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官不能进后宫是怎么记录后宫历史的

对史官的的理解属于狭义的理解,又假设了史官都是男人。
古代史官从大类上分,有三类,一类撰述国事,一类记录皇帝言行,一类负责修册存档。
记录国家大事的史官不必过多介绍,历朝历代都有专门的机构和职位很高的职务,他们负责修订前朝的历史,记录当朝发生的重大事件,其工作还是相当有独立性的。
但记录皇帝言行的史官一般都在皇帝左右,皇帝为了不让自己的名誉在史书记载上有污点,也会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
但进了后宫,史官也不能跟着呀!这个就需要后宫的人员记录,这些人不是宦官就是女官,但他们不是史官,却在干着史官们应该干得事情。
皇帝进入后宫之后,由哪位妃子侍寝,当班的宦官必须要进行记录,何年何月何日,皇帝在何地和谁。
即便今晚皇帝点了一位宫女,也要进行详细记录并存档,为的是之后如果怀上了龙种,要查阅房事日期。
对上了,以后就有好日子过了,运气好了生个皇子将来还有机会继承大统。
而皇帝的这些事情和平民的不一样,皇帝这点事儿是公开的。
有些皇帝不合规矩的偷个荤,还得躲着点,不能让记录的宦官们看到。
另外,在汉朝、唐朝都是有明确的制度,内宫中设有女史官,专门负责皇帝进入后宫的事情。
不过,皇帝一般商量国家大事,处理朝政都在办公室,比如御书房。
但进入后宫一般是去休闲去了,确实也没有什么好记载的。
后宫的事情虽说都有记录,但在史书上出现的篇幅确实不多。
如果不是后宫发生了什么大事,还真没有详细记录过程的。
否则史官就可以去写一部《金瓶梅》了。
内宫中记录的这些文字存档起来,后世就通过这些存档材料了解过去皇帝的起居生活。
如果那些日子发生了很多政治事件,史官就会翻阅后宫的记录材料,寻找到一些用来修订史册的文字出来。

参考:
以史为鉴,记录历史,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传统。
可以让我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总结经验,反思过去。
然而,当一个到达了权力巅峰的人自然要享受各种人间至尊的待遇,自然免不了作出一些个令人脸红心跳的荒唐事来。
直接为如今的电视剧提供了无数后宫题材,那么这些史料是如何记载下来的?
今天白羽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
一、如何正确记录太后的荒唐行为作为一名有职业操守的古代史官,如何正确记录太后与皇帝的荒唐行为,而不至于惹怒帝王让自己脑袋搬家成了一个令人抓破头的难题。
就像白羽尚且要用荒唐来规避“淫”行这种虎狼之词,避免被关进小黑屋一样,史官也有自己独特的方法。
比如南朝时期,刘宋的孝武帝去世,老婆路惠男当了太后。
路惠男的长子刘子业继承大统,就是宋明帝。
由于宋明帝年幼时就失去了生母,由路惠男抚养长大,自然感情不一般。
这女人在后宫一众女人中脱颖而出,登上了权力巅峰自然要享受各种以前没有享受过的待遇。
锦衣玉食,铺张浪费这种常见的礼仪都是家常便饭。
然而,美丽的太后多年寡居自然是春闺寂寞。
太后又是不武则天这种霸道女帝,可以公然有薛怀义、张宗昌、张易之这种“男宠”。
于是,她就把主意打到了养子皇帝的身上。
时间一长,宫里宫外都是风言风语,甚至有大臣上书让太后搬出宫去。
皇帝也很无奈,下诏说:“我生母早丧,幼年孤苦,幸得太后仁爱教导,恩德加于困厄之时。
我在当藩王的时候,太后时常赐给我滋补身体的药膳,这才有了我的今天。
如今,我每天日理万机,不能尽孝,“正想亲自早晚侍奉,尽情内室宫禁欢娱”。
既然皇帝大佬都发话了,拿出孝顺大义来压人,大臣们都傻眼了。
面对这样难堪的事实,史官的脑袋也只有一颗,还要兼顾自己的职业操守,实在为难。
于是,史官写道“上于闺房之内礼敬甚寡,有所御幸,或留止太后房内,故人间咸有丑声”。
皇帝进了太后的房间,留止太后房内,这都是在描述客观事实。
至于两人做了点什么,咱也不知道,咱也没瞧见,咱也不敢问。
万一皇帝哪天变脸,说太后只是跟自己唱唱K,蹦蹦迪,打打牌,溜溜弯,大家一直保持着纯洁的母子关系,史官也有回旋的余地。
史书的精华就在最后半句,“故人间咸有丑声”,表明史官也是道听途说的,偶也很无辜啊。
至于到底什么“丑声”,您自己个脑补去吧,调查去吧,跟我没关系!二、如何记录皇帝龌龊行为还有明朝的光宗皇帝,去世的原因也不太光彩。
光宗朱常洛还是太子的时候就经历过土木堡之变,梃击案等一系列国本之争。
等到他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时,不免有点放纵自己。
养母郑贵妃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投其所好,直接送了8个美女给他。
光宗当太子的时候每天都战战兢兢,这一下子没了约束,还不敞开了玩。
何况,面对还是郑贵妃精挑细选的8位人间绝色。
于是,皇帝每天都广施雨露,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仅仅半个月身体被掏空了。
要是史官按照老白这么写,估计就算不被砍头,起码也要被拉进“敬事房”,做一回司马迁。
于是,《国榷》记载:进侍姬八人,上疾始惫。
你看,这句话就写得很有技术含量,领导不注意身体,为国操劳,感染了小毛病。
就从“进姬八人”开始。
这就属于一本正经,不动声色的高级黑。
《罪惟录》也记载:\"及登极,贵妃进美女侍帝。
未十日,帝患病。
瞧吧,才十天,皇帝的身体就吃不消了,直接影响了国家大事。
本来是后宫小事,这么一写就成了军国大事。
这样的文笔,老白是相当佩服的。
接下来的表述,技术含量直接爆表。
史官是这样记录这件羞羞事的。
是夜,连幸数人,圣容顿减。
这一脚油门给的神不知鬼不觉,一下子就把事情说得很清楚。
“圣容顿减”四个字,内涵特别丰富。
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皇上您连夜“批阅奏章”脸色太不好,不行就多抹点大宝。
皇帝也不跌份,史官照常开车上班。
男人嘛,大家心照不宣就是了。
三、女史官与起居注天子无私事,后宫发生的也是国家大事。
既然后宫宫禁森严,那就只能由专门职责的人做这件事。
在最早的《礼记》中记载,专门有“左史”、“右史”负责记载天子的日常起居。
这两个类似于光明顶杨逍、范瑶的称谓,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
此时的“起居注”,记录的基本上都是宫闱中发生的“后宫杂事”。
这些文字的记录者大部分都是文书房太监。
东汉的荀悦写道:“先帝故事,有起居注,内史掌之。
”也有历史学家指出,负责记录的也有女史官。
《史通》中这样写道:外朝有国史,内朝则有女史,内之于外,其任皆同。
故晋献公祸乱,骊姬夜泣,床第之私,房中之事,不得掩焉。
到了煌煌大唐时代,沿用了隋朝的制度,设起居郎和起居舍人两个职务。
起居郎负责记录天子的言行,法度,以修记事史。
起居舍人负责记录制诰、德音、季终则授之于国史。
一个人负责记事,另一个负责录话。
每个季度做一次汇总,为了将来修国家档案用。
此时的皇帝还是比较顾及史官的感受的,起码还用“欲阅本朝起居注而不得”的事件来掩盖一下“玄武门之变”的真相。
到了宋朝之后,就成了“每月进御,后降付史馆”的规定动作。
皇帝每个月浏览一下自己的“历史记录”,遇到让自己不爽的字句可以直接涂抹。
可惜,这些后宫事终究隐秘,能够流传出来的客观事实更是少之又少了。

参考:
除了
另一类是专门负责编撰前朝历史传记。
一开始皇帝是无权干涉内史的言行记录的,可能到唐朝男女开放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风气就被李世民打破了。
自此以后,史官所撰写的中国史便成了帝王将相家的家史学。

参考:
能够记载下来的历史并不一定都是史官亲自记载下来的,如清朝皇帝《起居录》,不能说这些身边的记录的人都是史官吧。
史官的记录也是根据这些零星的记载归纳而成吧。

参考:
内侍记录皇帝的日常生活,清朝内侍记录的叫起居注(起居注包括皇帝日常,宠幸那位妃子,太医院医案)。
第二种叫翰林院史官,写的是前朝历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