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真的会有人会刻意瞄准头部开枪吗
有 新兵蛋子 ,一直瞄头然后估计会被班长抽要不然就是无比自信的神枪手普通老兵都知道 ,不管瞄哪 ,大概率都毛也打不着。
战斗距离基本都是一两百米外了,肉眼看过去人和芝麻一样,你还要瞄一个移动芝麻的头,这不是搞笑吗,头在哪你都看不见。
海湾战争平均20万发子弹打死一
你知道为什么战争中一般伤亡率达到30%就直接投降?
因为从战略和战术上打伤一个敌人比打死一个敌人效率更高,效益更大。
因为一个伤兵你一般要派出两
并且真实战争不像你打游戏,打中腿你就别想动了,就只能趴在哪不停的嚎叫享受极致的痛苦。
运气好的你晕过去,运气差的你晕不了,只能趴在那里哀嚎,听着脑壳顶上各种子弹飞来飞去,不会像电影里面那样还能拿起枪大战三百回合,不要太高估你的身体素质和战斗意志。
一百米的人形靶,大家再感受一下。
所以一旦到了这个距离,只要能打中你就行,根本不需要打死你,打伤你你失去战斗力,还要分员去救你,治疗你还要浪费人力物力,这不比直接瞄脑袋划算多了。
而且当你趴在地上不停的哀嚎,断手脚,肠子流在外面,血流一地,不停的喊战友救你时候,你的战友真的能毫不触动,冷静的继续作战吗?
所以不仅瞄头不重要,就是瞄准都没有什么意义,大家都是集中火力泼雨一样往敌人最大的部位打光子弹就行了。
(另外,有下面这种谁还用枪呢?
)这就是我的观点,小伙伴们有什么不同的观点,
其实狙击手的作用真的是被影视作品无限夸大了,战场上狙击作业属于打冷枪,一战时最好打,阵地战,总会有冒头的,二战时期利用游击方式,利用作战间隙打击目标机会也多,现在变得越来越难,主要是作战模式变了,防范意思和措施也增强了。
狙击手爆头更多的是反恐,反劫持人质行动中更有用,防止对人质造成伤亡,要求一击致命。
战场上要对目标精准射击很难,特别是战斗状态,需要快速压制对手,自己也要变换射击位置。
冲锋时基本都是概略性射击,很难做到精准瞄准。
上过战场的都知道,本身就紧张,加上作战并不是一个轻松的活,消耗体能是不上战场的人无法想象的。
本人上过战场,体能棒棒的,可是即便趴在阵地上打一阵子,一旦停下来,浑身颤抖,手榴弹拿在手里都明显抖擞,也投不远。
并不是害怕,而是紧张,高度紧张,老兵也不例外,说说笑笑把仗打只存在于影视作品和电脑桌上,实现中可做不到。
炮弹,手榴弹,子弹乱炸,大地本身就是颤抖的,空气中火药味,热气浪能使温度升高几度,战壕里运动都需要手扶着墙,那种场景用语言无法描述,干什么都变的很难。
平时训练,100米胸环靶,打优秀,枪枪爆头的水平,可战场上即便是瞄准了也打不着,关键是他不让你打,运动时和一个青蛙一样,来回运动,能用眼睛盯住就不错了,通常情况下都盯不住他,有的是事干,所以,只能是射击它一顿,死伤不管,打趴下就好。
真实的战场可不是想象的,永远想象不到的。
很多朋友跟据枪的射程来判断交战距离,例如,300米,400米,甚至800米,真不是这样,如果是200米,你想瞄准头部,做不到,为什么?
打过枪的都知道,准星和缺口、眼睛三点一线瞄准目标,你想看清准星,就看不清缺口,你想看清缺口就看不清准星,更看不清目标,所以,都选择看清目标,准星,缺口则是虚的。
还有准星是有虚光的,无法克服,150米距离基本上看不清目标,但想象中你却什么都能看清楚,所以,才有交战距离300米,400米,甚至800米的说法。
交战距离越近越好,意味着可以增长射击距离,也可以够成瞄准精度。
例如,从50米开始打,能打击至少130~150米远的距离。
如果从400你开始打,你打吧,先抽颗烟,喝点水,到50~80再干活来得及。
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不过,300米普通步枪想要瞄准目标,准星虚光就会导致根本看不清目标,眼睛不用几秒就会流眼泪,而且目标运动几乎无法命中,更别想爆头了。
近距离接火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敌人炮火打击威胁,美军的炮火可以打击离自己部队30米远的距离,这是冲锋中最后的冲刺距离,也是投掷弹药的杀伤距离。
交战距离根据地形,对方兵力规模而定,越是敌人炮火打击猛烈,越要采用近距离交战,先隐蔽。
但交火距离近了,也就意味着不支持精确瞄准了,也别总想着爆头了,战场上可不是坐电脑桌上想象出来的。
战场上最大的特点是节凑,越是小规模作战节凑越快,我本人所处的战场环境并不激烈,甚至是平静的,战斗也是小规模的偷袭作战,或者是反偷袭作战,不过频率挺高的,战场环境很复杂,20米距离就看不到目标,草木很茂密,高过一
一旦开打就是快速射击,力求打趴下,死伤不管,还要注意对手扔手榴弹,所以要运动,不能在一个地方待的过长,通常战斗持续几分钟就结束了,所以,没有爆头的机会,也做不到。
几分钟下来,大口喘气,感觉就像干了一天的活,不过,敌人又来了人就又开始有劲了,打完了又大口喘气,有时折腾几次,浑身都散架子,想瞄准目标爆头,枪都是抖动的,手榴弹拿在手里很吃力,趴在阵地瞄准根本做不到,憋一口气感觉要憋死了,站起来要好点,不过歇一会就好了,主要是紧张,所以,战场上真不是想象的。
至于狙击手也不会这么做,打仗不是表演,更何况你也表演不好。
狙击手受地形,战场环境影响很大,例如,你可以打中1000米外的气球,战场上你就未必了,在草木丛生的环境下,你看不多远。
我所在的战场环境很适合狙击作业,可惜战场自然环境不适合,也有很多狙击手。
那样的战场环境,当你发现对手时,说不定它拿枪顶住你后脑了。
狙击手训练跟作战两码事,狙击枪有瞄准镜,但视场受限制,而且环境反光也干扰瞄准镜作业,作战时火药气体产生的热量能够使雾气增加,气流会干扰瞄准,狙击手战场生存能力不如步兵灵活,所以狙击作业都会选择战斗间隙,能打就打,打不中也正常,不是你没本事,是敌人太狡猾了。
战场上射击受作战环境影响非常大,例如,你卧倒瞄准目标,手榴弹爆炸产生的泥土,硝烟等等都会影响瞄准。
一颗炮弹距离你安全距离外爆炸能把你震起来,数秒时间都无法再构成瞄准线,而目标早就离开瞄准线了,所以,战场上要的是快速瞄准,连续射击,以子弹数量求战果。
另外一方面,射击训练时,第一练习都是精准射击训练,100米胸环靶,一只枪只使用三个标尺,一个士兵只使用两个标尺,1、3任选一个用来打击100米距离目标,而后就是快速射击训练。
例如,侦察兵除了第一练习打精度,剩下的科目全部是命中率,而不在计算环数,为什么?
就是要求快速命中就行,管它命中哪个部位。
所以,战场上要的是快速射击,命中即可,不会要求必要爆头,也不要求一枪毙命,打不死能打趴下就行。
更何况打仗不是打靶,不可能有机会让你气定神闲的瞄准。
军用枪械的杀伤也足够,命中绝大多数部位都能造成对方减员。
上
然后两名队友打算将其拉到安全区,但在救援过程中,又一名海军陆战队员被击中腹部。
这还不算,当士兵受伤时,这支部队或要派车将伤员送离战区,而且还得派人保护。
亦或者需要呼叫直升机救援,这一系列救援动作都会或多或少打乱整个行动部署。
而且伤员的哀嚎对士气造成的影响远比直接阵亡来的大。
因此,击伤敌人的收益比击杀敌人来的更大。
再说了,现代战争都是高度动态的。
移动、突入、交叉掩护行进是常态,敌人也是一样,尤其在巷战中,双方的接触战往往都是近距离驳火。
即便是依托掩体对峙时,也都是自动火力压制+迫击炮、榴弹招呼,根本没有慢慢瞄头的机会,真的看到人了也是一梭子过去,命中率比慢慢瞄头要大的多。
况且军用步枪不是烧火棍,小口径高初速弹的翻滚碎裂效果内在体内打出一个很可怕的空腔,无论是命中躯干还是四肢,都足够造成对方减员,根本不用刻意瞄准头
参考:
因为到了战场上面,其实很多时候是看不到敌人的,甚至你也不需要知道敌人在哪,只要知道他大概在那个方向,你往那里射击就行了,如果你真的要瞄准他,那么很有可能,你就首先被敌人消灭掉了。
根据国际上面的一些统计,在打仗的时候,其实真正能够消灭一个敌人,那么最少需要消耗几千甚至几万发的子弹。
也就是说在战场上面,其实绝大多数的弹药都不是说非常有效的,也并不是说每一颗弹药就能够消灭一个敌人,因为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如果一颗弹药就能消灭一个敌人,那么现在世界上面存量的弹药,找就能够消灭敌人几万遍,几十万遍了。
我们看到的很多电影或者电视剧,或者是游戏里面所谓的一击必杀,一枪爆头等等这些镜头,其实全部都是为了影视效果而已,在现实当中根本就没有几
二、在战场上,大部分的火力都用在了压制敌人身上为什么在战场上面,不可能瞄准敌人的胸部进行射击?
为什么在战场上面通常都需要几万发子弹才能够消灭敌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战场上面,很多时候火力压制很重要,并不是为了消灭敌人,消灭敌人只是附带的一个效果。
在战场上面双方对垒的时候,如果你的火力不够猛,不能够压制敌人,那么敌人的火力就会压制你,这样的话你都抬不起头来,你一抬起头来就被敌人消灭了,你怎么可能打胜仗?
所以在战场上面火力压制是很重要的,只要你的弹药不停,只要你一直往敌人的阵地上面射击,那么它就不敢出来,这样的话你在火力上面就非常有优势,他抬不起头来,你一直压制他,那么时间久了,他自然而然就被消灭掉了。
如果你不对敌人进行火力压制,那么敌人就能够向你的阵地进行火力压制,这个时候你就非常被动了,因为你抬不头来,你也不能够去射击敌人,这样的话你就非常被动,这个阵地迟早是要沦陷的。
三、作为狙击手,在瞄准敌人的时候,也是瞄准胸部而已在战场上面有一种兵种,他在射击敌人的时候是会进行瞄准射击的,那就是狙击手。
但是狙击手在射击的时候,也不是瞄准敌人的头部进行设计,而是瞄准敌人的胸部进行射击。
很多人可能一直都有这么的一个误解,那就是认为狙击手,在进行射击的时候肯定是对敌人的头部进行设计,要不然怎么做到一击必中,其实这种想法真的不对,是有很大的偏差的。
因为狙击手讲究的是一击必中,想要一击必中,那么你就不能够瞄准头部进行射击,因为头部的面积是很小的,稍微一点点的偏差你都不能够射中,但是瞄准胸部就不一样了,胸部的面积是比较大的,射中胸部的概率是很高的。
其实狙击手的子弹威力是很大的,即使他的子弹射中了胸部,大概率这
四、军人在平时训练的时候,打靶也是瞄准胸部位置其实我们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那就是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军人,他们在进行射击训练的时候,一般情况使用的都是胸环靶,,也就是瞄准的位置是胸部中间的位置,没有说瞄准头部的位置的。
在部队当过兵的人都知道,在进行射击训练的时候,使用的大部分都是胸环靶,或者是半身靶,甚至是全身靶,但是不管是哪种,把为他的最高分的点,都是在胸部的正中央,绝对不会是头部的正中央。
如果你的子弹射到的是头部的正中央,其实你得分是不高的,因为头部的正中央并不是得分最高点,只有胸部的正中央得分才是十环。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战场上面的时候,即使狙击手也必须要瞄准敌人胸部的一个原因,因为确实瞄准敌人的胸部命中的概率是最大的,消灭敌人的概率也是最大的,如果你瞄准的是其他的部位,那么命中的概率其实真的很低,你都没有办法命中,他又怎么能够谈得上消灭他呢?
五、看看中东地区战乱国家的对战视频就知道,大部分都不看对方具体位置的很多人可能经常去网上看一些新闻,或者是看一些小视频,大家在看这些新闻或者小视频的时候,经常就能够看到一些中东地区战乱国家对战的视频,通过这个视频大家就会发现,真的在战场上面,没有几
因为如果你把头伸出去,那么很有可能你就会被敌人的子弹给干掉,这一点都不夸张,因为如果你不注意这一些的话,是非常危险的。
我们在看这些视频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他们在射击的时候,都是把枪伸出去,然后嗖嗖嗖把子弹打完,他不会把自己的头伸出去,因为他们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一旦把头伸出去,很有可能就要丢掉性命。
这个是非常真实的一个案例,因为如果你自己把头伸出去了,你就要被消灭掉,这肯定是他们在长期的作战当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很符合战场上面的特点的。
在我的主页当中发表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小知识和科普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我的主页当中翻看一下,看完以后我相信会对你有非常大的帮助。
本文由岭南通途原创,想了解更多知识,
如果大家有想问的问题,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我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些问题进行专门发文回答。
参考:
实战当中刻意瞄准敌头部的不会太多(神枪手、狙击手除外)如有瞄的机会,应瞄准胸部,子弹就是偏一点,也可打中,不死即伤,消灭敌有生力量。
参考:
弹无虚发,枪枪爆头,这样的情节,只能出现在影视剧中,或者是小说描写的章节中,真正的实战场合,炮火连天、弹痕遍地,是绝无可能出现的。
10发弹仓供弹的56式半自动步枪,可谓非常精准,100米卧姿射击,对胸靶瞄准了打,照样有人会脱靶,更何况是战场上,打的是活动目标,要打中都不容易,还奢望爆头吗?
之所以要以56式半自动步枪为案例,因为这把枪本文作者爷爷打过,父亲打过,本人打过,儿子打过,估计我儿子一旦结婚有小孩的话,在校军训时打的应该还是56式半自动步枪,前后会有整整5代人用此枪军训和打靶,哦!永远的56半。
参与实战的人,有过战场体验的人,本文作者曾经与接触过的抗战军人,探讨过真实的打仗情况,不要说是爆头,就连对方的脸都看不清楚的背景下,都已经用手中的步枪乒乒乓乓地开枪了,一般满弹仓5发子弹,打掉以后就掉头就跑。
究竟有没有打死人,他真的不知道,只有天晓得,又没有打扫过战场,更没有出现影视剧中,无处不在的拼刺刀,用其原话来说,也拼不过日本人。
一般情况下,都是远远地看到人影了,就赶紧地放几枪,然后就撤退了,实际上就是逃之夭夭了,还要逃得快,慢了有可能会被对方的流弹击中,对方的枪法比较精准,步枪的射程又比较远,用他的原话来说,三八步枪有三里路好打。
即便狙击手,也很难做到一枪爆头;
一般情况下,会瞄准胸部打,如同平常卧姿射击时,打的就是胸靶,毕竟容易上靶,习惯一旦练成,就很难更改。
战场上,打的都是活动目标,不便仔细瞄准,人上了战场都鬼精的很,也都怕子弹,不怕死的人是不存在的,哪有人不怕死的。
因此,实战中,不可能出现影视剧中的密集进攻队形,距离阵地百十米距离后,都是卧姿匍匐前进了,同时手中的枪,也绝非烧火棍,也会射出子弹,就很难精瞄射击了,爆头更是非常困难。
参考:
瞄准头部开枪的主要是狙击手,普通士兵即便有瞄准镜也会向胸口开枪。
这是因为在实战中,敌人不可能站着给你打,基本都在快速运动中。
射击这样的目标,别说打脑袋,就算能够打中人体大小的任何一个部位,都是相当困难的。
二战期间,比较有经验的轻机枪手,比如捷克式轻机枪、MG42通用机枪的射手,都会采用二三连发的射击方式。
为啥?
因为单发射击命中率较低,而二三连发,一次发射二三发子弹,保证能够射中敌人。
可见,机枪射手的射击技术一般是全班最强,射击尚且如此困难,何谈普通士兵。
所以,士兵作战没有说是打头部的,只有狙击手会这么做。
而且,这些狙击手还是专业狙击手,并不是中俄这种拿着普通狙击枪的射手。
由于普通狙击枪的精度有限,这些狙击手一般也是射击胸部,总之可能打死打伤人就行。
而且军事作战不是解救人员,也不是刺客暗杀,退一步说就算一种没打中要害,也没什么关系,再补一枪就是了。
即便无法补枪,将敌人打伤也足够了。
参考:
战争中真的会有人会刻意瞄准头部开枪吗?
目前流行的一些抗日神剧中,典型镜头是八路持老掉牙的步枪,抬手大致一瞄,起八百米外的鬼子脑壳就一个洞。
其实这纯属忽悠。
胸环靶胸环靶这是一张胸环靶的靶纸,是专门用来训练和考核枪法的。
不用说,练习的时候,瞄准的部位就是敌人的胸部而不是头部。
为什么这样说呢?
第一,瞄准胸部比瞄准头部击中敌人的概率更高。
如果枪法比较好,在百米之内,当然可以指哪打哪,打头部也不是什么问题。
但是,战场上的情况复杂多变,敌人距离未必在百米之内,几百米也是常见的,并且经常是处于运动状态,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有较高的准确度,应当尽量瞄准敌人面积最大的部位,当然就是胸部了。
同样情况下,瞄胸部比瞄头部击中的概率要多几乎十倍,为什么要瞄头部呢?
第二,在实战状态,击伤比击毙有更重要的意义。
将敌人击伤,意味着敌人至少要另外派上一到两
因此,在战场上,没有必要瞄准敌人要害部位,能将其打伤就可以获得最好的效果。
因此,战场上没必要刻意瞄准头部。
参考:
战争中真的会有人会刻意瞄准头部开枪吗?
战争中不会刻意去专打敌人头部,因为打头部时还得用时瞄准再击发,那样的话就挡误了战机。
专打对方头部的枪手那就是狙击手才能做到的事,战争年代狙击手的重要任务是猎杀对方的机枪手、司号员、指挥员、狙击手等,可以说狙击手在战场上作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比如当大兵团冲锋时,敌人会用机枪扫射对方。
这时狙击手就派上了用场,对准机枪手就是几枪,机枪手应声倒下,为大兵团扫平了前进的道路。
假如说狙击手一枪把对方的指挥员干掉,那就能导致对方群龙无首,造成兵团混乱,趁机将其一扫而光。
真实的战场前面打头阵的老兵都配备的是冲锋枪或者是轻机枪,在冲锋的路上边扫射边冲锋,用枪林弹雨来压制对方的火力,可想而知哪还有时间再瞄准敌人头部开枪射击。
参考:
战争当中士兵射击的时候,很多时候都看不到敌人,对面哪里有枪声,就对着哪里开枪,或者完全凭感觉开枪,所以敌人都看不到,何来刻意瞄准头部开枪。
甚至狙击手在瞄准中远距离的敌人时候,都不会刻意瞄准敌人头部,而是瞄准敌人的头部
要知道狙击手很多时候只有一枪的机会,否则可能会送命。
即使是在近距离,哪怕是遭遇,最大的考虑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射击,让对手失去抵抗能力,而不是花时间瞄准对方的头部,把机会留给对手,等到你刚举枪瞄准了对手头部,对手早已经通过简单的腰射瞄准开枪了。
这也是为什么在战争当中,会出现至少几万发子弹才会消灭一个敌人的情况。
有人做过统计,在二战时期欧洲战场,平均两万发子弹才可以消灭一个敌人,而到了海湾战争时期,这一数字扩大了十倍,二十万发子弹才可以解决一个对手。
也许是影视作品看多了或者射击游戏玩多了,觉得战争时候应该是先发现了敌人,然后再瞄准开枪。
实际情况就是一开始提到的,哪里有枪声,就对着哪里开枪,打完一个又一个弹匣,直到对方没有了枪声才会停止射击。
或者各位可以看下两次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或者现在的叙利亚战争战场录像,很多时候都是胡乱射击,包括美军。
很多人看了那些昨晚视频,一开始都觉得这完全就是在浪费子弹,一点战术都没有,不过仔细想想你就明白:难道别人打了那么多年仗,经验还不如没有摸过枪的你嘛?
所以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不会刻意瞄准敌人头部射击,否则这完全就是在浪费时间或者浪费自己的生命。
并且目前的枪支子弹威力,只要命中,一般就可以让被命中的人失去作战能力,和命中头部区别不大。
参考:
有的。
确切说应该是瞄准敌人的上半身开枪。
特别是手中轻武器杀伤力不足的情况下。
廖振的《敌后少年军》,实际上记录的就是他本人在解放战争中参加游击队与国民党军作战的经历。
在这本书中他提到老兵教导“小鬼队”的战士,开枪前不要瞄准敌人的脚,要尽量瞄准敌人的头。
当时这些游击队使用的武器比较差,杀伤力不足。
打中敌人四肢对敌人造成的伤害很小,敌人很可能还可以还击。
所以老战士告诉小战士,射击应当尽量瞄准敌人的上半身以增强杀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