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根基的汉宣帝刘病已是如何铲除把持朝政的霍光家族势力

以霍氏家族的实力,如果想要改天换地,比司马氏代曹魏还要简单:第一步干掉汉宣帝刘询,第二步立一个刘氏小皇帝过度,第三步受禅。
别以为我信口开河,事实上如果霍家怕麻烦,第二步都可以省略。
霍光一生分三步,缔造了帝制历史上第一个权臣家族,牢牢控制了汉帝国的军政大权:第一次,元凤元年独领辅政大权,标志性事件是平定上官桀、桑弘羊谋反。
这件事后,汉武帝留下的四辅臣,霍光成了独苗,军政大权集于一身。
第二次,汉昭帝驾崩前,霍光大肆提拔霍氏子弟和亲信,进入机要岗位,形成对中枢机构自上而下的全程控制。
第三次,元平元年汉宣帝即位后,霍光再次调整人事安排,由家族子弟控制军队系统,尤其是皇宫安保系统。
三次调整后,我们看一下汉帝国军队系统的主要将领:霍光: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军政一把手;
霍禹(霍光之子):中郎将——统领皇宫宿卫;
霍云(霍光侄孙):中郎将;
霍山(霍光侄孙):奉车都尉、侍中、领胡越骑兵——贴身护卫皇帝;
范明友(霍光女婿):未央宫卫尉、度辽将军——未央宫安保总管;
邓广汉(霍光女婿):长乐宫卫尉、将军——长乐宫安保总管;
任胜(霍光女婿):中郎将、羽林监——统领皇宫宿卫,皇帝贴身护卫;
赵平(霍光女婿):散骑都尉、光禄大夫;
王汉(霍光孙女婿):中郎将;
张朔(霍光外甥女婿):光禄大夫、给事中——内朝官、朝政决策参谋。
如果你是汉宣帝有什么感受?
反正汉宣帝的感受是“如芒刺在背”!霍家人三百六十度全方位“保护”在汉宣帝左右,只要霍光手指头动一下,汉宣帝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这么严密的一张网,愣是没网住汉宣帝,霍光去世后仅仅两年,汉宣帝就以霍氏谋反的罪名,将霍家灭族。
除了霍光的女儿,汉宣帝的第二任皇后霍成君被废幽居外,一个活口没留!要知道,汉宣帝刘询在八年前,还是混迹市井的平民,毫无政治基础。
即位头六年,他也仅仅扮演木偶人的角色。
那么毫无根基的汉宣帝,如何在两年的时间内,完成绝地反击的呢?
汉宣帝也学霍光,分三步走,掏空了霍氏一族:第一步,明升暗降,收回朝政大权霍光去世后,汉宣帝给了他最高的尊荣。
皇帝亲自治丧,赐金缕玉衣、梓宫、黄肠题凑、缊辌车、黄屋,按皇帝的规格下葬,并赐谥号“宣成”。
同时,汉宣帝下旨,册封霍禹、霍云、霍山为侯,霍禹任大司马右将军,领尚书事,完美接班霍光。
似乎霍氏的权力机构,仅仅以霍禹接替霍光,换汤不换药,汉宣帝依然甘做傀儡的架势。
那就太小看汉宣帝了,后面的小动作才关键。
霍禹领尚书事后,汉宣帝接着发布了一道命令:朝中所有奏章,直接由尚书呈交皇帝。
这个动作看起来很不起眼,其实等于解除了霍禹朝政一把手的权力。
西汉的政治,从汉武帝起,采取外朝控制内朝的办法,决策大权掌握在内朝官手上,领尚书事的大司马就是内朝官一把手。
汉宣帝剥夺了霍禹审阅批复奏章的权力,霍禹领尚书事成了空头衔。
紧接着,汉宣帝又下了第二步棋,他册封许广汉(许皇后的父亲)为侯,提拔许氏、史氏(汉宣帝祖母家族)、王氏(汉宣帝母亲家族)子弟为内朝官,并以郎官身份宿卫皇宫。
这个举动有两个意义,一是让自己的亲信进入决策层,二是部分解决
这个动作也不太显眼,霍家没法反对。
皇帝跟谁商量事,你怎么干预?
提拔几个低级别的小郎官,这点自由霍氏没法不给。
第三步棋,汉宣帝又任命魏相为御史大夫、给事中;
金安上(金日磾的侄子)为侍中,掌宫门警卫;
车骑将军张安世为大司马,与霍禹并列。
魏相和金安上都是汉宣帝的心腹,张安世其实是霍光的铁杆。
汉宣帝的这三个任命,太智慧了。
首先他以魏相为首,去影响外朝,与霍氏展开外围斗争。
其次,以金氏家族的影响力,拉拢权贵家族势力。
对张安世的安排,可谓化腐朽为神奇!张安世当初都看不起汉宣帝,反对哥哥张贺将孙女嫁给汉宣帝,结果便宜了许广汉。
可是汉宣帝即位后,很敏锐地意识到,张安世就是霍光背后的政治第二极。
同时,张安世又不具备替代霍光秉政的可能性,所以他完全可以利用。
几步棋下来,霍氏被“温柔死”,霍禹的领尚书事变成高挂的羊头,没了朝政决策权。
许氏等外戚的入替,及魏相、金安上、张安世的加盟,让汉宣帝不光拥有了内朝决策权,和外朝影响力,也让自己的基本安全得到保障,还拥有了几大家族势力的拥护。
到这时候,霍氏才发现,他们向通往傀儡的道路上隆重起航。
第二步,突然袭击,罢除霍氏军权第二年,以魏相为代表的外朝势力,与霍氏一族的摩擦不断升级。
正当霍氏深感不平,手足无措时,汉宣帝突然凶相毕露:霍禹除右将军,保留大司马(稻草人一个);
霍云解除中郎将之职,调任玄菟郡太守(去东北凉快);
霍山解除奉车都尉和领胡兵之职,专任尚书事(收发室呆着去);
范明友解除未央宫卫尉、度辽将军之职,调任光禄勋(虽是平调,军权没了);
邓广汉解除长乐宫卫尉、将军之职,调任少府(变皇室管家了);
任胜解除中郎将、羽林监,调任安定太守(去北边喝羊奶);
王汉解除中郎将,调任武威太守(去西边吃风沙);
张朔解除光禄大夫给事中,调任蜀郡太守(去南边跟蛮夷学鸟语);
霍氏子弟一律不得入皇宫承担宿卫工作(靠近皇帝的几乎都没)。
这是什么节奏?
霍家的军权一夜之间全没了!霍禹虽然有个大司马名头,但是没有军职,既失去朝政大权后,军权也没了。
霍氏一族全被“转业”,由军队系统改任行政官员,而且大多被分配到老少边穷地区。
随着霍氏被踢出皇宫安保系统,汉宣帝再也不用睁着眼睛睡觉了,到这时候,他的命才算是自己的!唉,当皇帝不易啊!至此,汉宣帝军政大权一把抓,霍家去年被“锯角”,今年被“拔牙”,再凶悍的怪兽,没了角和牙,唯一的出路恐怕是赶紧变成猫乖乖。
第三步,煽风点火,强逼霍氏谋反面对步步被动的局面,霍家人怎么办?
在心理失衡下,霍家人一共召开了三次“霍氏家族常委会”,商讨对策。
第一次,霍光的遗孀霍显坦言:当年皇后许平君,就是她亲手安排女医毒死的!霍显本来想以此告诉霍家人,咱们没有退路,只能拼到底。
可是这条重磅炸弹,却搅乱了霍氏子弟的方寸,他们反而没心思往下讨论,结果不了了之。
第二次,赵平的门客石夏,和霍云的门客张赦,建议霍氏联合上官皇太后(霍光的外孙女),发动政变,废掉汉宣帝。
这件事泄露后,汉宣帝竟然莫名其妙地叫停了廷尉对二人的抓捕。
霍家紧急召开会议,形成决议:早晚是死,反吧!没想到汉宣帝又下了一道旨:霍家子弟怠慢皇太后,管家冯子都屡屡犯法,霍云、霍山罢职回家思过,对霍氏严厉训斥!这时候霍氏的核心成员之一,霍云的舅舅李竟已经被捕入狱,谋反的事显然已经暴露,可是汉宣帝却只字不提,用两件不起眼的小事轻拿轻放,这是搞什么鬼?
惶惶不安之下,霍家人又召开了第三次会议,这一次他们定下了具体的方案:由上官太后出面宴请博平君(汉宣帝外祖母),请许广汉和魏相作陪。
席间由邓广汉和范友明斩杀许、魏,再由上官太后颁布懿旨,宣布废掉汉宣帝。
当霍家人摩拳擦掌时,汉宣帝又出招了:霍山泄露国家机密,逮捕!接下来的事有点莫名其妙,霍显请求以金钱替霍山赎罪,不被允许,霍家人一个接一个开始自杀,或者被捕。
于是,阴谋彻底暴露,霍氏被灭门。
很显然,霍氏谋反语焉不详,就是个冤案。
真相应该是霍家虽有谋反的提议,从未形成决议,更没有过实际行动。
他们所谓的行动方案,一看就是个笑话,上官太后凭什么就听他们胡来?
她发懿旨宣布废黜汉宣帝,管用吗?
汉宣帝几次莫名其妙的举动,其实就是搅乱霍家人的心,逼迫他们在退缩中不断犯错,不断有意无意触碰法律边界,造成谋反的口实。
汉宣帝有底气这么做,因为霍氏已经是死老虎,完全没有了反抗能力,他的举动就像猫逗老鼠!霍氏可能真谋反吗?
没了兵权,周边势力也树倒猢狲散,拿什么反?
所以,霍氏谋反是汉宣帝制造的结果,冤案!至此,汉宣帝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凭借他出色的政治智慧,把强大的霍氏一族,从大汉政坛彻底抹平!最后说两个小问题:汉宣帝为何要逼霍氏谋反?
霍氏一族的下场冤不冤?
汉宣帝灭霍氏,大体上两个原因,一是
汉宣帝与许平君是民间夫妻,感情深厚。
许平君遭霍显毒杀,对汉宣帝来说既是巨大的感情创伤,又是巨大的耻辱,这个仇他不可能不报。
另外,霍氏一族多年经营,党羽遍天下。
虽然霍氏失势,谁知道霍氏还有多少隐藏的暗器?
谁又敢保证,这些失势的家伙,会不会在某种际遇下,变成反抗的火种?
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刨掉霍氏这个根!霍氏的下场,如果单纯看结果,确实有点冤,但是看政治大局,以历史环境来说,一点不冤!首先霍氏的悲剧之根,在霍光的不知进退。
霍光这
他在世的时候,霍氏子弟就屡屡犯法,连自己的老婆霍显都跟管家冯子都有一腿,可见霍家乱成什么样!明知自己的后人没他这个能力,又知道上层政治斗争的残酷性,霍光竟然不知退,反而用更加极端的方式,打造霍氏权力网。
岂不知,对无德无才的霍家后人来说,霍光的举动无疑是把他们往刀山上赶!连霍光都不知进退,霍家骄横惯了的子弟们,更加迷信手中的权力。
在霍光去世后,他们反而变得更加猖狂,连霍家的家奴,都能上演逼丞相下跪认错的桥段。
这样的家族,汉宣帝不收拾他们,他们早晚也会被老天收走!
参考:
当然是通过审时度势、卧薪尝胆、不动声色夺其权利后顺势而为铲除霍家势力。
游侠天子刘病己刘病已就是汉宣帝刘询,他是汉武帝刘彻的曾孙,刘彻嫡长子太子刘据是他的祖父,父亲叫刘进。
征和二年【前91】出生,同一年出生的还有刘询的堂叔刘贺,二人同龄。
刘询出生数月,就遭遇了巫蛊之祸,太子刘据一系以及他的外戚被一锅端了,还是月子娃娃的刘询也下狱,幸好遇到了好心的丙吉,小小的刘病己才得以活命。
在狱中生活了五年才遭遇大赦出狱,善心的丙吉把刘病己送到了祖母史良娣的娘家,让史良娣的哥哥史恭抚养。
史良娣是太子刘据的妻子,皇孙刘进的母亲,在巫蛊之祸中遇害。
她的母亲贞君还活着,眼看着闺女的孙子这样孤苦无依没人管,心里很难过,就亲自抚养这个可怜的曾外孙。
从此,刘病己就在民间生活,游历市井,斗鸡走马,俨然一街头小混混,就在元平元年【前74】,他的机遇来了。
【汉武帝子孙世系
希望五人互相牵制同心协力辅佐新帝,但是,希望很美好,现实也很残酷。
出身微贱的霍光首先出手,联姻金日磾和上官桀,把女儿嫁给了金日磾的儿子金赏和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三人正是备受刘彻信任的核心顾命,霍光更是得刘彻赐周公
老天也是站在霍光这边的,就在刘弗陵即位一年半后的始元元年九月,金日磾病死了,压在霍光头顶的重要障碍被移除。
相比霍光的隐忍,上官桀显得更张狂。
始元四年【前83】三月,上官桀父子勾结盖长公主的情人丁外人谋划立孙女为皇后,霍光反对,他当然反对,虽然那是外孙女,但是被立为皇后只会增加上官家的势力,于霍氏无益。
但反对无效,五岁的上官氏成为十二岁皇帝的皇后。
随着孙女得立皇后,上官桀的野心也在滋长,公开和霍光争权夺利,并与盖长公主、燕王旦、桑弘羊等结党,试
【汉昭帝影视
但是好景不长,年轻的毫无存在感的大汉成王----皇帝陛下刘弗陵突然驾崩了,未免让霍光一时手忙脚乱,为立谁做傀儡而苦恼。
谁是傀儡的候选人?
汉武帝六子,当时只余广陵王刘胥,这位大王已经年过不惑,本人也是五大三粗孔武有力,而且对皇位有觊觎之心,让霍光怎么敢冒险去让这位能空手搏熊的爷来当傀儡,到时候指不定谁修理谁呢。
所以,刘胥被排除。
霍光就打着为汉昭帝立嗣的旗号往下一辈儿寻找,还真有,昌邑王刘贺,非常符合条件。
刘贺是刘彻的孙子,刘弗陵的大侄子,上官皇后可是他的婶母,能在辈分上压制他,况且,据说刘贺不太全性,不全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有点八成儿,用民间通俗的话就是有点不精,还年轻,才18岁,毫无政治经验人生经验,是个很合适的人选,就他了。
元平元年【前74】四月,刘弗陵驾崩,年轻的刘贺童鞋迎来了他的人生一次大机遇,被迎立为皇帝,成为大汉帝国的新主【傀】宰【儡】。
【刘贺影视
刘贺就在帝位上待了27天,屁股都没暖热呢,就被废了。
霍光又开始为傀儡的人选苦恼。
这时候,刘病己走进霍光的视线,这个长在民间的倒霉孩子健康的长大了,还娶了老婆,好像是个很没文化的小混子,这不更没势力更容易摆布,就他了,大将军拍板。
如坐针毡的傀儡生涯不要小看民间,市井长大的刘病己是个精明的娃,很能看清楚形势。
初一即位,霍光就假惺惺要他亲政,两位影帝级别的开始第一轮的表演,一个说陛下大了老臣可以归政,一个说我懂什么啊,离开大将军我啥都不是,还得辛苦大将军继续为我操心啊。
刘病己还规定所有事情不论大小都先报告给霍光,然后再告诉他,每次看到霍光都是毕恭毕敬优礼尤加。
这孩子表现的毫无权利欲,随遇而安的悄悄观察自己的处境。
用一种婉转的隐晦的方式“征求微时故剑”保住老婆许平君的皇后之位,小心翼翼的试探着霍光的底线。
【霍光影视
因此才有了霍显派人毒死许皇后,逼迫立霍成君为皇后的大逆之事。
这时候的刘询只能痛苦的隐忍再隐忍,还得笑着去睡霍成君,终于,本始六年【前68】五月,熬死了霍光。
卧薪尝胆终有报刘询清楚的知道,虽然霍光死了,他的家族盘根错节遍布朝野,自己还没有能力一举拿下,还得继续装孙子。
所以,又是亲临丧礼,又是厚葬,又是美谥,又是封赏霍氏子弟,甚至让霍光的侄孙霍山以车骑都尉继承霍光的领尚书事,霍家似乎依旧烈火烹油。
【刘询影视
同月,刘询令群臣百官向他直接奏事,随即,改元地节,而且是追改,就是在本始六年【68】五月的时候把本始五年【前69】追改为地节元年,那么本始六年就是地节二年。
从更改年号上,更隐讳的意味着刘询借此改变霍光的意
明白人一看局势,就知道和霍家拉开距离,偏偏霍家还沉浸在昔日的荣耀中,骄恣豪横作威作福。
如果霍家能够看清形势安分守己,按刘询的性格未必不能保全,只可惜霍家并没有明白人,最终走向覆灭。
尾声霍家覆灭,刘询并没有把霍光全盘否定,前人已有分析,如果否定霍光,岂不是否定刘询他自己得位不正?
不管内心多么恨多么烦霍光,表面上还得尊崇,所以,才有刘询捋捋称赞霍光的功绩,并在麒麟阁排名第一的举措了,这只是刘询的政治手段而已,聪明远识之赞誉,刘询真的可以当之无愧。
参考资料:辛德勇先生的建元与改元请多多
无限的权力带来的是无限的欲望和骄傲自大的心理,从古至今谁也逃不出这个规律,所以霍光也不能,由于霍光的得意忘形,他不管霍家子孙有无能力,皆将其安排进朝廷的权力中心担任要职,更是在妻子霍显阴谋毒杀了与刘询共患难的糟糠之妻许平君后,包庇了霍显,还逼着刘询立其女儿霍成君为后,强忍着苦痛泪水的刘询依然忍了下来,古有郑伯克段于鄢,今有刘询为妻埋恨!他相信霍光终有老去的时候,而其他霍氏子孙一来在霍光的安排下必会生出不臣之心,二来他们又没有霍光的眼光和能力,只要在霍光死后,稍加引诱,便会露出马脚,到那时,他便会为自己,为大汉天下,为自己的心中所爱许平君报仇。
刘询是幸运的,上天没让他等太久,在他登基七年后(公元前68年),一代权臣霍光的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好了,终于可以报仇了,他先后拜张安世为大司马卫将军,领尚书事,分霍家的军权,再升与霍光素有政见的魏相为丞相,丙吉为御史大夫,分霍家的行政权,将霍光的儿子霍禹明升暗降,削其军权,取消霍山总揽朝政的尚书事一职,大臣奏事从此不必经由霍家而直达刘询本人,其余在朝廷担任要职的霍氏子孙皆以不同理由从京师调至地方,然后再令以魏相为首的朝廷大臣持续弹劾霍氏子孙的不法行为,刘询在一步步的引诱霍家叛乱,而他们也没有让刘询失望,霍氏子孙在刘询一步步发动夺权行动和获知霍显当年阴谋毒杀许皇后一事后,都深感不安,大家商议后终于决定诛杀魏相,丙吉等大臣,立霍禹为帝,逼迫刘询退位,可惜这一切都在刘询的掌握之中,叛乱还未开始便被严阵以待的刘询瓦解了,最后霍禹被腰斩,其子女皆被处死,霍云,霍山等相继自杀,与霍氏相连的数千户人家被诛灭,霍皇后被废,幽禁于昭台宫,后自杀,盘踞朝廷二十年的霍氏一党终于被消灭。
刘询大仇得报,从此之后大刀阔斧的改革,推行新政,西汉在他的治理下走上了最巅峰的时代。
虽然霍氏子孙阴谋叛逆,但霍光对他,对大汉江山社稷是有大功的,刘询并没有因此而抹杀霍光的功劳,公元前51年,汉宣帝刘询令人画十一名功臣

所以接下来,霍光再不敢慌忙决策了,他决定先让太后暂且省政,然后详细考察,认真筛选,非得在刘氏宗族中找个又好又听话的新皇帝不可!然而,霍光看遍这天下的宗室诸侯、武帝儿孙,各个都觉得不甚满意,不是太傻太笨,就是太凶太浪,翻来覆去一个合心意的人都没有。
就在这时,一个流落民间的武帝曾孙进入了霍光的视线之内。
这位皇曾孙就是当年巫蛊之祸太子府中唯一的幸存者,刘据之孙刘病已(后为方便百姓避讳,而改名为刘询)。

直到刘贺被废,已官任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掌顾问应对)的丙吉才找准机会向霍光推荐了刘病已,说这位小伙子年已十八,通经术,有美材,是个好孩子,知道敬老尊贤,知道感恩戴德,总之比那个破刘贺有素质多了,更重要的是他无根基、无帮派,外戚之中也都是没落士人,不足为虑。
霍光听罢,感觉还行,表示可以考虑考虑。
可没想到霍光在朝会上一提出来,大家就立刻举手通过了。
原来,戾太子刘据虽早已被诬陷惨死,但仍然为孙子刘病已留下了巨大的政治遗产。
刘据毕竟当了三十年太子,汉武帝晚年又喜欢到处巡游,每每出宫便将诸事交付给刘据,刘据性情宽厚,又喜欢招客养士,他经常将一些他认为处罚过重的事进行平反,也经常提拔一些民间的贤能异士,因而在朝野拥有了巨大的政治威望,同时也积累了大批的政治拥趸。
这些个太子党虽在巫蛊之祸中被杀了数万,但仍留下了很大的一股隐形力量活跃在当时的汉朝政坛上,这些人以及大量对巫蛊之祸中冤死的刘据怀抱同情的正义人士,关键时刻都投了刘病已一票,于是这事儿就成了!是年七月二十五日,刘病已入宫,群臣上奏太后,拥立病已为大汉新君,是为汉宣帝。
从囚犯到天子,汉宣帝就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在封建王朝中间阶段冒出来的平民皇帝。
至此,这场关于皇位归属的闹剧兼悲喜剧终于尘埃落定。
不久,新皇下诏,大赦天下,并对那些有定策拥立之功的大臣进行褒奖,无侯的封侯,有侯的加封,一口气竟封赏了二十三人之多,而霍光更是夸张,竟加封七千户,合前共计两万户,为西汉朝侯爵封邑之最。
同时还赏赐了他黄金七千斤,钱六千万,奴婢170人,马两千匹,简直是威加海内、富可敌国。
很想让你这位汉宣帝刘询即位后只是个傀儡,大汉王朝真正的话事人是大将军霍光,霍光借口自己熟悉朝政,一直把持着大权,结果刘询都24岁了还不能亲政,只能一忍再忍,没办法,满朝文武都是霍家的亲戚或门生故吏,自己更在风口浪尖上,反正自己从小就流落民间,多年隐忍,再多忍几年也无妨。
一直忍到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春,操劳了一生的霍光终于病逝,汉宣帝与太皇太后乃亲自到霍府参加丧礼,流泪送之,并按照帝王的仪制为他举行了国葬,赠予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东园温明等皇家葬具,并以帝王专用的黄屋左纛(黄色车盖与牦牛车饰)及驷马辒辌车载运其尸柩,同时发动北军五校士(禁军部队)为其送葬、三河卫戊守军(帝国最精锐的边防部队)为其修建陵园与祠堂,派遣中五位大臣专门负责修陵事务,另外还规定朝中俸禄在两千石

“圣善周闻”曰“宣”,“安民立政”曰“成”,在《谥法解》中也是属于帝王专用的评语。
此等恩宠,简直让人不寒而栗。
而汉宣帝之所以要这么做,第一还真是因为感恩,毕竟没有霍光,就没有刘询的今天,更没有大汉王朝的复兴,其实所谓“汉宣中兴”,既有汉宣帝刘询的一半,也有宣成侯霍光的一半;
当然,更重要的是第二点,捧杀,刘询要捧杀霍氏一族,他不仅要将霍光无比风光的大葬,还要滥赏霍家,让他们宠极生骄,骄极生乱,则可名正言顺的剪除威胁,还保有了爱护功臣的好名声。
所以,霍光便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殡葬规格最高的大臣,只是这无限的风光与荣宠背后,埋伏着的是步步杀机,潜藏着的是万丈深渊。
总之,让刘询芒刺在背的霍光终于死了,属于他的时代结束了,汉宣帝只觉神清气爽、浑身舒泰,于是开始逐步收回权力。
纵观霍光的一生,有忠谨而少气志,贪名位而少决断,虽不能说真像周公辅佐成王那样尽善尽美,倒也确实尽心尽力、秉公治国,是个守成名臣,汉武帝看自己这身边人还是很准的。
只可惜霍光被时势架上权力的巅峰,下不来了,所以他自己虽能善终得保晚节,但家人却不免要遭殃了。
刘询在霍光的淫威下做了6年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他一直暗中积蓄力量,安插亲信、培植心腹、不露声色,就是在等霍光老死掉,然后就可以用周密的计划,以明升暗降、分化瓦解之方式,一点一滴的削去由霍氏一族所把持的兵权。
事实证明,这位有情有义的平民天子,同时也深具意志力与谋略,是位精通权术的政治高手。
其实说起来,霍光还算宣帝的权谋老师,只不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罢了。
事实上,二人虽身份迥异,但身世颇有相同点,他们早年间都曾混迹于民间市井之中,皆是因缘际会才踏上政治舞台,并很快就展现了天纵奇才的政治素养,朝廷上那些腐儒与官二代们根本就玩儿不过他们的套路,只能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于是,在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汉宣帝刘询再次出手,将被解除兵权、日夜惶恐、决定铤而走险发动政变的霍氏一族全体诛灭(告发霍氏者五人因此而封侯,其中正有司马迁的外孙杨恽),且因与霍氏相连坐而被诛灭的竟有数千家之多(此为《汉书》载,《资治通鉴》载为数十家)。

参考:
权力家族——西汉霍氏是如何被铲除的?
他们来自婢女、奴仆的乱伦产物和私生子【见下
他们权倾朝野60年,玩弄皇权于掌股中20年!他们功盖萧何、韩信、张良! 一个月之内立刘贺为帝,又废掉刘贺再生刘询(刘病已)为帝,霍光的所作为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人和事!刘贺被废后,霍光立刘询为帝,就是汉宣帝。
当时宣帝已18岁,霍光假意归政于宣帝,鉴于刘贺事件,宣帝不但不接受,而且还明文规定,朝中奏折必须全权由霍光处理,再报知皇帝。
甚至每天对霍光的礼数都非常周到。
就这样,霍光的儿子、孙子、侄子、女婿,把汉朝的军队、政务甚至后禁军都掌控,形成了盘根错节,上下复盖的庞大的关系网。
天下最尊贵的男人和女人,都是姓霍。
为了铲除霍氏家族,汉宣帝先给自己继位合法化。
曾祖父汉武帝错杀自己一家,四年后方知错,也没公开为卫太子(刘据)平反,因此宣帝对武帝很是怨恨。
自己帝位也是缘于武帝的曾孙血统,为证明自己的帝位合法化,又要维护武帝的权威,宣帝下诏褒扬武帝功绩,要求群臣拟定和武帝功绩相称的宗庙音乐。
而忠臣夏候胜提出武帝造成人民生活流离失错等因,不应为武帝庙配乐。
宣帝要求经学大师黄霸弹骇夏候胜,黄也认为武帝过大于功不肯。
于是宣帝以贬低武帝和包庇罪,下令把黄、夏两人禁于狱中,四年后大赦释放,把夏候胜升为太子大傅,黄霸位拜丞相。
接着立皇后。
汉宣帝在民间就已和许广汉之女许平君结婚,霍光把自己女儿许给宣帝,总想宣帝立他女儿为后。
汉宣帝要派人到民间说寻找一把宝剑,有人猜出宣帝是怀旧,于是拥帝立许平君为皇后,封许广年为昌成君,比列候只低一级。
霍光认为许受过宫刑,很不高兴。
宣帝在位第三年,许后又怀孕,霍光夫人显氏知道后,指使人毒死皇后。
宣帝多次追查无果,只好暗忍悲伤。
公元前68年,霍光大病,宣帝经常亲自探望。
不久霍光病死,先帝特批陪葬汉武帝茂陵,恩易璧珠玑,玉衣,梓木棺,东园温明,黄肠题凑各一具。
守陵人三百户,墓葬规格为最高诸候级别。
然而,霍氏家族悲剧刚刚开始。
显夫人触摸道德底线,擅自大大扩大霍光陵地,大建豪宅。
又和府中奴婢总管冯子都通奸,伙同随从昼夜出入太皇太后长信宫。
知道宣帝要立许后所生儿子刘奭为太子,显夫人大骂这是民女所生,想让自己女儿毒死太子,幸好每次吃东西都由保母先尝。
霍光儿子霍禹,霍去病孙子霍云、霍山,虽封将军,却不遵守朝庭法度,大修豪宅,在皇家林苑打猎,上朝称病请假。
宣帝认为霍家人尊盛日久,内不能善!后来知道是显夫人毒死许夫人,先将霍山,霍禹明升暗降,剥夺其兵权。
下诏以后不管是百官还是百姓,上书不需经过尚书,大臣要拜见皇帝,也不需要尚书安排。
通过广开言路,剥开霍家权力。
以前都是霍家人担任领尚书事,皇帝的言行都在他们掌握中,霍光死后宁由霍山掌控。
现诏书一下,等于甩开霍家,任何人和事都得已报告皇帝,因而霍家种种罪行被曝光。
霍禹、霍山商谅不甘心束手被擒,准备起兵谋反,想立禹为帝。
还没来得及做,被准备充分的宣帝发觉,先将云改为玄菟郡太守,禹的亲信任宣改任代郡太守,分散调离京城。
霍山又因泄露皇帝机密被捕,显夫人向朝庭献出一座大豪宅和千匹马想保释,汉宣帝不准。
不久,霍云、霍山自杀,霍禹被腰斩,显夫人和霍光女婿被处死,霍后被废12年后自杀。
树大根深的霍家累连千家!霍、卫两家除霍光的外孙女上官太皇太后得善终外,全部烟飞灰灭!
参考:
分成三步。
第一步,剥夺霍家继承人的信息垄断权。
霍光并不是笨蛋,他深知自身权力之大肯定为皇帝所不容。
于是安排他儿子霍禹、侄孙霍云为中郎将,统率宫卫郎官;
霍云的弟弟霍山官任奉车都尉侍中,统率禁卫部队胡越骑兵;
两个女婿分别担任东宫和西宫的卫尉,掌管整个皇宫的警卫;
堂兄弟、亲戚也都担任了朝廷的重要职位。
也就是说,皇帝的小命被霍家捏在手里,皇帝稍微不对眼,霍家立刻可以干掉皇帝。
要扳倒根深蒂固的霍家,打破霍家的严密封锁,只靠汉宣帝一人绝对做不到。
按某伟人对政治的定义:政治就是将朋友弄得多多的,将敌人弄得少少的。
伟人又云:弄清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第一要务。
所以寻求盟友和支持者成了汉宣帝的首要任务。
不过,老辣的霍光提前堵死了信息渠道。
霍家多年经营,朝堂之上多为霍家党羽,汉宣帝能接触到的人都难以说实话。
民间的信息也无法传递给汉宣帝。
因为汉朝制度,吏民要对皇帝上书必须要有正副两套内容,副封通过尚书审核,只要尚书觉得这信息没有必要,他有权摒弃正封。
换句话说,尚书决定了皇帝能看到什么,不能看到什么。
于是,霍光也好,他的侄子霍山(过继给霍去病)也好,都牢牢把持住了尚书的位置。
史料明确记载了霍光对朝政的掌控,霍山对民间不利言论的屏蔽。
上谦让不受,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天子。
光每朝见,上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
尝有上书言大将军时主弱臣强,专制擅权,今其子孙用事,昆弟益骄恣,恐危宗庙,灾异数见,尽为是也。
其言绝痛,山屏不奏其书。
——《汉书·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为了扭转这种不利,汉宣帝宣布,吏民可以直接密封上奏,不必通过尚书。
通过这个小手段,汉宣帝终于获得了最初的可信班底名单,在霍家的严密封锁中打出了一个口子。
第二步,将挑选出的可信者给予重权高位,让他们作为攻击霍家的急先锋。
当掌握了可信者的信息,汉宣帝便大肆提拔这些亲信,如魏相、萧望之、许光汉等人。
魏相:曾经被大将军霍光下狱论罪,遇到冬季大赦才逃过一劫。
汉宣帝将他从罪人身份先提拔为县令,再升为扬州刺史,一路提拔到谏大夫、给事中等高位。
汉宣帝通过他掌握了首都军权,具备了初步的自保能力。
萧望之:在霍光权势熏天的时候拒绝在霍光接见时被搜身,当面驳斥霍光高傲自大,于是同去者都被提拔,唯独他被分配去看门。
汉宣帝亲政后,一年就提拔了他三次,从小吏转瞬做到两千石的中央高官。
汉宣帝用他接手民间信息,作为地下组织部长,积蓄汉宣帝的可用人才。
许广汉:许皇后的亲爹,可信程度MAX。
……羽翼丰满后,这批亲信在汉宣帝授意下不断发掘霍家黑材料公之于众,通过这些人攻击后朝官的反应,汉宣帝通过权术逐渐掌握了朝廷——哪些人积极参与攻击霍家,属于可信之人,积极提拔;
哪些人态度暧昧,站在霍家一边,之后就要冷落甚至治罪。
一来二去,站汉宣帝身边的人越来越多,霍家势力大幅度削弱。
第三步,釜底抽薪,彻底消灭霍家威胁皇权的可能。
当朝廷中央和下层都被汉宣帝掌握,霍家唯一可以依仗的只有军权。
汉宣帝手头有通过萧望之积累的一批可信班底,有魏相把持的军权自保,当时机成熟,他就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羽林军、胡越骑兵等首领全部替换,再将霍家人调离军中。
到了这一步,霍家虽然看似荣宠,官职不仅没有削弱还被加封,实际上已经成了瓮中之鳖,汉宣帝随便找个罪名都可以将霍家洗白。
最终霍家被诛三族,彻底成了历史。
汉宣帝通过一步步谨慎操作,将原本权势熏天的霍家彻底消灭,堪称宫斗教科书。
不是霍家不给力,只怪汉宣帝确实太强……
参考: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从牢狱中走出来的皇帝,他粉碎了权臣专政,平服了匈奴,繁荣了经济,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昭宣中兴。
我们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汉宣帝刘询当上了皇帝是侥幸的。
但是人们在后来发现这位皇帝其实很不简单。
汉宣帝刘询登上帝位之时,他是没有实际权力的,当时的朝政大小事务均由被霍光全面掌握。
刘询滞留在民间之时就对霍光专权之事有所耳闻,而刘询自小就受到皇权斗争的排挤,而历经磨难,所以刘询在做了皇帝之后做事如履薄冰,言行小心谨慎,不敢贸然反对霍光。
我们都知道,刘询的自身因素和成长环境历练了他, 促使他养成做事一贯低调,遇事隐忍不语的风格。
因为当时的他只能选择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刘询的一而再再而三的隐忍退让,让霍光误以为他胆小怕事,以至于霍光再做决策的时候就不在征求他的意见。
越发不把他放在眼里,做事也更加肆无忌惮,完全把自己当成了西汉王朝的最高统治者。
就这样,汉宣帝刘询在霍光的专政专权的阴影下做了多年有名无权的傀儡皇帝,但是他在暗中一直不断储蓄力量,何机消灭霍氏一族,抢回属于他的政权。
多年之后,专权20多年的霍光病逝。
刘询认为千载难逢时机来了,于是开始着手实施亲政之策。
刘询心有所想但未有实际行动,因为他清楚物极必反的道理。
于是他拟定了详细的方案,逐步向自己的目标前进。
首先;
他用帝王的礼遇厚葬了霍光,对霍光的侄孙霍山加封为乐平侯,让霍氏一族放下戒备之心,继续像以前那样横行跋扈。
待到霍氏族人放松了戒备之后,刘询随即开始行动。
他又撤换了霍光的两个姑爷担任东、西宫警卫的职务,随后又免掉了霍光两个侄女婿中郎将和骑都尉的重要军职。
待到霍氏族人察觉情况不对的时候,刘询立刻将霍光儿子霍禹右将军一职撤掉。
霍光的夫人背地里促使女儿对太子下毒手,但刘询早已对此早有戒备,做了全面的防范,可想而知,霍皇后未能如愿以偿,这个阴谋失手了。
就这样,刘询在隐忍中不动声色地将朝中的霍氏余党全部铲除掉了,朝权和兵权也到手了。
史籍记载;
在地节四年既公元前66年,霍氏余党权势余威不再,他们决定孤注一掷地发动政变,
但刘询其实早就做好了准备,等着他们跳出来,便于一网打尽。
这次叛乱最终以,霍禹被腰斩,霍皇后被废,打入了冷宫而收场。
刘询隐忍了8年,做了8年的傀儡皇帝。
如今;
终于拨开云雾见青天,终于铲除了霍氏专党,夺回了属于他的大汉皇权。
站在女性的观点追忆历史、了解历史,感受截然不同的一种历史解读情怀。
每天和你分享有价值的历史观点!请你留步给予
他为政清明,延续了西汉繁荣昌盛。
而他最被人津津乐道的经典传奇,则是他智斗权臣霍光的故事。
我们先从汉昭帝刘弗陵病逝说起,因其无子嗣,霍光先立刘弗陵侄子昌邑王刘贺为帝。
可是霍光只让其做了二十七天皇帝,就将其废除,又将生活在平民中的皇孙刘病已推上皇位。
霍光本想将刘病已控在手中,使他成为永远的傀儡。
谁成想就是这个看似毫无根基的刘病已却以己之力铲除了霍光家族。
那刘病已又是如何智斗霍光家族呢?
且听有书君为你梳理分解。
一,幼龙潜邸,意外被扶持为帝。
要说刘病已,我们先从汉武帝晚年巫蛊之祸说起。
汉武帝听信奸人之言,逼死太子刘据,又诛其满门,只有一个刚出生几个月的婴儿漏网,被收在狱中。
这个婴儿就是刘病已,简单的说,他就是汉武帝的皇太孙,太子刘据之孙。
后汉武帝悔误冤杀太子,又得知还有尚存的皇太孙刘病已,先令其养在外祖母家中。
刘彻临终前下诏,将刘病已收归掖庭抚养,令其认祖归宗,并记入族谱。
话说汉武帝逝后,由其幼子刘弗陵继位,同时他又为儿子留下霍光、上官桀等辅臣。
霍光本为霍去病异母弟,在辅臣中势力最弱,可其做事果断谋略得当,他很快就在众辅臣中脱颖而出,深得汉昭帝信任,开始独揽大权。
我们客观评论,霍光虽说权欲心重,可他并无谋反之心,他只是想体验权倾朝野的快乐。
他在汉昭帝时期,为摆脱西汉颓势确实殚精竭虑功不可没。
可是随着刘弗陵病逝,他的权欲之心更加膨胀,只想选择一个听话的傀儡皇帝。
他先选择昌邑王,也许是觉得刘贺不太精明好掌控,可谁知刘贺虽傻却做事冲劲更足,一上来就想削了霍光之权。
霍光赶紧趁刘贺根基未稳将其废除以绝后患。
他又将目光盯上了在民间晃悠的业已十八九岁的刘病已。
也许霍光觉得刘病已长期生活在民间,既使在宫中亦是生活在掖庭底层环境中,无有政治根基容易把控吧。
就这样丝毫未有做皇帝准备的刘病已,被霍光一把推上皇位,成了汉宣帝。
霍光千算万算,未算到刘病已才是霍家真正的生死劫。
二,刘病已韬光养晦,先捧杀再熬死霍光。
话说刘病已虽养在掖庭,可他经常出宫游历。
他在民间的这段时间,应是其性格养成关键时期。
见惯了世态炎凉,看似游手好闲的他,其实思维缜密懂得变通,处事滴水不漏。
正在民间放养的刘病已,皇位突然砸在了其头上,他看似懵懂却并未惊慌。
他在民间早已得知霍光擅权与昌邑王之事,他先分析出霍光并无觊觎皇位之心,只要给其权利,就可以保自己性命无忧。
他现在尚不能与霍光较量,那就一个字忍。
刘病已一登基就给霍光演了一出捧杀大戏。
霍光假意说,皇帝年龄大可以亲政,他想告老还乡了。
我们再看刘病已赶紧迫切的表示,霍光是朝廷的擎天柱,须臾不可离的重臣。
朝中所有事情必须先请霍光裁断,再通知他即可。
刘病已的一番话令霍光心花怒放。
霍光看刘病已如此知趣,就开始放心擅权了,其儿孙甚至奴仆可以说在朝中遍地开花,而且还把握着最重要的军权。
俗话说捧的越高摔得越重,霍家人肆意妄为越发自作。
刘病已在民间时,就已娶妻许平君,夫妻恩爱情深义重。
他登基后当然想将许平君立为皇后,可是这就得罪了想让女儿霍成君为皇后的霍光夫妇。
霍光事过境迁也就算了,可是其夫人霍显无法放弃当皇帝丈母娘的梦想。
她竟然设计将皇后许平君毒杀,将其女儿送入宫中。
刘病已爱妻情切,可是他知道自己还无力反抗,他再次选择隐忍,而且还表现出与霍成君情投意合之状,霍显见此得意非凡。
我们只能说霍显在一步步自掘坟墓,犯下的罪终要报的。
刘病已在隐忍的同时,亦在悄悄行动,他以为汉武帝立庙为名,向天下昭示自己得位名正言顺,先在舆论上为自己立威。
他又暗中网络可用人才为己所用。
他于无声处积蓄着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在等待着霍光的死亡。
有时不一定必须通过正面斗争定胜负,谁活的久谁笑在最后就是胜利者。
霍光终熬不过年轻的刘病已,短短几年就病逝了。
三,刘病已欲擒故纵,最终将霍家一网打尽。
霍光死后,刘病已知道军权尚在霍家人手中,他并未轻举妄动。
他先封霍光的侄孙霍山领尚书事,令霍家人放松警惕。
然后才步步为营安排与霍家政见相异的魏相为丞相,封自己入狱时的恩人邴吉为御史大夫,又将岳父许广汉委以重任。
反之他不动声色的封霍光的儿子霍禹为大司马,明升暗降夺其手中军权,再架空霍山等人权利。
他一点点将霍家人位置蚕食掉,将权利收归自己亲信与母家手中,并要求所有政事直接禀告自己,不必再经过霍家人。
如果此时霍家子孙懂得收敛,也许刘病已不会斩尽杀绝,只是削其爵位而已,可是霍家人嚣张惯了,尤其是霍显更是变本加厉。
当她得知刘病己立许平君的儿子刘奭为太子时,她疯狂妄想再次故技重施毒杀刘奭。
只可惜偷鸡不成蚀把米,毒杀刘奭不成,反暴露了其杀许平君的罪行。
霍家人得知霍显罪行,知道刘病已不会放过霍家,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想举兵造反废了刘病已另立霍禹为帝。
其实这一切皆在刘病已掌握之中,霍家不造反又怎能给世人一个铲除霍家合理解释,毕竟霍光对大汉亦是功大于过。
霍家刚一行动,就被严阵以待的刘病已一网打尽,将其全族诛杀,霍成君亦被打入冷宫,自尽而亡。
刘病已虽将霍家盘踞几十年的势力一扫而光,可是他仍尊霍光为麒麟阁功臣之首,其功过分明的行事风格,确实当得起明君之美称。
霍光老谋深算一世精明,终未斗过刘病已的忍字功。
斯人已逝,是非恩怨还是任由人说吧。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
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参考:
大义名分在手。
霍光本人并没有多大问题,唯一就是对鸩杀许平君事件采取遮掩,这是正常人的态度。
汉宣帝选择了隐忍。
霍光死了,权力自然大部分回到皇帝手上,所倚仗不过是需要逼迫霍家自我暴露而已。

参考:
临终前,汉武帝任命“顾命大臣”三人小组;
霍光为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共同辅佐汉昭帝刘弗陵。
只能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到了晚年,眼神只有一半的好。
金日磾去世后,霍光、上官桀这对亲家(上官桀之子,上官安娶了霍光女儿),开始分化。
上官安企
没想到,岳父霍光竟然不同意。
经过一番“曲线救国”,上官安才得偿所愿,由此,翁婿之间心生嫌隙。
贪心不足蛇吞象的上官安,又心生一计,想借助昭帝哥哥燕王刘旦,对汉武帝立刘弗陵的不满,发动宫廷政变。
而年幼的刘弗陵,坚定站在了霍光这边,挫败了阴谋,上官家族一蹶不振,只有皇后上官氏幸免。
此举也造成了霍光一股独大。
以至于刘贺在位仅仅27天,便被霍光废黜,转而选择刘病已为帝,是为汉宣帝。
一则其为卫子夫的曾孙,都是娘家人;
其次,刘病以平民身份,突然登基,岂不感恩戴德,从而延续自己的政治生命。
汉武帝的“眼神”不好,传染给了霍光,因为汉宣帝不是个“傀儡”皇帝。
受巫蛊之乱的影响,汉武帝太子刘据,满门株连,硕果仅存个,被贬为庶人的刘病已。
上天有好生之德,刘据素以“仁慈宽厚”闻名,许多人都受过其恩惠。
太子府上家吏张贺,念及刘据的情谊,对主人最后的血脉,百般呵护,悉心照料。
此外,还有廷尉丙吉,多次力保尚在襁褓之中的刘病已,度过鬼门关。
这样艰苦卓绝环境下,成长的刘病已,早年间曾经游历长安三辅,体察民间疾苦,心智也更早成熟;
懂得为了生存,该如何进退有度。
这时的霍光,权力更是达到巅峰,家族中多人担任朝中要职:霍光:大将军、大司马,武职的最高长官;
霍禹(霍光之子):右将军;
霍云(霍光侄孙):中郎将;
霍山(霍光侄孙):奉车都尉侍中,统率外族归附军队的官职;
范明友(霍光女婿):未央宫卫尉;
邓广汉(霍光女婿):长乐宫卫尉;
职责划分:西汉都城守卫分三层,宫城以外由执金吾(中尉)负责;
宫城以内,按照宫殿外与宫殿内划分:宫殿外署属于,卫尉率领兵卫负责;
宫殿内署属于,光禄勋率郎卫负责。
光禄勋之下设,五官、左、右三个中郎署,分别由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统领。
可见,刚刚登基的刘病已,已经在霍光的全天候监视之中,要是有何异动,相信下场跟刘贺,会是一样的。
由此,刘病已选择了避其锋芒,韬光养晦,但并不是没有任何作为,而是运用智慧与霍光周旋:宣帝继位后,大臣们迫于霍光的权势,集体上书请立霍成君(霍光之女)为皇后。
刘病已心里的人选,是患难与共的许平君。
两难之际,宣帝下了一份浪漫的诏书,表露心声:朕贫微之时,曾有一把宝剑,视若珍宝,如今不慎丢失,众位爱卿能否为我寻回。
大臣们心领神会,知道了宣帝的心意,同时,也是对霍光权势的嫉妒和不满,转而上表立许平君为皇后。
霍光见此,也只能顺势而为,对自己女儿,绝口不提。
祖父刘据蒙受不白之冤,一直在舆论上得不到平反,名不正而言不顺,自己的权威性、正统性、合法性,受到大臣们的质疑,又何如驭下呢?
公元年72年,刘病已下诏,歌颂曾祖汉武帝的丰功伟绩,并要大臣们商议,给汉武帝上“庙号”的事宜。
潜台词是我才是汉武帝的长子嫡孙,间接为自己正名。
不料,长信少府夏侯胜唱反调,认为汉武帝虽有开疆拓土之功,但还没到要上“庙号”的程度。
遭到了丞相蔡义等人声讨,认为夏侯胜“大逆不道”,最终,这个不合时宜的家伙,被判处死刑。
刘病已目的达到,便没有杀夏侯胜,仅仅是将其长期关押。
公元前68年,霍光病逝,刘病已开始亲政,但其并没有放松,霍家众多成员仍然担任着要职。
宣帝本想提拔张安世担任大将军,只是张碍于霍氏的实力,始终不允,宣帝只好认命其出任大司马兼领尚书事,同时为安抚霍家,封霍山为乐平侯、霍云为冠阳侯,加上霍禹承袭霍光的博陆侯,霍家仍然当时的第一望族。
这也让霍家感觉便没有变天,越发的专横跋扈。
霍显(霍光遗孀)、霍禹不经朝廷允许,僭越礼制改建霍光的陵墓;
霍云称病不上朝,却私自外出…….如此,种种不法,御史们敢怒不敢言。
只是与霍家有矛盾的丞相魏相,带头之下,才纷纷向宣帝奏明。
刘病已见此民心所向,不动声色,先是解除了霍家对宫城的控制,将霍光两个女婿范明友、邓广汉调离了卫尉之职;
其次,解除霍家对兵权的控制,将霍禹提拔为大司马,剥夺了其担任右将军之时,对兵权的掌控。
汉宣帝的步步为营,让霍家感觉到了不安。
在家庭会议上,霍显认为之所以如此,可能是东窗事发。
原来,当年霍显当年为了女儿霍成君上位,收买宫廷女医淳于衍,毒死了许平君。
在座的霍禹、霍云、霍山听后,大惊失色,商议后,得出统一意见,决定铤而走险,废掉汉宣帝。
正所谓“君不密失其臣,臣不密失其身,几事不密则成害”,意思是说,君说话不慎密,则失信于臣;
臣说话不慎密,则灾殃及身;
重要的事情不慎密,则造成祸害。
急忙中,拍脑袋决定的事情,往往疏忽了保密工作。
霍家谋反之事,被一个叫张章的人告发。
刘病已立即派兵包围了霍家,搜出了大量兵器,坐实了谋反,对霍禹处以腰斩,霍显以及诸位女婿被处斩,废黜了霍成君的皇后之位,显赫一时的霍家,就此灰飞烟灭。
尽管如此,但汉宣帝并没有否定霍光的功勋,其晚年在麒麟阁,设置画像时,仍然将霍光列为第一功臣。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身陷囹圄公元前91年,阳陵大侠朱安世暴力抗法,汉武帝下达逮捕令,丞相公孙贺将其拘捕押入大牢。
这是一切祸患的开始。
朱安世报复公孙贺,在狱中上书,直言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并且在皇帝专用驰道上埋下木偶人诅咒皇帝。
汉武帝本来就在病中,一听有人利用无辜之术诅咒他,便命人彻查。
毫无意外的,所查结果与朱安世所言吻合,公孙家族被灭,阳石公主、诸邑公主以及卫青之子卫伉都因此事而死,当时的太子是卫子夫皇后的儿子刘据,而巫蛊之祸牵扯进去的人全部是太子刘据这一边的人,随着江充的进一步严刑逼供,诬陷被杀的人达到了几万之数。
刘据几乎成了孤家寡人,到了后来,江充直指刘据也埋藏木偶人诅咒汉武帝。
刘据惊恐起兵,诛杀江充,汉武帝被告知太子谋反,起兵镇压,刘据兵败自杀,卫子夫也自杀身亡,刘据家人全部被杀,只剩下尚在襁褓中的长孙刘病已。
被收入狱中。
回宫登基后来汉武帝又命丙吉去狱中追查巫蛊之案,丙吉可怜刘病已,遂让两人比较老实的女囚犯在一个房间里哺育刘病已。
几年后,汉武帝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遂为太子刘据平反,但并没有顾及到刘病已,公元前82年,望气者告诉汉武帝长安监狱有天子之气,汉武帝命人去诛杀干净,丙吉为了保护刘病已坚持不让人进入监狱,并传话狱中的是曾皇孙。
汉武帝知道后大赦天下,将刘病已放了回来。
汉武帝去世后,留下遗诏将刘病已收养在掖庭,并恢复其宗室身份。
掖庭令张贺倾尽全力供其读书,在掖庭长大的刘病已,经常外出游历,结交好友,在市井中体验生活。
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去世,因刘弗陵无子,霍光迎立昌邑王刘贺为新帝,尊霍光的外孙女上官皇后为太后,实际朝政把持在霍光手中,刘贺只不过是个傀儡,但刘贺不甘心我会记,又没有深谋远虑,一登基就着急收回权力,触怒了霍光,才过了二十七天,霍光就网罗了刘贺不适合为帝的数千条罪状,将其废黜。
然后毫无根基的刘病已成为霍光新的选择。
公元前74年的七月,刘病已承嗣昭帝,进入未央宫,继皇帝位,是为汉宣帝。
功高震主历来就不是什么好事,继位之后的刘病已视霍光为心头大患,放眼朝堂,大多都是霍光一派的人,霍氏家族的人更是都在重要位置上任职。
刘病已不敢动,那种感觉不好受,但他不是刘贺,他懂得隐忍,懂得谋划。
拒绝霍光的还政于君刘病已继位后,霍光提出还政于君,但被刘病已拒绝了,权势很诱人,但刘病已知道自己还没有实力握在手中,他要求霍光继续辅政,并让大臣们凡事先奏到霍光那里,然后再奏明自己。
不仅如此,刘病已还在朝堂上给予霍光重重礼遇。
刘病已的识趣让霍光很放心。
立许平君为皇后霍光提出将自己的女儿霍成君嫁给刘病已做皇后,刘病已拒绝了,他故意让人去给他找寻“故剑”,然后立他在民间的妻子许平君为皇后,霍光坚持不过只能放弃。
为武帝立庙刘病已是戾太子刘据的长孙,原本就应该是皇位的正统继承人,然后刘病已的继位是以汉昭帝的继子为基础的,汉昭帝刘弗陵是汉武帝的庶子,这样一来,刘病已也算是庶出。
而为武帝立庙,则可以宣誓他的正统地位,让他的皇位来的更加名正言顺,而且在这件事中他还打击了反对派,一定程度上立了威。
霍成君为皇后许平君怀孕后,霍光的继室霍显买通医官害死了许皇后,事发后,霍显告诉了霍光,霍光为了保住妻子,将此事瞒了下来,而刘病已也知道,只是没到捅破的时候。
霍成君如愿做了皇后,刘病已还得装作帝后恩爱。
霍光去世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刘病已按照上官太后和霍皇后的要求,以皇帝的规格厚葬霍光。
同时,隐忍已久的刘病已认为机会已到。
他开始亲政,将自己的势力提拔上来,慢慢占据主要位置,接着将许皇后被害的事情揭开,趁机夺了霍家的兵权受归己用,又改革制度,架空霍山等的职务。
刘病已的一系列动作彻底激怒了霍家,霍家密谋发动叛乱,但很快被刘病已发觉,将霍家势力全部清楚,霍皇后被废。
刘病已心病已除,开始按照自己的设想治理国家,终于成为中兴之主。
那么霍光有罪吗?
他有没有谋反之心?
其实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确实功高震主了,却不知道急流勇退,即便这样的他再怎么忠于汉室,他的家族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公元前51年,汉宣帝刘病已将霍光封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