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中短枪真的能像电视中轻松对抗长枪吗
老电影《铁道游击队》有个桥段,大队长刘洪眼见鬼子对村子和百姓的残暴烧杀,大怒之下命令把“长枪队”拉上来,决定在微山湖畔跟日军决一死战,结果是战斗中政委李正负伤差点全军覆没。
这也就说明了铁道游击队组建短枪队和长枪队的不同意义,因为在野战中短枪队是非常吃亏的,要不然干嘛特别把长枪队拉上来?
抗日游击队的短枪型号非常纷杂,有各种驳壳枪、撸子或者缴获日军的王八盒子等等,不论这些短枪口径和产地如何,基本的有效射程都在50米左右(驳壳枪好一些,100米之外也不成了),超过这个距离射击就没有准头了。
而日军的三八大盖有效射程可以达到460米,换句话说,超过100米开外的对射,短枪队根本打不到敌人,而日军却可以肆意开火,并且精度还非常高,这仗还怎么打?
短枪唯一的优势在于携带方便和易于隐蔽,是游击队员化装侦察或者执行非作战任务的趁手家伙什,如果在城市以及楼房里爆发巷战和近战,确实能够起到防身的作用,所以注意短枪只是自卫武器而非攻击性武器。
《铁道游击队》里面老鬼子冈村化装进村侦察,也是佩戴的王八盒子,所以敌我双方的使用情况差不许多。
但即便是在近战或者巷战中,如果撞见配备长枪的正规部队,短枪队员也只能边打边撤,因为对峙下去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我们把长枪范畴里面的机枪和冲锋枪暂时抛开,即便是普通的步枪也足以对短枪构成绝对优势。
为什么呢?
因为步枪子弹的侵彻力和杀伤力,都远远高于短枪,有坂6.5毫米尖头子弹的长度是79.5毫米,短枪里使用最广泛的毛瑟圆头子弹长度才33.9毫米。
所以长短枪子弹的弹壳装药量、弹头大小都有着明显的差距,再加上步枪枪管长弹丸初速高,短枪队员如果不是隐蔽在坚固的建筑物后面,甚至有可能被穿透过来的子杀伤,但是你用短枪还击,一扇厚门都未必能穿透,这就是侵彻力的差距。
影视剧中一个特工一把柯尔特横扫一群日本宪兵的桥段,兹当看看热闹得了,按那种打法,上海早就被两统特工们“光复”了。
至于杀伤力,这么说吧,被短枪击中后若非是要害部位,两三颗子弹都打不死人,而三八大盖虽然口径不大,击中一枪足可以让对方丧失行动能力。
不要低估铅芯有坂弹的杀伤力,也不要以为贯穿伤就没事,大腿上钻个眼以后,你跑起来试试?
在1942年冈村宁次发动的“五一大扫荡”期间,八路军冀中军区伤亡9000余人,而被俘人数亦达5000余,其中不少是因为负伤后行动不便造成的。
如今谍战剧和战争剧有个明显的误导,即抗战时期德造20响驳壳枪和美制M1911自动手枪满天飞,比如后来拍的《飞虎队》里面,铁道游击队短枪队员和鬼子的特务队通通装备着长弹夹的20响,开起火来简直就是冲锋枪对射一般,这是严重偏离历史事实的。
这两款枪都属于当时的先进武器,我们的八路军、游击队去哪装备那么多?
两统特务也做不到人手一支柯尔特的,纯扯。
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的殉国之役,是1940年的南瓜店战斗,由于跟主力部队失去联系,张自忠身边只有2000余人的战斗部队和一个集团军总司令部直属手枪营,却遭到了日军第39师团两个联队5000余人的战术包围。
在野战部队牺牲殆尽后,集总手枪营仅仅坚持了一个多小时就牺牲殆尽了,可见短枪在野战中的火力和威力之弱。
战至最后张将军身边只剩寥寥几人,其中高级参议张敏用手枪击倒了两名冲上来的日军,结果随即被后续涌来的鬼子用刺刀捅死。
所以这也暴露了短枪在战斗中的另外一个弱点:不具备肉搏战和白刃战的功能、子弹打光了或者来不及换弹夹,最多扔出去砸敌人个踉跄,跟废铁没什么区别了。
在描绘太平洋战争的影视中,美军的自动手枪确实干掉不少日军,但那是长短枪配合使用,光靠手枪的话根本挡不住日军的板载冲锋。
那都是长枪子弹打光了或者日军近身以后来不及上子弹,才顺势掏出手枪射击,然而面对潮水一般扑上来的鬼子,被人家用刺刀扎死的不在少数,所以总的来看,短枪只适合特务人员和指挥员使用,战斗兵则是最后的防身武器。
美军为什么紧急研制M1卡宾枪?
不正是因为特种兵和二线人员缺乏合适的自卫武器么,如果用手枪对付起长枪来轻松加愉快,何必生产出数百万支的卡宾枪呢?
参考:
马牌撸子勃朗宁M1903手枪手枪这种武器更多还是自卫性质的近战武器,它的有效射程一般不会超过30米,超过这个距离无论射击的威力和精度都会下降。
而步枪呢,尤其是老式步枪有效射程都在400米
这两种枪械如果对抗,如果是远距离射击的话,手枪可以不用开枪了,打了子弹也飞到地方。
只有交战距离逼近到50米以内,手枪的杀伤力才能得到体现。
当然,近距离步枪的子弹的威力也会增加。
日本的三八大盖但是在手枪有效杀伤的距离进行近战,像三八大盖这种老式单发步枪因为尺寸大,并不太不方便射击。
这时手枪的灵活性要远远高于步枪,采用合理的战术的话,则会压制住过去的单发步枪手(这里要设一个条件 就是采用一对一的两个专业人士作战 没有第三人。
)。
而如果要是用手枪与现在现代的连射步枪对战,那基本手枪一切优势都会被抵消。
虽然手枪体积小,但是步枪经过折叠后,体积也可以缩小很多,方便在狭小空间内作战。
另外步枪的弹药量和射击速度,和弹头威力。
都要比手枪有优势(冲锋手枪单说),基本对战的话,手枪一方在对方弹药充足的情况下,想要翻身也是不太容易。
这种情况下,手枪射手需要想一切办法来缩短与步枪射手之间的距离,使其处于手枪杀伤威力之内。
交战距离一旦大于50米,手枪的威力会大大减小。
实际上,电视中演的枪战场面,如果野外对战时,自卫型手枪由于射程太近,在对抗步枪方面还是比较勉强的。
像盒子炮这种战斗手枪,最远的射程可达到150米,还有一定的优势。
像大部分当时的“撸子”手枪的射程都50米以内,野战中想轻松对抗长枪,基本不太可能~~威力强大的盒子炮
参考:
看具体的战场情况,总的来看机会不大。
从手枪与步枪/机枪的弹道特性与射击特点来看,手枪的枪管普遍较短(在150毫米以内),使用的弹药初速普遍较低(以威力极强的我军51-1式手枪弹而言,初速也不过423米/秒),枪口动能较小(依然以54式手枪而言,枪口动能约485J),射击距离较近(平均有效射程也就30到50米,个别大威力手枪的射程才能到达100米上下),最大射击距离上射击散布大(在50米外基本上就没什么准头了);
而以各国步兵目前的标准配置自动步枪/突击步枪或者轻机枪而言,枪管普遍较长(在400毫米
两相对比,步枪的多项弹道数据——无论是精度、初速、威力、射程,对手枪均有明显的优势。
加之手枪射击无依托,难以控制射击精度,因此手枪天生就输了一着。
而从目前火力交战采取的战术来看,大家普遍采取压制射击的办法,通过自动/半自动火器向目标区域实施间隙短/长点射,压制对手的火力强度,限制敌方的活动空间,为己方的向前运动、抢占有利位置、击毙敌手创造条件。
面对有着普遍配备30发弹匣、可以以短点射或全自动射击的突击步枪,弹匣装弹量少、只能联动或半联动单发射击的手枪在火力压制方面明显更落下风。
因此,总的来说,除非是某些比较特殊的情况,如狭窄区域内的近战或贴身格斗时手枪能凭借短小精干的特点有效对抗手持突击步枪的敌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手枪绝无可能同手持重火力的敌人实施对抗。
一名约旦哨兵像平时一样移走了阻车钉,就在他抬起门禁杆的同时,突然响起了密集的枪声。
等待通过的两辆皮卡车遭到了自动武器的猛烈射击,瞬时车身摇动,玻璃飞溅。
刚才还雄赳赳的哨兵背着枪撒腿就跑,眨眼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另一位在岗亭内的约旦哨兵开门伸头看了一眼,一缩脖死死关上了门。
两个没有受伤的美军教官跳下皮卡车躲在车旁的石墩处高举双手表明身份,无果后迅速后撤到第二辆车侧后方的水泥隔离墩后俯身隐藏。
这时开枪袭击的枪手~一名约旦士兵手持M16自动步枪从军营大门内跑出,残忍的探身到每辆车内补枪,打死了车中受伤的两名美军教官。
并以第二辆车身为掩护与25米开外已拔出佩枪的两名美军教官对射,用一支自动步枪把对方的两把手枪压制的抬不起头来。
但枪手明白这样僵持下去是死路一条,在一个长点射后,枪手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到两名美军教官藏身的水泥墩藏身测,相互距离5米左右的两名美军教官这时打出了一个漂亮的战术配合,远离枪手的教官在距其15米的距离上原地不动举起手枪与之对射,但被枪手的自动步枪射杀。
距枪手近的这位教官绕到水泥墩的另一侧(水泥墩大约半米高),以白刃战的姿态向枪手猛扑过去,趁同伴以生命为代价吸引了枪手的火力,在距枪手5米以内的距离上连开三枪,最后一枪击发时已扑到了对方身上。
最终重创并活捉了枪手。
双方这十几秒的惨烈交战,直接诠释了战场上长短枪的优劣:1:长枪即使是在25米左右的距离上(双方都有遮蔽物)与短枪对射以一敌二,还是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即便对方是两个久经沙场的教官。
这从枪战开始时枪手与隐蔽在水泥墩后的俩教官对射并把对方压制的抬不起头就可看出。
2:在双方距离15米无遮蔽站立决斗式的对射时,自动步枪无论从火力,威力,杀伤力,瞬间射击的准确性上的也远胜手枪。
约旦枪手手持M16冲至水泥墩内侧与美军教官对射时,子弹穿透15米外教官身体后在土地上溅起的巨大烟尘不由让人感到心惊肉跳。
3:手枪的唯一优势是在近身时指向快而灵活。
枪战最后阶段,两个美国教官利用高超的战术配合,一个教官闪出了空档,但即使在距对手10米的距离上他也没有立即开枪,而是以近身肉搏的姿态向枪手身上猛扑,距其5米左右才开始开枪。
大概身为教官的他很清楚手枪在实战中的准确性和威力都不足。
如果不是以这种搏命的方式开枪的化,他们可能真的要被这名约旦士兵给团灭了。
参考:
首先我们要说清这里的短枪指的是什么,短枪一般指的是手枪,有时也可以是冲锋枪、卡宾枪等这些武器。
而长枪往往指步枪、机枪等这些武器。
首先就以短枪为手枪来进行讨论,手枪对抗长枪基本是处于下风,很难占便宜。
手枪的本质作用就是用来近距离防卫,但是实际作用是不太理想的,所以才会有如今冲锋手枪、短步枪等这些武器的流行。
手枪首先射程近,稍微远一些就比较吃亏。
其次杀伤力有限,就拿著名的9X19毫米巴拉贝鲁姆手枪弹而言,其是国际主流手枪弹,但是往往需要命中多发才能打死敌人。
比如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迈阿密事件,8名FBI探员围捕2名犯罪分子最终却付出7人伤亡的代价,原因就是其使用的手枪杀伤力太差。
最后就是火力,手枪弹容小,射速慢,很容易被步枪机枪等长枪压制,很难占到丝毫的便宜。
比如常见的警匪交战中,警察所用的手枪很难有效应对暴恐分子使用的自动步枪等武器,几乎是处于被压制的困境。
比如著名的1997年2月美国洛衫矶发生的银行劫匪和警察的枪战事件,劫匪使用的是AK47自动步枪外加100发的弹鼓,而警察只有9毫米手枪。
刚刚交战就有9名警察被击中,最后还是调动的特警才最终解决时间。
不过手枪的好处是容易携带,并不占据太大的空间,不过由于实战的考虑,如今的冲锋手枪已经开始得到了一些国家的发展。
比如此前被击落后拿出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的俄飞行员使用的就是斯捷奇金自动手枪,火力也比较凶猛。
而如果短枪指的是冲锋枪、卡宾枪等这些武器,则实际上并不吃亏,其和长枪仅仅在枪管长度上不同,火力上基本是平分秋色的。
而且由于体积小,在近战中反而更加占据优势。
参考:
在中国战场,绝大部分战斗是野战,也就是在野外进行的。
这种作战双方距离不会很近,一旦都在50米以外。
而短枪,也就是各种手枪包括盒子炮,能够精确射击的距离肯定在50米以内,甚至25米以内。
所以,无论在抗战还是二战其他战场,手枪造成的伤亡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
手枪唯一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就是近战,尤其是城市中建筑物内的战斗。
这种情况下,长枪不容易快速反应,手枪才能发挥威力。
但这种战斗不是军事作战的主要方向,况且也有冲锋枪可以使用,所以手枪还是意义不大。
参考:
在特定的环境下,手枪可以轻松对付步枪,能把步枪手打得叫苦连天。
说到手枪,大家立刻会想到射程50米的手枪,如二战中美军佩戴的M1911手枪,他们威力普遍不大,属于自卫手枪。
但是手枪类型多多,手枪家族中也有进攻型的手枪,这些进攻型的手枪,威力是自卫型的手枪根本就要无法相比的。
比如鲁格手枪中爷爷辈的P08手枪,它研制于1900年,它的肘节式闭锁机借鉴了马克沁机枪的杠杆工作原理,这就使它的性能大大提升。
该枪有4个型号:基本型、海军型、炮兵型和卡宾型。
炮兵型鲁格枪管为203mm、卡宾型的枪管长度达到了298mm,这就颠覆了我们对于手枪的认知了,它的理论射程是800米,有效射程在200到300米。
即使是炮兵型的枪管,也非常骇人。
因为在正常情况下,枪管长度跟子弹初速度和动能是成正比的;
而且这款手枪还能附加枪托。
有8发弹匣和32发弹鼓可以选择,威力不比步枪逊色。
无独有偶,以色列制造的,大名鼎鼎的沙漠之鹰,也是手枪家族中的杰作,威力同样不可小视。
沙漠之鹰XⅨ系列有0.44、0.50两种口径枪管均为6英寸(15厘米)长,可通过更换部件达到10英寸(25厘米)长枪管。
这款手枪的初速度达到了每秒400米左右,杀伤力惊人,200米外的麋鹿可以一枪撂倒。
而且这种手枪可以加装瞄准镜,精确度也比较理想。
上述两款枪一款是生产很早,一款是战后才研制出来,我们就说说在中国战场常见的手枪。
众所周知,民国时期中国军队装备较多的是德式武器,步枪是毛瑟步枪,手枪也是德国,即1932年式7.63毫米毛瑟手枪,它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动手枪之一。
上述两款枪一款是生产很早,一款是战后才研制出来,我们就说说在中国战场常见的手枪。
众所周知,民国时期中国军队装备较多的是德式武器,步枪是毛瑟步枪,手枪也是德国造,即1932年式7.63毫米毛瑟手枪,它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动手枪之一。
这款枪长288毫米,重量1千克左右,口径7.63毫米,比三八步枪口径(6.5毫米)大,跟毛瑟步枪口径(7.92毫米)相差无几。
它使用的是7.63X25mm手枪弹,威力可以想象。
枪重1.24千克 ,供弹采用的是20发弹匣供弹,子弹初速每秒455米,动能达到576J。
该枪有快慢机,射击方式可调,能单发也可以连发,射击速度达到了每分钟900发,有效射程150米,标尺射程300米。
也就是说,150米之内可以保证精确度,超过这个距离,打在人身上照样能致命。
在中国,毛瑟M712速射型手枪较为常见,该枪被称为驳壳枪,老百姓和战士叫它盒子炮、净面匣子 毛瑟厂则称之为M712速射型。
有这样一支驳壳枪,在巷战中跟敌人狭路相逢一点也不怵,即使在阵地战中,敌人到了300米距离也照样能占主动。
虽然精确度不如步枪,但是可以用射速来弥补;
而且手枪后坐力相对较小,射击方式灵活,可以趴着打,也可以在移动中进行射击。
步枪则只能依托射击,行进中射击效率就更低了,只能被动挨打。
即使正常射击,步枪手发射一发子弹需要3到4秒,手枪则可以1.5秒至少射出弹匣里所有子弹,也就是说20发;
身手敏捷的话,还能用2.5秒钟时间再装上子弹。
所以说在抗战中,我军侦察兵、武工队员、游击队员用它打击日本兵还是很得手的,在近距离战斗绝对能打得鬼子满地找牙。
如果八路军人手一把驳壳枪,抗战就不用打得那么艰苦了。
不过在电视剧里《铁道游击队》中的王强一人拎着两支快慢机把鬼子打的找不着北的场面则很难出现,因为两支驳壳枪重量一共2公斤,同时拿在手里重量难以承受,后坐力也受不了,不能保证精确度,换子弹也成问题。
参考: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
且不说一些电视剧里的伏击战情景编排的相当弱智,单就这指挥官一直拿着手枪射击这事儿就有些不靠谱儿。
当时我国军队指挥官普遍使用的毛瑟手枪,有效射程一般只有五六十米,而我军装备的步枪,哪怕是老式的汉阳造,有效射程也有三四百米(有人说八百米这很扯),而中正式步枪的有效射程甚至要超过日军三八式步枪的460米。
所以说电视剧里的有些镜头(尤其是那种伏击战)设计的相当魔幻。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作战方式较之以前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大多数自动步枪的有效射程也就四百米左右,甚至比不上过去的栓动步枪,狙击步枪的射程则要到八百米
而手枪的有效射程除了一些大威力手枪能达到百米,一般的也就是几十米。
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军士兵曾装备手枪,但那是专门给丛林里爱拼刺刀的日本人准备的。
现代的常规作战中,步兵很多时候往往就是进行扫尾工作,双方步兵拿着枪正面交战的机会也大大减少,更谈不上用短枪去对抗长枪了。
所以现在各国的步兵基本不装备手枪,即使部队基层有军官装备手枪,那也是在紧急关头保命或者自杀用的。
现代战争中,有些情况下短枪是有优势的,那就是在城市作战、反恐作战这类型特种作战中,士兵执行的任务比较特殊、复杂,大多数情况是室内作战、短兵相接,这就给短枪提供了施展拳脚的机会。
在狭小的空间中作战,对射程没什么高的要求,短小精悍的冲锋枪是非常好的选择,无论是火力还是灵活性,都要比突击步枪有一些特定的优势。
而手枪在室内作战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操作简便、灵活、迅捷,还能在最后关头保证自己不被俘虏甚至是在与长枪的对抗中转败为胜。
参考:
许多人被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港台影视剧中,无所不在的警匪枪战片给洗脑了,在正义最终战胜邪恶中,影视剧中的警察个个都是打不死的小强,有的凭借手中的6发左轮手枪,竟然也敢硬抗手持30发弹匣供弹AK-47步枪的匪徒,并非常神奇地将匪徒击毙或击伤。
当年,影视明星周润发拍摄了许多警匪题材的枪战片,风靡大陆各地城镇乡村的录像厅,手中2把手枪,似乎不用换弹匣,具备无限量的子弹,打都打不光,可谓手枪威武,持续击毙手持MP-5冲锋枪和AK-47步枪的黑社会分子。
港台拍摄的影视剧,其实,一点都不比当下抗战神剧扯淡,手枪竟然成了警察或英雄人物手中,无往而不胜的有力武器,让匪徒手中的步枪、冲锋枪等火力凶猛的兵器都无地自容。
手枪,是短枪管枪械的典型代表,一般为军官和特勤作战人员的佩枪,士兵很少配发手枪,主要以步枪为主,城镇中维持治安和社会秩序的警察,基本上也只配发手枪,部分人员会配发冲锋枪和狙击步枪。
稍有军事常识的读者都知道,手枪的有效射程虽说有50米,但在枪战时,想击中50米开外的有生目标,是非常困难的。
手枪25米靶,立姿射击时,许多人都会剃光头,因此,在实战中,凭借手枪有的居然是双手持枪,一枪击毙一个目标,弹无虚发。
其实,都是影视剧编导的忽悠,为了增强影视剧的视觉冲击力的胡编乱造,读者千万别当真,有过军训经历的,特别是有了手枪25米立姿射击的读者,对此应该深有体会。
瞄准了慢慢打,满弹匣子弹,能有一半上靶,都是非常优秀的成绩了,如果持枪姿势不对,击发有问题时,子弹就非常容易脱靶,力臂不稳的人,满弹匣的子弹,可能会全都脱靶,也是不稀罕的。
因此,实战中,手枪等短枪管兵器,很难战胜火力凶猛的手持自动步枪的人,步枪不仅射程远,而且威力大,被步枪子弹击中,非死即伤,会瞬间丧失作战能力。
而手枪子弹,不仅射程近,而且弹丸威力小,被手枪子弹击中的人,可能仍然具备作战能力,晃晃悠悠就是不倒,影视剧中被手枪一枪击毙一个的情节,显然是编导的艺术夸张,目的是吸引观众的眼球。
在影视剧中,警察用手枪一枪击毙一个持AK-47步枪的匪徒,让吃瓜观众大呼过瘾,周润发等港台明星据此收获了大量大陆的粉丝。
参考:
实际上在实战当中,手枪是无法对抗步枪的。
我国抗战极少有城市巷战,绝大部分战斗都是野战,还有城镇外围的攻防战,最多是城市内部的堡垒战。
基本上极少有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那种城市巷战。
因此抗战期间,绝大部分战斗都是在相对远距离进行的。
战斗距离一旦超过30米,其实手枪就用不上了,除非是驳壳枪使用枪托进行射击。
而在野战攻防当中,射击距离至少都在100米-200米
手枪实际上在阵地战没有什么开枪的机会,就是在城市巷战,手枪对步枪也没有什么优势。
首先,步枪手如果在街道与手枪兵相遇,步枪手持枪瞄准前进,无论立刻卧倒,还是跪姿射击,精确度都远远超过,单手伸出进行射击的手枪。
即便是在房间里突然遭遇,在几米距离手枪能不能一枪命中,还是步枪刺刀一个突刺先扎进手枪兵的身体,都是要看命运的安排,而且步枪手也一样可以开枪射击。
在城市巷战,步枪手可以在窗口、楼顶、屋顶、楼道口或者是街角挖掉砖头做成射击孔,在远距离射杀对手。
可是手枪完全不能这么干,射程就太近了,哪有使用手枪在楼顶隐蔽袭击街道上活动目标的?
参考:
在各类警匪片中,警方用的武器一般十分精良。
但一到市区内CQB作战,就不得不使用手枪,冲锋枪等较短的武器。
所谓穷凶极恶的歹徒,往往是手持自动步枪等武器。
往往会因为反应不灵活,往往会被突入的警方迅速击毙。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短枪能轻松地虐杀长枪么?
如果说室内近距离作战的话。
比较短的武器,往往是最能置人于死地的。
这是因为室内的空间往往比较狭小。
使用总长度较长的武器,虽然威力足够强劲,但是会因为转向不灵活而容易导致己方人员伤亡。
所以一般是CQB作战使用的都是冲锋枪手枪等,较短的武器。
但是如果是野外战斗。
往往枪管长度长的武器更能占上风。
短枪则因为枪管长度较短而导致精度欠佳。
即便是飞行员的自卫武器。
也将逐渐从手枪冲锋枪过渡到短突击步枪。
但凡事没有绝对,主要还是看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