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笔下的《桂枝香》为何评价极高

这首词,不能从字词表面理解.王安石,词作不多。
作为一代文豪,生活在宋词风靡的时代,竟然很少写词,实在令人诧异,也许这与他孤傲不群、不修边幅、不求时尚的个性有关。
但他寥寥数篇词作,也让人肃然起敬!《桂枝香》就是他不多的词作之一。
阅读诗词文章,先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理想抱负与当时的处境,对理解诗词文章大有帮助。
一、作者与这首词的诞生时代背景王安石,自年轻时代,就有“矫世变俗”之志,他人生理想就是,改革推新,变法图强。
《桂枝香·金陵怀古》自然是在金陵时所作。
王安石在金陵有三个时期,1、1067年,王安石第一次任江宁知府。
在当地推行自己的变革理念,因成绩斐然,有目共睹,宋神宗才相信他的变法可以扭转乾坤。
2、1074年,因遭保守势力反对,以及变法派内部分裂,王安石第一次辞相,第二次回任江宁府尹。
这时,他仍然在地方实行自己的理想与信念。
3、1076年,在旧势力排挤压力下,特别是因长子王雱病故,使王安石感到身心疲惫而辞相,被皇帝“判江宁府”《桂枝香·金陵怀古》就是他第一次辞相,第二次任江宁知府时期的作品。
此时的王安石,既是斗志不减,又是束手无策。
怀古诗词,就是借古喻今,用古说今。
借用过去的史实,委婉地表达作者自己的情感。
二、上阕分析赏析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这句表面理解,就是登高远眺深秋金色。
如果只是从字句表面理解这首词,就小看王安石了。
登临送目,指眼界开阔。
站得高才望得远,水底蜉蝣、井底之蛙看不到世界这些。
气势雄浑的文章常常用“登”;
故国,是怀古、思古诗词的常用词汇,例如,苏轼的“故国神游”;
又如李煜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故国,故都,故地。
千年田地八百主,物是人非江山依旧。
所有,故国,既是写过去,也是现在。
晚秋,是深秋。
初肃,万物萧瑟刚刚开始,暗示一切还来得及。
如果结合作者的理想与信念看,也是暗指国家已经临近万物萧瑟的时候,如果不力挽狂澜,就是严冬。
这两句写眼前的景色,代指天下大局危势!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清澈的千里长江滚滚向前奔流,好像一条洁白的练带,青青碧翠的山峰伟岸挺拔,犹如一束束的巨大锋利的箭头矢锋,谢朓诗句:“澄江静如练。
”这两句是写景吗?
是的!但又不是。
长江品质高尚,洁白如练,义无反顾向前奔流,而群峰呢?
它们想阻止奔腾的长江,还准备好了明枪暗箭,而长江不在意,继续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勇前进。
前面三句是写登高远眺,看见的“晚秋”,即眼前的天下大局危势!这两句暗示自己改革的理想与决心,不会因明枪暗箭而停止。
3、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一艘艘回家的帆船在夕阳里摇桨、往来穿梭,逆着西风的地方,酒肆门前的写着“酒”字旗歪斜着,在西风中飘扬。
这两句写百姓生活场景。
但残阳、西风、斜矗,勾勒出故国晚秋的苍凉。
意思是,低处(百姓),黑夜眼看就要到来,高处(朝廷)遇到西风就摇摇晃晃、歪歪斜斜,如果遇到北风呼啸,怎么办啊?
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胸怀。
4、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彩船华丽,如同淡淡的云在江面游动,江边白鹭飞翔起舞,这如梦如幻的美景,即使是丹青妙笔也难以描画出它的神韵。
彩舟,与上面的归帆肯定不是一回事,归帆,是普普通通的渔民或过往旅客;
而彩舟,则是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与舞女。
时间不等人,夕阳已经下山了,已经是夜晚了,连白鹭都坐不住了,你们还在醉生梦死、寻欢作乐。
你达官显贵的彩舟又能如何,在大局面前,不还是像云朵一样根基漂动,不还是将与老百姓一起进入漫漫长夜!画图难足,实在是一言难尽啊!“云淡”“鹭起”是动景,既是景物,也是引发作者一言难尽的感叹!是啊,自己遭受排挤,对这些也无能无力。
三.下阕分析赏析5、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回想以前,此地的达官贵人也是醉生梦死、争豪斗富,悲叹当年,朱雀门外、楼阁台内的六朝君王贵族,一个个悲愤万分,相继悔恨败亡。
“念”,转折,今古比对,虚实交融。
“门外楼头”,用典,即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看见今天的彩舟,想起往昔的历史人物,地方还是这个地方,繁华竞逐,挥霍无度依然重现,如果不改变,最后的结局不可能与古人有所不同。
眼前与历史,如此相似,表达了作者满腹的忧虑与叹息。
6、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千百年来,多少人在此登高,痛斥这种昏昏沉沉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都对历代荣辱兴衰感伤不已,怎么如今的人还是沉湎灯红酒绿,怎么仍然无动于衷不吸取教训呢!7、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六朝历史往事随着一江秋水流逝,不思进取的人也身败名裂而去,只剩下眼前被寒烟笼罩着的枯叶败草。
旧事随流水,有李煜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寒烟衰草凝绿”,六朝人留下的,依然没有改变,只因“凝绿”,没有完全枯萎,我们就沾沾自喜不改变吗?
这一句,显然包涵作者无奈惆怅之情,是作者渴望励精图治的激情抱负。
8、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这三句,是借典杜牧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
《玉树后庭花》后来比喻亡国之音。
亡国是商女之罪吗?
不是!是不思进取而沉迷歌舞升平的当权者。
是那些沉醉倾听亡国之音的统治者。
四、《桂枝香·金陵怀古》的文学地位。
《桂枝香·金陵怀古》彻底摒除了词作“五代旧习”的痕迹。
以前宋代词作,普遍是软绵绵柔弱无力。
范仲淹的《渔家傲》打破了人们“词为艳科”、不能豪放雄浑的认知。
王安石则提出了理论:“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即先定符合自己的调,后填词。
虽然都是后填词,但改变了词只是依赖声调的观念,为后来的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人打开了自己创作词牌的思路。
《桂枝香·金陵怀古》上阕写景,表现诗人高瞻远瞩,含蓄地表现了作者“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远大眼界。
下阕议论,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前途的焦急担忧之情。
尽管有许多以金陵怀古为题材的诗词,但没有几篇诗词的思想境界,能与政治家王安石的这首词相提并论。
例如,许多作品作者,引用了唱后庭花,但都只是徒叹无可奈何,而作者则排除万难,亲力亲为,希望能改变斜阳西下的颓废局面。
故而,《桂枝香·金陵怀古》,无论是从思想情感方面看,还是从文学艺术方面看,都的词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参考:
王安石笔下的《桂枝香》,历来评价极高。
个人解读,有以下几点原因:一、内容丰富原词如下: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字数很多,我们一句一句解读。
全词翻译如下:我登上高楼远眺远方,这时正是故都金陵的晚秋时节,天气刚开始肃杀。
千里清澈的长江好像一条长长的白绢,碧翠的群峰好像攒聚在一起。
残阳夕照下,船只往来穿梭,斜插的酒旗在西风里飘动。
彩船在薄雾渐起的水中往来,好像在淡云里航行。
灯辉洒下,满河星辉,白鹭就在半空翩翩起飞。
这美丽的景象,画图也难以完全表现。
回想当年,六朝权贵争相过着奢靡生活,可叹朱雀门外、结绮阁上,六朝亡国的悲恨,接续不断。
千年来,人们登高兴怀,空叹历朝兴衰。
六朝的往事已随流水而逝,只剩下寒烟笼罩着衰草的萧条景象。
到如今,歌女们还时时吟唱六朝遗曲《后庭花》。
我们惊讶,这首怀古词内容是如此丰富,不仅有对景象的出彩描绘,更有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以及对当今国家局势的思考。
二、手法高超作者上阙写景,全用白描。
“似练”“如簇”,简单四字,已分别表现出远方长江的细长澄澈,翠峰的高远攒聚。
“征帆”“酒旗”,又给这幅景色加了点缀。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让人想起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
画面色彩绚丽,“云淡”“星河”的静,与“彩舟”“鹭起”的动,相映成趣。
“画图难足”的留白,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下阕怀古,运用“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典故,感慨六朝亡国的悲剧重复上演。
结尾借用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对当朝者不思求变的警告。
三、格局高远作者不止简单的感怀历史,更通过六朝亡国的悲剧重演,思考自己国家以后的命运,发出对当权者的警告:“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如果不以史为鉴,历史还将重演!我们知道,王安石主张变法,他改变国家命运的心情和初衷,都彰显出其爱国的赤子心。
读及此诗,很难不对他产生敬意。
所以,王安石笔下的《桂枝香》,被人们赋以极高的评价!欢迎大家在我回答下方点评!也可以
王安石笔下的《桂枝香》,为何评价极高?
苏轼读到了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对王安石诗词中不拘常格的机敏由衷赞叹,甚至笑言他是“野狐精”。
宋《圣求词序》有记:世谓少游诗似曲, 子瞻曲似诗,其然乎?
至荆公《桂枝香》词,子瞻称之:“此老真野狐精也。
”诗词各一家,惟荆公备众作,艳体虽乐府柔丽之语,亦必工致,真一代奇材。
《桂枝香·金陵怀古》是王安石辞相后任江宁知府时期的作品。
此时的他,身心俱疲,却又斗志不减。
《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桂枝香”,又名“疏帘淡月”、“桂枝香慢”。
以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为正体,双调一百零一字,前后段各十句、五仄韵。
《古今词话》有记: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
内容意境这首词以壮丽的山河为背景,历述古今盛衰之感,立意高远,笔力峭劲。
多处化用前人诗句,不着痕迹,显示了王安石深厚的文学功底,也明显可以看出这首词正是打破“艳词”这一局限的作品。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登山临水,举目望远,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
奔腾千里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
华丽的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丹青妙笔也难描画。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遥想当年,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
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
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
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花》遗曲。
整体来说,这首《金陵怀古》写景奇伟壮丽,立意新颖高远,章法次序井然,用典贴切自然,无论是文章技巧、文字技巧、家国情怀、格调意境,都是一流水平。
附:此为简答,另有五千字长文详述“桂枝香”格式(换头曲)和内容以及苏、王二人交游之事,有感兴趣的朋友不妨

参考:
王安石《桂枝香》之所以被评价极高,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下:一方是对词格调的影响,二是咏史怀古词的影响。
一、浅析《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 这首词写于宋英宗治平四年,王安石变法遭遇挫折, 罢相退居金陵后所作。
当时,西夏和辽威胁边境,统治者一味辱国求和,每年向西夏和辽输纳大量金银、丝绢和茶叶。
对外软弱无能,对内残酷剥削,名不聊生,而统治者们却过着奢侈腐朽的生活。
国家处于危难之中,自己又仕途不顺,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安石登高临远,俯仰古今,有所感触,抒发对现实政治的感慨。
词中先写景后怀古,这样就把写景、抒情、怀古、讽今四者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二、“桂枝香”词牌的创调之作。
“桂枝香”这一词牌,以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为正体,作为创调之作,历来《桂枝香》词的填制者,皆以此词为典范,竞相模仿。
在用韵上,形成一种激越浑厚的声情,此种声情恰能融洽地配合怀古词人面对历史时的悲壮或苍茫之感。
在句式上,全词以四字句为主,全篇句式参差变换,由此形成多处顿挫和曲折。
宋代的杨湜在其《古今词话》一书中云:“金陵怀古,诸公寄词于桂枝香,凡三十余首,独介甫为绝唱”。
足以见得,这首词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对“桂枝香”这个词牌具有引领作用。
三、成熟的咏史怀古词 这里先要说一下花间词派,这一词派诞生于晚唐五代。
这一时期社会动乱,有一批人报国无门,于是就偏安一隅寄情于花花草草,表达自己的愁苦和无奈,成为了花间词人,多写一些艳丽之词。
王安石继承花间词咏史怀古的传统,一扫其浮艳之风,在词中大胆针砭时弊,以求有济于世,使得《桂枝香·金陵怀古》成为成熟的怀古咏史词。
周汝昌在《唐宋词鉴赏辞典》中对此词推崇备至:“王介甫只此一词,已足千古,其笔力之清遒,其境界之郎肃,两宋名家竟无二手,真不可及也!”这已经把王安石的这首词推上了至高无上的殿堂,通过

参考:
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词,自晚唐五代以来,多为征酒逐歌之词,大多为男欢女爱与伤感离合。
而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借古喻今,把关心国家兴亡之情作为创作内容,从历代历代的兴亡更替中总结出深刻的历史教训,在意境和见识上就高人一筹,而在词风上也一扫矫揉造作之态,有了自己的骨肃风清的格调。
此词写景,虚虚实实;
色彩,浓淡相宜;
于是给人一种远近交错,虚实结合的立体美感,从而构成了一幅旷远壮阔的金陵风景图。
立意,借古喻今,高瞻远瞩,展现了一个优秀政治家的真知灼见。
艺术性上,用字的精练程度有锤炼之功而无斧凿之痕。
因此前人作出这样的评价:“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
”( 《历代诗余》卷114引 《古今词话》)王安石这首词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一种说是他在得志之前所作,宋神宗还未登基,他变法强国的壮志还没有展开。
第二种说是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之后所作。
但不论是哪一种情况,这首词,都是他处于人生低谷,在自己落寞的时候所写。
注: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参考:
王安石是真正的文人政治家,也就是说他的身份首先是政治家,其次才是文学家,或者更准确地讲,他的笔是为他的政治目的服务的,偶尔抒写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与心灵。
而大部分参与到政治生活中的文学家,并且在文学史上大放异彩的,本质上讲只能算文学家,他们既没有政治家的功绩,也没有政治家的实力,他们只是后人丰富想象力的产物,是后人无能贴在天才身上的标签。
我一直认为说苏轼是政治家真是勉为其难,因为他真的不具备政治家的沉稳与谋略,更多地展现出的是文学家的丰富想象与天马行空。
司马光本质上也只是个历史学家,政治史学家,历史上不需要多出一个政治家司马光,一个理论研究史的工作人员,怎么能和具体行政人员相比,做到本行业的第一已经很牛逼了。
而王安石不同,他是在中国政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政治家,他是对国家的政治问题有着深切的思索,并且提出系统的切实可行策略的伟大政治家。
大部分行政人员都能够感觉到问题,但却不能鞭辟入里的分析,更不能对症下药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凤毛麟角!王安石对当时整个的政治状况有深入的思考与丰富的实践,他以一个实践家的魄力与直白提出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包括政府,经济,军事等方方面面,力图让大宋变成一个强有力的大宋,一个强而硬的大宋,可是天不遂人愿,王安石没有看到这场战争的人情事故,没有看到这场斗争的复杂性。
王安石最终败在了组织上,他没有在他周围形成一帮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他统战工作也做的不好,树敌太多,内部又没有战斗力,而且还看人常看走眼,使得变法推行不下去,效果欠佳,攻击的人就更多了。
我这样说着,忽然感觉毛泽东同志带领中央第一代领导同志打江山是多么地艰难与不容易,局面是多么地复杂,要把人心拧在一起是多么地艰难,而他的策略又是多么地高明。
当这样设身处地的去想象过去的时候,才知道他多么高明,多么伟大,真是中华民族的一件幸事。
王安石在文学上是有真正的名篇传世的,有几篇硬货,读来让人怦然心动,这是他作为文学家的成功之处,也就是说凭着他的几篇文章,王安石就完全可以留名青史了,这是他的不同凡响之处,在政治上与文学上都做得很成功,历史上这种人是不多的,这充分证明他是一个有深度的人,绝对不是靠偶然的机会暴得大名,他是经得起推敲的。
不过这首《桂枝香》,老实说,我真觉得一般,从没有觉它值得我去品味,看过了也就看过了。

参考:
首先,这首词写景奇伟壮丽,气象开阔绵邈,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足之高、胸襟之广。
其次,立意新颖,高瞻远瞩,表现出一个清醒的政治家的真知灼见。
《桂枝香》下片所发的议论,绝不是慨叹个人的悲欢离合、闲愁哀怨,而是反映了他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
第三,章法上讲究起承转合,层次井然,极类散文的写法。
上片首句“登临送目”四字笼罩全篇,一篇从此生发。
次句“故国”二字点明金陵,为下片怀古议论埋下伏笔。
以下写景先从总体写起,接着是近景,远景,最后以“画图难足”收住。
既总结了
安排十分妥帖、自然。
第四,用典贴切自然。
“千里澄江似练”乃化用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星河鹭起”用的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诗意。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用的是隋灭陈的典故。
结句化用杜牧《泊秦淮》诗句,但赋予了它更为深刻、精辟的思想内容。
短短的一首词而四用典,在王安石之前实不多见。

参考:
这是一首咏史吊古之作,以金陵壮丽的山河为背景,历述古今盛衰之感,立意高远,笔力峭劲,体气刚健,豪气逼人。
难得的是词至结语,更为奇妙,时至今日,六朝已远,但其遗曲,往往犹似可闻,嗟叹之意,千古弥永!
参考:
《桂枝香》是王安石一生的代表作,这首词可能作于宋英宗治平四年,他出知江宁府,当时四十多岁。
王安石为人刚直,诗文颇有揭露时政、反映社会矛盾的政治主张和报负,词作之秀则更为刚劲清新,高峻豪放,且别具一格。
东坡曾叹曰:“此老直野狐精也…”(《历代诗余》)。
……这首《桂枝香》,上阕尽展了他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似感觉,应用“风景如画”再加上“画图难足”,才以足显景情之美妙,同时也映衬王安石心中惟美的气象!但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却全都倾注于下阕。
……作者是用史论笔法,进入了怀古主题。
先以“念″和“叹”为引领,“念″什么呢?
“念往昔”。
六朝君王过着奢侈淫靡的生活,他们不行德政,不顾人民的生死,攀比奢侈,争夸豪富,且一代超过一代。
…“叹”又是什么呢?
叹盛衰!“门外楼头”指六朝最末的皇帝陈叔宝的可耻下场。
据史载:~~陈后主拥美人张丽华在结绮阁寻欢作乐时,隋将韩擒虎已率兵攻破朱雀门。
陈叔宝与张丽华为躲避隋兵,藏在景阳宫的井里,后被隋兵发现擒俘。
陈的灭亡,还代表前面东吴、东晋、宋、齐、梁几个朝代,它们都因帝王腐败墮落、荒淫无道,导致同样的亡国下场。
……王安石评说六朝旧事,从叙事到发议,然再复起吊古警今的另一高潮,堪称妙手[赞]!…“六朝旧事随水流,但寒烟衰草凝绿”。
他感叹历史兴亡,都随水逝去,江山依旧,人事全非,只留存寒烟衰草而已。
这是自然景色被牵入吊古的一种伤感。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从千年遗事,回至现实,今日秦淮河上歌伎,不是还有人在唱那《后庭》遗曲吗?
这个曲子自然仍是陈后主所制的亡国之音。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且唐代的杜枚,也在《泊秦泊》诗中,亦有警世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王安石一颗隐心之迹,不是同样地见微知著、弦外有音,在国家的表面繁华背后,看到潜伏的矛盾与危机,因此忧心忡忡,借古警今吗?
[比心]……[祈祷][]!!
参考:
精鍊!
参考:
有境界,有故实,有名句,有情怀。
典雅,厚重,沉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