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黄兴彻底与孙中山闹翻脸的中华革命党到底是个什么组织

一想搞明白这个,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
孙中山创办同盟会时,这是一个极松散的组织,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极差,所以这个组织不缺少有为的青年,但造反从来没有成功过,就连武昌起义也不是同盟会组织的。
因为这个特点,导致后来的国民党也沾染了这个恶习。
宋教仁案发生后,国民党内部对于如何对付袁世凯意见不一,争吵不休。
导致开会很久都没有结论,草草发动的二次革命也因许多党人不支持而失败。
二孙中山受到强烈刺激,从一个极端开始走向更一个极端。
孙中山把国民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要求把党打造成一个高级集权的党,为了提升党的效率,全党无条件效忠于他。
中华革命党采用权力集中的党魁制:《总章》赋予总理独裁的权力:“总理有全权组织本部为革命军之策源”,“本部各部长、职员悉由总理委任”;
“凡进本党者必须以牺牲一己之身命、自由、权利而
”孙中山指出,革命党人“必须在惟一领袖之下绝对服从。
”他所讲的“惟一领袖”正是他本人。
新入党者必须宣誓“附从孙先生”,并在誓约后加盖指模。
《总章》还把党员分为“首义党员”、“普通党员”、“协助党员”三等。
规定凡入中华革命党者,不论新旧党员,一律要亲书誓约,宣誓加盟,其誓约如下(原文):  立誓约人XXX为救中国危亡,拯生民困苦,愿牺牲一己之身命、自由、权利,附从孙先生再举革命。
务达民权民生两大主义,并创制五权宪法,使政治修明,民生乐利,措国基于巩固,维世界之和平。
特掬城谨誓如左:  一、实行宗旨,二、服从命令,三、尽忠职务,四、严守秘密,五、誓共生死。
  从兹永守此约,至死不渝。
如有贰心,甘受极刑。
                   民国X年X X月X X日               X X省X X县人x x x(按左中指模) 介绍人X X X三对于中华革命党的专制独裁倾向,以及按指模、效忠
因此,这个新党始终未搞成气候,除开了一次成立大会和若干次小行动之外,也就不了了之了。
黄兴曾多次与孙中山发生过激烈的争吵。
他指出:“如果在誓约内写明附从孙先生再举革命,这是等于附从一
他希望孙中山勿“反对自己所提倡之平等自由主义。
”黄兴断然拒绝加入中华革命党。

参考:
“二次革命”失败之后,孙中山到了日本,理所当然地举起了反对袁世凯的大旗,毕竟是袁世凯让他这个已到不惑之年的人,又一次过上了之前四处跑路的日子。
孙中山觉得,“二次革命”的失败,不是袁世凯太厉害,而是国民党不堪一击,自己不争气,这一败涂地的责任当然得国民党自个担着。
当初,宋教仁大力发展国民党时,孙中山便有很大意见。
虽然党员人数大量增加,形成国会第一大党,但什么人都往里面塞,也不管他们是出于何种目的,是不是真心赞成国民党的纲领。
没事的时候还好,看着挺团结的,有吃有喝,一旦国民党出了事,就树倒猢狲散。
孙中山觉得自己路子对,打算抛开原来国民党的摊子,重新组建中华革命党。
为了增强凝聚力,同时凸显他在党内的权威,孙中山要求所有党员在入党时,都必须郑重宣誓。
其实,这本没什么大不了的,从兴中会到同盟会,历来有这项规矩。
而令国民党人不能接受的,是誓词中竟然明确规定,干革命要附从孙先生才行。
而在中华革命党成立之前发布的组织草案中,甚至决定在秘密时期,要学着青帮的样子,弄个大、义、光、明四个字辈。
或许,孙中山就是借鉴了帮会的组织手法,想以此来获取帮会头目一般至高无上的地位。
除此之外,孙中山还仿照帮会,确立了等级体系,根据不同的级别,享受不同的权利。
按照入党时间的先后,还划分什么“首义党员”、“协助党员”、“普通党员”,待革命成功之后,再分别享有各自相应的权利,功利主义的色彩很是浓厚。
从中华革命党的秘密性和独有的组织体系来看,它真的有点像帮会。
而且,其中的帮会成员也不少,中华革命党在东京成立,国内的活动多数借助帮会头目和帮会组织。
孙中山的这套办法,并不为国民党内部所认可,特别是宣誓效忠和打手模的做法,实在有些伤害尊严。
除了一直以来跟着孙中山混的陈其美、胡汉民、廖仲恺、居正等人,国民党内的重量级人物基本都排斥中华革命党,他们对这个新政党的前途非常不看好。
一些信奉议会政治和追随黄兴的人,组织了一个欧事研究会,开展政治活动,也算是另立山头,拉起队伍重新做买卖。
至于黄兴,从一开始孙中山想要组建中华革命党时,他就没打算加入。
政治上的分歧只是其中一方面原因,主要还是受不了孙中山要求的那一套仪式,而且他对孙中山太过依赖帮会有些不满。
“二次革命”失败之后,他们在政党和建国等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明显,虽然没有公开叫板,但来往书信中的潜台词都透着一股怨恨劲,双方的关系一度非常紧张。
在黄兴的心里,他把孙中山当作革命前辈看待,认定中国的革命事业不能缺少孙中山,所以,黄兴一半
如果黄兴不是这种态度,以他在革命派中的影响和人缘,恐怕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统可能就不姓孙了。
或许,这就是黄兴的宿命。
不过,孙中山认为,黄兴是为大局着想,他想要借助中华革命党推行他“第三次革命”的宏
黄兴如果参加,势必导致追随他的人不听号令,好点的话,顶多嘴上掐架,严重的话,非常时刻,打起来都有可能。
以孙中山的口吻,他觉得黄兴这事想得透,看得开,办得漂亮,不愧是多年的老同志。
只是孙中山没有想到,黄兴不加入中华革命党,站在黄兴一边的也就没几

参考:
黄兴和孙中山翻脸是迟早的事,孙黄的联盟是因为共同的目标,可是他们不是同路人。
黄兴曾对孙中山投以桃李,孙中山并没有报以琼瑶。
黄兴和孙中山并称“孙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两位革命元勋,黄兴主要负责军事方面的渗透和发展,孙中山主要负责理论和组织发展。
黄兴在起义方面的经验可不是孙中山可比的,著名的黄花岗起义便是黄兴组织、策划和实施的,虽然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可是它存在的意义却极为重要。
黄兴在湖南的时候,曾经与宋教仁联手组织华兴会,后来因为策划起义失败而逃亡日本,1905年,与孙中山联盟,同时联合各革命团体,合并成立了同盟会。
黄兴当时很仗义,让孙中山当最高领袖,选举也免了。
1907年孙中山指挥的起义失败,当时已经与孙反目的章太炎借机抨击孙中山,要求罢免孙中山同盟会总理的职位,让黄兴当总理,黄兴始终没有同意,章太炎则带着光复会退出同盟会。
黄兴当时的声望并不下于孙中山,如果想取代孙中山的话,成功率可不低。
1913年3月,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暗杀,孙中山极力主张以武力讨伐袁世凯,但是遭到黄兴的反对。
黄兴长期负责军事方面的工作,对南方的军事力量有清醒的认知,知道南方不是北方的对手,因此主张走法律程序。
但是孙中山坚持武力讨伐,最终发动“二次革命”,结果当然是失败了,随后孙中山逃亡日本,国民党则被袁世凯强行解散。
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
但是,谁也没想到的是中华革命党会成为黄兴与孙中山翻脸的导火索。
一同盟会是国民党的前身,但是中华革命党和国民党的关系比较有意思,既可以说国民党是中华革命党的前身,也可以说中华革命党是国民党的前身。
同盟会最重要的两个革命团体分别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兴中会和以黄兴为首的华兴会,因此在同盟会成立后的当家人便会在孙黄中间产生,当然黄兴明确表示让孙中山当家。
即使是以后改组的国民党仍然是以孙黄为首,当然这时候的宋教仁也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影响力。
宋教仁是同盟会改组国民党的主要负责人,任国民党代理事长,同时主持国民党参加国会选举并获胜,但是宋教仁很不幸。
孙中山执意发动“二次革命”,结束了南北双方的蜜月期,孙中山兵败逃亡,国民党亦被解散。
孙中山为了保护革命火种,在日本东京组织成立了中华革命党。
中华革命党主要吸纳的成员便是被袁世凯强行解散的国民党成员,也即曾经的同盟会成员。
1919年,中华革命党正式更名为中国国民党。
二同盟会或者国民党珠玉在前,孙中山其实没有必要另组中华革命党,毕竟袁世凯虽然下令解除国民党,可是已经跑到日本的国民党袁世凯可管不了,而孙中山仍然执意组建中华革命党的原因便是希望借机剔除黄兴。
黄兴不支持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这是黄兴革命生涯里与孙中山产生的最大分歧,即使如此,黄兴在行动上仍然对“二次革命”给予了最大支持,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
孙中山将“二次革命”的失败意有所指地归咎于黄兴,指责黄兴对革命事业的热情有所缺失,实际上是说黄兴不够听话。
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为了避免再次发生自己无法掌控的同类事件,决定组建中华革命党,对党员的要求是必须服从孙中山的领导。
黄兴当时便沉默了,他很清楚孙中山的目的,黄兴不反对孙中山当领袖,可是他并不赞同“独裁”,毕竟人无完人,人不可能永远不犯错,但是为了保证革命势力的团结,黄兴选择了退出,成全了孙中山。
孙中山则因为黄兴的退出顺利组建了中华革命党。
中华革命党在本质上与同盟会改组的国民党并没有明显的差别,只是曾经的国民党掌舵人有孙中山和黄兴,中华革命党的掌舵人则只有孙中山。

参考:

中华革命党是二次革命以后的事情。
之前,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的同盟会和支持者,控制中国南方大部,以及西北一部。
而袁世凯的北洋六镇和附庸,控制北方。
当时孙中山就认为,袁世凯狼子野心,不可靠。
但宋教仁和黄兴两个书呆子都认为这是统一中国的唯一方法。
至于放弃兵权也无所谓,完全可以利用所谓的内阁制度,限制大总统袁世凯的权力。
在他们的坚持下,孙中山也只得同意,辞职走人。
由此,袁世凯成为全国唯一的大总统。
随后,袁世凯立即派人对付这个内阁制度。
此时,同盟会已经吸收了大量支持者,包括一些乌合之众,成为国民党。
随后,国民党参选成功,成为第一大党,由党魁宋教仁负责组阁。
就在宋教仁兴奋不已,准备大展宏
内阁制度就这样玩完了!随后,袁世凯四处调兵,并且挑衅,准备武力解决南方国民党的力量。
此时,南方的力量虽没有袁世凯那么强大,但也不算弱小。
遗憾的是,此时的国民党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为了利益归附而来的家伙,还有三分之一则是章太炎这种内部拆台的。
搞笑的是,连章太炎一致支持宋教仁反对孙中山的书呆子,在宋被杀后,也认为袁世凯不是好人,必须对付。
黄兴还在傻不愣登,妄
6月,袁世凯动作频频,先是免除支持孙中山的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三人的都督职务,之后又派北洋军第六师李纯部进入江西。
到了这个地步,总不能任人宰割。
于是二次革命爆发!遗憾的是,袁世凯早就在这几个月内分化收买了国民党内部。
除了江苏、上海、江西、广东是被袁世凯北洋军武力打下来的,其余各省均是直接投降袁世凯,窝里反。
其中,北洋军还没有攻占黄兴,黄就认为局势难以挽回,逃出南京,导致军队全线崩溃。
二次革命失败,对孙中山刺激很大。
显然,二次革命不是失败于袁世凯,而是国民党内部太乱太杂。
这种情况下,孙中山组织了秘密结社性质的中华革命党,强调一员领导和严密的组织。
目的,就是改革国民党内部散乱内斗的现状。
这就是学习敌人的长处,专门用来对付袁世凯。
自然,这些似乎和革命初衷有些违背,比如强调孙中山1
在极端情况下,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难道还让二次革命内斗分裂的现状重演吗?
不管怎么说,中华革命党还是有一定意义的,之后组织了多次起义。
至于黄兴和孙中山,纯属于政见不同。
黄和孙的政治分歧由来已久,说到底开始是孙中山不务实,黄兴务实。
后来则是孙中山务实,黄兴不务实。
但两人的分歧也不是天差地远,黄兴没有加入中华革命党,但也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反袁护国运动,最终逼死了袁世凯。
至于利用中华革命党侮辱孙中山的无知小儿,不是傻蛋就是别有用心的家伙!真正的历史,不是你们这些蝼蚁可以篡改的!
参考:
中华革命党中华革命党是中国国民党的前身。
是1914年7月8日,孙中山为推翻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而在日本东京成立的资产阶级政党,以讨袁革命为己任,要求铲除帝制,维护约法,恢复国会,重建共和。
1916年7月25日,中华革命党本部向各分、支部宣告了中华革命党的结束。
宣告说:\"奉总理孙先生谕:本党成立,实继癸丑革命而起,其重要目的,在推翻专制,重造民国。
迨袁贼自毙,立大总统依法就职,因令各省党军停止进行。
今约法规复,国会定期召集,破坏既终,建设方始,革命名义已不复存,即一切党务亦应停止。
将来如何改组,有何办法,应征求海内外各支、分部之意见。
\"宣告了中华革命党的结束。
成立青天白日旗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流亡到日本。
他从二次革命的失败中深切感到:国民党内部思想混乱,组织严重不纯,“非袁氏兵力之强,乃同党人心涣散”,已不能领导革命继续前进。
于是,他决心从整顿党务入手,重组新党,拯救革命。
1913年9月27日,孙中山亲自拟定入党誓约,规定入党者须绝对服从其领导,无论资格多老,皆须重立誓约,加按指印;
并接受遵约履行手续的王统等人为新党首批党员。
至1914年四五月,先后入党者达四五百人。
5月10日,孙中山创办《民国》杂志,作为新党机关刊物。
1914年7月8日中华革命党,在东京举行大会,正式宣告中华革命党成立。
另外,有学者考证,在此之前,孙中山曾在1902-1903创立中华革命党,但具体时间地址不详。
中国同盟会成立之后的孙1910年,孙中山在美洲及南洋重建中华革命党,为发动更大规模的华南起义,次年7月,他即在美国旧金山发起成立中华革命军筹饷局。
发展中华革命党大印中华革命党把武装讨袁放在首位。
自1914年7月至1915年12月,在湖南、江苏、广东、江西、上海等省市先后发动大小武装起义四十多次,进行刺杀龙济光、郑汝成等四次暗杀活动。
护国战争爆发后,在广东、四川、湖南、湖北、江苏、安徽、山东等省全面展开军事讨袁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牵制了袁世凯的军事力量。
1916年7月护国运动结束后,中华革命党宣告停止一切党务。
改名孙中山1919年10月10日,中华革命党正式改名为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以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为宗旨。
为广泛吸收党员,中国国民党放弃了中华革命党的秘密组织形式,转为公开。
同时,新党章放宽了入党条件,规定凡赞成党的宗旨,经党员两人介绍,交纳党费10元者即可入党。
国民党放弃了中华革命党所规定的入党须按指模,并宣誓服从孙中山
国民党通告规定:\"从前所有中华革命党总章及各支部通则,一律废止。
所有印章
国民党之前再加上\"中国\"二字,以区别于民初的旧国民党则直接由中华革命党改组而来。
新党章第四条规定:\"凡中华革命党党员,皆得为本党党员,以中华革命党证书,领取本党证书\"。
13日,原中华革命党本部事务主任居正呈请任命中国国民党各部主任,孙中山以总理身份当即批令委居正为总务主任,谢持为党务主任,廖仲恺为财政主任。
按照新的规约,中国国民党本部设总务、党务、财政三部。
机构7月8日,孙中山亲笔誓约中华革命党设本部于东京,推选孙中山(广东省中山市人)为总理。
本拟举黄兴(湖南省长沙市人)为协理,因黄反对立约按指印,并在策略上与孙中山存在分歧,拒绝入党而虚其位。
本部设总务、党务、军务、政治、财政五部,由陈其美(浙江省湖州市人)、居正(湖北省武穴市人)、许崇智(广东省广州人)、胡汉民(广东番禺人)、张静江(浙江省湖州市人)分任部长。
其支部总计五十七个,大多建于海外各埠,国内各省仅占十八个。
其分部则全部在海外。
党员总计万余人。
中华革命党以实现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以推翻袁世凯专制政府,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
失败中华革命党是二次革命失败后长期坚持武装讨袁斗争的唯一政党,但由于它忽视民族主义,未提出反帝国主义要求,组织上又采取

参考:

孙中山是革命先行者,黄兴是革命实干家。
他俩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长沙起义失败后,黄兴于1904年底到日本避难。
次年7月,孙中山为发动革命,亦从海外来到日本。
经老友宫崎寅藏的介绍,次日,孙中山就赶到黄兴寓所。
黄兴把孙中山领到一个名叫凤乐园的中国餐馆,短暂寒暄之后,他们就转入革命的话题。
将近两个小时孙黄两人既不吃菜,又不饮酒,推心置腹地谈话。
最后,他们举杯庆贺他们的愉快会晤。
不久,他们共同主持了中国同盟会的正式成立,并分别被推举为同盟会的总理和协理。
1910年6月,黄兴为躲避日警搜捕,隐居在横滨的福住旅馆。
中旬,孙中山从夏威夷来到日本。
那天,他乘坐的美国轮船刚刚靠岸,冒着危险前来迎接他的黄兴就跳上船去和孙中山紧紧地握手,一直护送到孙中山下榻的旅馆。
两人久别重逢;
却很少谈论私事,话题很快转入对革命形势的讨论。
他们对各种重要问题变换了意见,并对未来的若干方针大计取得了一致看法。
孙中山还在美国华侨中为黄兴回国发动革命募集了不少资金。
同盟会的成立,使全国分散的革命小团体联合起来,形成了反清革命的统一力量。
但由于它只是各革命团体的联盟,组织得还很松散,各个组织间的意见也不大一致。
有些人出于偏狭的
1907年间,属于光复会的章太炎、陶成章等人以潮州起义失败为借口,鼓动一部分人要求罢免孙中山的总理职务,另举黄兴担任。
黄兴坚决反对,他从海外来信劝告这些同志说:孙总理德高望重,是我们的领袖,大家既然希望革命成功,就请不要搞出这些名堂来影响团结,而应当全心全意地拥护孙先生。
在黄兴的劝告下,一场风波才平息下去。
1914年7月,黄兴乘船赴美国考察,在旧金山接到一些人的来信,挑拨他和孙中山的关系,怂恿他另行组党。
黄兴气愤地回答:“党只有国民党,领袖惟有孙中山,其他不知也!”在美国各地,他向爱国华侨宣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纲领,揭露袁世凯帝制的阴谋,并积极为革命募捐。
后来,听到蔡锷在云南成立讨袁护国军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协助孙中山进行讨袁革命。
1916年6月,黄兴经日本抵达上海,同年10月31日,因积劳成疾,与世长辞,享年仅42岁。
孙中山闻讯悲痛欲绝,第二天即发函海内外,哀告黄兴逝世的消息。
按照传统习惯,讣告是由死者的亲属发布,而黄兴逝世的讣告则是由孙中山单独署名发布。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生死与共、唇亡齿寒的深情厚谊!
参考:
中华革命党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派?
我也想一言以蔽之“一个干革命的党派”。
自从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就开始寻找失败的原因。
他有感于二次革命开始的时候,国民党议员在议院中占有大多数席位,然而革命开始之时却都靠不住。
所以他
出于这方面的考虑,他想重新组建国民党,组建一个能听从号令的党派,于是中华革命党应运而生。
孙中山觉得自己路子对,打算抛开原来国民党的摊子,重新组建中华革命党。
为了增强凝聚力,同时凸显他在党内的权威,孙中山要求所有党员在入党时,都必须郑重宣誓。
其实,这本没什么大不了的,从兴中会到同盟会,历来有这项规矩。
而令国民党人不能接受的,是誓词中竟然明确规定,干革命要附从孙先生才行。
更要命的是中华革命党成立之前发布的组织草案中,甚至决定在秘密时期,要学着青帮的样子,弄个大、义、光、明四个字辈。
或许,孙中山就是借鉴了帮会的组织手法,想以此来获取帮会头目一般至高无上的地位。
除此之外,孙中山还仿照帮会,确立了等级体系,根据不同的级别,享受不同的权利。
按照入党时间的先后,还划分什么“首义党员”、“协助党员”、“普通党员”,待革命成功之后,再分别享有各自相应的权利,功利主义的色彩很是浓厚。
从中华革命党的秘密性和独有的组织体系来看,它真的有点像帮会。
而且,其中的帮会成员也不少,中华革命党在东京成立,国内的活动多数借助帮会头目和帮会组织。
这些做法遭到了黄兴的不满,黄兴是一个深受民主思想熏陶的人,他当然接受不了孙中山的做法。
但是他一直觉得中国革命只有孙中山领导才能成功,所以他不想和孙中山发生什么冲突,于是黄兴选择离开了孙中山身边。

他要想革命成功就只能造就一只铁血的队伍,而不是和以前一样利用什么议会,他自己知道打到袁世凯只能靠枪杆子。
而黄兴也是一个值得钦佩的人,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不满而选择另外组党,在一定程度商业维护了国民党的统一性。

由此孙中山开始了17年的海外流亡经历,直至辛亥革命打响后才决定回国。
2、中华革命党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尴尬处境革命党,主导以革命形势彻底推翻清朝统治,由于其革命的彻底性,吸引了很多先进人士。
其实在辛亥革命也不是该政党主导的,更不是孙中山领导的。
现在很多历史误区就是,辛亥革命是孙中山发动并由此建立中华民国的。
辛亥革命是清廷内部新军的军事逼供,以逼迫清廷进行君主立宪的军事行动。
也正在此时,身在海外的孙中山开始在国内进行政治活动。
此时政党内部,孙中山、黄兴、宋教仁都支持内阁总理制度。
但是,中华革命党在国内的影响力微乎其微,就连革命最根本依靠的军事力量也是不及南方清廷新军。
没有一定的军事力量就没有发言权。
此时的中华革命党的尴尬在于,可有可无,无人重视,哪怕成立了自己的中华民国临时机构也是难以主导社会变革走向。
此时孙中山也彻底放弃了之前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响亮口号,开始变得妥协软弱。
3、孙中山与黄兴分道扬镳的原因回国后孙中山与南方清廷新军的交涉谈和后,南方进步力量支持孙中山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推举孙中山为民国大总统,推行总统制,继而否定了内阁总理制。
这也是孙中山与黄兴、宋教仁分道扬镳的根本所在。
之后革命党向袁世凯妥协,孙中山请辞民国大总统,袁世凯继任大总统,否定中华革命党一切的革命宗旨、政治路线、人员安排。
至此,中华革命党彻底脱离当时的政治环境。
历史上提到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但不是孙中山领导下中华革命党的果实。
中华革命党在孙中山组织北伐战争之前,一直是一个革命不彻底,自身软弱,革命宗旨反向不明朗的政党。

参考:
中国近代史上一共有过两个中华革命党,第一个是1914年由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立的,另一个则是大革命失败后,由谭平山等人所创立的“中华革命党”,又称“第三党”,是现如今农工民主党的前身。
导致孙中山和黄兴之间闹翻的就是孙中山在1914年创立的中华革命党。
实际上,在孙中山创立中华革命党之前,孙中山与黄兴之间就已经有了矛盾和分歧,其最直接的事件就是1913年由于宋教仁被刺而引发的到底要不要发起二次革命的问题,孙中山主张暴力解决,而黄兴认为应该在法律框架内解决,因为黄兴清楚,如果暴力解决正好给袁世凯以口实,可以借机消灭他们。
但是最终二次革命还是发生了,南方革命党失败后,孙中山等人又再度被迫流亡日本。
流亡日本后,孙中山痛定思痛,反思了革命之所以会失败的原因就在于团体太过松散,不能形成合力,因此,他决定在集权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新的团体,所以就有了中华革命党的产生。
1914年7月,中山先生成立中华革命党于日本。
中华革命党是一个神秘的革命党,但因为避免外间注意起见,时常沿用国民党的名义。
它的实质则与民国初年的国民党全不相同。
中华革命党入党的手续极严,党员均须立誓服从中山先生的命令,在入党的时候,所有党员都要通过摁手印的方式来向孙中山
这种做法虽然是孙中山吸取了民初政党过于松散的教训,但是在形式上却与明清时期的帮会没有什么两样,因此,黄兴在这个问题上与孙中山产生了分歧。
黄兴多次公开表示反对孙中山这样的做法,并且在会上和孙中山进行争论,最后,黄兴选择加入了欧事研究会,与孙中山分道扬镳。
中华革命党成立以后,所干的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反袁,在1916年,中华革命党骨干成员居正在山东也的确发动过起义,不过影响不大。
自1916年后,中华革命党就逐渐销声匿迹了。

参考:
孙中山和黄兴,二人以“孙黄”并称,都是辛亥革命的大功臣。
可是为什么后来人们只提孙中山,却很少提黄兴呢?
这里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组建中华革命党的时代背景1905年,孙中山创立的兴中会和黄兴创立的华兴会等团体在东京组建了同盟会,并推选孙中山作为总理。
后来,孙中山发动讨袁的二次革命,失败后把原因归结于党员的不听话,尤其是黄兴的不听话,要另组秘密的中华革命党,以服从他为第一要旨。
中华革命党的前世今生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召开大会,正式宣布中华革命党成立。
孙中山当场宣誓加盟,并就任总理职务。
并且要求所有党员都要向孙当面宣誓效忠,并且得在誓约上按下自己的手印,誓约内容十分苛刻,规定如果对孙不忠,甘受包括死刑在内的处罚。
目的已经很明显了,孙中山意
而理想主义革命者的黄兴当然不会赞同,拒绝加入到中华革命党,算是跟孙中山决裂了。
1916年护国运动成功结束后,中华革命党停止了一切党务活动。
到1919年,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正式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并开始广泛吸收党员,为即将到来的北伐战争做准备了。

参考:
所谓的中华革命党,就是国民党的前身。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黄兴逃往日本。
在日本期间,孙中山重新组建的秘密会党。
在日本,群众苦思冥想,认为自己多次受挫与受骗:先是被革命党骗、后是被袁世凯骗、最后是被西方所谓的民主国家骗。
他将这些受骗经历与革命失败总结为:自己的威信不够,下属的能力不够。
当时,孙中山寄给美国友人的一封信中透露:“二次革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我正忙于准备另一场运动。
这回我将亲自处理全部事务……第一次革命在我回国之前就已爆发……第二次革命我没有参加,因我以为那里的很多人完全有能力把事情办好……可是,厨子多了煮坏粥!”当时他对一同前去日本的黄兴发火,同时在书信中对留在国内的同志也毫不客气,直截了当地指责他们在革命中对于他的阻挠。
于是孙中山决定重新建立新的党派,要求新入党的同志对他绝对忠诚和服从。
这个党派就是中华革命党,成立于1914年7月的日本,只吸收了小部分从前的革命党人和为数极少的杰出人物。
黄兴就是拒绝参加者之一,主要原因是孙中山要求每个新入党的成员,不仅要宣誓服从党纲,还要每个党员按手印,并且宣誓服从于孙中山本人。
(中华革命党成立时合影)黄兴觉得这种做法完全是开历史倒车,有悖于三民主义。
然而孙中山一意孤行,坚持如此。
于是两人分道扬镳,黄兴前往美国,在华侨中筹款救国。
而孙中山则是在日本呆了一段时间,后来借机回国,继续发展党派。
中华革命党的纲领,包含了孙中山过去提出的旧口号:民权、民生、五权宪法及三个时期。
然而对于最后一项的“三个时期”,孙中山作出了重大改动:在夺取政权与正式建立代议制政府之间,他安排了一段无限期的党治——现在也称为训政——时期,而不是为时九年的过渡期。
同样,中华革命党的纲领也去掉了“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这一项。
当然,孙中山临终前提出的“新三民主义”,对历史还是有很大的进步作用的。
至于孙中山和黄兴,在对待中华革命党的态度上,谈不上谁对谁错。
从道义的角度上,黄兴或许是正确的。
但是从历史的角度上,孙中山建立中华革命党是必然的。
中国革命党的建立,在历史上也有进步意义的,毕竟北伐战争中,主力军就是革命党。
而之后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三民主义),国民革命军的宗旨已经与孙中山的初衷相去甚远,毕竟孙中山那时候也早已经溘然长逝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