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晁盖没有死梁山的命运会怎么样
晁盖如果不死,梁山就会重复方腊的覆辙,最终被剿灭。
晁盖这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晁盖抢劫生辰纲。
当时一伙人来找晁盖,去抢劫十万贯的生辰纲。
大家看看,刘唐、公孙胜、吴用、白胜、阮氏三雄都是穷人,有的还是流浪汉,想要翻身只能犯罪。
但晁盖不同。
晁盖是地主,自己还是颇有些财富的。
晁盖救了刘唐以后,行贿给雷横就有10两银子。
10两银子相当不少了,阮氏三雄和吴用大酒大肉狂吃一顿宴席,也花费不到1两银子。
那么,晁盖为什么伙同这些人去抢劫?
自然也是为钱,但更多还是讲义气。
江湖好汉都来找你出面挑头,晁盖不愿意缩回去。
自然,生辰纲是送给蔡京的,蔡京又是当朝第一高官,仅次于皇上,这是有极大危险的。
晁盖为了讲义气,也不管不顾了。
再次,我们分析一下晁盖对于宋江的态度。
现在看来,宋江本来就是晁盖一伙的官府卧底,专门负责通风报信。
发现晁盖被通缉后,宋江为了自保,第一时间来统治晁盖他们跑路。
晁盖对宋江非常感激,除了送给大量黄金以外,还几次舍命相救。
比如宋江在江州写反诗被抓要处斩,晁盖冒着极大的危险来劫法场!要知道,江州是在江西,而梁山是在山东。
梁山这群人都是通缉犯,不要说劫法场,就算从山东走到江西,一路上也是极为危险的。
而且江州也就是九江是个重镇,兵马众多,最起码有数千人。
晁盖他们来的只有17个头领,100多个喽啰,这简直是以卵击石。
就算这样,晁盖为了讲义气救宋江,也是义无反顾。
要知道,这同宋江后来救柴进、卢俊义不同。
无论救柴进还是卢俊义,宋江都是带着大批人马去攻打两地,说白了危险性较小。
打得赢就救,打不赢就走,至少宋江自己没危险。
那里像晁盖这样,亲自深入虎穴去救人。
另外,晁盖还不念旧恶。
大家都知道,晁盖一伙之所以被人抓捕,重要原因是同伙白胜被捕以后招供。
按照江湖规矩来说,白胜虽然迫于酷刑,毕竟也是出卖兄弟,是江湖大忌讳。
然而,晁盖自己脱险以后,却不念旧恶,还是花费巨资行贿将白胜救出。
可见,晁盖非常讲义气,也非常照顾兄弟,即便兄弟曾经做了叛徒。
还有,晁盖还是比较善良的。
晁盖总体上没有滥杀过无辜!杀死官兵,因为他们是敌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杀死王伦也是迫不得已,因为天下之大无处可去。
而晁盖上台以后,就强调“劫富济贫”,不得滥杀老百姓。
晁盖在台上时,梁山没有滥杀的行为。
以往梁山王伦时代,都是随便杀人然后抢劫。
甚至林冲要入伙,也得杀一个无辜老百姓纳投名状才行。
晁盖改变了一切。
梁山初次抵抗官军围剿胜利后不久,小喽罗来报:“朱头领探听得一起客商,有数十人结联一处,今晚必从旱路经过,特来报知。
”晁盖特意分付道:“只可善取金帛财物,切不可伤害客商性命。
“抢得了二十余辆车子金银财帛及四五十匹驴骡头口后,晁盖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不曾杀人么?
”小喽罗答道:\"那许多客人见我们来得头势猛了,都撇下车子、头口、行李,逃命去了,并不曾伤害他一个。
\"晁盖见说大喜,立下规矩:“我等自今以后,不可伤害于人。
”相反,宋江上台以后多次搞过大屠杀。
比如为了收复霹雳火秦明,宋江指挥人把青州城外许多人家杀光,房屋烧成废墟。
宋江打破大名府以后,故意让小喽啰屠杀。
连内应蔡庆兄弟,家里也要有专门的小喽啰保护,才躲过一劫。
最终大名府老百姓被杀者五千余人,中伤者不计其数!就对待老百姓的态度上,晁盖比宋江好几百倍。
总体来说,晁盖是个很讲仁义的老大,对部下非常爱护。
晁盖这样一
同时,以晁盖的个性,也不可能随便和高俅、蔡京这伙奸人合作。
那么,晁盖绝对不可能主动接受招安,恐怕就要像方腊一样割据一方,最终和朝廷拼个你死我活才行。
参考:
如果晁盖不死,梁山的局面会很复杂,我认为梁山好汉的结局可能存在几个方面的可能性:其一,占山为王,与朝廷长期对抗。
晁盖带领兄弟们不断充实实力,宋江势力也甘愿接受领导。
梁山好汉团结一心,不断巩固“国防”,抵御政府的一次次的打击。
这个过程可能是长期的,并且也是非常艰苦的。
在长期的抵抗战争中,不可能避免流血牺牲,部分好汉为保卫梁山可能会献出生命,部分好汉可能会长期坚持战斗。
比较好的结果是梁山会延续若干年,但在政府强大的政治、军事压力下,最终可能会走向灭忘。
其二,晁盖让位宋江,最后还是走向招安的道路。
鉴于宋江的
由于宋江的“忠君”的信念,最终还是会带领梁山好汉们接受朝廷的招安,最后为朝廷出力。
其三,宋江夺权,内部分裂。
在晁盖不想放权,而宋江想“上位”的情况下,梁山内部会出现夺权斗争。
其结果,如果两帮势均力敌的话,内部将出现严重的内耗,实力将受到极大的削弱,朝廷如此时乘虚而入,梁山可能短时间内将走向灭亡;
如果宋江势力战胜晁盖势力,夺得领导权的话,宋江最后肯定还是要带领好汉们归顺朝廷,晁盖势力可能会被灭亡或者逃离;
如果晁盖势力有幸战胜宋江势力的话,宋江势力可能会被灭亡或者脱离梁山投靠朝廷,但梁山实力将大大减弱,最终可能与朝廷的对抗中逐步走向灭亡。
参考:
晁盖不死,恐被逼下梁山,山寨也将内乱。
为什么这么说呢?
自宋江上山后,梁山大小战事、内务安排、人才引进,都要过把手,甚至直接定夺。
晁天王俨然一尊空心泥塑,虽高居首座,却无立鼎之言、寸尺之功,甚至没几个心腹之人。
虽然他心怀赤诚,对宋江也情深意笃、不疑有它,但他毕竟是老大,也是心高之人,被如此架空,怎能始终淡定如初?
况且宋江和晁盖存在价值观上的根本冲突,只是宋江把自己的想法隐藏很深,时机未到,绝不表露。
但他对山寨领导权的蚕食,却一刻也没有停止。
更有吴用这般实力派膀臂助力,宋、晁矛盾浮出水面是必然的事。
在矛盾公开化之前,二人在诸多方面已经表现出明显差别。
一是处世哲学不同。
相较于宋江,晁盖私心要少得多。
表面看,二人都以“忠义”著称,但从具体行事来看,分明有根本不同。
晁盖的“忠义”,是对山寨之忠、对兄弟之义,是不讲条件的。
梁山恩人柴进有难,晁盖要营救;
素昧平生的刘唐,晁盖也要搭救;
出卖过自己的白胜,晁盖还是要托人救出。
宋江就不一样了,他的“忠义”,首先是忠君,“义”始终排在第二位,是要为“忠”服务的。
宋江临死也要拽上李逵,不是因为兄弟情深,而是怕自己死后无人管束的李逵再次造反,坏了自己的“忠义”之名。
二是政治理想不同。
这是最有可能激发矛盾的差别。
对皇帝老儿,晁盖从不放在眼里。
事实上,他生前就对宋江有意招安有所察觉,在这个问题上从来就没有妥协过。
宋江则从始至终也没有放弃他的忠君思想。
晁盖死后,宋江改聚义厅为忠义堂,就是一次心迹流露。
临死前,他再次向李逵表白了这般心迹:“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
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
”三是为人性格不同。
晁盖心胸豁达,有无争之心,反而有事事成人之美;
宋江则心机深沉,步步为营,只为独占鳌头,成就
晁盖重感情,待人简单诚恳,反而使麾下弟兄有轻慢之意;
宋江重功利,即便对隔心之人也隐而不发、曲意拉拢,驭人之术非晁盖可比。
四是群众基础不同。
因疏于政治、不擅驭人,偌大梁山上,与晁盖亲厚者只有七星聚义时的寥寥数人,还得把倒向宋江的吴用排除出去。
宋江不同,多年处心积虑的经营,使他有庞大的粉丝团。
就连区区一个盗马贼段景住,上得梁山居然也说江湖只闻及时雨大名。
双方力量对比,高下立判。
那么,双方发生政治分歧时谁来给晁天王提供道德支援?
利益相争时谁又能挺身而出,维护大头领的尊严?
事实上,每有新头领入伙需要排座次,宋江必先于晁盖发声,压得晁盖默默无声,也半明半暗地培植了自己的势力。
如此公然分庭抗礼,梁山焉能铁板一块?
那么。
裂痕之下,梁山还能一团和气吗?
恐怕不能,只因宋江投靠朝廷之意从不稍减,而晁盖对此又绝不可能妥协。
既然在山寨生存的根本理念上歧见不可能调和,就只能讲实力了。
当然,公然翻脸是不会的,毕竟都是把“忠义”当脸面的人,情感的因素也不能完全排除。
这种情况下只有一种可能:力薄者远避。
对晁盖来说,二龙山、桃花山都是不错的选择。
虽然离大本营有点远,但正好眼不见心不烦,还能美其名曰为梁山圈地、壮大势力。
宋江自不免要伤感一下:哥哥在外,务要事事小心。
倘有朝廷相衅,速差人快马告知,弟当倾全寨之力来救。
至于救不救得了,朋友们自行判断吧。
参考:
历朝历代占山为王终不会长远,如晁盖不死如不发展义军走出梁山,建立根据地对抗朝庭,最终胜利建朝立代。
最终也会被历史淘汰。
参考:
晁盖如果不死,聚义厅就不会改成忠义堂,宋江就不能上位做老大,一百单八将,变成一百单九将。
起义军相对独立,后面就不会招安,八百里水泊梁山更加辉煌,说不定会大有作为,推翻腐朽的北宋天下,另一番新景象,开创新纪元。
金兵不能南侵,徽钦二帝不会蒙难,开封城不会破坏,华夏子民不受污辱,颜面扫地,不堪回首。
更没有、征方惜损兵折将,自相残杀,饮鸩自绝。
历史不能重演,往事不堪回首!!
参考:
恕我直言,晁盖的格局并不是很大,目光也比较短浅,他也并沒有占山为王的打算,只不过抢了梁中书十万贯金珠宝贝的生辰纲,无奈之中只能上梁山落草为寇。
上了梁山之后也没有什么大作为,头领也只是他们劫生辰纲的七
霹雳火秦明小李广花荣镇三山黄信锦毛虎燕顺白面郎君郑天寿矮脚虎王英石将军石勇小温侯吕方赛仁贵郭盛是被宋江忽悠上的梁山。
晁盖第一次率兵下山作战是为救宋江劫了江州法场,如果没有宋江,也许晁盖就和吴用公孙胜三阮林冲杜迁宋万朱贵白胜占山为王终老梁山了。
参考:
如晁盖不死:①宋江不会当老大。
②聚义厅不会改忠义堂。
③不会接受招安。
参考:
《晁盖》面朝(晁)水泊心朝(晁)天,好酒好肉尽开颜。
梁山大旗犹不倒,又见英雄在人间。
参考:
:如果晁盖不死也不会有太大作为,因为晁盖也没什么政治抱负,智取生辰纲所得金银财宝尽管能享受一番,却禁不住晁盖等人挥金如土,每天只管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手下喽啰又得开支,很快就得坐吃山空,少不得又得干些打家劫舍营生,但以他的实力根本不能与朝庭对抗,更不能让他带领人马杀入东京夺了鸟位,因为历史上根本没有晁盖起义,作者在写小说的时候不能让晁盖一直做大,否则就会喧宾夺主,也是写小说之大忌,所以作者必须找个机会把晁盖写死,让宋江正式登场,来回归历史这条主线,作者让晁盖中箭归天,又借晁盖之口说:抓住史文恭者可做梁山之主,来证明晁盖恨透了史文恭,不惜让给自己报一箭之仇的恩人做梁山之主,这也为后几回请天下第一好汉卢俊义埋下伏笔。
参考:
《水浒传》如果晁盖不死,结局会要么装湖涂坐在第一把交椅当聋子耳朵摆设,如不明白要么那一天叫及时雨宋公明宋江的藏獒李逵发疯一爷砍死。
晁盖集团主要有,林冲、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迁、朱贵、白胜;
而且林冲并不是铁粉,官体制中人。
所谓军师吴用那更不靠谱早心与宋江在一起了!晁盖死后宋江把“聚义厅”,改“忠义堂”,换从前牌扁一边是‘替天行道,’一边是‘忠义双全’。
山顶上立一面杏黄旗,“替天行道。
”其实晁盖请来宋江慢慢也就不行了,权已被宋江架空,军师吴用早投宋江门下了!早死省心,活着可能有更多无奈与羞辱。
死了最少还是晁天王,在梁山正厅供养晁天王灵位。
(
只能根据《水浒传》中的人物性格及当时的情势进行推想,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晁盖此人爱结识江湖好汉,仗义疏财,对朋友真诚相待,对当时的社会及官府深恶痛绝,具有无畏的反抗精神!有众多的好汉慕名投到梁山,具有极高的威信与人缘。
宋江此人,仗义疏财,城府颇深,抱负深远,善于玩弄权术,为完成其抱负广结英雄好汉而为其服务。
在众好汉中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宋江上山后,成为二号人物。
每每出战,宋江总是对晁盖说:\"哥哥是一寨之主,岂可轻动,请让兄弟代劳\"。
如打祝家庄,高塘州,青州,华州等,宋江总是这一番话,宋江立下了赫赫战功,赢得了赞誉。
天下的人只知有宋江,而不知有托塔天王晁盖。
晁盖似乎觉察到点儿什么,在打曾头市时执意亲自出征,在夜晚混战中,其面颊上中了曾头市教头史文恭一支毒箭,而其它大小头领均无损伤,是否是宋江暗中使坏,赖在史文恭身上,我只是胡乱推想而已。
晁盖临终前说:谁能替他报这一箭之仇,杀死史文恭,谁就当山寨寨主\"。
可见晁盖对宋江早有猜忌,不同意宋江作寨主,只是没有言明罢了。
若晁盖不死,宋江就得不到寨主的位置。
宋江会竭尽玩弄权谋之能事,争夺寨主宝座,以实现其招安之抱负。
若时间能拖得长一点,众好汉将彻底识破宋江藏于内心的阴险诡计。
成为众好汉放矢之的,若不知悔改,拉帮結派,就会内讧。
宋江不会占优势,会被晁盖杀之。
那么,梁山好汉就不会被招安,众好汉就不会惨死在朝庭及佞臣的手上。
由于当时北宋面临内忧外患,外患就是金兵大举进犯中原,若晁盖能坚持到这个时候,可乘机再发展壮大自已的势力,有可能与北宋王朝平分天下。