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了原子弹那么为什么现在广岛和长崎仍然有人居住

广岛和长崎原子弹住人是没问题,但爆炸后几年时间内白血病和癌症发病概率远超其他地方,直到最近二十年的时间才恢复到正常辐射水平。

而我们坐飞机在1.8万英尺高空为0.5微西弗/小时,也就是说广岛实际已经正常了。
其实从广岛和长崎的例子也能看出:遭遇核武器打击并没有所谓“几百年寸草不生”那么夸张。
首先能“居住”和“正常居住”是两回事,其实广岛和长崎在遭受原子弹打击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辐射水平并不低,受辐射地区的白血病发射率是未受辐射地区的17-30倍。
在爆炸后3年也就是1948年开始,白血病的发病率开始逐年升高,到1952-1954年发病率达到高峰,直到1965年以后白血病发病率才开始逐年降低。
而广岛受到原子弹爆炸后当日死亡人数在4.5万人左右,到1945年年底死亡人数为6.4万人。
但到2007年8月,广岛因为原子弹爆炸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死亡的人数达到25万人(各种各样的死亡原因),远远比1945年年底的6.4万人要多的多。
所以我们说“居住”和“正常居住”是两回事,在1945-1970年代里,整个广岛的人都处在患白血病和癌症的风险当中。
那么为什么原子弹爆炸对广岛的影响只有短短几十年而非大家想象的几百呢?
其实当地的辐射水平与原子弹类型、爆炸方式、当地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都有关系:1.“小男孩”枪爆式原子弹。
“小男孩”本身属于初代原子弹,而且是枪爆式结构,爆炸后核材料利用率非常低,整个64千克铀235装药只有1千克真正发生裂变,利用率只有1.5%,其他部分都被炸飞。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只有1.5千克的铀235裂变过程中释放出高能辐射。
而铀235裂变后产生的高放射性碘131半衰期只有8.3天,也就是爆炸1个月后的碘131只有当时的6%左右,一年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另一种放射性物质铯137半衰期大概30年,经过了60年的衰变已经不足当时的25%。
长崎的“胖子”虽然是内爆式钚弹,装药钚239,从效率上比枪爆式铀弹要好,但也没有好到很好的程度。
2.原子弹空中爆炸。
攻击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都是距离地面600米左右爆炸,这就形成了“天女散花”的效应,放射性物质被散布到面积很大的区域,单位面积内的放射性物质聚集没有那么多。
所以空爆的方式比原子弹直接落地爆炸的方式杀伤能力强(冲击波、光辐射),但事后造成的长期危害较小。
3.广岛长崎的沿海地理位置。
广岛和长崎这两个地方都是日本的沿海城市,夏季易受西南季风影响,所以放射性尘埃飘散的比内陆地区要快很多。
综合上述三个因素,广岛和长崎核武器爆炸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恐怖,在短时间内就可以重新居住。
并且广岛是很繁华的现代都市,从GDP上看广岛排名日本第10,长崎则排名32。
当然,很多朋友总是拿广岛原子弹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相比较,一个是繁华城市,一个是人类的禁区,但核武器爆炸和核电站事故这是两个性质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清楚: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并不是核爆炸,他是压力容器内蒸汽压力过大导致的纯物理性爆炸,压力容器被冲破后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
深究切尔诺贝利为何仍是禁区,其实切尔诺贝利的放射性物质跟广岛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如果说广岛原子弹只有1.5千克的铀235发生裂变,那么切尔诺贝利长期聚集的放射性裂变产物多达8吨,是广岛地区的5000多倍。
而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原地引爆”方式加重了放射性物质在核电站周围地区的聚集。

而进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内部,这个数值又提升了上百倍。
所以我们看,切尔诺贝利的事故包括其他核电站类的事故其实是比原子弹的爆炸危害性要大的多。
日本福岛核电站到现在都还是处理不了的状态,以至于现在对海洋也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这也与日本政府对待的态度有关。
但不管怎么样,核电站一旦发生重大事故真的能形成“百年禁区”。

参考:
日本广岛和长琦是人类唯一被核武器/原子弹轰炸的两座城市!Atomic.bomb/原子弹,核武器的一种。
原子弹的危害在于核裂变产生热核爆炸、冲击波、破坏力、恐怖的持续性核污染(无药可治??)。
1945年8月初、二战后期、美国为了尽快结束亚洲地区战事、向日本发出《菠茨坦公告》奉劝日本投降……然而,日本人负隅顽抗、拒绝投降!(向日本广岛投放原子弹的美军/B-29轰炸机以及机组成员)1945年8月6日美国盟军被迫无奈向日本广岛投放了第一枚原子弹“小男孩”(原子弹/Atomic.bomb资料
然而!1945年8月6日广岛被第一颗原子弹轰炸后、日本政府开动一切宣传机器欺骗日本民众,说是广岛遭受了“陨石”袭击、要求广岛幸存下来的市民和日本国民保持平静……当长琦市被第二颗原子弹轰炸后、日本政府才彻底崩溃接受了失败了现实……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以及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然而!原子弹爆炸后的真实毁灭和损失情况是什么?
美国人急于想知道真实战果、日本极力隐瞒真像……次后!美国、日本为了各自不同目的和需要广岛、长琦原子弹爆炸后真实危害程度成为了……美、日双方的最高“机密秘”!美、日双方各怀鬼胎“密而不宣”!第一、迄今为止日本政府仍然无法统计出原子弹爆炸后广岛、长琦死亡的准确人数(因为,所有人口文件档案)全部化为灰烬……第二、原子弹爆炸后产生的危害日本政府禁止美国人的参与救援和帮助、日本政府要求尽快优先恢复广岛和长琦的战后恢复重建、举全国之力支援广岛和长琦恢复重建、从日本各地移植了大量的植物恢复广岛和长琦的绿化(事后统计大量植物死亡)。
第三、当时、美军投向广岛和长琦的原子弹采取高空爆炸方式、部分污染物被吹散、衰减了核污染的浓度?
美国投放的原子弹是初期产品部分核物质并没有完全释放最大能量?

(核爆炸75年后的今天广岛)日本广岛、长琦原子弹爆炸后的真实环境究竟如何?
没有真像,即便是今天,谁都不可能从广岛长琦带走一滴水、一把土……广岛、长琦原子弹爆炸后幸存下来的受伤者也所剩无几了、这些伤病员日本政府拒绝国外任何组织的参与救治(那些都是难得的真实核爆炸活标本、绝对的第一手资料)……广岛、长琦原子弹爆炸是武器级别的最大杀伤力的核爆炸,日本和美国人都只是承认造成了伤亡和巨大损失……具体数字成为了日本的国家级别“机密”。
那么!对比一下,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事故造成的危害迄今为止仍然没有消除(核电站)是民用级别的核能源!仅仅一些泄露造成的危害今天都无法消除干净……广岛长琦被武器级别的原子弹轰炸成了一片废墟、能“平安无事”吗?
只有美国人、日本人知道事实真相……
参考:
投过原子弹的广岛长崎为什么有人居住?
这毫无疑问,与日本国土面积太小有关。
因为面积太小,所以浪费不起。
穷人的生活与富人的生活肯定不一样。
在土地面积上日本是穷人,俄罗斯是富人。
穷人一毛钱也算计半天,究竟买什么好。
而富人花一百万一千万与穷人花一百块一千块差不多。
其次,日本民族是一个不怕死的民族。
这一点可以从美国扔了第一颗原子弹仍不愿投降仍顽强地战斗喊出一亿玉碎的口号可以得到验证。
很多人说俄罗斯民族是战斗民族。
但如果说没有经过原子弹考验的民族是战斗民族,那经过原子弹考验的民族是什么民族呢?
没有经过火炼的或经不起火炼的黄金是黄金吗?
经不起火炼的黄金人们都叫黄铜。
当年原子弹吓不倒的人还怕死吗?
再其次,原子弹爆炸过去七十年了。
有人说原子弹燃烧过的土地一百年不长草和树,一百年不能住人,一百年没有鸟飞没有耗子。
有人说这样的话丝毫不奇怪,因为从原子弹研制成功到现在不到一百年。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没有原子弹,只有百分之五的国家拥有核弹。
而且,原子弹问世以来几乎没用过。
因为自原子弹问世以来几乎没打过什么仗,没爆发过大战。
有鉴于此,说原子弹爆炸过的土地一百年不长草就不奇怪了。
不要说有草有树有鸟的地方可以住人,寸草不长的戈壁滩也有人住呢?
事实上核弹光辐射冲击波核辐射没那么可怕。

参考:
1945年,美国造了3枚原子弹,两枚“给了”日本的广岛长崎两地,距今也只有76年,可这不到八十年的时间,广岛长崎又发展成两座大城市,不是说核爆造成的核污染短时间内消除不了;
再看看1986年,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导致的核污染,影响范围囊括整个欧洲,比广岛长崎核爆造成的影响大得多,其距今35年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不要说爆炸的中心位置,就连周围地区依然不适合人类居住。
1945年,美国究竟造了几枚原子弹?
其实这一直有不同的传言,3、4、5枚的说法都有,但比较一下,我还是认为美国在1945年向广岛长崎投原子弹前,只造出来三枚。
关于说五枚的;
认为1枚进行了试爆,做实验用了;
2枚投在了广岛、长崎,1枚在运输途中,被日本海军的潜艇炸沉了;
最后那一枚是计划投放在东京附近。
认为美国当时造了4枚原子弹的。
同样1枚是用来做实验了,1枚投放到了广岛,但在长崎,认为实际上是投了2枚原子弹,有1枚变成“哑弹”没爆;
说这枚没爆的原子弹,被日军获取,日本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玩起了“三国杀”的套路,通过苏联在日本的情报部门,日军把那枚未爆的原子弹,交给了与美国不对付的苏联,供其研究,希望苏联也制造出这种“超级炸弹”,为美国制造出敌人,这样日本才可以获得生存空间。
也就是在日本被炸后的四年,1949年,苏联也造出了自己的第一枚原子弹“铁克瓦”,这枚原子弹与美国投放长崎的“胖子”很像,也是钚弹,似乎就是坐实了那枚没爆的原子弹辗转到苏联手中的说法。
但根据当时任职“曼哈顿工程”的司令,美国中将莱斯利·理查德·格罗夫斯在1962年写了本回忆录《现在可以说了:曼哈顿工程区故事》中,回忆了美国研制原子弹前后的事以及把原子弹投放日本的事,格罗夫斯都是这些事情的重要参与者之一,这本书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格罗夫斯说在轰炸日本前,美国一共造出来3枚原子弹,1枚用于试验,2枚投在了广岛长崎。
美国在用原子弹轰炸日本前几天,并没有足够的核装药,一生产出够一枚原子弹用的核装药钚-239,就立马做了一次核爆试验;
也就是1945年7月16日进行了第一次试验,以验证原子弹的效果,就是那枚在新墨西哥州沙漠中试爆的那枚。
接着又生产出了可供两枚原子弹使用的核装药,分别是铀-235和钚-239,因为铀-235的生产难度比较大,成本也很高,而钚-239生产相对容易点,成本也低点,所以那枚试爆的原子弹使用的核装药就是钚-239,也正是因为获得高丰度的浓缩铀难度大,成本高,时间紧等因素,只对一枚钚弹进行了试验,投在广岛的那枚铀弹,之前没有进行试验(ps:整铀-235太费时间,太花钱,试验不起)。
美国在决定核打击日本后,美国战斗机并不是在航空母舰起飞,往日本投弹的;
而是先把原子弹的大部分组件,通过巡洋舰,从美国运输到美国的海外军事基地-提尼安基地,这个基地位于距离日本很近的东南方向的天宁岛上。
从天宁岛起飞打击日本本土更近,更方便。
然后等到原子弹的“心脏”-核装药,生产够了,美国用C-45远程运输机,直接运输到天宁岛上的美军基地,然后完成原子弹的组装工作,这个组装工作,是个慢活,也是个细活,需要专业人员,粗心不得,急躁也不行,光这个工作也需要两三天的时间。
至于那种说被日军炸沉的一枚原子弹的说法是,“印第安纳波利司号”巡洋舰在1945年7月底,奉命运送轰炸日本的原子弹组件到天宁岛,其顺利完成任务,把原子弹组件运至天宁岛了,完成了卸货;
随后“印第安纳波利司号”巡洋舰又从天宁岛前往菲律宾执行任务的途中,被日军的潜艇击沉了。
当“印第安纳波利司号”巡洋舰被击沉的时候,运送原子弹组件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也就是说日军击不击沉“印第安纳波利司号”巡洋舰都不影响美军核打击日本的计划;
退一步讲,就是日军击沉携带原子弹组件的“印第安纳波利司号”巡洋舰,也影响不了美军的核打击日本的计划(最多晚几天),因为最难生产的原子弹的核装药并不在“印第安纳波利司号”巡洋舰运送之列,核装药是另行、单独运输的,都运到天宁岛后组装的。
然后轰炸机从天宁岛起飞去投弹的。
美国的初选轰炸目标是4个,2个首要目标,2个备选目标;
京都、广岛为首要轰炸目标,横滨和小仓为备选目标。
但随后美军扩大讨论,把横滨拿出了备选目标,把新潟添加了进去,其他的没变,京都依然是首要轰炸目标,但后来美国为是否轰炸京都僵持不下,最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拍板拒绝轰炸京都的提议,最后美国确定广岛、小仓(是位于日本九州岛北部,福冈县东部的一个已废除的城市。
原小仓市已经成为了今天北九州市的区)为首要轰炸目标,长崎、新潟为备选目标。
广岛为日军陆军第二中枢,其附近的宇品港口存有大量的军需物资,还有造船厂,船舶维修厂等;
小仓当时为日本重要的武器工业制造基地,拥有庞大的兵工厂和机械厂。
接着美军开始计划投掷原子弹的事宜,美国选择用飞机作为投弹方式,由改装后的B-29轰炸机,组成特别编队,通过多次参与对日本的常规轰炸的行动,来熟练掌握投掷原子弹的技巧,要求他们投弹高度,投弹目标准确,炸弹爆炸必须亲眼看到(当然要带上护目镜)等,而这做的一切都是为完成投放原子弹的任务,但那些飞行编队的成员,只有队长先知道,其他成员最后才被告知,由于特别编队没人懂原子弹的构造,就带上一个物理学家上飞机,以防出现事故;
甚至美军还考虑到投弹失败且被日军生俘,要求那名物理学家必须立即自尽,防止日军获得核技术;
在1945年8月6日前夕,特别编队长保罗·提贝兹空军准将给所有编队成员通了个气,是完成投放原子弹的任务;
这个编队一共12名成员,出动6架B-29轰炸机,平均每架轰炸机上2名飞行员,其中携带原子弹的那架正是由保罗·提贝兹亲自驾驶,还有一名副驾驶和那名物理学家都在上面。
另外5架B-29轰炸机,自然有迷惑敌人的意思,而且2架负责“警戒侦察”,3架观察天气情况。
1945年8月6日凌晨3点,美国的B-29重型轰炸机携带原子弹“小男孩”,从天宁岛起飞,在当日9时,在广岛上空约10千米处,投下原子弹(具体投弹位置在广岛相生桥附近);
原子弹爆炸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向日本下达最后通牒,再次要求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尽快投降,否则会遭到更严重的打击,当时日本内阁回应美国倒是挺快,但不是投降,而是拒绝投降,抵抗到底。
当时日本寄希望于苏联出面居中调停,但苏联拒绝了调停的建议,认为日本仍在延续战争。
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本宣战,出兵中国东北与关东军作战;
当然日本也认为美国不再有第二枚原子弹;
并对日本民众声称,广岛遭遇了陨石袭击;
但在苏联对日宣战同天,美国在日本投下第二枚原子弹,如果日本遭到广岛的原子弹轰炸后,就选择投降,美国估计不会再用第二枚原子弹了。
也就是距离“小男孩”爆炸3天,8月9日,5架B-29轰炸机再次从天宁岛起飞,最初选定的投弹目的地是小仓,飞行编队飞抵小仓上空后,因为天气不好,云层太厚,无法辨识投弹目标。
当时的飞行编队长查理士·斯文尼少校报告了这种情况,美国又选定长崎作为轰炸目标,长崎是当时日本重要的造船基地,在重新得到攻击目标命令后,斯文尼命令编队改同样位于北九州的长崎作为投弹目标。
长崎的天气依然不好,但比小仓好点,11时完成投弹,然后原子弹“胖子”在长崎上空爆炸。
无论是投到广岛的“小男孩”的铀弹,还是投到长崎的“胖子”钚弹,它们对其核装药利用率极低。
“小男孩”是以铀-235作为核装药,据说用了约64千克铀-235,实际释放的能量约为15000吨TNT当量;
而1千克铀-235完全裂变,可以释放约为18000吨TNT当量的能量,如果“小男孩”的核装药铀-235完全发生裂变链式反应,那能够产生约1152000吨TNT当量的能量,这么来看,“小男孩”的核装药铀-235发生裂变的不到1千克,利用的总量的2%都不到。
“胖子”是以钚-239作为核装药,用了约6.4千克的钚-239,实际释放的能量约为20000吨TNT当量,而1千克钚-239完全发生裂变链式反应,可以释放约为20000吨TNT当量的能量,如果“胖子”的核装药钚-239完全发生裂变链式反应,可以释放128000吨TNT当量的能量,“胖子”对其核装药仅利用了1千克,利用率不到20%;
在那个核装药价值连城的年代,无论是“小男孩”,还是“胖子”,对核装药的利用率很低的。
这是因为人类掌握的核裂变技术还不完善,也因为核裂变发生的时间非常快,以微秒计算。
当核装药达到了临界质量或临界体积时,中子源也释放出中子脉冲,那些核装药就会发生裂变反应,那前面的核装药发生裂变反应并释放出能量,而后面的核装药还没开始进行核裂变,就被“炸飞”了,原子弹爆炸,中子逃逸,那核裂变反应就会被终止,也就是说,原子弹爆炸那一刻就决定了对核装药的利用率。
所以初次出现的原子弹的外壳特别坚硬,质量很大,原子弹很大一部分的重量,都来自外壳,里面也有中子反射层材料,为了就是更大限度利用核装药,要更多核装药发生核裂变反应,才显得原子弹被造的特别笨重,其中原子弹的核心-核装药,仅占了非常小一部分;
1945年,是核武器刚问世的年代,虽然核装药造价很高,核技术也不成熟,只有那么低的利用率。
不过就是对核装药的那么低的利用率,其释放出这么大的能量,超过任何一种常规武器,已经令人十分满意了。
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核技术早已发展的很成熟,核装药的利用率也显著提升,核武器也渐趋小型化。
广岛长崎的核爆到底产生了什么,要人觉得几十年的时间便可居住不可思议?
!我们先要清楚上面说的,无论是广岛的“小男孩”,还是长崎的“胖子”,对核装药的利用率都很低,“小男孩”只有不到2%的核装药铀-235发生了裂变,“胖子”的钚-239也仅达到20%,那剩余的未发生核裂变反应的核装药,在已经完成核反应并释放能量的核装药引发原子弹爆炸中,就被炸散了,被炸散那些没发生裂变的核装药不再具有裂变反应的条件,他们最初的散开的样子只能是铀-235或者钚-239这样的放射性物质。
那这些都没有发生核反应的核装药,也不会立即生成新的原子。
只能是等待它的半衰期,要其慢慢消失;
如此多的高浓度的核装药聚集在广岛长崎,今天肯定不适合人类居住,既然没有此影响,我觉得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这些未反应的核装药被各种因素叠加起来影响,在更大的空间、范围上给“稀释”掉了。
当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的时候,都是在几百米的高空,那些未发生反应的核装药被炸散,再凭借爆炸产生的强大冲击波飞向了四面八方,往下去的直接与地面尘埃结合在一起,沉积在地表;
往其他方向的,部分被推向大气层,被在更大范围上“稀释”,更大的部分是直接与上空的云层中的水汽结合(投弹的时候,广岛长崎都有许多积云,云中水汽比较重),变成降雨落回了地面 ,广岛的核爆炸后,就曾降下“黑雨”,雨水中就含有放射性物质;
还有就是在原子弹爆炸,被临近广岛长崎的水体吸收了这些未被利用的核物质,最后就是被核爆附近的幸存者吸收到了体内了。
那些参与核裂变链式反应的产物很多,多达几百种,但都会由一个最初的重核原子,裂变成两个质量接近的轻核原子,因为这些裂变反应的产物含有过多中子,它们不再发生裂变反应,而是发生β衰变,最终都会衰变成有稳定原子核的原子。
在β衰变过程中,也会产生放射性。
而这些核裂变的产物的扩散途径基本与没发生核反应的放射物质类似,所以现在可以清楚,广岛长崎的核爆炸威力来自于发生核裂变反应的核装药释放的能量,其瞬间产生的巨大能量,高温高压强光,迅速压缩附近的空气,然后形成强大的气浪和高温冲击波向四周扩散,形成巨大的破坏力,要人出现失明,甚至整
这种破坏力来得最突然(但这不是最快的,当人眼看到爆炸的强光,很大程度上已经被核辐射了),夹杂在冲击波中的还有中子流;
当能量消失后,核爆产生的核物质独有的放射性会继续起作用,产生持续性的破坏效果。
令人对原子弹产生恐惧的是那种巨大的能量+核放射,而要人后怕的就是在于它的核物质放射性。
如果不是遭遇大剂量的核辐射,一般不会像那种巨大冲击波那样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有的需要等数年,才会显现核辐射的后果。
1955年,被日本官方承认的广岛长崎核爆最后一位幸存者佐佐木祯子因白血病离世。
(核爆时,她才两岁)为什么核爆之后广岛长崎的核辐射不高?
因为日本附近的大气环流自西往东吹,长崎广岛空中的核物质碎片会随着大气洋流,从太平洋西岸往太平洋东岸吹。
再加上核物质的放射性有这么个特点:放射性强的核物质半衰期很短,甚至只有几秒钟;
像钚-239的半衰期是24100年,铀-235的半衰期是7亿年,半衰期足够的长,它们就喜欢“细水长流”,产生的射线是相对比较弱的。
再者我们看一下广岛长崎的地
总之,今天的广岛长崎核爆不到一百年又成了宜居之地,是多种因素的叠加促成的;
一是两枚原子弹都是在几百米的高空爆炸,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向四周扩散,而不是只往下,这样就减少了放射性物质沉积在广岛长崎的总量。
二是部分放射性物质被扩散到大气层,与水汽结合,以雨水的形式降落回地面,而还有一部分,因为大气环流的缘故,广岛长崎上空的放射性物质被带到太平洋上空;
三是广岛、长崎都临近海洋,核爆的时候,水体不仅可以吸收部分能量和放射性物质,而且海陆风也会把广岛长崎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吹走,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四是人为干预,不计成本的尝试清除沉积地表的放射性物质,使得核辐射量降低。
五是由于这两枚原子弹的核装药利用率都不高,所以放射性物质最多的还是铀-235和钚-239,而它们的半衰期太长,放射性物质半衰期过长,一般单位时间内的辐射能不高,就是最后有残留,只要把这种核辐射控制在人体承受范围内就不会有事。
我们去医院放射科做检查,也需要接受一定量的辐射的。
我以前好像看过一个新闻,好像是把装有放射性的胶囊放入肿瘤中,好像是在治疗癌症,时间长了记不清了。
说到广岛长崎的核爆炸,都会自然联想到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机组爆炸出现的放射物质泄漏事件。
这个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当时有1、2、3、4号机组在运行发电,5、6号机组正在建设中;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主要供应基辅及其周边地区的电力。
爆炸的只是4号机组,1、2、3号机组还在正常运行。
而且4号机组发生的爆炸也不是核爆炸,而远小于核爆炸,是反应堆的压力壳承压过高,导致了爆炸。
不确定是4号反应堆的设计缺陷还是核电站工作人员的一系列失误操作,因为这两种都是前后源自官方的说法,或者说二者兼有吧;
目前俄罗斯的核电站还有多台机组使用这个四号机组反应堆设计模式,但不过是改进的,并把操作规定要求的死死的。
如果来个形象的比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爆炸就是俗称的“脏弹”,而广岛长崎的原子弹是名副其实的核爆炸。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的爆炸是装有核燃料的堆芯出现了失控的裂变反应,骤然增加的能量无法及时释放,导致反应堆的压力超过了压力外壳承受的极限,发生了爆炸,房顶立马被掀开,堆芯还有控制棒在超高温度下开始熔化,那些放射性物质迅速往外扩散,再随着爆炸力量,被释放的空气中。
这种不是核电站设计的初衷;
而广岛长崎的核爆炸,本来就是利用的核物质不加控制的裂变链式反应,瞬间释放巨大能量的特点,造成巨大的破坏力。
广岛的原子弹“小男孩”使用了60千克之多的铀-235,长崎的原子弹“胖子”使用了6千克之多的钚-239,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的反应堆中有多达数百吨的核燃料和已经利用完的核废料的放射性物质,虽然核电站发电利用核物质的丰度很低(铀-235达到3%的丰度就可以了),而核物质丰度达到90%
所以广岛的原子弹虽有六十多千克的高浓缩铀-235以及多种核裂变产物,但不可能多于反应堆中的放射性物质种类。
切尔诺贝利用的核燃料,既有铀-235,还有其他两种同位素,而这都具有放射性,其他产生的放射性元素都是铀-235裂变反应的产物以及产物的衰变后的产物。
这么看,切尔诺贝利核污染比广岛长崎核爆严重的多。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处于欧洲东部,亚洲西边,是在亚欧大陆内部,被爆炸释放出来的核物质无论往哪个方向飘,都会影响人类;
而广岛是本州岛的西部沿海城市,长崎是九州岛的西部沿海城市,核爆产生的放射性物质许多可以由海洋来接纳,这样广岛长崎的核污染程度更小。
且长崎广岛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降水较多,空气中尘埃相对较少,其核爆发生在8月份,核爆产生的放射性物质会被所处位置的大气洋流不断地吹散、“稀释”;
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4号机组发生爆炸时是在4月份,这之前的几个月降水都很少,空气比较干燥,空气中含有的尘埃颗粒比较多,那些扩散到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与这些尘埃结合,就能飘到很远的地方。
造成的核污染更严重。
有意思的是,当切尔诺贝利4号机组发生爆炸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并没有全部废弃,1、2、3号机组依然在运行发电,在4号机组爆炸后,找不到可以代替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替代品,来供应基辅地区的电力。
当时只是建了一堵厚厚的水泥墙还有苏联当局建的一个“石棺”,就这样把4号机组与1、2、3号机组隔开。
1991年,2号机组坏掉且无法修复,遂被终止运作。
1996年,乌克兰关闭1号机组;
到了2000年,3号机组也被终止运作,至此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才彻底被关停。
更有意思的是,2011年,乌克兰官方宣布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整成一个旅游景点,起到教育,警醒世人的作用;
这么看乌克兰是考虑到了核辐射对游客的影响的,乌克兰为此特别制定了一条游览路线,只要不乱跑,乌克兰认为是安全的。
当然不要认为乌克兰欲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打造成一个旅游景点就意味着是开放爆炸的中心位置,虽然有了新的防护罩,但辐射值依旧很高,接近也不行,估计只能遥遥的望它一眼,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切尔诺贝利周围植被繁茂,野生动物成群,看似生态恢复了,但核辐射这种东西,肉眼看不到摸不着,目前切尔诺贝利核电站30公里之内依然无人居住,直到今天,都没有人给出切尔诺贝利核污染事件,到底给人类到底带来了哪些明确且全面的影响。
在不能绝对保证游客安全的前提下,开发切尔诺贝利为时尚早。

参考:
因为用于裂变反应的铀(广岛小男孩)和钚(长崎胖子),反应得较彻底,没有多少残留。
下几场雨刮点风什么的冲刷一下,过十几年辐射量很快就减小到正常值了。
实际上现在的核武器,技术很先进,反应物反应很完全,无毒无污染无残留,完全能做到核爆炸后几小时就能拎包入住。
当然,也有“脏弹”,故意把未反应的放射性物撤播出去,被沾染上的这块地就别想住人了。
而像切尔诺贝利,日本福岛的核电站事故,裂变反应的燃料棒和各种放射物,都没反应完,辐射危害肯定大得多。

参考:
这主要是在日本投下的两颗原子弹他们的当量非常的小,在爆炸的瞬间很多的核辐射已经被消耗殆尽,所以并没有造成大规模的污染。
再加上日本在战争后期进行过大规模的核污染处理,使得核污染的威胁越来越小,才会使得广岛长崎的老百姓继续在这一片土地上居住。
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核污染的风险,因为这一片地区的辐射单量还是比其他未遭受原子弹打击的地区要高一些。
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了原子弹美国曾经在广岛长崎投下的原子弹,是他们第一批生产的原子弹。
其威力远没有现在所生产的原子弹危害那么大。
据资料显示投向广岛的原子弹,因为体型太笨重。
只有美国的b29空中超级堡垒可以胜任成为他的轰炸机。
并且到现在为止。
历史一直没有得到证实。
曾经在广岛长崎投下的原子弹是真的原子弹,还是只是一个大炸弹而已。
1945年5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德国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
7月26日,美国、英国和中国三国发表“波茨坦宣言”,敦促日本迅速无条件投降,但日本政府置之不理。
为迫使日本迅速投降,1945年8月6日8时15分,美军一架B-29轰炸机飞临日本广岛市区上空,投下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
“小男孩”是一颗铀弹,长3米,直径0.7米,内装60公斤高浓铀,重约4吨,梯恩梯当量为1.5万吨。
炸弹在距地面580米的空中爆炸,在巨大冲击波的作用下,广岛市的建筑全部倒塌,全市24.5万人口中有7.813万人当日死亡,死伤总人数达20余万,城市化为一片废墟。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将核武器用于实战,广岛成为第一座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城市。
8月9日,美军又出动B-29轰炸机将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投到日本长崎市。
长崎市约60%的建筑物被毁,伤亡8.6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37%。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
美国用原子弹轰炸广岛和长崎,也使日本人民遭受到军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战争带来的严重灾难。
日本人民成为战争的受害者,同时也亲身体验了原子弹造成的无穷遗患。
据日本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0年,广岛因受原子弹伤害而死亡的人数已达26.9446万人。
广岛人口为 34 万多人,靠近爆炸中心的人大部分死亡,当日死者计 8.8 万余人,负伤和失踪的为 5.1 万余人,
处在爆心极点影响下的人和物,象原子分离那样分崩离析。
而轰炸长崎的\"胖子\"爆炸当量比\"小男孩\"大,但长崎地形三面环山,所以损失小于广岛。
据日方统计死亡近7万人,伤6万余人。
为什么现在广岛和长崎仍然有人居住?
原子弹爆炸后一百年不能住人这个说法是有一定的夸大成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震慑那些无核国家。
除此以外,广岛长崎现在就住了人,还和很多其它的原因有关。
首先原子弹爆炸和核泄漏产生的核辐射的量是不一样的。
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辐射量只有不到后者的百分之一,而且限于当时的原子弹水平,真实的辐射量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当时原子弹的杀伤力主要还是依靠高温产生的高温和强烈的光的灼烧。
其次,当时的“小男孩”和“胖子”都是在空中爆炸的,这样爆炸会使原子弹的爆炸范围更大,大大增加它的威力,但是因为在空中爆炸,就导致产生的辐射物质大部分会随着气流上升散播到各地,这也一方面减少了广岛长崎本就不多的辐射。
除了上面的这些原因,广岛长崎现在就住人,也是因为日本的国土面积说实在太小了,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约为377972平方公里,大概和我们云南省的面积差不多,甚至还略小一点。
日本面积大约是我国的二十五分之一,即使日本在不断的填海造陆,也远远赶不上人们对土地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会让广岛长崎这么大的地方一直白白的空着。
虽然广岛长崎现在已经住了很多人,而且还开始了种植一些蔬菜水果等作物,但这只是一种无奈之举,并没有任何研究表明广岛长崎现在的辐射量是不是适合居住。
并且在这些地方每年都会有因为辐射而患有某种疾病的人,至于原子弹爆炸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调查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时两颗原子弹,他们造成的危害其实并不是很大,这也主要是由于原子弹在当时的威力还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出来,这只是两颗非常小型的原子弹罢了。
所以很多核辐射在爆炸过程中已经被消耗殆尽,再加上战后,为了让老百姓在这一片地区能够继续生存下去,日本政府也组织了大规模的核污染清理工作,虽然耗费了巨大的资金,但是也把辐射的危害降到了最低。
结语当然我们也应该警惕现在日本的军国主义有一些复活的倾向,这主要是因为日本在战后并没有承认自己在第2次世界大战中所犯下的罪行,这也给周边国家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安全威胁,所以我们也应该警惕日本的这种思想,提前做好预判来应对日本发生各种情况。

参考:
应该另有原因,不知日本是间隔多长时间重建的城市,之后植物动物还有人有何普遍症状?
如果没有太大的情况,说明另有原因:要么是原子弹自身所用材料不同--放射周期短,要么美国施舍了吸附放射物的东西和相关药物。
既然能造出原子弹,想必一定有解决污染的方法。
二战结束日本不记仇恨投向美国怀抱,想必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参考:
主要是那个时候的原子武器并没有现在核武器这么威力大,相差甚远。
但是它的冲击波还是不容小觑的。
在这个地方有很多的足球场,就是因为核爆炸寸草不生!所以我们应该警惕所有的核战争及核威胁。

参考:
核辐射本身就会消散,只不过过程缓慢一点而已,更何况都是空爆,再考虑到当时的地形和天气因素,核辐射本来就没有那么严重。
当然核辐射确实很厉害,导致核爆炸后的很多年中都有受到核辐射而得各种慢性疾病的患者不断死去. 绝对没传说那样的寸草不生,长崎元爆纪念馆的
房屋倒塌很多,确实杀伤性很大,据说核辐射只存在50年。

参考:
核污染的危害,事实是被严重夸大了原子弹爆炸造成核污染,使人类无法居住,只限于地面核爆炸和超低空核爆炸的情况但是实际攻击城市时,地面核爆炸将使原子弹的破坏范围大大下降因此,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高度都在数百米,甚至上千米这样,原子弹的杀伤范围可以大大扩大,而对地面的污染就很小,更多的是污染大气通过风的吹动,大气的稀释作用,危害已经基本可以忽略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