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三千人马进京挟天子为何如此成功

董卓能够仅凭三千人马,便进京成功掌权,这里面既有当时时局的巧合,也有董卓个人的能力原因。
简单来说,董卓入京之后,先控制了皇帝,然后拉拢士族,打压宦官和外戚,并且收编他们的力量,最后再一脚踢开士族,彻底独自掌权。
这个过程,要想说明白的话,还得从汉灵帝在位那会儿说起。
汉灵帝刘宏,原本只是刘氏的一个旁支。
因为之前的汉桓帝无子,而且他们这一脉也找不出合适的人继承皇位。
所以当时掌权的外戚窦家,为了能够继续掌权,就打算从刘氏旁支找一个人来继承皇位。
如此一来,这个外来户根基不深,就只能继续听命于他们,方便他们掌权。
在经过一番挑选之后,窦家最终就选择了刘宏。
不过,窦家万万没想到,他们看中的这个刘宏,也是一个硬茬子。
刘宏当上皇帝之后,很快就联合大臣,发动了政变,击败了窦家。
自此之后,刘宏彻底掌权,坐稳了皇位。
刘宏掌权之后,最初的十年里,还算做得不错,逐渐压服了各方势力,平定了边疆的叛乱,让汉朝表面上变得好了许多。
如果刘宏能够继续努力的话,说不定还可以成为一位中兴之主,让汉朝再多传几代。
但可惜的是,刘宏坐稳皇位后,便自以为海内升平,开始贪图享乐起来,这就为后面东汉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此时的汉朝,很太平吗?
当然不是。
自刘秀建立东汉以来,到刘宏登基的时候,已经过了将近一百五十年。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之后,此时的东汉王朝,土地兼并情况已经非常严重,土地都跑到了那些世家手里。
底层人民手里没有土地,就只能接受那些地主阶层的压榨,没有上升的空间,社会彻底固化。
当一个国家到了这个地步的时候,就算表面上风平浪静,骨子里也已经开始腐烂,撑不了多久了。
果不其然,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了。
黄巾起义爆发之后,很快就席卷全国。
那些没有土地、没法生活的底层人民,纷纷加入到抗争的队伍当中,反抗东汉王朝的统治。
不过,此时的东汉王朝,军事力量还十分强大,不是那么容易就会灭亡的。
黄巾起义爆发之后,东汉王朝派出大量军队,镇压农民起义,一时之间黄巾军倒是有被扑灭的迹象了。
不过,黄巾起义虽然被镇压了,但是带来的后果,对东汉王朝来说,却是致命的。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为了镇压黄巾军,各地方势力开始疯狂扩军,地方性军事力量开始越来越强,渐成尾大不掉之势。
在这个过程当中,《三国演义》里面那些有名的人,基本上都开始纷纷登场,趁着这个机会发展自己的力量。
而且有意思的是,这些人几乎清一色都是站在东汉王朝那一边,帮着镇压黄巾军。
董卓,就是趁着剿灭黄巾军的机会崛起的。
董卓原本是个东汉中层官员,出身一般,老爹是个市级干部,勉强能够让董卓入朝做官的家世。
董卓年轻时性情任侠,喜欢交朋友。
据说有一次,当地的羌人到他家做客,董卓很豪气,把自家唯一的耕牛杀了,用来招待客人。
羌人首领为之感动,回去以后,送了上千头耕牛过来,报答董卓的招待情谊。
从这个故事,我们也不难看出,董卓其实是个很有投资眼光,而且很会豪赌的人。
他看准了羌人重义气的性格之后,舍得下血本,直接杀了自家的耕牛招待客人,自然赢得了羌人的友谊。
正是因为这种性格,董卓入仕之后,左右逢源,很快就得到了上司的青睐,青云直上。
再加上董卓确实为人勇武,又生活在边境,所以很快在边境打出了自己的威名。
但同时,这种性格也很容易惹事。
董卓后来就曾因事被免官,到底是什么事情,史书上也没记载,想来应该是和他的这种性格有关。
不过,犯事之后,董卓凭借钻营的本事,巴结上了朝里的司徒袁隗,很快就重新崛起,而且更进一步,被任命为并州刺史。
这个袁隗,就是后来那个统辖河北四州之地的袁绍他们家人,是袁绍的叔叔。
袁绍后来总吹他们家‘四世三公’,意思就是说他们家连续四代都有人位列三公之位。
这里面的第四代袁家三公,说的就是袁隗。
搭上袁隗这条线,对董卓来说,是个极其重要的事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汉朝的命运。
当上并州刺史之后,董卓已经算是步入国家高级干部的行列了。
刺史这个官职,大概就相当于今天的省长。
就在此时,黄巾起义爆发了。
黄巾起义爆发后,已是一方大佬的董卓,自然要负责辖区内镇压黄巾军的任务。
这个过程说起来相当的复杂,反正就是经过一场场大战之后,董卓逐渐成为一方霸主,并且拥有了自己的嫡系军队。
虽然期间也曾有过战败,甚至还曾差点因为战败被处死。
但最后结果还算不差,董卓因功封侯,雄踞一方。
就在董卓逐渐崛起期间,东汉首都洛阳那边,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故。
之前说过,汉灵帝上位之后,首先面对的是强大的外戚窦家,自身只是一个傀儡。
而且刘宏刚刚进京当皇帝的时候,其实才仅仅只有十一岁而已。
十一岁的孩子,是怎么除掉强大的窦家呢?
其实,刘宏什么都没做,只是借势而已。
因为当时的朝中,除了外戚之外,还有一股很强大的政治力量,那就是宦官。
刘宏登基之后,宦官集团担心外戚集团彻底掌权后,对自己不利,所以抢先发动了政变,除掉了窦家,所以刘宏才能顺利即位。
对于这些扶保自己上位的宦官,刘宏也是十分的感激,对其委以重任。
所以,刘宏在位期间,这些宦官的权力,也进一步膨胀。
当时有一批宦官,深受刘宏信赖。
因为几个领头的都担任过常侍之职,所以被称之为十常侍。
宦官集团,便以十常侍为首。
除了宦官集团之外,刘宏后来还大肆任用自己皇后何氏家族的人,组成了强大的外戚集团。
随着后期汉灵帝越来越贪图享乐,越来越不管事,这两党的权力也越来越大,逐渐把持朝政。
到了公元189年,因为长时间的享乐,刘宏不但玩垮了东汉的江山,也玩垮了自己的身体,即将命不久矣。
此时的黄巾起义,已经被逐渐镇压,但是各地方势力尾大不掉之势,已经凸显了出来。
所以,刘宏临死之前,倒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想要收回地方兵权。
这其中,就包括董卓。
汉灵帝先是拜董卓为并州牧,也就是从省长升为省委书记,然后让董卓交出手里的军队给皇甫嵩。
皇甫嵩是东汉末年的名将,相对来说更可靠一些,刘宏此举也有收兵权的意思。
但是吃进嘴里的肉,哪是那么容易吐出来的?
董卓这个时候,就开始耍无赖了,以士兵和他关系太好,离不开他为由,拒不交兵权。
这要是换做其他朝代,董卓这个举动,已经近乎等同于谋反了。
可是汉灵帝这会儿已经病重,需要解决的拥兵自重的将领不止他一个,而且刘宏还需要解决立储问题,根本没太多精力搭理董卓,这才让董卓钻了空子。
最后,汉灵帝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暂时同意董卓带兵前往并州边陲。
但是,董卓接下来并没有带兵前往并州边陲,到了河东郡就不走了。
因为董卓看得出来,此时的朝廷,已经到了一个十分关键的时刻。
他的这些兵马,要是去了边陲的话,也就是一个守边的命。
但如果留下来,说不定能够在接下来的朝堂动荡当中,占据一席之地。
果不其然,董卓赌赢了。
公元189年,四月,汉灵帝驾崩。
汉灵帝驾崩之后,宦官集团和外戚集团的矛盾,瞬间变得不可调和。
外戚集团想要拥立何皇后所生的刘辩为帝,而宦官集团为了自身利益,想要拥立汉灵帝的庶子刘协为帝。
宦官集团的领袖,就是那几位常侍;
而外戚集团,则是以何太后的弟弟,大将军何进为首。
灵帝一死,双方瞬间开打。
第一回合,宦官集团想要趁着灵帝驾崩,何进入宫参拜的时候,除掉何进。
只要何进死了,外戚集团没了兵权,自然就没什么威胁了。
但是何进事先得到了消息,没有入宫,所以宦官们自然也就没有了刺杀的机会。
因为何进没死,宦官们不敢贸然下手,所以何太后所生的刘辩顺利即位,何太后称制。
这个回合,宦官集团输了。
第二回合,何进知道宦官集团已经想要刺杀自己后,干脆彻底撕破脸,打算直接诛杀宦官集团。
但是京城禁军,掌握在宦官手里,何进手上没有嫡系军队。
而且最关键的是,当何进提出要诛杀宦官集团的时候,何太后竟然坚决表示反对。
何太后反对的原因,大概也是怕何进从此一家独大,彻底无法约束。
在这种情况下,何进只能下令,从外边调兵进京。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何进调集的军队极多。
包括河东郡那边的董卓,河内郡的丁原,并且派派幕僚王匡、鲍信去山东募兵,让这些人以演习的名义来京城,先给这些宦官制造一些压力。
已经在河东郡那边等了好几个月的董卓,终于等来了自己的机会,董卓当即率三千精锐前往洛阳,准备参加这场夺权大战。
但是,就在董卓刚刚率兵赶到洛阳附近的显阳苑,就发现事情好像和自己之前预料的不太一样了。
就在董卓率兵赶赴京城的这几天里,京城洛阳这边,又出现了变故。
宦官集团将何进已经彻底决心诛杀自己,便索性拼死一搏,趁着何进入宫面见何太后的时候,刺杀了何进。
何进死了!不过,何进死了以后,这些刺杀何进的宦官,也没有能够掌权。
因为就在何进刚刚被杀之后,其麾下的吴匡、张璋、袁术等人,得知何进被杀,直接带兵入宫,打算将这些宦官全部诛杀。
宦官们因为身在宫内,谎称这些人是进宫刺杀皇帝,所以把皇帝刘辩与何太后带走,逃出了洛阳。
但是在这途中,刘辩又和何太后走失。
就这样,当董卓到来的时候,刚刚即位的小皇帝刘辩,正被宦官们挟持,逃到了洛阳附近的北邙山上。
整个洛阳附近,乱成了一锅粥。
但是,在如此乱局之内,董卓却看到了机会。
这是天赐良机啊!董卓本来只是想着,能够带兵站队,回头分蛋糕的时候,能分到更大的一块权力蛋糕。
但是眼下,皇帝已经近在眼前,有什么是比皇帝更重要的?
于是,董卓当即带兵,前往北邙山,救下了小皇帝刘辩,并带着刘辩返回了洛阳。
自此之后,董卓就彻底掌控了皇帝,成了皇帝的代言人。
这个身份,可实在是太重要了。
董卓入京之后,首先以皇帝的名义,拿到了禁军的指挥权,将原本由宦官掌控的禁军,彻底收入麾下。
同时董卓还积极联系士族,士族集团,本就是游离于宦官集团和外戚集团之外的第三方。
当年提拔董卓的袁隗,就是士族的代表人物。
在士族的支持下,董卓又很快掌控了何进留下的部曲。
当然,这时候对于董卓而言,还有一个麻烦,那就是之前何进调来的外地军队。
这些军队当中,以河内郡来的丁原最强。
为了解决丁原,董卓联系丁原麾下的大将吕布,以高官厚禄诱惑吕布,刺杀了丁原。
如此,董卓终于掌握了洛阳周围的全部军队,彻底一家独大。
之前互相死磕的何进和宦官集团,估计打死都想不到,他们兜来兜去,最后只落得一个两败俱伤,全都便宜了董卓。
进京勤王这件事,算是董卓一生当中,最大的一次豪赌。
很幸运的是,董卓最后赌赢了。
但同时,这也是董卓最大的不幸。
因为以董卓的能力,当一个权臣或许可以,但绝对没有能力去管理整个东汉王朝。
蛇吞象的结果,往往都是最后被撑死。
董卓掌权以后,开始倒行逆施。
先是废掉了刘辩,改立年龄更小的刘协为帝。
同时向之前帮助他的士族下手,彻底掌握了所有大权。
但董卓这样的做法,也引起了所有人的反对。
很快,各地方势力就组成了联军,联合进攻董卓。
虽然最后被董卓击败,但董卓也彻底丧失了对关中以外所有地区的控制权。
再之后,就是著名的‘美人计’环节了。
司徒王允以貂蝉为诱饵,诱使董卓和麾下大将吕布反目,最终,董卓被吕布刺杀,连尸体都被点了天灯。
董卓虽然死了,但他的这番折腾,也彻底打掉了东汉王朝最后一口气。
至此之后,各地军阀开始乱战,纷纷割地自立。
就算董卓麾下的几个将军,也开始打来打去。
东汉,终于彻底崩了。
董卓之所以能够以三千人马,成功进京,并且顺利掌控朝局,主要是因为当时京城的时局实在太乱,让他给钻了空子。
宦官集团和外戚集团两败俱伤,董卓又恰好在北邙山救下了皇帝,自然可以顺利掌控京城了。

参考:
从广义上来讲,从董卓进京夺权开始,中国历史便开始进入到战乱不休的汉末三国时期。
但鲜为人知的是,董卓入洛时仅带了不到三千兵马,而忠于朝廷的军队却多达数万,实力对比可谓极其悬殊,并且质疑、反对他的朝臣和将领为数众多。
那么,董卓是如何克服逆境,夺取朝政的呢?
01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董卓本是镇守一方的州牧,他之所以能率军进京、夺取朝政,完全是拜外戚与宦官集团的争斗所赐。
原来,汉灵帝驾崩后,大将军何进跟以中常侍张让为首的宦官集团势如水火,而为了稳固何家的权势,何进曾向妹妹何太后请求诛杀宦官,但遭到拒绝。
在这种情况下,何进遂听从部将袁绍的建议,命董卓等人率军入洛,借武力威胁何太后同意诛杀宦官。
何进剧照董卓在接到何进的征召后,一时间拿不定主意,后来在谋士的建议下,才率领不到3000人的部队赶赴洛阳,屯扎在城外20里处的夕阳亭,以观察时态的走向。
幸运的是,董卓到达洛阳城外没多久,便获悉何进被张让谋害、袁绍兄弟率军入宫尽诛宦官、少帝刘辩在外逃难的大变故,于是火速率军“救驾”,就此名正言顺地进入洛阳。
02 多管齐下,夺取兵权动乱平息后,外戚、宦官两大集团被悉数清除,最有可能控制朝政的,只剩下手握重兵的武将集团,其中尤以董卓的野心最大。
不过,董卓要想执掌朝政并非易事,除了反对他的朝臣为数众多,更重要的一点则是效忠朝廷的军队多达数万人,自己手下这点兵马,根本不足以抵挡。
更何况,与董卓同时入洛的军阀丁原、鲍信等人,手下都有数千精兵,不能不让董卓心生忌惮。
董卓剧照不过,董卓既然有胆量篡夺朝政,必然是有备而来。
首先,由董卓统领的凉州军队素以剽悍善战著称,战斗力惊人,一旦跟朝廷的军队发生火并,不一定会落下风。
其次,朝廷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自从何进被杀后便没了“主心骨”,诸将之间互相猜忌,很难联合作战。
第三,董卓生性狡诈,喜欢虚张声势,往往能通过阴谋诡计来摆脱逆境。
董卓深知“兵不厌诈”的道理,因此刚一入城便向皇帝和朝臣们吹嘘自己的实力,声称将有数万凉州兵马在短时间内进入洛阳。
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董卓暗中派三千兵马每隔四五天就趁夜离开洛阳,等次日清晨再大张旗鼓的进城,给外人造成一种假象,以为凉州军在络绎不绝的抵达。
汉少帝君臣“眼见为实”,难免会心生恐惧。
凉州军团以骁勇著称 当然,仅靠这些小伎俩不足以成事,并且一旦“露馅”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此,董卓在制造凉州军陆续入洛假象的同时,还加紧吞并何进的旧部。
为此,董卓刚一进入洛阳城,便指使弟弟董旻攻杀何进的弟弟、车骑将军何苗,并通过威逼利诱的方式,招降何进昔日的将领吴匡等人。
由此,多达万余人的精锐部队归顺董卓,后者的实力由此大增。
紧接着,董卓又逼走中军校尉袁绍、骑都尉鲍信,由此消除两大隐患。
对于实力强大、软硬不吃的并州刺史丁原,董卓的应对之策是派人收买对方的猛将吕布,使得后者以诛杀丁原的方式来投靠。
总之,通过“多管齐下”的方式,麾下不足3000人马的董卓,势力迅速膨胀,一跃而成为洛阳内外最有实力的人物。
袁绍剧照初,卓之入也,步骑不过三千,自嫌兵少,恐不为远近所服,率四五日辄夜潜出军近营,明旦乃大陈旌鼓而还,以为西兵复至,洛中无知者。
寻而何进及弟苗先所领部曲皆归于卓,卓又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而并其众,卓兵士大盛。
见《后汉书·卷七十二·董卓列传》。
03 权臣上台,乱世开启汉少帝慑于董卓的权势,进拜他为司空(三公之一,相当于宰相),但根本无法满足这个大军阀的愿望,然而董卓要想在权位上更进一步,唯有建立不世之功才能服众。
在谋士李儒的建议下,董卓决定效仿霍光,通过废立皇帝来树立威信、专断朝政。
事情进展的相当顺利,满朝文武慑于他的淫威,除尚书卢植挺身抗辩外,再无一人敢站出来表示反对。
董卓最终篡夺朝政大权中平六年(189年)九月一日,登基还不到5个月的汉少帝刘辩被董卓废黜,陈留王刘协即位,是为汉献帝。
刘协登基后,董卓自封为相国、太师,专断军国大政,俨然成为汉朝的“无冕之皇”。
董卓上台后各种倒行逆施,由此激起关东州牧郡守们的联名声讨,汉末三国大乱世就此拉开帷幕。
参考书目范晔(刘宋):《后汉书》,中华书局2000年版。
陈寿(西晋):《三国志》,中华书局2007年版。
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5年版。

参考:
东汉末年,宦官乱权,大将军何进本想除去宦官,但宦官向何后求情,何后于是向她的兄长何进给宦官说情,因此当时何进没有直接除去宦官。
但何进后来又想借外镇之兵除去宦官,于是何进调董卓带兵进京。
宦官知道后,又哄骗何后让以何后之名叫何进进宫,然后准备在宫中杀死何进。
当时时何进接到何后让他进宫的消息后,他的手下众人都劝何进不要进宫,但何进认为这是他妹妹让他进宫是不会害他的,同时他觉得他是大将军,掌天下兵马,谁又能害他。
于是何进进宫,结果何进被宦官杀死,何进手下知道后,以给何进报仇为由冲进皇宫,皇宫大乱,汉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也流落宫外。
刚好那时董卓奉调带兵到来碰到流落宫外的汉少帝和陈留王。
于是董卓就以护驾之名名正言顺的进城,之后董卓很快控制京城,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又废汉少帝刘辩而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这样董卓就有了拥立之大功。
之后董卓把持朝政、独断专行、混乱朝纲。
那董卓三千人马进京挟天子,为何如此成功呢?
首先,董卓虽然只有三千人马,但他是以护驾的名义进京的,这样他相对来说就是名正言顺。
谁要是反对他,就是反对汉天子。
其次,董卓虽然只有三千兵马,但董卓的西凉兵,战斗力很强。
同时京城周围虽然还有别的军队驻扎,但毕竟不在城内,而城内兵力一则不能和董卓兵抗衡,二则董卓是护驾之人。
最后,董卓当时只有三千兵马,但他会想办法迷惑别人,他白天让他的兵士进,夜里又让出,白天再进。
这样来回的进出,让别人也以为董卓的兵马很多,在源源不断的进城。
同时董卓在进城后,手段凌厉残忍,打压和杀害反对他的人,这就起到震慑的作用,让别人不敢轻举妄动,董卓也得以控制朝廷。
所以董卓虽然只有三千人马进京,却能控制朝廷。
董卓控制朝廷后,又废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这样他就更加的飞扬跋扈,汉献帝刘协也犹如傀儡一般。
因为董卓专权、混乱朝纲,招来很多人的怨恨,其中司徒王允使用反间计,挑拨董卓和吕布的关系,最终董卓被杀。
虽然当时东汉朝廷已经衰败,这也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但董卓的出现却是加速了东汉灭亡的步伐,同时董卓给当时的朝廷和天下都带来的非常严重的破坏。

参考:
人的一生,运气非常重要。
何进召董卓进京,正常情况下董卓是不可能有机会控制朝廷的。
首先,从实力上来说,董卓只有三千人,其次除董卓外,还有其他几路人马,他们会互相牵制。
另外,朝廷本身军队的实力是足以威慑这些人的。
那么为什么董卓会千里迢迢往京城跑呢?
因为京城是权力中心,只有接近权力的中心,才有可能抓住机会。
董卓这个人虽然后来胡作非为,但是他的政治敏感度还是相当高的。
董卓的部队一直驻守在离洛阳较近的河东郡。
后来他率军进入洛阳,哪怕后来朝廷来人,让董卓退兵,政治敏感的董卓依然进行观望。
董卓此时运气的确好,大将军何进和他兄弟何苗被杀,袁绍和何进的旧部又诛杀了宦官集团,这使得朝廷产生了巨大的权力真空,中常侍段珪等劫少帝及陈留王出逃,而带着三千人马的董卓立刻把皇帝抓在了自己手中。
这个时候董卓人马并不够,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反复让自己的军队入城,使得其他人不知道董卓到底带来了多少人,用疑兵之计,为他争取时间。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董卓是军人,自然懂这个道理。
疑兵之计只能管一时,并不是长久之计。
于是他做了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第一,他兼并了何进和何苗的军队,这极大的扩充了他的实力。
因为何进和何苗死后,群龙无首,董卓及时接管了军队。
对于这一点,其实很奇怪,按照道理来说袁绍这些人是何进的部下,应该是朝廷大臣掌握军队才是,为什么远道而来的董卓反而得手了。
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当时宦官集团和外戚集团对军队影响很大,袁绍这些士族对军队没有影响力。
第二,他拉拢吕布,击杀了丁原,并降服了丁原的部队。
丁原和董卓本身就有矛盾,丁原的并州兵和董卓的凉州兵一样骁勇善战。
当时丁原有吕布、张扬、张辽等名将,这样一支部队,董卓是很难强行兼并的。
不过董卓采取了智取,让吕布杀了丁原,从而解决自己的劲敌。
另外还有一点,董卓实际上还是袁氏的门生故吏。
他刚进入洛阳的时候,并没有和士族进行对抗,而是极力拉拢士族,在朝廷之中寻找自己的支持者。
董卓自己做太尉,而杨彪为司空,黄婉为司徒,他们并列三公。
当时兵权在宦官集团和外戚手中,士族并没有兵权。
后来外戚和宦官互相残杀,士族只能和董卓妥协。

参考:
感谢官方!董卓之功(个人认为应该称作‘祸’)皆赖大将军何进。
公元189年,汉灵帝病死,外戚何进(何太后之兄,汉少帝之舅)以大将军秉政。
当时,宦官之祸毒害朝野,人人思而诛之。
袁绍劝说何进诛杀宦官,何进先杀蹇硕,取得了西园八校尉的指挥权,又想彻底消灭宦官集团,可是何太后原先是由宦官的推荐而得到汉灵帝的宠爱,对宦官非常感激,不肯答应。
何进就调动驻守西北的董卓进军洛阳,准备在董卓开入洛阳之后,立即采用武力消灭宦官势力。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曹操对何进调董卓大军进京剪除宦官一事非常反对,个人认为也没有必要动用如此大的军力去消灭一股宦官集团。
我想何进也肯定认识到这个问题,但他为什么这样做呢?
他这么做的目的只是想向何太后传达一个信息:宦官之祸已是人神共愤,不可不除。
你不同意我铲除他们,我照办。
但外军要消灭他们,就不是我能控制的住了。
何进妄想借董卓之军达到两个目的,既剪除了宦官集团,他本人又不至于得罪何太后。
但是,他低估了董卓的野心和力量。
宦官段珪等人获悉何进的密谋后,先发制人,趁何进入宫之机,将其杀害,并劫走了汉少帝。
袁绍见势,只好勒兵反攻,悉诛宦官达二千余人。
宦官势力刚被消灭,董卓的大军就开进了洛阳。
这样一来,东汉王朝的大权就落到了董卓手中。
董卓大军的成分非常复杂,除了汉人以外,还有胡、羌的雇佣兵,毫无纪律可言。
进入洛阳以后,董卓纵兵抢掠,与贼寇无异。
有一次他派兵去阳城(今河南登封),正好赶上当地春季祭祀社神的日子,士兵们立即把祭祀的百姓包围起来,男子的头全部被斩下,挂在车辕上;
妇女及财物皆被他们一同带回洛阳。
董卓掌权后,先是杀死了何太后,接着又废掉了汉少帝,拥立少帝之帝刘协为帝(汉献帝),自称相国。
不久将汉少帝毒死。
董卓初入洛阳时,想拉拢人材,巩固政权,曾起用了因“党锢”之祸受到牵连的荀爽、陈纪、韩融;
又听从这些“党人”的推荐,以韩馥为冀州牧、刘岱为兖州牧、孔伷为豫州刺史、张邈为陈留太守,张咨为南阳太守。
但是由于董卓杀太后,废少帝,引起了官僚阶层的普遍不满,因此他所任命的这些牧守,都成了他的反对者。
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董卓的是袁绍,他坚决反对董卓废少帝、立献帝的作法。
袁绍害怕董卓杀他,就逃回了河北,并在那里举兵讨卓。
董卓闻讯后大怒,就杀光了袁氏在洛阳和长安两地的家属。
山东的州郡牧守,都纷纷起兵,号为袁家报仇,推袁绍为盟主,共同讨卓。
这就是《三国演义》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出处。
董卓占据的洛阳东面受到关东(潼关以东)军的威胁,而黄巾军余部又在白波谷(山西临汾境内)集结十多万人,有南渡截断董卓后路的去向。
董卓担心受到两面夹攻,就惊慌挟持汉献帝逃到长安。
董卓进入长安后,“又稍诛关中旧族,陷以叛逆”。
又数杀大臣,借以立威,搞得上下离心,人人自危。
司徒王允串通董卓部将吕布将董卓杀死,并灭其族。
董卓之祸这才告一段落。
但是,由于王允对董卓旧部的处置失当,导致兵祸再起。
各地牧守趁机招募兵员,扩大力量,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军事集团。
自此,东汉王朝名存实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参考: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
首先,当时朝廷动乱,董卓进京时是率兵平反,名正言顺。
此时恰逢朝廷有将无兵。
是奉召进京。
在进京的路上,又刚好碰到了带着皇帝出逃的张让,董卓杀了张让后是救驾有功,顺理成章的进京。
其次,董卓虽然只有三千兵马,但是昼进夜出,让大家都以为他有源源不断的援军赶到,无人知道董卓究竟有多少兵马在长安。
第三,由于当时诸侯们兵力不足,又各怀鬼胎,对董卓威胁最大的并州军又被董卓策反吕布后顺势吞并,五万骑兵在当时几近无敌,让董卓的实力又增加了一分。
最后,当诸侯们终于形成统一意见,联合讨伐的时候,董卓已经占据地利,而且援兵已到,据关而守,让讨伐又增加了难度。

参考:
感谢!董卓凭三千人马大摇大摆开进洛阳可以说是名正言顺,顺理成章。
有以下几个原因:公元189年,汉灵帝抛下何皇后和两个未成年的儿子撒手人寰。
孤儿寡母根本没有办法来守住江山,以至于朝堂内部一片混乱,宦官和士人集团为了取得控制皇权的特殊权力,打得不可开交。
内乱,让董卓有机会趁虚而入。
士人集团老大何进向何太后进言要求诛杀全部宦官,但遭何太后坚决反对。
于是,何进接受袁绍的意见,就是召集外地的大军进入洛阳,以此清除朝廷中的宦官。
何进假传密旨召集凉州的大军阀董卓。
要求他带兵进入洛阳勤王。
可是,在他还没赶到洛阳前,何进就被张让等人杀死了。
袁绍、曹操带兵将杀何进的宦官集团全部诛杀,并让袁术追杀张让等人。
张让劫持了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出逃。
董卓此时率三千士兵恰好赶到,前去救驾,杀张让并护卫刘辩回宫,因护驾功,就此名正言顺地进入洛阳。
董卓当时到洛阳来的三千人,董卓明白,这三千人是镇不住整个朝廷的,他采取个什么办法呢?
他让三千人晚上换成便装出城,第二天早上换上军装大张旗鼓地进城,一直四五天如此,洛阳城的文武百官就不知道董卓到底带来了多少人马,因为连续好几天都有董卓的军队开进来。
董卓出了这些还没有闲着,连忙从大本营凉州调集所有部队赶来,短短数月之间,董卓的军事力量在洛阳城已经没有人能与之抗衡。
除此,董卓还快速吞并、招降其他的部队。
如他指使手下杀何进之弟,吞并他手下数千精锐,又招降了何进所有的万余名旧部属。
再后来董卓逼走了袁绍。
收买了吕布,吕布杀丁原投靠他,丁原的部队也被他兼并。
完成这些举措之后,他成为了洛阳真正的“一把手”。

参考:
董卓之前是大将军何进掌权,何进是外戚,外戚掌权,祸乱天下,这是汉武帝刘彻时就说过的,而当时另一股政治势利就是十常侍,因为何进听了袁绍的话,要杀十常侍,所以十常侍想要让董卓进京除掉何进,所以董卓进京是的里应外合,故而就容易了,只是没想到刚驱完狼,有进了虎,董卓这厮更不靠谱,当时还是汉少帝刘辩,后被董卓废立,汉献帝刘协登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