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思想为何一直得不到重视

“杨氏为我,是无君也;
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无君无父,是禽兽也。
”——《孟子·滕文公下》简单来说,中国传统上信仰儒家,但是儒家与墨家势不两立!
孔子对古代文明的态度是加以理性化、合理化,墨子则对古代文明持批判态度;
孔子是一位文雅有修养的君子,墨子则是一位充满战斗精神的布道家。
他的说教的宗旨是反对传统的典章制度及其实践,反对孔子和儒家的各种理论。
墨子对儒家的批评墨子认为,“儒之道足以丧天下者,四政焉”:第一,儒者不相信天或鬼,结果是:“天鬼不悦”;
第二,儒家坚持厚葬,特别是父母去世,子女要守三年之丧,浪费了民众的财富精力;
第三,儒家“盛为声乐以淫遇民”,结果只是少数贵族奢侈享受;
第四,儒家主张宿命论,造成民众怠惰顺命。
(见《墨子·公孟》)在《非儒》篇里,墨子还说:“累寿不能尽其学,当年不能行其礼,积财不能赡其乐,繁饰邪术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遇民,其道不可以期世,其学不可以导众。

参考:
春秋战国时期,礼渐崩而乐渐坏,周天子统治力日益衰微,诸侯之间攻伐兼并,天下几无宁日,社会逐渐走向分裂。
然而,动荡的时代,统摄万方的权力中心的缺位,却给思想文化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自由空间。
(这种吊轨的现象,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又短暂地出现过。
)墨翟等人的思想,成为东周时期诸子百家中极为重要的一家。
韩非子在梳理各学派影响力大小的时候,点出了东周时期墨家曾显赫一时,与儒家相埒,“非儒即墨”,堪与儒家抗衡。
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家逐渐赢得统治者的亲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上升到官方意识形态的高位。
南宋中后期以降,儒学的新阶段“理学”逐渐成为官方统治思想。
反观墨家,则命途多舛,司马迁写作《史记》时便感慨墨家传世资料太少,以致对其进行梳理总结都较为困难。
墨家思想,为何曾显赫一时,被人看重,尔后由湮没无闻呢?
首先,墨家思想盛行于乱世,接受其思想主张的主要是下层民众。
墨家崇尚朴素的生活,在后世看来,墨家代表人物墨翟席不暇暖,“腓无胈,胫无毛”,亲自参加体力劳动,甚至有点儿苦行僧的自虐倾向。
墨翟祖上曾是宋国贵族,而他自己则是不折不扣的农民出身。
墨翟具有超人的聪明才智,能够很快掌握各种手艺,估计远胜“多能鄙事”的孔丘先生。
墨子动手能力强,又爱好思考,善于总结,他的主张多半从下层民众出发,在很大程度上维护普通百姓的利益。
因此,在渴望安定的乱世,他的思想,备受下层民众的推崇。
墨子的思想影响极大,当时的宋昭公和楚惠王等国君一度想重用墨子,然而,跟他接触一段时间后,他们都放弃了。
主要原因不在墨翟本人个性刚强,具有强烈的控制欲望,而在于他本人坚守自己的思想主张,坚持维护中下层民众的利益,而不愿为
更为重要的是,墨子的思想,与统治者的利益往往是相背的,无论诸侯国君,还是一般贵族,都难以全心接受墨家的主张。
墨家的“十大主张”中,“尚贤”、“尚同”、“尊天”和“事鬼”,在一定程度上,是王侯贵族能够接受的。
至于基于消除等级差别、亲疏远近的“兼爱”,幻想国家之间中止杀伐的“非攻”,希望贵族们像平民一样,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生存需要,不再享受其特权的“非乐”、“节用”和“节葬”,偏于理性主义、希望中下阶层人士不安于其命运的“非命”,恐怕都是统治者难以接受的。
第三,墨家群体具有宗教集团性质,他们具有相对独立的品格,较为谨严的法度,领袖的
墨家组织严密、纪律严明,领袖称为“矩子”(巨子),成员都称为“墨者”,世代相传,墨者都须服从巨子,甚至“赴汤蹈火,死不旋踵”。
墨翟自身着短衣穿草鞋,亲自参加劳动,以吃苦为高尚。
如谁违背了这些原则,出发“墨子之法”,轻则开除,重则处死。
墨者集团具备相当的社会能量,加上他们的“墨法”要严于世俗之法,统治者的法度时常难以规训他们。
因此,墨家很难得到统治者的青眼了。
第四,对士人群体而言,墨家人物俭朴的生活方式,重视体力劳动的主张,忠于领袖人物的团体运作方式,都是难以接受的。
因此,墨家在失去了上层统治者的亲赖之后,也失去了中层的士人群体的支持,仅剩下缺乏能力的下层民众拥护的墨家,很难兴旺发达。
最后,墨家集团在创始人去世后,发生分化,内部分裂,集团的影响力降低,在思想上没有明显的发展进步,对世人的吸引力减弱。
由于墨家具有一定的宗教集团性质,随着创始人墨翟的去世,墨子弟子因对其思想理解的偏差和现实权力的诱惑,墨家在内部发生分化,都以墨子传人自居,称其他墨者为“别墨”。
墨子弟子再传弟子的分化,进一步瓦解了其作为一大学派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墨家的衰落,就难以避免了。
随着人才的断层,集团力量的减弱,墨家思想赖以寄存的人物不在了,其思想自然更难得到重视了。

参考:
时事所致,非学之过任何学说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传播,就必须当时的时代背景相结合,得到人的认可认同,才有可能得到重视。
没有哪种学说好与不好的问题,只有它与当前的形势匹不匹配的问题。
墨家学说在古代之所以不被重视,因为它的核心思想兼爱、非攻、节用、节葬等很多观点,与统治阶级思想背道而驰,显然不被统治阶级所提倡,自然就无法得到重视和传播。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墨家强调兼爱就是无差别之爱,不仅有父母亲情之爱,人人之间都应该相互爱护,做到互利互惠,但是从现代人的角度理解,这就需要每
墨家思想很多理论学说,我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无论在过去或现在,都达不到这种理论践行的土壤,土壤没有怎么可能在上面生根发芽产生果实呢?
所以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无法实现的空中楼阁而已。
文武兼备,威胁皇权墨家有严密的组织,其最高首领称为巨子,巨子类似于宗教首领,他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国君。
对于统治阶级来讲,这样的人十分危险,因为他们不仅有理论,而且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还有自己的领袖,这样组织的存在,会极大的威胁朝廷的统治,因此墨家思想不被重视和传播,墨家人物也被打压。

参考:
感谢
墨家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学派,诸子百家之一,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构成了汉民族三大哲学体系,而在战国时期,墨家学派走向了辉煌。
法家代表韩非子称其和儒家为\"世之显学\",而儒家代表孟子也曾说\"天下之言,不归杨(杨朱,道家代表人物)则归墨(墨子)\"等语,证明了墨家思想曾经在中国的辉煌。
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类似于现代的山口组之类的黑帮组织。
不过,他们可不是黑帮,而是抱着奉献身心于天下的崇高理想而结合在一起的组织。
其首领称\"巨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
墨家学派的最大特征就是理想主义。
我们知道,理想主义只是看起来很美好,但现实却无法推行下去的主张。
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
这些思想,确实是人类孜孜以求达到的理想,他们所憧憬的社会,也是在那个战乱频发的时代,人们向往的社会。
但是,这一切实在太过于理想化,无法实现。
比如,墨家要求人们无条件地奉献自己,全身心地爱别人,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爱别人,这就很不可行。
墨家要求放弃
这也不靠谱。
回答完毕!感谢指点!
比如,兄弟尚可平等,可是父与子,怎么平等。
君与臣怎么平等,没有尊卑。
你跟天子皇帝平等,皇帝怎么能认可呢。
这种学说,理想是非常好的,他的理想就是创出一个平等的世界。
一个没有等级。
没有尊卑,没有利益和冲突的世界。
就是你对我好,我对,你对他好,他对,就是所有的人都相互平等,不分你我。
你的就是我的他的,他的就是你的我的,我的就是你的他的。
这样的理想环境,虽然美好,却很遥远,遥不可及,不现实。
而儒家学说。
讲的就是重礼仪,讲尊卑。
讲的,父亲就是父亲,儿子就是儿子。
当臣的就是做臣要忠于国家,忠君爱国,这样皇帝才能支持。

参考:
先说答案墨家的思想为了实现天下太平这个目标,代价是消灭所有人的天性和道德,这是违背自然大道的,也是行不通的,行不通的思想,自然得不到重视。
从玄同、大同、齐同、尚同说起儒家大同、法家的齐同和墨家的绳墨之同,都根源自道家的玄同。
万物同于道,交于德,此谓玄同。
有玄同,故能有至德。
有至德者,人为圣王,国可长治久安。
先有玄同,而后有正,正了才有安,安了才能定,定了才能久。
丧失了玄同,就起了异,有了异,天下就失正,便有了奇,有了奇,就会产生危乱,有危乱,就有了杀。
失玄同,儒家导向了大同,天下均,而交于礼。
孔子致力于恢复三代的礼教的目的,就是为了恢复三代时期大同社会。
儒家的大同,最终要达到社会均贫富,仓廪足而知礼节,家家仓廪都一样富足,那么人人都知道礼义廉耻,都会沐浴在礼乐的光辉中,不再会产生互相伤害的想法和冲动。
同样脱胎于道家思想的法家的“齐同”,则是秦始皇韩非的书同文,车同辙,人同伦。
通过文化上的,媒介上,法度上,从技术手段的,解决天下如何归于一统的问题。
而墨家的尚同,则是以绳墨代礼仪,来化性起伪,把天下人都规矩成一模一样,使之不相互伤害,而不愿与之相同的,则消灭之。
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出现暴力组织来强制去矫正规矩天下之人。
这是不能被接受的,也是行不通的。

参考:
墨家思想主要是三点,兼爱和侠,此外就是非攻。
非攻,乱世不战,由乱到治即刚建立政权不战,显然不符合统治者的思想和行为,抛弃自然而然。
皇帝爱臣子、爱百姓,有时候可以,大多数都不可以,违逆君王的处死事小,动不动就灭三族九族的,兼爱可行性差远了,扔大海里去吧。
侠者,行侠仗义也。
有的可能啸聚山林,有的可能横行乡里,或强盗或黑社会,执政者必消灭而后快,当然有时候也利用一下。
统治阶级不喜欢,不感冒,还有存在的必要么?

参考: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等,墨家的思想主张只代表当时的劳动群众的利益,不能被统治阶级所认可,因为统治阶级维护的是统治阶级利益。
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如秦始皇就采用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就是出于维护君主制,中央集权的意
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国家,严刑峻法,以法治国。
韩非的法家思想实践者是秦始皇实施,是巩固中央集权的标志之一。
墨家思想依然沒被重视。
墨家思想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产生有些太过于理想化,所以不会被统治者重视和采纳,因为墨家思想已经超出了社会发展的实情,不符合统治者需要。
尤其是墨子的兼爱、非攻在战国时期群雄割剧局面下是不切实际的。
墨子死后,墨家分裂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科技学研究(简称后期墨家);
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以致于后来漫长的时间里,墨子的名字竞然少有学者所提及,墨学沉睡了两千年,这两千年正是中国帝王集权专制的两千里,墨学的道义,注定其本质精神是无法苟合于集权的专制政体。
而对墨家的重视也必然要等到君王的的崩溃。
墨家学说在晚清时期重新被重视。
儒家和墨家两种思想,但儒家思想适应任何时代,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墨家的思想主张,我国仍然提倡吸取墨家思想的精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参考:
墨家的道德境界太高。
毫不利己,无私奉献。
99.9999%的人做不到。
所谓道不远人,道远人不可以为道。
几十年前,曾把墨家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道德规范写入教科书。
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
结果确导致道德沦丧。
孔子曰:过犹不及,此之谓也。

参考:
最大的原因是墨家的思想内核是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我爱人人,人人爱我,天底下的人都一样,人人平等,国家应该交给贤者来管理,大家一起推选国君。
好家伙,这个思想可不得了,有点类似于现代的民主思想了,人人平等,领导人要搞全民选举,这在现代社会自然无可厚非,但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显然是大逆不道的,为什么说这个大逆不道呢?
墨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期,但不管是奴隶制社会还是封建制的国家,最重要的政治制度就是等级制度,等级制度是所有制度的根本和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前提,如果按照墨子的观点,那各国的诸侯王岂不是先要退个位,然后搞一次全国大选,不管是贩夫走卒还是诸侯大夫大家都站在一起竞选,再按照墨子兼爱的观点,各国之间也不要打仗了,也不要兼并了,大家摆明观点,说明立场,谁有道理对方直接投降就好了,免得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我们诸侯王这么拼命也没有道理了,反正赢了还是要参加竞选嘛,得到的东西也不是我的。
墨子还有一个特长就是古代所谓的奇技淫巧,但是农耕文明天生对这些东西是排斥的,只要不种地不当官的天生就低人一等,这也是墨家不能得到发展的原因。
再一个是墨家宣扬任侠仗义,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我想没有一个统治者喜欢这些整天打打杀杀的所谓的侠客,这是说的好听不好听叫以武犯禁,到汉武帝时期这些人基本被消灭干净了。

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能历经2000多年而不向前发展,只是简单重复之根源所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