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已成“地上河”沉积的泥沙该如何清理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就一直在寻找治理黄河泥沙问题方法,直到明朝潘季驯才提出“束水攻沙”法,主要是通过堤坝稳定河槽,相对缩窄河道横断面,增大流速,提高水流挟沙能力,利用水力刷深河槽,以解决泥沙淤积问题。
即通过必要的河道整治,缩窄河宽,改善河道横断面形态,可有效提高河道输沙能力、减少河道的淤积。
虽然“束水攻沙”理论上可行,但要达到集中水流的目的,必须要有自身抗冲能力较强的束水工程措施做保障,这对于大江大河来讲是十分困难的,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先进的治河技术做支撑。
同时由于黄河下游问题的复杂性和整体关联性,在实施过程中还必须注意协调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
“宽河固堤”法则远离主槽的地方修筑堤防,保持较大的两岸堤距,既可以减轻洪水对堤防的压力、减少洪水对堤防的冲决,又可以利用广阔的滩地滞洪滞沙,减轻山东河段的防洪负担、降低河床淤积抬升的幅度。
以“宽河固堤”为核心的治黄方略,是减少洪水灾害的基本策略。
目前,黄河下游陶城铺
宽河段对于洪水和泥沙的调整作用,为减少下游窄河段的淤积、确保防洪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外固堤的泥沙可以从河道获取,可以处理部分沉积的河沙,看看现在的黄河大堤。
”宽河固堤“主要是给洪水留足出路、为泥沙的淤积留足空间,但对于如何提高河道的输沙能力考虑的较少,\"束水攻沙\"法恰好弥补其不足。
但如何结合两种方法,却是工程能力和工程实践问题,小浪底水库2001年投入之后,我国进行调水调沙,取得不错的治理成绩。
2002年调水调沙前,下游主槽最小过流能力为1800立方米每秒,到2009年,已经恢复到3880立方米每秒,主槽河底普遍刷深达1.5米。
但治理的黄河还任重道远,例如近年的\"清水下泄\"引起的担忧。
总之,黄河作为母亲河,一直在考验我们民族的智慧。

参考:
一.于龙门建350米高大坝,形成库容1000亿方的超巨型水库,蓄浊排清,可保下游300年不淤。
二.充分利用小浪底水库落差,每年自动虹吸出3亿吨淤泥于北岸,分层分离出建材大颗粒河砂丶制玻璃小颗粒细砂和制陶细泥,剩下絮状浊水用于北岸各市农田。
如此不仅可永远保持小浪底160亿方最大库容,每年还可节约50亿吨束水冲砂的清水。
三.从花园囗改道经徐州、沿新沂运河入海。
并用小一号天鲸挖泥船,沿旧两岸大堤的中轴线逐步挖砂、制砖,每年降低半米即可。
50年后十万吨海轮由济南、连云港皆可到郑州。
四.从三峡取洪水,即1200亿方,经丹江口补黄河、淮河,再造十个超一线城市(津石青济郑连徐扬阜襄)。

参考:
开放捞沙既能满足沙子需求又能降低河床为何禁止呢
参考:
华北平原消耗了黄河河水的势能使之流速减缓造成泥沙沉积,这个泥沙除了填海造陆没有其它用处。
要想解决黄河泥沙沉积就得增加黄河自身的输沙能力:一个是在相同落差间缩短河道增强河水势能效应,比如筑堤束水、再比如黄河改道苏北入海;
另一个是人工影响水流速度,我看可以沿黄修建一系列风力发电机利用风电扰动黄河水流;
还有一个是补水,陕西搞了个汉水过秦岭,国家应该帮助陕西最大可能地把汉水调到渭河平原,这样用过的水就可以排入黄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雨季也应该向黄河补水。
当然现有小浪底冲沙是有效果的,据我在花园口观察,河床是降低了一些的。

参考:
从黄河的上游一直治理下来!效果可能还好一点,先从上游固沙
参考:
现代化设备可以挖出来条河道
参考:
直接规划一条新河道,然后改道,原有河道则成良田。

参考:
应当把河道中的水分成两部分,让它平时在生产堤和黄河大堤之间流。
现在生产堤之间的主河道比外面的河滩高!如果有南北两个主河道,那么中间的河滩就可以过大洪水了。
我把它叫以沙造堤,以沙治水
参考:
有规划的治理上游水土流失与河道清淤河岸加固并重,才是改善地上河的长久之计。

参考:
1,有计划地调整河道的位置形成淤积平原,使之服务于民: 2,对上游进行绿化等综合治理,减少泥沙下泄量。

参考:
使用创新的技术让泥沙悬浮起来流入大海,这样的技术可以有!问题是黄河不单纯是排沙,还涉及到渤海接纳能力,现在已经瘀塞航道了如果把渤海填平周边气候环境就要受影响。
根的解决办法是:清水进渤海、泥沙流入淮北浅滩造陆。
小浪底水库每年都冲沙一次,但是仍然有四亿吨泥沙沉积河床,束水冲沙也不行,使用泥沙悬浮技术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