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陕西下的连阴雨最长是多少天

西安历史上的连阴雨:《资治通鉴·秦纪三》记载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七月大霖雨,连雨自七月至九月”。
西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 长安淫雨百日。
汉文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61)“秋大雨,昼夜不绝三十五日,蓝田山水出,流九百余家”汉成帝建始三年(公元前30)“夏大水,三辅霖雨三十余日,郡国十九雨,山谷水出,凡杀四千余人,坏官寺民舍八万三千余所”。
新莽地皇元年(公元20年) 七月始,大雨六十余日。
《长安县志》记载:武周长安四年(公元704年)九月后长安淫雨并雪凡阴一百五十余日,至神龙元年正月五日方晴。
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六月至九月,陕西持续大雨,渭水、黑水、沣水、洛水、黄河先后漫溢。
明崇祯二年(1629年) 四月,连阴雨二十余日,麦尽秕。
清顺治五年(1648年) 临潼县大雨四十日。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 秋雨四十余日。
十一月初三至十二月十九日渭水涨溢。
解放后记载:1949年 秋雨连绵40余日,渭、泾、沣、浐河沿岸淹没农田36.5万亩。
1964年八月至十月,西安全境72天持续阴雨天气。
1975年秋季,西安再次遭遇连续两个多月的阴雨天气。
1983年秋,西安连续降雨33日!
参考:
1981年7、8月,陕西关中陆续下雨五十多天,这是我记得的关中最长连阴雨时间了。
我那时候在咸阳的一个建筑公司工作,因为连阴雨,建筑工程的进度受到影响,没有完成上级安排的施工任务,我们单位的主要领导受到追责处理,被免去职务。
渭河水已经满了。
兴平段河北岸地里种植的花生被水淹、并被冲走,咸阳一号桥桥洞完全看不见,水面离桥面很近,桥西边栏杆里边坐一排人,手拿一个小竹竿,顶头扎一个铁丝钩捞花生。
一上午可以捞一小框,收获满满。
那时候咸阳渭河南尚未开发,都是农田。
河水因为一号桥阻隔,咸阳段河南岸比较低,河水溢出,流向东南方向,翻过咸户公路,向东,过了陈杨寨,流向东北方向,翻过西咸公路,再入渭河。
公路面上的流水大约十公分左右,汽车可以正常行驶,骑自行车也可以正常通行,路面依稀可见,不是很清楚,好在路边有绿化树木,没有树的路段有好心人扎一些标杆,防止骑车人或汽车掉入路边沟里。
人车走那一段路都很慢。
我那个时候每周骑自行车走咸户公路,只要骑上车,那几公里就不可
因为连阴雨,溢水情况持续了大约一个月左右。
秋季的玉米地里一片汪洋,为了收获,有人在地头开挖了排水渠。
当然了,这些都是

参考:

这民谣缘于陕西农村人的宅院墙是用椽一板一板打的。
那时打墙要求打最下边八板,先用夯打,后再用铁硾子打。
一板就是一根椽的厚度。
这样以来,墙那么瓷实,且墙顶那么干,并且顶上全部是马面,一般的雨,很难渗湿下面,只淋渗顶上一点点而已。
何况,陕西是少雨地区。
由此可见,墙顶如果下湿了三板,阴雨连绵已经好多天了。
家乡一般情况下,下雨只是三二天,最多时五六天。
乡亲们把三二天的雨叫雨,把超过三二天的连阴雨叫淋雨。
小时,村上的老人见天久雨不晴,便说:屙下了,四十天老淋来了。
意思是这次雨下得时间老久,会达到四十多天。
当然,这种情况下,墙顶的湿度可能就不止三板了。
我今年六十六岁,记忆最长的一次雨在1976年,这是历史上比较特殊的一年,这年家乡出现了地震,人们还经历了周恩来总理的逝世。
到了九月份,淋雨不停,毛主席又逝世。
这次雨一直下了四十多天,并给乡亲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灾害。
首先是房倒窑塌。
那些年代久远的破旧房许多被长时间的雨水浸泡,倒塌了。
特别是猪圈给猪凑合盖的矮小房子,几乎全部悉数倒塌,猪圈里全是稀泥滩涂,一星半点干都没有。
其次是窑塌。
淋雨下得时间太长太长,窑顶薄点的湿透了顶,便坍塌了。
窑顶稍厚点的,一见雨停,人们便用碌碌赶紧光窑崖背,力争使雨水不再往下渗。
受影响最大的是那些用土坯(我们叫胡基)箍的窑洞,坍塌的更多,有的虽没有坍塌,可往下凹陷,致使窑内泥皮起了皱纹。
我们村上,凡用胡基箍的窑几乎全部不能不敢居住了。
无奈,人们临时搭了庵棚居住。
说起来有趣,记得那时地震没有结束,许多人用一种自己研发的土办法报警,那就是将两个长嘴瓶子口对口一堆立。
这样,稍微一晃动,上边的瓶子会掉落发出声响。
打1976年这次四十天老淋后,家乡好像再没有下过那么长时间的连阴雨,不知那次算不算最长。

参考:
1976年7月至9月,几乎是连阴雨不断,最长时间一直下了40天。
这对于泾阳北塬上的人来说又是喜,又是忧。
喜的是本来在旱塬上,灌溉没有水,连续的降雨是这一年秋庄稼取得了丰收,从种下玉米直到收获前,阴雨绵绵,记得有一天要去云阳办事,早上是艳阳高照,但到了十二点就阴云密布,大雨倾盆。
忧的是我们这儿七十年代都住的地坑窑,有很多窑洞已被长时间的雨水浸透,我们一队的饲养室的饲养员被窑洞塌下的土直接塌死了。
有很多户的窑洞塌陷或者变成了危窑。
更有一家新盖的箱房六间全部倒塌。
其实这下雨多了并非好事,有喜就有忧。
现在不怕了,因为现在居住条件好了,再也不怕那连下40天的“连阴雨”了
参考:
我小时候生活在长安县秦岭脚下,八九十年代的时候记得每年都有老淋雨,一下经常就是一个月左右,那时候农村都是土路,淋雨来了路都成了泥水路,一二十公分深,有时候一脚踩下去泥和水都灌进靴子里,经常脚拔出来了靴子陷在泥里。
小时候西安那边从来没感觉到缺水,我们村子中间有一条河流过,从来没断过水,里面野鱼多的不得了,一网子下去能捞几十条上来,就是太小没什么用处也没人捞,都是我们小孩子抓着玩,小螃蟹随便翻个石头就有,夏天我们经常在河里水潭游泳。
小时候我们那边还种水稻的,每家都有水田,上了中学以后老淋雨就越来越少了时间也短了,现在似乎已经没有了,前几年回老家村里河已经干了,老人说十几年都没水了,村里的井也都干了,我们家的井都用了几十上百年了,我爷爷小时候就是吃院子里那口井的水的,从来没干过,结果现在一滴水都没有了,村里吃水反而成问题了,家里的自来水只有早上六点到七点通水一个小时,其它时间要用水只能到村里一个公用水龙头那里去接水,就这都是从几公里外的山里一个泉眼接过来的水量很有限,这几年气候变化环境破坏太厉害了,生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愿随着对环境的保护会越来越好,能恢复到小时候那种状态。

参考:
陕西历史上最长的连阴雨,能下多久,没有经历过不能乱说,就说说我经历过的最长的连阴雨。
陕西人将下的长的雨叫淋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常下淋雨,特别是秋季一下就是一个月左右。
记得那是一九七六年,那年的雨就下的特别勤,当时我在旬邑县农村工作,正是收麦子的季节七月份,这里的收麦时间比关中道晚一个月,那个雨就不停的下,下了足足二十天,眼看着麦子在地里由腊黄转纯黄,麦粒成熟了,地里被雨下的进不了地,麦子粒成熟后就在穗子上发芽了,到地里看满地麦穗子上都长出了毛毛根,最长的有十公分,可以说这一料庄稼彻底的完了,那可是农村人十个月的辛苦成果啊,为了能收获一部分麦子,割是割不成了,只有下地剪麦穗了,这时动员全公社社员,不管地有多泥拧,能剪多少剪多少,那一年的雨,下的叫人永远也忘不了。

参考:

1981年从6月开始到9月,就阴雨不断。
其中6月20日15时到19时,沿山暴雨,降水量70-130mm,风力8级
7-9月,阴雨连绵,降水量共计567mm。
其中8月6日到9月8日,连续阴雨33天,降水量338mm。
渭河各支流暴涨,洪涝灾害造成全县农田受灾35万亩,成灾26万亩。
倒塌房屋6千多间,损坏房屋1万多间,5万多学生一度停课。
损失令人痛心!
参考:
不惑之年的我,自出生就居住在延安市区,2013年6月份至7月末整整下了48天的那场雨,想起来让人害怕。
跟据市政府发布的信息显示,是延安市有气象记录以来降雨量最大,时间最长的一场,给地处黄土高原腹部的延安市来说,造成不亚于一场六级地震所带来的危害,至今想起心有余悸。
延安北部山区,黄土层厚,经过十多年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和延安人民的辛勤劳动,坡度25度
给下游的城市和居民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延安农村乡镇窑洞居多,面对四十多天的强降雨,全部被雨水渗透,造成百分之九十窑洞窑洞垮塌。
居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宝塔区,延安市政府所在地。
不仅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的圣地,也是全国退耕还林的试点区域。
面对百年不遇的特大雨灾受损程度最严重。
延安宝塔山上的宝塔,红色旧址里的窑洞,在山体上的居民窑洞,和初见成效的延安植被不同程度都受到了损坏。
面对灾情,党和各级政府密切
2013年历时48天的强降雨在政府强有力的保障中安然渡过,但留在我们心里的阴影依然。
条友所提出有关雨天时间最长的问题,我触题有感而发,无任何准备一气呵成,有不妥之处望见谅。

现在广大农村到处是水泥路,交通十分方便,人民群众生活幸福!
参考:
八二年四十二天,八三年四十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