是梁山就在山东境内,梁山好汉的故事大部分都发生在这个区域。
其实,按照蓝本故事和历史解读,梁山好汉在山东的故事并不多。
如此,为何施耐庵就十分热衷于写山东故事,写山东好汉呢?
山东好汉暗合三十六天罡之数因为地名的变迁,以及施耐庵借地名隐藏历史真实,书中有几个好汉籍贯交代得不是很清楚。
比如,铁叫子乐和是茅州人,茅州在哪里呢?
绝大多数朋友认为,茅州就是现今山东的昌邑。
我倒不这样认为,不能因为乐和出现在了登州的故事中,就把查无来历的“茅州”说成是山东下面的一个地方。
关于乐和为什么被写成是茅州人,我在前不久的回答中解读过这件事。
《水浒传》中的茅州,应当写的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江苏句容的茅山。
洪太尉去请张天师,居住的就是上清宫。
这是施耐庵一击双鸣,既暗写了宋徽宗,又暗写了宋真宗。
究竟是怎么回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我对乐和的解读。
我比较赞同梁山好汉中有38人一说,但应当去掉乐和,这样,就剩下了三十七人。
大聚义时,晁盖不在一百单八将之列,于是,上应天星的山东籍梁山好汉恰好就是三十六人,暗合三十六天罡之数。
为什么是这样的呢?
我认为,一部《水浒传》再精彩,都得有魂,魂是人的精神气。
没有人物的小说绝对是没有魂魄的,哪怕是写动物的、写太空的、写神怪的小说,都是拟人化的,否则,就没有办法讲故事。
《水浒传》是以梁山好汉为龙骨架讲故事的,一百单八将的聚集地就在山东境内,大多数故事也是发生在山东。
因而,《水浒传》故事的魂就在山东,山东好汉就是《水浒传》故事的魂。
我十分赞同这样一句话:无有山东英雄,焉有水浒魂魄?
梁山山东籍好汉不止三十七人上面说了,梁山总共有三十七,天罡地煞中又恰合三十六之数,为何这里又说不止这个数了呢?
《水浒传》依据了正史、野史,其中,有两大蓝本。
梁山三十六天罡主要出自《宋江三十六人画赞》,而这部蓝本中,只有人物和以四言诗简介的故事,没有交代人物的籍贯。
另一部蓝本《大宋宣和遗事》中,也有一个梁山三十六人名单,而且,大部分人都交代了大致的籍贯。
《大宋宣和遗事》写梁山的故事,是从智取生辰纲开始的。
这也难怪有专家凭此孤证,断定《水浒传》前十来回不是施耐庵写的。
这样的观点,无非是为了证明施耐庵死于洪武三年,而“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中又出现了“朱洪武”,这就是后人补写的了。
专家的观点咱们不去讨论,这里专讲“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在笔记体野史中,智取生辰纲总共是八个人:晁盖、吴加亮、刘唐、秦明、阮进、阮通、阮小七、燕青,他们都是山东济州府郓城县人。
这样一来,秦明、刘唐、燕青就是山东“输出”的好汉了。
生辰纲大案破获后,县尹差一直闯董平去石碣村捉拿晁盖。
因为宋江报信,董平扑空,吃了限棒。
晁盖上梁山后,宋江有一次回家探望父亲,路上遇到了杜千、张岑,以及打鱼的索超。
索超说:“小人们做了几项歹事勾当”,便要宋江便推荐他们上了梁山。
宋江便写了一封信,连同董平一起,把杜千、张岑、索超送上了梁山。
如此,梁山好汉中又得增加四条山东好汉了。
从《水浒传》如此集中地写山东故事,写山东好汉的文本分析,我甚至产生了施耐庵有可能是山东人的念头。
施耐庵对山东十分熟悉,地名都写到了“村”,以书中的地名,暗藏了诸多历史大事件。
恐怕,这是《水浒传》人物为何出自山东的最根本的原因吧。
《征四寇》污蔑了梁山好汉《水浒传》中的山东籍梁山好汉个个顶天立地,都将成为抗金保境的大英雄。
林冲曾经在朱贵酒店题诗:京国显英雄,威镇泰山东,就是梁山好汉在山东一带抗金的大伏笔。
因而,在施耐庵原著中,梁山好汉还将在山东演绎更加精彩的英雄故事。
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却是被一部伪书《征四寇》所颠覆的残缺《水浒传》,梁山好汉成了向宋徽宗屈膝乞降的投降派。
“山东呼保义”也被写成了一心只想招安,把梁山好汉带进沟里的卑鄙之辈。
施耐庵的原著中,宋江、关胜、朱仝是关羽的化身,分别象征梁山的忠、勇、义,这三个字中,最能体现梁山好汉的是“忠义”。
而这两个字,都是以山东好汉来寓意的,“忠义”就是山东好汉的一大特征。
除了宋江、朱仝,还有李逵、武松,这两个非常著名的梁山好汉,除了满怀忠肝义胆而外,同样体现了梁山的“勇”。
但是,续书中却说,武松、李逵反对宋江招安,大闹了菊花之会。
从我对《水浒传》的认知来解读,这段前后不搭的故事根本就不存在,极有可能是1940年之后编造的。
宋江绝不会乞求招安,武松、李逵也绝不会反对宋江搞窝里斗。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在晁盖、宋江的率领下,攻打州府、斩杀了好几个朝廷命官,这其中,就包括宋徽宗的国舅慕容知府。
又两次攻打曾头市,诛杀汉奸史文恭、苏定,全歼了北宋境内的金兵。
在施耐庵的笔下,晁盖、宋江这两任寨主与官府作对,反皇帝、杀金兵,绝对不会屈膝投降。
所以,必须把《征四寇》从《水浒传》驱逐出去,为《水浒传》正名,为梁山好汉正名。
这样拙劣、低俗的伪作,怎么能够寄生在伟大的著作之中,堂而皇之地享受“四大名著”的荣耀呢?
简单地写这么些,以致敬《水浒传》中的山东好汉。
梁山好汉来自四面八方,各个阶层,人人都是英雄豪杰,抗金保境的忠义之士。
书中说:八方共域,异姓一家。
天地显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
每一个梁山好汉与山东好汉一样,都是施耐庵笔下的天罡地煞,人杰地灵。
参考:
梁山是英雄们的根据地又是在山东境内所以以山东多点。
参考:
小说《水浒传》共描写了一百零八名好汉,如果我们将这一百零八名好汉按照他们的籍贯进行分类的话,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好汉数量以山东、河北、河南为中心,呈放射状递减分布。
其中,来自山东的好汉最多,有近四十人,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其次是河北、河南,两个省加起来有三十人左右,约占总人数的四分之一;
剩下的一小半则主要来自山东、河北、河南周边省份,海南、四川、湖南、内蒙、东三省等距离这三省较远的省份则很少有好汉出现。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
第一,与好汉聚集地点有关这一百零八名好汉主要聚集和活动的地点位于水泊梁山,而水泊梁山便坐落在今山东境内。
与海南、四川、湖北、湖南、东北三省相比,水泊梁山对山东、河北、河南等周边地区的影响更大,特别是在古代,信息传播范围受距离的影响特别大。
例如一件事情,距离近的地方可能人尽皆知,而距离远的地方可能闻所未闻。
正因为如此,水泊梁山对周边好汉的吸引力要明显大于距离远的地方。
第二,与小说主要角色有关宋江无疑是《水浒传》中当之无愧的NO.1,整个水浒故事都是围绕宋江来展开的。
而总所周知,宋江刚开始就是山东郓城县的押司,其主要活动范围也主要是在山东一带,因此他的关系网也是以山东为主。
例如,与之关系密切的宋清、李逵、花荣等都是山东人。
此外,《水浒》中其他小派系的首领也主要来自山东、河北、河南一带,例如卢俊义、关胜来自河北,秦明来自河南,孙立来自山东,他们带上山的好汉多数也是来自周边不远的府县。
第三,与距离都城远近有关水浒故事发生的年代背景是北宋徽宗时期,当时全国政治中心是东京汴梁,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
因此,河南周边的河北、山东等地受政治统治的影响最大,各种封建政策也执行的更为严格。
与海南、云贵等“山高皇帝远”的地方相比,这里的人最能体会到北宋时期腐朽黑暗的政治环境,对于北宋政府的反对情绪也最为高涨。
所以,来自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好汉要明显高于其它地方。
第四,与中原人的性格有关自古以来,河北南部、河南、山东西部等中原地区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正所谓“逐鹿中原”。
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原地区的战事更为频繁,也更为激烈。
受战争影响,中原人养成了豪迈、粗犷的性格,对忠、义也更为看重。
而《水浒传》是一部极力推崇“忠”和“义”的小说,正好与中原人的性格特征相匹配,因此来自这些地方的人也更多。
综上所述,梁山好汉中以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人居多,与其聚义地点、主要角色、地缘位置以及人物性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当然,《水浒传》是一部虚构的小说,对于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地域分布,也会受到小说作者偏好的影响。
第二,山东人杰地灵,人才多,自然想出人头地的人才多,在国家得不到认可,自然就有,挺而走险,追求新路。
第三,山东山多,易守难攻,是枭雄聚集的好地方。
第四,山东穷苦的地方多,为了活命很多人铤而走险,群众基础广泛。
第五,山东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事多,枭雄多,自然影响了后辈。
参考:
其一,水浒人物本就是发生在梁山。
附近,主要人物就是宋江,宋江是山东郓城人。
宋江的几个心腹也都是山东人。
吴用、朱仝、花荣、李逵、雷横、阮小二、小五、小七等34人都是山东人。
其二,历史上的宋江农民起义也发生在山东,符合历史。
其三,山东自古多响马,隋末的 秦琼程咬金都是山东的,这些都是响马的头。
参考:
山东的强盗距离水泊梁山最近,上山落草也方便。
在这个问题上,作者的编撰有相当的合理性。
并不是说其他地方的强盗就少,而是到别的山头落草就近落草为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