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窦婴未拿出汉景帝的遗诏汉武帝会杀窦婴吗

为了救人,窦婴拿出汉景帝的遗诏,结果汉武帝一查认定这是伪诏,窦婴不仅没有救下人,反而搭上了自己的命,说来也真的是令人唏嘘,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窦婴拿出的遗诏究竟是真的还是伪造的?
窦婴是西汉窦漪房窦太后的从侄,因为窦漪房成为汉文帝的皇后而成为窦氏外戚的重要成员,位高时是汉景帝的托孤大臣,官居大将军、丞相,门客无数,落魄时身无一职,门客都离他而去,让他成了孤家寡人,虽说窦婴本身算是一个不错的臣子,但唯一一点那就是不懂得退隐。
即便落魄了,没什么指望了却还是不肯闭门谢客,反而还想着昔日的荣光,与灌夫相知相交,试
与灌夫相交本不是什么大事,但这个灌夫是个意气用事、很容易冲动的人,他曾在七国之乱中立下战功,但后来数次犯法,属于朝廷中的官员都不愿意结交的一种人,但窦婴不一样。
窦婴在窦太后去世之后已经没有了官职,也不再被汉武帝信任,门客基本都投奔了田蚡,所以窦婴很看重灌夫,两人其实算是互相借势,想抱团取暖,说不定能打开一个对彼此有利的局面,结果局面没打开,两人双双赴死。
这其中还牵扯到另一个外戚,即田蚡,田蚡是王娡的亲弟弟,因为王娡的关系而摇身一变成为王氏外戚的一员,但最初,王氏外戚势力是无法同窦氏外戚相比的,因此田蚡在汉景帝时期还只是一个郎官,经常跑到窦婴家中拉关系,姿态放得很低。
等到王娡成为汉景帝的皇后,田蚡的身份也随着显贵起来,尤其是汉景帝去世而刘彻即位之后,王娡成为皇太后,田蚡也就真正显贵起来,并成为武安侯,地位和魏其侯窦婴差不多,这样一来,两
而且汉武帝即位之后,窦婴成为丞相,背后是窦太皇太后,田蚡成为太尉,背后是王太后,看起来似乎是窦婴地位更高,但事实并非如此。
原本窦婴和田蚡的爱好差不多,因此向朝廷推荐的人也都差不多,但那些人偏偏与窦太后的爱好背道而驰,结果就是这些人都丢了官,而窦婴和田蚡也丢了官。
但丢官和丢官是不一样的,窦婴丢官是真的丢官,被窦太后厌弃了,但田蚡虽然丢了官,还有一个王太后器重他,照样和之前一样忙碌,而且门客显然比窦婴那边更多。
等到窦太后去世,田蚡就成了丞相,而窦婴依然还是没有一官半职,这个时候原本是窦婴退隐的时候了,只不过他不甘心,即便门客都走了,他还有灌夫,两
眼看着窦婴的门客都跑得没影了,他也替窦婴着急。
有一次,灌夫去拜访田蚡,两人说起了窦婴,田蚡客气的对灌夫说:“我想和你一起去拜访魏其侯,但你又正好在服丧,这实在是太可惜了。
”明眼人一听就知道田蚡不过是客气话,压根就没想过去拜访窦婴,但偏偏灌夫信以为真,说:“您都肯去了,我哪还在意什么服丧呢?
我一会就去告诉魏其侯,让他做好准备,明天您早点过去。
”田蚡不甚在意的点了点头。
结果窦婴和家人准备了一晚,一直为酒席做准备,结果怎么等也没有等到田蚡,灌夫只好跑到田蚡家中将田蚡叫了来,田蚡慢吞吞到了窦婴家,席间,灌夫和田蚡闹得很不愉快,这是两人对一次将矛盾放在了明面上。
再后来,田蚡想要窦婴的一块地,但窦婴不给,和灌夫一起骂田蚡,更让双方的矛盾升级。
公元前131年,田蚡和灌夫再次发生矛盾,还闹到了汉武帝那里,汉武帝不予理会,双方在宾客们的调解下暂时和解,很快田蚡娶妻,王太后特意下令让列侯和皇室的人都去喝酒,窦婴拉着灌夫也去了。
灌夫在宴会上因为大家都看不起他和窦婴而骂了几句,虽然最后被窦婴劝回了家,但这件事却被田蚡拿出来做文章,让长史弹劾灌夫,于是灌夫入狱,他过去的事情也被一件件抖了出来,甚至他的家族里的人也要被一个个揪出来。
可叹如今的窦婴人微言轻,根本无法利用自己的力量将灌夫救出来,于是不得不给汉武帝上书,汉武帝倒没有难为窦婴,而是允许窦婴将事情的经过说了出来,两人还一块吃了饭,最后汉武帝让窦婴和田蚡在东朝辩论。
汉武帝是想给窦婴一个机会,无奈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一件事,即便窦婴说得多在理,很多人也不敢公开支持窦婴,更何况还有一个王太后一直在
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灌夫和他家族的人都入了狱,择日处斩,而窦婴也因为有些话所说非实而入了狱,眼看着灌夫要被杀,窦婴知道这个时候必须使出杀手锏,他想起来家中的遗诏,汉景帝临终前让窦婴辅政,同时给了窦婴一份遗诏:“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
”窦婴希望这份遗诏能换得汉武帝的再次召见,不过,窦婴无论如何没有想到,这份遗诏拿出来不仅没救下灌夫,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原来汉武帝看到窦婴侄子呈上的遗诏之后,就命人查找宫中的存档。
诏书一般都是一式两份,还要存档记录。
但汉武帝经过查证之后,发现宫中并没有一模一样的遗诏,也没有记录存档。
所以汉武帝认定窦婴拿出的这份遗诏根本就是伪诏,伪造遗诏那是死罪,即便汉武帝想保下窦婴也是不能了,灌夫被灭族之后,窦婴也很快被弃尸渭城。
那么这份遗诏究竟是不是伪诏呢?
大概率是真的遗诏,窦婴为官数年,不可能不知道伪造诏书是个什么罪,而过去了这么多年,这遗诏被拿出来后一定会被查验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怎么可能伪造遗诏?
他本来就是拿出来救灌夫,又怎么可能拿出一份伪诏的遗诏来呢?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遗诏是真的,那怎么宫中没有另一份和存档呢?
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是不是汉武帝、王太后和田蚡动了?
这似乎也不可能,唯一能动的可能就是皇帝,下令毁了宫中的遗诏,然后也将存档条目给删掉,重新登记其他的,这是一个大工程不说,汉武帝也没有理由这样做。
实际上汉武帝在当时并不像除掉窦婴,或者是没想在那个时候除掉窦婴,他还指望窦婴和田蚡继续斗下去,他好坐收渔翁之利,毕竟两人都是外戚,都是汉武帝忌惮的存在。
从汉武帝对这件事的处置就可以看出来,汉武帝是想给窦婴一个机会的,所以才有了东朝辩论,只不过百官很多不敢说实话又有王太后的庇护,窦婴输了而已。
即便是窦婴拿出的遗诏被证伪,汉武帝也没有想要处死窦婴,只是将他关进了监狱,只不过后来又有了变故。
“或闻上无意杀魏其,魏其复食,治病,议定不死矣。
乃有蜚语,为恶言闻上,故以十二月晦论弃市渭城。
”所以不可能是汉武帝将这遗诏从宫中毁去了,而田蚡并没有那么大的能量,至于王太后也不需要这样做。
但既然遗诏是真,而宫中没有存档,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汉景帝欺骗了窦婴。
我们看这个遗诏,意思其实就是允许窦婴在特殊时候能够便宜行事,这样的一道遗诏对汉武帝绝不是一件好事,倘若窦婴真的拿出来为难皇帝或者被窦太后利用,那汉景帝不就是给儿子制造了一个天大的麻烦吗?
汉景帝能帮着外人对付自己的儿子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个遗诏很可能就知道是窦婴有,而宫中压根没有,也就是说汉景帝将这个遗诏给了窦婴之后,另一份或许直接就给毁了,更没有存档目录。
而汉景帝许下这个单方面的遗诏,其目的就是笼络窦婴辅佐汉武帝。
要知道汉武帝即位的时候年纪尚幼,如果窦太后再想折腾什么,很容易就可能成功,而窦婴当初曾当着窦太后的面劝说汉景帝不要将皇位传给弟弟,从这一点来说,窦婴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忠于国家的,他能阻止窦太后做不利于汉武帝的事情。
所以汉景帝希望窦婴能够好好辅佐汉武帝,而这个遗诏正是汉景帝在告诉窦婴,他是如何信任他,看重他,窦婴如何能不尽忠?
倘若窦婴后来变了心,被窦太后利用或者他自己就有了别的心思,拿这个遗诏做文章,那必然是窦婴的死期,因为宫中压根没有存档。
不得不说汉景帝真的是精明,下了这么大一盘棋,但或许他也没有想到,窦婴拿出遗诏来并不是不利于汉武帝而只是想要再次见一见汉武帝,为灌夫求求情而已。
窦婴也不知道自己竟然栽在了汉景帝手中。
那么问题就来了,倘若他没有拿出这份遗诏,汉武帝还会不会杀他呢?
从这件事上汉武帝所持的态度来看,他并没有想那么早杀掉窦婴,甚至他本来还想给窦婴一个机会的,只不过后来造成了不得不杀的局面。
如果当初窦婴没有拿出这个遗诏,汉武帝不可能杀掉窦婴,至少在灌夫这件事上不可能杀掉窦婴,他还指望窦婴和田蚡继续斗下去呢。
但这件事之后,汉武帝会不会杀窦婴,就看窦婴自己的了,倘若他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从此闭门谢客,或者告老还乡,或许还能得个善终,如果他继续留在京中和田蚡斗智斗勇,最终的结果自然还是会被汉武帝除掉。
不过,灌夫这件事中,汉武帝倒是歪打正着,窦婴被杀之后,第二年,田蚡天天做恶梦,总是梦到窦婴和灌夫,他知道是自己害死了灌夫和窦婴,一个承受不住就病倒了,然后很快去世,汉武帝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一下子除掉了两个外戚。

参考:
窦婴对保护武帝的皇位是有功的,窦婴是窦太后堂兄的儿子,太后喜欢梁王刘武,非常希望景帝百年之后把江山传给弟弟,在一次酒宴上,喝醉了的景帝说“(皇位)千秋之后传梁王”。
太后听了高兴得合不拢嘴“太后欢”,这时窦婴站了出来说,天下是高皇帝的天下,皇位父传子继也有是他定下的,不能私自授受。
景帝一听酒醒了大半,赶紧说窦婴说得对。
这样的窦婴,便两面不讨好,皇帝因他的外戚身份而不敢信任,而太后因他帮外人也心有芥蒂,七国之乱爆发,朝廷任命他为大将军与周亚夫一同平叛,立下大功,封魏其候。
(今日
灌夫被定为灭族,窦婴便让家人上书,说他有景帝遗诏“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有随时请求见皇帝申辩的权力,请求武帝召见容他申辩,诏书呈上后,朝廷查找档案,找不到副本,言官便弹劾窦婴矫先帝诏,罪当弃市。
本来武帝还在犹豫,不料长安流言大起说魏其侯有不臣之心,前131年,窦婴被处斩。
武帝登基以来,一直受到后宫外戚的制肘,心中窝火可知,应有借势使力用新外戚田蚡打击旧外戚之举,但应没有杀窦婴之心,不然也不必东朝论辩,还等到王太后发话才定灌夫的罪,直到遗诏出现,武帝还没有杀心,但当有人炮制流言时,窦婴便在劫难逃了。
(今日
由不得武帝了。
读史鉴今,修心明性,

参考:

窦太皇太后是汉武帝的奶奶,窦婴是窦太皇太后的娘家近房侄子,借助姑母的势力,被封为魏其侯,作过汉景帝的宰相,窦太皇太后去世后,窦婴就没有什么官职了,本来就是人走茶凉,本该隐退了,可是他不甘寂寞,还想着当年的那些事,怎么能行呢?
田蚡是王太后的弟弟,汉武帝的舅舅,借助王太后的势力,被封为武安侯,做汉武帝的宰相。
窦婴和田蚡同朝为官时,田蚡官小,总要巴结讨好窦婴,现在田蚡是宰相,窦婴什么也不是,关系就不一样了,两人本来就有矛盾,矛盾由小变大,现在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田蚡想杀窦婴已是必然。
灌夫原来是窦婴的部下,犯死罪被抓入狱,窦婴为了救灌夫,拿出了汉景帝的遗诏“事有不便,以便论上”,去和汉武帝论理,目的想救灌夫。
没想到汉武帝说这遗诏是假的,依据是查不到副本。
这样一来,窦婴就是假造遗诏,犯了死罪了,结果和灌夫都被处死。
窦婴本来是忠臣,缺点是不知隐退,若隐退,那一定能善终。
遗诏的真假,这也难说,可是,我们根据窦婴的性格,他不会造假,也不敢造假,难说田蚡是否做了手脚,提前销毁了;
还是汉武帝想杀窦婴,故意这样说,然后再销毁。
前一个种可能性会有的,后一个不可能。
但是汉武帝想除外戚,这是必然的,难得这是个机会,若窦婴不拿遗诏,也不会死得这样快。

参考:
无论是否有遗诏,窦婴必须死,只不过想杀他的并非汉武帝罢了。
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
窦太后是汉文帝的皇后,历经汉景帝、汉武帝两朝皆被尊为太后,在朝中有很大的发言权。
虽然窦婴靠着窦太后的关系步入仕途,然而他确实外戚中的一股清流。
他为人正直、忠于汉室,是汉景帝时期非常重要的大臣,巅峰时期官至丞相,受封为魏其侯,军国大事皆要征求他的意见。
然而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窦太后去世,窦婴便失去了依靠,丢了官职赋闲在家。
此时,朝中最有权势的人当数田蚡,他是王太后的弟弟,而王太后则是汉景帝的皇后。
窦婴失势后,体会到了什么叫树倒迷糊散,那些以前围着他转的官员,全都跑到田蚡那里去了。
就连他的门客全改投田蚡门下。
当然,窦婴还是个明事理的人,他不怪田蚡,但是却对于那些见风使舵之人十分不满。
当时,唯一没有弃窦婴而去的人只有灌夫一个。
灌夫这人刚正不阿,属于那种眼里揉不进一点沙子的人,因此他和窦婴很投缘。
随着二人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他们竟然结成了莫逆之交。
然而此时窦婴还不知道,正是因为灌夫,使得自己丢了性命。
一日,灌夫前往田蚡府上拜见,想要帮窦婴与田蚡牵上线,帮窦婴东山再起。
二人聊的很尽兴,田蚡此时说原本想和灌夫一起去拜访窦婴,奈何灌夫正在服丧期间,不方便参与宴饮,只得作罢。
这明显就是个客气话,结果灌夫竟然当真了,他表示只要田蚡愿意赏光驾临窦婴府上,自己愿意豁出去作陪。
田蚡还以为他在开玩笑,便随口答应了。
毕竟那时候服丧是大事,没人敢破了丧期的规矩。
结果,灌夫回去后立刻和窦婴说了此事。
窦婴一听,也想和田蚡搞好关系,于是连夜为田蚡的到来做准备。
又是买酒卖肉,又是打扫屋子准备酒席,一直忙到第二天。
就在窦婴一家翘首以盼的等待中,田蚡却迟迟没有出现。
这下子窦婴觉得很丢面子,而灌夫更是觉得被欺骗了。
于是灌夫直接找到了田蚡的府上,问他为何没有赴宴。
当时田蚡正在睡觉,硬是被灌夫给吵醒了,心中自然对其不满。
但是当他听说窦婴为了这次酒宴准备了一整晚,然后为了迎接自己一直没吃东西,又觉得不好意思,便跟着灌夫走了。
一路上,灌夫嫌田蚡走得太慢了,不断催促他。
等到了窦婴家,灌夫又因为田蚡没有起身回应自己
最后还是窦婴看不下去了,将灌夫拉走,并向田蚡道歉,这事情才算了结。
然而此时田蚡已经将灌夫列入黑名单了。
从此事我们就可以看出来,灌夫这人是个直性子,喜欢打抱不平。
不仅不会做人,而且也不会察言观色。
田蚡位高权重,别人都忙着讨好他,唯独灌夫竟然不断招惹田蚡。
窦婴有这么一个能闯祸的朋友,他死得不冤。
后来田蚡看上了一块地,打听之下是窦婴的,于是派人向窦婴索要。
窦婴当时没了官职,他能仰仗的也只有这么些家产了,自然严词拒绝了田蚡的无理要求。
窦婴好歹也是个列侯,拒绝也就拒绝了,田蚡也不能做得太过分。
毕竟窦婴在朝中还是有人替他说话的。
然而令人无语的是,灌夫知道此事后,竟然私下将田蚡大骂一通,还让田蚡知道了,这下子田蚡彻底记恨上灌夫了。
接着,田蚡出手了。
他向汉武帝举报,称灌夫在老家横行乡里、欺压百姓,当地百姓苦不堪言,请求严惩灌夫。
当时汉武帝还未掌权,只得将此事交给田蚡处理。
就在田蚡准备大查特查,好好整治灌夫的时候,灌夫也放出风声,称自己手中有田蚡作恶的证据,田蚡如果敢动他,他就把这些东西曝光,到时候大家一块玩完。
正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田蚡先怂了,于是找来中间人,与灌夫达成了和解。
当然,除了窦婴以外的所有人都明白,田蚡与灌夫已经成为死敌,双方不死不休。
窦婴是个正人君子,他天真的以为此番和解,田蚡和灌夫的恩怨已了。
公元前131年,田蚡迎娶了燕王之女。
虽然此时的诸侯王已经没有多少实权了,但是地位崇高。
此次联姻使得田蚡的身份更上一层。
王太后对于此次婚事非常满意,特意下旨所有宗室和列侯都要前去祝贺。
窦婴身为列侯,自然也要前往。
到这时候了,他还不忘拉上灌夫,大概是想借着喜事让灌夫和田蚡的关系有所改善吧。
灌夫知道自己和田蚡已经是势不两立的关系了,此次前往必定会闹出更大的不愉快,于是极力拒绝。
然而窦婴认为灌夫多虑了,一个劲地拉他去。
最后胳膊拽不过大腿,灌夫被窦婴强行拉到了宴会现场,一场悲剧即将上演。
到了宴会现场,灌夫的老毛病开始犯了。
他看到田蚡敬酒的时候,所有人都匍匐在地,而窦婴敬酒的时候,只有他的好友起身相迎,其他人能起身都懒得起。
灌夫一看,这群人太欺负自己的好友了,又想打抱不平了。
于是他起身开始一个个地给人敬酒。
当他敬到田蚡的时候,田蚡只是欠了欠身子,说自己不胜酒力,就不喝了,其行为非常无礼。
灌夫的暴脾气一下子就被点燃了,不过他也知道自己招惹不起田蚡,于是将火发到别人身上。
他给窦贤敬酒的时候,窦贤正忙着和程不识说悄悄话,压根没有注意到灌夫。
这下子灌夫找到出气筒了,张口就对着窦贤破口大骂,说他是小人、没礼数。
田蚡一看,这灌夫表面上是在说窦贤,实际上是在打自己这个宴会主人的脸。
他大闹宴会,明显不把自己放在眼里。
但是在座的都是有身份的人,田蚡也要注意形象,于是一边为窦贤辩解,一边劝灌夫别闹了。
以灌夫的性格,这事只会越闹越大,最后二人彻底谈崩了,其他人一看,知道要闹出大事情了,由于怕受到牵连,纷纷找借口离开了宴席。
此时现场只剩下田蚡及其家人、灌夫还有窦婴了。
田蚡也不废话,他早看灌夫不顺眼了,于是声称这次宴会的客人都是受王太后的诏令而来,灌夫骂窦贤,就是对王太后的大不敬,理应治罪。
接着便派人将灌夫给押入大牢,又派人网罗灌夫的罪名,连其亲属都不放过。
这导致灌夫的亲属纷纷躲了起来,而灌夫又身在大牢,这下子灌夫即使拥有田蚡作恶的证据也派不上用场。
窦婴一看,这可不行呀。
自己的至交好友被抓,自己怎能无动于衷。
于是他不顾家人的劝阻,一意孤行去营救灌夫。
然而窦婴此时连个官身都没有,只是个白拿俸禄的魏其侯。
最后他只能求到汉武帝那里,向汉武帝说了一堆灌夫的好话。
对于汉武帝来说,他也想帮灌夫,因为田蚡是汉武帝掌权的一大障碍,他早就想夺回自己的权力了。
可惜汉武帝头上有个王太后在,只要王太后在一天,汉武帝便动不了田蚡。
于是汉武帝在朝中举行了一次辩论,让田蚡和窦婴争论,让群臣来发表意见,以此结果来决定如何处置灌夫,这场辩论史称东朝廷辩。
其实,汉武帝是想借此事看看群臣的态度,到底有多少人是依附田蚡的。
除此之外,也想要借助灌夫、窦婴等人打击下田蚡,如果能够稍微削弱下田蚡的势力就更好了。
在东朝廷辩上,田蚡与窦婴据理力争,两人说的都看上去有理,但是两人说的内容却截然相反矛盾重重,很明显有一
而群臣这边,只有少数正直之士或者和窦婴交好的权贵敢说真话,其余人由于畏惧田蚡的权势纷纷闭口不言,尽量两边都不得罪。
汉武帝觉得这个结果索然无味,干脆提前离开了。
当他前往王太后的寝宫请安的时候,早已得知此事的王太后把汉武帝好好训斥了一番。
汉武帝没办法,只得按照王太后的意思彻查灌夫和窦婴。
结果一查,灌夫本身确实查不出问题,奈何他在老家养了很多门客,这些人横行乡里,他们的罪全被算到灌夫头上了。
灌夫因此被判满门抄斩。
至于窦婴,因为一直替灌夫说好话,现在灌夫被定罪,窦婴也就落了个欺君之罪,被关了起来。
本来吧,事情到了这一步,窦婴应该及时收手了。
奈何他不忍心看着灌夫一家被查抄,于是决心放手一搏。
当初汉景帝曾经给了他一份诏书,让他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凭诏书直达天听。
于是窦婴让自己的儿子拿着诏书去宫里找汉武帝,请求他再见窦婴一面。
结果就是这份遗诏要了窦婴的性命。
既然是先帝遗诏,汉武帝自然不敢怠慢,立刻派人核对宫中记录档案。
然而却没有找到关于这条遗诏的相关记录。
这下子,窦婴因为伪造先帝遗诏的,而被判处死刑。
他不仅没有能够救下灌夫,还把自己的小命给搭进去了。
那么,如果窦婴如果不拿出汉景帝的遗诏,汉武帝就不会杀他了吗?
答案是一样会杀,只不过让窦婴多活一阵子罢了。
实际上汉武帝无心杀他,甚至希望他能活下去继续和田蚡斗,真正想杀窦婴的是王太后和田蚡。
当时王太后把持朝政,汉武帝无法忤逆她的意思。
王太后和田蚡觉得灌夫十分可恶,总是和田蚡作对,田蚡本来没招惹他,每次都是他主动招惹田蚡。
而以灌夫的身份,二人根本没什么交集,所以灌夫的做法不合理。
在王太后他们看来,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一切都是窦婴在背后指使的。
比如那次田蚡家的喜酒,灌夫原本没有资格前往的,是窦婴带他去的。
而且灌夫被定罪后,也是窦婴处处维护他,和田蚡作对。
这些都是很好的证据。
而且窦婴是有动机的。
窦太后在世的时候,窦婴是丞相,田蚡都要讨好他。
现在田蚡当了丞相,都要却丢了官,他因此嫉恨田蚡也很正常。
因此,在王太后和田蚡看来,光杀了灌夫无法解决问题,想要真正一劳永逸,必须除掉窦婴。
只不过他们还没出手,窦婴自己就把罪名送上门了。
那么,那份遗诏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应该是汉景帝设的一个局。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宫中确实没有关于这个遗诏的档案记录。
皇帝留下一份遗诏,会在很多记录里留下痕迹的。
就算王太后想销毁这些痕迹,也必然会删除的不干净,留下一些蛛丝马迹。
以司马迁的严谨,既然他在《史记》中说没有相关记录,那么就是没有。
但是如果那份遗诏真的是伪造的,窦婴绝不会拿出来,做过丞相的他不会不知道宫中有档案记录可以核对的。
他不会犯傻作死。
所以,他的遗诏应该也是真的。
那么只有一种可能能够解释这一情况:那就是汉景帝确实给了窦婴遗诏,但是并未在宫中留下档案记录。
汉景帝这么做,就是为了坑窦婴。
汉景帝时期,处处受到窦太后的压制,虽然窦婴忠心可鉴,但是他毕竟是窦太后的亲戚,汉景帝不得不防。
万一汉武帝时期,窦婴威胁到汉武帝的地位,这份遗诏就是他的催命符。
窦婴不用还好,一用就是死罪。
这么说来,想杀窦婴的也有汉景帝一份。
最后,窦婴在王太后和汉景帝共同的努力下,被处死了。
他的是实在是令人惋惜,在整件事情中,其实他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明明招惹田蚡和王太后的是灌夫,没他窦婴什么事情。
结果王太后和汉景帝都想算计他。
虽然汉武帝想放了他,奈何此时他受制于王太后,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窦婴被处死。
也许,以他的性格,一开始就不应该做官。

参考:
汉武帝时期,魏其侯窦婴为了救他的部下灌夫,与武安侯田蚡争执起来。
当时,汉武帝把这件事拿到朝廷上,让他们两人争辩。
争辩完后,汉武帝找人调查,发现窦婴说的话,很多与事实不符,因此犯了欺君之罪,把他拘禁到监狱里。
接着,灌夫被判全家处斩。
窦婴想向汉武帝解释一下。
但是他一个囚犯,想要见皇帝,何其艰难。
于是他想到汉武帝的爹汉景帝临死前,曾向他下了一道诏书,诏书上说:“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
”意思是说,假如你遇到有什么不方便的事情,你有权利把你的意见上呈皇帝。
于是,窦婴便让侄儿把曾接受汉景帝这样的诏书的事,上报汉武帝。
汉武帝知道后,就让人查档案。
结果发现,尚书保存的档案里,并没有这份诏书的记载。
而窦婴家里保存着这份诏书,却是窦婴的家臣盖上印章封上的。
如此一来,窦婴就成了伪造诏书。
伪造诏书,那不仅仅是欺君之罪,还是谋逆大罪。
因此,窦婴最终被斩首示众。
(窦婴剧照)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窦婴拿出汉景帝诏书这件事,完全是适得其反。
如果他没有拿出这份诏书,或许汉武帝在监狱里关他一阵后,也就把他给放了。
他拿出了这份诏书,让汉武帝很不爽,觉得他是在拿着先帝来压自己。
因此,故意让尚书说找不到档案,找个大的借口,把他给杀了。
那么,这种说法对吗?
这种说法是很有可能的。
毕竟窦婴是汉武帝的奶奶窦太后的堂侄,在汉景帝的时候,窦太后就想让他当丞相,只是因为汉景帝反对,他没有当成。
汉武帝即位后,由于窦太后的干涉,窦婴终于当了丞相。
但是汉武帝其实并不喜欢他奶奶插手朝政,对窦婴自然也不会喜欢。
好不容易过了六年,窦太后去世。
汉武帝因此就可以动手除掉窦婴了。
所以说,不管窦婴是不是拿出汉景帝的诏书,他都是死路一条。
只不过,拿出汉景帝的诏书,他死得更快而已。
不是,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这里有个问题必须搞清楚,究竟窦婴所说的,汉景帝给他诏书这件事,是不是真的?
(汉景帝剧照)我觉得这个话应该不会是假的。
毕竟涉及到皇帝的诏书,窦婴是当过丞相的人,他当然知道,皇帝的诏书是要存档的。
怎么会拿出一份假诏书去欺骗皇帝呢?
那不是自取灭亡吗?
那么,既然这份诏书是真的,肯定就是有人动了档案。
那么,是谁动了这个档案呢?
有两种可能:一是汉武帝动的,二是丞相田蚡动的。
“汉武帝动的”这种可能应该不大。
为什么说不大呢?
虽然说当时汉武帝很想让窦婴死,但是,让窦婴死了,必然让另一
而汉武帝事实上是不愿意让田蚡获利的。
田蚡是汉武帝的舅舅。
当时汉武帝的外婆臧儿嫁过两
汉武帝当了皇帝以后,他的母亲王娡就想极力培植自己娘家的势力,打击婆婆窦太后家的势力,因此把田蚡提拔起来,让他当丞相。
(汉武帝剧照)其实,汉武帝是不愿意让田蚡当丞相的。
无论是代表奶奶家势力的窦婴,还是代表母亲家势力的田蚡,他都不愿意他们做大。
他想的是要自己做主。
因此,在他的母亲王娡想要处死灌夫因而打击窦婴的时候,他并没有立刻就答应,而是把灌夫的罪,拿到朝廷上去讨论。
讨论完后,回到宫中,王娡不干了。
说,这个灌夫的罪,不是明摆着的吗?
为什么还要讨论!汉武帝没有办法,才判处灌夫全家抄斩,把窦婴关进监狱里。
总之,汉武帝当时是绝对不愿意让田蚡做大的。
既然不愿意让田蚡做大,那么,汉武帝就不会去动那个档案。
汉武帝如果不去动那个档案,就不存在汉武帝因为觉得窦婴拿汉景帝来压他这个问题。
也因此,那个档案,就很有可能是田蚡干的。
而事实上,窦婴被斩首后不到半年,田蚡就整天胡言乱语,嘴里胡说“服罪”“谢过”这样的话,而且还说看见窦婴和灌夫两人来索他的命。
田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说明他因为动了档案,担心汉武帝治他的罪。
汉武帝当初知不知道是田蚡动了那个档案呢?
显然他是知道的。
不过他装着故意不知道,这样可以把把窦婴给除掉。
同时,他还可以逮住田蚡的把柄,以此来威胁田蚡。
而田蚡果然受不了这种威胁,最终吓死了。
(参考资料:《史记》)
参考:
窦婴获罪入狱,得知好友灌夫被定罪灭族,这才幡然醒悟,自己的处境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他突然意识到,这一次入狱,或许汉武帝刘彻不会再支持自己。
窦婴在身陷囹圄之时,深知处境危险,便打算拿出自己最后的“王牌”,打算自救。
汉景帝驾崩以前,曾有密诏交给窦婴,其中的旨意内容为“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这道圣旨的意思是说,如果窦婴遇到什么不方便的事情,可以随时报告给皇帝。
窦婴就是希望能够利用汉景帝留给他的密旨,再见一次汉武帝,希望能汉武帝能够重新审视这件事情。
只不过窦婴失望了,他不仅没能依靠密旨逃出生天,反而因为这道密旨葬送了性命。
因为汉朝时的密旨都是一式两份,一份收藏在受旨人手中,另一份则存放在档案室内,以此互为证明。
可惜的是,窦婴的这道密旨没能找到对应的档案收藏版本,而一个孤本密旨,只能被称为“伪造”圣旨。
窦婴欲哭无泪,明知道是王太后与田蚡背后搞鬼,却无能为力,只能无奈接受命运,被一个荒唐的“矫诏罪”结束一生,斩首于市。
窦婴之死,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因为他身为西汉重臣,却在没有犯什么巨大过错的情况下就被以一个类似于“莫须有”的罪名处决,令很多人感到意外,即便到今天,史学界对于窦婴的死,依然争论不休,观点无法形成统一。
那么,窦婴入狱期间,如果不拿出汉景帝遗诏,是否就可以躲过一死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窦婴之死看似是因为汉景帝遗诏,背后却因为汉武帝已经下定要处决他的决心,否则王太后与田蚡势力再大,汉武帝如果愿意保下窦婴,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说,即便没有汉景帝遗诏出现,窦婴的仕途和性命也会戛然而止了。
汉景帝给窦婴留下遗诏的几率大不大?
非常大,因为汉景帝一死,汉武帝刘彻继位以后,便会形成子幼母壮的局面,势必要面对外戚专权的情况出现,汉朝从吕后开始,外戚问题就十分突出,汉景帝在临死之前留下遗诏给窦婴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也非常符合逻辑。
汉景帝为防止王太后专权,留密旨于窦婴,就是希望如果有一天王太后夺权,窦婴可以像周勃一样,拨乱反正,维护刘氏江山。
汉武帝登基以后,窦婴确实没有辜负汉景帝的一片苦心,他处处维护汉武帝,见到汉武帝有夺权之心,便一心帮助汉武帝,与当时势力强大的王太后和田蚡为敌。
有一年,黄河泛滥,洪水势必要吞没一些良田,预先设计的泄洪洪道,会淹毁王、田二人的田地,但是会保全更多百姓的良田,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王、田二人不顾百姓死活,私自改变泄洪洪道,导致大面积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对此事进行调查的重任,汉武帝便交给了窦婴,窦婴也尽心尽力地为汉武帝办事,查清了真相,也解决了泄洪事件,只不过王太后和田蚡并没有因为此事被扳倒,从此以后,窦婴与王、田交恶,他们的斗争也进一步升级。
窦婴不仅在行动上大力支持汉武帝,在思想上也全力以赴支持汉武帝。
刘汉政权,因为受到窦太后的影响,一直都尊崇黄老思想,而汉武帝却主张尊崇儒术,在这一点上,汉武帝的想法受到很多人的质疑,远不止王、田二人,窦婴则是汉武帝在儒家思想上为数不多的坚定支持者。
最重要的是,窦婴在朝中的地位一直都很高,因为他的功劳不低,曾经与周亚夫一起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是汉景帝时期名副其实的平叛重臣。
汉武帝初期,王太后和田蚡把持朝政,汉武帝能够得到窦婴的鼎力支持,本应该尽力守护,为何在王皇后对付他的时候,并没有尽心保护,反而任其被处死呢?
窦婴之死,其实也包含了汉武帝的小心思,在汉武帝与王太后以及田蚡争权的过程中,窦婴一直以来都处在一线位置,而汉武帝则处在幕后,而且汉武帝的政治觉悟要比窦婴高太多,窦婴是敢打敢拼,但是不分场合也不分时宜,很容易陷入被动。
比如当年晁错提出削藩主张时,满朝文武一时间全都禁声,毕竟事关重大,不敢轻易表露态度也属正常,而窦婴却不然,直言表示反对,“独窦婴争之”。
再比如窦太后因为宠爱梁孝王,希望汉景帝传位给他,窦婴一点也不给自己的这位掌权姑母面子,直接表示反对,险些断送仕途。
“太后除窦婴门籍 ,不得入朝请”包括窦婴最后一次得罪王太后和田蚡也是如此,他的好友灌夫与田蚡发生争执后,被定为死罪,窦婴直接就找上王太后和田蚡,直接当面争一个胜负,全然不顾及王太后与田蚡势力更大的客观事实,而汉武帝显然没有做好与王太后和田蚡彻底撕破脸的准备,导致汉武帝无法与窦婴站到一起,最终只能选择壮士断腕,放弃窦婴。
窦婴还有一个很值得一说,那就是窦婴的重义气的性格,他为灌夫出头,虽然有政治原因,但是情感原因也占相当大的比重,因为窦婴爱结交天下英雄,大有西汉“孟尝君”的意思,门客极多,但是在王太后和田蚡势力扩大以后,便很少有人与窦婴来往了,灌夫却一如既往与之往来。
这也是为什么灌夫在得罪田蚡以后,窦婴愿意拼死相救的重要的原因,因为灌夫对他够义气,所以他也对灌夫够义气。
但是窦婴讲义气,结交门客,尤其是结交灌夫这种豪强门客的做法,却与孟尝君时期有巨大区别,孟尝君时期,君主与孟尝君的利益关系是捆绑在一起的,而西汉王朝是大一统王朝,并不需要这种义气豪强人士聚集的势力,反而会非常忌惮,担心这样的势力成为西汉的不稳定因素。
“诸游士宾客争归魏其侯”在笔者看来,窦婴之死,虽然有窦婴自身性格的原因,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汉武帝在关键时刻将窦婴视为一枚弃子,因为他的“喜游侠,结交豪强”的做法,对汉武帝未来的统治不利,如果继续利用窦婴扳倒王太后和田蚡,窦婴很可能会“尾大不掉”,成为下一个威胁所在,所以汉武帝趁机,提前做了抉择。
如果窦婴不拿出汉景帝的密旨,则王、田也无法置之于死地,但是问题的根本在于,汉武帝不希望在此时与王、田摊牌,所以王、田二人不会轻易放过窦婴,至少会将他排挤出权力圈,这一点从他入狱便能看出来,如果窦婴不是陷入绝境,也不会拿出这份密旨。
窦婴不拿出密旨,汉武帝可能不会继续杀他,但是却并不能保证窦婴不死,因为汉武帝放过他,王、田二人也不会放过他,只要汉武帝作壁上观,窦婴的结局必然不会太好。

参考:
近日有网友提问:窦婴因搭救灌夫而入狱,在最后时刻拿出了汉景帝的遗诏,结果却被认定“造假”,汉武帝在年末的最后一天把窦婴杀掉了?
如果不出示这份遗诏,窦婴是不是还有活命的可能?
1、先讨论一下遗诏的真实性窦婴手里的遗诏是真是假?
历来有争议。
持真诏观点的人认为,窦婴平定七国之乱有不世之功,得到汉景帝极大信任。
他又是汉景帝母亲窦太后堂兄的儿子,是所谓的外戚。
汉朝从立国起外戚就尾大不掉,何况立有战功。
因此汉景帝很可能给了窦婴一份遗诏。
持假诏观点的人认为,所谓免死遗诏本不存在。
刘邦立国后,给开国功臣发放了一批丹书铁券(后世民间俗称的免死金牌)。
但当时的丹书铁券没有免死加持,只是封侯的荣誉凭证。
以窦婴的功绩,获丹书铁券是有可能的,但获得免死遗诏实为天方夜谭。
而据《史记》记载,遍查尚书保管的档案,没有汉景帝的这份遗诏。
诏书只封藏在窦婴家里,由窦婴家臣盖印加封……刘邦当年发放丹书铁券时,为防止假冒,将其一剖两半,朝廷和当事人各持一半。
如此重要的遗诏却找不到备份,实在是太过可疑。
2、为什么遗诏的备份查找不到这份免死遗诏的备份为什么查找不到?
原因有三:之一:遗诏本身就是假造的,根本不存在,当然无从查找。
之二:遗诏是有备份的,但在窦婴没有出示之前,已被丞相田蚡销毁。
目的就是为了置窦婴于死地。
之三:汉武帝找到了这份遗诏备份,但是迫于母亲王夫人的压力,又担心因一份遗诏毁掉自己乾纲独断的权威,冒出更多的“遗诏”、“先皇之命”出来……所以,干脆下了假遗诏的结论。
3、遗诏只是加速了窦婴之死遗诏并非窦婴之死的根本原因,只是起到了加速作用。
真正的原因有二:之一:窦灌二人养士习气为汉武帝所不容。
史载,窦婴封侯后家中宾客每天络绎不绝,跑马走狗,天天不断,田蚡没有得势前也是窦府常客,伺候饭局。
而灌夫家里的食客少则几十,多则近百,宗族和宾客借势垄断利益,在颍川一带横行霸道。
汉武帝对文臣武将的养士之风有多么痛恨?
对比一下后世的卫青就知道了。
《史记》载,曾有人劝卫青养士、招募门客,卫青回绝道:“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
彼亲待士大夫,招贤黜不肖者,人主之柄也。
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翻译一下:卫青说魏其侯窦婴、武安侯田蚡招宾客后,皇上常有切齿之恨。
厚待士大夫、招徕贤者养士的做法,本是人主的权力。
作为人臣只要奉公守法,尽职尽责就可以,何必要招士、士养。
”这里也间接点明了窦婴之死缘于养士。
之二:史书记载,窦灌二人性情相近,有侠士之风,这样的人同病相怜并结成同盟,是汉武帝无法容忍的。
灌夫大闹田蚡婚宴被抓进大狱后,窦婴曾与田蚡当着汉武帝的面廷辩,田蚡回击正中汉武帝的下怀:我的爱好不高雅,爱好音乐、狗马、田宅、歌伎艺人,不像你窦婴和灌夫,喜欢招集天下豪杰和壮士,彻夜商讨,发泄对朝廷的不满,不是观天象,就是低头谋划,偷偷观察宫内的动静,希望天下生变,希望能立上一功,真不知道你们这是想干什么?
联想一下汉武帝当政后对郭解、代郡白姓、梁地韩无辟、阳翟薛兄、陕地韩孺……这些游侠的打击,就知道汉武帝是多么痛恨所谓的游侠之风、江湖习气了。
也许汉武帝深知韩非子“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的道理,不希望有独立于权柄监控之外的势力存在,所以打击这样的风气和侠士也是不余遗力。
上述两项才是窦婴之死的根本原因,遗诏充当了加速器的作用。
也就是说,无论窦婴出示遗诏与否,都是必死无疑的,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假遗诏”至少让汉武帝杀掉窦婴多了一份可以摆上台面的理由来……
圣旨的内容大概是说,一旦遇到什么不利的事情,拿出这道圣旨,可以此豁免。
窦婴为了灌夫的事情得罪了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王太后逼迫汉武帝处死窦婴。
危急关头,窦婴拿出这道圣旨。
经查,窦婴这道圣旨朝廷档案室没有存档,以此推论,窦婴这道圣旨是伪造,由此定罪,窦婴被处死了。
如果窦婴未拿出汉景帝的遗诏,汉武帝会杀窦婴吗?
山野老人以为窦婴就是不拿出这道圣旨,窦婴也不会有好日子过!为什么这样说呢?
当你明白了窦婴的为人处世,你就会知道,窦婴这
汉景帝时期,汉景帝有一次同弟弟梁王刘武饮酒。
几杯酒过后,景帝有点飘飘然,对弟弟梁王刘武说:“我百年之后,让你接班。
”梁王将此告诉自己母亲窦太后,窦太后本来就十分喜爱梁王刘武,听到这个消息喜不自禁。
酒醒后,景帝知道自己口无遮拦,酿成了大错,便找来窦婴商量,让窦婴出面,做窦太后的工作。
窦婴见窦太后,对窦太后说:“天下是高祖打下的天下,高祖有言,皇位只能父传子。
景帝没有权力改变高祖的遗诏。
”由此,窦太后非常恼怒窦婴,并将窦婴从宗族的家谱中剔除,不允许窦婴进入宫廷。
窦婴本来就嫌弃詹事官职太小,一怒之下,也不理睬窦太后。
后来爆发七国之乱,景帝做窦婴的工作,让窦婴出来带兵。
窦婴不情愿地接受了景帝的任命。
窦婴平定七国之乱有功,后来被景帝封为魏其侯,之后又被景帝任命为太子刘荣的太傅。
这个时候的窦婴炙手可热。
不久,太子刘荣被废除,窦婴没有了往日的花环。
窦婴因为多次进谏景帝,反对废除太子刘荣,没有得到景帝的采纳,于是斗气,躲到蓝田县南山下好几个月不理朝政。
后经人多人反复劝导,窦婴才从山上下来。
对于窦婴的到来,景帝虽然很热情,但是再也没有往日那样器重窦婴。
窦太后因为窦氏势力在朝廷太单薄,便对景帝说:“应该考虑给窦婴一个官做做。
”景帝对窦太后说:“太后以为
”景帝驾崩,武帝即位,窦婴做了丞相。
窦婴喜好儒家学说,这与窦太后喜欢道家学说有些水火不容。
窦婴不顾及这些,相反网络了一批儒家在自己身旁,并担任重要官职。
对此窦太后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后来窦婴身边有个官僚,不知天高地厚,建议取消窦太后的知情权,让武帝有些重要决定不要告诉窦太后。
由此惹怒了窦太后,窦太后将武帝身边 的一大批儒家人物进行了严厉处分,窦婴因为是窦太后侄儿的缘故,仅仅是被削职了事。
后来,窦太后去世,窦婴失去了光环,身边的那些人远离窦婴,攀附王太后的弟弟田蚡。
这时只有一个同样不得志的灌夫与窦婴亲近。
后来灌夫因为饮酒杯过量,得罪了田蚡,被处以死罪。
窦婴出面为灌夫打抱不平,由此卷入纠纷。
最后拿出景帝的那道圣旨,以为可以躲过一劫,没有想到最后反而落得伪造圣旨的罪行,被处死。
景帝给的那道圣旨,朝廷档案馆为什么没有建档呢?
山野老人以为这就是景帝为窦婴挖的一坑。
景帝为什么要给窦婴挖一个这样深的坑呢?
想想景帝处死周亚夫就明白了。
周亚夫平定七国有功,官运亨通。
最后因为功高震主,被景帝处死了。
当时的窦婴与周亚夫一样,窦婴平定七国之乱有功,拉帮结派,让景帝十分不舒服。
景帝不处死窦婴的缘故主要当时窦太后在世,投鼠忌器。
景帝同样担心自己驾崩,窦婴一旦犯浑,武帝奈何不了窦婴,由此就为窦婴设了这样一个局。
只要窦婴遵纪守法,也能安度晚年,如果犯上作乱,景帝这道没有建档的圣旨,就是一道绞索。
依照窦婴的个性,窦婴是不可能做一个遵纪守法的黎民百姓,由此,窦婴迟早会死于非命。

参考:
元光四年(前131年),魏其侯窦婴被汉武帝处死。
汉武帝为什么杀掉平定七国之乱的功臣自己的表叔窦婴呢?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外戚与皇权之争。
汉朝自开国以来,强大的外戚势力始终与皇权相伴。
前有临朝称制的吕后,后有手握虎符的窦漪房,到武帝时期,其母亲王娡也绝非甘于平淡之人。
汉武帝刘彻是一位喜欢乾纲独断的主儿,他绝不喜欢被外戚左右,刘彻盼着有一天,能逐步消除外戚之影响。
当然,最后刘彻终于等到了这么一个机会。
元光四年的夏天,窦婴的旧属灌夫借醉大闹丞相田蚡的婚宴。
田蚡是王氏外戚势力代表,他骄奢淫逸,与窦婴素来不和,又强占了窦婴位于城南的田产,灌夫此番大闹,正是为魏其侯打抱不平。
田蚡树大根深,又是王太后的兄弟,很快灌夫便被下狱问罪了。
灌夫危在旦夕,窦婴不愿袖手旁观,请求武帝做主。
另一边田蚡也是不依不饶,一场外戚之间的争斗——田窦之争彻底白恶化。
而这一切,正是武帝梦寐以求打击外戚势力的良机。
如何处置灌夫?
一场由刘彻主导的廷议展开了。
窦婴拼命为灌夫说情,田蚡的许多不法行为也被抖落出来。
而田蚡也力数灌氏一族在老家颍川的恶行。
颍水清,灌氏宁;
颍水浊,灌氏族,灌氏一族也确实在老家臭名昭著。
田窦互相攻击,这事自然被老太后王娡知道了。
窦婴不是王氏一族对手,外加灌夫一族确实恶行颇多。
窦婴被以欺君之罪,囚禁起来。
此时的窦婴,似乎有点失望,更有点绝望。
为求自保,他拿出了秘密武器——景帝遗诏。
遗诏大概是这么说的。
“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先前景帝确实重用窦婴,但是否给了他临机专断之权,谁都不知。
致命的是,这份诏书在宫中却查无实证,最终,窦婴被以“伪造诏书罪”论死,身死族灭。
如果没有这封诏书,武帝定然也会处置打击窦婴一族,毕竟窦婴的身后,代表了强大的外戚。
武帝原本就不太看重窦婴,这事只不过是个由头罢了,窦氏外戚的覆灭,只是早晚罢了。
至于王氏外戚,窦婴的死也与他们脱不了干系。
窦婴是不敢伪造诏书的,而销毁宫中证据的事,多半就是田蚡等人干的。
田蚡最终也没有好下场,疯癫而死,外戚势力,就这样被刘彻彻底打趴下了,宫中的王太后也消停了,因为朝中弟弟势力彻底没了,王太后平淡的度过余生,胜利者只属于刘彻。

参考:
武帝刘彻初登大位时,被窦太后干政,加上吕后乱政的历史教训,让他对外戚集团非常警惕。
窦婴虽然忠于武帝,但是毕竟是窦氏集团的领军人物,武帝有除他之心,却未必有杀他及他全家之意。
他在与王太后势力的斗法过程中,败下阵来,原本就此被削职为民,承认失败和错误,可以保住一家富贵和性命,但是他心有不甘,让家人拿出了制衡太后的先帝遗诏,动了王太后的利益,让王太后起了杀机。
他给武帝上了遗诏,王太后为了家族利益,出手从档案馆撤掉并毁了遗诏留存副本,在窦婴的遗诏没有副本的情况下,丞相田蚡便给他定了一个乔诏之罪,武帝刘彻在这种情况下就再也无法维护他的性命。
不是武帝慑于王太后和田蚡不敢救他,也不是武帝真的相信了窦婴是无辜的,而是武帝要借机杀一儆百,除掉整个窦氏外戚势力。
而且窦婴乔诏如果不严厉处置,会给其余的投机者制造侥幸心理,到时候都铤而走险以先帝的名义乔诏,武帝接还是不接?
武帝通过腰斩窦婴一家173口于市槽的暴烈手法,震慑朝纲的同时也是威慑王氏外戚势力,不要妄
其实武帝从窦婴乔诏案嗅到了一个危机,就是王太后已经露出了想掌握朝政的意

参考:
这个问题表述的有些歧义,是窦婴从头至尾都没有说自己身边有遗诏,还是窦婴说自己有遗照但最后没拿出来,这2样最后的结局是迥异的。
窦婴为人豪爽,打抱不平,这本来也是个不错的性格,可放在官场上,尤其是和皇亲国戚做斗争,即使你几朝元老又有多少颗脑袋够砍呢,窦家虽说以前也是皇亲,但窦太后毕竟已经死了,更加低调和小心翼翼才是上策。
遗诏在皇家宫廷极其敏感,说重点甚至可以否定现任皇帝的合法性,而窦婴这事儿最后搞的太后也联合弟弟一起来整窦婴,不惜和汉武帝撕破脸,这事情最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无法回头了,汉武帝即使想在最后处置的时候放水也不可能了(电视剧里剧情)。
只要窦婴不说有什么遗诏,那窦婴不管和田蚡闹得有多凶,那最多汉武帝迫于太后压力,把窦婴关一阵子,了不起抄个家罚些钱关几年,关键是消消母后的气,本身就是自己家里人的那点事儿。
如果窦婴开始就表现出有遗诏的苗头,那不管他拿不拿出来,都是死定了!遗照这东西,动辄授权“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一旦遗诏被确认为先帝所颁授,这不是要汉武帝的命嘛!轻则持有人可把控朝政,重则甚至废立皇帝,汉武帝好不容易从太皇太后的阴影下熬出头,正在努力要培植自己的亲信力量,打压那些皇亲国戚,窦婴不主动向皇帝靠拢,反而还要显摆什么遗诏,那铁定找死,再加上太后田氏等势力的反扑,窦婴拿不拿出来都是个死。
窦婴经历三朝,资历太老,干事儿认死理,随着汉武帝不断强化中央集权,窦婴即使不出什么差错,也早晚会在朝廷靠边站,但也不至于身死族灭的悲惨下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