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有张载的横渠四句类似的道家有什么

道家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
俭故能广;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儒家的横渠四句可作理想,时常喊口号激励自己。
低下头来,中国人安身立命、励精
故中华文化根在道、形在儒,儒道双修。

参考:
一句话就能看出道家和儒家的思想差别。
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也是几千年海内外华人以及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东亚政治家们的座右铭。
圣人以仁义礼智信教化天下,逐渐形成儒家思想,要求做人要“禁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从孔子的求学治政、周游列国、传道授业的
儒家思想的精髓其实并不在这些高调的口号,而在“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你是一个三观端正的正人君子,不用唱高调,不用喊口号。
四句也罢,五句也罢,都是表现给别人看的。
你只要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做好自己份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那你就顺应天意了。
不用长篇大论去说,不用热血沸腾去表现,只要“务本”,本职工作做好了,人间正道的“道”自然就立起来了。
如果人人都能这样本本分分,尽职尽责,那么这个世界,就“万世太平”了。
道家类似这样的名言警句也很多。
大道无为道法自然抱雌守雄上善若水道家和儒家的区别一句话就能看出的就是“道法自然”这四个字。
道家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混吃等死,当然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上善若水”,像水顺势往低处流,遇见石头就巧妙绕开一样,刚柔并济,最终百川奔流,同归入海。
做人也是一样,无为不是不用管理,而是要遵守自然法则,顺应潮流,顺应天意,这和“君子务本”如出一辙。
大道无形,大道无为,都是说的世间万事万物并没有人为限定和想象的那些阻碍。
举头三尺有神明。
只要你做的符合天意,自然就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医生不收红包也救死扶伤,教师不靠补课搜刮孩子家长尽心传道授业解惑,官员不受贿能清正廉洁勤政务实,公检法不徇私枉法能主持公平正义,包工头不偷工减料克扣农民工工资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小商人不缺斤短两能童叟无欺,家庭不家暴,夫妻不反目,老人有所养,孩子会教育……
参考: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参考:
老子道出万物生生不息之理,道大无际,道小入微,玄玄又玄之理。
故徼妙同出,生也道死也道同出。
孔子道出人为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负其责,在其位谋其政大平盛世基业。
若君不君臣不臣犯上父子乱纲常,大平盛世危矣,那不是狼烟四起吗?

参考:

因为,儒家讲求“入世”,即所谓“学而优则仕”。
道家则要求“出世”,即所谓“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不过,我们的祖先在学术上是非常包容的,故而有“百家争鸣”之说。
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还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于孔子的老师。
韩愈的《师说》中讲“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但是,从治国的角度讲,自从汉代的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道家学说就退出了政治舞台,成了专门修身的学说了。
所以,与北宋张载的“横渠四句”相较,这个时期已经没有了治国育人的道家学说读书人了,与之匹敌的名言也就无从谈起了。
横渠先生是理学家,他传承于孔孟学说,但又限制了孔孟思想,使得儒家学说更符合统治者的需求,以致后来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枷锁。
虽然他的这四句话言简意赅,广为传颂,但其主要思想还是从禁锢人们的思想为出发点的。
所以,“静胜噪,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可同日而语。

参考:

儒家有张载的横渠四句,类似的道家有什么?
不知道
如果是指类似于这四句的精辟,具有思想指导意义的句子,打开《道德经》,随便选一章,一句话,没有哪一句要比这四句差。
“上善若水”,“道可道,名可名”,“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清静为天下正”,“道生一,一生二……”随便一句思想境界都高出太多。
张载作为开创北宋新儒家——理学的北宋五子之一,创造出“气一元论”,提出“博爱”等儒家新主张,为后世热血儒生以天下为己任,抛头颅,守气节提供了理论基础。
横渠四句,正是这种义正言辞的集中代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新儒学从何而来?
其实和道家关系莫大。
周敦颐从玄学上溯道家,就是将老子的“道”变化为儒家的“理”,用天理来指导世间万物,为新儒学(理学)找到了精神上的参照物,或者说定心骨。
张载则用“太虚”、“气”对虚无缥缈的“道”进行了分割、实化。
他的气一元论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因为他的“气”是物质,不再是虚无缥缈的“道”。
这种理论既为儒学打下虚无底子,又可以以“气”来指导实际生活。
所谓人间正气、邪气入侵,到了关学这里,就变得可以追求,能够实现的了。
为什么横渠四句大义凛然,天地变色?
为什么后来的儒生个个都慷慨激昂,死而后己?
正气使然。
在以前没有理论指导,靠教育人心来施仁道,遇到天下大乱之时,经学就崩坏。
而有了正气凛然的理论指导,儒生的热血行为就脱离了江湖义气,就变成了人间大爱。
博爱提升为成为阶级之爱,家国之爱,鼓励了一代代文人修身养德,为国舍身。
舍身取义甚至成为衡量中国传统士大夫品德的一把尺子。
如果是想在道家中找到和这四句意思、精神头差不多的句子来,是不可能的。
道家讲究的是“无为”,《道德经》里每一个字都透着高远淡泊,即便是讲“德”,其目的也是为了近“道”。
而这四句,句句是“有为”,是在道家思想“德”层面千百年之后的异化,胜在新思想、新理论和有来无回的气势。
论气势,法家的更强啊。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是不是更让人有威慑感呢?

参考:
儒家“明知不可而为之”,道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故道家以“不”字呼应儒家“为”字。
《道德经》第二章:“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
”所以道家的答案之一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又,《道德经》第四十七章:“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或亦可应?

参考:
我觉得张载四句和道家没有多大关系。
它是孟子学说的一脉相续。
用范仲淹的一句话概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包括朱熹王阳明的学说之根都在孟子。

参考: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参考:
张载的横渠四句是北宋灭亡的思想根源,不值得提倡。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论证了宇宙天下万物的历史就是道与不道的斗争史,利他之谓道,利他之为道,利他即得道,道乃久,不道早已。

参考:
道家只有一句。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