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诗词叫七律

什么诗词叫七律?
七律诗有哪些特性?
这是关于诗词的基础问题,稍微勤快点的人,问下度娘就搞定了。
既然相邀,就解答一下。
一、诗词的概念。
平常口头说的诗词,实际上是诗和词的合称,也可以理解为唐诗宋词,都是韵文体的一种。
先举例子:01.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02.晚妆初了明肌雪。
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声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
醉拍阑干情未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啼清夜月。
对上述作品不熟悉的人,肯定会误认为都是诗,实际上01是杜甫的七律《冬至》,02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玉楼春》。
特意举出这两个例子,就是想说,诗和词的区别只是形式上的不同。
所谓诗,就是有韵律,可歌咏。
《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
歌,咏其声也;
舞,动其容也;
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也就是,诗,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诗按照是否严格遵守格式音律,分近体诗和古体诗,而近体诗大致分律诗、排律和绝句,按照格式不同,一句几个字,又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等等。
所谓词,又叫诗馀,它在形式上是由诗演变而来的,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句子长短不一,又叫长短句。
词这种韵文文体,产生于隋唐,盛行于宋词,它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词的格式很多,最常见的有一千多个,且每一个格式还有变化,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给一类相似的词格取名,这就是词牌。
二、七律的概念及特征 前面讲了,律诗属于近体诗范畴。
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是律诗的一种,也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
既然是律诗,就要严格遵守律诗的要求,因此其特征都具有律诗普遍特征:格律非常严谨,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具体讲 :1.字数固定。
每首诗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
其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
2.押韵严格。
全篇四韵或五韵,一般逢偶数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要同韵。
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
还要求按韵书中的字押韵。
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
即使稍微松一点,也只允许入韵的首句可以用邻韵,叫作\"借韵\"。
七言律诗根据首句是否押韵,可分为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格式,其中首句入韵为正格,与五言律诗不同。
3.讲究平仄。
即要符合平仄律,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
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
根据平仄律,七言律诗有四个标准句型:①平起首句入韵,②平起首句不入韵,③仄起首句入韵,④仄起首句不入韵。
当然,在标准基础上还有很多变格,在这里不展开。
4.要求对仗。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七律以首联、尾联都不对仗为常格。
当然,还有其他变格,如孤雁格,葫芦格,轱辘格,进退格,藏春格、偷春格、折腰体、拗救体等等。
不知道,上面的解答是否满意,在答题最后附本人原创七律一首《感怀》。
【七律】感怀 作者/杨业光 洒泪分离赠九箴,此时佐酒味千寻。
花开半夏何曾惜,月隐三更独自喑。
尺素鱼书温旧梦,丹青竹影抚孤心。
休言尘世浑如水,灵凤神鸾识玉音。

参考:
第一,七律是律诗的一种。
律诗分为绝句和律。
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之分。
还有小律和排律。
正规的律诗八句。
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律诗是格律诗,是近体诗(今体诗)的一种。
是符合平仄对粘规律的一种诗体。
第二,七律的特性。
必须是律句,二四六字平仄相替,或平仄平,或仄平仄。
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不能失替。
必须对粘。
12句第二四六字平仄必须相对,23句第二四六字平仄必须相同,叫相粘。
不能失对失粘。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必须严格用韵。
用韵必须是同一韵部的字,否则,那就是落韵。
不能挤韵(冒韵),撞韵,连韵,重韵,复韵,出韵(落韵),尽量避免用僻韵。
不能平头与上尾。
平头是句式相同的一组句子组成的律诗。
如同是名词开头的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唐·高适)七律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巫峡,衡阳,青枫,白帝,四名字开头的颔颈联,即叫四平头。
还有六平头和八平头者。
上尾即相邻的白脚句尾字是同一声部字,同为上去入声。
尽量避免之。
当然,诗词还是以意境为上,有时出格出律也不可吹毛求疵。
回答得怎样?

它的基本要求和格式是:1、七言八句;
2、逢偶句押平声韵(避同音字);
3、第一、三、五、七句为“出句”,第二、四、六、八句为“对句”;
4、第一、二句为“首联”,第三、四句为“颔联”,第五、六句为“颈联”,第七、八联为“尾联”;
5、颔联、颈联须对仗;
6、句内平仄声调相间,出句与对句平仄声调相对;
7、句内避重字;
8、格式有四个基本句式,不可出格。
这就叫“七律”。
解答至此。
记着
下面,我从字数、体裁、格律要求等来为你作答吧!字数字数上,每句七个字,因此叫七言,言,就是字。
七言,就是七个字。
体裁体裁上,律诗,属于近体诗。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格律诗。
律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其他的还有五律,六律等。
句数无论是七律还是五律,一般来说,都是八句。
短的有六句的,叫三韵小律,不很常见。
长的有排律,排律必须大于或者等于五韵,也就是十句。
但我们一般说的律诗,指的是八句的。
对仗律诗,不仅仅有押韵要求,平仄要求,还有对仗要求。
除了首尾二联外,律诗的所有腹联都是要求对仗的,这也是律诗的格律要求之一。
七律属于律诗范畴,也不例外。
中二联是要求对仗的。
禁忌一般来说,中二联是不能出现结构雷同,即结构合掌的。
当然,不管是哪一句,都不能出现格律诗的硬伤,诸如三平尾,孤平等。
格律例举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押韵、对)⊙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押韵、对)⊙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例诗: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七律平起首句押韵⊙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
(押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押韵、对)⊙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押韵、对)⊙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押韵)例诗: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押韵、对)⊙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押韵、对)⊙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押韵)例诗:杜甫《咏怀古迹》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七律仄起首句押韵⊙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平平。
(押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押韵、对)⊙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押韵、对)⊙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押韵)例诗: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总结不管是什么样的体裁,都有其要求。
我们必须按照要求去写。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任何艺术,都是带着镣铐在跳舞,我们要想去创作,就必须去了解它,掌握它的一切规律。
不能轻易废除,也不能轻易突破。

参考:
在中华文化的灿烂星空中,诗词是一颗璀璨耀眼的明星,它传承着古老的文明,彰显着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
我国诗词的种类众多,有关诗词种类划分众说纷纭。
有将诗词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的。
从格律上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为古风、古诗,通常分为五古、七古、杂言。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包括绝句、律诗、排律。
在格律诗中每一句的字数是固定的,有五言和七言两种,七言律诗又分为七绝和七律两种。
七言律诗叫七律。
七律每行七个字,八句四联,共五十六个字。
每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四联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每句的平仄都有相关规定,只能押平声韵,隔句押韵,每首七律都有对仗,对仗的位置有规定。

参考:
七律基本定义四联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
上句与下句为一联,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严格遵守平仄“替对粘韵”基本规则,平仄变格后不能出现“孤平”、“三平尾”、“三仄尾”等格律硬伤。
满足如上条件的诗,才是名副其实的七律!七律的基本特性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论述律诗截
七律与七古体裁不同。
七律是格律诗,讲究平仄“替对粘韵”基本规则。
例如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困苦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古人诗是依据“钦定”古韵创作的,当以平水韵平仄押韵客观标准来检验。

首句第五字“可平可仄”说明,诗界认可古人格律诗存在“后孤仄”的格律瑕疵,应该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古人当时“钦定”古韵收录的字词与现代相比,相对较少,一时没能找到合适仄声字的权宜之举,并非有意倡导“后孤仄”非律调变格瑕疵。
启功先生《诗文声律论稿》相关论述截
首句第五字“建议用仄”,是因为今人同义或近义字词较古人多,选择仄声字的可能性大,我们不应以今人完善的平仄规则去苛求古人,但也不应该理直气壮以“意境第一,不拘平仄”的借口去效仿发扬古人格律瑕疵吧!上述平水韵检验结果,印证了七律具有如下特性。
1.上句与下句字数相等。
每句必须七字,四联八句,诗句共五十六字。
而五律是每句五字,诗句共四十字。
二者都必须严格遵守平仄“替对粘韵”基本规则。
2.各句中,双数位置(即二、四、六字)必须是“仄平仄”或“平仄平”交替。
例如《登高》首联(黑体字所示):风急天高猿啸哀,平仄平平平仄平渚清沙白鸟飞回。
仄平平仄仄平平3.颔联与颈联必须对仗。
上下句双数位置平仄相反,对应位置词性相同。
例如《登高》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平平仄仄平平仄不尽长江滚滚来。
仄仄平平仄仄平上下句双数位置平仄对仗如下:上句:平仄平下句:仄平仄上下句对应位置词性相同:形容词名词形容词动词无边 落木 萧萧 下不尽 长江 滚滚 来平仄相反、词性相同,缺一不可。
对偶只须词性相同即可,无须平仄相反。
如果改为:无边红枫萧萧下,平平平平平平仄不尽长江滚滚来。
仄仄平平仄仄平下划线黑体字(即第四字)当仄却平,导致上下平仄相同而失对,不是对仗,而是对偶,修辞手法之一,非律格!4.出句与对句双数位置平仄相同为“粘”。
改为对偶同时还导致第三句第四字平声与第二句第四字仄声失粘,格律诗病迭出!平水韵检验结果佐证如下。
若改为:无边落木萧萧下,平平仄仄平平仄不尽赣江滚滚来。
仄仄仄平仄仄平下句单数位置(下划线处)第三字当平却仄,导致“中孤平”,不能顺利诗词网站工具检验。

这说明网络追捧的“鲤鱼翻波”之说经不起平仄客观标准的检验,以讹传讹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当纠正为:一三五慎变,二四六忌变。
否则容易导致古体诗常见的失替、失对、失粘现象,不是格律诗体裁了。
5.韵句末字必须是同韵部平声字。
例如《登高》韵字“哀”、“回”、“来”、“台”、“杯”等都是古韵“十灰”韵部的平声字。
同一首诗内,不可换韵、“借韵”、“邻韵通押”或使用仄声字押韵,否则有出韵之嫌,不能顺利通过诗词网站工具检验!王力先生《诗词格律》相关论述截
例如孟浩然的《春晓》,平水韵检测结果截
“借韵”、“邻韵通押”、“孤雁出群”、“孤雁入群”等都是古体诗常见现象,草民已有专章
七言律绝两联四句,属于格律诗,七言古绝不受近体诗平仄规则束缚,七言八句古风也不例外。
例如被《沧浪诗话》只言片语盖棺定论为“七律”的崔颢七言古风《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平水韵检验结果截
首句“昔”、“乘”在古韵中属于入声字为“仄”。
双数句末韵字“楼”、“悠”、“洲”、“愁”在古韵中,属于同韵部平声字,是押韵的。
然而,此诗前四句不受平仄“替”、“对”、“粘”的束缚,是古体诗体裁形式中的七古(七言古风),而不是七律“七言律诗”。
分析如下供本文评论区探讨交流。
昔人已乘黄鹤去,仄平仄仄平仄仄①此地空余黄鹤楼。
仄仄平平平仄平②黄鹤一去不复返,平仄仄仄仄仄仄③白云千载空悠悠。
仄平平仄平平平④①双数位置“平仄仄”,③双数位置“仄仄仄”,都有失替之嫌!①与②第六字上下同仄,③与④第四字上下同仄,都有失对之嫌!③与②第四字上下当同平,却仄声失粘!“不拘平仄”而失替、失对、失粘,格律诗“替对粘韵”基本规则被打破了四分之三,即被“不拘”了75%,单凭合韵能算格律诗中的七律吗?
本文论证结论七言八句诗有七律和七古体裁分类。
符合格律诗平仄“替对粘韵”基本规则的,且中间两联对仗的七言八句诗,才是七律。
否则是七古(七言古风)。
这是平仄“替对粘韵”客观标准检验的结论,不是名人只言片语盖棺定论所能否定的!如果觉得对您或后代有所帮助,别忘了动动手指,给个好评或转发、收藏!
参考:
问题:什么诗词叫七律?
七律诗有哪些特性?
前言诗有七律,词没有七律,七律就是七言八句的律诗。
写好五律与七律是学诗的基本功,五七律属于近体诗,近体诗的四要素是对仗、押韵、黏连 、平仄。
中间二联对仗、上下黏连,押韵要一韵到底(首句可以用邻韵)。
学会了五七律,再去学习排律,关于诗词格律基本就明白了,学习填词就可以无师自通。
不过,这些仅仅是入门时期需要学习的公式而已。
一、平仄1、今古不同的四声齐梁永明体以前,诗人们虽然也讲究声韵的协调,但是没有平仄的概念。
沈约等永明体诗人开始研究四声:平、上、去、入四声,平即平声,上、去、入三种都是仄声。
相对于今天普通话有1、2、3、4声。
大致来说,1、2声为平,3、4为仄。
举例来说:1、2声,妈、麻是平声,3、4声,马、骂是仄声古代四声中的入声在普通话中没有了,例如这四个入声字分别进入了1、2、3、4声中,:失、急、法、阔。
我们常用的字中有很多今天发平声的入声字:出忽哭屋局俗烛蜀学......... 2、四种基本句式无论是四句的绝句、八句的五七言律、八句
下面多说两个常用的变格,关于救拗就不说了。
1、四种基本句式1).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2).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3).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4).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去掉前两个字就是五言律诗的句式。
这四种句式按照粘连、对仗的规则组成四种诗体。
八句的律诗分1首、2颔、3颈、4尾四联 ,简单说12、23、34要相互黏连,中间二联要对仗。
二、对仗格律诗分三种,四句的律绝句、八句的律诗、八句
1、律绝句不需要必须对仗,可对可不对。
王昌龄《出塞》不对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杜甫《绝句》四句对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八句的律诗中间二联必须对仗五律《风雨》李商隐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七律《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3、八句
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忆在贞元岁,初登典校司。
【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
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
疏狂属年少,闲散为官卑。
...........不饮长如醉,加餐亦似饥】。
狂吟一千字,因使寄微之。
格律诗的对仗不仅仅是词语相对,而且要平仄相对,例如: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中仄平平字, 平平仄仄平。
上联平,下联仄,其中有些可平可仄的地方,标为”中“。
三、押韵格律诗对于押韵要求非常严格,唐朝科举在唐高宗永隆二年(也有说在唐玄宗天宝十三载)时开始考诗赋,试帖诗一般都是五言的排律,要求按照官方认可的韵书押韵。
唐朝以前作诗基本依照口语,隋朝陆法言编制了《切韵》,到唐朝孙愐改编成《唐韵》,宋朝又根据前朝韵书编撰了《广韵》、《集韵》,后来在这些韵书的基础上改编形成了106个韵部的《平水韵》。
格律诗押韵要求双数句必须是同一个韵部,必须是平声韵。
《平水韵》合并了《唐韵》中的一些相邻韵部,在唐朝可以通押的韵部【支、脂、之】合并成了平水韵【四支】。
所以唐诗大多符合宋朝的平水韵。
注:格律诗有四种诗体,其中两种第一句是押韵的,第一句押韵可以使用邻韵。
宋以后作诗,都是用平水韵。
但是因为今古的发音不同,所以我们作格律诗需要经常检查字的平仄。
在民国时期政府制定了《中华新韵》,但是并没有被诗人所接受。
今天中华诗词学会又编制了《中华通韵》,基本就是普通话的发音。
所以有不少人开始使用新韵作格律诗,少了不少麻烦。
关于押韵,老街也写过一篇文章,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唐诗为何符合宋朝的平水韵?
如何用平水韵和词林正韵作诗填词?
》。
四、黏连简单来说,黏连就是格律诗上一联双数句的第2个字要和单数句的第2个字平仄一致。
下面这首王之涣的《凉州词》,第二句的第2字片和第三句的第2字笛,都是仄声。
这就是黏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笛,是入声字。
失黏的律诗,在严羽《沧浪诗话》叫做折腰体:有绝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中,舍、君,平仄不一致,就是绝句的失黏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是七律中的折腰体: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衣冠成古丘。
三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第二句与第三句失黏,第四句与第五句失黏。
五、 四体七律诗例1、平起平收,首句押韵 ,杜甫《秋兴八首其三》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2、平起仄收 《七律-掌》 @老街味道青春一掬流沙细 ,掌上空留未解纹。
缭乱织秋巴夜雨, 苍茫辞梦楚江云。
陶公笑我苗多误 ,老杜输他墨几分 。
三径藏机荒不扫 ,醉眠舒卷谢殷勤。
3、仄起平收,首句押韵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4、仄起仄收 《七律-重登黄鹤楼 》@老街味道崔李已随黄鹤去,经年我自复登临。
两江怀抱开荆楚,一阁飘摇变古今。
钢铁重林乱无韵,伯牙幽径喜听琴。
青春放眼沧波远,淘尽无常淡淡心。
六、【仄】仄【平】平平仄仄,有两种变体:A、第一种三仄尾,【仄】仄【平】平【仄】仄仄;
杜甫很喜欢用三仄尾,例如:《咏怀古迹五首·其二》第三句:怅望千秋一洒泪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三仄尾在初盛中晚唐都比较常见,例如李商隐七律《流莺》: 曾苦伤春不忍听。
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
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B、第二种叫做鲤鱼翻波,【仄】仄【平】平【仄】平仄,第五六的平仄颠倒使用,这种情况也非常多见。
例如杜甫秋兴八首: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降王母,【仄】平仄。
结语学会了这四种七律的基本诗体,算是敲响了旧体诗的大门。
即使是懂了如何创作七律,也不过像是小学生背过了”九九乘法表“, 真正的修行还在后面。
@老街味道
参考:
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合格律的诗就叫七律,若违格律就不能称七律或称七古。
有人把八句不合律七字诗标为七律谬矣!一、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一首诗即一二四六八共五句用韵。
首句不入韵者称变例,共四句即逢双句用韵。
二、七律每句诗每字都严格平仄(多按平水韵)不能乱来。
共有四种平仄格式。
(略)三、七律的粘对。
八句四联,其中第三四句称颌联第五六句称颈联。
粘,要求两联之间,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与前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一致,否则就失粘。
对,指一联上下两句平仄相对,即上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下句必以仄仄平平仄仄平对之一丝不苟。
有人玩对联,出句或对句不讲平仄,曰:玩玩而已何须讲究?
那也无可厚非!平仄还有一三五句不论二四六分明,犯孤平,拗救之类。
对仗还忌合掌,即上下联意思一个样,比如有人把\"人间″对\"天下\",意同,虽合平仄格律,但人间等于天下呀!律诗还有很多规矩,都是文字游戏耳。
要撰一首存世之作谈何容易。
格律虽易掌握,但意境乃诗之生命,所谓\"诗言志″,那些无病呻吟或拍马屁不能引人共鸣之作,纵词藻华美亦为世所诟也!
参考:
符合首句不押韵,首句押韵等七律声律要求,七言八句称七律诗。
七律由四付对联组成,首联尾联用宽对要求二、四、六分明。
二联称颔联,三联称颈联要求用工对(对仗),工对要做到对得字字工稳通顺流畅,还要做到贴人、贴事、贴物、贴景。

参考:
七律是为八句,每句七个字,按照一定平仄韵脚规律,托物言志,写事抒情的一种诗歌表达方式。
一般按两句为一联,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区分。
其中颔联和颈联中间四句必须对仗。
按照起承转合的行文要求创作诗歌。
其中分为首句仄起平收,仄起仄收,平起平收,平起仄收四种平仄格式规定诗歌平仄和韵脚。
具体平仄韵脚规定按照平水韵部创作,近代为方便创作去掉了入声字和一些可平可仄字的繁琐,一些创作者也按中华新韵创作诗歌。

参考:
七个字一句,全诗八句;
诗中的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且有四韵或五韵,就是诗句中第二、四、六、八句需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
因为格律要求较严,所以称为律诗,因为七字一句,称七言律诗,简称为七律。
长征一诗中,“难”、“闲”、“丸”、“寒”、“颜”同韵,且“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对仗。
是以为七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