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暴饮暴食而且爱运动为什么得了糖尿病

门诊会遇到这样的糖尿病朋友,他们说自己保持着健康的生活方式,每天锻炼,吃饭也比较注意,但不幸的是他们也患了糖尿病,很多人就很不理解,我怎么会得糖尿病呢?
我已经很注意了呀!前几天病房里住了一个小伙子,32岁,身材非常好,肌肉线条匀称健美,问起来他是个健身教练,因为血糖20多入院治疗。
他告诉我,因为他的这次住院,让他的那些学员们对锻炼产生了怀疑,每天运动也会出现血糖高,那运动还有什么价值呢?
糖尿病的发病是由多因素决定,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年龄:超过40岁超重或者肥胖和/或中心型肥胖静坐的生活方式或生活压力比较大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妇女,出生前宫内营养不良高血压或血脂异常或者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等抽烟对照这些因素可以看出运动情况是糖尿病发病的一种因素,但并不是这种因素保持的很好,就不会出现糖尿病。
其中家族史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经常有一些家庭中3代都有出现糖尿病的情况,无论这个家族中的生活方式如何,基因决定了人健康的一部分。
出现这种情况,有的糖尿病朋友就会慨叹,“这就是命啊!”现代社会生活压力比较大,很多人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影响了激素水平,也会导致血糖的升高。
有些患者是由于出生前在母体内就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出生后不正常的喂养会让这部分儿童体重明显超过正常,这是由于宫内记忆会让这部分人群下意识的多摄取营养储存起来,会导致成年的肥胖或者超重。
而肥胖仍然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超重或者肥胖的人群在长期肥胖的过程中出现了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已经出现了下降的情况,可能存在了糖尿病前期或者糖尿病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再进行锻炼或者饮食控制,胰岛功能已经损害了,只能保持血糖的相对稳定,但仍然是糖尿病状态。
综上所述:影响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很多。
坚持锻炼和控制饮食可使大部分患者不患病,即使患病,身体也能保持良好的状态。
继续保持运动和控制饮食的状态,既然已经确诊为糖尿病,就要正确对待,单纯的、早期的糖尿病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使血糖平稳,来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参考:
这是很多人的疑问,饮食运动都控制的很好可还是患上了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平时也不吃油腻,但是却血脂高,这是因为每一种疾病的病因不止一个,有些疾病的病因也尚不明确,这里我们回答提者的问题糖尿病的患病到底都和哪些因素相关:一、糖尿病的一级预防里面除了提及饮食和运动,还提到了这些也要
体重指数控制在25kg/m2,
二、糖尿病的发生还和这些不可干预的因素有关:1、遗传,上一代有直系亲属患有糖尿病,受遗传易感基因的影响,那么您患有糖尿病的风险大约是5%-25%,这是不可以改变的因素。
2、年龄:大于等于40岁就是高危影响因素之一,您刚40岁,那么意味着也已经成为了危险人群3、高血压:高压大于>140mmHg,低压大于90mmHg,也是高危人群4、血脂异常:甘油三酯大于2.22mmol/L,,高密度脂蛋白小于0.91mmol/L。
5、环境因素6、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或是他汀类药物等。
7、胰岛素B细胞的分泌胰岛素功能缺陷。
8、内分泌疾病甲亢、生长抑素瘤、醛固酮瘤以及其他因素等。
总之,糖尿病的患病有很多病因,虽然我们做好了一级预防避免患病,但是一旦患病了,也不要绝望,虽然不能治愈目前,但是有很多新型的降糖药物可以将血糖控制的很好,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合理饮食,积极运动您的生活习惯还要一直坚持下去,是战胜糖尿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在配合药物治疗,一定会控制好血糖的。

参考: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一说起糖尿病,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吃甜食多的过,但是很少吃甜的人发生糖尿病的也不少;
还有人认为很少做运动的人才会发生糖尿病,可有些运动员也会发生糖尿病。
那么,糖尿病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呢?
事实上糖尿病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疾病,且有些人天生就对糖尿病易感,属于糖尿病体质,相比于其他人一生中发生糖尿病的可能非常大;
此外,很多不经意间的因素叠加在一起也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比如:遗传因素 临床统计显示:父母中有一方患有糖尿病时,其子女患病的可能性是七分之一至十三分之一;
父母双方均有糖尿病时,其子女患糖尿病的可能性约为二分之一。
表明家族中的遗传基因存在缺陷,糖脂代谢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紊乱,发生糖尿病的年龄一般较早。
体质因素:出生时体重超过4公斤或体重低于2500克时,成年后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比其他人大的多。
这是因为在孕育期,胎儿对母体中血糖的利用存在缺陷,这种状态将持续存在其一生中而容易发生糖尿病,属于先天不足的一种结果。
长期饮酒:酒的主要成分乙醇在肝脏中代谢产生的乙醛是一种强刺激物,对肝细胞损伤非常大,而肝脏是人体脂代谢的主要器官,常导致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
而人体在脂肪代谢过程中,也需要胰岛素分泌的胰岛素参与,脂代谢的紊乱同样会损伤胰岛细胞引起血糖的异常,也是糖尿病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
过度劳累:血糖作为一种能量物质,在机体生理活动过度旺盛时消耗量非常大,而机体利用血糖必须有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参与,长此以往便会导致胰岛细胞长期处于超负荷分泌状态而受损甚至伤亡,而一旦有伤亡发生即是不可逆的,糖尿病便会随之发生。
长期熬夜:夜间睡眠是人体各个器官休整的时间,各项生理活动处于相对缓慢状态,对血糖的需求和消耗都会减少,胰岛细胞也会得到休整。
可想而知,该睡不睡长期熬夜扰乱了人体正常的节律,便会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发生。
2017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就颁给了在人体节律与疾病方面研究取得突破的科学家,他们的研究成果证实了长期熬夜导致糖尿病、高血压发生机制。
总之,糖尿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饮食不合理、缺乏运动只不过是其中最常见的原因,因此要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要从建议良好的生活方式做起,其中有一项指标可以作为衡量生活方式是否合理最简单的标准,这项指标就是体重。
要知道糖尿病75%发生在肥胖人群中;
而对于超重或肥胖的人,体重减轻10%,空腹血糖可有30%-50%的下降,糖化血红蛋白可下降15%,低密度脂蛋白也可有15%的下降,这无论对预防糖尿病还是治疗糖尿病来说,都是应当努力做到的。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
对糖尿病而言,暴饮暴食、缺乏运动是发病的原因之一,但糖尿病更多的是与基因有关,无论1型还是2型糖尿病,都与遗传基因有着紧密的联系。
换句话说,你容不容易得糖尿病,打从娘胎里就已经有了定论。
从目前糖尿病患者的总体患病人数来看,2型糖尿病患者占绝大多数,已经成为危害人们健康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2型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多基因遗传性复杂病。
遗传因素即先天基因缺陷;
环境因素包括年龄增长、现代生活方式、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不足、子宫内环境以及应激、化学毒物等。
一个有遗传背景的人,尽管自己可以多方面干预,但他仍不能完全“置身事外”。
我外婆有糖尿病,两个姨都已经患上糖尿病,仅剩我妈血糖不高。
她几乎每天坚持“吃糠咽菜”般的饮食,每天有氧运动1小时,可以说是标准的管住嘴,迈开腿!但是前两天查空腹血糖已经飙升到了7.8!退一步讲,其实诊断为糖尿病也不用害怕,只要我们通过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加上有氧运动,把血糖长期平稳地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那糖尿病的并发症就不会接踵而至!
糖尿病的原因非常复杂,从80年代初患病率0.67%到最近统计的结果,患病率达12%,可以说直线上升,原因很复杂,饮食只是一个方面。
饮食的影响也不仅仅是指暴饮暴食。
我觉得患糖尿病可能要从四个维度来考虑。
第一维度遗传因素:也就是基因层面,有没有糖尿病的易感基因,但是一般人不会去查。
第二个维度:环境因素,包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有没有受到污染,也包括生活起居使用到的物品。
另外有没有长期的慢性压力。
第三个维度:生活方式。
生活是否规律,有没有什么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久坐、长期失眠等。
第四个维度:就是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饮食是否规律,饮食的结构是否合理,食品是否清洁等。
任何一个方面受到影响都可能对糖尿病的发生产生影响。
其实不只是糖尿病,任何慢性疾病都要从这四个维度来考虑,才会比较全面认识疾病。

实际上,你这几个喜欢比较好,但是暴走并不好,还有形成糖尿病还有其他因素,比如环境污染,水污染,食品不安全,情绪波动大,是不是喝酒,是不是经常熬夜。
还有就是现在的食物中营养不均衡,维生素基本都缺,尤其是维生素B对于糖代谢起着很大的作用,食物中矿物质不够,如硒,锌,铁,钙等,还有一种物质不多,叫生物类黄酮,俗称抗氧化剂,再就是虽然觉得饮食均衡,但现在的养殖,种植,加工等和过去不一样,蛋白质等营养品质和过去没法比。
由于我们缺乏这些知识,感觉自己做得很好,还得了糖尿病,实际还有心脑血管疾病,痛风等等,所以要普及真正科学的养生知识,让大家受益。

参考:
糖尿病,你诊断明确了吗?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或者任何时候的血糖超过11.1mmol/L或者服用含75克葡萄糖的糖水之后两个小时的血糖大于11.1mmol/L,三种情况有一次血糖超过诊断标准,再加上症状就可以...”当然,如果真的诊断明确,有也不奇怪,因为很多糖尿病的原因是遗传性的,特别是父母有糖尿病的情况,糖尿病的发病率比较高。
长期运动你做到了,有没有做到健康的饮食,有没有喜欢吃甜食?
有没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果有,尝试着去改变,先从饮食考试,是在不行就药物,胰岛素。
糖尿病并不可怕。
关键要重视!
参考:
我们都有对疾病成因认知误区,一方面是“疾病”常识缺乏;
一方面是预防“疾病”被引导偏面;
另一方面饮食诱发“疾病”认知不足;
再则就是轻视生活习惯促发“疾病”成因。
比如“糖尿病”除了基因缺陷,更重要的是自身缺少某种制造胰岛素酶的微生物,它与运动节食都沒有关系。
运动与节食主要针对已经“糖尿病”的疾病一种治疗手段。
就“糖尿病”疾病而言,怎样保持正常胰岛素产生的酶不缺失或如何保持该有益微生物活跃,那是更专业的问题,我们当然希望科学能够实现多层次维系人类生命健康。

参考:
1.糖尿病的因素很多,饮食和运动只是其一,像遗传因素,压力,熬夜,性格急躁等都会影响。
2.像你的年龄40岁

参考:
我和你一样生养五个子女,把好吃的都省给儿女吃,丈夫上班辛苦给丈夫吃,劳碌一生,也沒吃点好的,唯一操心多,思虑多,我要问一声老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