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小舅子傅恒能成为一代名将是真有能力吗

富察傅恒26岁就官居一品,你要说没走后门,我把脑袋拧下来给世界杯踢完全赛事都行。
这位大哥的亲姐姐,可是乾隆皇帝最爱的富察皇后,也就是大家口中的白月光。
傅恒的升迁历史简直就是开了外挂,肯定是他姐姐偷偷在后宫帮他充值了不少。
以至于他24岁就做了军机大臣,26岁担任户部尚书,27岁直接成了领班军机大臣。
啥是领班军机大臣?
这就相当于是明朝的内阁首辅,正儿八经的宰相级别。
一个27岁的小伙子,有多大能力能做到宰相级别的大官呢?
一、出身太好,这是普通人羡慕不来的。
富察家族,在清朝中期几乎成了仅次于爱新觉罗氏的第二大家族。
傅恒的爷爷是顺治、康熙两朝老臣,在康熙朝做到了从一品的户部尚书,也是康熙身边的议政大臣。
最牛的还不是傅恒的爷爷,而是他的三个伯父:傅恒的大伯马斯喀,担任康熙朝的领侍卫内大臣、平北大将军。
傅恒的二伯马齐,担任康熙朝的保和殿大学士,兼任户部尚书。
他就是《雍正王朝》里整天跟着佟国维后面转悠的马齐。
傅恒的三伯马武,也担任过领侍卫内大臣。
此外他老爹李荣宝,曾经担任过察哈尔总管,不过后来被康熙开除了。
长辈们全都是清朝的高官,你说傅恒的起点高不高?
光靠长辈的积累还不够,乾隆皇帝还娶了富察傅恒的姐姐富察氏做了自己的原配夫人,也就是富察皇后。
这件事彻底奠定了傅恒在乾隆时期的重要地位。
所以说富察傅恒既有长辈们保驾护航,又有皇后姐姐罩着,这仕途不顺利都是个奇迹。
所以说傅恒从一名普通的正六品侍卫,一路高升到从一品的户部尚书,只用了7年时间,过了一年,这家伙直接就成了乾隆的宰相,真是让普通人羡慕不已啊!二、傅恒为乾隆的十全武功,做出了不少贡献。
我们都知道,乾隆老爷子晚年自号十全老人,认为自己有十全武功。
虽说这些武功里有不少掺有水分(至少七成水分),可是不可否认有一部分还是实打实的硬菜。
这十全武功分别是:乾隆14年平大小金川,乾隆20年平准噶尔,乾隆22年再平准噶尔,乾隆24年平回部,乾隆34年平缅甸,乾隆41年再平大小金川,乾隆53年平台湾,乾隆54年平安南,乾隆56年平尼泊尔,乾隆57年再平尼泊尔。
那么有多少是跟富察傅恒有关的呢?
第一,平定大小金川。
没有功劳,就算你是皇后的弟弟,就算你开了挂,其实也很难服众。
因此乾隆11年爆发大小金川叛乱以后,傅恒便主动请缨,以户部尚书、川陕总督的身份跑到西北带兵。
刚到金川前线,还没开打乾隆就给傅恒加赠太保衔,军功也加了三级,哎哎哎,这可就是明目张胆地放水了啊!别以为大家都瞎了没看到。
当然了,在傅恒的督师之下,清军攻克了金川的数座堡垒,最终迫使金川土司莎罗奔投降。
因此傅恒回来以后,就被乾隆封为一等忠勇公。
这一年傅恒28岁。
第二,平定准噶尔内乱。
乾隆十九年,准噶尔发生了内乱。
大臣们觉得那地方太远了,劳师远征划不来,万一打败了,天朝大国的威仪可就都没了,因此大家都不赞成。
这个时候傅恒立功的想法又冒出来了,似乎他觉得自己的官还不够大,想捞个王做做。
因此傅恒带着军机处一帮老大爷们开始帮助远征军调度粮草,运筹帷幄。
这次平定准噶尔,远征军的粮饷供应非常顺利,所以远征军大获全胜,攻克伊犁,平定了准噶尔之乱。
虽说傅恒没有直接指挥战斗,可乾隆老爷子偏偏还是把功劳都给了傅恒。
当时傅恒已经是一等忠勇公了,再往前一步可就要封王了,乾隆只好再封了傅恒一等忠勇公。
傅恒一脸懵:姐夫,你这还不到50岁,咋就糊涂了?
上次不是封过这个爵位了吗?
因此傅恒二话不说坚决不干,甚至还哭了!无奈之下乾隆只好将功臣的画像挂在了紫光阁,傅恒排在第一位。
第三、“平定”缅甸。
缅甸那边估计太热了,想到北方来乘凉,所以他们带着大军在乾隆三十年入侵云南。
小喽啰都敢来骚扰天朝大国呢?
乾隆大脑袋一拍,揍他丫的!同样的套路出现了,群臣一再反对,认为缅甸那儿太热了啊!不太利于远征军作战。
结果又是傅恒跳出来表示要督军作战。
感觉群臣就是给傅恒做陪衬用的。
前面三位云贵总督都在平缅甸这事儿上身败名裂,傅恒的压力的确不小。
他已经位列一等公,完全可以在30岁之前退休了,没必要来蹚这趟浑水。
估摸着他真的想封个王吧。
傅恒到了前线以后兵分两路,一路大军在陆地上对付缅军,一路大军则加紧打造战船,从水路进发,直奔缅甸都城阿瓦而去。
不过缅甸那地方气候真的是一个字:绝!中原人压根吃不消,傅恒打算大展身手的时候,就发现3万大军中,有一半人因为瘴气而病死了。
可怜当时没有藿香正气水,每人来一口,或许能救过来。
乾隆得知以后,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恰好缅甸佬也给了乾隆一个台阶下,希望大家讲和,乾隆二话不说就让傅恒回来了。
要不傅恒非要在这一战中名誉扫地不可!死了一万多人,靠人家讲和才解决问题,这也叫十全武功?
门槛未免也太低了吧?
总结:傅恒有一定才能,但是没吹得那么牛。
从平定大小金川来看,傅恒是有军事才能的。
平定准噶尔来看,傅恒也有后勤才能。
所以说傅恒算得上是一位出将入相的人物。
但是傅恒有如此高位,绝对不是因为他有很高的才能。
因为起点高,所以给了他这么多表现的机会,如果换一个普通人来的话,哪怕才能是傅恒的双倍,估计也到不了傅恒的位置。
傅恒的结局也是比较惨的,逞强要去平缅甸,结果损失了一万多人不说,他自己也感染了瘴气,回来没多久就去世了,享年48岁。
到了嘉庆时期,追赠了傅恒郡王头衔,这在清朝算是头一遭了,毕竟傅恒是富察氏,不是爱新觉罗氏。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实录》
参考:
傅恒是乾隆朝时期的名将,他为乾隆的十全武功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外戚,他的亲姐姐就是乾隆的原配妻子孝纯贤皇后富察皇后。
虽然傅恒是外戚,他姐姐富察皇后又是乾隆挚爱之人,但傅恒的成功绝非完全依靠裙带关系,下面就来说一说傅恒是如何从蓝翎侍卫一步一步成为清朝为数不多的外姓郡王。
世家贵族出身,凭借姐姐关系迅速在政坛站稳脚傅恒和姐姐富察皇后家族都是出身于沙济富察氏,傅恒的全名叫作富察·傅恒。
他的曾祖父是清太宗皇太极时期的议政大臣、一等男爵,因此从傅恒曾祖父这一辈起他的家族就已经算是清朝的政治豪门了。
傅恒的爷爷米思翰是康熙初期的户部尚书,米思翰在康熙平定三藩之乱时尽心竭力筹措军费,最终却累死在了工作岗位上,因此傅恒的伯父、米思翰之子马齐凭借米思翰的荫功步入政坛,并且很快平步青云成为了康熙最器重的大臣之一。
马齐是傅恒的伯父,也是康熙、雍正时期的重臣,官至大学士,是康熙临终时托孤的重臣,由于马齐为雍正顺利继位保驾护航,所以雍正继位后马齐更是直接成为总理事务大臣,一时之间权倾朝野。
傅恒和富察皇后父亲李荣保早在雍正元年(1723年)就已去世,因此傅恒的兄弟姐妹们都由伯父马齐抚育,而雍正为了拉拢马齐,主动和马齐联姻,让儿子乾隆娶了马齐的侄女也就是傅恒的姐姐富察皇后为嫡妻。
因此傅恒家族在雍正时期就已经成为清朝皇室的重臣加外戚了,这也是傅恒日后能在官场迅速站稳脚跟的原因之一。
傅恒是李荣保最小的儿子,上面有七个哥哥两个姐姐,李荣保去世时他年仅1岁多,等他长大之后连伯父马齐都去世了,因此傅恒长大之后能依靠的也只有姐姐富察皇后和姐夫乾隆皇帝了。
乾隆虽然与富察皇后属于政治联姻,而且他一生后宫妃嫔也很多,但他一生挚爱的女人还是属嫡妻富察皇后。
傅恒又是家族中最小的孩子,也是富察皇后最小的弟弟,因此他格外受到姐姐富察皇后的关照,乾隆出于对富察皇后的喜爱,对这位小舅子也是格外的关照。
乾隆五年(1740年)傅恒被任命为蓝翎侍卫,这个蓝翎侍卫在侍卫等级中算是最低级的侍卫,不过这对傅恒来说只是一个跳板而已,很快他就被晋升为一等侍卫了。
傅恒这个一等侍卫也没干太久,他很快就被姐夫乾隆提升为内务府总管。
清朝的大内侍卫虽然地位不低,但是工作都是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只是便于晋升而已,所以在侍卫的工作上并不能看出一
但内务府总管这个职务就不一样了,这个职务是负责管理皇宫事务和皇帝私人账户的职务,这需要任职者有很强的理财能力和管理能力,傅恒就在这上面做的很让姐夫乾隆满意。
因此乾隆觉得傅恒是可造之才,于是又调任傅恒出任山西巡抚兼署户部侍郎,这可是管理一省的最高长官,还兼着管理全国财政的副手,傅恒在这个职位上干的依旧是非常出色。
傅恒的出色表现也让乾隆比较意外,毕竟乾隆最开始只是抱着提携小舅子的心态任用的傅恒,结果这小舅子没丢人是
于是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傅恒从山西巡抚重新调回京城,出任了议政大臣、户部尚书兼军机大臣,从乾隆六年到乾隆十二年短短六年之间,傅恒就从一名正六品的蓝翎侍卫晋升为可以参与决策军国大事的正一品高官。
傅恒的晋升速度在清朝官场不可谓不快,甚至算是很神奇的速度了,这其中当然主要因为他姐姐富察皇后的关系,所以他得到了乾隆特殊的关照,但是这与他自身卓越出色的能力也密不可分,毕竟傅恒的七个哥哥怎么没见乾隆这么关照,这里面虽然有裙带关系在其中,但乾隆也不是昏君,他也是量才而用,傅恒真有才能,他才会如此重用。
傅恒文武双全,是乾隆的福将傅恒入军机处,出任议政大臣,还兼着户部尚书,但这并不是他权力的真正巅峰,这不过是他巅峰的起点而已。
在乾隆十二年这一年中除了傅恒升成了高官,乾隆朝还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四川爆发了大小金川叛乱,大金川土司莎罗奔裹挟小金川发动叛乱,乾隆于是派遣川陕总督张广泗平叛,不久又派大学士讷亲前往监军。
大小金川不过是弹丸之地,但是却让张广泗和讷亲打了一年多始终无法平叛,地区局势没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这么打下去大笔军费就等于白扔出去,乾隆心疼啊,于是乾隆不得已之下启用了赋闲在家的雍正时期名将前任川陕总督岳钟琪参与平叛。
岳钟琪在前线查明原来张广泗被莎罗奔派来的奸细所迷惑,讷亲又和张广泗不和,因此在平叛军事上毫无进展,于是岳钟琪将此事密报乾隆,这让乾隆十分震怒,乾隆密令岳钟琪在前线就地诛杀了奸细,并诏张广泗和讷亲回京,最后结果就是张广泗被处斩,讷亲被赐死。
这样一来张广泗和讷亲都死了,前线也不能光交给年纪老迈的老将岳钟琪一
乾隆见傅恒敢主动请缨,十分欣喜,于是他就又兼署了协办大学士和川陕总督两个职务率军赴四川平叛。
其实傅恒主动请缨上战场也是为了自身的前途和家族权势着想,这一年是乾隆十三年(1748年),这一年的三月份傅恒的姐姐富察皇后病逝,傅恒担心姐姐去世,家族的权势地位恐怕会因姐姐去世而不保,所以傅恒决定以军功来确保家族权势,因此在这一年的年底傅恒主动请缨上了战场。
傅恒刚刚率军抵达前线后,乾隆为了激励他,又直接将他从协办大学士任命为保和殿大学士,而保和殿大学士是三殿三阁大学士之首,这就相当于是首辅大臣一般,可见乾隆对傅恒的器重。
傅恒抵达战场就展现出了过人的军事才能,他与刚愎自用的讷亲不一样,他既有才能又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所以傅恒和老将岳钟琪完美融合,岳钟琪是雍正时期名将,他对川陕地区的情况十分了解,因此他很快根据局势制定出了战略,而岳钟琪的战略与傅恒不谋而合,因此两人搭档十分默契,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次年正月也就是乾隆十四年(1749年)正月张广泗和讷亲用了一年多都没有平定的大小金川叛乱就被傅恒和岳钟琪顺利的平定了。
当乾隆接到消息这一刻,可想而知他是有多么高兴,此次平叛傅恒居功至伟,因此当傅恒班师回朝时,乾隆除了亲自迎接,还特意加封他为一等忠勇公爵位,赐宝石顶戴和四团龙补服,并为傅恒家族富察家族建立宗祠,还亲自给傅恒在东安门选了忠勇公府,这已经是当时外姓大臣之中算是最高的荣誉了。
不过傅恒的更高级别荣誉还在后面,乾隆十九年(1754年),曾经困扰康熙和雍正两代帝王的准噶尔汗国出现内乱,乾隆就想趁机攻灭准噶尔汗国。
这个准噶尔汗国是由曾经被康熙三次御驾亲征的噶尔丹所建立,是属于卫拉特蒙古联盟中的一大部落,在噶尔丹统治时期极为强盛,噶尔丹被康熙击败所杀之后,准噶尔汗国一度陷入很长时间的安稳期,不敢主动挑衅清朝。
但到了康熙晚年,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又再度反叛清朝,对清朝边境造成了很大困扰,后来一直到雍正时期,策妄阿拉布坦在名将岳钟琪的打击下才消停下去。
可是到了雍正后期,策妄阿拉布坦的儿子噶尔丹策零继位后又开始侵扰清朝边境,雍正再派岳钟琪和黑龙江将军傅尔丹平叛,结果和通泊之战清军主力傅尔丹全军覆没,清朝损兵折将很厉害,岳钟琪后来也败于噶尔丹策零之下,因此被罢职监禁起来。
后来虽然雍正击退了噶尔丹策零,但从此准噶尔汗国成为了清朝的一大边患,由于和通泊之战的惨败,八旗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因此清朝很多王公贵族对于准葛尔汗国比较畏惧,认为天意不让其灭亡。
乾隆时期噶尔丹策零去世,因此准噶尔汗国内部爆发了夺位内乱,但即便如此当乾隆主张对准噶尔用兵时,很多王公贵族都反对乾隆出兵,认为大清不能再败于准葛尔汗国之手了,败则有损国体,只要准葛尔汗国肯臣服大清,不再骚扰边境地区就可以了,其他的都无所谓。
可是乾隆当时雄心壮志,岂能坐失良机,而傅恒也很有战略眼光,他也同意了姐夫乾隆出兵准噶尔的想法,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得需要有人支持乾隆,于是傅恒主动上书赞同乾隆出兵准噶尔,并再次主动请缨赴西北前线,于是乾隆大喜,当即命傅恒率大军挥向准噶尔都城伊犁。
这一战傅恒仅用了半年多时间就平定了困扰了康雍乾三代帝王的准噶尔汗国,傅恒生擒准噶尔汗国末代大汗达瓦齐,自此曾经让康熙三次御驾亲征的准噶尔汗国被傅恒仅用了半年多时间就做到了,可见傅恒能力卓越。
帮助乾隆攻灭了准噶尔汗国,为大清去除了一大边患,这让乾隆十分高兴,由于傅恒功劳太大了,这毕竟是康熙和雍正两代帝王都没有完成的事情,这份大功让喜好面子的乾隆高兴异常,因此乾隆有了想册封傅恒为皇室宗亲才封的贝子爵位。
清朝自进入康熙时期之后,几乎没有封过外姓大臣为贝子的爵位,所以乾隆没敢为傅恒破例,但他特意下旨赏傅恒双一等公待遇,而傅恒为人也很谦谨,他声泪俱下的劝阻了乾隆赏赐自己双一等公待遇,乾隆只得作罢,但是为了表扬傅恒,乾隆特命人将傅恒画像绘制于紫光阁中,傅恒也是这一年乾隆紫光阁功臣画像之首。
傅恒文武双全,还在文化方面颇多建树。
傅恒制定了乾隆朝吏部选用人才的规则,并且文化方面他还组织编撰了《周易述义》、《西域
因此乾隆越发器重傅恒,而傅恒也算是乾隆的意外收获。
乾隆最初也没想到小舅子傅恒才能如此卓越,富察皇后温柔贤惠,勤俭朴素,为乾隆后宫中树立了勤俭之风,她的弟弟傅恒又如此全能,文能帮助乾隆治理国家,武能帮助乾隆消除国家大患,所以连乾隆自己都曾经称傅恒为自己的福星、福将。
傅恒死后成为清朝少数的外姓郡王乾隆三十年(1765年)缅甸开始不停骚扰清朝的云南边境,乾隆为此先后派了三人云贵总督征讨缅甸未果,先后三任云贵总督都以自尽结局,尤其是第三任云贵总督是傅恒的亲侄子、四哥傅文之子明瑞。
傅恒的侄子明瑞在云贵总督任上率军与缅甸作战时深入敌境被缅甸军队所包围,明瑞最终宁死不屈,自尽而亡。
因此傅恒在此情况下,即悲愤于侄子身死,又为国家担忧,于是他再次主动向乾隆请缨亲赴缅甸战场,乾隆大喜,当即加授傅恒云贵总督一职率军赴云南指挥对缅甸作战。
傅恒在抵达前线之后,他根据战况很快制定了水陆并进、出其不意的战略,水陆并进直捣缅甸首都阿瓦,乾隆与傅恒的战略不谋而合,乾隆随即让傅恒按照这个战略实施进攻缅甸都城的计划。
此后傅恒率领清军对缅甸是三战三捷,打的缅甸军队仓皇败退,但是由于中缅边境地区地理环境复杂,缅甸军队依靠地理环境阻止了傅恒大军前进的脚步。
傅恒的军队后来被缅甸军队拖在了老官屯(现今缅甸钦邦地区八莫市)一带,由于当地瘴气比较严重,清军大幅度感染了瘴气,军中好多将领都死于瘴气,连傅恒本人也被瘴气所感染,腹泻一天比一天严重,乾隆得知这一情况后,他就知道这个缅甸恐怕是真不好打了,于是她担心再打下去傅恒身体也会完蛋,于是赶紧命傅恒班师回朝。
正好此时缅甸国王也担心对抗不了清朝的大军,于是也想议和,因此缅甸国王求和的心态还正好给了乾隆台阶下,乾隆顺势同意了议和。
不过后来傅恒虽然班师回朝,但回京两个多月后傅恒还是因感染瘴气去世了,年仅48岁。
傅恒去世后乾隆非常悲痛,亲自到傅恒家中去吊唁,而且特意命人以皇室宗亲爵位镇国公的标准给傅恒举行葬礼,傅恒在死后享受到了皇室宗亲的葬礼标准。
乾隆后来还写了很多首诗来怀念傅恒。
乾隆不仅对傅恒极为赏识器重,对他的儿子福康安更为赏识器重,傅恒的两名幼子福康安和福长安自幼就被乾隆接进皇宫抚育,乾隆尤其是格外喜爱福康安。
而乾隆之所以格外器重喜爱福康安,主要在于其一福康安与乾隆的嫡子永琏外貌颇为相似,永琏是乾隆与富察皇后所生的嫡子,也是福康安的表兄,曾被乾隆秘密立为太子,但永琏八岁夭折,所以乾隆对这个儿子极为思念,因福康安长相与永琮相似,所以乾隆格外喜爱福康安。
其二就是福康安确实自幼聪慧,长大之后也是如其父傅恒一般文武双全,所以才被乾隆格外器重喜爱。
福康安也是为乾隆十全武功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不过他是乾隆中后期名将,他对乾隆最大的功绩就是稳定了西藏,制定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和西藏活佛金瓶掣签制度,使得清政府后续对西藏可以进行统治,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与统一,从这点来说福康安对维护祖国的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福康安也被乾隆誉为福将,他在乾隆后期对清朝军事上贡献极大,所以当福康安军功越来越高后,乾隆终于不顾朝臣反对,决意要把当年没有册封傅恒为贝子的遗憾在福康安身上实现,他册封福康安为贝子,而福康安也是清代历史上自康熙朝之后第一位外姓大臣在生前能得到皇室宗亲爵位的人。
福康安后来死于平定苗民起义中,乾隆更是十分悲痛福康安之死,于是他再度不顾朝臣反对,执意追谥福康安为郡王,追谥福康安为郡王,那也得追谥他的父亲傅恒,因此在傅恒去世30多年后,傅恒被追谥为郡王爵位。
写在最后可以说傅恒和福康安父子都是乾隆的福将,傅恒为平定新疆做出巨大贡献,福康安为了平定西藏做出巨大贡献,他们父子二人对乾隆的十全武功贡献很大,而且不止对乾隆贡献大,他们父子俩对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也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傅恒虽然是靠裙带关系步入仕途,但他更多的却是靠自身卓越的才能获得乾隆信任和重用。
所以说裙带关系只是起到助力作用,真正想获得认可还是得靠自身卓越的能力。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实录》、《啸亭杂录》、《清稗类钞》小岛知风拙见
但正如《潜伏》中站长的一句台词所说,党国栽培,
从乾隆五年傅恒成为蓝翎侍卫开始,他的升迁速度简直比坐了火箭还要快。
乾隆七年任御前侍卫、内务府大臣,乾隆八年任户部侍郎,乾隆十二年任户部尚书、议政大臣,乾隆十三年授保和殿大学士,官居一品。
此时的傅恒也仅仅是一个27岁的年轻人而已。
那么,为什么乾隆帝会如此大力度地栽培傅恒呢?
原因有三,一是他家世好,二是他正赶上乾隆帝急于用人的机遇,三是他总能与乾隆帝的立场保持一致。
先说家世。
傅恒出身满洲名门富察氏,爷爷米思翰是康熙朝名臣,官至户部尚书、议政大臣,老爹李荣保一般,当过察哈尔总管,但架不住他三个伯父厉害,大伯马斯喀官至领侍卫内大臣,二伯马齐就是《雍正王朝》里那个,官至保和殿大学士,三伯马武亦官至领侍卫内大臣。
而傅恒的亲姐姐富察氏也于雍正五年成为乾隆帝的嫡福晋,乾隆帝继位后遂成为皇后。
也就是说,傅恒是乾隆帝的亲小舅子。
亲姐夫是皇帝,自然要提拔提拔这个亲小舅子,加之傅恒家世的确很猛,乾隆帝自然要加以拉拢。
但光有个好家世不行,机遇也很重要,傅恒就赶上了一个特别好的机遇。
乾隆帝继位后,办事主要还是靠雍正帝给他留下的旧班底,尤其倚重鄂尔泰和张廷玉。

乾隆帝看着不爽,所以想培植自己的势力逐渐取代二人。
因此,傅恒被乾隆帝相中,得到了重用。
乾隆十三年,张廷玉失势,讷亲平大小金川受挫,最后被处死,傅恒主动提出前往大小金川平叛,乾隆帝顺势授其保和殿大学士,由此傅恒走上了人生巅峰。
此外,傅恒特别能揣摩乾隆帝的立场,并以实际行动加以支持。
傅恒一生参与了三场战役,即大小金川之役、平定准噶尔之役和征缅之役。
平大小金川之前,讷亲、张广泗都折了,群臣都不主张大动兵戈,只有傅恒力主派兵征剿,并毛遂自荐,前往平叛。
平准噶尔之前,群臣也是不主张派兵征讨,又是傅恒站出来支持乾隆帝,并主动提出办理军务。
征缅之役仍是傅恒力主兴兵,并亲赴前线,以至染上恶疾,战后不久死去。
可见,傅恒不仅始终站在乾隆帝的立场上,自己更是勇挑重担,迎难而上。
乾隆朝十全武功之中,至少有三场战役应属傅恒之功。
一平大小金川,傅恒顶着讷亲、张广泗的败绩前往督战,仅仅用时一月有余,便令莎罗奔乞降;
平定准噶尔之役,傅恒虽未出征,但坐镇京师,运筹帷幄,日夜随侍,候报抄录;
征缅之役前,三任云贵总督身死,新任云贵总督被贬,傅恒到任后水陆并进,连克敌军,但在老官屯一带为瘴气所伤,仍逼迫缅方罢兵求和,算是不辱使命。
乾隆三十五年,傅恒病故。
傅恒生前屡立军功,获封一等忠勇公,并赢得绘像紫光阁的殊荣,早已是位极人臣。
傅恒死后,乾隆帝赐谥号曰文忠,并按镇国公规格办理丧仪。
嘉庆元年,又追封郡王,并配享太庙。

参考:
满清乾隆年间几乎所有难啃的硬骨头战事都是傅恒和福康安两父子搞定的。
两父子在战场上都是亲冒箭矢,身先士卒,行军打仗他们与士卒同甘共苦,士卒乐为之用。
傅恒曾督师指挥大金川之役,降服莎罗奔父子。
之后力主攻伊犁,平息准噶尔部叛乱。
他在身患重疾情况下,仍率兵1.3万余人,分三路入缅甸作战,屡败缅军。
最后实在无法坚持下去才返京养病,于1770年病卒,谥文忠。

参考:
傅恒是没有统军的才能的,或者说很平庸,但做事十分尽心,为人谦和,从不武断自擅。
对长辈,士大人又比较尊重,又能提拔后生,使尽其才。
但能团结能人,不闹矛盾,这是他最大的优点。
乾隆前期的情况——鄂张二党对立因为雍正的原因的,乾隆在当皇帝之前是没有自己的班底的。
所以至少在乾隆十年以前1745年,乾隆的军机外用的人还是他爹雍正的,比如说张廷玉,鄂尔泰,这二人都很有能力,但问题是一个是汉人,一个是满人,即使是双方不想争,底下的汉人官员与满人官员也会自己动围在他二的周围——斗。
乾隆被这二人搞的头大,直接让他二退休回家也没用,甚至在鄂尔泰死了之后,鄂尔泰的侄子儿子扛起大旗,继续接着搞;
张廷玉回家之后,他推荐自己的学生汪由敦入军机处。
鄂张二党长期对立 ,互相攻讦。
举一例;
乾隆六年,鄂党御史仲永檀举报步军统领鄂善接收市井富民俞氏银万两。
这事表面上是鄂党告自己,实际上与俞氏关联更多的是张党,甚至张廷玉也收过俞氏的钱。
甚至在乾隆十年,鄂尔泰死了之后,到乾隆二十年又发生的胡中藻文字狱案,且胡是鄂尔泰的学生。
所以对乾隆来说,鄂张(满汉)二党天天吵,不是党争就在党争的路上,乾隆是真心心累,但乾隆又没有自己的嫡系,做事还得靠这二老臣。
于是,机会来了,乾隆十年鄂尔泰死亡,乾隆十三个张廷玉退休。
乾隆抓住机会在乾隆十年将傅恒提拔进军机处,实际上在乾隆五年,乾隆就开始提拔这位小舅子了,只是真正进入核心还是在乾隆十年。
乾隆十一年,授内大臣,十二年,户部尚书,议政处行走;
十三年,领侍卫内大臣,太子太保,首席军机大臣。
办事认真傅恒接到乾隆的任命之后,于乾隆十三年九月出发去金川,乾隆十四年二月,大金川头目投降,主要是大金川头目莎罗奔以前是岳钟琪的部下,乾隆将在家养老的岳钟琪找来了。
史书给傅恒的记载是进入川境后“马匹迟误,减从星发,竟至步行。
”《清实录》也记载“征途遥远,冲寒遄发,计每日程站远都竟至二百五六十里。
”如乾隆三十四年征缅甸,傅恒二月二十一日出发,二十五出直隶境,每日二百多里路。
在那个只能骑马赶路的年代,每日二百多里路,可不常见。
永远站在乾隆这边乾隆十九年准噶尔内讧,乾隆想趁机解决这个大麻烦,但大多数大臣都不同意打,只有傅恒赞成出兵。
实际上当时的准噶尔部与清朝从康熙打到乾隆,根本不是一个弱敌。
在雍正八年左右,雍正就出动二路大军开打,结果一路被围只能自保,另一路全军覆没,若不是蒙古亲王给力,雍正的二路大军估计都得完。
而且准噶尔的根据地在新疆伊梨一带,就算是想打,这后勤也支撑不了多少人远征。
所以不打,才是正常的。
这是了解表面信息,才能做的决定。
但当时卫拉特四部已经内讧到互相攻杀了,准噶尔已不复强盛时的力量了,但这些清朝都要过一段时间才知道。
所以说傅恒的决定完全是依乾隆的意思而定的。
能主动承担责任还是乾隆三十四的清缅战争,统军的人是阿桂(阿桂与阿里衮为副将,付恒为经略,名义上付恒是主将),但此次清顷战争打了二年了,清军从三万一千人减员到一万三千人,却没捞到任何好处,而且在没打赢多少胜仗的情况下,还损失惨重,这责任谁也不想担。
这时付恒主动上奏,揽下主要责任。
“用兵之始,众以为难,臣执意请行,负委任,请从重冶罪。
”乾隆没有怪付恒,而是主动承认是自己失误,并让大军班师,不打了。
对比一下乾隆首个宠臣讷亲就明白,此时阿桂等将领是多么感谢自己这位领导。
讷亲是乾隆提拔的第一个宠臣,但因为大小金川之战中不利,与川陕总督张广泗均被乾隆杀了。
没有付恒主动担责,对这次战争失利,不掉脑袋也得脱层皮。
当然,也有人批评过傅恒,评价说;
“时傅文忠当位,以宽厚博众誉。
公(指评价傅恒的人)独不善其所为,曰“为台鼎重任,不知身任怨劳,以济国事,惟知含垢纳污,以博一时虚誉。
吾恐日后必有狥庇之夫,假公誉以济其私者,玩愒之风,由此日甚。
先朝綦严之法,必因之毁坪矣””。

参考:
傅恒一生的所作所为,对清朝完成一统,以及对乾隆盛世的形成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乾隆登基之后,非常渴望建立三皇五帝般的旷世伟业,但自己手下的达成并没有自己满意的。
雍正留来的旧臣,在辅佐乾隆的时候,非常的不尽心尽力,偷奸耍滑这还算好的。
领班大学士鄂尔泰和张廷玉各立党派,互相争斗,把朝堂搅得浑浊不堪。
乾隆对此很是厌烦,但因为无人可用,只好一边任用雍正旧臣,一边自己培养新人。
傅恒之前,乾隆对讷亲很是重用,在金川战役中,讷亲却隐瞒战事,未如实上报。
讷亲身为乾隆的首席军机大臣,应该很清楚乾隆,如实上报最多就是训斥几下,最多就是贬去官职,但这都是暂时的。
乾隆知道讷亲隐瞒不报之后,对讷亲很是失望,于是乾隆便选择了傅恒,此后傅恒担任重职长达三十年。
乾隆选择亲信,或者说是社稷之臣,肱股之臣一是看能力,二是看背景。
傅恒不仅在军事政治方面能力突出,在文学方面也是不甘示弱。
军事政治方面,大方面军事决策、如何制定和实施法令,到小方面的乾隆每天的安排以及每次典礼筹备,都被傅恒安排得仔仔细细,妥妥当当。
每次乾隆问询傅恒各方面形势怎样处理,傅恒说出答案,乾隆也时常夸奖。
傅恒出身于富察氏,先祖跟随努尔哈赤起兵,并将女儿嫁给了努尔哈赤。
顺治帝时期,曾祖哈什屯被授为一等男爵,加封太子少保,并进入崇礼贤良祠。
他的祖父米思翰与兵部尚书明珠、刑部尚书莫洛一同主张撤藩。
傅恒父亲李荣保,官职比较低,但是他的女儿嫁给了弘历,成为他的嫡福晋。
弘历继位后不久,就把富察氏立为皇后,即为孝贤纯皇后。
家族和皇亲国戚的背景使得傅恒能备受任用的一个次要原因,主要还是能力强。
在乾隆自我肯定的十全武功中,一半战役都有着傅恒的身影,亲自领战或者在朝中坐镇指挥。
比如伊犁战争中,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是傅恒让乾隆皇帝下定决心,最终在乾隆二十二年西北地区重归于控制。
不仅如此,傅恒还举荐的许多名将大臣,为清廷的稳固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且对于自己举荐的大臣,也是十分关心,不仅在乾隆皇帝对他们进行惩处时劝阻,请求从轻发落,还对大臣们的生活很是关心。
使得满朝不管大小官员对傅恒很是敬佩,使他们对清廷的建设更加的尽心竭力,是他们的共同努力,乾隆盛世才得以实现。
傅恒虽然推贤任能,但是也不免使得一些德不配位之人进入朝堂,为乾隆后期的腐败埋下伏笔。
作为头等军机大臣,傅恒的言行有着很大的影响,虽然始作俑者是乾隆皇帝,但傅恒没能劝阻,这也算是作为官员的失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