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每秒30万公里太阳离地球约1.5亿公里那为什么我们一睁眼就能看到太阳呢

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8分钟的时间,所以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实时的太阳
如果有一个巨大的天幕遮住太阳,则8分钟之后我们才会意识到太阳消失了,地球变黑暗了!而如果我们再次把遮挡太阳的天幕撤去,地球上的我们还有再过8分钟才能够看到太阳。
之所以造成如此神奇的反知觉现象,就在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是在太远了,足足有1.5亿公里,太阳光以30万千米每秒的速度运动,也得需要8分钟的时间。
而我们日常生活在看地球上的物体,因为距离很近,所以光运动的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比如100米外有个灯泡,只要灯泡一开,立马你就可以看到光线。
这是因为光跑100米需要的时间是3.33*10^-6秒,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如果是3亿米外有个巨型灯泡,从它打开到你看见光线就需要1秒钟的时间了。
但是,当灯泡一直打开后,光线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并且射入我们的眼中,所以我们即便闭眼后再睁眼,也是立马就看见灯泡亮起来的,当然看到的还是1秒钟前灯泡发出的光线。
同样的条件也适合太阳,只不过这里灯泡换成了太阳,距离换成了1.5亿公里而已。
所以,如果夜晚我们抬头仰望星空时,其实我们看到的都是宇宙过去的样子。

参考:
没错光速每秒钟30万公里,太阳又距离地球大约1.5亿公里,太阳发出的光来到地球需要8分多钟的时间。
为什么我们一睁开眼睛就能看见太阳呢?
原因很简单,这是因为你睁开眼睛看到的是8分钟以前的太阳。
光在8分钟以前就来到了地球上,进入到你的眼睛里面了。
这是个有趣的现象。
眼睛是一个可以感知光线的器官。
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周围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或者反射的光进入到我们的眼睛里面,再通过视觉神经传递到大脑进行分析,我们就看见事物了。
能够让我们眼睛看到东西最关键的就是光。
虽然光的传播速度很快,但是还是需要时间的。
因此不管是近处的事物还是远处的事物,进入到我们的眼睛都是需要时间的。
只是平时我们看到的事物光线传播到我们眼睛中的时间极为短暂,我们的大脑无法感知。
因此感觉上看到的事物是现在的。
其实严格的讲我们看到的都是过去。
我们看到太阳是8分钟前的太阳。
如果太阳熄灭了,我们要等8分钟之后才能知道。
我们看到的月亮是1秒钟前的样子。
天狼星是8.6年前的样子,北极星是434年前的样子。
而仙女座星云则是230万年的样子,而那时我们人类的祖先刚刚在非洲大草上原学会直立行走。
仙女座星系发出的光在宇宙中穿行了230万年的时间,才来到地球上进入到了我们的眼睛中。
所以,要看到过去很简单,我们只要抬起头仰望星空就行了。
大家说是这样吗?

参考:
因为你一睁眼看到的太阳,其实是500秒钟以前的太阳。
由于光的传播速度是300000公里/秒。
而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天文单位,也就是150000000公里。
所以说太阳每发射出的一道光芒都需要大约8分20秒的时间才能到达地球。
也就是说,此刻我们所看见的太阳,其实都是8分钟之前的太阳。
如果太阳在某一个时间节点突然消失了,我们其实也需要等到8分20秒钟以后才能得知这一消息。
我们夜晚看到的很多星星,其实很可能都是几千年前该恒星发出的光芒。
由于我们的地球与太阳同属于太阳系,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也是相对有限的,因此我们看到太阳光的延迟并不算太高。
很多夜晚观测到的星星,可能都是距离我们成百上千光年以外多万恒星,这些光芒最初也是需要成百上千年的时间才能够来到地球,并有幸被我们人类所目睹。
可观测宇宙的尺度大约在930亿光年,光从宇宙的一头走到另一头,需要930亿年的时间。
浩瀚宇宙的空间尺度,是我们很难能够有效去理解与丈量的。
所谓930亿光年多万距离其实也只是人类目前所能观测到的距离,我们现在也无法准确的判断宇宙的边缘在哪里,我们也不知道宇宙的外围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
而且理论上宇宙还一直处于膨胀的状态,宇宙究竟有多大,其实也没有人能够完全准确的说明。

参考:

今天又看到这个问题,看来有人真得很困惑,所以,试着回答一下。
打个比方吧!可能不太确切,能帮助大家理解问题就好。
比如长途汽车从起点站到终点站需要行驶两小时,你要到终点站接人。
结果,你走到终点站时,长途汽车也刚好到达。
你还需要让驾驶员解释原因吗?
再比如,你到河边取水,河里的水来自上游的水库,水从上游水库流到取水点需要两小时。
结果,你走到取水点就能取到水。
很简单,水库两小时之前就在放水吗?
取到的实际上就是两小时之前从水库流出的水。
不知道看明白没有?
反观太阳,光速是30万千米每秒,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1.5亿千米,算一下,太阳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需要的时间是500秒,可见,我们看到的其实是500秒前的太阳。
而太阳光每时每刻都在向地球传播,所以,什么时候看都可以看到太阳(当然是在白天)。

参考:
太阳离地球约1.5亿公里,阳光大约8分钟半才能到达地球,而我们一睁眼就看到太阳,看起来似乎有点矛盾:不是应该八分半之后才能看到吗?
人眼睛反应速度超过光速?
这些猜想当然都是不可能的。
从人眼睛的结构上来看:人的眼睛其实就是个光信号收集的系统,本身并不产生视觉,角膜、晶状体负责把外界微弱的漫反射光线聚集起来成为比较强的光束,在视网膜上进行信号转换,视网膜细胞中存在的色素细胞可以通过转移电子的方式实现光信号到电化学信号的转变,后续的视神经将电化学信号送入大脑的视觉中枢,视觉才最终产生。
因此对于人类来说,视觉产生的条件是可见光存在的情况,没有光就没有视觉,我们睁开眼睛就能看到太阳,莫不如说是阳光一直存在,只不过是前浪拍死后浪,源源不断地投向地球。
从太阳的活动角度来看:太阳是太阳系谓一的恒星,在形成的过程中物质不断地碰撞聚集,大量的动能转换为热能,于是物质团内部的温度比较高,物质不断聚集而引力会增加,最终太阳内部的压力十分巨大,在热的催动下氢核的自由运动会持续地碰撞反应,于是恒星诞生了。
因为太阳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一直持续着,因此太阳内部一直进行着较为剧烈的核聚变反应,其中部分能量就以可见光的形式存在,光子从太阳内部运动到表面需要3万年之久,一旦光子脱离了太阳则会以光速运行,大约8分钟半就到达地球。
太阳内部的光是持续产生的,地球看到的太阳就是持续存在的。
所以答案比较明显,我们能一睁眼就看到太阳,是因为阳光持续不断地抵达地球,无论我们是否睁眼,外界的阳光始终是存在的,而睁开眼的时候,眼睛的聚光系统自然而然地收集阳光或者周围物体漫反射的光线,形成相应的视觉。
在视觉范围内,物体的和人之间的距离相对光速很短很短,即便是夜晚一台突然打开的灯,灯光也会在非常短的时间传播到观察者的位置,观察者就能大约得出灯的亮度灯信息,此后若灯一直亮着,观察者随时把头扭到灯光的传播路径上,就随时都能看到灯的存在,不是眼睛反应速度超过光的传播速度,只是因为光一直在。
关于人眼睛观察物体速度的问题,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我们照镜子的时候转动眼睛,但自己却不能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眼睛的转动。
原因在于自己所站的位置和镜子的方位,使得镜子反射的光线的方位是一定的,直视镜子时有光传到眼睛中,当转动眼球的时候,角膜、晶状体搜集光线的范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眼睛搜集的光线就是从其余地方反射来的,在光传播的路径上,失之分毫差之千里,于是人就不能在镜子中观察到眼睛的转动。
这对于万事万物都是一样的,人视觉的形成需要可见光,而可见光的需要有一定的强度才能引发较为强烈的视觉,也就是看得更清楚,白天由于阳光的持续照射,世间万物都较强的反射漫反射可见光,于是能形成相当清晰的视觉,而夜晚的时候光线很弱,漫反射也存在,但是却难以引发视觉,即便是能看到东西,也常难以分辨物体的颜色。
从明亮到黑暗的场景中,人眼睛也需要更长时间的适应过程。
视觉形成的过程和光传播的特点,使我们看到的太阳都是8分半之前的,不过这无所谓,太阳一直在就行了。

参考:
太阳远在1.5亿公里外,即便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走完这段距离也要八分多钟。
而之所以我们一睁眼就能看见太阳,这是因为太阳光已经到达地球,人眼接收到这些光,就能看到太阳,只是看到的是八分多钟前的太阳。
几乎所有物体都会发出或者反射出各种波段的电磁波,其中有些波段的电磁波是肉眼可见的,它们被称为可见光。
眼睛是一个光的接收器,而非发射器。
太阳发出的可见光经过八分多钟后到达地球,人的眼睛只要睁开就会接收到这些光,然后光子经由晶状体汇集到视网膜上产生物像,接下来再由视神经把视觉信号传递到大脑中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因此,无论天体距离地球有多远,一旦它们发出的光到达地球,我们只要一睁眼就能看到。
只是这些光已经在太空中传播了一段时间,所以我们在当下看到的是天体过去的样子。
以太阳为例,我们当下看到的是太阳在八分多钟前发出的光,所以我们只能看到八分多钟前的太阳,而无法知晓太阳的现状。
如果太阳突然消失了,我们不会马上知道,而要等到八分多钟之后才会知道。
另外,如果追溯太阳光子的由来,我们其实看到的是更为古老的太阳。
光子从太阳核心的氢核聚变中产生,但它们并不会马上传播到70万公里外的太阳表面。
由于太阳核心的密度很高,光子会持续与其中的各种亚原子粒子(主要是质子)发生碰撞,当它们到达太阳表面时,距离它们产生已经过去了几千年,甚至是十几万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看到的其实是很早之前的太阳。

参考:
这问题也不知是谁问的?
一点水平也没有,因为你睁眼看到的是太阳8分钟前发出的光,已经到你眼前了,光和你的瞳孔只有你眼皮的距离,当然一睁眼就看到太阳了。

参考:
这个问
如果用简单的一句话回答:我们看到物体,和光源的距离无关,只和是否有光子进入我们的眼睛有关。
01眼睛如何看到光?
古代人们最初认为,眼睛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由于眼睛发出的光线,触碰到了物体。
就像眼睛中伸出了两只“光之手”,去“触摸”物体一样。
封神榜中一个叫杨任的,如下
这个时间就是眼睛到物体的距离,除以,光从眼睛中发射的速度。
但是,这种解释早已被现代科学的认识抛弃了。
02人能看到物体,真正的原因是,光子进入了眼睛人能看到物体,真正的原因是,光子进入了眼睛。
所以,我们看到太阳,其实是8分钟之前的太阳。
因为太阳距离地球1.5亿公里,光速是每秒30万公里,所以光子从太阳产生,到达地球需要8分钟。
我们一睁开眼,就有光子进入我们的眼睛——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能立刻看见太阳的原因。

参考:
我们一睁眼看到的太阳并不是太阳现在的样子,而是太阳在8分钟之前的样子,这个道理其实很好理解,就好比两
时间=路程÷速度,而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路程是1.5亿千米,太阳光到速度是每秒30万公里,路程除以速度就会发现太阳光需要8分钟才能到达地球,所以说我们看到的都是8分钟之前的太阳,如果太阳在现在突然消失或者熄灭,那我们也要等8分钟才会知道。
太阳光每分每秒都在朝着地球飞来,我们人类的眼睛不过是一个接收装置而已,不管人类睁眼太阳光都是存在的,而人类睁开眼的一瞬眼的一瞬间就会收到8分钟前的太阳光,人类接收太阳光就好比电视接收卫星信号一样,卫星信号是一直存在的,但只有你打开电视的时候电视才会接受到卫星信号从而播放。
我们看到的太阳是8分钟前的太阳,看到的月亮是1秒多一点前的月亮,而两

参考:
在1.5亿公里之外的太阳,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行进超过八分钟。
我们之所以能够睁开眼睛就能看到太阳,是因为阳光已经到达地球,而人眼在接收到这种光之后可以看到太阳,但是我们看到的阳光是八分钟之前的。
几乎所有物体都会发射或反射不同波段的电磁波,其中一些电磁波可以用肉眼看到,并称为可见光。
眼睛是光的接收者,而不是发送者。
太阳发出的可见光超过八分钟后到达地球。
只要人眼睁开,就会接收到光。
然后,光子通过晶状体收集在视网膜上以产生
视觉中心产生视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看着地球上的物体,因为距离非常近,所以光的移动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例如,一个灯泡在100米外,只要打开灯泡,就可以立即看到光。
实际上,行驶100米所需的时间为3.33 * 10 ^ -6秒,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如果在3亿米远处有一个巨大的灯泡,则从打开时起需要1秒钟,直到看到光为止。
但是,打开灯泡后,光会不断产生并注入我们的眼睛,因此,即使我们闭上眼睛然后睁开眼睛,我们也会立即看到灯泡点亮,当然, 仍然是1秒前的灯泡。
因此,无论天体离地球有多远,一旦它们的光到达地球,我们只要睁开眼睛就可以看到它。
只是这种光已经在太空中传播了一段时间,所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天体过去的样子。
以太阳为例: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八分钟多以前太阳发出的光,所以我们只能看到八分钟
如果太阳突然消失,我们不会马上知道,也要等八分钟
我们不可能实时看到地球上太阳发出的光。
也许这个结果使人们感到惊奇,实际上太阳是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恒星,我们只看到八分钟前太阳发出的光已经很短了。
每天晚上,我们观察到天空中的明亮恒星实际上离我们有数十万光年,有的甚至达到数百亿光年。
然后,它们需要数十万或数百亿年的时间才能在我们的地球上传播。
当我们看它们到达的时间时,正是它们散发出数十万或数百亿年前的光。
也许仍然在夜空中闪耀的一些星星已经消失了。
例如,我们看到的月亮就是1秒钟前的样子。
天狼星(Sirius)是8.6年前,北极星(Polaris)是434年前。
仙女座星云已有230万年的历史,那时我们的人类祖先刚刚学会在非洲上原直立行走。
来自仙女座星系的光在进入地球并进入我们的眼睛之前,已经穿过了宇宙230万年。
如果您有其他看法,
但他弄不明白眼睛看东西的机制,也一下子忘记了太阳光是源源不断射出的,因此才有此一问。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人眼睛看物的机制。
人眼看物体,主要是依靠光。
但这个光不是在眼睛里,而是在眼睛外的世界里。
我们看到的物体,除了光源,都是反射光被我们眼睛所捕捉,而不是我们的眼睛会放出光来,眼睛是一点点光也不会发出的,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光,我们眼睛就什么也看不到。
我们如果被关在漆黑的屋子里,或者地震将人们埋在底层深处的隧道里,就一点也看不见。
现在明白了吧?
我们看到的太阳光是太阳从8分多钟前发出来的,我们一睁开眼睛,这个光就进入了我们的视网膜,被人眼所捕捉,所以这些太阳光一直在我们眼前,不管你睁开眼睛还是闭着眼睛,它们都在那里,只不过你一睁开眼睛就看到了而已。
光有光源和反射光,还有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宇宙中以及我们生活周围的光有两种,一种是光源发出的光,也就是太阳光、灯光、火光等等。
这类光是自己发出来的,照亮了这个世界。
还有一种光就是反射光,就是被光源照射后,会吸收掉一部分,然后一部分甚至大部分反射出来,所谓被光源照亮世界,就是因为这个世界绝大多数物质都会反射光。
我们看到的天体,在太阳系除了太阳是自发光光源,月亮和行星发出的光,都是反射太阳的光。
就像我们看到不发光的房子,晚上在灯光照耀下也发出光来;
天上的星星,除了金星、木星、火星、土星、水星等几颗行星,其余的基本都是恒星和星系,是自己发光的天体。
人眼看到的光又叫可见光,而太阳发出的电磁辐射包括了许多不可见光,如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等。
除了可见光,其余波谱波段的光也都会来到我们眼前,但人类视网膜对这些不可见光是不感光的,但人们通过各种射电射线等科学仪器设备就能够捕捉到,让它们成为可观测的光波。
用这些原理,人们做成望远镜、显微镜等,就可以更多的了解这个世界。
可见光不同颜色光谱才让我们看到了彩色的世界可见光只是电磁辐射整个波谱中一小段,夹在红外线和紫外线中间,波长约在380~760nm之间。
可见光是复合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彩组成,不同色彩光的波段不同。
红光波长最长,依次到蓝紫色光波波长最短,波长越长的光能量越低,波长越短能量越高。
我们看到这个世界多彩缤纷,就是因为光照射到各种物体,它们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率不一样,被吸收的光谱我们就看不到了,而没被吸收的光谱就反射出来。
我们看到的就是物体反射出来的光谱颜色。
比如树叶是绿色的,就是因为树叶吸收了更多的红光、橙光、黄光、青光、蓝光、紫光灯,而更多的反射绿光的缘故。
眼睛看到的东西都是已经过去的事情这些远方的光也是早先发出来的,距离多少光年,就是多少年以前发出的,我们眼睛只是被动接受着这些光来到我们视网膜。
通过望远镜看到的遥远星系和恒星也是一样的,它们从遥远的过去发射过来的。
因此我们看到的月亮,永远是1秒多钟前的样子;
看到的太阳,永远是8分多钟前的样子;
看到天狼星,永远是8.6年前(因为距离我们8.6光年,后同)的样子;
看到织女星,永远是25年前的样子;
看到几百几千光年远的恒星,永远是几百几千年前的样子;
望远镜看到90亿年前的恒星,永远是90亿年前的样子。
如果那颗90亿年前的恒星,在50亿年前就消亡了,没有了,我们就还要等50亿年后才能看到它没有了的样子,因为它失去亮光的那一刻还要在旅途走50亿年。
就是隔你10米远的朋友,你看到的也是3000万分之一秒前的样子。
这么东拉西扯说了一通,不知道各位明白了没有?简单一句话,就是我们眼睛看到的东西都是过去时,眼睛看东西是被动的、守株待兔式的接受光线传递到视网膜,再通过大脑加工才能够显示出“看到”的
感谢阅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